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酸及其性质教案 (新版)鲁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课堂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课堂说课稿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酸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安排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酸的性质的认识。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 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 师生互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关注各小组的进展,给予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强化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同时作为视觉辅助工具,有助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 在课前精心准备,明确板书的内容和结构;
2. 在课堂上及时更新板书,保持与教学同步;
3.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增强视觉效果;
2. 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3. 通过实例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 收集学生的练习和实验报告,分析他们的掌握程度;
2. 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看法和建议;
3.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课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七章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的第二课时。在我国的化学教育体系中,酸碱盐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酸的性质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本节课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承上启下,既是对之前所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巩固,又为后续学习碱和盐的性质打下基础。

7.1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7.1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溶液、气体等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酸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酸的概念、性质和用途,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酸的重点,强调酸的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化学模拟软件、互动平台等,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和交流讨论,丰富教学手段。
(4)实物的展示:准备一些酸和盐的实物,如硫酸铜溶液、盐酸等,让学生观察其外观和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酸的概念、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了对酸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中不够积极,影响了学习效果。
3.部分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应用方面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三)改进措施
1.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练习机会,针对性地辅导实验操作不熟练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实验活动:安排学生进行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如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硫酸与铁的反应等,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科学家、工程师等角色,讨论酸的用途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游戏互动:设计有关酸的性质和用途的问答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创设有趣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乐趣,激发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欲望。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酸的分类、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4.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5.个性化教学与因材施教: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本节课作为优秀教学案例的亮点,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通过实验演示、小组讨论、问题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讨酸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3.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
3.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7单元《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教案1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7单元《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教案1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7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2、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酸类物质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引入】在生活中,你接触过、听说过哪些有酸味的物质吗?【学生发言】如:食醋、葡萄、柠檬等。

【教师总结】其实这类物质都统一含有一类叫做酸的物质。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两种常见的酸。

【活动与探究】(1)观察盐酸、硫酸的状态。

(2)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盐酸硫酸颜色、状态打开瓶盖后的现象气味【教师】强调闻气味的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

【讨论交流】思考交流。

【总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瓶口出现白雾无明显现象刺激性气味无味【引导】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投影】用途盐酸(HCl)重要化工产品。

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H2SO4)重要化工原料。

用于生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引导】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

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将纸、小木棍、布放在玻璃片上做实验:实验放置一会儿后的现象用玻璃棒蘸浓酸在纸上写字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将浓酸滴到一小块布上【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将浓硫酸沾到皮肤和衣服上。

九年级化学下册7.1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7.1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教案(新版)鲁教版

7.1 酸及其性质课标要求: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了解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和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

内容和学情分析:酸和碱是“课标”中“主题二身边的化学物质、生活中的常见化学物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线索为H+和OH—,要求用微观构成和变化的观念认识酸和碱的组成和性质。

科学方法(概括、分类、演绎等)也是本单元的线索之一,也是重要学习内容。

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及溶液、氧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质,并以这些代表性物质为载体,分别从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领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学习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初步认识了学化学知识及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领悟到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点及独特的思维方式。

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起点,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酸碱世界”来系统地认识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类化合物酸和碱。

学习目标: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2.了解酸的概念。

能根据化学式指出哪些物质是酸。

3. 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注意事项和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实验准备:多媒体、浓盐酸、浓硫酸、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胶头滴管、白纸、蒸馏水、橡胶手套、火柴梗、木片等。

知识点(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一些常见的酸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难点: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稀释时的注意事项。

酸与石蕊、酚酞试液的作用。

实验准备:多媒体;试管、试管架、玻璃棒、温度计、烧杯、镊子、药匙、浓盐酸、浓硫酸、稀盐酸、镁条、生锈铁钉、Na2CO3溶液、AgNO3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

板书设计:一、酸的物理性质二、盐酸的化学性质1、与指示剂作用2、与金属反应Mg + 2HCl = Mg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提问:大家食用过这些物质吗?它们味道的有什么共同点。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1 酸及其性质 第一课时 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7.1 酸及其性质 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酸,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知道盐酸与指示剂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浓硫酸、浓盐酸标签的识读,初步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样品展示和实验视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浓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流程【引入】①展示一组问题:②通过对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几种酸的提问,同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使学生对“酸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认识浓盐酸、浓硫酸[标签识读]: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通过识读,指导学生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如:化学式、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颜色、状态,并打开瓶塞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写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特别强调]:1、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瓶口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2、工业用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

3、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不可凑近瓶口,要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环节:浓硫酸的特性[讲解]: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在溶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4、分析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时,溶液组成的变化,指导学生填写在学案上。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稀盐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那么盐酸也具有相同的性质吗?[学生完成实验后,师生小结]: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1《酸及其性质》教案(1)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7.1《酸及其性质》教案(1)

酸及其性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什么是酸,了解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浓硫酸、浓盐酸标签的识读,初步学会搜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样品展示和实验视频,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素养。

【教学重点】硫酸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浓盐酸敞口放置的结果分析。

【教学流程】引入:通过对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几种酸的提问,同时写出它们的化学式,使学生对“酸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进而引出课题。

第一环节:认识浓盐酸、浓硫酸[标签识读]:多媒体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通过识读,指导学生筛选出其中的有用信息,如:化学式、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的颜色、状态,并打开瓶塞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将观察、阅读、思考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的表格中。

[特别强调]:1.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瓶口形成“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2.工业用盐酸因含有少量杂质而略带黄色。

3.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不可凑近瓶口,要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第二环节:浓硫酸的特性[讲解]:1.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2.稀释浓硫酸:浓硫酸在溶于水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3.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道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2.了解盐酸、硫酸的主要用途;3.知道什么是复分解反应,会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属于复分解反应;4.记住盐的定义,会判断某种物质是不是盐。

【教学重点】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鲁教版化学 7.1酸及其性质 说课 教案设计

鲁教版化学 7.1酸及其性质 说课 教案设计

《酸及其性质》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对本节课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练习反馈及课堂小结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对酸的学习,可以为碱盐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同时探究酸的学习方法,可以为碱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学法帮助.本节课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常见的酸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记住浓盐酸、浓硫酸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特性及用途。

2、认识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3、了解酸的通性及原因,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述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2、盐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记忆2、酸的通性的归纳总结二、教法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对本节课,我采用了分组实验辅助教学,在课堂上能让人人参与,极大地提高了每个孩子的热情.充分发挥了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有助于做到实验引导和启发思维相统一.2,多媒体辅助法用投影仪显示有关演示实验,用课件显示要点强化感受.三、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⑴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试验,例如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方式. ⑵实验验证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取知识,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属氧化物进行反应吗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⑶温故知新梳理旧知并及时联系生活,例如:在已学习过盐溶液导电的基础上思考得出酸的定义.在学生理解的知识层面上促进知识向应用层面的转化.⑷反思评价归纳总结所得的结论,并在讨论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柠檬树,柠檬果实,让学生联想柠檬的酸味,提出问题?为什么柠檬是酸的呢?什么是酸?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4.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6.重视课后辅导,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并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酸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2.教学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学过程:
a.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教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c.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酸的性质、实验现象和应用进行总结。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总结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5.针对课堂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布置一道拓展性思考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作业要求如下:
1.作业提交前,学生需认真检查,确保书写规范、答案准确。
2.家庭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过程的照片或视频,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情况。
3.预习内容需做好笔记,标注疑问,以便课堂学习中与教师、同学交流。
1.学生对酸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加强直观感受,提高理论认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一)目标:1、学习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特性2、学会稀释浓硫酸3、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一些化学性质重点难点: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温故知新:1、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变为色。

遇碱性溶液变为色。

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色。

遇碱性溶液变为色。

探究案任务一: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浓盐酸、浓硫酸的色态,打开瓶塞观察现象;闻浓盐酸的气味。

任务二: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腐蚀性: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叙述现象,思考原因。

2、稀释浓硫酸(1)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飞溅,危及人身安全。

(2)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入(或大入小),沿,缓缓倒入烧杯,不断搅拌。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飞溅,发生危险。

任务三: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观察老师演示完成以下空格1.稀盐酸、稀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说明酸显 _ 性。

2.较活泼金属 + 酸 -----盐 + 氢气分别写出稀盐酸、稀硫酸和锌、铁、镁、铝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金属逐渐溶解消失,同时产生大量。

注意: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如铜。

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如:CuO +2HCl ==CuCl2 + H2O CuO + H2SO4 ==CuSO4+ H2OZnO ZnOFe2O3Fe2O3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色变成色应用:盐酸除锈训练案:1、三瓶等质量的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分别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忽略水分蒸发)2.为除去铁钉上的铁锈,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个生锈的铁钉,并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使之反应,不可浸泡时间过长,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实验室用稀硫酸和金属反应制取氢气最好选用()A、MgB、FeC、ZnD、Cu4、三个相同试剂瓶中分别盛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浓盐酸、蒸馏水,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鉴别它们?5、如何鉴别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这两瓶溶液?6、若用浓盐酸和锌反应制氢气,制得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如何除去混在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若既要除去又要证明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还可用什么试剂?。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酸及性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酸及性质

常见的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浓硫酸和浓盐酸,让学生记住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浓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概括、分类、等科学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难点:浓硫酸的稀释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
四、教学过程
一、常见的酸
1.酸的定义
2.酸的分类
3..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4浓硫酸的稀释。

7.1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7.1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5.科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可能对科学思维方法运用不熟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学习。
当堂检测:
1.题目:根据课本知识,解释酸的定义和分类。
答案: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根据酸分子中氢离子的数量,可以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
2.题目:描述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酸与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金属+酸→金属盐+氢气↑,例如:锌+稀硫酸→硫酸锌+氢气↑。
3.题目:写出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为:酸+碱→盐+水,例如: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水。
4.题目:解释酸的通性,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酸的通性包括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无色酚酞不变色。
3.题目:写出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酸与碱反应生成水和盐的化学方程式为:酸+碱→盐+水,例如: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水。
4.题目:解释酸的通性,并给出一个实例。
答案:酸的通性包括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是无色酚酞变色;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而无色酚酞不变色。
其次,在科学思维方面,学生将学习酸的分类和酸的化学性质,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逻辑思维和因果思维能力。
再次,在科学态度方面,学生将通过对酸的性质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酸酸的物理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1课时常见的酸酸的物理性质教案(新版)鲁教版
3.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得出结论。例如,可以让学生探究酸的溶解性和酸味等性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验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例如,可以播放酸碱中和实验的视频,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
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和指导。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也亟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和问题来锻炼思维方式。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实验和讨论中,学生应该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启发。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需要培养,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并能够尝试解决。
其次,我在课堂上鼓励了学生的提问和讨论,但发现部分学生仍然缺乏主动参与的意愿。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酸和碱的性质还不够熟悉,无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前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在课堂上使用了一些多媒体资源和实验视频,但发现部分学生对视频和图片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这可能是因为视频和图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缺乏直接关联。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酸和碱性质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酸和碱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酸和碱的基本反应原理。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教案设计

常见酸的性质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会写常见的酸的化学式并了解酸的定义。

(2)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掌握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3)知道酸的通性以及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4)会用酸的性质解决相关的中考试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复习常见酸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中考试题加深对酸的性质的掌握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使学生逐步认识中考题型,把握中考方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和掌握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2、归纳酸的通性及原因。

教学难点:1、正确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2、酸的化学性质在中考中的应用。

【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对比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比较法和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说到酸,初中阶段最常见的两种酸是盐酸和硫酸,那这两种酸又有什么性质呢?在复习它们的性质前,我们先来听听化学版的“青花瓷”,看看歌词中都描述来了他们的什么性质?(播放化学版的“青花瓷”)。

活动元一:听歌曲,归纳整理酸的性质学生:听歌曲,感受化学的美妙。

教师:看来大家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一展歌喉了,那下面就请大家把涉及到酸的性质的歌词迅速用笔勾出出来,并试着哼唱一下,哼唱的时候想一想歌词都描述了盐酸和硫酸的什么性质。

学生:找歌词哼唱酸的性质。

教师:stop !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歌词和我们所学内容,归纳整理: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2.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完成学案上的内容。

学生:归纳整理酸的性质。

教师:整理完了吗?(学生答完了),好,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跟我们说说你们组对浓盐酸、浓硫酸性质的整理情况?学生:活动小组1的同学来回答(课件展示),其他同学订正。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4.小组合作,探讨酸的性质与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500字。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碱的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在作业上签字,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教学资源:
(1)教材:以鲁教版下册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5.教学建议:
(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在此学情下,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的奥秘。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酸的性质,提高化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2)总结性评价:通过作业、测验等形式,检查学生对酸的性质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利用生活实例,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教学策略:

九年级化学全册71酸及其性质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71酸及其性质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7.1 酸及其性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 7.1 酸及其性质鲁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了解酸的概念和种类。

o理解酸的通性和化学性质。

o掌握酸的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o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o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的喜爱和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o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酸的通性和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并理解酸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组实验,演示实验。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酸性物质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酸的概念。

2.新课教学:•酸的概念和种类:通过实验演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色,让学生了解酸的通性。

再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酸,让学生了解酸的种类。

•酸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演示酸与碱、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的反应,让学生了解酸的化学性质。

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出酸具有的通性。

•酸与指示剂的反应:通过实验演示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和酚酞试剂变色,让学生了解酸与指示剂的反应。

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归纳出酸具有的特性。

3.实践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的性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讨论并总结出实验结果。

4.巩固练习:通过多媒体展示题目,让学生进行酸的性质和应用的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确酸的概念、通性、种类以及应用等知识点。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酸的性质和应用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课外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酸的概念、通性、种类以及应用等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酸的基本知识。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果,增强了学生对酸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

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酸及其性质教案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酸及其性质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本节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2、酸碱的共性3、原子团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5、溶液酸碱性与pH 的关系6、pH的测定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相关知识:⑴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方法技巧:⑴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

⑵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维误区:⑴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

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考点分析: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性质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7.1酸及其性质说课稿
2. 酸的性质,包括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常见酸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的定义、分类、命名。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学会运用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2)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酸的应用。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
1. 首先介绍酸的定义、分类和命名,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概念。
2. 接着,通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如酸与金属的反应、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等。
3. 然后,讲解酸的物理性质,如酸的腐蚀性、酸性溶液的导电性等。
4. 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我会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和归纳。
1.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他们对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个简单的酸碱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
3. 研究性作业:鼓励学生调查生活中酸的用途,分析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撰写研究报告。
4. 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针对学生的总结,我会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理解偏差。
3.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 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目的是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学会用酸碱指示剂、酸碱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
⑵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强弱。

2、过程与方法:
⑴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进一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通过亲历探究实验,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的方法,从微观粒子H+和OH-的角度去认识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本节知识点:
1、酸碱指示剂
2、酸碱的共性
3、原子团
4、酸和碱与溶液的酸碱性
5、溶液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6、pH的测定
7、酸和碱与人的生理活动
8、酸碱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相关知识:
⑴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原因,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生活中接触到一些有酸味的物质,如食醋、西红柿等,也接触到一些有涩味,滑腻感的物质,如肥皂水等。

方法技巧:
⑴采用类比法记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以及pH与酸碱性的关系,使溶液的酸碱性→指示剂→pH三者的关系理清。

⑵总结归纳法学习酸碱的特点与共性,总结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使化学学习变得有规律可循。

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把本节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维误区:
⑴本节知识中酸与酸性,碱与碱性这两组概念容易混淆,酸溶液中都含有H+,溶液显酸性;溶液显酸性,说明溶液中含有H+,但并不是只有酸的溶液中才有H+。

碱与碱性的关系也是如此。

⑵pH的大小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是本节的易错点,正确理解和掌握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考点分析: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变化以及根据信息分析自制酸碱指示剂在实践中的应用,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2、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常结合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综合题。

3、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

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
【板书】一、盐酸(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

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思考、师生互动、教师归纳:
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
2.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
【板书】1.盐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

烟与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

二、硫酸(H2SO4)
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
【板书】1.浓H2SO4
(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

常见浓H2SO4密度1.84g/cm3、H2SO4的
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

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二氧化硫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浓硫酸的特性
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
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
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
【思考】
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
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
【提问】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
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
【板书】 (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二、【板书】1.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作用
【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

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

【板书】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与金属的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演示】酸与锌粒、铁丝反应。

[问题]反应现象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
Zn+2HCl= ZnCl2+H2↑(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氯化亚铁(Fe为+2价)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
(硫酸亚铁)
现象: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

【板书】金属+酸→盐(氯化物)+H2↑
(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 + 6HCl= FeCl3 + 3H2O
不溶(红色)溶(黄色)
【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Fe2O3不溶→FeCl3溶)。

(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
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不溶(黑色) 溶(蓝绿色)
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板书】金属(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二、新课教学:酸的化学性质
(4)酸与碱的反应
【演示】 NaOH溶液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

【演示】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盐酸浓度稍大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不溶(蓝色) 溶(蓝绿色)
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

【练习】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酸电离出的H+ 所表现的性质。

(5)酸与盐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AgNO3 + HCl= AgCl↓+HNO3( AgCl↓: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稀硝酸)
BaC12+H2SO4=BaSO4↓+2HCl (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
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
Na2SO4+BaCl2=BaSO4↓+2NaCl
【小结】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根)包括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

【思考】
1.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
【小结】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

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板书】酸+盐→新酸+新盐
【小结】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酸与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 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通式:AB+CD=AD+CB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一般要在溶液中进行。

复分解反应条件应从两方面去考虑。

对反应物而言,酸和碱中只要有一个是溶液,盐和碱、盐和盐的反应要求二者均为溶液才能发生反应。

对生成物而言,交换离子后,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水或气体、沉淀,三者有其一,反应即可发生。

此条件可概括为几句顺口溜:复分解,要发生,溶液当中来进行,生成水、气或沉淀,交换成份价不变。

【思考归纳】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通式加以表示。

练习:学生举例,教师指正讲解
[归纳]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相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