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股权结构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改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
国有企业改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改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改革旨在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挑战以及改制的具体措施。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现有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积累了大量资源,但由于管理体制的缺陷和行政干预等原因,导致了经营效率低下、员工动力不足等问题。
改革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二、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的挑战国有企业改制并非一帆风顺,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关系纠葛,改革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会遇到一定的抵制和阻力。
其次,国有企业改制需要引入市场机制,这对于许多管理者和员工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他们具备新的经营理念和能力。
三、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措施为了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有几个关键的措施可以被采取。
首先,应该引入内外部投资者,通过持股改革来引入市场机制。
其次,应该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增加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比例,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此外,要推动企业内部重组,实现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
四、国有企业改制的效果评估国有企业改制的成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评估。
首先,改制后的企业应该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改制后的企业应该在财务上更加健康,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最后,改制后的企业应该在员工和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社会价值。
在国有企业改制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在引导和监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积极扶持和引导企业进行改制,并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同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保证改制的公平公正,并防止市场垄断和虚假宣传的行为。
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混 合所有制是指国有企业中引入民间资本或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资本,实现股权的多 元化。这一改革旨在进一步放大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
三、股权结构与我国国有企业改 革的关系
1、股权结构调整对国有企业改 革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股权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引入民间资 本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资本,可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治理水 平和市场竞争力。其次,股权结构调整可以促进企业形成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 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此外,股权结构调整还可以改善企业的融资结构,为企业带 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合理的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监督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绩 效。最后,可以从企业财务指标的角度评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如盈利能力、 成长能力以及运营效率等。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改革对企业 经营状况的影响。
结论
本次演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与绩效进行了深入探讨。 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抗风险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 提升。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应注重引入优秀的非国有资本、加强董事会建设并 建立绩效奖励制度,以实现股权结构与绩效的良性互动。应重视对改革效果进行 全面评估,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实际效果的发挥。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评估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首先,可以考察非国有资 本的引入是否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非国有资本通常更具创新意识和市场敏感 性,能够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可以分析混合所有制 改革后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得到优化,如股东权利保障、董事会职能发挥等。
尽管本次演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结构与绩效进行了深入研 究,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白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例如,对于不同行业、 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可能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细分研 究。此外,如何科学评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需要 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支撑。
国有企业改革的股权结构与治理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股权结构与治理研究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社会热点话题之一。
其中,股权结构与治理是关键的议题,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问题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的企业。
在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中,国家处于控股地位,而其他股东则是少数。
这种股权结构特点,使得国有企业的经济、社会、政治责任更加突出。
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国有企业在股权分配方面的不公。
因为国家控股,其他股东的股权比例较低,使得这些股东很难在企业治理中发挥作用。
这种现象也会导致一些非国有股东缺乏对企业的投票权和董事会席位,从而无法进入企业的决策层。
这种独大的格局,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发挥优势。
其次,股权分散和表决权不对等也是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重要问题。
在股权分散方面,国有企业存在着大量股份散户,股权分散程度较高。
而在表决权方面,由于国家控股,导致其他股东在企业治理中难以发挥作用。
所以,在国企的决策中,国有股东的话语权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使得股权分散与表决权不对称成为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一种常见特征。
二、国企股权治理的问题除了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外,国有企业在治理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治理不善,容易导致企业形态蜕变、资产流失、贪污腐败等刻板印象。
首先,国有企业治理缺乏透明性。
由于国有企业是政府控制的,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往往缺乏公开透明。
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信息并没有向股东和社会公布。
这种缺乏透明度的情况,容易导致企业的运营和治理问题,并增加了企业的腐败风险。
其次,国有企业董事会治理存在问题。
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由国家掌控,其他股东的董事数量往往很少,股东代表大会成为形式上的“摆设”。
这种主权共治模式,容易导致董事会成为其余股东和外部股东参与企业治理的阻力,对企业治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股权结构与治理改革的路径与前景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与治理缺陷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渐次深入,其中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不仅会影响市场公平竞争、扭曲资源配置和扼杀各种创新企图,也会严重冲击国家治理效能和长远利益。
股权制度是影响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少数大股东持有高比例股份,掌握了决策权和财务权等,而其他股东的利益缺乏保护。
这种股权结构使得国有企业较难实现民主化、规范化治理,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期望。
为遏制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股权改革势在必行。
股权改革的本质是要重新界定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以去除股权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优化股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规范化与市场化。
股权改革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利益,为实现企业治理、效益、改革等多方面长期目标奠定基础。
具体地,股权改革在国有企业中的实践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考虑股权多样性,推进产权分离与股份多元化。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应当尽可能多元,通过股份分拆、发行等方式,实现内部产权分离,扩大股东群体。
同时,对其他股东的权益也应该予以保护,避免出现“少数股东操纵多数股东”的情形。
2. 建立健全的股东监管委员会。
股东监管委员会是推进企业民主化和规范化治理的关键机制,它可以代表所有股东,发挥股东监督职能,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决策与行为,为股东维护权益。
3. 促进股东治理与经营管理的配合。
股东应该积极参与企业治理和经营管理,与企业管理者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企业发展和经营业绩的提升。
4. 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机制。
国有企业应该进一步落实市场化机制,为市场竞争和经济增长提供更好的动力。
政府应该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的“一股独大”现象是其股权结构问题所导致的。
股权改革应该规范企业治理、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市场竞争,实现企业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一直以来承担着走向现代化、稳步发展经济的重任。
但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股权结构问题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现状及对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背景,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背景我国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相对集中的经济调整和发展,认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绝对的优势。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出现了逐渐失去竞争力的局面。
其中股权结构问题是导致国有企业竞争力丧失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有企业股权结构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股权集中度过高,导致生产经营权与股权所有权不能相统一;另一方面则是股权的混乱,内部股东权益不明确,外部股东也缺乏权益保护机制。
二、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现状目前,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1. 股权集中度过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集中度过高是造成企业发展困境的一个关键原因。
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例,其高管多通过拥有大量股权谋求自我利益,不仅导致企业决策瘫痪,也容易导致高管个人私利和企业利益的矛盾。
2. 股权制度不完善、缺乏规范在现有的股权制度框架下,国有企业中各级股东的权益状况不尽相同,外部股东也难以保障自身权益。
这种不完善的股权制度导致激励机制不完善,抑制了公司长远发展。
3. 股权融资渠道狭窄过多地依赖国家资本和银行贷款,缺少市场融资支持,使得国有企业在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资金压力、利润下滑等问题。
与此同时,由于政策红利的减弱和贴息金融改革等因素,国有企业现在很难通过蒸汽化渠道找到新的资本增值点。
三、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对策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国家加大了对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调整的力度。
以下是一些优化股权结构的对策:1. 扩大股东多样性,逐步开放股权入口通道国有企业应借鉴现代企业的股权架构,实现内外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成为改革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背景、问题、原因和改革措施四个方面,对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进行分析。
一、背景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是指国有股东在企业中所占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竞争不充分。
这种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经济的竞争力。
对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问题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过大,导致决策过程缓慢,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2.市场竞争不公平。
国有企业由于拥有政府背景,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对其他企业形成不正当的竞争压力。
3.国有企业对经济的影响力过大。
在我国经济中,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拥有垄断地位,这种垄断地位不利于市场发展和资源配置的优化。
三、原因导致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主要有以下原因:1.历史原因。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得到了大量的国家支持,形成了其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2.利益驱动。
由于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部分国有股东往往将企业作为获取利益和权力的工具。
四、改革措施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1.引入民营资本。
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引入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和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打破国有股东对企业的过度控制。
2.引入员工持股计划。
通过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参与企业的治理和利益分享,增加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3.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合理的股权分配,减少国有股东在企业中的比例,增加其他股东在企业中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4.加强监管和治理。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确保国有股东不利用其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同时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效率。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问题及重点方向探析引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关键举措。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向。
问题分析1. 股权结构不合理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中,股权结构的合理性是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许多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后,国有股份比例较高,导致民营股份及外资股份的参与度不高。
这种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决策困难、效率低下,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2. 没有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引入市场化机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着政府过多干预的情况,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政府在人事任命、重大投资决策等方面的干预,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3. 缺乏有效监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涉及到不同股东的权益保护和利益协调问题。
然而,现阶段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导致国有企业的监管困难。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财务违规等问题,但由于监管不力,很难被及时发现和纠正。
4. 激励机制缺失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旨在通过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很多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并不完善,员工的动力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
解决方向1. 股权结构优化为了实现合理的股权结构,需要降低国有股份的比例,吸引更多的民营股份及外资股份的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发行股票、拍卖股权等,来引导国有股份的减持和优化。
2. 加强市场化改革为了真正实现市场化机制,政府应当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和市场规则,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培养具有市场化思维的管理人员。
3. 完善监管机制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需要加强监管力量,提升监管效能。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对策研究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对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背景中,分析了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研究方法。
在首先对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随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管、完善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并给出了对策实施方案。
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发展,并强调了这些对策的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对策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必要性、对策建议、实施方案、研究总结、未来展望、实践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中重要的支柱力量,其参股股权管理关乎国家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效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已迫在眉睫。
随着国有企业参股股权规模的不断扩大,国有资产的流动性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对策建议,以期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的研究重点,推动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效益、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国有企业参股股权管理可以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和完善治理机制,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探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探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引言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改变原有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的一种改革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改革任务。
本文将探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意义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增加企业的投融资来源,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改进。
其次,股权多元化改革能够拓宽企业的经营范围,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发展,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股权多元化改革还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的监督和管理,提高企业的规范化运营水平,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提升国有企业的公信力。
现状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在我国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通过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
其中,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股份制改革是指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向社会投资者发行股份,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企业所有权的多元化。
此外,我国还通过推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股权多元化改革。
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进程相对较慢。
由于一些制度和政策的限制,部分国有企业的股权改革难以推进。
其次,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程度不够高。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国家持股比例仍然过高,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参与。
此外,国有企业在引入社会资本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
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首先,加快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引言: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垄断和集中力量的特点。
由于一度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一些问题的产生。
为了加强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股权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问题原因分析1.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具有垄断地位,股权结构单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以股份制为基础,但股权分散度仍然不高,导致“一股独大”的情况。
2.政策原因:政府长期以来对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干预,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实施宏观调控。
这种干预逐渐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和股权结构的僵化。
3.制度原因:国有企业在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也面临着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的问题。
股权集中度过高,使得国有企业在决策、管理方面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1.经济效率低下:“一股独大”导致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压力,经营效率低下,成本过高,资源浪费严重。
这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2.产业结构过度集中: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僵化,导致了国有经济在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过于集中。
这种结构使得整个经济风险加大,也不利于培育市场竞争和创新。
3.社会公平问题:股权集中导致了国有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不公平,一些“官僚资本”形成了“舞台资本”,滋生了腐败行为。
这不仅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还降低了社会公众对国有企业的信任感。
三、股权改革措施分析1.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引入具备先进管理经验和资本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可以改变股权结构,增加竞争机制。
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2.多元化股权结构: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降低国有企业的股权集中度,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性。
引入市场化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独立经济运行方面的效率和效益已经严重受到了挑战,所以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使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但是,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重视并制定对策。
问题一:股权结构复杂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受到困难,是因为股权结构复杂、类型繁琐。
这时候,国有股的持股比例必定降低,这就对其经营管理和决策产生了冲击,而一般的民营企业要求管理上更加透明,决策上更加快速。
因此,这些企业需要转变为更加市场化的运营模式,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对策一:实施股份制改革股份制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其实际上就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
由于股份制的股权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更加清晰明确,而这些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保障股权安全,并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通过股份制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特征的发展。
问题二:国有企业制度和人才流失由于国企改制后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机制引导,导致相关人才在转型期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大量流失,这样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便受到了很大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借助外部人才来推动企业发展。
对策二: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现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开放以及内外部人才的有效引入,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相关权益保护机制等措施,提高外部人才对于企业的信任和认可度。
问题三:不良资产较多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往往面临自身资产哥不良的问题,这就给相关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这种压力将会更加显著。
对策三: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为了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国有企业在转型期需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方案,通过设立风险评估机制、合理评估企业价值以及产品质量续保等手段来降低风险。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权多元化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概括股权多元化是指企业的股东结构不再单一,而是涵盖了不同背景、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多种股东类型。
我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概括是指,在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中,出现了国有、集体、员工持股、外资、社会资本等多种股东类型。
二、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意义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意义在于:1. 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股权多元化可以引入更多高效的管理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2. 增强股东的实际控制力。
股权多元化可以实现股东的多元化管理,减少单一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提高企业的治理效率。
3. 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股权多元化可以引入更多的资本和技术,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和营销渠道创新,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阻力与挑战然而,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改革也面临着阻力和挑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分配问题。
股权多元化会改变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股东之间从而产生不同的利益诉求,给企业管理和经营带来挑战。
2. 战略协同问题。
股东之间在经营决策和管理上不一定会保持一致,如果不能协同合作,企业的战略规划和执行会面临困难。
3. 股权退出问题。
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股东则变得多元化,这使得股权退出变得困难,影响到企业的重组与并购。
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实践成果尽管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改革面临种种挑战,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果,且成效显著。
比如,在我国石油行业,2005年中国石油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引入了国内外各种社会资本,实现了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促进了石油产业的发展。
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股权结构也实现了多元化,包括国有资本、员工持股、社会资本等。
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研究
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研究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稳定的保障。
但是,在国有企业管理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股权集中、管理体制僵化的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也正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国有企业的股权分散化,实现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合作共赢。
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背景在于建立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但这并不是简单的改变企业股权结构那么简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
首先,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国有企业中,股权过于集中,意味着这些企业在决策上较为保守,而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经营主体或减少国有资本在企业中所占比重来增加企业的活力和开放性,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次,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动力。
逐步增加外部股东的股份,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创新力量,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认可度、经营管理模式和营运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再次,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水平。
由于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使企业规模、业务范围、经营模式的多元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而这些又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二、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虽具有明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但与其相关的问题也十分严峻。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存在的利益分配问题。
对于企业管理者、员工和股东而言,股权多元化改革就意味着股权的分散和利益的减少。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是企业的主体,而他们又与国家和社会等多种利益相关者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如何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性因素,这些公司的股权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因此,优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和挑战。
一、背景介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国有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国家控股公司或国有独资公司持有该公司股份的比例超过50%。
这些公司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性因素,其股权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问题1. 国家控股公司持股比例过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家控股公司持股比例通常过高,导致了股份流通不畅,限制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2. 股权集中导致决策不灵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多数股权由国家控股公司或国有独资公司持有,这种集中的股权结构使得决策过程不够灵活,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
3. 少数股东权益保护不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少数民营股东的权益保护相对较弱,他们往往难以参与公司治理,这限制了公司的发展潜力。
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措施1. 提高非国有股东比例: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社保基金等非国有股东,降低国家控股公司持股比例,增加股份的流通性和市场活力。
2. 建立多元化股权结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通过发行A股、B股、H股等多元化股权形式,扩大股权的流通范围,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民营股东的参与度。
3. 加强民营股东权益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治理机制,保护民营股东的权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影响和挑战1.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优化股权结构可以有效提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和运营效率。
2. 提升公司价值:优化股权结构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增加公司的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率。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摘要】国有参股企业在股权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难点,如股权分散、信息不对称、决策难以协调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难点,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比如建立规范的股权管理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完善决策机制等措施。
对策的实施需要与国有参股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努力提高股权管理的效果。
本文对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难点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对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
研究发现,有效的股权管理对于提升国有参股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股权管理水平,推动国有参股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对策、研究、现状、实施、效果评估、结论、展望、研究背景、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有参股企业是指国家持有其他企业股份的企业,这种形式的企业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这些困难不仅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
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国有参股企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股权,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有参股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面临着法律、制度、人才等多方面的难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题,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系统地分析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参股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其股权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困难重重,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也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的对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参股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国有参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股权管理方面却面临诸多难点。
本文将围绕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难点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股权结构复杂国有参股企业的股权结构通常较为复杂,除了国有股外,还存在其他股东的股份,这些股东可能是其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等。
股权结构复杂会使企业股权管理变得复杂多样,影响企业的决策和运营。
2. 股权权利不清晰在国有参股企业中,不同股东之间的权利界定不清晰,股东之间可能存在权力对抗和利益冲突。
这种情况会导致企业的决策受阻,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3. 股权激励机制不完善国有参股企业的股权激励机制通常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的激励办法,导致员工对企业发展缺乏激情和动力,影响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4. 股权转让难度大国有参股企业的股权转让通常存在较大的难度,因为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股的流通性较差,加之其他股东的纠纷,导致股权转让变得十分复杂。
5. 股东治理难度大国有参股企业的股东治理难度较大,由于股权结构复杂和股权权利不清晰,导致企业的治理机制不完善,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决策。
国有参股企业应通过股权结构调整,简化股权结构,减少股东层级,降低股权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营效率。
通过健全的合同管理和法律保护,明确不同股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规范和监督,使股东之间的权利关系清晰化,减少权力对抗和利益冲突。
国有参股企业应改善股权转让的机制,加强对股权转让的监管和规范,使股权转让变得更加便捷和透明,减少因股东之间的纠纷而导致的股权转让难度。
国有参股企业应完善股东治理机制,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较多,但只要企业积极应对,通过改革和创新,完善企业的股权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便能够解决诸多难题,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参股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载体,国有参股企业承担着推动经济增长、稳定社会就业、保障国家安全等重要职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参股企业在股权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从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难点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股权结构复杂。
国有参股企业往往由国有股、法人股、自然人股等多种所有制形式构成,股权结构复杂。
这种股权结构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管理上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难以形成统一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影响了企业的稳定经营和长期发展。
2.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
国有参股企业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最大化,更重要的是保值增值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由于股权多样性和管理不规范,导致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难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3. 国有参股企业监管不到位。
国有参股企业由于参股企业众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腐败问题。
一些企业利用这些漏洞逃避监管,损害国有资产利益。
4. 股东利益冲突。
不同类型的股东对企业的利益诉求不同,存在利益冲突的问题。
国有股东要求企业保障国家利益,而法人股和自然人股对企业经营效益更为关注。
这种利益冲突会导致企业经营的混乱和决策的难以实施。
5. 股东治理结构不完善。
国有参股企业在股东治理结构上存在不完善的情况,难以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容易出现内部矛盾和管理混乱。
1. 完善股权结构。
国有参股企业应该积极优化股权结构,清理混乱的股权关系,减少股东种类,降低股权复杂度。
建立以国有股为主导的股权结构,形成明确的控制权和话语权。
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评估、监管和运营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对国有参股企业的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整改。
3.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
建立健全的国有参股企业监管体系,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改革分析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体系中,存在着不少企业的股权结构呈现出“一股独大”的现象。
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国有企业股权改革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较为垄断。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对这种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股权改革方案。
一、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现象的原因1.制度体制变革不彻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
一些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呈现出“一股独大”的局面,主要是由于股权体制改革不够彻底,企业内部利益相关方的权力分配不合理,导致权力过分集中于某一股东手中。
2.股权分配不公。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股权分配不公的问题,导致一些关键岗位的股东过于集中,影响了企业内部的治理效果。
这种股权结构的存在,使得企业内部管理难以实现有效监督和约束,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
3.企业自身管理不善。
一些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企业的股东权益无法得以有效保护。
这种情况下,一些股东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更多的权力,进而形成“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现象对企业自身和经济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影响:1.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
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使得企业决策和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一些“一股独大”的企业往往由于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企业盈利性差,产能利用率低,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2.阻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
一些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导致企业经营效果不佳,难以完成国家对企业改革的要求。
这种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3.扭曲市场竞争秩序。
一些“一股独大”的国有企业对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力,这种垄断地位将对市场竞争秩序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推动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实现多元化和民主化。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近些年来,就当前国有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国有企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涉及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的发展,导致企业对财务缺乏一定的监督,最终导致一些股东滥用职权,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公司招募自己的亲属,间接损害了一些小股东的权益。
要想促进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就要深入探究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对策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蓬勃发展并取得一系列成就,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就显得越发重要和迫切。
目前,国有企业在财务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本文主要就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1 我国国有企业的分类我国国有企业可以划分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以及国有参股等几个类别。
第一,国有独资企业顾名思义是指国家持有全部股权的公司,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国有控股公司是指通过持有具有决定性表决权的股份来控制公司经营的国有企业,可以细分为绝对控股以及相对控股两大类,绝对控股意味着国有股权占据公司股权总额的一半以上,而相对控股是指虽然国有股权份额并未超过公司股权总额的一半,但国有股权是份额最大的股东,在公司中仍然占据着控股地位;第三,国有参股公司是指国有股权在公司股权总额中所占份额较少,在公司中并不具备控股地位。
2当前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2.1公司党委领导与公司治理尚未有机融合在职责定位上,虽然《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均明确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参与公司治理的主体资格,但原则性较强,未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层面的职责地位,以及党委与“三会一层”之间的监督与制衡关系。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
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难点和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参股企业成为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对象。
国有参股企业在中国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股权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许多难点和挑战。
本文将对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管理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股权结构复杂国有参股企业股权结构复杂,主要包括国有股权、非国有股权和持股机构之间的关联股权等。
这种股权结构复杂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不够清晰和合理,难以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
股权结构复杂还使得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和博弈。
2. 股权激励难度大由于国有参股企业股权分散,持股机构众多,股权激励难度大,很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管理人才。
这不利于企业形成稳定的人才队伍和提高管理层的绩效水平,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 股东权益保护不足在国有参股企业中,不同的股东拥有不同的权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股东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
国有股东可能会过分介入企业经营,导致企业经营的不顺利;非国有股东的权益可能会受到国有股东的侵犯,甚至面临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4. 股权交易市场不健全国有参股企业股权交易市场不健全,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
这使得企业股权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股东的退出和股权的流通,也不利于企业的融资和发展。
应通过梳理和整合国有参股企业的股权结构,合理划分股东权益,明确股东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并建立健全的股东组织结构和治理机制。
这样有助于企业形成清晰的决策机制和权力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治理水平。
应通过设立股票期权、股权激励计划等方式,引入激励机制,激发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健全的薪酬制度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励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忠诚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
应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的权益,保护各股东的利益不受侵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股权结构问题研究
摘要在我国,国有股权高度集中是国有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虽然股权集中在某种程度上有其优势,但我国国有股权的过于集中会损害公司治理的效率。
因此,在分散化原则的基础上体现适度集中-即“相对控股”-同样应当成为我国国有公司股权结构的选择模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国有股的减持,包括国有股绝对量的减持、国有股相对量的减持和国有股限制性减持三种形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股权结构;公司业绩
当前,公司制当前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各种各样的公司中,公司制国家出资企业(下简称为“国有公司”)尽管在数量上不占多数,其控制力却一直居于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但是,我国国有公司的治理(效率)水平一直不容乐观。
国家控股行业企业除了在利益相关者作用方面得分领先之外,其他五个方面(即监事会责任、平等对待股东、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董事会责任、股东权利)的得分均低于非国家控股行业企业。
因此,提升国有公司的治理效率不仅是自国企公司制改革以来的老话题,也是国有公司进一步改革的核心目标。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通过改革完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其核心是公司内部的权力划分-以提升
公司治理绩效成为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
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能仅仅关注公司结构本身,因为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由股权结构决定的,国有公司也不例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国有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来说远低于一般私营公司,其原因在于国有股权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
因此,从国有股权结构的改革入手更带有根本性。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各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正在发生变革,并体现了趋同的一面。
一、公司治理的股权结构决定
股权结构一般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
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结构体现了公司股东的构成,包括股东的类型及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
股权结构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各种治理模式总是对应于特定的股权结构。
当前,全球公司治理模式的典型有以德、日为代表的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和以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家
族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
这些公司治理模式都对应于特定的股权结构:(一)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对应于
集中的股权结构。
这种股权结构的典型特征在于法人股占主导地位,法人股既可能来自外部的单一股东持股(如大银行对公司的持股),也经常产生于公司同其他法人之间的交叉
持股。
法人之间相互稳定持股,以及银行对公司的持股和干
预,使公司内部的各相关利益主体监控公司成为可能。
(二)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对应于分散式股权结构。
这种股权结构在传统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般有非常发达的金融市场与之配套,股份所有权广泛分散,公司大都在股票交易所上市。
因此,外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起着主要作用,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公司并购市场和证券市场体系形成外部制约体系,对管理者形成有效约束。
(三)家族控
制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对应于集中的、内部人股权结构。
在这种股权结构中,家族占有公司股权的相对多数,其公司治理是建立在以家族为主要控股股东基础上的以血缘为纽带
的家族成员内的权力分配和制衡。
公司治理模式总是对应于特定股权结构的原因在于公
司治理结构不过是企业资本结构的体现和反映:资本必定
要求话语权并寻求对公司的控制权,只要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不被违背,不同的股权结构就会反映股东之间话语权与控制权的争夺,这种争夺的结果最终将体现在公司治理的结构上。
正是基于此,有学者甚至指出,股本与其说是融资工具,不如说就是控制和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通过公司控制权的安排来实现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起根本作用的是通过股权比例来体现股东之间的制衡关系。
说到底,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由股东股权结构决定的。
”比如,如果公司股权很分散,那么,这种股权结构就决定了
公司治理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控制公司管理层按照
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行动;相反,如果公司股权很集中,则公司治理需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防止大股东和控股股东
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
二、股权结构的趋同及其公司治理效率导向
股权结构的缺陷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损害必然导致
各国寻求股权结构的取长补短,即股权结构的趋同必然出现,且这种趋同必然以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为导向-“事实上,体制将要趋同于何种形式,依赖于作出预期时哪个国家的体制看起来是最有效率的”。
在以效率为导向的趋同潮流下,各
国公司的股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英美等外部控制治理模
式国家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上升,德日等内部控制模式国家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下降,东南亚国家也正在打破其家族式的内部人控股模式,实现股权的分散化改革,等等,最终的结果是“相对控股”这种“中间”状态的股权结构得以出现,在这种股权结构中,股权有一定的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存在,但任何股东又不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为什么相对控股的股权结构将会提升公司治理的效率呢?这可以
从代理权竞争的角度得到解释,公司拥有相对控股股东可能最有利于股东在公司经营不利的情况下更换经理人员:首先,与分散股权结构下股东秉承“搭便车”思想、不关心公司的经营状况不同,由于相对控股股东拥有的股权比重大,因而
他有动力发现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经理人员的更换高度关注;其次,由于相对控股拥有一定的股权,他有可能争取到其他股东的支持,使自己提出的代理人能够当选,这为相对控股股东关心公司的经营提供了可能性;第三,与高度集中股权结构下股东的绝对控制不同,在公司股权集中程度有限的情况下,相对控股股东的地位容易动摇,他不大可能强行支持自己所提名的公司原经理人员,即管理能力差的经理人有来自被更换的压力。
总之,同任何一种传统股权结构相比较,相对控股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公司治理的作用,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促使经理人员按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
行事,并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杨青.公司治理与国有股权改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述评,生产力研究.2008.(5)
[2]曾昭灶.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治理效应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8.(5)
[3]王千.后股权分置时代的国有上市公司治理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