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3篇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精选3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什么是违法犯罪行为。
2. 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和后果。
3. 培养学生积极抵抗违法犯罪的意识。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视频素材:描绘了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后果的短视频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的主题“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并利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考虑,比方:“你们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吗?”、“违法犯罪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等。
Step 2:展示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后果〔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例,并配合相关资料和照片,让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危害有直观的理解。
Step 3:观看视频〔10分钟〕播放描绘了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后果的短视频。
视频内容应涵盖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____等,并展示犯罪行为对受害人和社会的伤害。
Step 4:讨论违法犯罪行为〔15分钟〕引导学生考虑并讨论以下问题:1. 为什么有人会犯违法犯罪行为?2. 违法犯罪行为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 作为学生,我们可以怎样积极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Step 5: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份海报,主题是“如何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
要求海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违法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 如何防止成为违法犯罪的受害者;3. 如何发现并报告违法犯罪行为;4. 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打击违法犯罪中。
Step 6:展示海报及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海报,并由其他小组进展评论和提问。
通过这个环节对本课的内容进展总结和稳固。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关于如何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心得体会。
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教学设计(二)精选3篇(二)教学设计: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一、教学目的:1.理解违法犯罪的危害性和影响;2.学习积极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方式和方法;3.培养学生积极回绝违法犯罪行为的意识和才能。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
引言概述:
预防犯罪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预防犯罪的教案,包括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加强社区安全建设以及与执法机构的合作。
正文内容:
1. 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1.1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2 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1.3 预防犯罪对于社会和谐的作用
2. 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
2.1 犯罪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2.2 犯罪行为的社会学分析
2.3 犯罪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2.4 犯罪行为的统计学分析
3. 提高个人安全意识
3.1 安全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3.2 安全防范知识的普及
3.3 自我保护技巧的学习
3.4 危险信号的识别与应对
4. 加强社区安全建设
4.1 社区安全意识的培养
4.2 社区治安管理的加强
4.3 社区警务与居民互动的加强
4.4 社区安全设施的完善
5. 与执法机构的合作
5.1 执法机构的角色与职责
5.2 公众与执法机构的互动
5.3 举报犯罪行为的渠道与方式
5.4 执法机构的资源与支持
总结:
预防犯罪是社会安全的重要任务,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本文从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加强社区安全建设以及与执法机构的合作等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初中政治怎样预防犯罪教案
初中政治怎样预防犯罪教案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理解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认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判断犯罪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犯罪行为的特征,预防犯罪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树立法治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犯罪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犯罪行为,引发学生对犯罪问题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2. 教学新课(1)讲解犯罪行为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犯罪行为的特征,如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犯罪行为对社会、对个人的危害。
(2)探讨预防犯罪的方法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犯罪:①增强法治观念,尊重法律,自觉遵纪守法;②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③学会自我控制,杜绝不良行为,远离犯罪;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巩固提高教师设计一些情景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和处理,从而提高学生判断犯罪行为的能力。
4.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层面,谈论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犯罪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时刻保持警惕,自觉遵纪守法。
四、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预防犯罪的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学校犯罪预防教育方案
学校犯罪预防教育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活动在学校中的存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加强犯罪预防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将提出一份包含丰富内容和结构的学校犯罪预防教育方案。
一、制定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学校应制定明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学生、教师和学校财产的安全。
该制度应包括对于违规行为的惩处措施、学校内部的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规范,以及相关警示标语和紧急救助预案的制定。
二、加强校园警示教育学校应该组织定期的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展览、宣传栏等形式,向学生普及犯罪的危害和警惕,让他们明确辨析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开设《法律与社会》课程学校可以开设《法律与社会》课程,将法律知识渗透于教育过程中。
通过案例讲解、法规解读等形式,使学生对法律有基本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
四、推行校园心理辅导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人员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小组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能力,避免他们因心理问题而走向犯罪的边缘。
五、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应该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家长会、家访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和成长情况。
家长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倡导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六、鼓励举报奖励制度学校可以建立鼓励举报奖励制度,为学生提供举报涉及校园安全的线索的奖励机制。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提高犯罪预防工作的效果。
七、进行实战演练学校可以定期组织防范性侵、火灾逃生等实战演练,让学生学会逃生自救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学生参观公安部门、法院等,并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警察执法工作和法律系统的运作。
八、强化网络安全教育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讲座、展板、宣传栏等渠道,向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知识。
预防违法犯罪 (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宋维苏【设计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多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感悟,教师导入新课)“朋友”竟盗窃汽车、电脑等,涉案金额达30处有期徒刑7年。
议一议:《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行为规范相比,在制定、实施和约束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代表讲解,教师补充点拨)结论: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案例)……之后,小亮便辍学在社会上放荡。
经常在社会上小偷小摸,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思悔改。
为了弄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几个“朋友”竟盗窃汽车、电脑等,涉案金额达30万,触犯了《刑法》,最终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问题一:对比小亮的小偷小摸行为与盗窃汽车、电脑等行为,请分析两种行为在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应受到的处罚方面,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补充点拨)(教师总结)小亮起初的小偷小摸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尚未触犯《刑法》,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受到的是行政处罚,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后来盗窃汽车、电脑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对社会的危害性大,收到的是刑罚处罚,是犯罪。
由此可见,一般违法与犯罪有着严格的界启示?(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教师点拨总结)(教师总结)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乱花一点钱开始的。
同学们不能小瞧这些不起眼的小毛病,小错可能铸成大错。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掌握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与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犯罪的危害,学会预防犯罪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预防犯罪的措施和重要性。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预防犯罪的知识。
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关注。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案例分析:选择真正的犯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预防犯罪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教师讲授预防犯罪的基本知识。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案例法:通过真正的犯罪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即时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作业: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体味和对预防犯罪的认识。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提供详细的预防犯罪知识。
多媒体资源: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法律书籍:推荐相关的法律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教师需强调预防犯罪不仅是一种法律责任,更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殷切希翼,希翼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思量教学中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赋予积极的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同时,教师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预防犯罪》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预防犯罪”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从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首先介绍了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犯罪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接着,教材强调了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等方面加强自我防范。
四、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素养引导学生认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法治观,自觉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
2.道德修养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明确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做到既遵守法律又遵守道德规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3.法治观念素养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明确犯罪的后果,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健全人格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律能力和责任感,避免违法犯罪。
帮助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和违法犯罪行为时,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正确的选择。
5.责任意识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建设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加强自我防范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增强法治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培养学生在面对不良诱惑时的自我控制能力。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2.主要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预防犯罪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犯罪的危害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预防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引言:违法犯罪在社会中造成了许多严重的问题,给人们生活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为了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青少年的预防违法犯罪主题班会教案,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新一代青年。
本教案包含了班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教学内容:(1)违法犯罪的危害和后果;(2)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3)如何预防违法犯罪;(4)案例分析和讨论。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违法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并展示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对本次主题的兴趣。
2. 探究教师简要介绍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概念,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违法犯罪的后果和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
3. 学习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包括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
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的行动指导和建议。
4. 拓展通过讨论法律问题和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法律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次主题班会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答疑。
6.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撰写一份文章,总结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和措施,并分析身边违法犯罪案例。
三、教学效果评价1. 情境评价在班会结束后,教师可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实际表现以及与同学讨论的情况,通过情境评价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初步评估。
2.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次主题班会的理解和收获,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预防违法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违法犯罪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一些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危害;3. 学习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违法犯罪?2. 不同类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危害;3. 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违法犯罪的认识,例如以一个警察大叔的形象,向学生讲述一个小偷被捉拿归案的故事,并让学生讨论小偷的行为是否是违法犯罪,为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新知(20分钟)1. 什么是违法犯罪?通过图片、视频或实例等多媒体方式,介绍违法犯罪的概念,以及违法犯罪的分类,如刑法犯罪和治安管理犯罪等。
2. 不同类型的违法犯罪行为及危害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诈骗等,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
三、核心知识梳理(30分钟)1. 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一些预防违法犯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例如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性,学会紧急求助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
2.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分发宣传材料、播放相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和法规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强调个人应当遵守法律、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同时还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安全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四、拓展延伸(20分钟)老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或者让学生进行小研究等方式,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调查,调查身边是否有人遭到过违法犯罪,以及该事件是如何发生的,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再次强调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和学到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掌握情况,并给予肯定或者建议。
预防犯罪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预防犯罪》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明确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过健康安全的生活。
本节课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以及刑罚的类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
第二部分主要是从行为上给学生提出要求,即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使自己健康成长。
增强法治观念、遵纪守法、预防犯罪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教学分析【核心素养目标】法制意识: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政治认同: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公共参与及健全人格: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增强法治观念,遵纪守法,预防犯罪。
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跟随一段视频来步入这节课的学习,看完视频后谈一下你的感受(学生自由谈论)。
教师补充:咱们要从同龄人高墙内的忏悔中得到警示,加强防范,预防犯罪。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预防犯罪(板书)同学们首先阅读教材P52“运用你的经验”: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图片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同桌讨论,教师引导,展示答案)(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内物品属于盗窃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由两目组成,第一目“了解罪与罚”,了解犯罪的含义及特征,刑法的内容及作用,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第二目“加强自我防范”,旨在让学生了解不良行为与犯罪的关系及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
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犯罪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容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学习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知道犯罪的危害性,说出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刑罚的种类。
2.通过情景分析,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自觉远离不良行为。
3.感受法律的尊严,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四、重难点重点:如何预防违法犯罪难点:犯罪的特征五、教学过程(一)导课1.PPT展示四幅漫画2.提问:漫画共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学生:校园欺凌教师总结: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校园欺凌不仅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更会对学生的心灵成长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拒绝校园欺凌,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呢?这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话题,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5.1《预防犯罪》(二)自主学习学生提前预习绩优学案P48自主预习部分内容。
(三)交流展示目标导学一:了解罪与罚任务一:观看视频,认识犯罪过渡:同学们遇到过校园欺凌吗?1.播放视频《北京五名少女被判刑》(1)小组合作:从不同角度分析,视频中这起校园欺凌案件带来的危害,组内交流,任选一个角度发表你们的看法。
时间:三分钟①被欺凌者②欺凌者③家庭④学校⑤社会(2)小组代表分享答案(3)教师总结:对于被欺凌者来说会造成身心伤害,无法正常上学,产生厌学心理,甚至抑郁。
对于欺凌者来说受到法律的惩罚,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不可抹去的污点。
对于欺凌者的家庭来说,受到道德的谴责,经济损失,良心自责。
对于被欺凌者的家庭来说,家庭遭到破坏。
对于学校来说,学校声誉受到影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校风。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张金涨1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法制教育课——教学设计萩芦中心小学张金涨教学目标:1.不良行为的认识。
2.不良行为的表现。
3.不良行为的分类。
4.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怎样与法律渗透。
重点: 哪些是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难点:如何杜绝不良行为, 怎样与法律渗透。
教学方法: 讲解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学生早退, 迟到是什么行为?出示图片, 分析图片的内容。
二、授主题活动1.出示主题: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2、让学生了解现在中国违法犯罪的记载, 据统计, 在我国, 25周岁以下的人犯罪犯罪总人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犯罪日渐攀升, 每年新产生的青少年犯罪人数高达15万人数。
这些犯罪行为的形成, 除了受某些外界因数的影响外,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很重要。
3.分析违法和犯罪的内涵, 并加以区别。
违法:是公民个人或者社会组织违反法律规定, 危害社会的行为。
它表现为行为人不履行守法义务, 超越法定行使权利的界限, 对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造成破坏和侵害。
社会危害性是一切违法行为的根本特征。
犯罪: 是指严重违反国家法律、给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根据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三、师生互动交流1.大家谈: 问题1 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2.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类, 讲解。
严重不良行: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 尚不够刑事处罚的非法行为:(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 扰乱治安;(二)携带管制刀具, 屡教不改;(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四)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六)多次偷窃;(七)参与赌博, 屡教不改;(八)吸食、注射毒品;(九)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中度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1)旷课, 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 故意损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和诉营业歌舞等成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的行为;•(10)吸烟、酗酒4.轻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些预防犯罪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人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提供一些社区层面的措施,以减少犯罪的发生。
一、个人安全防范1.1 加强个人意识和警觉性- 了解犯罪类型和犯罪高发地区,增加对潜在威胁的认识。
- 始终保持警觉,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
- 学会观察和记忆,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 学习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如如何摆脱袭击者的控制、如何呼救等。
- 掌握一些基本的防身器使用方法,如防狼喷雾、防身笔等。
- 参加一些自我防卫课程,提升自己的防卫能力。
1.3 保持良好的家庭安全习惯- 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如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等,增加家庭的安全防范能力。
- 定期检查门窗的锁具,确保其安全可靠。
- 不要随意开放家庭信息,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盯上的目标。
二、社区安全管理2.1 加强社区安全意识- 组织社区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建立社区巡逻队伍,加强社区的警示和巡逻工作。
- 设立社区安全热线,提供居民报警和求助的渠道。
2.2 加强社区监控体系- 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社区的公共区域和重要地点,提供犯罪发生时的证据。
- 加强对监控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 建立社区监控中心,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3 加强社区警务合作- 建立社区警务志愿者队伍,与警方合作,加强社区巡逻和信息交流。
- 组织社区安全会议,定期与警方进行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预防犯罪的措施。
- 加强社区与警方的合作,共同打击犯罪活动。
三、教育宣传与培训3.1 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宣传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预防犯罪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册等,向公众传达预防犯罪的知识和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5.2《预防犯罪》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年)
思考:有人说高空抛物只是不文明行为,你怎么看?子议题1:以案释法——何为罪与罚?时政热点: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推出《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纪实普法动漫,以4位人民法官审理的涉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为素材,还原了4个案件的情节全貌、庭审细节、裁判结果。
动漫片通过讲述真实发生的故事,借助青少年喜欢的表现形式,配合通俗易懂的法律解释,刚开播便登上网络热搜,截至目前超过2亿人次观看。
在这起校园霸凌案件中,由于徐璐瑶的施暴行为导致受害女生杨小洁身心崩溃,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而施暴者徐璐瑶却丝毫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法庭依法对徐璐瑶判处了相应的刑罚。
思考:我们依据什么来判断徐璐瑶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以及她应受到何种处罚?提示:《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笔记: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内容:它明确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一罚新闻链接:一男子在酒吧动手打人被拘留!9月9日,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发布通报,2024年9月8日零时许,广州天河警方接群众报警,称在天河区某村牌坊有1名男子酒后闹事、殴打他人。
接报后,天河警方迅速派员到场处置。
经查,吴某(男,42岁)酒后在该牌坊等车期间,对同在该牌坊附近等车的陶某(女,31岁)进行言语滋扰、殴打。
目前,天河警方以寻衅滋事,对吴某依法作出行政拘留处罚。
思考:同样是“动手打人”,为什么蒋某被处以行政拘留、徐璐瑶被判处有期徒刑?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犯罪预防教案
犯罪预防教案在学校和社会中,犯罪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犯罪行为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预防犯罪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个犯罪预防的教案,从学校和家庭两个层面来进行阐述。
一、学校层面的犯罪预防措施1.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组织各类道德讲座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尊重,以及对他人权益的关爱。
2. 实施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各类犯罪案例,让他们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举办模拟法庭和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培养他们对正义的追求。
3. 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学校应加强对校园的监控和巡逻,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安全。
同时,建立智能化的访客管理系统,限制外来人员的进入,并确保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
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良师益友,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异常,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二、家庭层面的犯罪预防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2.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可以通过讲解法律法规、观看相关电视剧或者与孩子讨论社会犯罪案例的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3. 控制娱乐活动时间家庭应合理控制孩子的娱乐活动时间,避免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剧等虚拟世界。
适当的娱乐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但过度娱乐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增加违法犯罪的风险。
4. 关注孩子的社交圈子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鼓励他们和正面的朋友交往。
六年级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 全国通用
六年级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学设计——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全国通用)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的诱惑。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预防违法犯罪,杜绝不良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体系,增强法制观念。
2.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防范违法犯罪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杜绝不良行为。
4.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内容1. 法律基本知识:介绍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 预防违法犯罪:讲解违法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危害,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3. 杜绝不良行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4. 自我保护: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基本知识和预防违法犯罪的相关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危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杜绝不良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违法犯罪场景,亲身体验法律制裁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违法犯罪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法制教育的关注。
2. 法律知识讲解:介绍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 预防违法犯罪:讲解违法犯罪的概念、特点及危害,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4. 杜绝不良行为: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
5. 自我保护: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杜绝不良行为 远离违法犯罪 》教案
《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教案一、引言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为《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通过这次班会,我们希望能够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法律意识,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为自己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a. 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b. 掌握一些常见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案例;c. 学会正确应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2. 过程与方法:a.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b. 运用多媒体和图片等辅助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远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b.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c. 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危害,学会正确应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意识。
四、学情分析本次班会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案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危害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学生的思维活跃,愿意参与讨论和互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a. 利用幻灯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 提出问题:你们身边是否有人曾经或正在从事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教师展示幻灯片或视频,呈现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曾经在生活中目睹过或听说过一些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案例呢?请你们思考一下,身边是否有人曾经或正在从事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2. 讲解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a.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概念和危害,以及常见的案例。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
《预防犯罪》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预防犯罪》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二框,本课主要包括两目,第一目是“了解罪与罚”:第二目是“加强自我防范”,是继第一框法不可违之后对犯罪行为的剖析,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作用及内容、刑罚的含义和种类、犯罪的含义和特征,懂得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人对事都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会经验较浅,情绪不稳定,做事容易冲动,易受环境影响,如果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对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够重视,易造成犯罪行为的发生。
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识上和态度上的偏差,比如误认为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不受法律制裁,片面认为违法犯罪的成本不高等,因此本课时通过“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一极易发生在学生群体中的犯罪行为进行剖析,使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离自己生活并不遥远,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3.【教学目标】道德修养:通过体悟从不良行为发展为“帮信罪”的事例,理解犯罪和不良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
法治观念:通过“帮信罪”分析刑法、刑罚、犯罪的含义,认清犯罪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增强法治观念。
责任意识:通过远离“帮信罪”的分析,明确应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犯罪的特征教学难点: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犯罪的特征5.【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6.【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为主线贯穿全课,(这个罪名可能有的老师和学生会陌生,它是2015年刑法新增的内容,2022年它是继危险驾驶罪、盗窃罪之后,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而且越来越多发于在校学生之间。
)导入设置了一个灵魂拷问:如果有人告诉你有偿使用你的闲置电话卡、银行卡,一张500元报酬,一手交卡,一手交钱!你答不答应?进而说明如果答应就可能使涉及帮信罪,点题预防犯罪;第一框了解罪与罚:主要讲解刑法、刑罚和犯罪,设置三个环节以案释法——以案辨罪——以案懂罚,通过帮信罪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犯罪的特征和刑罚的种类是该框题中的一个重难点,要学会区分;第二框加强自我防范从帮信罪越来越多发于年轻群体,甚至多发于未成年人中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写出远离帮信罪倡议书,明确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预防犯罪》教案
《预防犯罪》教案标题:预防犯罪教案引言概述:预防犯罪是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关键。
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预防犯罪教案对于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案的制定目的、内容、教学方法、活动设计和评估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案制定目的1.1 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犯罪教案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教育,提高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1.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教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危险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反应,有效保护自己。
1.3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预防犯罪教案的开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
二、教案内容2.1 法律法规知识教案中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如刑法、治安管理法等,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规定。
2.2 犯罪预防技能教案还应包括一些犯罪预防技能的培训,如如何应对陌生人、如何避免被盗等,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3 社会责任教育教案中还可以包括一些社会责任教育内容,如如何举报犯罪行为、如何参与社会治安维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3.1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向学生传达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2 游戏教学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来教授犯罪预防知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犯罪预防情境,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设计4.1 知识竞赛可以组织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2 实地考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警察局、法院等地方,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治安维护的工作。
4.3 社区服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卫生、宣传法律知识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政治预防违法犯罪教案
初中政治预防违法犯罪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违法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重点:违法犯罪的概念和特点,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违法犯罪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违法犯罪的认识和看法。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违法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预防违法犯罪的方法。
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个违法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讨论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五、总结提升(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抵制不良诱惑。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思考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2. 写一篇关于预防违法犯罪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新闻报道、自主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总结提升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违法犯罪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课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汉中经济开发区鑫源中学李海新
教学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材分析:
本课是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抵制不良诱惑,杜绝违法犯罪》中的第二框,他是在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提出预防违法犯罪的明确要求,让学生认识到一般违法及犯罪之间的区别,同时更认识到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提高学生防微杜渐的思想认识,从而远离违法犯罪。
本课是第15课的教学重点,它将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法制教育。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教学难点是1、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2、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从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尚不成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缺乏理性的判断,容易因迷恋网络、或结交损友等受到社会中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容易迷失方向,常常对自己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再加之缺乏法律知识和守法意识,很容易从沾染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因此本课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差,优秀生少,而且行为散漫,对什么都无所谓,课堂思想容易开小差,但思想活跃,好说话。
针对这一情况,
我打算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为了使全体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我打算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式学习。
课堂准备:
做好幻灯片课件,提前印制8份学生讨论题,以便增强小组讨论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方面,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能力方面: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方法与过程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从案例中让学生去认识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从而增进防微杜渐的思想认识。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2、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教学过程
见下表:
附板书设计: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一、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魏某案例启示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3、一般违法、犯罪的概念及法律的基本特征
二、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问题:青少年如何远离违法犯罪?
附图表: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