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绪论)【圣才出品】
第五编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绪论一、近代中国哲学的社会文化背景1.鸦片战争后,为复兴中华、救国救民,先进的中国人间形成了“西学”对“中学”“新学”对“旧学”的中西古今文化的尖锐斗争。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
一战和十月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的矛盾暴露出来,原来倡导学习西方的人们发生了分化,出现了东西文化问题的论争。
二、近代中国哲学的特点与阶段1.特点(1)历史观问题成为近代中国哲学最敏感的问题①龚自珍、魏源率先提出改革变古的主张。
②王韬、郑观应主张在政治、经济上学习西方,但仍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③戊戌维新运动中,出现了历史进化论思潮,冲击了传统历史观,起了启蒙的作用。
④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章太炎、孙中山强调革命在社会进化中的意义。
⑤李大钊等中共先驱开始介绍唯物史观,孙中山建立了民生史观。
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观的革命变革,为探寻中国的前途、革命的道路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2)对本体论的探讨成为近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自19世纪后期起,一些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开始吸取西方近代自然科学成果,改造传统的本体论范畴。
至20世纪30~40年代,近代中国哲学的本体论建构趋于成熟,同时,中国马克思哲学家开始大力宣传唯物辩证法,李达以“实践的唯物论”对世界的本原和统一性问题作了新阐发。
(3)认识论在中国近代哲学发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许多思想家对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经验、认识与实践等认识论问题进行了反复思考。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最为深广的影响。
毛泽东阐发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是对中国传统知行学说的总结。
2.阶段(1)第一阶段从龚自珍、魏源开眼看世界,到康有为、谭嗣同吸取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改造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初步形成内容驳杂的近代哲学体系。
(2)第二阶段经过严复吸取、引进西方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对传统哲学范畴和方法彻底改造,章太炎、孙中山哲学思想达到了较高的思维水平。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北宋至明叶时期的哲学(道学初创)【圣才出品】
第1章道学初创一、北宋三先生1.北宋三先生宋仁宗庆历前后,胡瑗(公元993~1059年)、孙复(公元992~1057年)、石介(公元1005~1045年)被称为北宋三先生。
他们教书授徒、著述立说,提倡廓清政治、重整纲常,明显具有为庆历新政制造舆论的学术思想倾向。
2.北宋三生生在学术思想上的特征(1)在经学方面,特别注重《春秋》和《周易》;(2)对韩愈的道统说大加推崇,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董仲舒、扬雄、韩愈等的治国安民之道和人生哲学为儒学道统前后相续的深刻教理;(3)提出重整伦理纲常,弘扬道德名教。
二、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易通》1.周敦颐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
著有《太极图》《太极图说》(即《易说》)、《通书》(即《易通》)、《养心亭记》《姤说》以及《同人说》《爱莲说》之类诗文等。
他建构了一个包括宇宙论(自然哲学)、人性论(伦理哲学)、政治论(含法哲学在内的政治哲学)三位一体的哲学体系。
由于文辞简约而意蕴深厚,因此被后世尊为理学开山。
2.“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衍化论周敦颐“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衍化论,基本次序为太极生阴阳,阴阳生五行,五行生万物与人类。
通过这个宇宙衍化秩序,周敦颐提出了“万”与“一”的关系问题以及“立人极”的思想。
(1)第一图一个圆圈。
周敦颐认为《周易》的“太极”与老子的“道”或“无极”同义,只绘了一个圆圈,义为“无极即是太极”,象征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的无象无形的状态。
(2)第二图坎离互含之象。
认为太极在动中会生出阳气,动到极点便会静下来,生出阴气。
因而周敦颐取此二卦象征太极初分之状况,其意似为阴阳初分即为互含,阴阳不可能独立孤存。
(3)第三图五行交错之象。
不取五行相克次序,而取此五行数次序,意在说明“阳变阴合”而生五行的先后过程。
由五行引申出“万”与“一”的关系,即“万”指事物的多样性,是“一”的自身拓展与扩充;“一”指多样性的统一,是“万”的潜在形态。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绪 论第1章 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第2章 老子奠基的道家哲学第3章 墨子建构的墨家哲学第4章 早期儒家的性命说与孟子对儒学的深化第5章 道家思想的弘扬与庄子的精神追求第6章 阴阳五行说的发展与《易传》的气化流行论第7章 名辩思潮与后期墨家第8章 荀子对儒家“外王学”的拓展第9章 法家集成者韩非子的哲学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哲学绪 论第1章 秦汉之际的“黄老”思潮第2章 董仲舒的“天人相与”说与儒学的神学化第3章 王充的自然哲学第4章 道家的新发展与魏晋玄学第5章 早期道教的神仙思想与丹道理论第6章 佛教的传入与两晋南北朝的佛学源流第7章 佛教的鼎盛与隋唐佛教哲学第8章 道教的国教化与隋唐道教哲学第9章 经学的重整与唐代儒家哲学第二部分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第二编 汉唐时期的哲学第一部分 复习笔记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哲学绪 论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1“三皇”传说提供的文化意蕴(1)“三皇”传说①三皇a.有巢氏有巢氏是指发明巢居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巢居的文明。
b.燧人氏燧人氏是指发明钻木取火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食用熟食的文明。
c.神农氏神农氏是农耕始祖。
②文化意蕴a.人类文明是人类通过努力开拓出来的,不是神创的。
b.“三皇”故事的传颂使这些事件与行为人格化,而不是神格化。
c.“三皇”传说的影响是人文的。
(2)伏羲氏传说①伏羲氏又称庖牺氏,以“始作八卦”而闻名,有时也被认为是三皇之一。
②意义a.伏羲创设八卦的智慧来自于其对天与地、身与物的“观”。
b.伏羲创设八卦的目的在于把握万物生生不息、奇妙变化的真实情况。
c.伏羲氏的故事透露出浓郁的人间性、知识理性。
2“五帝”故事显示的人文价值(1)五帝学界普遍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人文价值①大规模战争凸显出部族之间大规模整合的趋势,预示着统一国家与同一文化的诞生。
②禅让制度禅让制度表明部族联盟的权力还没有完全私有化。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北宋至明叶时期的哲学(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圣才】
第3章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一、“惟理为实”的本体论1.二程(1)程颢(公元1032~1085年)字伯淳,后人称为明道先生;程颐(公元1033~1107年)字正叔,后人称为伊川先生。
两兄弟为河南洛阳人,二程融会诸家,贯以“天理”二字,在北宋道学的开创中起了决定性的奠基作用。
(2)在思想观点上,二程所传之学被后人称为“洛学”。
“洛学”与汉唐以来注重词章、训诂的学风不同,而重视对经典“义理”的阐释,弘扬“四书”,确立以《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十六字心传与天理人欲之辨为正统。
(3)二程的言论与著作,后人编为《二程全书》,包括《二程遗书》《二程外书》《明道文集》《伊川文集》《伊川易传》《程氏经说》《二程粹言》等。
2.“理”与“天理”(1)二程以“理”或“天理”作为宇宙本体的“太极”,是无迹而所以迹的形而上者;(2)“理”自身是真实不妄的。
“太虚”以“理”为体,且只有“理”才是最真实充满的;(3)理因为真实无妄,所以可以立本;正因为充实自足,所以可以独立流行;(4)“天理”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性,所以“天理”必为终极意义上的一般。
3.“理”与“阴阳”“动静”(1)“理”与“阴阳”理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理气相即,形而上者在形而下者之中。
阴阳是气,是形而下者,理是一阴一阳之道、所以阴阳之道。
(2)“阴阳”与“动静”动静的根源在于阴阳对待之理,在于“所以运动变化”的神妙作用。
在此基础上,二程概括出了一套描述事物必变的原理;另一方面,二程也维护和重新解释了“中庸之道”。
(3)“理”的范畴天理与心性是贯通的,仁即此理此心此性,忠恕之道近乎仁。
以仁为天理,为学问之本,这是儒家与佛老的分界线。
(4)二程在天理与心性的联结上的区别①程颢的天理是一个具有活活泼泼生命形态的能动的天理,心性就是天理;②程颐的天理则近于一个静态的对象化的客观之理,性即是理,但心却是一个涵养、认知的主体,因此心与理呈二分对峙状态。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黄宗羲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圣才】
第1章黄宗羲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一、批判专制政治的社会史观1.黄宗羲(1)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别号梨洲,浙江余姚人。
黄宗羲一生著作宏富,主要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2)黄宗羲学识渊博,对天文、算术、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无不研究。
他受学于刘宗周,承心学之绪,而明清巨变的反思也使其心学形成重大的转向,从而表现出由明向清、由心学向气学过渡的迹象。
最后,他由对宋明学术的系统梳理所形成重史学风气也深深地影响了清代史学,而他本人则成为浙东史学学派的开创者。
2.对封建专制的批判(1)黄宗羲从人的本性与国家起源的角度分析了君主的产生。
指出君主是适应天下人之需要而产生的,也应当以服务于天下人为自己的最高使命。
(2)黄宗羲分析现实的君民关系,认为君主之家天下,正是社会动乱、天下不治的总根源。
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批判,就集中体现在对封建君主家天下的批判上。
(3)黄宗羲认为,天下与君主是主客关系,那么君臣之间也应当是平等的关系。
他们都必须服从于治理天下、服务天下这一大事。
从天下之忧乐出发规定君臣义务是他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3.对未来社会的设计(1)法治黄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思想,认为好的制度和法律超出个人的作用,说明他已经看到了人治社会的弊端,认为只有实行法制才能克服弊端。
(2)限制君权黄宗羲认为只有剥夺君主无条件的是非权,将其交给集中公议的学校才能限制君主的胡作非为。
学校的学官不能由政府委任,而必须由各级公众公议,才能使学校集中公议。
(3)改进科举制黄宗羲认为既要拓宽取士途径,尽可能吸取有用之才;同时还要增加荐举的比重,因为专门人才往往要从实际工作中选拔出来。
(4)社会改革①黄宗羲针对明末土地剧烈兼并的现实提出恢复井田,以缓解当时的现状;②黄宗羲针对明中叶以来工商阶层崛起的事实,主张“工商皆本”。
二、“盈天地皆心”与“盈天地间皆气”1.“盈天地皆心”黄宗羲对心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其“盈天地皆心”一说中,他不仅明确肯定“心即理”,而且认为仁义内在、与生俱来,求理即求所谓本心之理。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3-5编)【圣才出品】
第三编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一、填空题1.宋初三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胡瑗;孙复;石介2.在宋明理学中,理的意义可以分为五种:宇宙的普遍法则,可以称为______;人性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伦理与道德规范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作为理性的理,如在理气相胜问题中的理,可以被称为______。
【答案】天理;性理;伦理;物理;理性3.宋明时期,知识分子把注意力由唐代注疏______改变为讲求______,由尊崇______变为尊崇______。
【答案】五经;四书;周孔;孔孟4.周敦颐提出了______的思想,即如何了解颜回在贫困中保持心灵快乐的问题,对二程有重要的影响。
周敦颐还提出了______的命题,认为一个人应该把成就圣贤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答案】“寻孔颜乐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5.邵雍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
【答案】《皇极经世书》;《击壤集》6.邵雍思想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有一个象数学的特征,故有人称其学为______。
邵雍的宇宙推演程序被程颢称为______,宇宙终始过程被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答案】数学;“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元;会;运;世7.用王安石的话说,他的宇宙生成脉络是“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
两是指______,三是指______,五是指______。
【答案】阴阳;冲气;五行8.张载因久居陕西凤翔府郧县横渠镇讲学,所以后人称他为______。
张载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______,其哲学以______为根本。
张载学问的宗旨可以用______来概括。
【答案】横渠先生;关学;气;“知礼成性,变化气质”9.二程创立的道学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对立面的。
【答案】辞章;训诂;佛老10.朱熹字______,号______,师从杨时再传弟子______。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变革思潮)【圣才】
第1章鸦片战争以后的社会变革思潮一、龚自珍、魏源的经世致用思想1.龚自珍的“改革”主张与“心力”论(1)龚自珍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他先后写了《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壬癸之际胎观》《平均篇》《农宗》《己亥杂诗》等诗文,揭露封建制度的积弊,鞭挞地主阶级的腐朽,呼唤进行社会改革。
(2)“改革”主张①龚自珍借用今文经《春秋公羊传》的思想资料,揭露了清王朝所面临的严重危机;②龚自珍分析了清王朝衰败的原因在于科举制度、用人论资格的制度以及最重要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龚自珍提出“更法”是清王朝唯一出路的主张,他一方面希望改革,另一方面害怕来自民众的革命。
(3)“心力”论①看到了“众人”的力量,肯定了“众人”创造世界的作用;②夸大了人的主观精神的作用,把变革现实的力量归结为“心力”。
2.魏源的“变古”思想与知行观(1)魏源魏源(公元1794~1857年),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他受林则徐之托,编写了我国近代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的巨著——《海国图志》。
此书不仅对中国人了解西方起了很大作用,而且于19世纪50年代传入日本,对日本风气的开通颇有影响。
魏源的主要哲学著作是《默觚》。
(2)辩证的矛盾观他主张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但是对立双方不是均衡的,矛盾双方相互斗争,并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矛盾转化的过程中,魏源十分注重人的能动作用。
(3)“变古”思想魏源的“变古”思想以辩证的矛盾观为指导,“变古”并不是指推翻封建制度,他认为封建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是不能改变的,表现了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的严重局限性。
魏源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出思想。
(4)知行观魏源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反映在认识论上,形成了重视实践的知行观。
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知识,生而知之的圣人是不存在的。
3.对龚自珍、魏源的评价龚自珍与魏源是生活在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过渡时期、具有爱国主义和近代要求的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本人考研用)(一)先秦时期的哲学三皇: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
(或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古人坚信,人类文明没有神创的影迹。
伏羲创八卦并非“听”,而是“观”。
表征了重理性与重信仰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区别。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进入“五帝”时代,已有大规模的战争。
2、宣扬“禅让”制度。
3、天下为公。
夏朝自禹至桀17君14世,从公元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
商从汤到纣,31帝17世,公元前17世纪至前12世纪。
殷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思想信仰1、氏族制的社会组织结构一方面作为统治阶级的殷人,是以整个氏族的方式组成与面对被统治阶级的;另一方面,作为被统治阶级的人们,也以血缘亲族的方式生存着,被管制着。
与殷商有别的是,周朝在统治者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宗法制度。
包括:区分了嫡庶的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子弟到各地,推行封建制与世袭制;明确远近亲属以及上下等级的不同,创设礼仪规范。
2、殷人的帝所表征的信仰固然保存着浓重的自然的成分,但是却担负了社会的与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了。
“帝”不是以“创世者”的身份获得支配世界的最高权力的。
殷人是在打败敌国获得中土的最高权力之后,将自己的祖先神上升为最高神的。
3、周人的祈天意识与敬德观念以“天”称至上神,显然凸现了至上神被赋予“上”、“大”意义后所获得的超越意义。
“德”的发现,首先意味着周人正式地思考并提出了一个关于统治权在道义上的正当性问题。
唯有“德”——承认他人、他族生存的权力与给予一定的位置——才能有人有土,即才能确保本族的统治权力而不失,终于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的一条重要古训。
天的自然生殖的特点、人格神的身份被淡化了,天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品格。
帝向天的转化,隐含着这种品格的转变。
4、《尚书》与《易经》——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六经”——尚书、周易、诗经、礼经、乐经、春秋。
诗经、乐经、礼记侧重于性情与品德;尚书、易经、春秋侧重于知识。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北宋至明叶时期的哲学(绪论)【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第三编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绪论一、社会历史概况1.宋代变化状况(1)宋代门阀士族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大量的中小地主阶级;(2)门阀大族退出了历史舞台,佃耕制取代了荫户制,农民也就获得了更多的人身自由,出现了大量的自耕农。
2.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北宋统治者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将带兵的权力;(2)北宋统治者在军队实行将军与士兵分离的政策,并派遣大量的文官做地方官,直接管理地方的财政,使地方节度使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3)北宋统治者继续完善科举制,使科举制成为士人出仕的主要渠道,这就将大量的庶族地主吸引到统治阶级营垒中来了;(4)北宋政府实行扩军政策,每遇饥荒,就大量地招募流民,既防止流民起义,又扩大了武装力量。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后果(1)科举与恩荫造就了大量的官吏,为其政治体制带来了一个致命的顽症——冗官;(2)扩军与将兵分离的政策造成了其军事体制中的一个顽症——冗兵;(3)冗官、冗兵以及北宋向辽、夏、金的纳贡,造成了经济体制当中的顽症——冗费。
4.北宋的改革(1)庆历新政,其核心是吏制,即试图通过精兵简政、振顽起懦,以解决冗官、腐败与办事不力的问题,但最后却败于“朋党”之议;(2)王安石变法,其核心是解决财政问题,即试图通过开源节流以解决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但最后却废于新旧“党争”。
二、儒、佛、道三教的并存与相互吸取1.三教并存(1)隋代以来,佛教一直居于三教的峰巅,至唐代又形成了最具中国文化灵秀之气的禅宗,并深入人心;(2)唐代,道教充分利用皇家宗教的招牌,从宗教的组织规模到教理理论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3)随着韩愈反佛的呼声与古文运动的崛起,儒学正以新的形式萌生着复兴的希望。
2.三教相互吸取(1)佛教中国化当佛教以“格义”的形势走进中国时,就已经开始向中国文化靠拢了。
而禅宗的形成,则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
(2)道教向儒家靠拢中唐以后,当道教的形式与理论基本具备以后,主要向儒家靠拢,表现为从外丹神仙之说向内丹心性理论的发展。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笔记近代中国的哲学发展(新文化运动与中西古今哲学的融会)【圣才】
第4章新文化运动与中西古今哲学的融会一、新文化运动中的哲学争论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发展(1)兴起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特别是没有完成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战胜封建主义的任务,于是以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吴虞、钱玄同为代表的进步青年,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空前猛烈的批判。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
(2)发展①以胡适、蒋梦麟、罗家伦、丁文江、吴稚晖为代表,认同西方的科学和民主的价值,主张彻底抛弃中国传统文化,走“全盘西化”的道路;②以杜亚泉、章士钊、梁漱溟、梁启超等为代表,认为必须以东方的精神文明拯救西方的物质文明,强调东方文化具有西方文化不可代替的价值;③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为代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进行双重反省,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评价新文化运动初期属于旧式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但它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不仅使各种西方哲学思潮涌入中国,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2.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1)胡适①胡适(公元1891~1962年),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他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
新文化运动初期,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易卜生主义》等文,提倡文学革命与个性解放,在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方面起过积极作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
②他的主要哲学论著有《实验主义》《问题与主义》《〈科学与人生观〉序》《我们走那条路》《介绍我自己的思想》等;主要哲学史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说儒》《先秦名学史》《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等。
(2)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①胡适以“存疑主义”作为破旧的方法,开疑古运动和古史讨论的先河,打破了封建史学观的桎梏,为用近代方法研究历史奠定了基础。
②胡适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作为立新的方法,强调科学发现中基于经验提出假设和运用实验手段检验假设这两个环节的重要性,在认识论上具有合理性。
《新编中国哲学史》冯达文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本人考研用)(一)先秦时期的哲学三皇:有巢氏、燧人氏、神农氏。
(或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古人坚信,人类文明没有神创的影迹。
伏羲创八卦并非“听”,而是“观”。
表征了重理性与重信仰的不同文化传统的区别。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进入“五帝”时代,已有大规模的战争。
2、宣扬“禅让”制度。
3、天下为公。
夏朝自禹至桀17君14世,从公元前21世纪到前17世纪。
商从汤到纣,31帝17世,公元前17世纪至前12世纪。
殷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思想信仰1、氏族制的社会组织结构一方面作为统治阶级的殷人,是以整个氏族的方式组成与面对被统治阶级的;另一方面,作为被统治阶级的人们,也以血缘亲族的方式生存着,被管制着。
与殷商有别的是,周朝在统治者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宗法制度。
包括:区分了嫡庶的关系,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子弟到各地,推行封建制与世袭制;明确远近亲属以及上下等级的不同,创设礼仪规范。
2、殷人的帝所表征的信仰固然保存着浓重的自然的成分,但是却担负了社会的与国家政治的许多功能了。
“帝”不是以“创世者”的身份获得支配世界的最高权力的。
殷人是在打败敌国获得中土的最高权力之后,将自己的祖先神上升为最高神的。
3、周人的祈天意识与敬德观念以“天”称至上神,显然凸现了至上神被赋予“上”、“大”意义后所获得的超越意义。
“德”的发现,首先意味着周人正式地思考并提出了一个关于统治权在道义上的正当性问题。
唯有“德”——承认他人、他族生存的权力与给予一定的位置——才能有人有土,即才能确保本族的统治权力而不失,终于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的一条重要古训。
天的自然生殖的特点、人格神的身份被淡化了,天被赋予了一种价值理性的品格。
帝向天的转化,隐含着这种品格的转变。
4、《尚书》与《易经》——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六经”——尚书、周易、诗经、礼经、乐经、春秋。
诗经、乐经、礼记侧重于性情与品德;尚书、易经、春秋侧重于知识。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及详解)-(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一、填空题1.宋初三先生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胡瑗;孙复;石介2.在宋明理学中,理的意义可以分为五种:宇宙的普遍法则,可以称为______;人性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伦理与道德规范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可以称为______;作为理性的理,如在理气相胜问题中的理,可以被称为______。
【答案】天理;性理;伦理;物理;理性3.宋明时期,知识分子把注意力由唐代注疏______改变为讲求______,由尊崇______变为尊崇______。
【答案】五经;四书;周孔;孔孟4.周敦颐提出了______的思想,即如何了解颜回在贫困中保持心灵快乐的问题,对二程有重要的影响。
周敦颐还提出了______的命题,认为一个人应该把成就圣贤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答案】“寻孔颜乐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5.邵雍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
【答案】《皇极经世书》;《击壤集》6.邵雍思想体系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有一个象数学的特征,故有人称其学为______。
邵雍的宇宙推演程序被程颢称为______,宇宙终始过程被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答案】数学;“合之斯为一,衍之斯为万”;元;会;运;世7.用王安石的话说,他的宇宙生成脉络是“道立于两,成于三,变于五”。
两是指______,三是指______,五是指______。
【答案】阴阳;冲气;五行8.张载因久居陕西凤翔府郧县横渠镇讲学,所以后人称他为______。
张载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______,其哲学以______为根本。
张载学问的宗旨可以用______来概括。
【答案】横渠先生;关学;气;“知礼成性,变化气质”9.二程创立的道学是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对立面的。
【答案】辞章;训诂;佛老10.朱熹字______,号______,师从杨时再传弟子______。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北宋至明叶时期的哲学(罗钦顺、王廷相的气学)【圣才出品】
第9章罗钦顺、王廷相的气学一、气学兴起1.罗钦顺(1)简介罗钦顺(公元1465~1547年),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
著作有《困知记》,取“困而知之”之意;另有《整庵存稿》20卷,《整庵续稿》13卷,是其诗文与书信的汇集。
(2)思想形成过程①对佛教禅宗的学习和研究;②“慨然有志于道”,学习研究儒家典籍及理学中濂、关、洛、闽诸家著述;③“有见于心性之真,而确乎有以自信”,晚年整编了其著作和书稿。
2.王廷相(1)简介王廷相(公元1474~1544年),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人。
史载其“幼有文名”,是明代文学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著作有《王氏家藏集》和《内台集》,其中《雅述》《慎言》《性辨》《太极辨》《横渠理气辨》等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2)思想王廷相注重“经世之学”,也形成了他独特的理性批判风格。
在哲学上,他继承、发展了张载的“气一元论”,对北宋至明代的理学思潮进行了深入批判。
二、气本论的复兴1.宋时期学者的气本论(1)王安石创“新学”,提出“道气一元论”,把五行阴阳说从象、数、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形成了“元气(太极)——五行——万物”的宇宙模式,使元气上升为宇宙本体。
(2)张载用“动非自外”的内因论和“一物两体”的矛盾观,进一步把形而下的阴阳之气上升为万有之源,把宇宙的统一性归结为物质性的“气”,创立了气一元论哲学体系。
2.明时期学者的气本论(1)罗钦顺明确坚持“理气为一物”,从气之运动、往来、转折说明理的形成,论证“理只是气之理”,这已全是气学的立场了。
(2)王廷相回到了张载的气一元论,并进一步将“气化”与“气本”相结合,坚持以气本为基础,他已将张载的气化论发展到更高的水平。
三、罗钦顺的“理气一物”说1.“理只是气之理”(1)罗钦顺认为宇宙来源于一气,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之往复变易有其内在的根据和法则,这就是“理”。
(2)理与气并不是二物,理只是气自身运动变化的规律。
不可能有没有理的纯粹的气,也不可能有离开气而独立自存的理。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方以智的科学哲学思想)【圣才】
第2章方以智的科学哲学思想一、概述1.方以智科学哲学的形成原因(1)理学的发展本身酝酿着反理学的种子;(2)传教士来华、西译书籍的传入推动气学的发展,明政权的灭亡加剧知识分子对理学的反思与对格致实学的重视。
2.方以智(1)简介方以智(公元1611~1671年),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
明季“四公子”之一,后为清兵所捕,死于南昌解运广州的途中。
(2)哲学思想①方以智自觉地借鉴了西方的质测之学,形成了“质测即藏通几”的科学哲学观,使气学形成了一次重大的转向,使其落实于格致实学之中;②方以智继承气学传统,形成了气-火互诠互释一元论,并用“无二无一”“合二而一”表达其矛盾观;③方以智依据质测之理,第一次区别心脑的不同作用。
二、“质测即藏通几”的科学哲学观1.知识的分类(1)质测是指实证自然科学。
(2)宰理是指传统的“外王之术”,相当于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
(3)通几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相当于现在的哲学。
2.对方以智知识分类的评价(1)从认知方式来看,质测与宰理都具有实证实测的性质,因而都属于具体的实证学科;(2)通几,它既难于证实,又难以伪证;(3)方以智划分这三种学科实际上就相当于哲学与具体科学,其关系也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质测即藏通几”“通几护质测之穷”(1)质测即藏通几①方以智从质测的角度看通几,认为质测包含着通几,即具体科学包含着哲学的道理,通几落实在实证科学之中,通几只有质测化才能真正发挥通几的作用;②方以智的“质测即藏通几”不仅包含对前人的批判与反思,对于新崛起的气学,也有明确将其格致化、质测化的指向。
(2)通几护质测之穷方以智从通几的角度看质测,认为质测不能穷究天地万物所以然之理,而通几则可以“护质测之穷”,对质测的缺陷进行弥补,因而通几有不可废弃、不可或缺之处。
质测只有以通几为方向和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其经世宰物的作用。
4.质测通几不可偏废(1)质测和通几①只重质测,不重通几,就会限制质测作用的发挥;②只重通几,不重质测,难以发挥通几高屋建瓴的作用。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及详解)-(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圣才】
第四编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一、填空题1.王廷相的气学思想实质属于______论或______论,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命题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明代思想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答案】元气实体;气本;气为实体;气为物之源;理载于气2.刘宗周的学问一生有三变。
据其子刘沟说,他开始的时候操功于______,中年的时候专用______,晚年的时候又归本于______。
【答案】主敬;慎独;诚意3.李贽还反对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男女平等。
他肯定男女在才智上是平等的,他说:______。
【答案】“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4.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中,有两部重要的学术史专著,它们是______和______。
其中前者是他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后者他在世的时候只完成了一部分,后来由他的儿子______和著名史学家______继续完成。
【答案】《明儒学案》;《宋元学案》;黄百家;全祖望5.颜、戴之学均为宋明理学之反动。
颜元重______倡______,戴震重察______、______,在批判、反省宋明理学流弊的过程中展示了清代学术重知识、重实行的精神。
【答案】习行;实学;心知;“道”“理”6.颜元提倡______。
他所提倡的学习科目曰______;学习的方法曰______、______;他所提倡的行为曰______;他所提倡的事功曰______;所提倡的性体曰______。
总而言之,颜元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代替道学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学;实文;实学;实习;实行;实用;实体;学;习;行;能;讲;读;著;述二、名词解释1.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山东大学2015研]答:“理也者,情之不爽失也”是清代戴震的伦理学命题。
戴震提倡从具体考察事物中认识事物规律,即“理”,“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
[全]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重点笔记整理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册重点笔记整理1“三皇”传说提供的文化意蕴(1)“三皇”传说①三皇a.有巢氏有巢氏是至发明巢居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巢居的文明。
b.燧人氏燧人氏是指发明钻木取火并被推戴为王的领袖,体现出食用熟食的文明。
c.神农氏神农氏是农耕始祖。
②文化意蕴a.人类文明是人类通过努力开拓出来的,不是神创的。
b.“三皇”故事的传颂使这些事件与行为人格化,而不是神格化。
c.“三皇”传说的影响是人文的。
(2)伏羲氏传说①伏羲氏又称庖牺氏,以“始作八卦”而闻名,有时也被认为是三皇之一。
②意义a.伏羲创设八卦的智慧来自于其对天与地、身与物的“观”。
b.伏羲创设八卦的目的在于把握万物生生不息、奇妙变化的真实情况。
c.伏羲氏的故事透露出浓郁的人间性、知识理性。
2“五帝”故事显示的人文价值(1)五帝学界普遍认为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人文价值①大规模战争凸显出部族之间大规模整合的趋势,预示着统一国家与同一文化的诞生。
②禅让制度禅让制度表明部族联盟的权力还没有完全私有化。
③财产私有化程度不突出,属于大同社会,不属于小康社会a.大同是指以天下为公,财货为天下之公养,权力为天下之公器。
b.小康是指以天下为家,视天下为一人、一家之私物。
3夏朝——远古中国的第一个王朝(1)夏朝禹之子启,继父为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禅让制变成世袭制。
夏朝的存在时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指前17世纪。
(2)二里头文化夏朝的重要文化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出土有大型宫殿遗址、刻符陶器等。
二、殷商西周的社会结构与思想信仰1商周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时间约为公元前17世纪至前12世纪。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时间约为公元前12世纪末至公元前7世纪前期。
2氏族制的社会组构方式(1)以氏族制为基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关系,以血缘氏族为纽带建构社会与国家体制表明殷商仍然笼罩在自然生殖的氛围之中。
《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冯达文郭齐勇
《新编中国哲学史》笔记冯达文郭齐勇第一编第一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在孔子看来,周礼是夏商周“三代之治”的总结,是国家与社会管理的典范,人们只有奉行周礼,才能得以成就有教养的君子;国家只有按照周礼去做,才能得以永享太平。
由此,孔子创造性的提出“仁”的范畴,并借“仁”与“命”的分立,凸显了人的价值的主体性;进而把“仁”同“德”相联系,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学说;再把“德”与“治”相联系,阐发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命”——“仁”——“德”——“治”四者的特征联系,构成孔子哲学的基本进路。
第一节“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一、从“天”到“命”的观念变化天:1、指天帝,人们想象中的万物主宰着2、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说的世界的精神本原3、泛指物质的客观的自然命:一、天命:1、上天的意志和命令,能致命于人,决定命运2、自然的必要性3、先天自然的禀赋二、指凶吉祸福,寿夭贵贱等命运“命”、“天命”、不同于“时命”:“时命”是盲目的,“天命”却是有目的指向性的;“时命”构成人的一种外在限制,“天命”却成为人的价值信念的终极根源。
在孔子看来,生活在时命不济的年代,是不可以不承认的,不接受外在条件的限制的,这是一种理智的态度,就是君子的态度,孔子称“不知命,不足以为君子也”,就是这个意思。
自己的主张(“道”)与“命”的关系?1、命对确当的主张没有同情感、认同感。
显见,它只是一种盲目的客观必然性,即“时命”,由时势、时运决定的“命”2、然而,孔子认为这种状况的出现是暂时的,偶然的。
他坚信天道是公正的,具有终极支配意义的。
而且,暂时的、偶然的变化,刚好使人从中得到磨炼,因而,它还是成就人的,而非坑害人的。
3、“天道”即被赋予了道德的价值的品格;作为公正的“天道”,其终极的支配地位不可逆转,这也是“命”、“天命”。
二、“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从“爱人”角度看,孔子的“仁”有如下特征:其一是“仁”的情感性,爱作为一种价值信念,在孔子这被赋予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意义;其二是“仁”的普遍性,从爱父母兄弟到爱天下大众,“爱”的对象从近到远推升,仁获得普遍意义;其三是“仁”的群族本位性,个人生存的意义只有依托于特定的族群关系才可以实现。
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复习笔记北宋至明叶时期的哲学(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圣才出品】
第6章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一、概述1.浙东学派的分化吕祖谦和郑伯熊去世后,浙东学术派分裂为金华学派、四明学派、永康学派、永嘉学派四大部分。
永康、永嘉学派主功利之学;四明学派主心学;金华学派强调事功,与永康学趋近。
2.三学互动朱熹入浙任事,开始推动三学(朱子理学、陆氏心学、浙东功利之学)互动,三学互动以朱学为主动力量。
(1)分化瓦解甚至拉拢浙东诸学派,灌输程朱的理学思想,积极传播自己的学术主张;(2)抨击批判浙东诸学,如六劾唐仲友,在瓦解四明学者的同时批判杨简的心学,并与永康学者陈亮展开了天理人欲、义利王霸的学术争辩;(3)通过表彰吕祖谦诸位道友,招揽浙东学子。
3.陈亮、叶适的功利之学(1)陈亮、叶适①陈亮(公元1143~1194年)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浙江永康人,为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作有《龙川文集》。
②叶适(公元1150~1223年)字正则,世称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人,为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文集》《水心别集》。
(2)学术思想①陈亮既对不切实际的理学进行批判,又对二程表示相对的尊敬,对他们的学问曾用心体会;②叶适对理学的批判没有陈亮激烈,其所代表的永嘉学派是在程氏理学的规限内向事功方面发展,叶适之学不忘儒学之本,对王安石的新法与新学多次批判。
二、陈亮的事功思想及其与朱熹的学派论争1.事功与“道”“德”“理”(1)陈亮认为,国家的怯懦与贫弱都与理学有直接的关系,必须发展事功之学才能解救国家的危难、民众的疾苦,并把先圣的精神理想落实下来。
他为事功之学的理论开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功利之学必然要主张即事以尽道,强调大道流行于日用之间,陈亮对道的阐发,实际上是对功用的倾斜;(3)陈亮认为理不是超然于物外的绝对体,万物并不由理分割而殊,理即物而在,他特别强调物对于理之存在的重要性。
个中要求的是由理向物、用的具体落实,要求实践、事功;(4)陈亮的事功之学强调事功即是“有德”“有理”,在具体的功用实践中表现理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