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7.2力的描述教案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2节 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7章第2节 力的描述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2. 详细内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表示:矢量表示法,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牛顿(N)。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2.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力的单位。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概念,力的表示方法。

2.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矢量表示法,介绍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如拉扯弹簧;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

4. 讲解力的单位:牛顿(N),举例说明1N的力可以使1kg的物体产生1m/s²的加速度。

5. 例题讲解: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示意图。

6.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力的示意图,计算力的合成与分解。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表示:矢量表示法,箭头表示方向和大小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单位:牛顿(N)七、作业设计1. 题目:绘制一个力的示意图,标明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题目:计算两个力的合成和分解。

3. 题目:解释生活中一个力的现象,如抛物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力的概念、表示方法、作用效果和单位,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力的合成与分解部分,部分学生理解较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辅导。

2. 拓展延伸:研究力的计量单位,了解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探索力的应用领域,如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力的合成与分解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 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 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下册第7章《第2节力的描述》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共同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5. 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力叫做重力。

6.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能够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2. 让学生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重力和摩擦力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2. 难点: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重力和摩擦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力的示意图模型。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

2. 知识点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力的作用的例子,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力的示意图,分析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5. 重力和摩擦力讲解: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1)画出课本上给出的力的示意图,并注明力的三要素。

(2)举例说明重力和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作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全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全章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全章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第1节)2.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第24节)3. 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第5节)4. 相互作用力(第6节)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掌握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

3.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二力平衡。

4. 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能够判断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判断,二力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用力拉扯弹簧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2. 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

3. 学习重力、弹力和摩擦力: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

4. 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讲解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概念、相互作用力的判断方法。

6. 随堂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应用;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8. 作业设计:(1)请用一句话描述力的概念。

(2)请列举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的例子,并解释。

(3)请简述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作用对象。

(4)请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的理解程度,以及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力的单位——牛顿,以及牛顿的生平事迹。

重点和难点解析:我们来看教学难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课设计力的描绘力的描绘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认识力的三因素。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表示图。

知道力的单位。

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剖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解说、议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教课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谨慎,培育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知道力的三因素,知道使劲的表示图表示力的方法,能使劲的表示图表示力。

【教课难点】1.经过实验研究认识力的三因素。

2.经过作力的表示图的练习,培育标准标准的作图能力,知道力的表示图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图形语言,是表示力的一种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多媒体播放设施、扳手等教课过程情形导入在平时生活中,一个人很难挪动较重的家具,可是几个人共同使劲就能挪动;顺时针方向使劲能够把螺丝拧紧,而逆时针方向使劲那么能松开螺丝;人在门外,手在门边使劲易把门推开,而在凑近门轴处使劲却很难推开门。

我们相同对物体使劲,为何会有不一样的作用效果呢?经过上边几个袋子,我们猜想到力的作用成效可能会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的地点相关。

教课活动一、力的三因素利用多媒体展现或许口头介绍各样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段请学生思虑、议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一样成效,与力的哪些因素相关?踢足球使劲大小不一样,球运动不一样;方向不一样,球运动不一样;踢球时所踢的地点不一样,球的运动也不一样;相同,抬木头时老师演示实验:能够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卖力的三因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

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尾端比握在中间简单把螺母拧紧。

-1-/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课设计力的描绘指引学生剖析,总结:作使劲的大小不一样,成效不一样;方向不一样,成效不一样;作用的点不一样,成效不一样。

指引学生做教材P6图7-2-2的活动:力的作用成效与哪些因素相关?总结:力的作用成效不只与力的大小、方向相关,并且还与力的作用点相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力的描述说课稿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力的描述说课稿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力的描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内容为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2“力的描述”。本节课在物理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力学部分的起始章节,为后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
1.力的定义:介绍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度量:介绍力的单位——牛顿(N),以及如何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分组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知识点。
3.思考题:设计一些与力的描述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针对特定的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年龄特征: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2.认知水平: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但还需借助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3.学习兴趣:学生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喜欢探索未知领域,对物理现象有浓厚的好奇心。
4.学习习惯: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课堂学习习惯,如听讲、记笔记、完成作业等,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课后作业的布置如下:
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对力的描述的知识。
2.设计一个关于力的作用的实验报告,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收集生活中的力的例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3.探究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7.2力的描述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7.2力的描述教案教科版

7.2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收集各种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资料,如陆地上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海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天空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以及国内各班列车、飞机的速度等。

【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反馈】
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

老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得出速度的概念、公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通过各种自然界中速度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进行观察,使其在观察中学习、思考。

精品-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新版教科版

精品-2019春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新版教科版

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会分析已知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二、教学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会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教学活动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钉的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厢,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力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力的描述》教案

力《力的描述》教学案例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力的三要素;(2) 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 知道力的单位;(4)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力的图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的三要素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可在课后尝试。

引导学生做教材19页图8-2-1的实验。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

二、力的单位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

学生知道力的单位,同时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所受的重力。

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力的图示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学生观看录像,思考。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 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力的描述教案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力的描述教案 (新版)教科版

2.力的描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三要素;知道力的单位;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力的图示.【教具准备】多媒体、刻度尺【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师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生: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进行新课】力的三要素1.实验演示1: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观察刻度尺弯曲的程度相同吗?学生动手实验后回答:用力越大,形变就越大.教师总结并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演示实验2:请两个同学(一个大个子男生和一个小个子男生),大个子男生在门里离门轴很近处向外推门,小个子男生在门外(远离门轴的拉手处)向里推门,要求两人尽自己最大的力推,看谁取胜了.(如图结果是小个子男生轻松战胜了大个子男生)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所用力的作用点有关.演示实验3:用一个钢球沿不同的方向撞击另一钢球,学生观察钢球运动轨迹的变化.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师这在打台球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应用到,同学们有体会吗?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总结板书: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注意:力的三要素均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会随之改变,因此表述一个力要把这个力的三个要素都表示出来.两个完全相同的力必须是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例 1 (湖南岳阳中考)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解析】用手推矿泉水瓶的下部和上部,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使矿泉水瓶发生了不同的运动情况,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ABD错误;C正确.答案:C2.老师给出力的单位(牛顿,用符号N表示),简单介绍牛顿的事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2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7.2力的描述

教案:7.2 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 力的单位:牛顿(N),1N等于1kg物体受到1m/s²的加速度。

5.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6. 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表示方法,掌握力的三要素。

2. 掌握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重力和摩擦力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表示方法。

2. 重点:掌握力的三要素,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传感器、弹簧测力计、重物、斜面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思考桌子对课本施加了哪些力。

2. 概念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3. 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课本受到的力,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5. 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跳绳时手对绳子的力等。

6. 重力和摩擦力概念讲解:通过实例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7.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如拿物体时手对物体的摩擦力等。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表示方法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力:地球对物体的作用,与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七、作业设计1. 踢足球时,为什么用大力不一定能踢远?答案:因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也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运动一、动与静二、快与慢三、直线运动力一、什么是力二、力的描述三、弹力力的描述四、重力五、摩擦力力与运动一、力的合成二、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三、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强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四、大气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三、沉与浮功与机械一、功二、杠杆二、杠杆(二)三、滑轮四、功的原理及应用五、机械效率六、机械能七、改变世界的机械运动一、动与静授课地点: 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 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 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 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例分析、对比、交流与讨论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

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方面的题材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想像力,说明相对运动这个简单的物理知识在现实中也是有很大用处的。

摄像师要以什么为参照物才能拍摄出我们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

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

【课后作业】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

【教学反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

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习。

使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2.力的描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力的描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2. 力的描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了解力的概念及其分类;•掌握力的描述方法;•了解力的大小如何表示。

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及其分类;•力的描述方法;•力的大小的表示。

3. 教学重点•掌握力的描述方法。

4. 教学难点•掌握力的大小的表示。

5.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实验仪器;•学生准备:笔、纸、教材。

6. 教学步骤(1)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2)讲授1.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教师通过板书或图示,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及其分类。

2.力的描述方法。

教师通过板书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力的描述方法。

3.力的大小的表示。

教师通过板书或实物,向学生介绍力的大小的表示方法。

(3)实验教师安排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力的大小和方向。

(4)巩固1.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众多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

2.小组讨论。

教师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加深对力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的理解。

(5)作业请同学们总结力的描述方法、力的分类和大小的表示方法,并列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讲述了力的描述方法,解释了力的分类及大小的表示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力的理解。

但在教学中,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及其描述方法。

因此,对于学生掌握力的描述方法,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使用力的图示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能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2. 能够使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3. 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2. 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力的小球、弹簧测力计、力的图示教具。

2. 学具:每个学生一份力的图示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

提问:“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2. 讲解力的概念(10分钟):使用力的图示教具,讲解力的概念,强调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展示力的图示,让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演示力的作用效果(10分钟):利用弹簧测力计,展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通过力的图示,展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10分钟):通过力的图示,讲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让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相互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练习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使用力的图示练习纸,练习表示力的三要素。

每组选一个实际情境,应用力的作用相互性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表示: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七、作业设计1. 画出两个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2. 举两个例子,说明力的作用相互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2力的描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力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初步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能够用力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让孩子们能够用力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故事书、玩具。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力的概念。

故事中,小兔子用力拉绳子,把绳子拉长了,让孩子们看到力的作用效果。

2. 互动游戏(10分钟)游戏一:力的传递。

孩子们两人一组,用手传递力量,感受力的传递。

游戏二:力的作用。

孩子们用玩具演示力的作用,如推、拉、挤等。

3. 动手实践(10分钟)让孩子们用彩纸、剪刀和画笔,制作一个力的作用场景,如推倒建筑物、拉开弓箭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力的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

在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能够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力的语言描述方面,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拓展延伸:力的作用效果不仅限于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还可以影响物体的温度、声音等。

可以在课后让孩子们观察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如吹风机吹头发、晒衣服等,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7.2怎样描述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7.2怎样描述力

2、小明用力向上提水时,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 20N的提力,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3、一辆正在运动的玩具汽车,如果向前推,它 会运动得更快,但若向后拉,它运动的速度就 会慢下来,这说明力的 能影响力的作用 效果。 4、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向下凹陷,这是力作 用在沙发上产生的效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 的沙发时,沙发的凹陷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 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5、用木棒撬石头时,手握在木棒的末端比握在 木棒的中间更容易把石头撬起来,这说明力的 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F=80N
找到作用点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末尾打上箭头 标上力的大小
2.力的图示: 有标度(分段)
受两个力:
小结
•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 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画一条带箭头 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
1、下列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力的单位 C、力的方向 B、力的大小 D、力的作用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体验:
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N
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 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1.感受1N力的大小; 2.感受蚂蚁的拉力;
3.感受火箭的推力;
三、1.力的示意图 物理学中经常研究力,因此需 要一个通用的在图中表示力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 表示力.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B
A
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 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
力的作用点也能够影响它的作用效果。
归纳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 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1力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1力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力的表示: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4. 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 让学生掌握力的表示方法,了解力的单位。

3. 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相互性,能够运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扯、推动等。

2. 讲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举例说明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示例演示力的作用效果。

4. 讲解力的表示方法:用符号“F”表示力,力的单位是牛顿(N)。

介绍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5. 讲解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示例说明力的相互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的表示:符号“F”,单位牛顿(N)力的作用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概念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3)力的表示方法是什么?请写出力的单位换算关系。

2. 答案:(1)力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作用例如:拉扯、推动、挤压等。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例如:用力拉伸弹簧,弹簧发生形变;用力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力的描述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力的描述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第二节力的描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新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第二节“力的描述”。

本节主要介绍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3. 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

4.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量单位和力的图示。

2.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能够分析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2. 重点: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和力的图示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科书、练习册、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力的概念,通过举例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如用手推桌子,手对桌子施加了一个力,桌子受到了力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力的计量单位:牛顿,符号为N。

(2)力的图示: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图示的绘制方法,如一个力的大小为10N,方向为水平向右,则可以用一个水平向右的箭头,箭头长度为10cm表示这个力。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和力的图示的知识。

5. 力的作用效果的讲解:通过实验和举例,让学生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如用力拉伸弹簧,弹簧的长度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改变了弹簧的形状;用力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力的作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力的图示、力的作用效果。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绘制一个力的图示,力的大小为8N,方向为竖直向上。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力的描述》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力的描述》导学案

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主备审核:物理组姓名班级小组编号时间【课题】7.2 力的描述【教师寄语】课堂是知识的超市,展示是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会背力的三要素,会写、会读力的单位:牛顿。

2.会画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重点难点】力往这里使!重点是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法表示一个已知的力。

难点是会画力的图示。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1.力的作用效果要受到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影响,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个鸡蛋约重0.5N,一瓶矿泉水约重5N,一名初中生约重500N。

3.力是很抽象的,我们只能看到它所产生的效果,为了便于理解,表述和交流,人们常用一些直观、形象的图样来表现它们,力的图示就是其中的一种形象直观的表现方法。

【课前热身】试一试,我一定行!1.力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能改变力的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____);二是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__________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线段的长度表示____________,箭头的方向表示___________,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力的三要素阅读教材第6页第一、二自然段内容,如图7-2-2所示,自己一定要动手做一做。

1.用大小不同的力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力大时速度变化),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有关。

2.用不同方向的力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力的方向不同,课本运动的方向),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有关。

3.用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力从不同点推课本,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作用点不同,课本运动的方向),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描述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力的单位。

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知道力的三要素,知道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力的三要素。

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的练习,培养标准规范的作图能力,知道力的示意图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图形语言,是表示力的一种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很难搬动较重的家具,但是几个人共同用力就能搬动;顺时针方向用力可以把螺丝拧紧,而逆时针方向用力则能松开螺丝;人在门外,手在门边用力易把门推开,而在靠近门轴处用力却很难推开门。

我们同样对物体用力,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呢?通过上面几个袋子,我们猜想到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会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的位置有关。

教学活动
一、力的三要素
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口头介绍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
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

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易推开门。

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容易把螺母拧紧。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

引导学生做教材P6图7-2-2的活动: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做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感受1N的大小:两个鸡蛋静止放在手上时,对手的压力约为1N。

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三、力的图示
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箱 ( 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
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
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

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

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

练习:教材P8图7-2-5作图。

四、力的示意图
可见要想把一个力完整的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

在物理学上我们是怎样表示力的呢?
小组讨论:(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
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并归纳作图步骤。

画力的示意图步骤:
(1)确定受力物体;
(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作用点;
(3)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举例作图:
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板书设计
2.力的描述
教学反思
相对于上一节课而言,本节课是学生对力的了解的进一步的深入。

教师需要通过常见的生活、生产实例和演示活动来引导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并开展讨论交流,从而得出力的三要素:(1)大小;(2)方向;(3)作用点。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画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同时,可以引申拓展,指导学生归纳出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的步骤要领及易错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