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沂水县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沂水县文化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临沂市沂水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武峰
沂水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是“ 红嫂”的故乡,《大众日报》的创刊地,沂蒙精神发祥地之一。我县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沂水县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繁荣群众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突出成绩,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沂水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大众日报》创刊地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等地已成为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丰富的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全县各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责任意识,积极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突出抓好了一批主导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县城有公共图书馆1处,学校及其它专业图书馆16处,博物馆1处,文化馆1处,电影院2处,书画美术展厅1处。其中:公共图书馆总建设面积3006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达21.7万册,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231平方米,馆藏文物4万余件;文化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文学创作研究室、书画院共居的文化综合楼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沂水影院、豪华影院总建筑面积1 100平方米,观众席位1500余个;县城拥有3处文化广场和7处供群众休闲娱乐使用的绿地;农村文化大院普及率达90%以上。组建了老年艺术团、书法协会、美术家协会、作家协会、舞蹈协会等20个艺术团体,拥有会员2000余人。县内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大都建起了职工俱乐部、图书室、业余艺术团和“音乐舞蹈戏曲”、“文学创作”等协会,仅文艺表演队就有近百支,企业文化、广场文化、村镇文化十分活跃。
2、精品工程创作成效显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实施精品工程,着力抓好创作规划、人才队伍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文化艺术创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建立激励机制,明确争创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积极抓好精神产品的创作生产。目前,全县共有文化专业人员140余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78%;文学创作人员已发展到200余人,重点作者30余人,其中中国作协会员4人,国家一级作家2人,二级作家1人,省作协会员8人,市作协会员20余人,协会会员分别兼任本届市作协名誉主席、副主席和秘书长,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具有一定创作实力,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较有影响的创作群体。先后推出了魏树海、郭庆文、魏然森、高在成、高世夫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作家、书画家,推动了全县文学、书画、艺术创作事业的繁荣。组织文学采风、创作座谈会等文学交流活动50余次,推荐发表作品近300篇,结集出版《播种太阳的人》、《四门洞》、《风景这边独好》、《新来的女县长》、《沂水散文集》等30余部长篇小说、作品集,编辑了“枫叶丛书”“红枫叶丛书”“渤海文化丛书”三套共36本,举办各种纪念展览、专题展览、个人展览60余次,有80余件书画作品在市以上展览活动中获奖。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本着“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的方针原则,近年来突出抓了节日庆典演出、“三下乡”和广场文化活动。全县每年都组织大规模的节日庆典文艺演出、专题文艺晚会、广场文化活动30余场,举办书画、摄影、根艺奇石、花卉盆景等展览活动10余次,每年组织送图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2000余次。先后有近百个文艺节目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加强了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引导,县府广场、县体育广场等每天自发组织并参与各类娱乐活动的人数近千人。同时,大力加强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
4、文化市场管理繁荣有序。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保障,以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为手段,以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发展为目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不断净化、规范、繁荣我县文化市场。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体系,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作风正、纪律严、业务精、反应灵”的高素质文化执法队伍。不断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加大了对文化经营场所特别是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监管力度,全县所有网吧的观察窗口、消防设施、监控设备、上网软件等全部达到规定要求,并积极引导网吧经营场所向规模化、主题化、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每年组织日常执法检查、多部门联合执法近200余次,有效地净化了文化市场,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文化产业迅速兴起,发展前景广阔。
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根据中央和省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部署要求,我县及时制定出台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政策》,并认真贯彻实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文化产业前进的步伐。
1、媒体传播业。媒体传播业是我县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产业门类之一,广电业是我县媒体传播的主体。近年来,按照“导向正确、引导有力、管理有效”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节目管理,全力打造名牌节目栏目,提高频道的品位和质量,使现有的频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积极创新营销模式,深度开发广告资源,深入挖潜广告创收潜力,实现了广告创收稳步增长。目前,分别拥有沂水一套、沂水二套与沂水图文等三套节目,一套视频点播和一套广播节目,开办了《沂水新闻》、《行风热线》等十几个节目栏目。每年,制作播出《综艺20》、《广告文艺》各200多期,播出电视剧2200多集,电影200多部。广播电台辐射范围达到周边五个县区。《临沂广播电视报》沂水专版的宣传影响不断扩大,形成了广播、电视、报纸三位一体的综合媒体传播态势。同时,建成了全县遍布城乡的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到全县19个乡镇驻地,实现了全县1040个行政村全部开通有线电视。目前,我县有线电视可传送36套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全县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8. 6%。
2、文化旅游业。沂水县旅游业起步较晚,2000年前,主要完成了全县旅游资源普查的基本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县旅游基础资源情况。2001年后,编制完成了雪山、灵泉寺、地下画廊、大峡谷、跋山水库、纪王崮、王庄革命纪念地等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全县旅游业迅速兴起。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围绕着建设沂蒙山区工贸旅游型次中心城市,将旅游业做为经济工作的三大亮点之一来重点培植,打造沂水“地质奇观生态旅游”整体旅游形象品牌,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沂水旅游业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被誉为山东省国内旅游的一匹黑马,并进入“山东省十大特色产业集群”。2006年被首届中国旅游营销年会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天然地下画廊被评为市级文明景区。目前,全县已建成AAAA级景区1处,AAA级景区3处,AA级景区1处,在建景区3处,已完成规划即将开发的的景区2处。2008年,各旅游景区共完成投入4900万元,接待游客27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亿元,旅游总收入14亿元。目前,我县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依据现有资源,高标准策划完成了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确定了“一大景区(沂水地质奇观生态旅游区)、十大景点(天然地下画廊、地下大峡谷、雪山彩虹谷、地下萤光湖、灵泉寺、沂蒙根据地红色旅游区、跋山水库、姬王崮、齐长城穆陵关、崖瀑谷)、三大产品体系(地质奇观产品体系、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域文化体系、回归自然生态游玩休闲度假体系)”的基本框架,较好地实现了沂水旅游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为进一步拓展全县的旅游产业,积极开发了茶叶、干杂果、山野菜、陶笛、布老虎、荷包等9大类100多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有效地满足了广大游客的购物需求。大力发展文化娱乐餐饮服务业,全县旅行社总数达到期11家,新发展餐饮宾馆等15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旅游业直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