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7 我们的民族精神模板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2、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先进性

(二)能力目标

能够将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贯彻到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难点:长征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20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二、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15分钟)

探究点: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背景材料】

探究:今年5月14日,是焦裕绿同志逝世52周年。“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弘扬焦裕禄精神,博山区纪委与淄博小楷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纪念焦裕绿逝世52周年书法作品展,书写焦裕绿事迹,深情缅怀焦裕绿同志的为民情怀。据统计,活动当天有1000多人来到焦裕绿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举办书法作品展,进一步激励人们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绿精神,抒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壮丽情怀,表达故乡人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

1. 中华民族精神在焦裕禄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2. “焦裕禄精神的内核,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如何?3.为什么说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不动产?

【当堂检测案】(10分钟)

一、选择题

1.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

①是实现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是维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

③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④体现了两岸同胞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们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这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之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其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6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后记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认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1、理解: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时代特征。

3、运用:立足实践,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透视中外塑造民族精神的对比,增强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珍惜和热爱,做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

积极推动者。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先进性

2、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难点:如何结合实际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课前预习案】(25分钟)

一、阅读与思考:

三、归纳与总结:根据你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概括本框知识体系:

【课堂探究案】(25分钟)

探究点一: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背景材料】

探究一:新华网成都6月2日电 2015年5月30日至6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四川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重建一个物质家园的同时,构建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家园。

刘奇葆指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凝结形成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在“4·20”芦山地震救灾和重建中,四川人民自力更生、开拓创新,为抗震救灾精神注入了新内涵。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要紧密结合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历程,展示好灾区的今昔对比,推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开展感恩教育、爱心教育,把抗震救灾精神融进人们生活、融入人民血液,凝聚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强大力量。

1. 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如何体现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2. 为什么抗震救灾精神能成为战胜灾害的巨大力量?

3.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

4.当代青年学生在弘扬民族精神中有何责任?

探究点二:如何立足实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神舟系列升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科学实验、太空授课等天地互动项目。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全体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团结合作,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科技工作者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当堂检测案】(1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也是随着时代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 )

①民族性特征②时代性特征③先进性特征④多样性特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 ( )

①长征精神②载人航天精神③大庆精神④抗洪精神⑤抗震救灾精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3. 二十一世纪,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同时,西方一些势力扩大文化霸权,强势推销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渗透,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

A.是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需要 B.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C.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D.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我要去延安》是有感于延安人民为民族解放和独立作出巨大贡献而创作的一首歌,采用了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现代音乐语言,平实清新,希望唤起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延

安精神的回望和感受。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是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④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俄罗斯近年先后制定了对全民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二: 据统计,在全球最大地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2) 结合材料三,说明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3.7.1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自主探究1、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A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焦裕禄践行天下为公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其爱国主义情怀;厚德载物的人格精神、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体现了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克勤克俭的艰苦奋斗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中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3、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当堂检测案】

一、选择题 1、D 2、D 3、B 4、C

二、非选择题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3.7.2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自主探究判断1、×2、× 3、× 4、√

【课堂探究案】探究点一: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

积淀的过程,也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抗震救灾精神,是人民群众在抗震救灾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

2、①文化的力量,表现为精神的力量。抗震救灾精神,植根于我国历史文化之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②民族精神具有凝聚、支撑和推动作用。“抗震救灾精神”如同一面鲜亮的旗帜,凝聚起众多民众的热情与正义感,成为支撑人们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3、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4、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探究点二:①必须立足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广大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精益求精,团结合作;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⑤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若考生回答其他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当堂检测案】一、非选择题:1、A 2、B 3、D 4、D 5、C

二、非选择题

(1)材料一、材料二共同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