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次飞跃(马恩使社会主义由空变为科)马恩在批判继承以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到科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社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列宁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功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变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改革开放,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改变了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空前迅速,巩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论、三代、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试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两大基石: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展为两大基石。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想道路。
1、社会历史的发展要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寻找答案,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社义是资义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义代替资,是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要变革建立新的,就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资的社会矛盾是无阶和资阶的矛盾,社义是无阶反对资阶的阶级斗争必然产物。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和历史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只有靠无阶和人民才能实现社义。
剩余价值是的科学社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
1、揭露了资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揭露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公正平等的虚伪性,资义生产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实质。
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
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科社
简答1.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及研究对象。
含义: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包括三方面涵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他们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研究对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也就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2.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三次历史性飞跃是什么?第一次飞跃: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的转变,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为标志。
第二次飞跃:是以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以十月革命在苏联建立社会主义为标志最终形成苏联社会主义。
第三次飞跃:是从单一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到各具特色的多种社会主义模式的转变。
3.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简述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一)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 莫尔2.闵采尔3. 康帕内拉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1)否认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将一切私有制度看作是罪恶的制度(2)反映了近代无产者反抗资产者的心声,与传统的反封建的思想有显著的区别(3)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停留在感情的层面,缺乏科学的论证;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取虚幻的文学游记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被马克思称为“理想社会的空想的描写”(二)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 . 摩莱里 2.马布利 3 . 巴贝夫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特点:(1)摈弃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神学外衣,从理论上批判现实社会、论证未来社会,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终于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2)这一时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不再使用乌托邦的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式,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未来社会进行详尽的规定。
科学社会主义
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三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就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和发展。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至今的历程来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三大主要问题,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三次里程碑式的历史性飞跃。
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和梳理三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比较分析三次飞跃的历史背景、理论成果和实践效果,阐述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启示和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贡献—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摒弃了其学说中唯心史观和各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找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找到了实现这一历史必然的阶级力量,实现了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起源于16世纪初期,其创始人是英国的托马斯.莫尔。
他于巧16年出版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这一思潮的诞生。
后来,经过了阂采尔、康帕内拉、温斯特莱、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优秀思想家的不断丰富和补充,使这一思潮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不是社会主义的科学形态,但它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
从16世纪初叶到19世纪中叶经历了300多年,期间随着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空想家们的思想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越来越深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接近实际。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及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不论在批判现存制度或者在设计未来社会的过程中,都表现出思想上的独创性和建设性的特征。
他们对现存制度的弊病充满了机智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批判力。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
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1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克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英雄史观、理性决定一切、不了解阶级斗争的意义等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质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完成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这一纲领性文件及其它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不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作了明确的回答和完整的表述,而且根据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构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回答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
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简言之,就是消灭一切阶级,就是消灭一切阶级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般目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其次,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实践,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第三,回答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1875年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和1883年恩格斯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集中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所具有的一些质的规定性的特点。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述和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一90年代实现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期间发生过欧洲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实现飞跃的标志是:
第一,唯物史观(必要条件)第二,剩余价值(充分条件)
这二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基石。
1871年的《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取得指导性的地位。
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现实和实践
⏹20世纪初,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席卷俄国。
⏹从1905年至1917年,俄国爆发了三次革命。
1905年民主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
为社会主义打开了通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
程。
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列宁将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变成现实
马恩关于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
马恩的基本观点:马恩在研究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马恩的依据:(1)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2)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
第三次飞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体制的改革
★改革从南斯拉夫实行自治社会主义就开始了;到了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苏东的改革走上了多党制、议会制和私有化的道路上。
★中国和越南的改革都有重大突破。
当今资本国家工人及其政党的探索也属于第三次飞跃。
社会主义的4次历史性飞跃
二,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人类进入 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 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 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 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成功原因
第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由于在思想上搞个人崇拜、在政治上大搞阶级斗争、 在经济上实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 严重偏离科学社会 主义轨道。
第二, 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
组员: 胡永 阳, 马强, 郭家 祥, 马国 庆, 刘智 超
社 会 主 义 经 历 的 四 次 历 史 性 飞 跃
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飞跃:理论到实践 第三次飞跃:革命到建设、 一国到多国 第四次飞跃:旧体制到新 体制
第
一
次
飞
跃
一、从空想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
四
次
飞
跃
四、从旧体制到新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体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 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摘要
复习简要目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摘要 (2)第一部分: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发展(世界范围内) (2)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一次飞跃) (2)1.1. 空想社会主义 (2)1.2. 科学社会主义 (4)1.3.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5)2.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第二次飞跃) (5)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创立社会主义的思想 (5)2.2. 实例: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胜利 (6)3. 社会主义从单一模式到多模式的发展(第三次飞跃) (6)3.1. 理论依据 (6)3.2. 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初步探索(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理论) (7)3.3. 社会主义的发展——苏联模式 (8)3.4. 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 (8)3.5. 社会主义的危机——苏联解体和中东剧变 (11)第二部分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12)1. 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12)2. 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观原因 (12)3.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13)4. 仍然存在的问题 (13)5. 新的发展方向 (13)第三部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前景 (14)1.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14)2. 冷战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态势 (14)3. 战后西方世界的新变化及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1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摘要第一部分: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到社会制度的发展(世界范围内)摘要:第一部分总体时间轴(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标志: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标志:邓小平理论的诞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第一次飞跃)两个阶段(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1. 空想社会主义1516年,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所著《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课参考资料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P15-18答: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答:(1)经济条件: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危机则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的经济危机。
危机使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运动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理论基础:1)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来源,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的劳动量,这是伟大的发现。
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性飞跃
1. 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性飞跃?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看,社会主义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2.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理论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这时人民群众对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特别是财产平等的要求。
从17世纪英国革命时代温斯坦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里的《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19世纪初,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摆脱了平均主义、禁欲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暂时性,看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是改造社会制度的依据,就未来社会必须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
这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3.《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论文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三次重大飞跃。
(1) 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2) 社会主义由科学的理论发展到实践,并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诞生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第一次成为现实,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二次飞跃;(3) 社会主义从苏联的"一国模式"发展到"本国特色",特别在中国,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第三次飞跃。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时代必然性和可能性。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有时代的必然性。
19世纪中叶,欧洲实现了产业革命,基本上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它推动了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从20年代到40年代短短30年间,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经济危机,它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像资产阶级理论所鼓吹的那样,是人类理性的体现,相反,它的痼疾已开始暴露。
与此同时,三次大规模工人运动的爆发也表明,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而工人运动的最后被镇压,既证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理论的局限性和虚伪性,也说明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能指引它解放的科学理论来武装。
资本主义向何处去?工人运动向何处去?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提出了历史的必要性。
3.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想体现在哪里?把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相对独立的称为"社会主义阶段",并认为它还可以再分为几个小阶段;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只能"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整个过渡时期,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主要任务;要利用资本主义,利用商品和货币交换;要加强文化建设,并有步骤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等等。
这些思想都明显的把握住了帝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特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资料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一、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三次历史性飞跃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第一次飞跃:19 世纪40、50 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历史局限性积极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缺乏科学性。
⑤空想社会主义“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⑥空想社会主义有许多消极的成分:如保留奴隶与奴隶劳动、殖民地、宗教神秘主义因素、劳动偏见、政治极端主义和最高领导人职务终身制等;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标志1848年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接受为同盟起草新纲领的委托。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_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_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第二次飞跃:1917年,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注意: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期间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但二者都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2)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根源: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3.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意义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
g参弄I史哲天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当代启示刘畅摘要: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部分,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第三次飞跃是通过改革开放创新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并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多作贡献。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新探索;当代命运马克思主义就广义而言,包括十几个组成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点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如果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人的解放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那么,科学社会主义是怎么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又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有哪些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如何?回答好这些问题,是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坚实基础。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初步实践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它创造了空前巨大的生产力,积累了空前的社会财富,它开辟了世界市场,它所创造的政治文明改变了世界的政治面貌,它创造了空前灿烂的资本主义文化,促进了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文化素质与社会价值观念。
但是,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
临沂大学2012级第二学期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一、简述:1、三次历史性飞跃是指: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三次飞跃。
2、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关于国家问题的理论;关于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关于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
3、因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它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内容也无不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第一次比较系统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的基本问题。
4、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总结
科学社会主义考试试题总结1、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科学社会主义的?(1)马克思恩格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
(2)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4)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意义?内容: 《宣言》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特别是它的阶级斗争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
《宣言》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阐明了共产主义革命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
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鼓舞和推动着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成为无产阶级最锐利的战斗武器。
3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面临哪两大挑战?答:在当代世界,科学社会主义面临两个严峻的挑战,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其二是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4 、如何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答:(1)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有制经济,因此其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2)资本剥削现象依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3)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依然是资本家阶级,工人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和争取自身权力不断和资产阶级斗争。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发生作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依然频频爆发,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力图规避风险。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飞跃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1.教学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也可以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来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理论的升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3.学时数:3学时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内容:一、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19世纪40年代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次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发展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作为人类解放的一种思想、一种运动和一种社会制度设计,社会主义以资本主义对立物的身份出现,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是它的最初形态。
从16世纪产生到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空想社会主义发轫于资本主义简单协作最初发展阶段的16-17世纪。
莫尔、闵采尔和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手工业大发展时期,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将闪烁着微光的共产主义思想发展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进入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
到19世纪前半叶,英、法两国已基本完成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的社会变革过程,西欧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纷纷继之而起。
在这一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日趋激烈。
与此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也发展到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最重要的阶段。
以三大空想家的理论为最高成就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天才的预测和积极的结论,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科学社会主义答案
1.简述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参考课本p12)答: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学说第一次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者是列宁和毛泽东,他们创立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开辟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道路,在一批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找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来看,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
第一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
在这次革命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是要把中国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这次革命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大胆吸收借鉴了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只有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解决现存的问题,使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光明的前途。
2.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参考课本p9)答: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三个方面是完整的密切相联的统一体,它们共同构成子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
①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第一次飞跃: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这是人民作出的郑重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第一,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科学地回答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看,社会主义学说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学说第一次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上半叶,主要代表者是列宁和毛泽东,他们创立了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开辟了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道路,在一批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找到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学说实现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来看,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两次伟大革命。
第一次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
在这次革命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是要把中国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这次革命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这一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大胆吸收借鉴了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一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问题。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只有高举邓小平理
论的伟大旗帜,才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解决现存的问题,使社会主义中国具有光明的前途。
第二,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确立为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能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在今天的中国,能够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社会发展阶段、历史任务和条件相适应,而且是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能够被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所认同、接受、从而确立为民族精神支柱的思想理论,只能是邓小平理论。
因为:第一,这一理论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比较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二,这一理论描绘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把这一蓝图变为现实的基本途径、战略和一系列原则,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指明了方向。
第三,这一理论博大精深,其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和思想、道德、文化等诸多领域,回答了许多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第四,这一理论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第五,改革开放近20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一理论能够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走向幸福,民族走向振兴,社会走向文明进步。
因此,以这一理论作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就能引导、帮助人民树立科学的信仰,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努力为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理想目标而共同奋斗。
第三,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才能保持改革开放以来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大局的连续性,抓住机遇,迎接新挑战,阔步走向新世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所制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生机勃发,取得了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从国家、民族、地区所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个人的切身感受中,真心实意地拥护这一路线,希望保持这一基本路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我们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世纪之交的中国,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们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纷纭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开拓前进。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科学理论体系。
而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列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同时,邓小平理论又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体系,她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充实、完善。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都具何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工人运动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成果,批判了它的唯心史观和不切实际的空想,这种有批判性的继承和创新正是与时俱进的重要表现。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在这段时间里,无论苏联、中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本国实际出发,用实际行动对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了新的诠释。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第三次历史飞跃时期,时代主题已经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国际间激烈的经济较量,实质上是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较量,表现为世界范围内高科技的竞争。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由于邓小平能够敏锐把握时代变化,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的眼光来观察和思考中国问题;根据中国国情,抓住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回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纲领,并在许多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