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传》中的变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易传》中的变化观
摘要:
本文从变化的普遍性、变化的原因和变化的模式三个方面对《易传》中的变化观做了简要解析。《易传》认为事物发生变化是客观和普遍存在的,产生变化的内因是“刚柔相推”,还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运动模式。《易传》丰富了变化思想的内核,确立了辩证的传统变化观念。
关键词:易传,变化,辩证法
正文:
一、引言
《易传》,古称《十翼》,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所作的各种阐释,是将《易经》政治化、伦理化和哲理化的思想论著。它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十篇。《易经》是一部筮占之书,根据卦象预测未来,充满了神秘色彩。《易传》虽然是对这部占筮手册的阐释和解读,但其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手册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阐释,提出了诸多新的思想,在先秦思想典籍中又自成思想体系,大体上反映了战国中后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在我国古代理性思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它的辩证法思想的中心问题,也是最为可贵之处,就是它的变化观。《易传》的变化观是辩证的变化观。它在肯定变化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前提下,以阴阳对立观念为基础,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对变化的重要性以及变化的性质、根源、规律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不少超过它的前人的精辟的命题和见解,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二、变化的普遍性
《易传》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变化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道理。这一思想在《系辞》和《彖》、《象》中都得到清晰的展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大地万物都显出变化。在解释变化的情况时,《易传·系辞上》说,“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有进有退就是变化,事物的变化不是简单的
运动而是新陈代谢,生生不已,“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意识到变化就是发展就是创新,“生生”就是不断地出现新事物,阐明运动变化的辩证法观点。
并且,《易传·系辞上》还强调了事物变化动中有静:“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辞”。从它们的静态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变化与静止构成事物运动的连续不断。《易传》的“生生之谓易”的变化观点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变化是客观存在和普遍存在的。静止是事物运动变化的继续,是人们认识万事万物的基础。人认识事物具有变化的观点,人们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其本身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变化的原因
《易传》基于现实世界,从事物内部寻求运动变化的原因,提出了“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变化都是由于内部对立双方“相摩”“相荡”而造成的。这一观点是《易传》对变化认识的一个突破,它超越了《老子》的“道之动”的观念,在更深的层面上回答了世界变化不止的真正原因,具有积极的意义。
《易传》把事物内部一阴一阳的对立双方的基本属性,规定为一柔一刚。阴的属性为柔,
阳的属性为刚。刚柔两种势力或因素的相互作用,就叫“刚柔相推”。一切事物的变化,是其自身刚柔相推的结果。“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交之动,三极之道也”。它把刚柔势力的对立统一,比拟作白昼和黑夜的此消彼长,把变化的基本内容,看作新事物的“进”,旧事物的“退”,把“动”而不息看作天地人三才的共同准则。
如在《易传·说卦》里,“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生万物也”,即是说水火相及,风雷相迎,山泽相通而生万物,所以“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只有这种日月相推才有“明生”,只有这种春夏秋冬相荡才有“岁成”,只有屈信相感才有“利生”。一切变化都是“相推”“相荡”“相感”而成,对立双方相互交感才是事物生成变
化的原因。交感就是好的观念,它突出了“相摩”“相推”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易经》中,对立的双方是常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的,如大小、往复,《易传》中具体的对立概念少,常用抽象的,如阴阳、刚柔,这也是思维方式上的变化。
四、变化的模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易传》认为,事物发展到极处,堵而不顺,必生变化,变化能使通畅,“困穷而通”,进入新的层面,而后又可能发展至极,需要再变再使其通畅,只有这样,事物的运动才能长久。“通”指向未来,而不是过去。如果这样理解成立的话,那么,与“复归”的“周行”相比较,“变通”就是一种线型的变化观。从《系辞》关于事物变化的动力问题看,“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代表不同的双方,而“通”的宾语往往是不同的双方或多方,正是这不同的多方“相推”,达到相通,使其形成新物,达到一个新的层面。
世界万物各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决定其变化的模式,不同事物的变动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况且,所谓的“模式”也不过是人们对各种事物运动方式的归纳与总结,是人类对万物运动的一种认识,既然是认识,认识者必有其自身的立场与观念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很难归纳或设计出一种模式,来囊括一切事物的。“多元”是正常的,“同一”则是不正常的。因此,任何变化模式都是人们对万物运动的归纳,具有同样的意义。所以,《易传》的“变通”可以说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五、总结
《易传》的变化观是朴素的辩证发展观。它已深入涉及宇宙变化现象及其规律的各个方面,提出不少精辟的论点和命题,形成完整的体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易传》的变化观,是直觉的、自发的。它从客观世界出发,对万事万物加以观察,从客观的必然性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它是一部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发展观的古代优秀哲学著作,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值得我们去更加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易传》辩证法中的人生哲理[J]. 陈书翔. 社会科学研究, 1998(2)
[2] 周易大传今注[M]. 高亨. 齐鲁书社, 1979
[3] 《易传》宇宙生成论的建构——《易传》天人合一哲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前提[J]. 刘玉建. 周易研究. 2009(5)
[4] “亨行时中”,“保合太和”——论《易传》的中和哲学[J]. 董根洪. 周易研究. 2002(3)
[5] 论《易传》的解释学:交感与会通——兼论《易传》解释学与西方解释学之异同[J]. 林忠军. 周易研究. 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