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教案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2:5.2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课件(共44张PPT)
基因型频率
某种基因型个体占种群总个体数的比例就 叫做基因型频率。
例如: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A和a,基因A的 频率为p,基因a的频率为q,则p+q=1
用d、h、r分别表示AA 、Aa、 aa基因型的 个体数,那么,这些基因型构成的种群的个 体总数N=d+h+r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
东北虎
华南虎
资料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
地雀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分析
地雀的祖先属于同一个物种 分布到不同的岛屿形成地理隔离 地理隔离导致的结果是:1、不同种群都在发生 着各自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种群间互不干扰;2、 岛上的环境不同,对前面突变和重组的选择方向 不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情况不同,结果就使 得种群间的基因库变得大不相同。 当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时,生殖隔离就会产生, 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3、突变和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导 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6、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7、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 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谢谢
的种子不能在此地萌发,则后代中AA个体
占 17/27 ,基因A频率是 22/27 ,a的
基因频率是 5/27
。
许多因素能够打破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 发生变动
1、突变 2、基因迁移 3、遗传漂变 4、非随即交配 5、自然选择
四、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最终表现为物种对环境的适应
英国老工业中心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为什么从白色 变成了黑色?
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
- 《生物适应性的奥秘》(乔治·C·威廉姆斯):通过实例分析,深入理解适应性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适应性在生物进化中的核心地位。
- 视频资源:
- TED演讲:观看有关生物进化、适应性等方面的TED演讲,如《进化论的未来》(理查德·道金斯)。
本节课通过引入适应性的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自然选择与适应性的关系,以及适应性的表现和进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手段,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强调适应性在生物进化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适应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适应性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物种起源》(查尔斯·达尔文):了解达尔文对适应性、自然选择的阐述,以及其对生物学的影响。
- 《进化论》(理查德·道金斯):深入理解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包括适应性的作用和自然选择的过程。
1. 让学生理解适应性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适应性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自然选择与适应性的关系,了解自然选择是如何提高生物适应性的。
3. 让学生了解适应性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适应性的进化过程。
三、教学重点
1. 适应性的概念和特点。
2.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的关系。
3. 适应性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适应性的进化过程。
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何解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比较
P134
思考: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
明显下降,是什么原因使害虫种群产生了抗药性?
遗传平衡定律:英国数学家哈迪和德国医生温伯格分别在1908年 和1909年发现了这样的规律: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
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 不发生变化。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哈迪-温伯格定律。
1.如何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否都不改变
2.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如何计算? p+q = 1 (p+q )2 = p2+2pq+q2 =1 AA= p2 Aa= 2pq aa=q2
若该深色桦尺蠖能很好地生存下来,它深色性状怎样才能被保留下来呢?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进化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而是以 种群 为单位的。
核心问题一: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彼此可以相互交配。
例1.下列关于种群的判断及描述不正确的是 ABCD (多选)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1.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 变化 2.物种形成时形成了生殖隔离,产生了新物种,是质变;而进化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一般仍属于同一物种,是渐变 3.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而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了进化
计算基因频率(X染色体)
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调查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 率是多少?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一课时教案-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教材(2019)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节课“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使得学生充分认同进化论,理解生物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本节课的重点则在于构建概念“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可分为2个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概念“种群内普遍存在着变异”、“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衍的优势”的学习,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完成概念“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的学习;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遗传平衡定律”和“物种形成方式”,进行概念“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的学习。
可以说,本节内容是生物进化这一章节的重中之重,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课培育学生的进化与适应观,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并且使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学生社会责任。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认知水平上来说,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虽存在遗忘现象,但基本能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不陌生。
且通过必修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遗传及变异部分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些都为学习进化相关内容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能力方面,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搜集信息、整理与归纳能力,能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交流讨论,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另外,从学习兴趣来说,高一学生对于生命现象具有较强的研究欲望,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也是比较积极的,能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种群内普遍存在变异,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有生存和繁衍的优势。
(科学思维、生命观念)2.阐明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形成,例如: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细菌耐药性形成的原因。
(科学思维、生命观念)3.说明随机交配的种群中,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稳定性。
新浙科版必修二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件(40张)
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何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
斗争。生物与生物之间会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生物要与干旱、
寒冷等恶劣环境进行斗争,通过生存斗争,生存下来的个体就会大
大减少。
(2)在生存斗争中,一定是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更容易获得食物和
(4)在工业区森林中,树干和岩石呈现深暗色,同时桦尺蠖种群中,黑
色蛾逐渐取代了灰色蛾,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造成的。( √ )
(5)自然选择不仅是进化的唯一因素,也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
( × )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堂篇探究学习
2.(2020温州高二上学期期末B)关于自然选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
行基因交流,B项正确;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进化的方向,生物变异
的方向是不定向的,C项错误;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
变,D项正确。
答案:C
课前篇自主预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三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问题情境
某昆虫的a基因是抗药性基因,研究人员从农场的某昆虫群体中随
第二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课前篇自主预习
课标阐释
1.举例说明种群内普遍存在变异,
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有生存和繁
衍的优势。(生命观念)
2.阐明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关
系,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科学思维)
3.说明在随机交配的种群中,种群
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稳定
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4.列举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学习目标] 1.理解生物的适应性。
2.评价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评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含义(1)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1)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2)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判断正误(1)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2)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答案(1)√(2)×任务一:适应的相对性1.夏季的雷鸟拥有一身深色的羽毛,到了冬季便更换为雪白的羽毛,减少了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是一种适应性,但是如果某一年的冬季来得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容易被天敌捕食,这说明了什么?提示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如果冬季来得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说明适应是相对的。
2.造成适应具有相对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它是不能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的,这就导致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适应一般要晚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这是造成适应相对性的主要原因。
1.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答案D解析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
2.以下属于适应的相对性实例的是()A.枯叶蝶在停息时,它的翅很像一片枯叶B.竹节虫俯身于竹枝上,其身体颜色和形态与竹枝相似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光合作用减弱D.冬季来临前,雷鸟将羽毛换成白色的答案C解析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叶刺,这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但光合作用减弱,这说明适应是相对的。
【新教材精创】5.2.2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学设计(1)-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5分钟)
- 利用视频展示动物的伪装和鸟类的迁徙等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见过动物的伪装和鸟类的迁徙吗?它们是如何适应环境的?
2. 学习任务(10分钟)
-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其适应的类型及其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 提问:你们选择了哪个实例?它是哪种适应类型?在自然选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例分析法、观察法、思考讨论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们通过共同探讨适应的进化意义和生态意义,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小组合作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共同探讨适应的进化意义和生态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6. 教师讲解环节: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全面理解适应的进化意义和生态意义,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7. 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适应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掌握适应的类型:能够区分形态适应、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类型的适应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3. 能够运用实例分析适应的进化意义和生态意义:通过分析动物的伪装和鸟类的迁徙等实例,使学生理解适应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适应对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动物的伪装和鸟类的迁徙等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分析适应的进化意义和生态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8. 互动问答法:通过互动问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适应的类型及其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教案(2)浙科版必修2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对适应性、自然选择等核心概念进行深入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 举例:使用企鹅的体型与南极环境相适应的例子,解释其体型如何帮助企鹅在极端环境中生存。
b. 自然选择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自然选择如何直接导致适应性特征的形成。
- 解释:通过模拟实验或动画,展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如何在竞争中胜出,并传递其基因。
c.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如何通过自然选择机制得以维持可能感到困惑。
- 点评: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作业质量。
- 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评价结果,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确改进方向。
- 阅读相关学术论文,了解适应性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板书设计
2. 基本概念
- 适应性定义:生物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特征
- 自然选择:适应性特征通过生存竞争得以传递的过程
3. 适应性与生物进化
- 适应性如何促进生物进化
-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 适应性如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产生
a. 归纳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点。
b. 让学生反思自然选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
1. 列举三个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并分析其适应性如何提高生存机会。
2. 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短文。
高中生物新浙科版必修2 第5章 第2节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学案
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1.举例说明种群内的可遗传变异将赋予某些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和繁殖优势。
2.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
3.说明自然选择促进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
4.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5.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
1.认同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理解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命观念)2.理解隔离的定义、类型,阐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利用数学方法,探讨自然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一、种群内普遍存在着变异1.种群(1)概念种群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特点一个种群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彼此可以相互交配进行生殖。
2.种群存在着变异种群个体间的一部分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达尔文将个体间存在可遗传的变异视为自然选择的前提,形成适应的前提。
生物通过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
二、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但是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任何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
生物与生物之间会争夺食物、空间、配偶,生物要与干旱、寒冷等恶劣环境进行斗争,通过生存斗争,生存下来的个体就会大大减少。
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它们更容易获得食物和空间,获得更多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三、自然选择导致生物更好地适应特定的生存条件1.适应(1)概念生命的结构及功能、行为、生活方式使该生物适合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延续,称为适应。
(2)特点适应是生物特有的一种现象。
2.人工选择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某些比较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挑选出来,让它们保留后代;把其他变异个体淘汰掉,不让它们保留后代。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浙科版(新课标)】
第二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第2课时)◆教学目标1.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2.通过收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尝试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
3.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2.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
【教学难点】1.通过收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尝试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
2.阐述变异、选择和隔离可导致物种形成。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并共同讨论进化树的使用方法。
进化树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
生物分类学家和进化论者根据各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树状的图表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
在进化树上每个叶子结点代表一个物种,如果每一条边都被赋予一个适当的权值,那么两个叶子结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就可以表示相应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异程度。
蛋白质序列分析即被广泛用于生物的长时进化研究。
根据蛋白质的序列或结构差异关系可构建分子进化树或种系发生树。
进化树给出分支层次或拓扑图形,它是产生新的基因复制或享有共同祖先的生物体的歧异点的一种反映,树枝的长度反映当这些事件发生时就存在的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进化距离。
根据进化树不仅可以研究从单细胞有机体到多细胞有机体的生物进化过程,而且可以粗略估计现存的各类种属生物的分歧时间。
通过蛋白质的分子进化树分析,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物种进化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比较精确的确定某物种的进化地位。
对于物种分类问题,蛋白质的分子进化树亦可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
【新知讲解】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为地球上的生命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所学遗传规律,尝试归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生物界具有重要意义。
【新教材精创】5.2.1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教学设计(1)-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其次,在学习任务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探究,学生们很积极参与,但是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自然选择理论的应用不够熟练。在后续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实践情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生物的适应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5. 实践情景:让学生进行文献查阅,了解不同生物的适应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6. 实践情景: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分析不同生物的适应性特征,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9. 教学创新与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创新,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例如,学生可以尝试用自然选择理论解释其他生物的适应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0.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适应性和自然选择的关系,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生物进化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生物进化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0. 课堂小结:通过总结和讨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①【适应的定义和特点】
1. 适应:生物体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繁衍的能力。
2. 特点:普遍性、相对性、多样性。
②【自然选择的定义和作用】
1. 自然选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而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2: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教案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2)举例说明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
(3)简述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4)举例说明自然选择导致生物的适应。
(5)举例说出异地的和同地的物种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变异、选择和生殖隔离导致了新物种的形成,树立质量互变的观点。
能力目标: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讨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群基因频率的平衡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难点:进化论角度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导入】1831年,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巡洋舰进行环球考察。
在离厄瓜多尔海岸950km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达尔文看到那里有许多特有的生物。
他考察了那里的仙人掌树、26种陆栖的鸟、巨大的陆龟、鬣蜥等生物。
他发现,这些生物原来属于南美大陆类型,和南美大陆的生物有密切的关系。
他还注意到在加拉帕戈斯群岛没有那些不能越过海洋而迁徙的动物,如两栖类中的蛙、蟾蛛和除蝙蝠以外的哺乳动物。
达尔文认为群岛上这些特有的生思考讨论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物都是从南美大陆迁徙而来的,但是随后发生了变异,适应了所在岛屿的食物和生活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若干世代,一个生物种群的适应性是如何形成的呢?一、种群的变异性【过渡】在达尔文看来,在种群中普遍存在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可对于可遗传变异如何产生如此多的变异类型,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遗传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讲解】生物通过变异产生新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产生形形色色的基因型。
基因座位:一个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型种类多样原因(以人为例):1.23对染色体,35000对左右基因,每种生物个体平均约10%杂合,每一物种平均30%左右杂合。
2.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形成数目巨大的基因型。
一对等位基因形成3种基因型,n对等位基因形成3*n种基因型。
高中必修二生物《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教学难点:1.生物的适应性2.自然选择的作用【教学主线】【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
屏幕展示拉马克的人物及介绍,并解释以下问题:①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②拉马克进化学说中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用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原因,并强调拉马克进化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并不完全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拉马克的进化理论,了解达尔文进化理论的基础之一。
教师需阅读原著节选,近距离感受《物种起源》的科学性与文艺性,引起学生对原著的兴趣 导入:以地球生物多样性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来源介绍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引导学生利用该学说解释长颈鹿的长颈 由拉马克进化理论引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思考回答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师生互动式学习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学生活动: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强调拉马克进化理论并不完全正确,并由此引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1屏幕展示达尔文的图像,航海途径,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发现背景,并通过介绍加拉帕格斯群岛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达尔文登岛后看到的景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5.2+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
结论4:非随机交配可能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问6:什么因素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资料6:
结论5:自然选择可能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突变 基因迁移 遗传漂变 非随机交配 自然选择
哈迪-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 的情况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
率是q,则p+q= 1 。
d个 AA h个 Aa r个 aa
D(AA)= d N
H(Aa)= h N
R(aa)= r N
基因型频率: 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 数的比例称为基因型频率。
问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之间 有什么关系?
N=d+h+r D(AA)+ H(Aa)+ R(aa)= 1
p2 + 2pq + q2 = ( p + q )2
a的总数目:2r+h A+a的总数目:2N
q= 2r+h = R(aa)+½H(Aa) 2N
P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F1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AA__0_.3__
Aa___0_._6___
aa__0_._1__
A___0_.3__ A _0_._3_
a _0_._3_ a___0_._1__
AA_0_.3__6_
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频率=
某基因的数目
× 100%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豌豆的紫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紫花对
白花为完全显性。
假设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分别由A和a基因控制。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2
课堂检测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及某些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所有含等位基因的个体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B.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个体间通常可相互交配 C.易位会导致基因座位的改变 D.某豌豆种群中,亲代基因型AA、aa各占40%、20%,则在自然条件下,F1中 aa的基因型频率为16%
解析: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基因库,A项错误;同一物种的不同 种群的个体由于环境等因素,通常不可以相互交配,B项错误;易位会导致基因座位 的改变,C项正确;由题意知,AA=40%,aa=20%,则Aa=1-40%-20%=40%,F1中aa的基因 型频率是:aa=20%+40%×1/4=30%,D项错误。
一、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的形成
3 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一、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的形成
3 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特定环境中具有生存和繁殖的优势
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它们 更容易获得食物和空间,获得更 多的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例如: 在青草缺乏的环境下,长颈鹿种 群中头和颈比较长的个体更容易 获得高处的树叶,从而生存下来 并繁衍后代。
拟态
警戒色
保护色
一、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的形成
5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
数代选择 所需变异被保存
培育出新品种
人工选择培育出的新品种
一、自然选择导致适应的形成
5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生物普遍存在变异
影响存活 与繁殖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二、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