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功能材料与应用 论文

2012功能材料与应用 论文
2012功能材料与应用 论文

功能材料与应用论文要求

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专业背景,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写作关于某类或者某种功能材料的综述性论文

具体要求

1、该材料的物性和特性

2、制备、测试、与分析方法

3、应用情况

4、个人观点

纳米材料

摘要

综述了纳米材料的种类、结构特征、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0.11 nm~ 100nm ) 的超微粒子(纳米微粒) 及由其聚集而构成的纳米固体材料。纳米固体材料分为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非晶态材料及纳米准晶态材料。其中纳米晶体材料按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四类:

(1) 零维纳米晶体, 即纳米尺寸超微粒子;

(2) 一维纳米晶体, 即在一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一维纤维, 一维碳纳米管;

(3) 二维纳米晶体, 即在二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纳米薄膜、涂层;

(4) 三维纳米晶体, 指晶粒在三维方向上均为纳米尺度, 如纳米体相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另外, 还有纳米复合材料, 以复合方式不同分为0-0、0-2、0-3 型复合, 即零维纳米粒子分别与纳米粒子、二维及三维材料复合而成的固体材料。

纳米材料科学是现代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谱学特性,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 找出纳米材料的特殊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展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体系;

(2) 探索新的制备方法, 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 研究制备工艺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 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4.4、SPD 法

SPD( severe plast ic deform ation) 纳米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力致材料纳米

化方法,该法克服了由粉体压合法带来的残余空隙、球磨法带来的杂质等不足,并且适用于不同形状尺寸的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等。SPD 纳米结构材料表现了很好的低周疲劳性能, 弹性模量偏低, 超塑性等。SPD法包括剧烈扭转旋紧法(SPTS ) ,等通道挤压法( ECAP ), 多次锻造法(MF),超声喷丸法(USSP)四种方法。Huang等最近利用反复将金属折皱和拉直的方法也获得纳米机构材料。利用SPTS法获得平均晶粒度大约在50nm的Ni3A l在650°时具有超塑性。

4.5、超声场中湿法

超声场中湿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传统的湿法制备超细粉末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易形成严重的团聚结构, 从而破坏了粉体的超细均匀特性。超声的空化效应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该效应不仅促进晶核的形成, 同时起到控制晶核同步生长的作用, 为制备超细、均一纳米粉末获得了良好的基础。超声场中湿法包括超声沉淀- 煅烧法, 超声电解法,超声水解法,超声化学法, 超声雾化法等。王菊香等采用CuSO4和NiSO4溶液为电解液, 阳极为该金属的纯金属板, 阴极表面为钛合金, 电流密度约80mA /cm2, 超声频率为20 kHz, 最后得到平均粒径分别为70nm和90nm的铜粉和镍粉。Li等将0.55g In Cl4H2O和0.62g黄磷在超声搅拌下分别溶解于75mL乙醇和25mL苯中,将这两种溶液和0.80gKBH4放入120mL 的容器中, 在( 23-27)°下,用20 kHz的高密度超声辐射4h,得到黑褐色沉淀,乙醇、稀盐酸、蒸馏水清洗后,在60°下真空干燥4 h,得到平均粒径约为9nm的InP颗粒,经试验发现,使用乙醇与苯的体积比对产品粒径的影响显著, 产品粒径随乙醇比例增加而减小, 但苯的百分含量不能低于25%;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定时间范围内,产品粒径随超声降解的时间增长而增大;

4.6、自组装法

自组装是在无人为干涉条件下, 组元通过共价键作用自发地缔结成热力学上稳定、结构上确定、性能上特殊的聚集体的过程。自组装过程一旦开始, 将自动进行到某个预期终点, 分子等结构单元将自动排列成有序的图形, 即使是形成复杂的功能体系也不需要外力的作用。

J S Y in等用自组装法制备了钴纳米晶体, 将100 mgCo2(CO)8和20 mg Na(AOT)加入到20mL甲苯中,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自组装成钴纳米晶体,在二维自组装中平均粒径为9.2 nm,在加了外磁场的自组装中平均粒径为8 nm,一维组装中平均粒径为10~ 20nm;该研究表明控制温度和浓度可以得到理想的粒径,重力作用与表面活性剂对产品粒径的选择有较大的影响; 不同的粒径导致不同的晶体结构。

化、防止油漆脱落等。纳米电子学立足于最新的物理理论和最先进的工艺手段, 按照全新的理念来构造电子系统, 并开发物质潜在的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现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的革命性突破, 纳米电子学将成为下世纪信息时代的核心。

1.2、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

<1>新能源材料研究

日本科学家发现纳米多孔负极材料可将锂离子电池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2005 年 1 月,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通过在负极中采用微细管结构的材料,可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负极采用结晶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多孔材料。其结构由直径SNMP 左右的微细管规则地排列而成,通过这种微细管,不仅锂离子与电解液能够容易地流向电极内部,而且还具有增大锂离子吸附的表面面积的作用。由此,在维持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同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功率密度。

<2>自组装设备

纳米技术的梦想是“一罐”合成:组合原始材料、混合、加热,以及纳米部件的工作设备。由于今天的半导体工业中的高温反应,这样的合成不需要更多的能源,还能减少有害溶剂使用,并且价格比较低廉。自组技术的出现使这成为了可能。自组装是在无人为干涉条件下,组元通过共价键作用自发地缔结成热力学上稳定、结构上确定、性能上特殊的聚集体的过程。自组装过程一旦开始,将自动进行到某个预期终点,分子等结构单元将自动排列成有序的图形,即使是形成复杂的功能体系也不需要外力的作用。其代表有纳米机械组装单分子存储设备。比如J.S.Yin 等用自组装法制备了钴纳米晶体。

<3>医学方面的应用

2005 年9 月,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借助特殊的硅纳米导线阵列对血液进行检测,可以十分容易地发现显示人体存在癌症病患的分子标记物,甚至当一滴血中只存有1000 亿分之一的癌症标记物蛋白质时,也可以被检测出来。利用纳米导线除了具有如此高的精确度和灵敏度外,这种极小的器件还有可能快速准确地指出癌症的类型。2006 年在灵敏纳米传感器方面具有突破。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传统方法研制出一种简易而敏感的硅材料纳米生物传感器,这在理论上使纳米传感器可以大量生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纳米传感器还能够使疾病在治疗的初期就被检测出来。

<4>微电子领域

日本科学家率先在实验室里研制成功了单电子晶体管, 该晶体管中使用的硅和二氧化钛材料的结构尺寸都达到了10nm 左右的尺度。随后,美国普渡大学、伯克莱加大学[18]也研制出不同尺度和结构的单电子晶体管基型器件。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有机分子硫醇的自组装技术制备出直径为1~2nm 的单层的场效应晶体管,这种单层纳米晶体管的制备使分子尺度电子器件的研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最近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以及瑞士综合理工大学的专家,在零下143 摄氏度的真空状态下,把原子凝聚在晶体材料上并自动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体系。研究人员由此得到的纳米级材料,其结构可以突破信息存储的不少极限,使硬盘的信息存储密度进一步加大。

1、引言

纳米材料是晶粒尺寸小于100nm 的单晶体或多晶体, 由于晶粒细小, 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数多于晶粒内部的, 即产生高浓度晶界, 因而使纳米材料有许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 如强度硬度增大、低密度、低弹性模量、高电阻低热导率等。正是因为纳米材料具有这些优良性能, 因此纳米材料在今后一定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系统地阐述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以及应用, 以获得对纳料材料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2、分类

纳米材料按其结构可分为四类:晶粒尺寸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在几个纳米范围内的称为三维纳米材料;具有层状结构的称为二维纳米材料;具有纤维结构的称为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原子簇和原子束结构的称为零维纳米材料。如图1 所示:

图1 :4种纳米材料结构示意图

3、结构

Gleiter认为纳米材料是其晶粒中原子的长程有序排列和无序界面成分的组合, 纳米材料具有大量界面(~6x1025m3/10nm晶粒尺寸),晶界原子达15%~50%。可以利用TEM、X 射线、中子衍射和一些其他方法来表征纳米材料及其结构。

对于纳米材料晶界的结构有三种不同的理论:①Gleiter的完全无序说。这种假说认为纳米晶粒间界具有较为开放的结构, 原子排列具有随机性, 原子间距较大, 原子密度低, 既无长程有序, 又无短程有序。②Seagel的有序说。有序说认为晶粒间界处含有短程有序的结构单元, 晶粒间界处原子保持一定的有序度, 通过阶梯式移动实现局部能量的最低状态。③叶恒强、吴希俊的有序无序说。该理论认为纳米材料晶界结构受晶粒取向和外场作用等一些因素的限制, 在有序和无序之间变化。

在对TiO2 , 纳米材料的Raman谱Pd纳米材料的高分辨TEM的研究中发现, 纳米材料的晶界结构明显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 计算机模拟显示表明, 纳米晶体的晶界存在着短程有序的结构单元,这使它存在着向低能态重排列的趋势。近来用Mossbauer谱对ZnO纳米材料的观察表明, 其晶界原子有一无回复的γ吸收, 即它们的行为类似于孤立原子。由此可见, 纳米材料不是简单地由缩小晶粒尺寸的方法得到的。

纳米材料的晶粒结构与粗晶材料基本相同, 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不多,但近来报导了Ni3P和Pe3B纳米材料中晶格常数随晶粒尺寸变化而变化的结果。

4、性能

纳米材料的纳米级晶粒、高浓度晶界及晶界原子邻近状况决定了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材料(单晶、多晶、非晶)的优良性能。

4.1、力学性能

由于纳米晶体材料有很大的表面积/体积比, 杂质在界面的浓度便大大降低, 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由于纳米材料晶界原子间隙的增加和气孔的存在, 使其杨氏模量减小了30% 以上。此外, 由于晶粒减小到纳米堡级, 使纳米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比粗晶材料高4-5 倍。14nm晶粒的Pd样晶, 其0.2% 屈服强度为250MNm-2 , 而50μm晶粒的仅为52MNm-2。在对其它材料如Ti、Ni-P的报导中也有类似情况。

Hall-Petch 的关系式中给出了0.2%的屈服强度随晶粒尺寸变化的规律:

σ=σ0+KHdn

式中:d为晶粒尺寸, 为。σ屈服强度或硬度, σ0为移动单个位错的晶格摩擦应力或d→∞时单晶样品的硬度, n为晶格尺寸指数(一般为一1/2),KH为为常数。

由上式可以看出, 材料的屈服强度(硬度)随晶粒的减小而增大, 但当晶粒减小到一定程度时, 由于晶界效应, 使强度降低, 即出现逆Hall-Petch效应。这显然不能解释纳米材料高强度的原因, 这是由于Hall-Petch关系是从单原子堆积位错的概念中推导出来的, 但由于纳

米材料结构非常精细, 不能形成堆积位错, 从而使Hall-Petch关系不适用于纳米材料。关于纳米材料高强度产生的原因, 国内外已有很多报导, 但目前尚无一致看法。

纳米材料不仅具有高强度和硬度, 而且也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实验证明, 28nm

20Ni-P(百分比)样品在280°时的伸长比同类粗晶材料(257nm)高3.7倍,CuF2和TiO2 纳米材料室温下的塑性变形也有类似现象。

4.2、电学性质

由于晶界上原子体积分数的增大, 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 两者比较见下表。

另外, 纳米材料的G M R 现象(磁场中材料电阻减小)非常明显, 磁场中粗晶材料的电阻仅下降1 %~ 2 %,而纳米材料电阻下降可达50 % 一80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4.3、磁学性质

由于改变原子间距可以影响材料的铁磁性, 因此纳米材料的磁饱和量Me。和铁磁转变温度将降低, 如6nm F e的Me。为130cmμg-1,而正常α一Fe多晶材料为220 cmμg-1, Fe基金属玻璃态为21 5 cmμg-1。下表给出了几种非晶、粗晶和纳米材料的磁学性质。

5纳米材料的特性

3. 1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子尺寸与光波波长及传导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尺寸相当或更小时, 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从而产生一系列新奇的性质。

3. 1. 1特殊的光学性质

纳米金属的光吸收性显著增强。粒度越小, 光反射率越低。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尺寸越小, 颜色愈黑。金属超微颗粒对光的反射率通常可低于1%, 约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相反, 一些非金属材料在接近纳米尺度时, 出现反光现象。纳米TiO2、纳米SiO2、纳米Al2O3等对大气中紫外光具有很强的吸收性。

3. 1. 2热学性质的改变

固态物质超细微化后其熔点显著降低。当颗粒小于10nm 数量级时尤为显著。例如, 金的常规熔点为1064℃, 当颗粒尺寸减小到2nm 尺寸时熔点仅为327℃左右; 银的常规熔点为670℃, 而超微银颗粒的熔点可低于100℃。

3. 1. 3特殊的磁学性质

小尺寸的超微颗粒磁性与大块材料有显著的不同, 大块的纯铁矫顽力约为80 A/ m, 而当颗粒尺寸减小到20nm 以下时, 其矫顽力可增加1 千倍, 当颗粒尺寸约小于6nm 时, 其矫顽力反而降低到零, 呈现出超顺磁性。利用磁性超微颗粒具有高矫顽力的特性, 已做成高贮

存密度的磁记录磁粉,大量应用于磁带、磁盘、磁卡等。利用超顺磁性, 人们已将磁性超微颗粒制成用途广泛的磁性液体。

3. 1. 4特殊的力学性质

纳米材料的强度、硬度和韧性明显提高。纳米铜的强度比常态提高5 倍; 纳米金属比常态金属硬3- 5 倍。纳米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 因为纳米材料具有大的界面, 界面的原子排列相当混乱, 原子在外力变形的条件下很容易迁移, 因此表现出甚佳的韧性与一定的延展性。例如, 氟化钙纳米材料在室温下可以大幅度弯曲而不断裂。

3. 2表面与界面效应

与宏观物体相比, 纳米粒子因为表面原子数目增多, 比表面积增大。这会导致无序度增加, 同时晶体的对称性变差, 其部分能带被破坏, 因而出现了界面效应。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小尺寸的纳米粒子, 导致位于表面的原子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原子配位不足, 表面原子的配位不饱和性导致大量的悬空键和不饱和键, 表面能高, 因而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纳米材料较高的化学活性, 使其具有了较大的扩散系数, 大量的界面为原子扩散提供了高密度的短程快扩散路径。这种表面原子的活性就是表面效应。纳米粒子的表面界面效应, 主要表现为: ( 1) 熔点降低, 这是由于表面原子存在振动弛豫, 即振幅增大, 频率减小; ( 2) 比热增大。3. 3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量子隧道效应是从量子力学的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观点出发的, 解释粒子能够穿越比总能量高的势垒, 这是一种微观现象。近年来, 发现一些宏观量( 如微颗粒的磁化强度和量子相干器的磁通量等) 也具有隧道效应, 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用此概念可以定性解释纳米镍晶粒在低温下继续保持超顺磁性现象。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将是未来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或者说它确立了现存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如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 当电路的尺寸接近波长时, 电子借助隧道效应而溢出器件, 器件便无法工作。经典电路的物理极限尺寸大约为0. 25μm。

3. 4介电限域效应

随着纳米晶粒粒径的不断减小和比表面积不断增加, 其表面状态的改变将会引起微粒性质的显著变化。例如, 当在半导体纳米材料表面修饰一层某种介电常数较小的介质时, 相对于裸露在半导体纳米材料周围的其他介质而言, 被包覆的纳米材料中电荷载体的电力线更易穿过这层包覆膜,从而导致它与裸露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就是介电限域效应。当纳米材料与介质的介电常数值相差较大时, 使产生明显的介电限域效应。纳米材料与介质的介电常数相关越大, 介电限域效应就越明显, 在光学性质上就表现为明显

的红移现象。同时介电限域效应越明显, 吸收光谱的红移也就越大

纳米技术是20 世纪80 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是在0. 1 —100 纳米尺度上研究和利用原子与分子的结构, 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高新技术。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在60 年代就预言:如果对物体微小规模上的排列加以某种控制的话, 物体就能得到大量的异乎寻常的特性。他所说的物体就是现在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技术被公认为是21 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

纳米材料的分类

以“纳米”来命名的材料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它作为一种材料的定义把纳米颗粒限制到1 —100nm范围。在纳米材料发展初期, 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和由它们构成的纳米薄膜和固体。广义地,纳米材料是指在3 维空间中至少有1 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如果按维数,纳米材料的基本单元可以分为3 类: (1)0 维,指在空间3 维尺度均在纳米尺度,如纳米尺度颗粒,原子团簇等; (2) 1 维,指在空间有两维处于纳米尺度,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3) 2 维,指在3 维空间中有1 维在纳米尺度, 如超薄膜, 多层膜, 超晶格等。按化学组成可分为:纳米金属、纳米晶体、纳米陶瓷、纳米玻璃、纳米高分子和纳米复合材料。按材料物性可分为:纳米半导体、纳米磁性材料、纳米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铁电体、纳米超导材料、纳米热电材料等。按应用可分为纳米电子材料、纳米光电子材料、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敏感材料、纳米储能材料等。纳米材料大部分都是用人工制备的,属于人工材料,但是自然界中早就存在纳米微粒和纳米固体。例如天体的陨石碎片, 人体和兽类的牙齿都是由纳米微粒构成的。而浩瀚的海洋就是一个庞大超微粒的聚集场所。

2. 纳米材料的性能

纳米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既不同于宏观物体,也不同于微观的原子和分子。当组成材料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 纳米材料表现出的性质与体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原子及分子的相互作用,强烈地影响物质的宏观性质。物质的机械、电学、光学等性质的改变, 出现了构筑它们的基石达到纳米尺度。例如铜的纳米晶体硬度是微米尺度的5 倍,脆性的陶瓷成为易变形的纳米材料,半导体量子阱、量子线和量子点器件的性能要比体材料的性能好得多;当晶体小到纳米尺寸时,由于位错的滑移受到边界的限制而表现出比体材料

高很多的硬度;纳米光学材料会有异常的吸收;体表面积的变化使得纳米材料的灵敏度比体材料要高得多;当多层膜的单层厚度达到纳米尺寸时会有巨磁阻效应等。纳米材料之所以能具备独到的特性, 是当组成物质中的某一相的某一维的尺度缩小至纳米级, 物质的物理性能将出现根本不是它的任一组分所能比拟的改变。材料的光学性能是由其对太阳光的反射性能或吸收性能所决定的。如绿色的树叶表明它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而反射出绿色的特征波。红色的颜料表明它吸收了其他波长的光而反射出红色的特征波。纳米微粒由于其尺寸小到几个纳米或十几个纳米而表现出奇异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界面效应, 因而其光学性能也与常规的块体及粗颗粒材料不同。纳米金属粉末对电磁波有特殊的吸收作用, 可作为军用高性能毫米波隐形材料、红外线隐形材料和结构式隐形材料,以及手机辐射屏蔽材料。比如,玻璃是一种绝缘体,它无法把吸收到的电磁波释放出去,但是重金属汽化后生成的纳米材料却有极强的导电性能,因此可以通过接在防护屏上的地线导出吸收到的静电,从而消除静电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另外,电脑屏幕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度并不均匀,因此,在对玻璃表面蒸涂纳米材料时也并不是均匀蒸涂, 而是根据电磁波发射频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蒸涂, 以此抵消电磁波频度变化对纳米材料吸收功能的干扰, 消除屏幕光亮闪烁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使画面更加清晰。

性能分析

因为纳米颗粒具有表面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这时纳米粒子的粒径与超导相干波长、玻尔半径以及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与此同时,颗粒表面的原子、电子与处于颗粒内部的原子、电子的行为有很大的差别,这个特点对纳米微粒的光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大块金属具有不同颜色的光泽,这表明它们对可见光范围各种波长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而当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各种金属纳米微粒几乎都成黑色,说明它们对可见光的反射率极低。能带理论表明,在高温或宏观尺寸下,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电子能级一般是连续的。对于只有有限个导电电子的超微粒子来说, 低温下能级是离散的。且这种离散对材料热力学性质起很大作用。相邻电子能级间距和颗粒直径有着反比关系, 即前者随后者的缩小而增大。由于宏观物体包含无限个原子,即导电电子数N 趋向无穷大,大粒子或宏观物体的能级间距几乎为零;而对纳米微粒, 所包含原子数有限, N 值很小,这就导致能级间距有一定的值,即能级间距发生分裂。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磁能、静电能、光子能量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 就会导致纳米微粒的磁、光、声、热、电以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的不同。从紫外到可

见光范围内材料的发光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热点课题。这里说的发光是与电子辐射跃迁的微观过程相联系的。纳米结构材料由于颗粒很小,小尺寸会导致量子限域效应,界面结构的无序性使激子,特别是表面激子很容易形成;界面所占的体积很大, 界面中存在大量缺陷, 例如悬键,不饱和键和杂质等,这就可能在能隙中产生许多附加能隙;纳米结构材料中由于平移周期的破坏,在动量空间常规材料中电子跃迁的选择定则对纳米材料很可能不适用, 这些就会导致纳米结构材料的发光不同于常规材料,有自己的特点。

纳米微粒对红外和电磁波有隐身作用,这是因为: (1) 纳米微粒尺寸远小于红外及雷达波长, 对这种波的透过率比常规材料要强得多, 大大减少波的反射率,使得红外探测器和雷达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变得很微弱,从而达到隐身作用; (2) 纳米微粒材料的比表面积比常规材料大得多, 使得红外探测器及雷达得到的反射信号强度大大降低, 因此很难发现被探测目标,起到了隐身作用。当前,隐身涂料研究已成为现代军事对抗中的一种手段。正在研制的第四代超音速歼击机,其机体结构采用复合材料、翼身融合体和吸波涂层,电磁波吸收型涂料、电磁波屏蔽型涂料已开始在隐身飞机上涂装。纳米材料因其具有极好的吸波特性, 同时具备了宽频带、兼容性好、质量小和厚度薄等特点,美、俄、法、德、日等国都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加以研究。金属、金属氧化物和某些非金属材料的纳米级超细粉在细化过程中处于表面的原子数越来越多, 增大了纳米材料的活性。在微波场的辐射下, 原子和电子运动加剧,促使磁化,使电子能转化为热能, 从而增加了对磁波的吸收。

有人发明了一种纳米金属汽车面漆,它是采用多种纳米金属粉体材料与引进国外先进纳米金属汽车面漆制作技术相结合研制成功的新一代高级汽车涂料,它具有极强的附着力和耐酸、耐碱、抗氧化等耐化学药品性能; 具有随角异色效应, 下图是纳米TiO2 产生的随角异色效应示意图。并具有抗磨、抗刮碰等优异的抗外界物理冲击性能, 还吸收有害射线对人体及底漆的辐射, 能保护人体健康及延长面漆的使用寿命。

纳米TiO2 的随角异色效应示意图

摘要

概述了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及结构特征, 重点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光谱、催化、光电化学及反应性等化学特性.

材料是划分时代的标志, 是高新技术发展以及现代文明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随着现代通讯、计算机、微电子、激光、机器人制造、生物工程、环保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各类材料的要求愈来愈高, 纳米材料科学就是在这种高技术需求的背景下产生的.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F ey nm an 曾指出“如果我们可以在更小尺度上制备并控制材料的性质, 将会使材料所具有的物性范围大为扩充”. 纳米材料在化学、机械、电子、磁学、光学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异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起了世界科技界的普遍重视. 科学家们把纳米材料誉为“21 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1, 2 ]. 因此, 这一领域将是跨世纪化学、物理、生物及材料等学科的交叉研究热点.本文就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以期获得对纳米材料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1、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

纳米材料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011 nm~100 nm ) 的超微粒子(纳米微粒) 及由其聚集而构成的纳米固体材料[3, 4 ]. 纳米固体材料分为纳米晶体材料、纳米非晶态材料及纳米准晶态材料. 其中纳米晶体材料按其结构形态又可分为四类[5 ]: (1) 零维纳米晶体, 即纳米尺寸超微粒子; (2) 一维纳米晶体, 即在一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一维纤维, 一维碳纳米管;(3) 二维纳米晶体, 即在二维方向上晶粒尺寸为纳米量级, 如纳米薄膜、涂层; (4) 三维纳米晶体, 指晶粒在三维方向上均为纳米尺度, 如纳米体相材料, 纳米陶瓷材料. 另外, 还有纳米复合材料, 以复合方式不同分为0-0、0-2、0-3 型复合, 即零维纳米粒子分别与纳米粒子、二维及三维材料复合而成的固体材料.

纳米材料科学是现代化学、物理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 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2 ]: (1) 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微结构和谱学特性,通过和常规材料对比, 找出纳米材料的特殊规律, 建立描述和表征纳米材料的新概念和新理论, 发展完善纳米材料科学体系; (2) 探索新的制备方法, 发展新型的纳米材料, 研究制备工艺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 并拓宽其应用领域.

2、纳米材料的性质

2.1、纳米微粒的结构和特性

纳米粒子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是由数目很少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聚集体. 由于纳米粒子具有壳层结构. 粒子的表面原子占很大比例, 并且是无序的类气状结构, 而在粒子内部则存在有序-无序结构, 这与体相样品的完全长程有序结构不同. 纳米粒子的结构特征使其产生了小尺寸效应、表面界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并由此派生出传统固体材料所不具备的许多特殊性质。

2.1.1、小尺寸效应

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与光波长及传导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相当或更小时, 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 磁性、内压、光吸收、热阻、化学活性、催化性质及溶点等都较普通粒子发生了很大变化, 呈现出小尺寸效应(又称体积效应). 该效应为纳米粒子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新领域. 例如, 2 nm 的金颗粒熔点为600 K , 块状金则为1337 K ; 银的正常熔点为1234 K , 纳米银粉熔点则降低到373 K , 此特性为粉末冶金工业提供了新工艺. 利用等离子共振频移随颗粒尺寸变化的性质, 可以通过改变颗粒尺寸来控制吸收边的位移, 制成具有一定频宽的

微波吸收纳米材料, 用于电磁波屏蔽、隐形飞机等。

2.1.2、表面界面效应

表面界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子尺寸减小而急剧增大所引起性质上的变化. 粒子的粒径与表面原子数的大致关系如表1 所示, 可见, 处于表面的原子数随着纳米粒子的减小而迅速增加. 由于表面原子的晶体场环境及结合能与内部原子有所不同, 存在许多悬键, 具有不饱的性质, 因而极易与其它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 故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

2.1.3、量子尺寸效应

当超细微粒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 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分裂能级及能隙变宽的现象, 称为量子尺寸效应. 这会导致纳米微粒在催化、光、电、磁及超导等方面表现出与宏观常规材料显著不同的性质. 例如, 材料的纳米化可能使导体变为绝缘体等。

2.1.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微观粒子具有贯穿势阱的能力称为隧道效应. 近年来, 人们发现一些宏观量, 如超微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以及电荷等亦具有隧道效应, 它们可以穿越宏观系统的势阱而产生变化, 故称之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利用它可解释纳米镍粒子在低温下继续保持超顺磁性的现象. 该效应与量子尺寸效应一起确定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化的极限, 是未来微电子器件的基础。

2.2、纳米固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纳米固体材料主要由纳米微粒及它们之间的界面两部分组成. 因而, 纳米固体材料同样具有纳米粒子的上述四种效应. 此外由于纳米微粒尺寸小, 使得界面体积分数占有很高的比例。界面体积分数可由3δ/(δ+ d) 来计算[6 ],式中D为界面厚度(约为1 nm ) , d 为粒径.。

例如, 当d= 5 nm 时, 界面体积分数高达50%。界面数多, 存在的缺陷也多, 而界面的结构与缺陷的类型对纳米固体材料的性能有极其敏感而重要的影响. 目前已形成多种关于纳米晶界结构的假说,具有代表性的是Gleiter 的完全无序说, S eaqel 的有序说以及叶恒强、吴希俊的有序—无序说[7] ;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模型. 总之, 纳米固体材料特殊的结构特征, 赋予它许多奇异的化学、物理性能, 如纳米晶体P d 的比热较粗晶体高约50% ; 纳米Cu、P d、F e-B -S i 及N i-P合金的热膨胀系数是其单晶的两倍[8 ]; CaF 2 纳米晶体在室温下可以弯曲100% ; 室温下的纳米T iO 2 陶瓷表现出很高的韧性; 6 nm F e 的饱和磁化强度M s 为130 em ug - 1, 而正常多晶α-F e的M s 为220 em ug - 1; 纳米固体在较宽谱范围显示出对光的均匀吸收性等等, 从而使其在许多领域展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3、纳米材料的化学特性

纳米材料的结构特征使其呈现许多奇特的性质而表现出某些优异性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纳米材料的化学特性, 尽管这些特性目前还尚未实际应用, 但它具有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

3.1、光谱性质

3.1.1、红外光谱

目前, 对纳米材料红外吸收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纳米氧化物、纳米氮化物和纳米半导材料上, 发现上述纳米材料中较普遍存在红外吸收带宽化和蓝移现象[9- 11 ]. 例如与微米晶Dy-CoO3 相比, 纳米晶的伸缩振动峰劈裂成三个峰, Co-O 键弯曲振动峰也劈裂成三个峰, 同时纳米晶的吸收峰边缘产生较大的蓝移和谱带增宽现象[12 ]. 这主要源于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 随晶粒径减小, 纳米晶的比表面积增加, 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增大, 由于界面原子与内层原子的差异, 导致了红外吸收峰的宽化; 此外, 由于纳米晶的表面存在大量断键, 产生的离域电子在表面和体相之间重新分配, 使该区域的力常数增大, 键强度增加, 从而导致红外区的吸收频率上升, 红外吸收峰发生蓝移.

3.1.2、荧光光谱

在大块晶体中载流子被体相材料中的缺陷态或杂质离子俘获, 在纳米晶中这些缺陷态很可能位于纳米粒子的表面上, 因而在这些微晶中, 表面受陷载流子不但受到晶体连续性作用,而且也受到稳定剂、溶剂或溶质分子(离子) 的作用. 对于具有一定粒子尺寸分布的样品, 可以改变微粒表面的化学环境而改变其光谱吸收位置及荧光产率[13 ]. 对发射微弱红光的CdS , 表面包覆Cd (OH )2 将会在吸收光谱的起峰位置处产生强的荧光光谱. 用少量烷基胺处理CdS或Cd 2As2 胶体导致荧光强烈增强并且发生蓝移现象, 但是高浓度的烷基胺却

使荧光猝灭。

3.2、催化性质

纳米微粒由于尺寸小, 表面占较大的体积百分数, 表面键态和价电子态与颗粒内部不同,表面原子配位不全等导致表面活性位置增加, 这使它具备了作为高效催化剂的基本条件. 例如微米级CuO 对H2O2 分解不具有催化活性, 但粒径小至纳米级时, 却表现出较高催化活性. 超细非晶M -P (B )(M = N i, Co, Fe) 合金对加氢反应, 呈现出高活性和选择性, 有望成为新型石油化工加氢催化剂[14 ]. 金属纳米微粒可催化断裂H -H 、C-C、C-H 和C-O 键, 使反应速度加快. 此外, 纳米半导体材料吸收光能后, 原有束缚态电子-空穴对变为激发态电子、空穴并向纳米晶粒表面扩散. 电子、空穴到达表面的数量多, 光催化效率高、反应活性高、反应速度快. 电子、空穴能够到达晶粒表面的数量多少, 与纳米晶粒尺寸、晶体结构、能带结构及表面微结构密切相关[15, 16 ]. 半导体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机理是分子氧和水捕获半导体光生电子-空穴而产生活性OH 基团:

O 2 + e-cb →O2- (1)

H2O + h+ →?OH + H + (2)

?OH + ?OH →H2O 2 (3)

H2O 2 + O?-2 →?OH + OH- + O 2 (4)

活性OH 基团插入到C2H 键中导致有机物最终完全矿化降解[17]. 半导体纳米

粒子(如TiO 2、Fe/Ti/Si) 复合纳粒) 在光催化降解大气和水中污染物等方面展示了广泛应用前景。

3.3、化学反应性

纳米材料的粒径小, 表面原子百分数多, 吸附能力强, 表面反应活性高. 金

属纳米晶粒容易被氧化, 甚至连耐热、耐腐蚀的氮化物陶瓷材料当其料径减小到纳米级时也是不稳定的. 纳米陶瓷粉料经压制成块材后的界面具有高能量, 在

烧结中高的界面能成为原子运动的驱动力, 有利于界面中的孔洞收缩、空位团的湮没, 因此在低温下烧结就能达到致密化的目的. 例如, 常规S i3N 4 烧结温度

高于2273K , 纳米氮化硅烧结温度降低400~ 500K。另外, 无机纳米粒子会吸

附气体,形成吸附层,可制成气敏元件,以便对不同气体进行检测。

3.4、光电化学性质[18 ]

两种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复合, 由于对表面态的修饰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 延长了电荷寿命, 可有效提高光电转化效率. 太阳能光电转化分为两个方面: (1) 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光解水产生氢气. 在CdS-ZnS 体系中, 不论是核2壳结构的CdS/ZnS还是ZnxCd1-xS 固溶体,加入空穴捕获剂, 连续光解, 氢的产率

远高于纯CdS 粒子单独存在时的产率. (2)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电池.

纳米TiO2 由于其光稳定, 无毒而成为现今研究光电太阳能转换电池最普遍使用的材料, 另外象纳米ZnO、SnO2 由于其良好的稳定性也成为广泛研究的对象, 但这些氧化物半导体禁带宽度太大, 只对紫外光部分响应, 光电转换效率太低,

而利用窄带隙半导体或染料分子对其进行敏化, 光响应可拓宽至可见光区甚至

红外区, 且光生电荷的产生和传输由不同的载体来实现, 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 在光电太阳能转换的研究中, 大多数都致力于光电极材料的研究,

其中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复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如何使制得的复合材料的

吸收光谱与太阳光谱匹配, 光生电荷分离效率高且稳定性好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5、应用

纳米材料由于其产生的特殊效应, 因而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性能, 使得其在各个

方面的潜在应用极为广泛。对于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与单一研究方法, 而是多学科和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利用。

5.1、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纳米微粒作催化剂是纳米材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 表

面原子配位不全表面的键态和电子态与颗粒内部不同等特点, 导致表面的活性位置增加,

使纳米颗粒具备了作为催化剂的先决条件。有关纳米粒子表面形态的研究指出, 随着纳米粒

子的粒径的减小, 微粒表面的光滑程度变差, 凹凸不平的原子台阶逐步形成, 能够大大增

(完整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施工中的应用为了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的使用功能,在施工中我公司应把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标书工期,质量和降低成本。 一、新技术应用 1、凡是柱子钢筋Φ14以上均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以节省钢筋用量,亦可采用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我公司在多个工程中应用了套筒掠压连接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施工管理软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予埋铁件采用大磁铁查找,以避免找寻埋铁件时乱敲乱凿。 4、室内电线套管优采用重量轻、能耗低、经济耐用的PVC管材,室内排水管宜选用隔音标准不低于同类的UPVC管材。 5、在砼中掺加一定的外加剂,以改善砼的和易性的和提高砼的耐久性,现浇板采用胶合板,减少拼缝和漏浆,提高屋地面自防水能力。 6、积极选用防水新技术,做好节点处理。 7、在检查其它工序质量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屋地面基层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二、新工艺应用

1、砖砌体砌筑推广运用现行砌筑法施工。 2、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各楼层、梁、板、柱砼一次浇捣成型,减少了主体结构砼施工缝的留设,确保了砼的施工质量。 3、选用水准仪、经纬仪控制标高与水平,提高计量精度。 4、砂浆抹面时砼表面应机械喷浆,提高砂浆与基层粘结强度。 5、地面以及墙面采用清水砼施工工艺。 三、新材料采用 1、排水管道使用UPVC管材,电线穿管采用PVC管材。 2、在有厨房房间、厕所内所在的地面,加做一层M15水泥防水剂(卫生间还需刷沥青玛蹄脂),能保证闭水试验合格后做装修面层。 3、水泥采用散装水泥,砼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如高效减少剂,早强剂等外加剂,使砼早期强度提前形成,提早拆模时间,提高模板的周转。 4、窗台、楼梯梁滴水线建议使用按统一标准制作的PVC滴水条,既能确保施工质量,又减少了施工工序。 5、在砼及砂浆中采用掺加粉煤灰技术,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增强砼的和易性,提高砼成型质量,水泥用量的减少可降低水化热的产生,减少砼内部及表面的裂缝产生,延长结构式的使用寿命。 四、新生设备运用 1、设竖向电渣压力焊机5台。 2、设水准仪、经纬仪各二台。 3、采用十件装型的工程质量监测工具。

IT新技术课程论文

IT新技术课程论文 并行处理技术简介和应用及课程总结 这学期提前选修了这门课,现在想想真是庆幸和高兴,因为通过这门课让我早一点接触到了专业课的老师,让我早一点接触和了解了最新的IT方面的技术和知识,也让我对IT新技术的魅力产生了兴趣,四位我院优秀的老师的精彩的一个又一个专题讲解IT新技术,让我对新技术的力量和未来的技术发展的方向产生了兴趣,也感到了自身压力的增加,要想适合社会的需要,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对向我们这样的以技术为主的专业来说,及时的接触、学习、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高度信息化社会,技术的

更新换代特别快速,有这样的及时掌握新技术的本领是必须的,是刻不容缓的,老师讲到的并行处理技术的魅力和广阔情景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显现。 并行处理计算机是计算机设计的未来。 当代面临着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要依赖于计算技术协助解决,一方面要作大型计算以得到更精确的解,另一方面要作计算机模拟,以便进一步了解所探讨问题的结构与运动规律。这两个方面都离不开并行处理技术。虽然许多人都认识到并行处理技术的重要性,但并行处理技术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中间几起几落,究其原因,就是并行计算技术仍然遇到若干困难,使其无法推广应用。这其中既有软件方面的(并行程序设计)问题,也有硬件方面(并行处理机)的原因。本文主要从并行程序设计和并行处理机两方面对并行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人类对计算能力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而在各种类型的计算系统中,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最高。90年代以来,超级计算机在工业、商业和设计等民用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了。因此,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不仅会深刻地改变产品和材料的设计方法,改变研究和实验的方式,而且将逐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超级计算机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 20多年来,超级计算机的工作频率只提高了将近10倍,而峰值速度却提高了1万倍。这说明,主要的性能改善来自结构的进步,尤其是来自各种形式的并行处理技术。但是,超级计算机的用户们关心的并不是系统在理论上的最高速度,而是实际解题所需要的时间和程序设计及移植的工作量。 并行处理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并行处理技术。本文将就并行处理技术做简要的介绍。 何为并行 并行性主要是指同时性或并发性,并行处理是指对一种相对于串行处理的处理方式,它着重开发计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事件。 并行性通常划分为作业级、任务级、例行程序或子程序级、循环和迭代级以及语句和指令级。作业级的层次高,并行处理粒度粗。粗粒度开并行性开发主要采用MIMD方式,而细粒度并行性开发则主要采用SIMD方式。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论文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科学的管理和大量技术上先进、质量可靠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去,应用到建筑业的各个领域。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ow t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of the project,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only way is to rely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ill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a large number of advanced technology, reliable qua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idely applied to engineering,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various fiel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新材料概论课程论文

新材料概论课程论文 摘要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 一、概论 新材料(或称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发展或正在发展之中的具有比传统材料的性能更为优异的一类材料。新材料技术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新材料按材料的属性划分,有金属材料、无机非多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的使用性能性能分,有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现在的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新材料技术被称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 二、新材料的应用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三、新材料技术发展的方向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革命,而且对制造业、物资供应以及个人生活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科技发展报告”课题组的有关专家,请他们介绍了当前世界上新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发展趋势。材料技术的进步使得“芯片上的实验室”成为可能,大大促进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赋予材料科学新的内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新材料技术正朝着研制生产更小、更智能、多功能、环保型以及可定制的产品、元件等方向发展纳米材料20世纪90年代,全球逐步掀起了纳米材料研究热潮。由于纳米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材料和器件的制造方法,使得纳米材料在磁、光、电敏感性方面呈现出常规材料不具备的许多特性,在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专家预测,纳米材料的研究开发将是一次技术革命,进而将引起21世纪又一次产业革命。日本三井物产公司曾在去年末宣布该公司将批量生产碳纳米管,从2002年4月开始建立年产量120吨的生产设备,9月份投入试生产,这是世界上首次批量生产低价纳米产品。美国ibm公司的科研人员,在2001年4月,用碳纳米管制造出了第一批晶体管,这一利用电子的波性,而不是常规导线实现传递住处的技术突破,有可能导致更快更小的产品出现,并可能使现有的硅芯片技术逐渐被淘汰。在碳纳米管研究方兴未艾的同时,纳米事业的新秀--“纳米带”又问世了。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作的三位中国科学家2001年初利用高温气体固相法,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半导体化物纳米带状结构。这是继发现多壁碳纳米管和合成单壁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又一大突破。这种纳米带的横截面是一个窄矩形结构,带宽为30~300mm,厚度为5~10nm,而长度可达几毫米,是迄今为止合成的惟一具有结构可控且无缺陷的宽带半导体准一维带状结构。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遵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生产中的先导、保障作用。了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满足房屋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功能,在施工中我公司应把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标书工期,质量和降低成本。 一、从技术上保证进度 1、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项目经理部设置工程技术部,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工艺,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方案指导施工,防止出现返工现象而影响工期。 2、实行图纸会审制度,在工程开工前己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图纸会审,并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出施工图纸、技术规范和其他技术文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使工程能顺利进行。 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尽量压缩工序时间,安排好供需衔接,统一调度指挥,使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 4、实行技术交底制度,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认真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 5、施工时采用计算机进行网络管理,确保关键线路上的工序按计划进行,若有滞后,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弥补。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应满足工地管理的需要,符合业主统一的管理的规定。

二、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组织好施工生产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在施工中制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规划,超前探索和解决施工中的疑难问题,消除质量通病。 2、用现代化技术设备 工程实施中,将运用高精度的仪器,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控制施工的每个环节。 3、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 按照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施工程序,精心组织流水线平行作业,控制每道工序,狠抓工序衔接,实行施工技术、测量、试验、计量技术资料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做到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相统一。 4、妥善保管好有关工程进度、质量检验、障碍物拆除以及所有影响本工程的原始记录和照片。 5、按照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技术要求,利用人才优势,发挥技术专长,实行规范化、程度化、标准化施工作业,在现场树立典型示范作业面,为创优质工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工作。 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和计划如下:(一)、新技术应用 1、柱子钢筋Φ14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以节省钢筋用量,亦可采用套筒挤压连接技术。 2、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施工管理软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予埋铁件采用大磁铁查找,以避免找寻埋铁件时乱凿。

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第十章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 为了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满足房屋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功能,施工中把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 一、新技术应用 1、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施工管理软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控制。 2、室内电线套管优先采用重量轻、能耗低、经济耐用的PVC管材,室外屋面排水管宜选用隔音标准不低于同类UPVC管材。 3、在检查其它工序质量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屋面基层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二、新工艺应用 1、选用水准仪、经纬仪控制标高与水平,提高计量精度。 5、屋面水泥砂浆找平时砼表面应机械喷浆,提高砂浆与基层粘结强度。 三、新材料采用 1、排水管道使用UPVC管材,电线穿管采用PVC管材。 2、水泥采用散装水泥,砼中掺加适量的外加剂,如高效减少剂,早强剂等外加剂,使砼早期强度提前形成,提早拆模时间,提高模板的周转。 3、窗台、楼梯梁滴水线建议使用按统一标准制作的PVC滴水条,既能确保施工质量,又减少了施工工序。 4、外墙保温材料选用节能的B1级阻燃聚苯板 5、脚手架应用技术 支撑系统采用门型架和碗扣脚手架取代普通钢管脚手架,以提高模板的就位速度,减少脚手架的用量。 四、施工技术质量制度 1、技术质量交底制 1.1技术交底主要内容:施工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技术安全措施、施工方法、材料性质、质量标准、工程变更及其他注意事项。 1.2技术质量交底贯彻逐级交底的原则: 由公司项目部、技术负责人逐级进行交底直至班组。 1.3技术质量交底的要求: (1)各级交底工作应做到有书面记录,接受交底人(包括班组长)应有签字,并列入技术检查资料。 (2)交底工作应及时进行,交底内容应有针对性,交底任务应明确 1.4各施工操作班组员接受任务后,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各项规定和质量要求进行作业。如因交底错误而发生的质量事故,由交底者负责,如因不执行交底要求而发生质量事故,由班组负责。 1.5有关技术质量交底未详细,任务不明确,操作班组有权暂不接受安排,直到清楚后再接任务。 2、质量检查制度 2.1质量检查应贯彻施工操作班组自检,项目部巡回检查,公司质安科月检。 2.2质量检查应采取自检、互检、专检和交接班检查相结合形式进行。 2.3质量检查主要内容: (1)操作前的准备检查。检查材料、用具、机械的配合,原材料的规格,原材料是否符合要求。 (2)施工过程中督促检查。检查是否按技术质量交底要求操作,是否遵守操作规程,发现

现代通信新技术小论文

学号《现代通信新技术》课程论文题目: 下一代网络技术(NGN) 作者班级 院别专业 完成时间

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管制的开放,IP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业务的需求的增加,都给电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构建以及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了研究,同时对下一代网络中所用技术一一做出解释,并由此得出下一代网络实现所需技术。 关键词:NGN概况;NGN构件;支撑技术;发展趋势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opening of the controlled telecommunication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P network and people’s increasing demand for new business , new challenges are supposed to be put forwar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This paper does a research based on the basic concept, the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and makes explanationins for all the technologies involed in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in detail ,which concludes the technologies needed for the realization of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Keywords:NGN profile NGN components support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t

建筑施工中新技术应用论文

建筑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建筑业中无论是从科技含量、工业化、自动化还是智能化等方面,都相对滞后一点;只有利用新技术去改造,才能使得该产业迅速的发展。本文即以新材料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并就我国建筑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建筑应用新技术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 either from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industrialization, automation or intelligent, such as in relatively lags behind a little; only using new technology to remake, can mak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is article is to new materi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ique technology in 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国家大剧院项目工程采取常规的施工技术、材料和工艺,将无法实现工程项目的综合目标,只有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应用和技术创新,方可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项目,极其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的过程精品,完全实现设计风格和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结合本工程的设计特点,投标人将全过程、全方位广泛应用科技成果,计划将建设部推广的十项新技术全部应用到本工程的建设上。除此之外,投标人还将结合本工程的施工实践,努力探索新的施工技术,总结新的施工工艺,应用新的建筑材料。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内容,投标人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章节时,已有详细论述。本章将综其所述,予以摘要性的说明。 一、深基坑支护技术 本工程基础埋置深度很深,整个建筑物大部分结构处于地下,平均埋深约为26米,局部达到41米深,且地下水位较高,开挖12米后即遇上层潜水层,在20m以下是承压水层,且地下水渗透性强、流通性好,建筑物距人民大会堂和地铁仅100多米之遥。因此,护坡降水方案的成功与否是本工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投标人拟采用混凝土灌注桩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技术、和土钉护坡技术和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等。投标人认为,通过上述综合技术的优化组合和合理应用,可确保**项目基础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上述综合技术还包括了以下内容: 1、旋挖钻机:由于地层多为砂卵石,采取常规的成孔方法比较困难。因此投标人采用旋挖钻机成孔,其施工速度是普通反循环钻机施工效率之七倍,特别是在砂卵石层更具优越性,不需要循环泥浆,可使施工操作面整洁,具有很好的环保特点。 2、压力分层型锚杆:压力分层型锚杆是在一个锚固段内有多个承载体,在卵石层成孔困难,锚杆长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用压力分层型锚杆技术,可很好的解决承载力不足之问题,具有降低成本作用。 3、内支撑技术:为了保证台仓基坑在土方开挖时,不穿插进行锚杆施工,减少工期,同时可节省造价,所以采用内支撑法。在台仓四角采用钢支支撑,防止连续墙侧向位移,达到基坑支护安全稳定之目的。 4、深基坑承压水减压井和回灌井降水技术:在台仓范围采取深基坑承压水减压井和回灌井降水技术,能迅速有效地降低第二层承压水水头,为台仓内深基坑的开挖和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且比较经济。在歌剧院台仓基坑支护和开挖方案中,投标人优先选择这一施工技术。 5、冻结法施工技术:该技术兼有封闭地下水与加固地层双重作用的特殊施工方法,冻结法在承压水深基坑维护施工中,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极为安全可靠,且对地层和环境污染很小,特别是卵石层进行冻结后冰冻层不会出现冻涨融沉现象,适合歌剧院台仓的基坑支护和开挖,能有效地为施工创造条件。 6、压力灌浆:该技术同样兼有封闭地下水与加固地层双重作用的施工方法,在承压水深基坑维护施工中,同样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安全可靠性,适合歌剧院台仓的基坑支护和开挖,能有效地为施工创造条件。 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将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广泛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无收缩(微膨胀)、防渗、防裂、和易性、易泵送性和稳定性好。在**项目工程使用高性能砼,建议采用超细矿粉和高效减水剂共用,可有效保证地下砼的抗渗、防裂、抗冻、抗碳化、抗盐、抗酸等要求,对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送性,预防砼中碱—集料反应,十分有效。此项技术还包括了以下内容: 1、自密实混凝土技术的应用:对于预应力、劲性混凝土构件将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技术,底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部将在本工程中充分调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成果,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造活动,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方案措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为优质、高速、经济地完成本工程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 1在结构施工时,我们将采用小流水施工技术、定型模板及清水模板、粗直径钢筋连接、混凝土泵送等综合施工技术,以较小的投入和先进的施工技术来争取缩短施工工期,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1.1小节拍均衡流水施工 考虑到工期要求及工序安排,本工程采用节拍流水施工方式进行组织施工。此方式是一种科学的施工组织方法,施工时要使流水段节拍和步距相互协调,以保证连续不断的流水施工。我们在结构施工时,按照施工图划分流水段,以每个流水段作为施工流水的投入单位,来组织流水施工,以减少模板、小型机械和人工的投入,从而以最小的投入来最大限度寺保证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展,充分发挥投入材料的周转使用率,从而使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 1.2钢筋工程 1.2.1钢筋冷拉处理:对结构中的φ12以下的I级钢筋进行冷拉处理,冷拉率由试验确定。 1.2.2钢筋连接:粗直径钢筋连接在钢筋加工车间采用闪光对焊,运到工作面上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连接。 1.2.3废钢筋利用:钢筋下料前应做好计划,做到长料长用,短料短用,同时,将在结构施工时用剩的短钢筋在仓库中储存好,以备二次结构中尽量利用。 1.3模板工程 1.3.1模板配置:所有的柱、板均采用竹胶合模板,既方便施工同时又提高混凝土的观感质量。

1.3.2支撑体系:梁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扣件式脚手架,采用早拆支撑头,设立模板快拆体系,加快模板和支撑的周转。 1.3.3使用脱模剂,减少模板损耗,做好成品保护。 1.4混凝土工程 1.4.1外加剂: 渗粉煤灰、高效减水剂以改善混凝土性能,降低成本; 掺混凝土膨胀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掺高效泵送剂,以便混凝土泵送。 1.4.2混凝土一次压光:在可以做混凝土一次压光的部位,尽量采用一次压光技术,省去找平层。 1.4.3清水混凝土:使用混凝土养护剂,保证混凝土外观为清水混凝土,减少抹灰量。

新技术应用+论文

建设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 灌南四通封刚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业在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上不断发展和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和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单项技术已跻身世界前沿。建筑行业正向全新的高度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该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增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在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材料上做足功夫,不断采用新技术和新型建材,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创新,加大利用率,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现代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及建筑材料对工程规划、进程、完善、监理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技术研究、建材应用创新,在生产构造多样化、竞争多样化的行业内部增强竞争力,实行可持续发展。 一、基建工程施工: 1、基建工程施工桩基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混凝土灌注桩,一般直径为3m、孔深为104m。此外,还利用一定的压力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在灌注桩成桩后将水泥浆压入桩底和桩侧,来对桩底和桩侧的泥皮、桩底部沉渣和桩身进行加筋、胶结和固化,这是在桩基技术中研究使用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一经采用后,既减少了桩的体积又降低了成本。 2、深基坑支护,内支撑有很多种布置方式,根据基坑形状可分

为角撑、对撑、框架式和圆环式等等,应用在如混凝土支撑、钢管和H型钢中。其中圆环式的内支撑因为对四周的受力均匀,所以空间的利用率比较大。 3、土钉墙适用于深度不是很深,而且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的工程,其造价低而且应用便捷,特别适用于软土地区,所以土钉墙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4、地下连续墙对环境的要求较高而且适用于坑基较深的工程。其中预应力地下连续墙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实际应用也比较广泛。预应力地下连续墙可以减少墙的厚度,提高支护墙的刚度,减少内支撑的数量。而且曲线布筋张拉后产生的反拱作用,使支护墙的裂缝和变形都减少了,还提高了防渗透的性能。 5、逆作法施工,逆作法和半逆作法一般应用在地下室层数多的深基坑工程中,这种施工工艺可以减少施工经费,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防止周围环境变形。逆作法在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地铁车站、车站广场和构筑物的深基础等工程中都应用广泛。 二、混凝土工程施工: 1、预拌混凝土及泵送技术,一个国家混凝土工业的发展程度与混凝土使用的数量和使用比例息息相关。预拌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同时带动了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在上海金茂大厦,泵送高度已经达到了382.5m,在世界上已名列前茅。 2、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预防,要解决混凝土碱一集料反应,重点在选用的砂石料、低碱水泥、外加剂和低碱活性集料等,选用高品

公路工程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论文

公路工程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论文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呈现快速且稳定发展的趋势,生机勃勃的国民经济不仅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加强了国家对于人民生活中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我国公路建设已然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公路建设的持续发展不仅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车流量的逐年增加也为公路工程带来极大挑战。为提升公路产品的使用性能,对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材料也开始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路的使用性能也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公路工程中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也能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效率。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与传统的热沥青制造技术相比,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省略了不必要的加热集料与烘干集料工序,施工人员只是需要将常温状态下的水浇入热沥青中就能够使得整个沥青产生相应的物理、化学反应,在呈现出发热膨胀状态的同时还产生大量的泡沫。当产生的泡沫碎裂之后,沥青就会变成细小的颗粒进入集料缝隙,最终形成具有超高稳定性的细料填缝料。从技术层面上说,要实现良好的填缝作用,就必须严格控制再生混合材料的配合比例,若材料配比不适宜,那么泡沫沥青冷

再生技术也将会丧失实用意义。共振碎石化技术将共振碎石化技术应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时,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在低成本的状态下进行施工,也具备了较好的修复混凝效果,能够避免路面在投入使用时出现受力不匀而产生形变的情况。此外,与传统的道路施工技术相比,公路上出现反射裂纹现象难以消除的困难就不再是困难,共振碎石化技术能在降低对路面损伤的同时收获优良的施工效果。喷锚技术喷锚技术属于路面施工中的一项保护技术,常用于给路堑边坡时的爆破工序。喷锚技术的根本作用在于保证路面施工的稳定性,在这项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支护喷锚网,当施工工程在高坡上进行时,采用支护喷锚网对公路施工进行一定的保护,能够很好地预防由于地质岩石结构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路面崎岖情况发生,从而保障了高坡建设的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喷锚技术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技术共同支撑才能得以实现。 精细抗滑碎石精细抗滑碎石是构成精细抗滑保护层的主要材料,作为新型预防性路面养护技术的一种,精细抗滑保护层技术就是在小粒径碎石层上均匀地以撒布添加的方式将稳固材料与碎石层面进行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具有防水、防开裂以及防滑作用的路面保护磨耗层。对碎石集料进行严格控制把关是保障精细抗滑保护层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所在,这是由于集料黏附性对于集料脱落、贴合程度等路

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十、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是进度计划成功的保证。我公司针对工程特点和难点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和机具和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从而保证各阶段工期目标和总体工期目标。 1、施工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保证措施 我公司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精心组织施工队伍,以确保遵循劳动力相对稳定的原则,来保证工程质量及劳动效率的提高。 材料、构件、机具等物资是保证施工任务完成的物质基础。所以根据工程需要,确定需用量计划,及时组织货源,办理订购手续,安排运输和储备,使其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对特殊的材料、构件、机具更应该提前准备。 材料和构件除了按需用量计划分期分批组织进场外,还要根据施工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堆放,更按计划组织机具进场,做好各种机具进场,做好各种机具位置安排,并根据需要搭设操作,接通动力和照明路线,做好机械的试运转工作。2、施工技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及工艺革新 2.1 施工革新的功效 1)、在施工中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及新的施工工艺是工艺是推动企业及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结果所必须的。 2)、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及新的施工工艺在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功效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缩短施工工期。4)、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能降低工程的综合成本 5)、在施工中引用新的产品设备能够提高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 6)、在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以及新的施工工艺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体现 2.2施工革新的组织方法 1)开展施工革新必须加强领导、发展群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住址和方法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2)联系群众,解决施工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参与施工创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 第一节组合法兰风管制作与安装 采用美国进口专用流水线加工成型,运用组合法兰镀锌钢板风管制作与安装技术,安装时采用插接件连接。 一、材料设备: 1.组合法兰风管所使用钢板为卷材,钢板锌层重量为JY-Z-B,其机械性能强度为47kg/mm2,最大屈服和剪切强度为35kg/mm2。其它材料的规格、种类和质量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2.风管全部由流水线加工,剪切由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完成。切割台承受最大重量455KG,加工板材最大尺寸为1524mmx3048mm。 二、成品预制 1.镀锌风管的加工规格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组合法兰风管标准管长: 1158mm(TDC1),1255mm(TDC2)。 2.法兰成型应用表如下: (单位:mm)

3.直管制作工艺流程: 4.配件制作工艺流程:

5.风管下料宜采用“单片、L型或口型”方式,风管或配件的四角组合均采用联合角咬口,风管联合角咬口必须紧密,翻边宽度应均匀。 6.风管与配件的表面应平整,弯管圆弧应均匀,平、立面不得有十字交叉拼接缝。 7.采用TDC 1、TDC 2 下料,风管组合成型后,风管尺寸应准确,形状应规则,风 管接口处的四角应加装90 贴角,固定应牢固,端面邻边应垂直,法兰盘端面应处在同一平面。 8.风管和配件的制作,其边长的允许偏差,当小于或等于300mm时为-1~0mm,当大于300mm时为-2~0mm,矩形风管两对角线之差不应大于3mm。 9.采用C、S型法兰成形的风管,C型插条两端的翻边形状应规则。 10.TDC 2 型法兰与风管组装成型时管口应平齐,风管与法兰插接应密实,严禁形成端面缝隙。铆钉规格及间距应依照本工艺要求,铆接应牢固,不得存在漏铆和脱铆现象。 11.风管的加固方式依照规范执行。加固筋:风管水平面、立面每隔305mm均设有楞筋。 三、风管运输组装 1.根据工程进度、待施工部位及现场料场等具体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工好的风管分期、分批运输至施工现场。 2.为便于运输,风管在工厂加工成两块“L”形半成品,运至施工现场后采用复合式的连接方法,组装成方形风管。 3.车间加工的片式半成品风管要按图号、按系统分类,并写清规格尺寸及部位。 码放于安全场地(防止半成品损坏)待运。 4.半成品风管运往工地时,要轻装轻卸、科学码放,以免变形,给安装造成困难和质量问题。 5.运入现场的法兰或零配件应按类别、规格码放在不易被损坏的场地。 四、系统安装 1.组合法兰风管及部件的安装工艺流程:

现代通信新技术论文

现代通信新技术论文 期末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报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 与通信工程系下一代网络技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 08-3班摘要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电信管制的开放IP网络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新业务 的需求的增加都给电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下一代网络的基本概念 构建以及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了研究同时对下一代网络中所用技术一一做出解释并 由此得出下一代网络实现所需技术。关键词 NGN概况 NGN构件支撑技术发展 趋势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conmmunication Liao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university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class 08-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opening of the controlled telecommunications IP network of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 of new business increased dem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telecom puts forward new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basic concep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research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used to make one explanation which concluded that the next generation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工艺的应用

11. 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本工程将涉及防裂缝混凝土技术和清水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清水混凝土是指结构混凝土硬化后不再对其表面进行任何装饰,以混凝土本色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外饰面。以清水混凝土作为装饰面,对美观、色差、表面气泡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混凝土配制、生产、施工、养护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本工程剪力墙和顶板要求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其技术指标如下: ①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无明显气泡、无明显色差、无明蜂窝麻面。 ②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轴线、体型尺寸准确。 ③大截面、变截面结构线条规则,棱角分明。 ④梁柱接头通顺,无明确槎痕。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粗直径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连接。该技术不仅保证工程质量,而且提

高工效,节约钢材,我公司对该技术有成熟的施工经验和专业技术人员。 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现浇剪力墙采用全钢大模板,楼板模板采用竹胶合板,满足清水混凝土施工要求,配以可调桁架快拆支撑体系施工方案,可加快模板的周转,降低成本。采用定型化设计,保证砼成型尺寸。 主体结构外脚手架采用外挂脚手架,板、梁支撑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新型建筑防水技术 本工程地下防水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卫生间、浴室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 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 本工程墙体砌筑材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可节约资源,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墙体外保温为聚苯板外保温。 应用计算机管理应用技术 采用建筑系统集成管理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办公室管理、材料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资料管理、经济成本管理等项目进行跟踪和动态管理控制,保证各项计划的落实,降低管理及施工综合成本。

10.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应用 一、“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推广组织管理 为把本工程建成技术上一流、管理上科学、工期上先进、同时达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目的,在工程施工之初,就成立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领导小组。即以总承包项目经理为组长,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及总承包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及专业项目经理和专业项目技术负责人参加的项目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的实施。 科技推广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二、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1.概述 在满足本工程设计和规范的前提下,为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本工程大于或等于20的Ⅲ级钢筋的连接均采用滚扎直螺纹机械连接,直径为16和18的柱子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滚扎直螺纹连接是近几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螺纹连接方式,它先把钢筋端部滚扎成直螺纹,然后用套筒实行钢筋对接。通过冷轧工艺形成螺纹,加大接头部分的钢材密度,提高接头的抗拉强度,因此本工程的在上述部位均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直螺纹不存在扭紧力矩对接头性能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连接的可靠性,也加快了施工速度。它克服了其他几种机械连接的缺点,集中了其他几种机械连接的优点,施工便捷,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2.滚轧直螺纹钢筋接头的优点 2.1接头强度高、延性好,能充分发挥钢筋母材的强度和延性。接头性能达到规范中I级接头标准并能断于母材。 2.2检测方便、直观。 2.3钢筋加工直螺纹可预制(专业工厂加工),套筒可工厂化生产,不占施工工期,加工效率高,施工方便、快捷、操作简单、连接速度快。风雨无阻,可全天候施工。 2.4施工连接时不用电,节约能源:设备功率仅为3~4kw,不需专用配电设施,不需架设专用电线。施工连接时不用气、无明火作业、无漏油无污染,无噪音污染,无烟尘,安全可靠,环保施工。 2.5适用性强,在狭小场地钢筋排列密集处均能灵活操作。 2.6适用范围广:对钢筋无可焊性要求,适用于直径12~50mm HRB335、HRB400钢筋在任意方位的同、异径连接。可连接横、竖、斜向的HRB335、HRB400级同径或异径钢筋。 2.7抗疲劳性能好:接头通过行业标准规定的二百万次疲劳强度试验。 2.8节省材料:以直径40mm钢筋连接套筒为例,挤压套筒质量4kg,直螺纹套筒1.1kg。直螺纹套筒质量是挤压套筒的25%,而接头性能却能与挤压接头媲美。 三、新型模板及脱模剂应用技术 1.模板工程应用情况 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构件成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浇混凝土结构用模板工程的造价约占钢筋混凝土工程总造价的30%,总用工量的50%。混凝土工程质量如何,关键看模板的质量好坏。因此采用先进的模板技术,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实现文明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