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有效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展有效观课议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河津市教研室米文革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多年了,除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小组合作”形式的出现,课堂教学总体的变化仍不是很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还没有形成,教师还是“以教定学”而不是“以学定教”,课堂还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这一切不仅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更需要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一般来说,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来实现,而日常的学校教研活动正是我们一项必做的功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但是我们传统的以听评课为主的研究方式并没有收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明显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改进教研文化,使教研变得更有实效?
一、传统听、评课教研现状及反思
现在我们的学校几乎每周都有教研活动,其主要方式就是听课评课。教研室或教务处周前公开讲课时间和教师,要求教师们到时去参加听课活动,有时候还要请教研员去参加。讲课的教师往往会做精心的准备,听课的学生提前也做了安排,教室后面听课的老师一大片。讲完课之后是评课,先由讲课老师简单说课,然后组织者再挑选几名骨干教师评课,大致是优点多多,建议几条,最后由教研员总结,一次教研活动就算结束了。
那么我们要问:这样的听评课活动能否达到改进课堂教学的明显效果?老师们能得到哪些收获?
首先,组织者和参与者(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对听评课活动的目的和要研究的问题不明确,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一节课,这就造成了主题不集中,讨论不深入,对教师的帮助不是很大。其次,听课老师的课堂观还没有变化,课堂上眼光依然死死盯住老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合作、交流活动,不能深入透视课堂,不能触动现象背后的教育理念,学生也欣赏不了课堂中真正的精彩。再次,评课老师和授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还是进行评价的“评判者”和被动等待评判的“接受者”的关系,没有形成彼此平等,共同围绕课堂进行展开教学对话、商讨教学办法的伙伴关系。
一线中小学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实践,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只有研究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才算有用。因此,我们从“用”—“听”—“议”—“观”的思路,构建了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性的观念体系:读懂课堂(观课)——有效交流和讨论(议课)——对未来行为思考(计划)——进行改进教育教学的实践(行动)。
二、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
1、从听课到观课
平常的“听课”只是听教师讲或者是师生问答,我们发现,“听”的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主角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方式正从讲授为主向多种方式并存,而课堂上的声音也从一个人发声(教师或一个学生说话)向多个声音同时发出(生与生的同时多向声音)转变,有声的教学和无声的教学(思考、沉默)并存。
“观”是观察的简说,一方面是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以及必要的观察记录工具,有效的收集和整理课堂信息(“听”也是观摩的一种重要方式)——“观”;另一方面是运用心灵和理性的力量感悟,体验和分析,以获得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察”。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真正的“观”不只是用眼睛看、耳朵听、而且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曰]佐藤学)
2、从评课到议课
评课是评价和解决一节课的问题,适合用在需要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分出等第的时候,如“优质课”评选等。
议课主要利用案例研究为载体解决某柴教育教学问题,同时讨论和解决这节课的问题,适合用在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目的是改进教学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议”不是下结论,作判断,而是在“观”所得到的信息基础上,与参与者展开对话、讨论和反思的过程。如果说“评”的过程是写句号的过程,“议”的过程则是更多的运用问号质疑、探询和发现的过程。
从“评”到“议”是从鉴定过去的批评性和封闭性转化为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三、观课观什么、怎样观
1、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观课议课主张围绕主题的对话和交流,以获得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是观课议课的“教研目的”。
A、从问题和困难中提出主题,培养问题意识;
B、从教学创造和超越中提出主题;
C、主题分解
为了使活动有更加明确具体的目标和方向,可对主题进行方向分解:①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研究;②对教法的观察和研究;③对学法和学习效果的观察和研究。
D、主题预设和生成并行不悖
议课时,可以先对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讨论,预定的主题结束后,再讨论课堂上生成的其他有讨论价值的议课主题。
2、如何作观课前的说明
让做课老师课前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作出说明,并对观课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是尊重和理解做课教师的一种实践。
课前说明说什么: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不仅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一般来说,课前的观课说明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A、说教学背景
教学背景可以包括先前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
B、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
C、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观课说明应在讲课前进行,时间以几分钟为宜,应注意不要当着学生的面作课前说明。
3、观课观什么,怎样观
观课中如何收集和利用课堂教学信息呢?首先,课堂上最重要的信息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教育的根本在于通过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学生的发展和变化。关注和收集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和效果是观课议课实施“以学论教”,致力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其次,观课中要围绕主题收集和整理课堂上观察到的教育事实和现象。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好的教学案例应该①对事例的描述具体独特,有过程、有变化、有始有终,情节完整;②问题具有典型性,有讨论意义、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开放性,有研究和讨论的价值。
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