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地理知识共3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

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

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古诗词地理解读知识大全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说明冷风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阵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有时多半月不见太阳的梅雨天气。

7、“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柳宗元《梅雨》)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日期,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8、“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苏轼《船棹风》)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日期。

“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9、“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10、烨烨震电,不宁不令。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送瘟神》)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细腻的艺术赢得了世人的赞美。

在古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怀,还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这些地理知识不仅是对中国历史和地貌的真实记录,也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进行探究,揭示古代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和理解。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涵盖了山川、江河、湖泊、地貌等方面。

首先,我们可以从诗中的山川描绘中了解到中国的地理特点。

比如诗人杜甫在《望岳》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中国山川的雄浑与壮美。

泰山作为中国五岳之首,其气势磅礴的山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又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流经山区进入海洋的壮丽景象,强调了黄河的长势巍峨和宏伟。

古代诗人对江河的描写同样生动而细腻。

例如司马迁在《卜居》中写道:“浣花溅水蕊心动,碣石鲸波胆气开。

”这首诗描绘了浣花小姑娘在江边洗花的场景,通过描写江水的波浪、浪花以及鲸的波动,将水流的形态、气势和声音描绘得栩栩如生。

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江河的壮美景色,还体现了古人对江河的熟悉和感受。

又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首诗刻画了船只驶入蓬莱的场景,描绘了岛屿的景色和黄昏时分的淡淡忧愁。

这些描写展示了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块独特风景。

除了山川和江河,中国古代诗词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湖泊知识。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夜泊牛渚怀古》中写到:“白洲虽在,依旧宛然。

鬓微星,眉似月。

楚江玉蒲团,万载何年束?牛渚在何方?”这首诗以夜晚在牛渚岛泊船的场景为背景,描绘了湖泊周边的景色,表现了湖光山色的美妙。

还有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首诗展示了青海湖和玉门关的景色,通过描写湖泊的云雾和雪山,凸显了湖泊地区的雄奇和壮丽之美。

诗词中的地理讲座

诗词中的地理讲座

33
2021/7/17
34
2021/7/17
35
2021/7/17
36
2021/7/17
37
2021/7/17
38
2021/7/17
39
2021/7/17
40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021/7/17
41
2021/7/17
➢西南山地多准静止锋。
云贵高原阻碍冷空气南下,该地在冬半年便 常受到准静止锋的影响,使锋面降水出现在夜间和 清晨的次数增多。
2021/7/17
10
纬度地带性——热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春烟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2021/7/17
5
昆明世博会
2021/7/17
6
250
30
200
25
150
20
平均气温
100
15
温度
10
50
5
0

明 1 2 3 04 5 6 7 8 9 10 11 12
2021/7/1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郑 州
7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5
2021/7/17
26
西岭雪山据成都仅95公里。经
成温邛高速公路及大双旅游快
速通道,90分钟可到景区。唐
代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
就曾眺望此景 。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狂风在怒吼,在咆哮,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乱滚。

边塞地区——风力搬运白居易的“一泊浪来一泊去,一重浪来一重生。

相搅相掏无歇日,会教山海一时平。

”(《浪淘沙》)——河流的侵蚀作用刘禹锡的“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浪淘沙》),——揭示了金矿沉积于河床凸岸的地理规律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外》),——反映了长江中游和下游两岸地形的显著差异岑参的“北风卷地斩白草,胡天八月(相当于阳历九月)即飞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亚洲高压在九月开始建立并影响长城以北毛泽东的“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登庐山》),——说明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讲述了夏季风影响的范围南宋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描绘了梅雨天气的特点;毛泽东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沁园春•雪》)——北方河流的冰期时;毛泽东的“夏日消融,江河横溢”(《念奴娇•昆仑》)——冰雪融水补给江河;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盂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森林美化环境毛泽东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水调歌头•游泳》)——长江三峡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河流补给、水循环李白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四川西部横断山区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毛泽东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送瘟神》)——地球赤道周长4万千米、人坐赤道能观察到全天得星座。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过去的河套平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长江中下游地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词里可藏着好多地理知识呢!就说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难道不是在告诉咱们,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会降低,花儿开放的时间都不一样啦?这不就好比咱们爬山,越往上走越觉得冷嘛!
再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是不是生动地描绘了夏季那种局部地区的天气差异?就像有时候咱们在小区里,这头阳光灿烂,那头却下起了小雨,神奇不?
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象来类比冬天的大雪纷飞,多形象呀!这不就是在说北方冬天的寒冷和雪来得又快又猛嘛。

你想想看,古诗词里咋就有这么多地理知识呢?这是不是古人在有意给咱们留下的宝藏,让咱们从诗词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我觉得呀,古诗词不只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咱们了解地理现象的一扇神奇窗户。

通过它们,咱们能更有趣、更诗意地去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

地理诗歌

地理诗歌

地理诗歌地理诗歌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一.地球在宇宙中地球位置好,一点五亿轨道跑。

生命存在有三利:温度大气水适宜。

地球形态很奇特,椭圆球体不规则。

赤道周长八万里,半径六千三百多。

二.天体系统宇宙广阔无边,天体不同运行。

虽然同一家族,所处级别不同。

月绕地球动,地绕日运行。

太阳为其中心,太阳系为名称。

银河系统更大,太阳系在其中。

河外星系无数,类似银河系统。

互相吸引饶转,总星系为总称。

运动着的宇宙,形成天体系统。

三.银河系晴朗无云望月空,银色光带贯苍穹。

“天河”茫茫景色美,牛郎织女人传诵。

银河系内多恒星,肉眼当然难辩清。

侧视银河两头尖,俯视银河似铁饼。

约有一万光年厚,十万光年上直径。

太阳偏居银河边,普普通通一恒星。

众星绕着银河转,整个星系在运动。

四.恒星发光发热是恒星,炽热气体来组成。

体内时刻在变化,始终运动永不停。

满天星斗多恒星,观察太阳最分明。

阳光到达地球上,时间需要8分钟。

五.太阳系太阳系里九行星,环绕太阳来运行。

水金地火木和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水星个小温差大,木星个大身体重。

土星光环很美丽,金星最亮称启明。

火星两极有极冠,天海冥王难看清。

六.太阳太阳运行宇宙中,质量不大一恒星。

倘若地球离开它,没有万物与生命。

发光发热光球体,炽热气体所组成。

自里向外分三层,主要成分氦和氢。

七.地球仪地球模型地球仪,标有地轴和两极。

经线纬线交成网,经度纬度标其上。

八.经线和经度连接两极是经线,长度相等圆形半。

起点本初子午线,东经西经分两瓣。

九.纬线和纬度纬线长度各不同,赤道总与它平行。

南北纬度赤道分,南北半球赤道分。

十.地球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方向自西转向东,昼夜交替永不停。

十一.地球公转地球不但作自转,绕日公转也不停。

公转轨道椭圆型,北极指向北极星。

六十六点五夹角,春夏秋冬影响到。

日光直射北半球,烈日炎炎曙连天。

南边半球为冬季,冰天雪地天气寒。

日光直射南半球,季节正好又相反。

日光直射在赤道,南北半球春秋天。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1.“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变化特征.2.“⼈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温随地势的上升⽽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温下降6℃)这⼀特点,才造成了⼭上、⼭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出西边⾬,道是⽆睛却有睛”是对流⾬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的特点是:降⽔强度⼤,范围⼩,历时短等.4.“⼆⽉江南花满枝,他乡寒⾷远堪悲.”:是说我国南⽅和北⽅⽓候差异⼤,⼆⽉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其它地⽅却⼗分寒冷.5.“好⾬知时节,当春乃发⽣.”: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温回升快,降⽔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夜⾬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的天⽓.7.“惟恐琼楼⽟宇,⾼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温越低.8.“五⽉天⼭雪,开花只有寒.”:⼀是说明地势越⾼⽓温越低的道理,⼆是说明天⼭海拔⾼.9. “东边⽇出西边⾬,道是⽆晴却有晴.”:说明在同⼀时刻,不同的地⽅天⽓是不相同的.10. “乍暖还轻冷,风⾬晚来⽅定.”:说明我国春季⽓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门关位于我国的⾮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陆性⽓候,受夏季风的影响⼩,⼲旱少⾬.12.“新栽杨柳三千⾥,引得春风度⽟关” : (后⼈)本诗说的是晚清陕⽢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今已百年过后,树⽊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13. “早穿⽪袄午穿纱,围着⽕炉吃西⽠” : 是我国新疆⼀带温带⼤陆性⽓候早晚温差⼤的真实写照.14.“三⽉东风吹雪消,湖南⼭⾊翠如浇” : 王冕《梅⾬》反映了我国南⽅⽓候因受来⾃太平洋暖湿⽓流影响春暖雪融,⼭⾊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天⽓.16.“枯滕⽼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 :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进在⼲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在艰难跋涉,这枯滕⽼树和⼩桥流⽔分别是对西部⼲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写照.17. “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河上下顿失滔滔”⽑泽东《沁元春.雪》: 描绘了我国北⽅冬天的⾃然景⾊:到处⼀⽚冰天雪地,⽩雪皑皑,覆盖⼤地,河流封冻,失去往⽇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势.18.“六出飞花⼊户时,坐看青⽵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枝因雪覆盖⾯似⽩⽟⼀般.19“⽵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在⽔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好⾬知时节 ,当春乃发⽣.随风潜⼊夜,润物细⽆声”.(杜甫《春夜喜⾬》);“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唐]王维《送元⼆使安西》);“⽇出江花红胜⽕,春来江⽔绿如蓝”(唐代⽩居易《忆江南》;等.⼆、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作⽤,也有地壳运动等内⼒作⽤.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可理解为流⽔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深切河⾕,使得“两岸青⼭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说明蜀道崎岖,⾃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是齐鲁⼤地上的⼭.5.“君不见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分⾼. “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了我国西⾼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描写⽔⽂⽅⾯的诗句也不少.如:1.李⽩的“⽇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瀑布之壮美,对庐⼭瀑布的描绘;2.“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已过万重⼭”展⽰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流湍急、⼀泻千⾥、⽓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江⽔应春⽣”、“⼋⽉⼗⼋潮,壮观天下⽆”既展⽰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来的磅礴⽓势,⽽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及潮汐形成的天⽂因素(⽉球的引⼒).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段⽔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北流的.6.“浙江⼋⽉何如此?涛似连⼭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异诸⽔,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分清澈,含沙量极⼩.四.古诗词与⼈类活动1.“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稠密,农村⼈⼝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反映⼈类在改造⾃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千岁,不与秦塞通⼈烟 ” 李⽩《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常便利.6.“⾼峡出平湖,神⼥应⽆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构想,随着葛洲坝⽔库和三峡⼯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电站将是世界上的⽔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鸟飞,地上⽆⽔草,四处⽆⼈烟,风吹⽯头跑” 我国西部昔⽇荒芜的⼽壁滩,⽽今随着⼤油⽥、⼤⽓⽥的陆续开发,⼀条条公路通向沙漠⼽壁深处,使⼈迹罕⾄的⼽壁滩——塔⾥⽊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草连天野⽕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狩猎烧起漫天野⽕,惊起草中的动物,⽽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动物的⼤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相1.中:“⼀道残阳铺⽔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初三夜,露似真珠⽉似⼸.”:农历的初三时,⽉亮的形状是⼸形的,属于娥眉⽉. 2.“⽉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诗词中的地理现象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从文学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词中,描述了地理现象、揭示了地理规律,现将有关诗词摘录如下:一、诗词与天气1、唐·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2、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3、唐·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史短的特点;4、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来形容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形象的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5、唐·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西夜雨时”反映了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二、诗词与月亮1、唐·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2、唐·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3、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三、诗词与地貌1、唐·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2、北朝民歌中的“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3、唐·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4、宋·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山环水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免费)

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免费)
一、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
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貌、水能资源等。例如:
1、诗句与气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使之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俗语)反映温带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是快行冷锋或寒潮的极好写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出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可反映物候的垂直分布。其原因是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而变化造成,这种变化规律属于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反映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可借以说明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一个“谁”字很有深意。“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这个纯科学的结论用诗的形式表现非常适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冬季风的影响

高一地理知识点小诗

高一地理知识点小诗

高一地理知识点小诗大地沉睡,我来探秘,
高一地理,知识飞逝。

山河交错,气候变化,
让我们领略地球奥妙。

第一章,大陆漂移,
盘古开天创世纪。

分离合并,板块游移,
造山增高,激起浪花击。

第二章,地壳构造,
构造运动生动多。

褶皱断裂,锋芒逼人,
火山地震,狂暴现象。

第三章,资源分布,
黄金铁矿海量存在。

石油煤炭,能源争夺,
水土肥沃,农业赢家。

第四章,人口变迁,
人口增长水平不醒。

城市蔓延,农村衰落,人口老龄化,挑战臂膀。

第五章,气候演变,
太阳升起映大地。

纬度影响,赤道火热,季风雨季,交错如诗。

第六章,自然环境,
生态平衡需呵护。

污染问题,紧急解决,生物多样,守卫生命。

高一地理,知识之花,点滴汇聚成华章。

探索奥妙,拂去迷雾,唤醒地球,与众共航。

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古诗句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如:“北风卷地白草拆,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温带大陆性气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快行冷锋的影响“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垂直地带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地球公转“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李商陷《谒山》)——地壳变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季节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月相变化“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长歌行》)——水循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梁羽生《点绛唇》)——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地域性“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地域性“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水循环“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胡玢《桑落洲》)——地壳变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波浪的侵蚀作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汉乐府《赤勒川》)——大草原的景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生物循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冬季风的影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光照对植物的影响“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沙漠景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洞庭湖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