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乘站客流特征及客流组织-2019年文档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乘站客流特征及客流组织

i=r

地铁换乘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枢纽站,除承担轨道交通内部大量列车的到发、通过或折返等行车技术作业外,还承担大量的乘客售检票、乘降、换乘等客运作业,因此车站有序安全的客运组织对于轨道交通的运营意义重大。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轨道交通的线路和车站客流量逐渐增加,主要换乘站的客流压力重大,如果遇到突发事件还将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乘客的人身安全。如何更好地进行车站客运组织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因而对换乘站客运组织优化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1换乘站客流特性分析

换乘站的客流构成与特性区别于普通车站,往往是客流组织

与地铁运营的重点和难点,具有如下特性:

1.1高集中性

换乘站除了具有普通车站的进出站客流外,还汇集有相交线

路甚至全网多座车站之间的交换客流,由此造成换乘站客流集中,往往是普通车站客流量的数倍。以西安地铁北大街为例,目前西安地铁日均客流88万人次,北大街日均乘降量为25 万人次,换乘量约18 万人次,单个换乘站的乘降量占到了全线客运总量的30%左右,换乘比例达70%。

1.2 客流流线复杂

由于进出站客流、 换乘客流具有不同的出行目的、 出行方向, 即对应不同的出行路径, 导致存在多股客流的交织, 形成多个冲 突点。以北大街为例,不同方向进出站、换乘客流流线达 客流冲突点较多。

1.3 方向不均衡性

2 北大街换乘站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北大街换乘站运营的实际状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换乘通道能力瓶颈

表 1 换乘设施饱和度分析表

图 3 北大街客流组织

由于北大街换乘设备数量有限, 换乘楼梯能力饱和, 特别是 二号52 条, 同一时段、不同换乘方向的客流量会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北

大街站晚高峰期间一号线上行换乘二号线下行客流量约为

1200 人次,而一号线下行换乘二号线上行人数为 3000 人次, 客流方

向分布不均衡。 1.4 短时冲击性

换乘站客流随列车的到达呈现脉冲式的分布规律, 在短时间 内对换乘设施会产生较大的冲击, 当一批客流到达时, 在换乘设 施端部形成拥堵和客流排队, 当拥堵人数较多时, 将会带来较大 的安全隐患。例如北大街站,晚高峰时段 5 分钟间隔内,北大街 站聚集客流近 2000 人,其中 1700人次需要通过 2号线站台楼梯,

短时客流冲击大,排队问题严重,客流分布如图 1 所示。

线换乘一号线上行扶梯饱和度超过1.04 ,能力严重不足,成为车站客流组织的关键瓶颈,造成换乘扶梯端部的严重拥堵,人流密度超过

2.15 ,行走困难,增加了站台的不安全性。换乘设施饱和度分析见表1,站台人流密度如图2 所示。

2.2缓冲距离不足

北大街十字型换乘,换乘通道距离约75 米,设计理念上可以提供最便捷换乘方式,但在客流饱和时没有足够的步行缓冲距离降低客流聚集度,导致客流压力高度重叠于换乘通道。

2.3通道数量不足

2 号线站台2 座楼梯,需要承担进、出站及与1 号线换乘的上下行所有方向客流,导致上、下方向人流在步梯内产生对冲摩擦,降低了步梯的通行能力。

2.4车辆运行衔接

当1、2 号线列车或上下行列车同时到站时,换乘客流在短时间内的集中,客流压力较大。

2.5运输能力不匹配

北大街换乘站处于相交线路的客流高断面,特别是二号线线路富裕能力不足以满足换乘客流需求,导致客流滞留于站台,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

3客流组织措施

针对北大街站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3.1强化行车组织与客运组织的相互配合。

做好不同线路时刻表设置和衔接,尽量避免多趟列车集中到站,以免增加车站短时压力。同时尽量做好不同线路之间的时刻表对接,

尽量缩短换乘乘客站台候车时间,减少站台乘客的不断聚集压力。

3.2单向客流组织

由于目前二号线站台客流压力较大,当换乘平台客流压力较大时

建议将2号线至1 号线客流,由一号线两端楼梯疏解至站厅层,由站厅换乘2 号线,确保楼梯瓶颈实现单向通行,并增加客流缓冲步行距离。

3.3线网客流控制

当换乘站客流不断增加而线网运输能力有限,客流无法及时输送时,通过线网客流控制的方法降级换乘客流压力,降低安全隐患,线网客流控制按照站控一>本线线控一>网控的梯度进行操

作。

3.3.1 站控

站控是换乘车站根据现场客流情况,当换乘客流逐步增大,超过车站容纳能力时,对进入站台、付费区以及出入口的客流通过铁马隔离等方式进行人工控制,以达到控制本站客流数量的车站级控制方法。

图4 北大街站厅客流控制

3.3.2本线线控

当换乘站实施本站客流控制后,换乘客流仍然不断增加,通

过线路其他车站采取“站控”客流措施,控制本站进站乘客数

量,以达到缓解换乘站客流压力的联动措施。在选择控制车站时

按照换乘客流在线网上的分布情况进行选择,西安地铁换乘客流在线网分布情况如图5、图6 所示:

图5 本线客流控制

图6 换乘客流分布图

3.3.3网控

在线路采取站控、本线控仍无法缓解换乘站客流压力时,需邻线采取客流控制,以缓解换乘站客流压力。

4换乘站设计启示

1)注重对车站客流特征的分析,尽可能降低楼扶梯数量及

宽度等问题导致的车站能力瓶颈。

2)车站设计中更多引入客流组织经验,确保设计方案能够

灵活适应单向客流组织、增加缓冲步行距离等措施的设置。

3)注重换乘站不同线路车辆运行图的衔接,降低由于车辆

时刻表导致的通道换乘客流聚集,和站台候车人数饱和等问题。

4)考虑运力不匹配导致乘客滞留、超高峰客流集中、客流

预测风险性等不利因素,应适当提高车站设施规模和公共疏散空间的设计冗余度。

5结束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也迅速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