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冰岛
B.非洲东部
C.太平洋西岸 D.大西洋西岸
(3)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无关的是( )
A.喜马拉雅山 B.马里亚纳海沟
C.日本岛弧 D.安第斯山脉
板块的划分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 地又有海洋。
特别注意
(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 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 边界。 (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3~4题。
3.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4.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内、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地表 ①内力作用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坦。 ②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 ,外力作用也可能占优势,如河流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三一轮复习——营造 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0/8/14
能
量 地球内部
内
来 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源
力
表
作
现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形
式
用 影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响 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
青藏高原地形图
①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造成岩层的水平位移
和弯曲变形(挤压和 张裂),形成绵长的 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 山脉
起或凹陷(上升或下 降),引起地表起伏 或海陆变迁
如:台湾海峡
夏威夷火山岩浆喷出
② 岩浆活动
主要两种形式: 岩浆喷出(火山喷发) 岩浆侵入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 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 态,但作用甚微
日本富士山
② 岩浆活动
主要两种形式: 岩浆喷出(火山喷发) 岩浆侵入
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 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如:三角洲 冲积平原 沙洲 冲积扇 海滩
冲积扇
③ 堆积作用
流水沉积
• 具有分选性 • 形成流水沉积地貌
如:三角洲 冲积平原 沙洲 冲积扇 海滩
海滩
③ 堆积作用
流水沉积
• 具有分选性 • 形成流水沉积地貌
如:三角洲 冲积平原 沙洲 冲积扇 海滩
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 主要是_太__阳__辐__射__能__。 2.表现形式及作用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2.(2014·大纲文综,6)右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 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K岛处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风蚀蘑菇、风蚀柱、
风蚀城堡)
雅丹地貌
②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地貌 如: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柱、
风蚀城堡)
长江三峡 “V”型峡谷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河流切穿岩层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喀斯特溶洞、石笋、石钟乳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②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
• 形成冰蚀地貌 如:冰斗 角峰
U形谷
风力沉积
③ 堆积作用
流水或风在搬运过程中,由 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有规 律的沉积下来。(先大后小)
丹霞地貌
顶平、身陡、麓缓 明显的水平层理构造 是丹霞地貌的显著特征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
• 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 峰林、石林、溶洞、石钟乳、石笋、
地下河,都是喀斯特地貌的显著特征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表现
因素
作用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温度、水、__生__物__ 流水、_冰__川___、风等 风、__流__水__、冰川等
使岩石发生__崩__解___;为其他外力作用 创造了条件 对__地__表__岩__石___及其__风__化__产__物___进行破 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 在原地形成_侵__蚀___地貌 移动____风__化__或__侵__蚀_______的产物;为 ___堆__积__地__貌____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岩
玄武岩
花岗岩
角砾岩(沉积岩)
大理岩(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三大类岩石转化简略模式
沉积岩
变 质 作 用
变质岩
外力作用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岩浆
重熔再生
三大类岩石转化简略模式(变型图)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岩 重熔再生
变质作用 岩浆
岩浆岩 冷却凝固
沉积岩
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丹霞地貌
远古的红色砂岩沉积 随地壳上升后经流水切割 形成丹霞地貌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岩石风化 岩石老化、脱落, 形成风化壳
②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外力作用 侵蚀
流水侵蚀
雅丹地貌
②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地貌 如: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柱、
风蚀城堡)
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 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②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地貌 如:雅丹地貌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__喷__出__地__表____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都是主要由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
板块碰撞挤压
板块张裂
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1)~(3)题。
(1)右图中板块共有( )
A.1块
B.2块 C.3块 D.4块
(2)右图中虚线圈内的板块边界可能位于( )
如: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
东
① 地壳运动
非
大
水平运动:
裂
造成岩层的水平位移
谷
和弯曲变形(挤压和
的 演 变
张裂),形成绵长的 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 山脉
如: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大裂谷
台湾海峡
①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造成岩层的Baidu Nhomakorabea平位移
和弯曲变形,形成绵 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 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 造成岩层大规模的隆
岩浆岩 岩浆
1、自岩浆始,到岩浆终; 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 。 2、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 为岩浆岩;
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 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 为岩浆。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变质岩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峰林(张家界)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石林(路南石林)
② 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
• 包括物理侵蚀和化学侵蚀 • 形成水蚀地貌
如:峡谷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作
外
用 风、流水、冰川、生物等
力
力
表
作
现 形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式
用
影 响
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
外
风化作用
力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作
用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① 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 岩石老化、脱落, 形成风化壳
花岗岩球状风化
① 风化作用
岩石风化 岩石老化、脱落, 形成风化壳
石蛋地貌
① 风化作用
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 态,但作用甚微
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_放__射__性__元__素__衰__变__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形成绵长的__断__裂__带__和巨大的__褶__皱__山__脉___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___海__陆__变__迁___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
岩 ①只能由岩浆生成 浆 如:花岗岩(侵入岩) 玄武岩(喷出岩) 岩 ②特点:侵入岩坚硬致密;喷出岩有气泡
沉 ①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外力作用生成) 积 如:石灰岩、页岩、矿物(煤层) 岩 ②特点:有明显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
变 质
①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生成 如:石灰岩受热变成大理岩(变质作用)
沉积 作用
流水沉积
新月形沙丘
③ 堆积作用
风力沉积
• 具有分选性 • 形成风积地貌
如:新月形沙丘
③ 堆积作用
迎风坡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俯视)
风力沉积
• 具有分选性 • 形成风积地貌
如:新月形沙丘
风向
迎风坡侵蚀, 背风坡堆积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侧视)
黄河三角洲
三角洲
沙洲
冲积平原
③ 堆积作用
流水沉积
• 具有分选性 • 形成流水沉积地貌
C
(2013·海南地理)下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B.风能 C.水能 D.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