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 第9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L N L
• 式中,U——失业率。 • L——社会劳动力总数,它是由国家劳动法规定的。 • N——全部劳动力中的就业人数。
8.3.3 遗憾指数及其他
•经济学
遗憾指数又称为痛苦指数,是指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和•。基础假如通
货膨胀率为3%,失业率为5%,则遗憾指数为8%。这一指数说明
了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该指数越大,人们对宏观经济状
3.部门法
部门法又称生产法。它按照提供产品与劳务的所有部门的增 加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用部门法计算时,各物质生产部 门要把所有使用的中间产品价值扣除,只计算本部门的增值。 商业和服务业等部门也按增值方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 家庭服务等部门用工资收入计算服务的价值。
8.2.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
实际GDP
•经济学
•若以2000年作为基年,某国2007年的名义GDP为300亿元•基,础 2007年的实际GDP为250亿元,则2007年的GDP折算指数为 300/250=120%。这表明,从2000年到2007年,该国价格水 平上升了20%。 •知道了GDP折算指数,就可以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 其公式为:
评
增长了9.1%,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按世界各国发展的规律,表 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但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
价值总和。
1.常住居民的范围
(1)居住在本国的居民。 (2)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 (3)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
2.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的区别
•经济学
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为最终用户消费和使•用基础的
产品。中间产品是指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中供生产其他产品
所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取决于产
3.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8.3 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经济学
•基础
8.3.1 物价指数
8.3.2 失业率
8.3.3 遗憾指数及其他
8.3.1 物价指数
1.消费物价指数(CPI)
•经济学 •基础
消费物价指数,又称零售物价指数,是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 的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的变化,是人们最熟悉也是使用最广泛 的测算通货膨胀的指标。消费物价指数表明,对普通家庭的支 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商品,现在比过去要多花费或少花 费多少。
•经济学 •基础
•从支出法、收入法与生产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 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 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 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从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中 可以得出以下恒等式:
总需求=总供给
1.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2.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与恒等关系
8.2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经济学 •基础 8.2.1 国民收入中五个总量及其关系 8.2.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8.2.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8.2.1 国民收入中五个总量及其关系
1.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学 •基础
某年某国产出值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总”字 意指在计算各个生产单位的产出时,未扣除当期的资本耗费。如 果扣除资本耗费,则就是国内生产净值了。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所有的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基通础 常
为一年)所得到的收入总和减去个人或家庭的纳税部分,即实
际得到的由个人自由使用的收入。个人收入并不是人们实际得
到的、可任意支配的款项,它必须扣除个人税和非税支付之后,
才能归个人自由支配 。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收-非税收支付
归纳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到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
指标,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所讲的国民收入就是指广义的国民
收入。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
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也就是
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助金
4.个人收入(PI)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NDP=GDP-折旧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PI=NI-公司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转移支付 DPI=PI-个人所得税
8.2.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经济学
•基础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
1.支出法
支出法又称产品支出法、产品流动法或最终产品法。它是 从产品的使用去向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和劳 务所支出的货币加总,计算出该年内生产出的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性的概念
•经济学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年内新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基础就是
在一年内新生产的而不是新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相反,在
这一年内生产但没有卖出的那部分产品价值,应该作为这一时
期库存计入当期国民生产总值。
5.国民生产总值指的是当年的最终产品市场价值的总和
也就是要按这些产品的现期市场价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
值只计算能够通过市场交易活动的产品或劳务的价值,不能 通过市场交换过程的那些用于捐赠活动和慈善事业活动的物 品价值,则不能被计算在国民生产总值中。
8.1.2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经济值学
•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基础
先确定某一年作为基年,以后的国民生产总值就都以这一年 的价格为标准进行计算,这样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称为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它剔除了价格波动的因素,更实际地反 映了一国总产值的增加情况。
GDP折算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8.3.2 失业率
•经济学 •基础
衡量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一般按百分比计算,因为不同国家和
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大不相同。
因此,用失业率比用失业者考察更有意义。失业率是指现有失
业人口占全社会劳动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和反映一个国家经济 中失业状况的基本指标,其公式可以表示为:
2.生产
GDP是一定时期内(如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卖掉的最终 产品价值。
3.最终产品和劳务
•经济学
最终产品指的是买者购买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是最终使用,•基而础不是
再销售或用于深加工或制作。中间产品是购买后用于进一步加工、
制造或再销售的产品或服务。
4.市场价值
GDP是以市场价值来衡量一国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市场价 值一定要有市场交易行为才能形成,这样一国经济中有些活动不 进入公开市场,因而没有价格,也就无法计入GDP中,这主要有 以下两种情况。
实际GDP= 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
由于价格变动,名义GDP并不反映实际产出的变动,因此我 们说的GDP都是指实际GDP。
8.1.5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经济学
•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 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DP和GNP都是以本国货币计算的当年所有最终产 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都只包括当年生产的最终产 品和提供的劳务。 (2)GDP和GNP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的两个指标,反映了统计上 的两种原则。GDP是与国土原则联系在一起的,是“领土”概念。 按照这一原则,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 国民所创造的,都被计入本国的GDP。GNP是与国民原则联系在 一起的,是“生产要素”概念。按照这一原则,凡是本国国民 (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常驻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居民)所创造 的收入,不管生产要素是否在国内,都被计入本国的GNP。
2.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 生产总值中扣除了折旧之后的产值。任何产品价值中不仅包含 消耗的原材料、燃料等价值,还包含使用的资本设备的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3.国民收入(NI)
•经济学
•基础
国民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这五个总量
品的物质属性如何,而是按其在再生产循环流转过程中的功
能来区分。根据不重复出售这一划分标准,一般把用做个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的产品或劳务称为最终产品。
3.国民生产总值是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是以本国货币计算的当年所有最终产品和提供劳 务的价值的总和,因此,国民生产总值通常受到通货膨胀的影 响。为了便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较,我们通常将国民生产总值 分为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案例分析
中国GDP的增长
•经济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GDP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基,础1991—
我 1996年GDP增长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1.6%,
来 1997—2002年间GDP增长保持了平稳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7.9%,
评 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而以当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 总值,它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
8.1.3 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学
•基础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国土范围内,本
国和外国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它的
英文缩写是GDP。
1.一定时期
定义中有一个“一定时期”的限制。在经济学中,把这一类在一 定时期内取值的变量称为流量,如某企业某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指 的是该企业12个月主营业务收入的总和。
•经济学 •基础
第8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学习目标】
•经济学 •基础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基 本内容、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测算方法、国内生 产总值和其他宏观总量之间的关系、国民收入核 算与总支出和总收入分析之间的联系。
8.1 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经P济学 •基础
8.1.1 国民生产总值 8.1.2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8.1.3 国内生产总值 8.1.4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8.1.5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8.1.1 国民生产总值
•经济学
•基础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一个
国家的常住居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
CPI=一 一组 组固 固定 定商 商品 品按 按现 基期 期价 价格 格计 计算 算的 的价 价值 值 100
2.批发物价指数(WPI)
•经济学
•基础
批发物价指数又称为生产物价指数,是衡量不同时期生产资料
(即资本品)与消费资料(即消费品)批发价格变化的指标,
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商品批发价格作为数据。
3.GDP折算指数
况越不满。
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除了前面所论述的三个主要指标和三个 次要指标之外,下面指标对于企业家判断经济形势也有一定的 用途和价值。
•(1)新住房购买数量(领先指标:先于经济周期高峰和低谷 出现的经济活动)。
•(2)销售额变化(同步指标:与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差不 多同时发生的经济活动)。
•(3)新增就业岗位变化(滞后指标:在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 谷之后出现的经济活动)。
(1)地下经济。
(2)非市场经济活动。
8.1.4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经值济学 •基础 名义GDP又称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 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假定某一年的名义GDP增长了10%,但同时该年的物价水平也 增长了10%,那么,该年的实际GDP并没有发生变动。由于名 义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可以反映出这一时期与基期相比价格 变动的程度,所以我们把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称为GDP 折算指数,即
•经济学 •基础
(1)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赚到但并没有支付的利润。
(2)在国民收入中加上政府以转移支付形式所支付的净数量 (3)对国民收入的调整还包括家庭得到但并不由企业支付的利息。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 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经济学
(1)消费支出(C)。 (2)投资支出(I)。
(3)政府购买(G)。 (4)净出口(X-M)。
GDP=C+I+G+(X-M)
2.收入法
•经济学 •基础
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
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相加来计
算国内生产总值。
各生产要素的收入形式主要包括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 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及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