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市水资源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化市水资源综合评价
第一章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遵化市在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位于东经117°34′~118°14′与北纬39°55′~40°22′之间。

北部以长城为界与承德市兴隆县相邻,西部为天津市蓟县,东靠迁西县,南接丰润区和玉田县。

全市东西长53km,南北宽43km,总面积1509km2。

见图1-1 遵化市基本情况图。

1.2地形地貌
遵化市全境由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组成,燕山余脉环绕四周,中部为一山间冲洪积平原,其间有一带状山脉把山间平原分成南北两个山间川地,有“三山两川”之称,一般海拔高程为50~1000m。

西北有黄花山,海拔845m,北有舍身台,海拔647m,东北有三道毛山,海拔788m,最高山峰为六里坪山,海拔1440m。

北部山区生物植被较好,谷地和丘陵为耕地集中地。

中部北川平原区主要为沙河冲洪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质肥沃,是花生、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产区。

中道山区南北宽1~3km,东起黄台口,西至边界,长约30km,山体单向窄薄,不易风化,土质较差。

南部川地由沙河、黎河冲洪积而成,第四纪沉积较厚,土质肥沃,是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的主要产区,有遵化天府之称。

南部山区海拔50~400m,多为石灰岩岩性,节理多、岩溶发育,形成孤立高山,只有在谷地才能种植玉米、杂粮等,是主要的干鲜果品产区。

图1-1遵化市基本情况图
1.3河流水系
遵化市共有大小河流37条,分属滦河、蓟运河水系。

滦河水系只有
位于遵化市东北角的洪山口河,流域面积41.8km2,向北流出长城后进入兴隆县往东流入洒河。

蓟运河水系在遵化境内有淋河、沙河、黎河、还乡河四大河流。

1.3.1 沙河
沙河发源于兴隆县大青山东侧,经长城口山楂峪进入遵化市,经侯家寨、遵化镇东、西留村,然后流经水平口至平安城出境。

沙河是遵化市最大的河流,遵化境内面积560.28km2,支流众多,较大的支流有老爪河、清水河、魏进河、马兰河等。

沙河水系在水平口以上属季节性河流,以下常年径流不断。

1969年后相继建成般若院、上关两座中型水库,有效的控制了洪水灾害。

1.3.2 黎河
黎河是遵化市第二大河,主要支流有南黎河和北黎河,遵化市境内流域面积540.07km2。

黎河水系均发源于遵化境内,主河北黎河发源于遵化市东北部柴户场北沟,在崔家庄与南黎河汇合成黎河。

较大的支流有小厂河、双城河、常峪河、老峪河等。

建有接官厅水库等水利工程。

1.3.3 还乡河
还乡河发源于迁西县新集,于玉田县南端入蓟运河下梢,是汇入蓟运河的最大支流,遵化市境内流域面积290.63km2。

较大的支流有铁厂河、娘娘庄河、党峪河、鲁家峪河等。

1.3.4 淋河
淋河位于遵化市西部,发源于兴隆县南部若乎山南麓,由长城楦门子口入遵化市,经东陵南流出龙门口,在小岳各庄南与北来支流合成淋
河,遵化市境内流域面积76.22km2。

1975年兴建龙门口水库,2005年续建工程开工建设,2006年竣工。

1.4 水文气象
遵化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具有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寒,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

遵化市多年平均气温10.4℃,最冷在1月份,最低气温-25.7℃,最热在7月份,可达40.3℃。

无霜期平均181天。

1956~2010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5.3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的汛期,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遵化市降水较丰富,北部马兰峪一带是河北省的多雨暴雨中心,年降雨量最多可达1500~1600mm。

区域分布上北部山区降水最多,逐渐向东南递减,东南山区最少。

根据遵化气象站1956~2010年系列的年、月蒸发资料,全部换算处理为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值,遵化市多年平均蒸发量为979mm,相对湿度为60%,干旱指数1.39。

1.5 水文地质
遵化市北部山区以太古界变质岩为主,自下而上分为三屯营和马兰峪两个组,岩性主要是太古界片麻岩、辉石岩为主。

南部山区为震旦系沉积岩,由碎屑岩和碳酸岩组成,中部平原以第四纪沉积为主。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该含水层系由河流冲洪积形成,岩性以中砂、粗砂、卵砾石为主,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山间谷地,是主要的开采地区。

其中南川平原第四系覆盖厚度100~150m,含水层厚度10~30m,单井涌水量50~100t/h,北川平原厚度150~200m,含水层一般大
于40m,单井涌水量100~200t/h。

碳酸岩类岩溶裂隙孔洞含水岩组:多分布在南部山区,裂隙发育,局部有溶洞,构造破碎带地段具有供水意义,单井涌水量可达100~250t/h。

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西部石门镇一带,属于贫水地区,单井涌水量一般只有3~20t/h。

变质岩、火成岩类风化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局部构造带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可达30~40t/h,一般地区则只有0.6~1.3t/h。

遵化市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2g/L,多为重碳酸钙镁型水,适宜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1.6水利工程
2010年遵化市蓄水工程共有47处,其中主要的蓄水工程有般若院水库、上关水库和龙门口三座中型水库和大河局水库、接官厅两座小(一)型水库,以及17座小(二)型水库。

1.7社会经济状况
遵化市辖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2010年人口总数为72.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95万人。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61.0亿元,比2009年增长11.1%,“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31.12亿元、273.13亿元、156.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11.2%和12.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比重为6.8:59.2:34。

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31.12亿元,同比增长4%,粮食总产达
到26.58万吨。

农业灌溉面积41.1 khm2,其中林果灌溉面积7.48 khm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62 khm2。

畜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0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58.83亿元,同比增长11.2%,“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8%,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79.7亿元,同比增长39.2%,产品销售率97.2%,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

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税84.5亿元,同比增长36.4%。

遵化市基本情况见表1-1。

第二章指导思想、目标与技术路线
2.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统筹遵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遵化市综合竞争力,建立起经济结构体系、区域水资源利用体系、水利工程技术体系相互协调的系统,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实现遵化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保障。

2.2 目标与任务
本次遵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目标为:在原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资料系列进行水资源计算与评价,并与已有的成果相互协调,查明遵化市水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摸清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在综合已有遵化市区域节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其它水源调整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实现遵化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具体措施,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上述目标,确立本次综合规划的主要任务为:(1)计算评价遵化市水资源量;(2)对遵化市需水进行预测;(3)进行遵化市不同水平年供水规划和可供水量预测;(4)提出遵化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5)开展遵化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效果分析。

2.3 规划依据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水资源综合和专项规划、《遵化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他部门专项规划等。

二是基础数据支撑,其中水文数据,以国家水文局发行的《水文统计年鉴》为主要依据,水资源数据以《遵化市水资源管理年报》为准,社会经济数据采用遵化统计局正式出版公布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

在遵化市水务局的大力配合下,本次规划收集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为报告的编制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相关依据和成果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水利法律法规和政策;
2)河北省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区域布局规划报告(送审稿);
3)河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4)河北省用水定额;
5)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评价;
6)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7)遵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
8)遵化市“十二五”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纲要;
9)遵化市节水型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初稿);
10)遵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11)遵化市气象站资料(1956~2010年);
12)遵化市水利志;
13)遵化市水资源管理统计年报(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
14)遵化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年);
15)遵化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16)州河于桥水库以上流域水资源现状评价及径流量预测模型研究;
17)引滦入津输水工程对黎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影响研究;
18)遵化市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河川水资源;
19)遵化市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报告地下水资源;
20)遵化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
21)遵化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22)遵化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23)遵化市创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2.4 技术路线
在本次规划中,首先收集统计资料、相关规划成果等信息,进行遵化市水资源计算、评价,然后进行演变情势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结合节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发展与需水预测等基础规划,进行遵化市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分析,提出遵化市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推荐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2.5 规划水平年
2010年全市降水量467.2mm,属于偏枯年份,确定2010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中期水平年,2030年为远期水平年。

水资源评价系列延长到201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2010年为基准年。

2.6 分区
本次规划范围为遵化市全境。

按照统一的水资源分区进行,流域与
行政区域相结合,并充分考虑水资源管理的要求。

本次规划按黎河、沙河、淋河、洒河、还乡河五个流域进行,以城市和经济区为重点,并细化到各个乡镇。

以流域划分一级区,共五个区,以乡镇跨流域一级区为二级区,共划分30个二级分区。

为简化计算和便于规划,对分区产生的细小单元进行了合并处理。

见表2-1,河北省遵化市水资源规划分区表。

遵化市全市面积1509km2,其中山区面积1095 km2,平原区面积414 km2。

第I区淋河区面积76.22 km2,其中山区面积62.75 km2,平原区面积13.47 km2;第Ⅱ区沙河区面积560.28 km2,其中山丘区面积370.83 km2,平原区面积189.45 km2;第Ⅲ区黎河区面积540.07 km2,其中山丘区面积328.99 km2,平原区面积211.08 km2;第Ⅳ区还乡河区面积290.63 km2,全部是山区;第Ⅴ区洒河面积41.8 km2,全部是山区。

表2-1 遵化水资源综合规划分区表
第三章降水与蒸发
3.1 降水量
3.1.1 系列代表性分析
评价一个系列的代表性,不仅要看系列的长短,更重要的是看系列本身的丰枯结构和统计参数的相对稳定程度。

若在一个随机系列中,有一个或几个完整的丰枯周期,其中又包含长系列中的最大和最小值,统计参数相对稳定,则一般认为这个系列的代表性比较好。

本次评价系列为1956~2010年,因此,须对55年同步期系列的代表性进行分析。

因为降水是水资源量的主要补给来源,通过论证降水量系列的代表性,可间接说明水资源量计算成果的可靠性。

为检验1956~2010年系列的代表性,选用系列年限在70年以上的遵化雨量站降水资料,进行长短系列对比分析。

3.1.1.1 统计参数对比分析
采用水文频率分析法对长短系列统计参数进行对比分析。

计算不同系列长度(n=81,55,45,38,24)的统计参数,计算结果见表3-1。

不同长度系列均值与长系列均值比较,1956~2010年偏小2.27%,其他长度系列均大于长系列,其中1956~2000年偏大0.62%,接近长系列;从系列极值看,1956~2010年与长系列一致,1956~2000年接近长系列;不同长度系列变差系数Cv变化不太明显。

从以上不同系列统计参数分析中可以看出1956~2000与1956~2010年都接近于长系列,1956~1979年与长系列比较参数偏差较大。

3.1.1.2 累积平均分析
利用遵化站的长系列降水资料,从2010年开始依次向前推求1、2,3、……n 年的累积平均值。

计算结果表明遵化站降水量累积平均值达到稳定的年限为43年,这时的系列长度相当于降水量变化接近一个周期,从而说明1956~2010年55年系列降水资料具有代表性。

表3-1遵化代表站长短系列参数对比表
3.1.2 统计参数的分析确定
遵化市境内共有雨量观测站15处,其中汛期站6处,从提高降水量计算精度,并且便于降水量等值线图拼接考虑,共收集整理了遵化市及邻近区域15个常年雨量观测站的降水系列资料,由于淋河流域没有常年站,对汛期站新立村站的非汛期降水量进行了插补。

对此15个雨量站采用矩法计算降水量统计参数,再进行适线调整确定。

矩法计算公式如下。

均值:
∑==n
i i x n X 1
1
变差系数:
1
)1(1
2
--=
∑=n K
C n
i i
v
偏差系数:
31
3
)3()1(v
n
i i
s C
n K
C --=
∑=
经验频率采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 %1001
⨯+=n m
P 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

均值计算:1956~2010年同步期系列采用矩法计算,其均值为算术平均值,在同步系列适线时,均值未进行调整。

变差系数Cv 值确定:第一次适线采用计算值,当点据拟合不好时,对Cv 值进行适当调整。

在适线中,对系列中出现的特大特小值一般未作处理。

由于年降水量相对稳定,Cv 值在地区分布上差别不大。

高值区域在西北部的淋河及沙河支流魏进河、北岭河一带,Cv 值在0.34~0.35之间;低值区在东南沿线还乡河区域,Cv 值在0.28~0.29之间;其他大部Cv 值在0.30~0.32之间。

Cs 的取值一般用Cs/Cv 值来反映。

Cs/Cv 的选用值以最佳适线值为准,并适当照顾点据中低区域。

遵化市Cs/Cv 值变化范围在2.0~3.0之间。

其中北部沿线在2.5~3.0之间;东部局部为2.5;其它区域为2.0。

具体见图3-1、图3-2。

3.1.3 年降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遵化市1956~2010年平均降水量采用泰森多边形法,分乡镇降水量采用反向距离权重法插值进行计算。

经统计得到各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年降水量值。

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要求,采用矩法计算降水量统计参数,再进行适线调整确定。

流域区划和行政区划降水量特征值如表3-2和表3-3所示。

图3-1遵化市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
图3-2遵化市年降水量Cs/Cv等值线图表3-2 降水量特征值(水资源分区)
水资源分区计算面积
(km2)
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降水量(mm)
平均值(mm) C v20% 50% 75% 95%
淋河76.22 719.4 0.33 907.9 693.5 548.4 378.2 沙河560.28 717.4 0.32 896.4 687.0 550.6 398.6 黎河540.07 703.8 0.29 867.3 684.2 557.6 404.9 还乡河290.63 679.1 0.30 842.0 658.8 532.9 382.1 洒河41.8 719.9 0.31 894.6 691.4 558.0 408.0 全市1509 705.3 0.30 871.4 679.1 552.0 407.7
由表3-2和表3-3可见,遵化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705.3mm,20%、50%、75%、95%频率年份降水量值分别为871.4mm、679.1mm、552mm、407.7mm。

从空间走势来看,北部高于南部。

从流域分布来看,西北部淋河流域最大,南部还乡河流域最小。

从行政区划来看汤泉乡最大,达734.3mm,地北头镇最小,为669mm。

具体分布见图3-3。

遵化市降水量年内分配特点采用遵化、马兰峪、党峪三个雨量站的月年雨量进行分析。

具有年内分配非常集中、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连续最大四个月降水量一般集中在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个别年份集中程度更高,超过90%,而汛期的降水量又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甚至更短时间之内。

全市降水量年内分布基本一致。

降水量受多变的气象因素和固定的地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年际变化比较大。

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大小,可用变差系数或极值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加以衡量。

年降水量系列的C V值越大,极值比越大,年降水量变化越不均匀。

遵化市内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 V值的变化范围为0.30~0.36。

代表站最大极值比为4.8,在沙河马兰峪、淋河新立村,其C V值分别为0.34、0.35,也为高值区。

而还乡河流域各雨量代表站最大极值比低于3.4,其C V值0.28~0.29亦为低值区。

表3-3 遵化市各行政分区降水量特征值
图3-3遵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遵化市境内各雨量站实测最小年降水量一般为300~400mm,最低值出现在马兰峪站,降水量310.7mm(1999年)。

各站实测最大年降水量在1108~1505mm之间。

最高值亦出现在马兰峪站为1504.5mm(1978年)。

从1956年开始,统计分析不同年代年降水量均值,结果见表3-4,3-5。

由计算结果可见:全市丰水期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平均降水量比
系列均值分别多15.08%、8.25%、9.63%;80年代及2000~2010年处于枯水期,平均年降水量比系列均值分别少12.97%和21.55%;90年代处于平水期。

流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表3-4 不同时期年降水量均值比较(水资源分区)
唐山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及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均采用1956~2000年系列,本次评价采用1956~2010年系列。

与唐山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对比,本次评价偏小4.64 %;与唐山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对比,本次评价偏小0.34%。

对比结果如表3-6所示。

3.2蒸发量
蒸发是指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逸入大气的过程。

由于蒸发面的差异而存在不同类型的蒸发,蒸发面是水面的为水面蒸发,发生在裸土表面的蒸发为土壤蒸发,植物茎叶的水分耗散为植物蒸发,此外还有潜水蒸发等。

蒸发是水文循环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水资源数量的重要水文要素,也是联系水圈与大气圈的纽带。

本次评价共收集整理了邱庄水库、于桥水库、遵化、玉田4个站点1981~2010年系列的年、月蒸发资料,共计116站年,评价内容包括水面蒸发量和干旱指数等。

表3-5 不同时期年降水量均值比较(行政分区)
表3-6 年降水量计算成果对比表
3.2.1单站水面蒸发量
水面蒸发也称蒸发能力,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形成的,它主要受气象因素影响。

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实测方法确定水面蒸发量,按照《河北省市级水资源评价技术细则》规定,采用标准蒸发器E601观测的资料代表水面蒸发量。

水文部门所属蒸发站在结冰期使用D20蒸发皿,非结冰期使用E601蒸发器来测定水面蒸发量;气象部门一般采用D20蒸发皿测定水面蒸发量。

为进行水面蒸发量评价,需要将不同型号蒸发皿的观测值统一折算为标准蒸发皿E601的蒸发量。

根据气象要素的地理分布,并参考《河北省水面蒸发研究报告》(1994年6月)研究成果,确定水文部门选用站不同器皿的折算系数,各站结冰期的蒸发折算系数,见表3-7。

气象部门选用站年蒸发折算系数采用0.65进行换算。

表3-7 水文部门选用站不同蒸发皿与E601蒸发器折算系数
各站D20蒸发皿观测值乘以蒸发折算系数即为E601蒸发皿观测的水面蒸发量,单站1981~2010年水面蒸发量统计成果见表3-8。

表3-8 选用站1981~2010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3.2.2分区水面蒸发量
根据单站水面蒸发量分析成果,采用网格法计算各级分区水面蒸发量。

遵化市1956~201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979mm,其中淋河区985mm,沙河区1012mm,黎河区1000mm,还乡河区885mm,洒河区925mm。

水资源分区及行政分区水面蒸发量计算结果见表3-9和3-10。

3.2.3水面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3.2.3.1地区分布
遵化市水面蒸发量的地区分布基本自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增加。

具体分布为:遵化市市区以南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1000mm,东北部多年平均蒸发量小于990mm,呈现这种分布趋势的原因在于:中南部平原区空气干燥、气温较高,蒸发量偏大;北部山区,林地较多,蒸发量偏低。

水面蒸发的这种地区分布规律基本与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及辐射的地区分布规律一致,同时自然状况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致使水面蒸发地区变化也比较明显。

表3-9 遵化市水资源分区水面蒸发量计算成果表
3.2.3.2年内分配
根据代表站1981~2010年月水面蒸发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各月水面蒸发量,统计年内分配,结果见表3-11。

水面蒸发受湿度、气温、风速和日照等气象因素影响,年内分配不均,
具明显的季节变化。

4~6月气候比较干旱,多风少雨,空气湿度小,气温逐渐回升,水面蒸发量很大,占年水面蒸发量的42%左右,最大日水面蒸发量达10mm以上;7~9月份虽然气温高,但降雨次数多,空气湿度大,风速小,水面蒸发量小于4~6月,占全年的30%左右;10~11月气温逐渐降低,水面蒸发量也随之减少,一直到次年3月份,结冰期(12月~次年2月)由于气温低、降水少,水面蒸发仅占全年的8%左右,日平均水面蒸发量在1mm左右。

表3-11 代表站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表
3.2.3.3年际变化
气象要素不仅对水面蒸发的年内变化有直接影响,而且由于大气环流的运动,大范围的天气系统变化,影响了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

从代表站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看,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水面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水面蒸发量极值大多出现这段时期,如1981年、1982年和2002年出现了水面蒸发量最大值,1985年和2010年出现了水面蒸发量最小值;20世纪90年代,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小,
大部分在1981~2010年多年平均值上下波动。

从总体变化趋势看,水面蒸发量呈略微减少趋势,2002年以后减少趋势比较明显,这可能受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速、压差等年际变化所致。

3.2.4干旱指数
干旱指数(γ)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以年蒸发能力E 0(通常用水面蒸发量代替)和年降水量P 的比值来表示,即:
P
E 0
=
γ 干旱指数γ>1.0,说明年蒸发能力大于年降水量,表明该地区的气候偏于干旱,γ值越大,干旱程度就越严重;干旱指数γ<1.0,说明年蒸发能力小于年降水量,表明该地区气候偏于湿润,γ越小,气候越湿润。

一般认为,干旱指数在0.5~1.0时为湿润区,1.0~3.0为半湿润区,3.0~5.0为半干旱区,5.0~10.0为干旱区,大于10.0为严重干旱或极端干旱区。

遵化市干旱指数为1.39,从区域分布看,干旱指数在1.28~1.42之间,属半湿润区。

各级分区干旱指数计算结果,见表3-12、表3-13。

表3-12 遵化市水资源分区多年平均干旱指数统计
第四章地表水资源量
4.1地表水水量计算
山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方法,需根据水文站网的分布情况,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对于有实测径流资料的流域分区,按实测还原法计算控制站点的天然河川径流量系列,然后根据控制站点的天然河川径流量,进一步计算出各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

对于没有实测径流的区域,采用水文比拟法借用相似区域的径流资料,并用降水量加以修正。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规模的兴建蓄水、引水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河川径流的天然情势,各代表站的实测径流量已不是天然状态下的径流,因此必须进行径流量还原调查及分析计算,将实测年径流系列还原成天然年径流系列。

本次评价首先对还原水量进行了调查及分析计算。

1956~2005年采用已有的调查成果,并对2005~2010年还原水量进行了调查计算。

还原项目主要有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水库蓄水变量、跨流域引水等。

经计算,遵化市1956~2010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3216万m3,20%、50%、75%、95%年份地表水资源量值分别为49270万m3、28265万m3、16617万m3、6490万m3。

空间分布趋势为:北部大于南部。

各乡镇地表水资源量平安城最大,达2062万m3,最小为西三里,仅529万m3。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年变差系数为0.68,其中流域分区变差系数范围在0.68~0.83,各乡镇地表水资源量变差系数范围在0.69~0.85。

频率计算结果见表4-1、4-2。

另外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导致入渗、径流、蒸发等水平衡要素发生一定的变化,增加了流域的降水损失量,减少了地表水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