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满族姓氏分析
关于满族名门瓜尔佳氏
![关于满族名门瓜尔佳氏](https://img.taocdn.com/s3/m/d81e41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f.png)
关于满族名门瓜尔佳氏在叙述瓜尔佳氏(满语Gvwalgiyahala)的历史之前,有必要先简述一下满族的历史。
因为瓜尔佳氏族的历史是整个满族历史的一部分,研究家族史的目的正是为了弥补民族历史的细节。
说起满族的历史,中国史界往往以《逸周书·王会篇》里记载的肃慎为满洲人祖先。
按照中国史界的传统认识,肃慎下来为挹娄,再后为勿吉、靺鞨(音为莫羯,字典中的mohe的发音是错误的)、然后为女真和满洲。
但是,中国史书中关于肃慎的记载过于笼统,而且记载的地理位置与后世史书记载的挹娄、勿吉生活地域也相差太远。
所以,肃慎是满洲先民的论断仍然缺乏真凭实据。
根据考古发掘和“挹娄”以后的史料(挹娄以后的史料相对比较具体,而且在勿吉以后,满洲先民已经和中原王朝有了实际接触),我们现在能相对肯定的满洲先民传统居住地域是松花江、黑龙江下游、锡霍特山脚下、东海(指日本海)之滨。
当代基因研究的结果和考古发现以及语言比较学研究表明,满洲的先民是大约在6000——8000年前从贝加尔湖沿岸甚至更靠西的地方迁徙到黑龙江(满语sahaliyanula,黑江的意思)下游、锡霍特山(siwehada)脚下、东海之滨的。
不知受何种动力驱使,满洲先民在迁徙过程中似乎是快速直接横插到这个地方的,然后受海的阻隔,在那里生息繁衍,再向周边扩散的。
满族语言十分独特,和周边民族语言都不同。
满族瓜尔佳氏被清代乾隆年间官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列为第一大姓,瓜尔佳氏在整个满族群体当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当中瓜尔佳氏也确实名人辈出,为国家的统一,疆域的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满洲源流考》说:瓜尔佳氏来源于金代古里甲氏。
但除了发音相似外,在我们多年对家谱的收集研究中还未发现瓜尔佳氏与金代古里甲氏有联系的其他依据,至于说瓜尔佳氏与金代夹谷氏有关系的说法更无依据。
目前从收集到的家谱中最长的有二十八代人,可上溯到公元一三零零年前后,也就是元成宗铁穆耳(之前是忽必烈)时期,而从辽宁省抚顺县拉古乡格子峪村发现的《满洲苏完瓜尔佳氏全族宗谱》中有这样记载:“瓜尔佳为满洲著姓,而居苏完者尤著。
中国历史字辈文化探究,一起看看!(61-范)
![中国历史字辈文化探究,一起看看!(61-范)](https://img.taocdn.com/s3/m/be717ae158f5f61fb73666c7.png)
中国历史字辈文化探究,一起看看!(61-范)哲学小故事2017-12-04 08:50:36 范氏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纂》的记载:"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 第二个渊源:源于西南夷,出自晋朝末期林邑王范文,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晋朝时期,南蛮有林邑王(亦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范文。
第三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⑴.满族博都哩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孛木律氏,金国时期为女真孛术鲁氏,以姓为氏,满语为Boduri Hala,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
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范氏、博氏、鲁氏、花氏、卜氏、布氏等。
⑵.满族范佳氏,满语为Fa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清朝中叶以后约有三分之一的族人皆冠汉姓为范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迁徙分布范氏以河南范县发祥,智伯灭范后,有范氏人徙居南阳顺阳,三家分晋后,范氏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
战国时南阳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
秦汉之际,范氏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西汉中叶,有度辽将军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历城)侯,其大部子孙回迁南阳。
范明友裔孙范馥在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而迁居钱塘,这一时期还形成范氏的另两大郡望,汝南范氏是东汉金乡侯范式之后,河内范氏是东汉司隶校尉范滂之后,范滂初居汝南,后裔中的一部徙河内,一部徙代郡(今山西大同)。
西晋时期的永嘉之乱,使南阳顺阳的范坚(左将军范晷的小儿子)避乱江南,范汪(范晷之孙)南渡,其后代落籍于丹阳(今安徽当涂),后分出一支移居甘肃敦煌,并派生出怀州范氏。
凤凰城满族姓氏分析
![凤凰城满族姓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e8287b02768e9951e738e8.png)
凤凰城满族源流考一、总体介绍凤城市是中国满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所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凤城市全市满族人口突破42万,占到全市总人口的71。
49%,为全国最大的几个满族聚居地区之一,其前身为凤城满族自治县,后因凤城经济较其他县区还算富裕,所以于1994年撤县设市,成为中国最早的撤自治县为县级市的满族自治地方。
(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呵护下,根据有关口头承诺,该市仍然享受部分民族自治优惠政策。
)“长白山、黑龙江,满洲人的老故乡。
”这句在满族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也正说明了满族人自古以来就是白山黑水这片土地的土著居民。
当然,当时在辽东地区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也是主要的居民,但是因为明清交战时汉族人大量入关(例如:广宁之战后,“山海关四昼夜不合,军民溃入者旦二百八十万矣”《三朝辽事实录---卷9》。
),所以在清朝势力大起之时,满族人口的比例在辽东地区的比例大为增加,并成为主体民族。
清朝建立前后,凤城地区的满族人口始终呈现上升趋势。
1638年(清崇德三年)皇太极命舒尔哈齐之子济尔哈朗贝勒率兵由通远堡移居凤凰城,并建立凤凰城城守尉署,随后满族人大量迁入凤凰城,加上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满族人,凤凰城已经成为辽东满族的重要聚居区了。
1644年,东北满族大部分随主入关,所以此时凤凰城的满族人口有所减少,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逐渐统一全国,为了加强对“龙兴”之地的边防,康熙年间又陆续从关内拨回三军旗人兵丁来凤凰城屯垦实边,因而凤凰城的满族人口再次出现快速攀升的情况。
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开始,清廷陆续命京师附近的八旗官兵,带着家眷来凤凰城屯田,到1765年,在凤凰城驻防的八旗满洲兵529人,八旗蒙古兵94人,八旗汉军34人,巴尔虎蒙古兵48人(他们自称凤凰城的第九旗,是当时凤凰城地区满族人的忠实朋友。
),总计705人。
到清朝后期,凤凰城的的满族人口已达36000人之众,其中男21300余人,女1 4700余人。
我姓姜,祖籍是辽宁抚顺九道河沟的,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八旗中的哪一旗~~~
![我姓姜,祖籍是辽宁抚顺九道河沟的,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八旗中的哪一旗~~~](https://img.taocdn.com/s3/m/53b41f4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b.png)
我姓姜,祖籍是辽宁抚顺九道河沟的,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八旗中的哪一旗~~~我姓姜,祖籍是辽宁抚顺九道河沟的,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八旗中的哪一旗~~~辽宁凤城满族姜氏主要有两家。
我知道一个老姓姜佳氏,祖籍长白山阿鲁查城,后居锦州杏山。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世祖哈什太、爵瑚图、胡什布奉命调往盛京,复拨凤凰城驻防,于凤凰城南老虎洞处落户。
隶属满洲正黄旗恩启牛录。
今散居于东沟的合隆,凤城的草河,宽甸的古楼子,杨木川等地。
1929年姜氏后人第八世姜庆元在北洋 *** 作参议员,由他出资于东港市合隆镇姜家小岗后山建姜氏堂子。
按字排辈为:“佑德天维作福,国文庆书贵长。
殿甲承恩普玺,庭宗续世荣昌。
军景官红常春,银丰宝积连金。
广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 这个家族出过不少名人,如:著名文学评论家姜书阁。
还有一家是镶黄旗姜氏,与正黄旗姜氏的汉字姓相同,却不同宗。
这个家族可以姓姜也可以姓郝。
我个人猜测这家的老姓有可能是阿颜觉罗氏,也可能是郝书氏。
但究竟是何情况我就不清楚了。
我姓齐,祖籍是辽宁抚顺九道河沟的,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齐佳氏满族八大姓有: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齐佳氏、富察氏、纳喇氏、钮祜禄氏。
冠以汉字姓为:佟、关、马、索、齐、富、那、郎。
我姓张,户口上是满族,祖籍是辽宁宽甸的,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是八旗中的哪一旗,谢谢四个个选项:赫舍里氏:康熙年末任凤凰城城守尉乌尔度的后代改姓为张。
扎库他氏先祖瓦尔喀人,世居萨齐库山下扎库他城,取地名为氏,后谐音为张姓。
镶黄旗蒙古的治良匡氏。
十三祖伯尔格于1741年(乾隆六年)转来辽东岫巖,后世散居辽东各处。
再一个是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随满洲八旗一起来丹东的汉军旗人张姓。
我姓关,镶白旗,想知道满族姓氏,祖籍辽宁抚顺戈子峪抚顺瓜镶白旗关姓,老姓是尔佳氏,都告诉过你一回了。
还问。
我姓齐,老家是辽宁抚顺的,想知道自己的满族姓氏是什么~~~ 齐姓是满族当中的大姓,取这个姓的家族非常多。
满族八大姓氏
![满族八大姓氏](https://img.taocdn.com/s3/m/df2c8e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8.png)
满族八大姓氏简介满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
满族人口众多,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及华北地区。
满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八大姓氏是满族族群中最重要的姓氏。
八大姓氏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是满族中最重要的姓氏之一。
赫舍里氏以辽宁省的多伦、新宾、葫芦岛、辽阳等地为主要分布区域。
赫舍里氏为满族最早出现的姓氏之一,据传其祖先是兴寿女真族的后裔。
赫舍里氏的后代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著名的人物,如明朝时期的赫舍里皇后。
赫舍里氏在满族人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和地位,他们通常以贵族身份出现。
贝子赫舍里氏贝子赫舍里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是满族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
贝子赫舍里氏以山东省的滨州、德州、聊城等地为主要分布区域。
贝子赫舍里氏在满族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多代贝子赫舍里氏成为满清王朝的重要将领。
贝子赫舍里氏的名人较多,在满族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他们通常担任着重要的政府和军事职位,为满族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依尔根觉罗氏依尔根觉罗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是满族中最高贵的姓氏之一。
依尔根觉罗氏以吉林省的长春、吉林、四平市等地为主要分布区域。
依尔根觉罗氏的祖先是后金时期的建州女真族的后裔。
依尔根觉罗氏是满族历史上最重要的姓氏之一,他们在清朝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许多清朝的皇帝都属于依尔根觉罗氏。
伊凡诺夫氏伊凡诺夫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是满族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姓氏之一。
伊凡诺夫氏以北京市的怀柔区、昌平区为主要分布区域。
伊凡诺夫氏的祖先是俄罗斯人和满族人的混血儿。
伊凡诺夫氏的后代在满族历史上有过重要的贡献,他们通常在政府和军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伊凡诺夫氏在满族社区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兀术氏兀术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是满族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姓氏之一。
兀术氏以辽宁省的铁岭、盘锦等地为主要分布区域。
兀术氏的祖先是金朝后裔。
兀术氏在满族历史上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他们通常以高级军官的身份出现。
兀术氏的后代在满族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
认祖归宗——满族姜尔佳氏
![认祖归宗——满族姜尔佳氏](https://img.taocdn.com/s3/m/995b806dcaaedd3383c4d3e9.png)
《凤凰城满洲正黄旗姜佳氏(姜氏)族谱》姜尔佳•海瑞(甲)整理认祖归宗——满族姜尔佳氏现简单介绍本族——姜尔佳氏(姜氏)历史以及辈分排序之族谱如下,部分史料选自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和《姜氏族谱》。
现在《正黄旗姜佳氏家谱》在丹东市文化馆保存有一份。
姜尔佳氏(姜佳氏,今姜氏)源于女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语音Giyanggiya Hala,清时凤凰城正黄旗满洲恩启牛录,世居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杏山(今辽宁锦州南部)地区(此记载与族谱中记载略有出入,尚待研究)。
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姜佳氏一世祖佑恭率五子随顺治皇帝入关,破潼关、克扬州、平全楚、定江南,屡建功勋,授建威将军,武职正一品,赐府北京,居草帽胡同,事君于朝中,佑恭是皇上赐的名字,意思是谐音“有功”的意思;爵胡图之父德音(二世祖)攻城略地、斩将夺隘,征战于旅顺、锦州、杏山,征剿三藩之乱而阵亡。
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三世祖姜佳·哈什太、爵瑚图(世袭云骑尉)、胡什布三人奉命调驻奉天(今辽宁沈阳),后调丹东凤凰城南老虎洞一带驻防,于凤凰城南老虎洞处落户。
《凤凰城满洲正黄旗姜佳氏(姜氏)族谱》:佑德天维作福,国文庆书贵(延)长(振、景)。
殿(兆)甲承恩普玺,庭宗续世荣昌。
军景官红常春,银丰宝积连金。
广喜英明崇志,振家全海同馨。
二世祖:德金:护军校在京,后拔山东为官,家人上任顶替,坟在京西(未找到)。
德音(赓音):率兵征三藩有功,特命定南将军,坟在凤城老虎洞(已找到)。
德财:护军校在京,坟在京西(未找到)。
德保:护军校在京,分在京西(未找到)。
维周:护军校在京,坟在京西(未找到)。
二世祖姜佳·德音死后,葬在今凤城市蓝旗镇老虎洞村姜老坟,二世祖德音墓在文革期被盗,后被红卫兵捣毁,其墓前龟背石也被砸烂,为了保其墓碑,姜氏后人把其墓碑埋藏地下,但具体地点一直不得而知晓。
论清代凤凰城的八旗驻防与旗人家族
![论清代凤凰城的八旗驻防与旗人家族](https://img.taocdn.com/s3/m/9c4ed1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3.png)
论清代凤凰城的八旗驻防与旗人家族常越男摘要:清代实行八旗驻防制度,八旗官兵驻扎各地,守护边疆与地方#八旗官兵携带家眷驻扎要冲之地,随着人口的繁衍,在当地形成旗人家族。
凤凰城为清代辽东边防重镇,接近盛京,凤凰城边门为朝鲜贡使入境之地。
入关之前,凤凰城即设有驻防,此后陆续设置相关管理机构,明确驻防兵额。
凤凰城的驻防家族,以赫舍里氏为著。
现存几部修撰于清末民初的赫舍里氏家谱都呈现了该家族的人口变化、八旗任职、事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是清代东北驻防旗人家族发展的缩影#关键词:凤凰城八旗驻防旗人家族八旗驻防,是清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东北地区八旗驻防是清代“北部边疆驻防”,一直为学界所重视,相关研究集中在驻防的设置与分布、管理机构、沿革发展、旗地、旗人生计、旗人管理、满汉关系、旗人社会等方面①。
奉天将军所辖凤凰城地方(也称凤城,今辽宁省凤城市),地理位置接近后金、清初的都城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
作为盛京周边的重要①定宜庄:《清代北部边疆八旗驻防概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2期;刘小萌:《清前期东北边疆"徙民编旗”考察》,《中国边疆史地论集》,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1,第210-230页;田志和:《论清代东北驻防八旗的兴衰》,《满族研究》1992年第2期;赵维和:《清代盛京旗地研究》,《满族研究》1999年第1期;任玉雪:《从八旗驻防到地方行政制度一一以清代盛京八旗驻防制度的嫂变为中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第3辑;柳泽明:《清代东北的驻防八旗与汉人一一以黑龙江地区为中心》,《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朱永杰:《清代盛京地区驻防城的创建及其2变述论》,《兰台世界》2015年第1期;李小雪:《论清初盛京地区住屯旗人管理方式的调整》,《辽宁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刘性仕:《清初盛京总管与盛京八旗驻防体制确立》,《赤峰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清史论丛驻防地,凤凰城还设有朝鲜人出入清朝边境的边门,因而在东北地方的八旗驻防点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凤城满族地名综述
![凤城满族地名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cc64ce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3.png)
凤城满族地名综述葛金铭;裴淑波【摘要】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凤城地名的由来是受当地的满族风俗、姓氏、自然人文景观的影响,它的发展变化受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影响。
【期刊名称】《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55-55,61)【关键词】地名;满族;聚落【作者】葛金铭;裴淑波【作者单位】[1]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2]辽宁凤城一中【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92.41地名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以指称个体地理实体的标志和语言代号。
有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它涉及到语言、历史、军事、文学等方面,地名既有时代性又有延续性,一个地区的地名与其开发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凤城市的前身是凤城满族自治县。
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距省会沈阳150千米,总面积5748.2平方千米,是辽宁省面积仅次于阜新蒙古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第三大县,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交通便利。
隶属丹东市,全市属丘陵地带,山地绵亘,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概貌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本区历史比较悠久,早在西汉时,设置武次县,以后历代均有建制,到明代在此筑凤凰城,清代置凤凰直隶厅,1913年改厅置县,均以凤凰冠之。
后因于湖南凤凰县重名,1914年去“凰”添“城”故名凤城县,沿用至今。
县因凤凰城堡而得名,堡因筑在凤凰山上而得名。
又因传说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大军征东路过凤凰山,从山中的凤凰洞有凤凰飞出而得名。
1985年改为凤城满族自治县,1994年,改为凤城市。
明代中叶,女真兴起,明王朝为了确保辽东辽西之域,修筑起了辽东边墙,据凤城县志记载,1558年明廷将定辽右卫(地级行政建制)从辽阳移至凤凰城。
在凤凰城地区周围修建堡、台、站,留下了爱阳城,凤凰城、萨马吉堡(今赛马镇)、石城堡、通远堡老堡、草河城、汤山城、岫岩城、薛礼站青城子等城堡。
凤凰城是中心城市,称为辽东都司东部地区首府。
满洲八大姓
![满洲八大姓](https://img.taocdn.com/s3/m/7f6dd3e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e.png)
满洲八大姓满洲八大姓指的是清朝时满族的八个显赫的姓氏。
分别是佟(佟佳氏),关(瓜尔佳氏),马( 马佳氏),索( 索绰罗氏),齐( 齐佳氏),富(富察氏),那( 那拉氏 ),郎(钮祜禄氏)八姓,俗呼'满洲八大姓'。
佟佳氏汉姓佟氏,入满洲旗后,加“佳”字以区别未入旗之汉姓。
佟佳氏(佟氏)辽东巨族也,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佟佳,地名,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境。
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
后迁抚顺以贸易赀雄一方。
清大军克抚顺,佟养性输款太祖高皇帝。
佟养正遂携族属归正蓝旗汉军。
后养正之孙佟国纲,于康熙二十七年疏言:“臣曾蒙太祖谕令,与佟佳氏之巴都哩蒙阿图诸大臣考订支派氏族谱,今请归满洲。
”部议以佟佳氏官职甚多,应隶汉军。
唯国纲本支,宜入满洲,遂为正白旗人。
于是满汉分隶,族大支繁,于国朝八大姓中称最焉。
佟佳氏著名人物:太祖元妃,,治孝康章皇后,康熙孝懿仁皇后,道光孝慎成皇后,咸丰端恪皇贵妃。
太师佟养正祖父达尔哈齐;孝康章皇后之父,少保佟图赖;内大臣兼都统,一等公佟国纲;总理事务大臣,一等公隆科多;孝懿仁皇后之父,一等公佟国维;孝慎成皇后之父三等公舒明阿;道光孝全成皇后之父,一等男颐龄;太祖大福晋哈哈纳扎青之父塔本巴颜;十六大臣清三国舅,札尔固齐;三等男巴笃里;管旗十六大臣孟阿图;开国五大臣,太祖养子,三等子扈尔汉(赐国姓);管旗十六大臣萨木什喀;户部尚书雅赖;刑部理事官罗察;户部侍郎岱松阿;国初典仪乌进;都统阿敦;都统,杭州将军玛哈达;尚书,内大臣,绥远将军永庆;川陕总督,刑部尚书齐世武;副都统,一等男席特库;都统兼工部尚书,二等男蓝拜;兵部参政,都统巴都里;刑部尚书希佛;漕运总督托特;湖南巡抚图尔炳阿;领侍卫内大臣穆福;二等轻车都尉胡密啬;礼部侍郎兼副都统介福;侍郎伊龄阿;四川总督常明;宁夏将军保成;西安将军达凌阿。
汉军八旗有:兵部尚书佟国正;三等男佟镇国;兵部尚书,两广总督佟养甲,佟拱;副都统佟三略,额驸,总理汉军事务,二等子佟养性;三等轻车都尉佟学文。
满族侴氏的来源
![满族侴氏的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7b35c18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8.png)
满族侴氏的来源一、祖迹追溯满族侴姓在中国历史上是形成最晚,人口最少,字义最简,经过多次变革,但有确切形成年代的一个姓氏。
它形成于清朝顺治五年,即公元1648年,至今360年。
目前大约有1000多户5000余人。
在字典上,“侴”字只有一个字的解释:姓。
它历经两个阶段的变革,由女真人喀奥固氏的一支,演变成爱新觉罗氏,又由爱新觉罗氏的一支演变为侴氏。
侴氏的源头要追溯到500多年以前,甚至更远。
喀奥固氏的取姓,是一个神话故事:古代,天神共有三个女儿,分别叫恩库伦、正库伦、佛库伦。
三个仙女久居天宫,感到厌烦郁闷,想看看外面世界。
一日,晴空万里,三姊妹飘然下界,观看人世间的山山水水,真是美景如画,鸟语花香,顿感心旷神怡。
行至长白山上空,看到山顶有一个大湖,水清如镜。
水中成对的鸳鸯戏耍,丹顶鹤在岸边翩翩起舞,成群的彩蝶在花丛中翻飞追逐,大队的天鹅在湖面上翱翔,耳边传来百灵鸟清脆悦耳的山歌。
姐妹们被这人间胜景吸引住了,飘然降落湖畔。
恩库伦说:“妹妹们,你们看,这湖水比天河水还要清亮,咱们洗个澡吧。
”说着,就跳进湖中。
正库伦跟着也跳入湖中。
佛库伦想看看山中景色,她没有下水,独自一人向树林中走去。
不知不觉走过两道山梁。
忽然,一棵大梨树出现在眼前,梨树上只结了一个碗大的梨。
这梨黄中透白,梨皮生津,非同一般的野果。
佛库伦不觉流出口水。
她飞上梨树,摘下梨子,咬了一口,又脆又甜,满口喷香,于是,干脆将整个梨吃了。
一晃儿过了半年,佛库伦的身子发生了变化,肚子一天天大了起来。
到了十个月时,一个小男孩呱呱落地。
天神告诉她:“你吃的梨子是一颗长了一千年的仙果,那颗仙果男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女人吃了便会不婚而孕。
”天神又说:“此子乃天赐之童,将来要主宰乾坤。
就赐他姓喀奥固吧,名叫布库里雍顺。
”喀奥固在女真语中的意思是天赐之童,译成汉语则是知觉罗汉降世,简称觉罗,汉语称做“童”。
按照天神的旨意,布库里雍顺被放到那颗大梨树下。
喀奥固的哭声唤来山中鸟兽。
满族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
![满族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https://img.taocdn.com/s3/m/da3c9985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e.png)
满族皇族最纯正的十个姓氏
1、齐佳氏: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
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
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
2、佟佳氏:辽东巨族也。
国初有佟养性、佟养正居佟佳地,因以为氏,后迁抚顺。
3、瓜尔佳氏:不详。
4、马佳氏:世居嘉里库马佳地方,因以为氏。
国初,赫东额率满洲五十户来归,隶满洲镶黄旗,累著战功,授一等男。
5、索绰罗氏:不详。
6、富察氏:因地为氏。
居长白山,隶属正白旗满洲。
7、叶赫那拉氏:因地为氏。
世守昭陵,原隶属正蓝旗满洲,因慈禧太后更改为正黄旗满洲。
8、钮祜禄氏:居长白山者尤著,后并散居于英额地方。
留奉天驻防者,隶满洲镶黄旗。
9、宁古塔氏:不详。
10、舒穆禄氏:不详。
令狐姓的文化渊源与家族传承
![令狐姓的文化渊源与家族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ae7b79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9.png)
令狐姓的文化渊源与家族传承令狐姓,作为中国传统的姓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渊源和家族传承。
本文将围绕令狐姓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家族传承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全面了解和探索令狐姓的文化底蕴。
一、令狐姓的起源和凤凰涅槃据史书记载,令狐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大陆上形势混乱,群雄割据,各个诸侯争斗不休。
令狐姓的始祖,令狐冲,是一位武功卓越、胸怀大志的战国武将。
他深感乱世的沉重和人民的苦难,决心要为民除害,拯救大陆。
令狐冲经历了多次苦战,大显身手。
然而,在战乱的年代里,和平与正义的力量常常受到压制,令狐冲的努力并没有带来丰硕的果实。
这使他决定采取一种极为不同寻常的方法,来改变世界的格局。
令狐冲下定决心回到大陆的中心区域,建立一个能够让人民伸张正义、追求和平的国家。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在大陆中央的一块独特之地成功建立了“凤凰城”。
二、令狐姓的发展与繁衍自从令狐冲创建了凤凰城,令狐姓便开始逐渐扩散开来。
在凤凰城内部,令狐冲创立了一套完备的家族制度,矢志让令狐姓世代传承下去。
凤凰城不仅是一个政治和经济中心,更成为令狐姓的聚集地。
家族成员相互扶持,共同发展,使得令狐姓得以繁衍壮大。
同时,凤凰城内的教育体制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令狐姓开始在其他地区得到广泛传播。
许多令狐家族的后裔纷纷迁徙到各地,将令狐姓的文化传承下去。
如今,在中国及其他地区,令狐姓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个庞大的规模。
三、令狐姓的家族传承与品德培养作为一个重视家族传承的姓氏,令狐姓在文化和品德方面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传统。
家族成员世代相传,注重家风家训的培养。
令狐家族历代都强调儿孙教育,注重品德培养。
他们秉承“以和为贵”的家训,倡导和谐相处,以友善待人,并且重视孝道和家族的团结。
家族的优秀成员被视为榜样,为家族后代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模范。
同时,令狐姓也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他们世代相传各种重要的家传技艺,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名满中国的满族八大姓氏
![名满中国的满族八大姓氏](https://img.taocdn.com/s3/m/53d8883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4.png)
名满中国的满族八大姓氏很多我们熟知的姓氏其实和满族八大姓氏相关,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满族八大姓慢慢也演变成了单姓,而且人数也越来越多,那么满族的八大姓氏是哪些?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满族瓜尔佳氏瓜尔佳氏瓜尔佳氏又称:瓜勒佳氏、关尔佳氏、关佳氏,是满族姓氏,位列满族八大姓。
因其名列《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首位,有“满族第一大姓氏”、“满洲巨族”的说法。
《通谱》认为瓜尔佳本系地名,而有的学者则认为其前身为金代女真夹古氏、也写作加古氏、古里甲氏。
明朝末期,瓜尔佳氏共有752户,号称“居满洲全族之半”。
清朝时期,瓜尔佳氏为官人数众多,素有“关朝”、“关满朝”之称,以世居苏完的部长索尔果家族最为显赫。
其次子费英东为后金开国五大臣、孙鳌拜为康熙朝四大辅臣之一。
清末重臣胜保也出自苏完瓜尔佳氏、荣禄则出自乌喇瓜尔佳氏。
瓜尔佳氏主要以关为汉姓,其余使用石、鲍、汪、李、高、顾、白、胡、郭、果、苏、叶、常、昌、喜、侯、森、佟、唐、荣、恒、门、吴等。
满族钮祜禄氏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是满族姓氏,为满族八大姓之一。
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本为地名,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钮祜禄氏出自金代女真姓氏女奚烈,又作粘合、粘割。
清朝时期,世居长白山,清初和後金开国五大臣之一弘毅公额亦都,其家族最为显赫,有“郎半朝”之称。
历史上有六位皇后出自该姓氏,分别为孝昭仁皇后(康熙帝第二位皇后)、孝圣宪皇后(雍正帝贵妃)、孝和睿皇后(嘉庆帝第二位皇后)、孝穆成皇后(道光帝元配嫡福晋)、孝全成皇后(道光帝第二位皇后,第三位正室)、孝贞显皇后(咸丰帝首位皇后,第二位正室)。
民国以后,钮祜禄氏多以郎、钮、刘、郑、和、杨、邵、福、仇、侴(音“丑”)、金、赵等为汉姓。
满族舒穆禄氏舒穆禄氏舒穆禄氏为满洲著姓,位列满族八大姓之一。
其先世为回鹘述律氏,辽太祖阿保机之皇后述律平即出自该氏,曾用汉姓为萧。
金朝及此后的元朝时期均用汉字为石抹氏,知名人士有都元帅石抹明安等。
此后,又改汉译为舒穆禄氏。
满族旗人姓氏
![满族旗人姓氏](https://img.taocdn.com/s3/m/e430084b7f1922791688e8bb.png)
xx旗人姓氏社会生活2010-04-20 17:46:57阅读355评论3字号:大中小订阅爱新觉罗氏(金氏,肇氏,赵氏)肇祖猛特木姓爱新觉罗氏。
后取意为“金”,“肇”,“赵”姓显祖塔石之后裔皆为宗室金姓。
东沟大孤山镇金姓,始祖督师南关,连战连捷,因为私收降女为妻,被清帝定罪处斩,父大臣保他征战有功,被贬配辽东,乘船过海,隐居大孤山下,后散居在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
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之后裔皆为肇氏,后取同音字“赵”。
岫岩兴隆乡赵姓,清初由开原被治罪来岫岩定居,后后散居在东沟的xx,xx的xx,xx的xx等地。
xx氏(xx、xx、xx)始祖原是赫舍哩部人,取该部落为名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
国初;硕色来归,隶正黄旗满洲。
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
其祖墓在昭陵xx。
后分为xx、张、xx三个汉姓。
xx始祖洼尔达,曾任汉都将军,由京城拔驻凤凰城,隶属正白旗满洲,先居凤城边门赫家村,后散居在凤城的杨木乡,红旗镇,刘家河蛟羊峪,赛马赫家窑村,蓝旗乡老虎洞,鸡冠山镇袁家沟,岫岩的汤沟乡赫家堡,朝阳,宽甸的长甸和丹东市的振安区等地。
清同治年间,有两支迁居黑龙江双城县。
按字排辈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
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
”(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
)康姓始祖卡宜奇郎,汉“卡宜”谐音,取吉庆之字“康”为姓,正黄旗,木力占牛录,敕封武德骑尉。
康熙年间出兵辽东,生五子,长子和次子都无后,五子过继富氏,三子“达士巴”和四子“招里其”后人分为两支,前后驻防凤凰城,在正黄旗满洲和正白旗满洲下注册。
卡宜奇郎墓在辽阳的涧溪沟。
康氏后裔迁居凤城之初住边门镇老爷庙街和凤凰城边,后散居各处。
宝山乡岔路村康家堡子是一支,从五世起一支移居抚顺千金堡,一支迁居辽阳涧溪沟处,此外还分布在石城,宽甸的红石砬子等地。
康氏族谱全称为《赫舍哩氏康族世谱》,自五世起按字排辈为:“文玉尚荣恩桂,延昌尔基之会。
凤城姓氏文化
![凤城姓氏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aaf2de1f8c75fbfc77db2c6.png)
凤城姓氏文化2014-04-16 09:56 来源: 凤城新闻网作者:云龙凤城地区最早出现的姓氏是汉朝涉姓。
公元前109年涉河任辽东郡东部都尉,驻兵武次城。
辽朝契丹族耶律氏居开远县,辽圣宗侄子耶律宗熙任开州镇国军节度使,驻开州城(凤城)。
金朝女真人赤盘顺忠,曾任开州世袭千户。
明朝处罪犯以流刑到辽东充军,军士可以雇佣帮丁,山东河北汉人大量迁入。
汉姓有毕、蔡、晁、陈、董、丁、房、高、葛、郭、洪、侯、何、梁、廖、李、林、吕、金、姜、节、季、刘、倪、牛、宁、孙、齐、曲。
尚、谈、汤、滕、王、汪、吴、熊、邢、徐、许、鄢、严、杨、原、姚、殷、叶、翟、张、赵、郑等姓氏,人口较多的有王、刘、齐、高、杨、何、吴、姜、蔡、汤。
明朝女真族人,仅有名字不详姓氏。
1635年11月22日清太宗下诏废止女真旧称,定族称为满洲,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通称为满族。
迁居凤凰城的蒙古族和锡伯族也是和满族一样习惯上不称姓,只称名。
19世纪初才普遍改用汉姓,出现汉语姓氏。
满族在清朝有佛满洲、依彻满洲、包衣满洲之分。
佛满语陈,这些满族人祖籍长白山,是女真人的后裔,为反抗明朝统治,维护满族生存发展作出贡献。
1644年"从龙入关",为清朝定鼎北京而征战,1687年被调回凤城实边驻防。
依彻又作义奇,满语新。
依彻满洲原籍吉林省乌拉(吉林市附近)地方,1678年南迁盛京(沈阳),一部分调拨凤城当差。
包衣满语奴仆,大部分是被俘编入旗籍的,凤城包衣满洲多在盛京内务府当差。
另有汉军八旗,旗属为满族。
现将调查到的满族姓氏予以介绍。
爱新觉罗氏清肇祖猛特木姓,后改汉姓为金、肇、赵、钱。
凤城爱新觉罗氏居住沙里寨镇诗雅甸村、凤凰城区和龙王庙(今属东港市)等地,人口100人左右。
凤城爱新觉罗氏系从岫岩满族自治县哨子河乡迁来,原住岫岩镇火神庙胡同。
谱书记载为长白山六道沟人,排"廷瑞永连恩,万国景荣振,玉殿明安俊,福禄海成云"20个字,凤城爱新觉罗氏已用到景字。
满族瓜尔佳氏家谱
![满族瓜尔佳氏家谱](https://img.taocdn.com/s3/m/02094b1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8.png)
满族瓜尔佳氏家谱
瓜尔佳氏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人口众多,为满族古老的姓氏。
其家谱因分支不同而有所不同,以下是瓜尔佳氏按不同地区分支的家谱:
1. 苏完瓜尔佳氏(苏完尼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氏、叶赫瓜尔佳氏、乌喇瓜尔佳氏等分支,这些分支在入关后又有凤城瓜尔佳氏、金州瓜尔佳氏等分支。
2. 瓜尔佳(满文:ᡤᡡᠸᠠᠯᡤᡳᠶᠠ,转写:gvwalgiya)本系地名,因以为氏。
瓜尔佳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加古氏部落,亦称夹谷氏、古里甲氏。
其族甚繁,多散处于苏完(今吉林省境内)、叶赫(今吉林梨树)、讷殷(今吉林抚松)、哈达(今辽宁开原)、乌喇(今吉林永吉)、安褚拉库(今吉林安图)、蜚悠城(今吉林珲春)、瓦尔喀(今俄罗斯滨海)、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辉发(今吉林辉南)、长白山及各地方,即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流域及长白山区的广大地区。
此外,瓜尔佳氏的祖居地在东北牙尔虎地区(萨尔浒,今辽宁抚顺),是古老的女真族的氏族部落,历来被称作“满族第一氏族”,被排在清朝史籍《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首位。
公元十六世纪末,牙尔虎女真族族始祖瓜尔佳·松阿力之子瓜尔佳·噶哈为萨尔浒城酋长,后归附于后金大汗佟·努尔哈赤,并与爱新觉罗氏家族联姻,成为佟·努尔哈赤创建后金基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瓜尔佳氏家谱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咨询历史学家。
满族姓氏大全
![满族姓氏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e6a722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54.png)
满族姓氏大全满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民族,满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姓氏文化。
满族姓氏源远流长,其中有许多具有特殊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姓氏。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满族姓氏,以及它们的含义和来源。
1. 姓氏,爱新觉罗。
含义,爱新觉罗是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的贵族姓氏。
爱新觉罗这一姓氏源自满洲的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了清朝的建立者和统治者的姓氏。
这一姓氏在满族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声望。
2. 姓氏,额尔古纳。
含义,额尔古纳是满族的一个重要姓氏,源自满洲地区的一个部落。
额尔古纳这一姓氏在满族中颇为常见,代表着这个部落的历史和文化。
3. 姓氏,图拉扬。
含义,图拉扬是满族的一个姓氏,源自满洲地区的一个部落。
这一姓氏在满族中也比较常见,代表着这个部落的特色和传统。
4. 姓氏,博尔济吉特。
含义,博尔济吉特是满族的一个重要姓氏,源自满洲地区的一个部落。
这一姓氏在满族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着这个部落的特色和传统。
5. 姓氏,叶尔羌。
含义,叶尔羌是满族的一个姓氏,源自满洲地区的一个部落。
这一姓氏在满族中也比较常见,代表着这个部落的特色和传统。
6. 姓氏,达尔巴。
含义,达尔巴是满族的一个重要姓氏,源自满洲地区的一个部落。
这一姓氏在满族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着这个部落的特色和传统。
7. 姓氏,赫舍里。
含义,赫舍里是满族的一个姓氏,源自满洲地区的一个部落。
这一姓氏在满族中也比较常见,代表着这个部落的特色和传统。
8. 姓氏,乌雅。
含义,乌雅是满族的一个重要姓氏,源自满洲地区的一个部落。
这一姓氏在满族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着这个部落的特色和传统。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满族姓氏,它们代表着满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每一个姓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和来源,反映了满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介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满族的姓氏文化,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
凤凰族的姓氏是什么
![凤凰族的姓氏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1ec8f30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e.png)
凤凰族的姓氏是什么
在众多神话故事中,龙族一般都居住在海里,他们有着兴云布雨的通天之能,并且都以“敖”为自己的姓氏。
中国人都讲究阴阳相对,说到龙族,就不得不提凤凰族了。
凤凰和龙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既然龙族有着自己的专属姓氏,那么凤凰族的专属姓氏又是什么呢?
其实关于凤凰到底姓什么,是有很多种说法的,但最多的是这两种。
一种是相传在远古时期,黄帝征战四方,后来将打下的所有部落全部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度,而为了使所有的部落团结起来,便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图腾,那就是龙。
最早使用龙为图腾的部落姓“敖”,而这个部落被黄帝征服以后,龙就成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图腾,而龙族的姓也就跟原来一样,姓“敖”了。
但还有一小部分的部落没有新的图腾,所以为了让这小部分的部落拥有新的图腾,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便想出了一个主意,她将剩余的这些小部落的图腾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形象:凤凰。
因为凤凰的形象出自嫘祖之手,所以凤凰部落的人以“嫘”为姓,经过时代的变迁“嫘”字演化成“雷”字,所以凤凰族也以“雷”为姓。
第二种说法是在凤凰里,凤为雄,凰为雌,不过凰的地位比凤的地位高。
凰代表太阳,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凰的名字为“赤乌”,在演变之中由二足变成了三足。
从史书中可以得知,当时“赤乌”是部落的名字,根据《穆天子传》可以分析得出,凰是赤乌部落的图腾,
所以凰族的姓氏就以部落的名字为姓,即“赤”字。
其实关于凤凰姓什么,历史上并不统一,还有赵、赢、少昊等姓氏,但凤凰不像龙是一个单一的种族,而是由凤和凰组合起来的,因此没有统一的姓也很正常。
岫岩,凤城满族姓氏考
![岫岩,凤城满族姓氏考](https://img.taocdn.com/s3/m/d74a0e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c.png)
岫岩,凤城满族姓氏考岫岩,凤城满族姓氏考岫岩,凤城满族姓氏考(一)满洲旗人姓氏爱新觉罗氏(金氏,肇氏,赵氏)肇祖猛特木姓爱新觉罗氏。
后取意为“金”,“肇”,“赵”姓显祖塔石之后裔皆为宗室金姓。
东沟大孤山镇金姓,始祖督师南关,连战连捷,因为私收降女为妻,被清帝定罪处斩,父大臣保他征战有功,被贬配辽东,乘船过海,隐居大孤山下,后散居在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
兴祖福满,景祖觉昌安之后裔皆为肇氏,后取同音字“赵”。
岫岩兴隆乡赵姓,清初由开原被治罪来岫岩定居,后后散居在东沟的汤池,宽甸的永甸,凤城的宝山等地。
赫舍哩氏(赫氏、张氏、康氏)始祖原是赫舍哩部人,取该部落为名氏。
世居都英额地方。
国初;硕色来归,隶正黄旗满洲。
通满、汉,蒙古文,其子索尼亦通满、汉、蒙古文,由头等待卫历著战功,受世祖章皇帝顾命,为辅政大臣,授一等公,溢文忠。
其祖墓在昭陵左掖。
后分为赫、张、康三个汉姓。
赫姓始祖洼尔达,曾任汉都将军,由京城拔驻凤凰城,隶属正白旗满洲,先居凤城边门赫家村,后散居在凤城的杨木乡,红旗镇,刘家河蛟羊峪,赛马赫家窑村,蓝旗乡老虎洞,鸡冠山镇袁家沟,岫岩的汤沟乡赫家堡,朝阳,宽甸的长甸和丹东市的振安区等地。
清同治年间,有两支迁居黑龙江双城县。
按字排辈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
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
”(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
)康姓始祖卡宜奇郎,汉“卡宜”谐音,取吉庆之字“康”为姓,正黄旗,木力占牛录,敕封武德骑尉。
康熙年间出兵辽东,生五子,长子和次子都无后,五子过继富氏,三子“达士巴”和四子“招里其”后人分为两支,前后驻防凤凰城,在正黄旗满洲和正白旗满洲下注册。
卡宜奇郎墓在辽阳的涧溪沟。
康氏后裔迁居凤城之初住边门镇老爷庙街和凤凰城边,后散居各处。
宝山乡岔路村康家堡子是一支,从五世起一支移居抚顺千金堡,一支迁居辽阳涧溪沟处,此外还分布在石城,宽甸的红石砬子等地。
康氏族谱全称为《赫舍哩氏康族世谱》,自五世起按字排辈为:“文玉尚荣恩桂,延昌尔基之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城满族源流考一、总体介绍凤城市是中国满族的重要聚居区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所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凤城市全市满族人口突破42万,占到全市总人口的71。
49%,为全国最大的几个满族聚居地区之一,其前身为凤城满族自治县,后因凤城经济较其他县区还算富裕,所以于1994年撤县设市,成为中国最早的撤自治县为县级市的满族自治地方。
(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呵护下,根据有关口头承诺,该市仍然享受部分民族自治优惠政策。
)“长白山、黑龙江,满洲人的老故乡。
”这句在满族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也正说明了满族人自古以来就是白山黑水这片土地的土著居民。
当然,当时在辽东地区汉族等其他兄弟民族也是主要的居民,但是因为明清交战时汉族人大量入关(例如:广宁之战后,“山海关四昼夜不合,军民溃入者旦二百八十万矣”《三朝辽事实录---卷9》。
),所以在清朝势力大起之时,满族人口的比例在辽东地区的比例大为增加,并成为主体民族。
清朝建立前后,凤城地区的满族人口始终呈现上升趋势。
1638年(清崇德三年)皇太极命舒尔哈齐之子济尔哈朗贝勒率兵由通远堡移居凤凰城,并建立凤凰城城守尉署,随后满族人大量迁入凤凰城,加上原本就生活在这里的满族人,凤凰城已经成为辽东满族的重要聚居区了。
1644年,东北满族大部分随主入关,所以此时凤凰城的满族人口有所减少,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逐渐统一全国,为了加强对“龙兴”之地的边防,康熙年间又陆续从关内拨回三军旗人兵丁来凤凰城屯垦实边,因而凤凰城的满族人口再次出现快速攀升的情况。
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开始,清廷陆续命京师附近的八旗官兵,带着家眷来凤凰城屯田,到1765年,在凤凰城驻防的八旗满洲兵529人,八旗蒙古兵94人,八旗汉军34人,巴尔虎蒙古兵48人(他们自称凤凰城的第九旗,是当时凤凰城地区满族人的忠实朋友。
),总计705人。
到清朝后期,凤凰城的的满族人口已达36000人之众,其中男21300余人,女1 4700余人。
凤凰城的满族有佛满洲、伊彻满洲、包衣满洲、汉军八旗、蒙古八旗、锡伯八旗以及朝鲜国归顺清朝的文氏等等共同构成。
佛满洲大多系长白山女真人后裔,他们大多数是“从龙入关”后又被直接或者间接派回凤凰城驻防的;伊彻满洲原来居住乌拉(今吉林市附近),康熙十七年携家属万余口到盛京,后来其中一部分被派到凤凰城并遍入八旗;包衣满洲大多是清朝入关前的被俘者,他们大多在盛京的内务府当差;汉军八旗的来源有三:一部分是以前就世居凤凰城的汉族人(汉化女真);一部分是从清初从山东迁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先从云南到山东再到凤凰城的;蒙古八旗以及锡伯八旗也有很多,但是分布不是很明显所以这里就不介绍了,而朝鲜国归顺清朝的文氏其实是朝鲜国的翻译通使,因为后来留在了辽东所以就被政府纳入满族了,成了后来的文氏满族人。
凤凰城佛满洲有:富察氏,隶属正白旗希力杭牛录,住边门;佟佳氏,隶属镶黄旗,住凤凰城北发箭岭后;那拉氏,原本隶属正黄旗,后来到凤凰城时改入正白旗;纽钴碌氏,住鸡冠山四台子郎家堡子;伊尔根觉罗氏,住凤山经济管理区大隈村赵家堡子,隶属正蓝旗三起四扎兰傅昆牛录;另外,赫舍里氏一族分出三大族,康姓隶属正黄旗,而赫、张两姓则隶属正白旗。
凤凰城伊彻满洲有:杨氏、陈氏、吴氏,住凤凰城东砬子沟。
凤凰城包衣满洲有:徐氏、文氏,他们住凤凰城的北山以及二台子。
凤凰城汉军八旗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世居凤凰城地区的汉族人(汉化女真人);一部分是清初由山东移民东北的汉族人;还有一部分是清初由云南移民山东后又来东北的汉族人。
这些人有盛京旗籍和凤城旗籍之分,由于他们大多比较其他部分来凤凰城较晚,所以大多居住在当时尚未开发的凤凰城北部山区。
凤凰城朝鲜国文氏:他们原是朝鲜国驻清朝的通使翻译,后来留在凤凰城,于是被清朝政府特许为满族中的一部分,于是就有了今日的凤凰城文氏满族。
二、姓氏解读.佟佳氏(佟氏):据佟氏族谱记载,佟氏本姓“叶和”,其实这是误解,“叶和”应为“叶赫”,是明末一个女真部落名称,应解释为:“佟氏原属叶赫部落”。
清朝时隶属镶黄旗,康熙年间驻防凤凰城,居住在东汤乡石桥村的梨树沟处,始迁祖“那郎阿亦”葬于此。
后人分散居住在凤山乡发箭岭后的新民村、石城乡的佟家窝棚、叆阳乡的佟家堡以及大洼乡的佟家村等地。
自十世起按辈排字为:“文明承圣治,才德殿应贤。
国本境鸿运,和祥保万年”。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2.瓜尔佳氏(关氏):关氏族谱记载:关氏始祖居“牙尔虎”处,据有关专家考证,昔日的“牙尔虎”即今日之“萨尔浒”,16世纪末关氏始祖“松阿力”之子“噶哈”是萨尔浒城的酋长,后归附努尔哈赤,并与爱新觉罗家族连亲,成为努尔哈赤创建基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1621年,努尔哈赤抚降辽东70余城,关氏也随之进入辽沈地区。
1644年,清军定鼎中原,关氏随即“从主入关”,住进了北京的寿比胡同,1687年,康熙帝为了确保发祥地的安全,派关氏八世祖翁窝图和其弟弟琰布迁致今宝山一带(凤城市北红旗村---古名为:乐善屯),于是就世居于此,至今已传自第二十一世。
到了清朝末年,关氏家族人丁过千,当时政府对旗人的管理大大的放松,而且政府还鼓励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去开荒,所以一大批关氏家族的人开始向北迁移,迁居的地方主要有: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双城堡、富锦县、依兰县和嫩江县,吉林省的通化县、海龙县、辉南县等等。
另外关氏家族其实已经散居东北各地,如:本溪县、西丰县、铁岭县以及凤城市内的刘家河乡、边门镇、大堡镇、凤城镇等地。
按辈定字命名,从十四世到五十三世定字为:“裕联荣继广,庆善培永昌。
文明振盛世,保元允呈祥。
宗贤启鸿运,懋仁崇义芳。
宪德沛卓智,哲胤绍泽长。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3.马佳氏(马氏):马氏始祖马穆敦,从顺治年间到康熙年间在京都正黄旗二扎兰(即:甲喇,为满语发音,汉译为“队”)当差。
六世祖朗色被封为“八鲁图一等侯“,朗依达是西门阵城城守尉(武职三品),七世祖新泰自1665年至1671年任盛京副都统,八世祖南他海官至佐领,十一世明福曾为青州府将军,林德与长恒都先后任过云南总兵。
马氏后人居住在丹东市振安区的楼房镇(原属凤城市),后移居东港市东沟乡马家岗(原属凤城市),现在散居各地。
马氏于1927(民国16年)进行了一次修谱,按辈排字为:“文熙启秀,积庆开先。
忠诚绍志,谦惠延年。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4.钮祜禄氏(郎氏):“钮祜禄”满语意思为“狼”,后人取“狼”同音“郎”为其姓,祖居长白山,到凤城后隶属正黄旗现居住在凤城市鸡冠山镇四台子郎家堡子处,后一支迁往石城乡郎家堡子。
相传清朝有一个郎太后就出于本族。
按字排辈为:“盛玉振廷坤,永庆福德春。
万世英雄俊,常吉国后恩。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5.卡宜氏(康氏):康氏始祖原系赫舍哩氏,正黄旗,木力占牛录,敕封武德骑尉。
康熙年间出兵辽东,生五子,长子和次子都无后,五子过继富氏,三子“达士巴”和四子“招里其”后人分为两支,前后驻防凤凰城,在正黄旗和正白旗下注册。
当时,同姓同宗分别隶属两旗是常见的。
隶属正白旗者依然姓赫舍哩,而隶属于正黄旗下者,取始祖“卡宜奇郎”的前两个字“卡宜”为姓,“卡宜”音近似于“康”字,又因为“康”字有“最吉庆之字”的意思,故后人以康为姓。
卡宜奇郎墓在辽阳的涧溪沟。
康氏来凤城之初住边门镇老爷庙街和凤凰城边,后散居各处。
宝山乡岔路村康家堡子是一支,从五世起我一支移居抚顺千金堡,一支迁居辽阳涧溪沟处。
康氏族谱全称为《赫舍哩氏康族世谱》,自五世起按字排辈为:“文玉尚荣恩桂,延昌尔基之会。
兆民稔格家箴,万世葆纯国粹。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6.卡克他氏(康氏):此凤凰城北山康氏,与边门康氏既不同宗也不同旗。
始祖努尔哈赤旧属,曾于1636年奉皇太极之命参加抵抗朝鲜的战争。
而后从主入关,住在京城。
康熙年间拨民实边,卡克他氏图美和图奈兄弟二人来凤,隶属镶白旗,官保牛录。
弟图奈当兵,终身未娶;兄图美官至参领,娶汪氏生三子,世居凤城北山一带。
光绪三十年十月一日修谱,按字排辈为:“庆会运昌明,英才济圣清。
过华全尖品,世禄广恩荣。
德义昭隆业,贤良继圣名。
永怀先泽厚,保太益和平。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7.赫舍哩氏(赫氏[第一大姓]、康氏[另见《今日一族------卡宜氏(康氏)》、张氏[由于资料缺少,故只做简要介绍]):相传是清初弘文院大学士希福之后人,希福曾是赫舍哩部人,即取该部名称而姓赫舍哩。
请末又取前一个字为姓,由于赫氏家族人丁兴旺,族大枝繁,后又分赫、康、张三个姓,因其先人是努尔哈赤的旧部,世有战功,故为官者甚多。
赫氏在清时隶属正白旗,先居住在边门镇的赫家村,后散居各地。
杨木乡、红旗镇赫姓较多。
另外,刘家河蛟羊峪、蓝旗乡老虎洞、鸡冠山镇袁家沟、赛马镇赫家窑村等地都是赫姓的聚居地。
(注意:岫岩满族自治县汤沟乡赫家堡子亦属本支,自八世起有两支于清同治初年迁居至黑龙江是双城县。
)按字排辈为:“德承吉林贵崇荣,英明景会乐辅清。
忠良维国安全志,世守纯真保泰平。
”(现已排到“明”字,为第十五世。
)赫舍哩氏分出的张氏始祖“乌尔度”,曾在清朝康熙末年任凤凰城守尉(当时凤凰城地区的最高政治、军事长官)。
张氏也属正白旗,现聚居区是边门镇张家村、鸡冠山镇沙子岗村。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8.吴扎拉氏(吴氏):吴氏隶属镶白旗,始迁祖忒秋和儿子敦得力康熙年间奉命到凤凰城驻防,居住在现白旗乡吴家堡子处,后营子村岔沟和民主二队也是其聚居地,岫岩满族自治县黄花甸子乡关门山村的吴姓就是从吴家堡子移居过去的。
按辈排字为:“荣贵继世广,福庆永鸿章。
华国忠明治,维新裕保良。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9.萨喇拉氏(蔡氏):始居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地方,后移居北京,隶属镶蓝旗。
清康熙年间,始迁祖邦牛由京城拨至凤凰称实边,佐领(即:牛录)卡克都里。
邦牛生五子,长子安巴说色居凤山乡梨树村;次子说色、三子何色居沙里寨蔡家堡子;四子科什突居草河乡秋千岭处;五子雅突居地不详,现在黑龙江的双城堡有其一支。
按字排辈为:“景运兴克昌,贵荣继德芳。
世永延福寿,奕崇庆其光。
”------摘自《丹东满族------凤城专辑》10.姜佳氏(姜氏):清时凤凰城满洲正黄旗恩启牛录,世居辽东地区,杏山人氏。
1644年随主入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世祖哈什太、爵瑚图、胡什布奉命调往盛京,复拨凤凰城驻防,于凤凰城南老虎洞处落户。
(民国18年[1929年]姜氏后人第八世参议员姜庆元捐资于东港市合隆镇姜家小岗后山建姜氏宗祠。
)按字排辈为:“佑德天维作福,国文庆书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