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3年丘吉尔以《第二次 世界大战》一书荣获当年诺 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 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 词中说:“ 丘吉尔成熟的演 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 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 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 由和人性尊重的关键时刻的 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 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 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 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演说词应具备哪些特点?
演说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富于说服力、感召力。 演说属于应用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是 要看对象,要有的放矢,要文字精练, 要动人,其中动人这一特点最重要。
演说的时代背景
• 第二次世界大战伊始,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德 国法西斯,宣扬纳粹种族制度,以拓展日耳曼民 族的生存空间为名,在欧洲实行侵略和扩张,战 争初期,以英法为核心的“国际联盟”,实行所 谓“绥靖政策”(即默许希特勒的侵略行径), 结果引火烧身。随着法国的投降,英国也被迫退 守英伦三岛。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和英强大的 海军力量,使德国侵占英本土的计划被搁置。德 国以空袭的方式,野蛮轰炸英国领土,给英国造 成极大的损失。英国皇家空军为捍卫英国领土, 与德国空军在英伦三岛上空展开了殊死搏斗。
• 演说家的目的是说服不同立场的听众,让大家接 受自己的观点,除了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试举例说明此演讲语言的特 点。 • 1、语言观点性强。“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的 魔鬼”“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 的危险”等。 • 2、语言感情色彩鲜明。充满对纳粹分子的恨和对 俄国人民的爱。“我看见……发动这场恐怖战争 的恶棍”“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 • 3、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排比、反复、对比 等多种修辞使演讲更生动形象更富气势感染力。 如第4、5段。
温斯顿· 丘吉尔 政治家、演说 家、著作家及记者, 两度任英国首相,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 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之一。二战期间, 带领英国人民取得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 大胜利。他是矗立 于世界史册上的一 代伟人。
丘吉尔出身于声名显赫的贵族 家庭。受辉煌家史影响,丘吉尔自 小就有超凡的雄心壮志。少年时代 的丘吉尔是学校中最顽皮、成绩最 差的学生之一,经常遭到老师的体 罚。虽然丘吉尔的学习成绩不好, 可是他做事果断坚韧,这是他后来 成功的重要素质。青年时代,丘吉 尔进入军校学习。毕业后,他博览 群书,还到过古巴、印度、南非等 地增长见闻,他被公认为世界上掌 握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5万多)。 丘吉尔曾作为记者随军参战,不幸 被俘,后凭借个人勇气成功越狱, 逃回英国,并从此步入政坛。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
一面镜子,但愿世界永久和平,让 所有民族平等和睦地生活在同一片 蓝天下。
不能忘记的过去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 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 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 碉堡冲去,一个接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 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 滩…… • 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 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 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 音刚落,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了他的头颅。新兵们 被赶下车,有的人拿着枪支,有的人则只拿着子 弹,扩音器里不断地重复一句话:“没有拿到枪 的,跟在有枪的后面,有枪的同志牺牲了,没有 枪的同志就拿起他的枪,继续冲锋……”
第7自然段第2句 我确信伟大的自治领地在适当时候会一致同意这 项决定。
思考:为什么要加上“在适当时候”这五个字?第 7自然段是否一味重复,过于啰嗦?
“在适当时候”五个字极为严密,这句话首先表明了 这项决定最终必须被接受的坚定立场,同时,也表明了 丘吉尔并不强求所有听众必须立即接受这项决定的宽缓 态度,避免使人产生逆反情绪。 第7自然段的重复是在 强调这一决定的权威性,紧迫 性,正确性。
第13自然段最后两句 这不是阶级战争。这是一场整个大英帝国和英联 邦,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党派,全都投入 进去的战争。
思考:第一句可否删掉?第二句中的三个“不分” 可不可以变换顺序?
第一句表明了战争的性质,公告英国民众、俄国民 众乃至全世界人民应暂时放下不同政治立场造成的分歧。 “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党派”的顺序是不能改变的, 它们之间有着鲜明的递进关系,“种族”是物种层面上的 分别,“信仰”是思想层面上的分别,“党派”是政治层面 上的分别,这三者之间是越来越难于统一的关系。丘吉 尔是在强调团结的重要意义。
演说的战争背景
远在大西洋对岸的美国 始wenku.baidu.com处于中立
英 国
1940年9月 轰炸英国 1940年5月 横扫西欧
1940年4月 横扫北欧
苏联 纳粹 德国
1939年9月 占领波兰 1938年9月 占领捷克 1941年6月 入侵苏联
1940年6月 占领巴黎
1941年4月 占领南斯拉夫 1941年4月 占领希腊
• 示例2、“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 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 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 追逐游戏。” • 作者用“最可怕”来形容这里的明媚 阳光,和平宁静,造成一种心理反差,使 人立刻联想到这和平美好的背后,曾经上 演过人类历史上作不堪回首的人间惨剧。 • 作者还用“居然”“还有”强调人民在现 实与历史的反差面前极度惊讶和难以置信, 含蓄表达内心的哀痛愤怒。
• 思考:第12段“值得指出的是,仅仅在昨 天,皇家空军曾深入法国腹地,以极小损 失击落了28架侵略、玷污并扬言要控制法 兰西领空的德国战斗机.”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什么?
• 看似无关紧要,但意义重大。因为德国 在军事上站上风,英只在顽强抵抗,有不 少人缺乏信心,因此,这句话起到鼓舞士 气的作用,像一针兴奋剂。
“二战”——人类文明中最蒙昧的一夜
“二战”——人类文明中最蒙昧的一夜
本课基础字词 十恶不赦 欲壑难填 黯然失色 凶悍 赡养 碾压 戎装 暴戾 鞭挞 撮合 枷锁 翌日 呼吁 玷污 伎俩
最后通牒
唾手可得
喋喋不休
直抒胸臆
心有余悸
忠诚不渝
归纳段意
• 一、(1、2)交待演讲的原因——纳粹德国突然 入侵苏联。 • 二、(3—5)揭露和控诉希特勒的暴行。 • 三、(6—14)指出“我们”绝不向希特勒妥协, 要旗帜鲜明地援助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反法西斯 力量,粉碎法西斯的罪恶阴谋。 • 四(15、16)号召世界上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 支援苏联的卫国战争,团结起来,打击敌人。
这篇演说词中,丘吉尔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 提供一切援助。
丘吉尔通过哪几个方面来说服民众?
◇希特勒及其纳粹制度的残酷行为和凶暴侵略 所造成的恶果超过了各式各样的人类罪行。 ◇俄国人民英勇善良,坚韧不拔,而且俄国曾 是英国的盟友,共同抗争同一敌人。 ◇希特勒侵略俄国仅仅是蓄谋侵略不列颠诸岛 的前奏。
思考:美国远离欧洲大陆战场,丘吉尔为什么要 加上“就是美国的危险”这一句?简析这句含义
1、这体现了丘吉尔作为领袖的长远战略眼光,他借此 提醒美国不要一味地坐壁上观,应尽快与英国、俄国携 手投入反法西斯的斗争之中。 2、世界上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息息相关,必将 同仇敌忾,组成反法西斯联盟,同希特勒战斗到底。

希特勒德国在战前同苏联签署了《苏德 互不侵犯条约》,但其进攻苏联的野心一 直没有消除,纳粹制度疯狂扩张的本性, 使希特勒早就觊觎苏联的广阔土地和资源。 此时,德国因侵占英国本土的“海狮计划” 受阻碍,而已经占领大半个欧洲的希特勒 丧心病狂地认为,只有彻底征服苏联,才 能实现击败英国进而统治西半球的梦想。 于是,掉头向东,兵锋直指社会主义苏联。 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当晚,英国战时首相 丘吉尔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看树》
• 32、语言鉴赏题要点①修辞、表现 手法②情感、主旨
• 答:把风拟人化,把情感具象化, 反映了作者抛却烦恼后的平和心境。
• • • • •
33、 春天看树:心灵得到净化 夏天看树:心情昂扬振奋 秋天看树:得到自我完善的启迪 冬天看树:激励自己坚毅执着
• 34、“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 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这句话的 含义。 • 答:①人无论境遇如何,②都要从 容面对,③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 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 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 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 忘记战争之能够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 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 战争结束了,就让我们来纪念沉睡的英雄。 • 六十年后的今天,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 当年在此浴血奋战的老兵,穿上了挂满勋章的军 装,走在路上,人们向他们喝彩,为他们欢呼, 同时他们也发现,老兵们的笑容如此沉重……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 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一把 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 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 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 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 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 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 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 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 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 到地面上的月光……
作为一篇关乎世 界命运的国际演 说,其语言必须 非常严谨。请从 本文中选出你认 为的典型语句加 以分析。
第2自然段第1句
希特勒已进攻并入侵俄国。
思考:“进攻并入侵”是不是重复?丘吉尔为什么 不说“德国已进攻并入侵苏联”?
“进攻”与“入侵”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战争性质,而且 这两个词在战争进程上也体现着递进关系。丘吉尔直接 说“希特勒”是在强调希特勒的独裁专治,穷兵黩武,照 应第3自然段对希特勒的批判,这种提法也带有对希特勒 本人的蔑视。全文丘吉尔都是只称“俄国”,不提“苏联” 联系第4自然段第2句话,不难看出这是与其反共思想密 不可分的,丘吉尔不愿承认社会主义苏联。
第4自然段第2句 在过去二十五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 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
思考:丘吉尔为什么此处要公然提及他反共的政 治立场?这句话能否删去?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篇关乎世界命运的国际演说,坦诚的 态度是达成彼此共识的最重要前提。表明演讲者磊落的 态度,能够赢得人们的尊敬。
• 14段“希特勒侵略俄国仅仅是蓄谋侵略不 列颠诸岛的前奏”。这句话能产生怎样的 效果? • 指出了希特勒的野心,提醒英国民众高度 重视与苏联联盟的必要。
倒数第二自然段的第1句 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 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家卫国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 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从课文中试举一例,谈祥林嫂的肖 像描写的作用,葛朗台动作或语言 描写的作用。(60字以内)
• 示例:对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描写“眼珠 间或一轮或可表示活物”,鲜明深刻地揭 示了封建礼教对旧社会劳动妇女的摧残和 迫害。 • 示例:葛朗台抢夺梳妆匣的动作“一 纵”“一扑”,像老虎般的人竟是一个76 岁的老头儿,既突出了他嗜财如命的贪婪 本性,又使嘲讽更辛辣。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1、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 答: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的反差, 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的人间 惨剧。
• 2、阅读6——12段建议说出作者先后写了 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
• 答:展览内容: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 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 参观感受:恐怖、压抑、震撼
• 3、作者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 告的地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答:祷告是为了求得保佑或宽恕。但在这 个“人间地狱”里,生命、人性、文化、 信仰全部被灭绝。因此,在这里受难者不 可能得到一丝的安慰和生的希望;而刽子 手也不能忏悔自己的罪行,更得不到宽恕。
• 4、在文中找出一处令你最有感触地画面, 并简要说明这幅画面为什么触动了你。 • 示例1、“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 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 的姑娘……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 的梦想而微笑。” • 这个姑娘的微笑深深触动了我。 我感 到被迫害者在如此恐怖的“人间地狱”里, 对生命的渴望,对和平的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