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一、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1.中医药的起源–中医的起源:据史书记载,中医起源于殷商时期,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中医经验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
–中药的起源:早期的中药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的种类和用法不断丰富和发展。
2.中医药的发展–古代发展:在秦汉时期,中医药逐渐形成了体系化的理论,并开始有了著作的记载。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黄帝内经》。
–唐宋时期:中医药在唐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望闻问切为主要诊断方法的“四诊法”。
–近现代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药得到了更多的研究和应用,相继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著作和学术团体。
二、中医药的基本理论1.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中医药学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统一的对立面组成,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五行学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为基础,将人体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归纳为相应的五行属性,以指导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2.体质与调理–体质分类: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等九种。
–调理方法:中医通过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方式调理体质,维护身体的健康。
三、中医药的治疗方法1.药物疗法–中药总论:中药是根据中医理论的指导,以天然药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
中药可通过内服、外用、煎汤、熏洗等多种方式使用。
–中药分类:按照性味归类,中药主要可分为寒凉药、温热药、平和药、辛散药、苦寒药、甘平药、酸涩药等。
2.针灸疗法–针灸学说:中医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基础,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理和治疗身体的疾病。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和灸烧等方式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3.推拿按摩疗法–推拿学说:推拿按摩是中医学理论之一,通过手法的施加刺激体表穴位和经络,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和调理身体的目的。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讲座一、中医药历史与文化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
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为标志。
中医药文化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独特理解,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人治人”,“药食同源”等重要观念。
二、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四诊八纲等方面。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脏腑经络理论则解释了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功能特点。
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四诊八纲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三、中药与方剂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
方剂是中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将多种中药组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和方剂的运用必须遵循中医理论指导,做到“君臣佐使”,“因人而异”。
四、中医诊疗方法中医诊疗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以及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治疗手段。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形态、分泌物等来判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和嗅闻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和病史来了解病情;切诊则是通过把脉和触诊来进一步确定病情。
针灸、推拿等治疗手段则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中医养生与保健中医养生与保健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认为,饮食有节、起居有序、情志调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同时,中医也提倡运动养生,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运动方式,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此外,中医还注重精神养生,通过调节心态,保持心理平衡,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六、常见疾病的认识与预防中医对许多常见疾病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例如感冒、咳嗽、头痛、失眠等,中医通过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因和体质特点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中医也强调预防为主,针对不同季节和时令节气进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一、什么是中医药1.1 中医药的定义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形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它以整体观念看待人体健康,强调身心的统一。
中医药的核心理念是“阴阳五行”,即平衡和谐的理论。
1.2 中医药的基本原理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包括四个方面:气血理论、阴阳理论、五行理论和经络理论。
通过平衡这些理论的相互关系,中医药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维持身体的健康。
二、中医药的分类2.1 中草药•中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包括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常用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川芎等2.2 针灸•针灸是中医药的核心疗法之一•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气血,促进自身疾病的康复•针灸疗法有悠久的历史,且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2.3 拔罐•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上罐子,利用火力形成真空效应,促进血液循环,驱除风寒湿邪•拔罐疗法常用于治疗风湿病、肩颈痛等病症2.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法也被称为推拿•中医按摩通过手法的推拿,刺激穴位,调理气血,改善身体状况•中医按摩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三、中医药的应用范围3.1 常见病和慢性病中医药在常见病和慢性病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感冒、咳嗽、腹泻等普通疾病可以通过中草药调理来缓解症状。
而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则可以通过中医药来辅助治疗和控制疾病的进展。
3.2 妇科疾病中医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独到的效果。
例如,经期不调、子宫肌瘤等问题可以通过中草药来调理。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帮助妇女度过更年期的困扰。
3.3 神经系统疾病中医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中风后的康复、失眠和焦虑症等都可以通过中医药来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症状。
3.4 骨科疾病中医药在骨科疾病方面的应用也是广泛的。
例如,骨折后的康复、颈椎病、腰肌劳损等都可以通过中医药来调节。
四、中医药的发展前景中医药在近年来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和应用。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厚生”是增进生命质量;“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是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在养生的过程中,要有平常心,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健康饮食或养生方法。
例如,有些人为了减肥,采用极端的饮食方式,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还有些人迷信某些养生方法,不顾自身体质,盲目跟风,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食物,不要盲目跟风。
总之,药膳是一门学问,不能随意食用。
在选择药膳时,要注意时令、作用和个人体质。
同时,也要遵守国家的规定,不要随意混搭药材和食物。
养生更要有平常心,不能盲目追求,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食物,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养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可能会带来痛苦。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
其中,“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人们遵守一定的法度,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之道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应自然,法于自然,而养生之术则是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
然而,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让自己受罪。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追求“清静无为”而整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有些人则整日留恋山野之中,手舞足蹈,“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感召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锻炼身体;还有一些人为追求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
我们认为,这样的养生方式不仅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一些中药,例如生姜、红糖、大蒜、葱白等。
中药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例如生姜属于“温热”型的中药,而薄荷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例如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温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中医药健康科普小知识
中医药健康科普小知识中医药健康科普小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药常识: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选用需依据中医理论,根据疾病的性质、病因、病机等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中药的煎煮、服用方式等也需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药效的充分发挥。
2. 体质调理: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不同的体质容易出现不同的疾病。
因此,调理体质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体质类型包括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痰湿体质等,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调理等。
3. 养生保健:中医提倡“治未病”,即预防疾病。
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情绪等多方面因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中医还有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功法,以及捏积等小儿保健方法。
4. 针灸推拿:针灸是中医的特色之一,通过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则是通过手法按摩来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等。
针灸和推拿对于治疗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5.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有寒热温凉等性质,不同性质的食物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同。
因此,合理搭配食物也是养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食物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等,不同体质的人需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6. 心理健康:中医认为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很大,情绪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保持心理健康也是养生的重要方面之一。
以上是中医药健康科普小知识的一些方面,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
同时,也要注意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
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中医药科普宣传内容一、中医药的概述中医药是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药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两大部分。
中药治疗是将各种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制成药材,通过配方和制剂制成各种剂型,如汤剂、丸剂、散剂等,用于治疗人体各种疾病。
针灸疗法则是通过针刺和按摩等手段刺激人体经络穴位,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药的理论基础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多个方面。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阴阳两极构成,并且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五行(金木水火土)。
“阴盛则阳虚,阳盛则阴虚”,“相生相克”等原则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各个方面。
2. 中药理论中药理论主要包括药性、归经、功能、毒性等方面。
中药的药性指的是其性味特点,如寒热温凉、苦甘酸辣等。
归经则是指中药所属的经络系统,如归肝经、归心经等。
功能则是指中药对人体的作用,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
毒性则是指中药在一定剂量下可能会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
三、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在治疗上注重个体化,即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因此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治疗中医药强调“以人为本”,重视身心整体健康,并注重综合治疗。
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手段常常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绿色无害中药治疗是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为原料制成,具有绿色无害的特点。
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疗更少产生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四、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1. 增强免疫力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预防感冒、流感等常见疾病。
2. 调节身心平衡中医药注重平衡身心,通过针灸、气功等手段调节气血运行和经络畅通,从而达到调节身心平衡的目的。
3. 延缓衰老中医药可以通过营养保健、按摩推拿等手段延缓人体衰老进程,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科宣传资料内容
中医科宣传资料内容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强调“以人为本,治疗疾病要因人而异”,因此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欢迎。
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医的宣传资料,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广中医科学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信服中医的疗效。
篇一:中医科普宣传资料一、中医的起源与研究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生产实践,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中医以疾病的整体观念为核心,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注重调理阳气阴血,平衡阴阳五行的理论,广泛应用中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健康保健体系。
二、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八纲分类法、辨证施治法等。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和自然界都是由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形成的。
八纲分类法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病人的脉搏、舌像、面色等进行观察,将疾病分为表里、寒热等八个方面。
辨证施治法是中医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找出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中药、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
三、中医的临床应用中医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特别是在对慢性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的治疗手段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气功调理等。
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四、中医的优势与特点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和特点:1.以人为本,个性化治疗。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症状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提高疗效。
2.强调预防与保健。
中医注重防病于未然,通过养生保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综合治疗。
中医以辨证施治为核心,可以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疗法,增加治疗的针对性与综合效应。
4.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中医药科普讲义-全
风池穴:在颈后枕骨下两条大筋外侧的凹
陷处。
头部督脉穴:在头部正中线前发际至后发
际的相关穴位。
眼保健操所涉及的穴位都是中医眼科临床的常用穴位,主要有太阳穴、四白穴、风池穴、 耳垂部的眼穴。上眼眶的常见穴位包括攒竹穴、鱼腰穴和丝竹空穴;位于头部的督脉穴 位包括神庭、前顶、百会、后顶等。眼保健操通过对眼穴周围及相关穴位的按摩可增强 眼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疲劳,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 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 药中的宝藏!
谢谢大家!
据统计,有65个国家的学生来我国 学习中医.中医药已在162个国家和 地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全球有 40亿人使用中草药。据资料显示, 德国约有3.5万名医生从事中医行业。 澳大利亚约有5000家中医及针灸诊 所。美国10个成年人中有1人扎过 针灸……
屠呦呦
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 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 奖的华人科学家。
药 ⒈群居时代,原始人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某些植物可以治病;
物
的 起
⒉原始农耕时代,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认识了更多
源 的植物药和动物药。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位太阳神炎帝。
神
他发现了稻、黍、稷、麦、豆等“五谷”, 还制作了农具,教人们耕种和收割。人们尊
农
称他为“神农”。
尝
神农对人类还有一个很大的贡献,就是
百
发现了治疗疾病的各种草药。他走遍山山水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知识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知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的国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以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为目的的文化形态。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就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一、中医学的产生中医学产生于中国远古时期,它与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有关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的一门科学。
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哲学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关系,这些平衡和协调关系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社会相统一。
在治疗上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主张在治病过程中要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血、精、津、液等物质基础和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联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人相应”“天人一体”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为了普及中医药的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本文将以科普宣传资料的形式,介绍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一、中医药的起源与概念中医药源远流长,起源于我国古代先民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总结。
其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理论、“气血津液”理论以及“经络穴位”理论等。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平衡人体内外的阴阳和五行,以维护健康和治疗疾病。
二、中医药的基本理论1. 阴阳五行理论中医药的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方面组成的。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维系着人体内外的平衡。
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等都受到阴阳平衡的影响,失去平衡则易生疾病。
2. 气血津液理论中医药认为,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气是生命的能量,血液是营养物质的载体,津液是人体内外的润滑物质。
气血津液的运行平稳与否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3. 经络穴位理论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称为经络。
经络相通于全身,通过经络运行的气血为人体的各个部分提供营养和调节作用。
穴位是经络上特定的敏感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络气血的平衡。
三、中医药的特色治疗方法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植物为原料制成的药物,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中草药通过调节阴阳、补益虚损等作用来治疗疾病,常以汤剂、丸剂、散剂等形式使用。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独特疗法之一,通过使用针具刺激穴位,调节经络,引导身体恢复平衡。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疼痛、内科、妇科、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
3. 中医推拿推拿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掌法、揉法、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促进气血畅通,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中医养生中医药强调预防与治疗的结合,注重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养生重视饮食起居的调节,适度运动,以及心理、情绪的平衡。
中医药科普讲义医学课件
中药材的采集和制作过程十分讲究,如晒干、晾干、烘干等,同时还要注意防止霉变和虫蛀。
制作方法
中药采收制作
性能特点
中药的性能特点包括辛、甘、酸、苦、咸等,如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和等。
功效应用
中药的功效应用主要根据其性能特点而定,如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等发散风寒作用,养血安神药酸枣仁、龙眼肉等具有养血安神作用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
05
中医预防与保健
总结词
中医情志养生强调通过调控情绪来保持健康、预防疾病。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情志即人的情感、情绪状态,如喜、怒、忧、思、悲、惊、恐等。这些情绪的波动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情志养生就是通过自我调节和合理的方法,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情志养生
VS
中医饮食与运动养生强调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调节身体功能、增强体质。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饮食与运动是调节身体功能、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饮食方面,应根据个人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食物,如温热食物有助于温阳散寒,寒凉食物有助于清热解毒,滋润食物有助于养阴润燥等。运动方面,以轻缓、动静结合的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中医药科普讲义医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CATALOGUE
目录
中医药基础知识中药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中医治疗基础知识中医预防与保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作用
01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起源于先秦,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不断发展完善。
中医药发展史
古代中医药发展
自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医药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贡献。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生命在于运动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运动有助我们锻炼强健体格,有 足够体力应付日常生活。
如果我们拥有强健体 格,对疾病便有较强 的抵抗能力,而且较 能承受压力。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增强心肺功能,并 预防心血管疾病。
14.起居有常
站立坐卧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15.过用则病
Ø劳力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黄帝内经》
Ø劳神
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 恐伤肾
——《黄帝内经》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15.过用则病
眼睛 酸胀 疼痛
流泪
干涩
看东西
模糊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白内障 近视 青光眼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18.久卧伤气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玩玩手手机机到到深深夜夜
上上课课时时梦梦会会周周公公……
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8个小时睡眠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6 个小时睡眠
16.按时入睡
玩玩手手机机到到深深夜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上上课课时时梦梦会会周周公公……
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16.按时入睡
玩玩手手机机到到深深夜夜
夜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5.过用则病
思虑过度, 脾气郁结, 久则伤正, 运化失常, 出现食少纳 呆,胸脘痞 满,腹胀便 溏等症。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15.过用则病
你有过度疲劳导致疾病的经历吗?
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
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
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医理论和中药学两
大部分。
下面是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供大家参考。
中医理论部分:
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体液理论、经络学说等。
2. 中医诊断学: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法。
3. 中医疾病学:涉及中医对多种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4. 中医预防保健:强调中医对身体的调养和强身健体。
中药学部分:
1. 中药分类:根据药物来源、药性、功能等方式进行分类。
2. 中药鉴别学:包括观察、闻、尝、摸等方法,用于鉴定中草药的真伪、质量和品种等。
3. 中药配伍学:根据中药的药性、功能、配合等原则,进行配伍用药。
4. 中药制剂学:包括汤剂、丸剂、散剂、贴剂等多种制剂形式。
中医药应用部分:
1. 中西医结合应用:中医药在西医治疗中的应用。
2. 国际化中医药应用:中医药在国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3. 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和利用中药资源的策略和方法。
4. 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交叉: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
医药的发展和创新。
总体而言,中医药科普标准知识库是中医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逐步深化人们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医科普宣传文稿20则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中医养肾四法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
人体随着肾气的逐渐旺盛而生长发育,直到成熟;因此,中年养肾尤为重要。
鸣天鼓,以两手掌紧贴两耳,然后以中指和食指交替弹击后脑,耳中听见如打鼓之声,故名。
每日2次,每次30下以上。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故久行此法能健肾益耳,有利于中年肾气上输至脑乃至双耳,能健脑聪耳,防治耳聋耳鸣。
按摩涌泉,足心涌泉穴直通肾经。
临睡前选用温水泡脚,再用双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
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
对中老年人常见的虚热症效果甚佳。
爬山壮腿,即锻炼下肢法。
中老年人多活动下肢,可延缓肾气之衰老,因为下肢主要为肾所主,多锻炼下肢即有补肾之功。
下肢锻炼方法很多,慢跑,步行,爬山效果尤甚。
按摩腰眼,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拇指的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摩腰眼(在第四腰椎旁约2寸的凹陷处)向内做环形旋转按摩,逐渐用力,以至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摩10分钟左右,早、中、晚各一次。
腰为肾之府,常做腰眼按摩可防治中老年人因肾亏所致的慢性腰肌劳损、腰酸背痛等症。
村卫生室中医科普知识宣传八种治疗失眠的中医疗法失眠,又称不寐,是指病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时睡时醒,以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是老年临床常见多发病。
1.保健疗法:每天按摩太阳穴、百会穴数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2.饮食疗法:取大枣10枚,小麦20克,冰糖30克,先取大枣、小麦水煎去渣取汁,纳入冰糖烊化顿服,每晚1次。
3.药粥疗法:大枣10枚,元肉10克,大米50克,砂糖适量。
先取大米煮粥,待沸时加入大枣、元肉,煮至粥熟时,调入冰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
4.脏器疗法:猪心1枚,柏仁15克,调料适量。
将柏仁去壳杂洗净备用。
猪心洗净,切片,与柏仁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沸后,调入葱、姜、椒、盐、味精、猪脂等,煮至猪心熟后服食,每日1剂。
中医养生科普知识宣传
中医养生科普知识宣传咱中国人啊,对中医养生那可是有着特别的情愫呢!中医养生就像是咱们生活中的一位贴心老友,时刻关照咱的身体。
你想想看,咱们的老祖宗们靠着中医养生的智慧,一代代健康地生活着。
这中医养生啊,可不只是喝喝中药那么简单哦!它就像一个丰富多彩的宝藏盒子。
比如说饮食吧,咱可不能胡吃海塞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物。
就像夏天热的时候,来一碗绿豆汤,那叫一个清爽解暑。
冬天冷了,喝点热乎的姜汤,浑身都暖洋洋的。
这可不是随便吃的,这里面有大学问呢!还有睡眠,那可太重要啦!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得好好睡,别熬夜玩手机啥的。
你说你大晚上不睡觉,身体能好吗?就像一部机器,总让它不停地运转,它也会累垮呀!晚上睡好了,白天才有精神头去做事儿。
再说说运动吧,别老是坐着不动,得时不时活动活动筋骨。
哪怕是散散步,那也比一直坐着强。
你看公园里那些大爷大妈们,打太极的,跳舞的,多有活力呀!这就是运动带来的好处呀。
中医养生还讲究情志呢!别整天愁眉苦脸的,要开开心心的。
遇到烦心事了,就跟朋友唠唠,别憋在心里。
你想想,心里老是压着事儿,身体能舒服吗?就像有块大石头压着似的。
还有呢,中医的一些按摩、艾灸啥的,那也是很舒服的呀!工作累了,去按摩一下,放松放松肌肉,多惬意呀!这就像是给身体做了一次保养。
咱可别小瞧了中医养生,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咱得好好传承下去。
你说要是大家都不重视养生,那身体都垮了,还怎么去享受生活呀?咱得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吧?中医养生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健康生活的大门。
所以啊,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该吃吃,该睡睡,该运动就运动,保持好心情。
让中医养生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让我们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生活!这多好呀,难道不是吗?。
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宣传内容
农村居民中医药常识宣传内容1、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中医药文件是什么?答:2009年4月21日,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进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文件)2、国家有关农村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有哪些?(两点以上为合格)答:一、加强农村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科室建设二、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三、加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四、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五、贯彻落实新农合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六、公立中医医院对口支援。
七、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八、贯彻落实新农合各项中医药政策措施九、公立中医医院对口支援。
3、国家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开展中医服务有什么要求?答:包括中医体质辨识、0~6岁儿童中医健康指导、孕产妇中医健康指导、老年人中医健康指导、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干预、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锤炼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传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内容。
3、国家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开展中医服务有什么要求?要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特色和优势是“治未病”,“治未病”的理念通过历代医家几千年来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阐明了人与疾病的辩证关系和“预防为主”的重要思想。
通过“治未病”,使人们不生病、少生病或晚得病,是最具成本成效的服务之一,有助于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甘肃省卫生厅对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一)中医治未病内容按照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理念,坚持以预防为主,针对中医药差不多知识与技能,向城乡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科普知识、饮食起居、文化素养、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锤炼的宣传与咨询服务,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干预、中医传统疗法服务和中医治未病公卫人才培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参与国家差不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善中医药执法监督体系建设。
中医养生科普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科普健康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科普讲座是针对大众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科普和宣传教育活动。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讲座内容概述:
1.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 阴阳五行理论:介绍阴阳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 人体经络系统:解释经络系统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2. 保健养生的重要性:
- 病从口入: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 “和为贵”:讲解平衡饮食和情绪的重要性。
- 生活规律:介绍作息规律、运动等对养生的影响。
3. 中医养生方法:
- 中药养生:介绍常见的中药材及其功效,如人参、枸杞等。
- 食疗养生:讲解常见食物的养生功效,如蜂蜜、大蒜等。
- 按摩和针灸:简单介绍按摩和针灸对身体的调理作用。
4. 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与调理:
- 失眠与调理:探讨失眠的中医调理方法,如按揉“神门”穴位。
- 压力与应对:介绍中医中的压力调理方法,如草本茶饮等。
- 消化不良与调理:讲解中医中对消化系统问题的诊断和调
理方法。
5. 中医养生的注意事项:
- 个体差异:提醒听众不同体质需具体调理。
- 寻求专业帮助:强调遇到健康问题应及时咨询医生。
在讲座中,可以通过PPT展示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实例和简单实践活动,增加互动性,促进听众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宣传品,供听众参考和进一步学习。
中医药知识 科普
中医药知识科普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世界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篇科普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医药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的基本概念中医药是一门以中医为主体、包括中药学、中药制药学、针灸、推拿、养生等多种学科的医学体系。
它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关注人的内外环境的平衡,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
中医药强调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的内外因素失衡所致,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药的特点 1. 整体观念: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不同部位和机能是相互联系的,病变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能影响整体的平衡。
因此,中医药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同时调整多个方面的问题,以达到治疗效果。
2. 辨证论治:中医药重视对病因、病机、症状进行准确的辨证分析,治疗方法也因人而异。
同一种病症,不同的人可能采用不同的中药配方和治疗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环境都有所差异。
3. 强调预防:中医药注重强调疾病的预防,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生活习惯,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强调疾病的防治和健康的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分析和综合干预。
4. 注重个体差异:中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特的,相同的疾病可能因人而异。
因此,在治疗中,中医药注重个体化的方案,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医药的常用治疗方法 1. 中药疗法:中药是中医药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以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等为原料,经过制剂和配伍的处理,使用在临床上。
中药的药效温和、稳定、疗效持久,常用于调节人体内外环境,促进疾病的康复。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疼痛、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药膳不宜随便吃现在,有些人盲目保健,该吃不该吃的东西都吃,有些商家为赚钱,该做不该做的都做,其实,吃药膳的学问可跑龙套了,不是每个厨师都能做,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的。
就拿黄芪炖鸡、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鹿头汤这四道常见的药膳来说,吃的讲究就很大。
黄芪炖鸡春季食用,菠萝鸡片是夏季佳肴,鹿头汤冬天喝最好,冰糖莲子秋季食最佳,不论时节,单论作用,这四道菜也很不同,菠萝鸡片、冰糖莲子适于阴阳平和健康的人食用,黄芪炖鸡则是增强免疫力的药膳,鹿头汤适宜阳虚怕冷者,而阴虚火旺者则切忌食用。
国家对药膳是有规定的。
卫生部公布的药食两用的药材近79种,现在市场上用的有100多种,有些药与食物相忌,绝对不能胡吃,例如治疗慢性支气管病的百合粮柚,食用时忌食油菜、萝卜、鱼虾。
当然,也有一些平常的药膳早已进入百性家,吃一些根本没什么害处,还特别有益健康,叨唠素炒百合(肺清止咳)、菊花茶(清热明目)、龙眼粥(健脾益肾)、山楂膳(消积养血)、红豆粥(健脾解毒)、绿豆粥(清热利尿)等等,这些药腾普通人能吃,生了各种疾病的人也能吃,但是有一部分药膳是为患病特别配方的,普通人不宜食用养身要有平常心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
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的意义,甚至是痛苦。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
“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厚生”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皆尊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明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尊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
“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
“养生之术”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
在我们平时日常生活诸多行为中,如吃、喝、拉、撒(尿)、睡、行、动、坐、卧、走等都涉及养生措施。
中医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动,所采用的方法应根据每个人条件不同,相应采用不同的养生措施,所谓“因人施养”,“审因施养”。
在家庭、社会群体中,每个人的养生措施并不强求统一。
例如,甲需要重点加强体育锻炼,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心态,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体育锻炼,或一律改变饮食结构,或一律养神静心,这样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需求了。
再有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活人受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看到有的人为追求“清静无为”就整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也有的人整日留恋山野之中,手舞足蹈,“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口号感召之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摔打筋骨,也有的人为追求“老有所乐”便日以继夜地“搓麻”不止,更有一些富有人士为追求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我们以为,如此养生不但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损身折寿。
总之,养生,就是要根据生命规律,在平日生活中以平常心态和行为,适当地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起码达到不求延年益寿,但无病久安的目的。
养身要有平常心长寿之心人皆有之,养生之术人皆求之。
养生,不能只求一法一术,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更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人之常情常态。
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是痛苦。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
“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以上方面皆遵守一定的法度,就是《道德经》开篇名义的第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意是“人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要遵循宇宙规律,而宇宙要遵循一个法度,这就是自然而然。
“养生之道”是指养生原则,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其自然,法于自”然。
“养生之术”是指在养生之道法则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
再有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活人受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曾看到有的人为追求“清静无为”就整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也有人整日留恋山野之中,手舞足蹈,“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口号感召之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摔打筋骨,也有人为追求“老有所乐”便日以继夜的“搓麻”不止,更有一些富有人生为追求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我们以为,如此养生不但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损身中药基本常识人人都知道,如果风寒感冒,熬点“生姜红糖汤”喝一喝,盖厚被子出一身汗,睡一觉后就神清气爽,感冒不治而愈。
——其实,生姜、红糖、大蒜、葱白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中药。
我们在吃生姜的时候,感觉味道温辣,属于“温热”型的中药。
而“薄荷”(比如我们吃的薄荷糖、用的薄荷牙膏等)则感觉有些凉丝丝,其实,薄荷也是常用的中药,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为什么能治病呢?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温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以上,只是最简单的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把疾病和中药只分为了两类:热型、寒型。
事实上,中医的分类更加细密些,一般分成五类:风、热、湿、燥、寒。
--这种分法实际上是"五行"的体现。
春天(木月)容易起“风”;夏天(火月)就会炎“热”;长夏淫雨霏霏产生“湿”气;秋天(金月)容易干“燥”;冬天就会“寒”。
下面,我们就说说日常生活中常见或者时常听说的中药:祛风药:能让“风”型的疾病发散。
生姜(偏热);薄荷(偏寒);菊花--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
你可能没想到吧,吃个薄荷糖、喝碗菊花茶,都能够达到“发散”病邪的作用。
祛热药(寒凉药):能够驱除“热性疾病”。
大家都会记得,在非典期间,为了防止发烧症状的非典,一时间,板兰根成为药店里最强手的药物,那只很长时间脱销,那时候,要送礼,一大袋板兰根是最为贵重而有情谊的礼品。
--非典的症状是发烧,而板兰根的特点是“寒型药”,能有驱散热疾之效。
黄连,是大家最熟悉的中药,“良药苦口利于病”,说的就是黄连。
祛湿药:能够泻利祛湿、化瘀活血、理气化滞(注意:“湿”的概念很广,包括痰、瘀、滞等)。
冬瓜皮,也是中药,如果小便不通,冬瓜皮煮汤就能很快通畅水道。
而巴豆,是大家在电影中常看到的,古人捉弄人和喜欢让对方误食巴豆,这样就会让人大泻不止。
月季花,也是中药;桃仁,也是中药。
你可以想象:武侠小说中,桃花岛上的黄药师,能用月季花、桃仁制造化瘀活血的妙药,避免武打争斗中的淤血之疾。
祛燥药:能够驱除“燥性疾病”。
杏仁能够润燥,秋天常喝杏仁茶,能够起到润燥通肺的作用(秋天属金、肺)。
蜂蜜也是中药,如果老年人大便干燥不畅,蜂蜜具有润华、宣泄的功效,喝点蜂蜜,很开能够通泻肠道,畅通大便。
祛寒药(温热药):能够驱散“寒型疾病”花椒、胡椒,都能让人吃得满头大汗。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
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治未病的含义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
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类经》注释‚此承前篇而言圣人‘预防’之道‛。
《灵枢·逆顺篇》:上工,刺其‘未生’者也……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对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刺热篇》:‚肾热病者,顾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脏气热于内,必先见于色,病虽未发,见其色而即刺之,名曰治未病。
‛《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必先见三部九候之气,尽调不败而救之,故曰上工。
‛《集注》:‚萌芽,始发,见其洒淅动形而即治之,不使有伤三部九候之气。
‛三、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发展。
《难经·七十七难》:‚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相同语句又见《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篇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根据五脏(五行)之间生理、病理相关原理,从整体出发,预测原发脏的病变发展趋势,采取非针对‚现脏病‛的‚隔二、隔三脏‛预防性治疗,防止继发脏病的产生,杜绝疾病发展和传变。
儿童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
一、0—3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
(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
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
3.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二、4—6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
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
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二)起居调摄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
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中医美容中医美容学中的美容是取其广义。
中医美容是以健康为基础的美容,它是根据健康的标准和美学的标准对人的外形和内在的精神面貌、气质风度等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
美容一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美容仅指颜面五官或颈部以上的美化和修饰;广义美容则包括颜面、须发、躯体、四肢以及心灵等全身心的美化。
中医美容注重整体,将容颜与脏腑、经络、气血紧密连结,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气功及食疗等手段均体现出动中求美的观点,使精气畅通,并且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广泛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