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路线图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上册教学路线图(含新教材及教学进度表)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上册教学路线图(含新教材及教学进度表)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上册教学路线图(含新教材及教学进度表)
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掌握必修上册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
- 了解古代文学经典作品
- 学习诗歌的鉴赏与表达
- 掌握古文阅读与赏析的基本方法
2. 第二单元:古代诗词赏析
- 学习古代诗词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 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 鉴赏并背诵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
3. 第三单元: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
- 了解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 分析现代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 阅读并理解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
4. 第四单元:小说阅读与鉴赏
- 学习小说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 阅读并理解优秀的小说作品
教学进度表
- 第一单元:阅读与表达(4周)
- 第二单元:古代诗词赏析(3周)
- 第三单元:现代散文阅读与鉴赏(4周)
- 第四单元:小说阅读与鉴赏(5周)
注意:以上进度表仅供参考,具体授课进度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简介基本理念一、模式灵魂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发展学生三位一体,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相信学生是师德。

解放学生是使命。

发展学生是根本。

二、模式目标“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模式特征高效课堂模式特征:主动、生动、生成三特征一体。

主动:指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状态。

通过激发潜能,学生乐在其中,主动参与教学,获取最佳效益,促成生成能力。

生动:追求课堂情感价值。

学生学乐、乐学,变“怕上学”为“怕下课”。

生成:变“。

”为“?”。

课堂“不可预设”,鼓励不同见解,让思维激荡思维,让思想碰撞思想,让方法启迪方法。

高效课堂内涵: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超市:体现对学生学习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课堂呈现丰富性、多义性,琳琅满目、各取所需,谓之知识超市。

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

基本内涵三环五步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立体教学结构。

学生方面:学习流程三环: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

课堂45分钟向课前、课后延伸,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环一体的大课堂。

课前:预习自学。

课前的自习课,学生预习教材,自己疏通一遍教材内容;通研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引领下与生活经历挂钩,进一步理解教材,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确保每个成员充分预习,并找出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

课中:高效课堂。

每个学习小组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讨论目标,自主合作,探究解疑;课堂结束,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验收、总结、评分。

课后:训练拓展。

小组长自主确定时间,带领全体成员按训练案要求分层达标,限时完成,及时收缴,向老师反馈交流。

学习方式三环:独学、对学、群学。

独学:学生对照导学案,自学,发现学习疑难。

对学:以小组为单位,同等学力的同学进行讨论。

群学:在组长的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计划修改定稿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计划修改定稿

以作业为抓手,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龙泉市西新教育集团课堂教学改革三年推进计划2013学年,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心指导下,在所有老师共同努力下,我校被确定为丽水市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

为推进该项工作,转变教师观念,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以作业为抓手,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为主题,开展课改活动。

在十一月份各个教研组进行了主题研讨,获得了初步的实践基础,为使课堂教学改革更深入一步,形成一些课改范例及可以借鉴的课改模式,现制定龙泉市西新教育集团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立足提高西新教育集团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以作业为抓手,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以作业改革为切入口,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以点带面,让一部分教师成为课改急先锋,然后再向全集团教师铺开。

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致力于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立“以作业为抓手,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主体意识,确定与之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式。

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避免课堂教学的僵化,着力解决教学的繁琐化和程式化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主要措施:1.加强对“以作业为抓手,构建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专业引领与业务指导。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邀请各级专家来校讲座,外派教师出去学习。

2.加强对教师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理论学习。

正确把握新课堂模式的精髓和操作要领,探索合适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3.加强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校本研究,倡导同伴互助。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1.学案——“路线图”高效导学导学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载体,是连接教与学的“跳板”。

教师在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讨论后形成导学案,设置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导学内容、课堂检测等栏目。

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通过课前预习,先过筛子,争取解决大部分问题,到了课堂上,就剩下“骨头”了,老师和学生一起“啃”。

实现了先学后教,当堂练,堂堂清。

这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金量”,效率大大提高。

2.自主——“生成性”高效学习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生成的,任何人不能代替他体验、领悟、理解。

自主是“生成性”高效学习的核心,在自主学习阶段首先是通览教材和导学案,理解所学章节的基本内容和思路;自学时如发现有关知识掌握不好,则查阅和补习相关知识;在阅读教材和使用学案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自己先试着解决,实在不能解决,在小组讨论时要特别注意;最后是利用早晚自习做好每日反思,做好各学科知识的阶段整合归纳。

3.合作——“风暴式”高效探究合作贯穿学习整个过程,合作学习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的理念落到了实处。

合作学习给每一个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的平台,锻炼了学生乐观自信、自然大方、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品质。

课堂上的小组交流、展示、质疑、点评是主要教学活动,每个参与者都在进行着一种“思想的碰撞”,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基础弱的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感悟,完成了知识的内化,优秀的学生在充当小先生的过程中,深化了知识的理解,达到了触类旁通。

4.完善——“渐进式”不断推进我们在导学案设计上开辟了“二次备课”板块,组织了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活动,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完善课改模式,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经过不懈的探索、艰难的推进、顽强的适应,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成功。

成就了学生,成就了教师,成就了学校。

免费最给力08年高考改革路线图确定成绩不是唯一指标

免费最给力08年高考改革路线图确定成绩不是唯一指标

3 , . s, , ,08年高考改革路线图确定成绩不是唯一指标来源:京华时报高考改革又一次成为两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3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将在分省实施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通过分层次考试、多元录取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索。

在高职招生中,将扩大自主招生的形式,最终目标将是不通过考试,实现“想上就能上”。

官方表态高考改革确定路线图对于高考改革,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明确表示,高考改革目前“没有时间表,但是有了路线图。

”对于“路线图”,赵沁平解释称,今年高考改革已经到了方向明确的新阶段。

高考改革的目标明确为“实现分层次、多元录取的招收方式”。

改革方式非常清腹有诗书气自华晰,即不单单看一次考试,要结合综合成绩、平时表现和高考成绩三方面。

“没有时间表”是因为高考改革的变化比较大、涉及面又太广,所以需要稳步推进,在老百姓能接受的情况下一步步推进。

课改要求高考进行改革今年,实行高中新课程的省份将超过半数。

关于高中新课程的推进和高考改革的关系,赵沁平认为,高中新课程强调综合性的素质考查,高考主要是为了选拔人才。

去年首批课改省份的高考已经进行,效果还不错,各方面都比较满意。

但对于新高考方案目前还在探索阶段,现在比较统一的意见是,要把高考录取与课改后的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

“课改给了高考改革一个很好的机会。

”赵沁平表示,高考改革分成考试内容改革和考试录取方式改革,而录取方式的改革是高考改革最关键的部分。

课改成熟了就必须要求进行高考改革,课改本身就起到了实现对高考内容改革的作用。

另外,在课改中建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等,也给高考录取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在推动这个改革的时候,赵沁平特别指出要继续推行“阳光工程”,建立让大家信服的诚信系统,要让综合素质评价成为诚信的、被大家认可的评价制度。

教育部建议先从初中做起,在中考录取中推行,然后逐步推广到高考。

综合素质评腹有诗书气自华价究竟在高考招生中占多大比重,赵沁平称教育部目前不会给出具体的规定,更多的是由各地或者各高校自行决定。

实验中学课改专项方案

实验中学课改专项方案

赣州试验中学“推进新课程试验、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一、为了搞好我校新课程改革, 学校前后三次派出管理人员、老师到九江、上饶等地学习新课改经验, 下定决心在初中、高中全方面推行新课改教学。

结合我校实际, 特制订本方案。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课堂为主阵地。

以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转变师生教学方法为关键。

建立完善校本教研机制, 着眼和可连续发展, 不搞一阵风;着眼和常态教学, 不作秀;着眼和师生减负, 可操作性强, 不搞花架子。

打造友好高效课堂、全方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更大程度提升教学质量。

四、活动计划1.5月份宣传发动阶段2.6~8月份学习讨论形成制度3.9~10月实施尝试阶段。

4.11月课改验收阶段5.12月总结提升阶段五、新课改教学操作步骤(见附件)=-6-5课改试验教学步骤操作指南目录第一部课堂教学步骤第二部学案编写步骤第三部学生预习、展示交流步骤第四部学习小组建设第五部学生知识清理指导第六部优异试验备课组评优项目第一部分课改试验课堂教学步骤一、试验课标准: 不预不讲、不练不讲、不议不讲。

特征: 变用节次划分学习内容为用内容划分学习时间。

以一个最基础教材内容为单位, 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时间:第一学习时间为新知预习, 实施问题发觉: 概念性、原理性、习题性、拓展性;第二学习时间为展示交流、方法提炼, 实施问题生成;在发觉问题基础上生成问题、评价问题、实现知识技能迁移;二、第三学习时间为拓展提升、能力升华, 实施问题处理:深入帮助学生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三、课堂教学六步步骤1、设计情景, 激发冲突——点燃思维火花新知预习, 生成问题——完成第一学习时间, 预习四步:读、看、填、练完成以上两步关键是能否有效组织学生预习。

2、展示交流, 提炼方法——完成第二学习时间精讲点拨, 拓展升华——完成第三学习时间完成以上两步关键取决于老师掌控课堂随机应变能力和良好专业素质3、当堂达标, 迁移训练——坚持学生是否真正了解课后反思, 自我监控——撰写学习反思日志。

关于课改初期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课改初期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课改初期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坚定学校的课改决心,更好地推动课改事业,帮助课改学校解决不同时期遇到的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技术问题。

《现代课堂周刊》现面向全国学校,征集课改初期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面临的普遍困惑和关键问题。

二、调查对象课改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三、调查内容本次问卷调查设计了10个选项,从“教师理念、技术支撑、学生学情和考试成绩”等几个方面全面调查课改初期存在的问题。

调查问题设计如下:最多可投5项,另请将您认为重要的问题在下跟帖,谢谢!课改初期,您遇到哪些问题?(按重要性排序)①受旧观念影响,讲得过多,学生没有自主空间。

②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相互掣肘。

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

④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

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

⑥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

⑦脸对脸排座位,学生趁机作乱。

⑧学生不习惯独学。

⑨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

⑩测验成绩下滑。

问题排序:其他问题:三、调查方法调查通过三种途径进行问卷式调查:博客投票;论坛讨论;重点学校深入调查。

四、调查时间2012年3月16日到4月8日五、调查结果截止到4月6日,共有88人参与博客投票,“香山论坛”跟帖63个,收到4所学校调查报告。

1. 找出问题——困难最实际博客投票情况如下表:1.受旧观念影响,讲得过多,学生没有自主空间 35(40%)2.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相互掣肘 40(45%)3.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 46(52%)4.黑板不够用,学生没有展示的舞台 16(18%)5.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 56(64%)6.导学案编制没有章法,效用不大 29(33%)7.脸对脸排座位,学生趁机作乱 32(36%)8.学生不习惯独学 11(13%)9.教师习惯于“我讲你记” 10(11%)10.测验成绩下滑 34(39%)从博客投票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因素分别是:⑤学生依赖教师严重,不会对学和群学;③小组建设不科学,形同虚设;②同事行动不一,部分人在观望。

上海市两期课改推进与实施过程的差异比较

上海市两期课改推进与实施过程的差异比较

上海市两期课改推进与实施过程的差异比较●郭朝红*■ 本期关注:上海两期课改上海市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委托,相继启动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一期工程(简称“一期课改”,1988-1)和第二期工程(简称“二期课改”,1998年至今)。

“一期课改” 和“二期课改”合称为“两期课改”。

上海市两期重大课改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做出了应有贡献,也为上海市深化“二期课改”和其他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中小学生(共20384人次),校长/教师(共12135人次),各学科教研员、上海市高校和区招办人员、市教育考试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共848名)进行问卷调研,以及对上海市“两期课改”亲历专家(55名)进行个别访谈,对上海市两期摘 要:上海基础教育“一期课改” 和“二期课改”这两期重大课改工程,在推进与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课改理念与目标、推进策略、课改方案形成、课程标准形成、新教材试验、教师培训制度、教材编审机制、教材编写队伍、课程教学实施、考试招生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共性特征和个性经验为上海市深化“二期课改”,以及其他省市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上海二期课改 上海一期课改 上海课程改革 两期课改差异比较*郭朝红,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基教评估所所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1作者注:1998年上海市启动二期课改不意味着一期课改的结束,一期课改确切的结束时间难以确定。

另:特别鸣谢原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主任、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主任王生洪先生,原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民生先生等多位课改前辈给予的调研帮助和指导。

视 点课改的推进及实施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探究和分析。

一、两期课改的背景与动因任何课改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动因,上海市两期课改都是在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在国家基础教育课改要求、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变革的现实需求下启动实施的。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解读

第一部分:《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
预期落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及各科课程标准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推进到新阶段。然而,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地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育人方式落后、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以及统筹指导力度不够的情况,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实验教学、培训研修 等支撑方面,相比预期还存在着较大的落差。
2.控班能力
第二部分:《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二)行动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3年启动,有组织地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 学深化改革。
至2027年,形成配套性的常态长效实施工作机制,培育一批深入实 施新课程的典型区域和学校;总结发现一批教学方式改革成果显著、有 效落实育人要求的教育教学案例;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 刻变化,教与学方式改革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形成新气象。
第三部分:《行动方案》的重点条款学习
(四)从“单一评价”转化为“综合素质评价” 2.控班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面对的总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实际问题。 那些可以简单套用公式规则解决的单学科单因子试题往往并不能解 决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评价方式的变革,正是为了培养学生解 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行动方案》提出,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 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诊断、反馈作用,丰富创新评价手段,注 重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控班能力
第五部分:《行动方案》的实际运用
(三)聚焦课堂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战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与活力,是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我们要将所有的创新行动聚焦在高质量课堂教学的追求上, 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发展性 教学理念,大力探索五育融合、教书育人的课堂教学新样态,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大 力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改调研PPT(杨坤道)

1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改调研PPT(杨坤道)

A
“三新”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背景(三)
“时间表” “路线图”
A
“三新”调研基本情况
调研目的
1.掌握舆情:了解各地各校对“新高考、新课程、新课改”,尤其 是新高考改革的应对情况(舆论环境、思想准备、行动准备等);
2.精准施训:旨在聚焦问题,找准需1 求,明确我省暑期“新课改、 新课程、新高考”专题培训工作的基本思路。
C
“三新”调研分析
统计结果分析图示
C
1、对新高考改 革价值的认同度
“三新”调研分析
在“我赞同新高考改革”项中,“非常符合”的最高,占42.22%,“基本符合”的占28.89%。选择“基本不 符合”和“非常不符合”的仅占4.44%、1.48%。在“我支持高考取消文理之分”、“我支持现在实施的一年两考 和多次考试的形式”项中,选择“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的百分比加总超过70%。这表明在一线教师及教学管 理人员中,新高考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对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大多数人认为改革能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77.04%)和学生个性化发展(86.67%),一部分人认为,高考改革能改变分数至上观念 (28.15%),进而对考试文化的变革产生影响(28.89%)。
解读、专题报告、网络、专题培训等渠道及时了解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内容和实施细则。调查同时表明,不少教 师对新高考的认知停留在一般层面,政策消化转化有待深入。
C
“三新”调研分析
3、学校应对新 高考改革情况
46.67%的人认为所在学校对新高考改革足够重视,17.78%的人认为所在学校对新高考改革的重视程度一般,另 有7.41%的人认为所在学校对新高考改革不够重视。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所在学校的课程结构符合新高考的要求 (56.3%),有利于学生应对新高考(51.85%),并且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65.18%),激发教师的积(59.26%)。 不过,仍有相当数量的人对新高考制度下所在学校现有的课程体系持怀疑态度:超过48%的人认为学校课程设置对于 学生应对新高考一般有利、不利和非常不利,超过43%的人认为学校的课程结构与新高考要求的匹配程度为一般、不 匹配、甚至非常不匹配。尽管有超过六成的教师认为学校学科教学注重差异化发(65.93%),学科教学中实施了分 层教学(60%),但通过分层走班实施情况的调查来看,71.85%的教师声称学校目前尚未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一些 教师对差异发展与分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分快慢班教学的层面。

新中国的八次课改

新中国的八次课改

新中国八次课程改革“第一次课程改革”:1949年启动,1952年结束。

1949年12月23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对旧教育实行“坚决改造,逐步实现”的方针,指出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这次“课程改革”,初步建立起了新中国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制度和传统,内容包括:(1)规定了中小学的课程门类,统一了课程安排和课时安排,优化了中小学课程的比例结构和衔接;中学新的教材。

1952,这“有计划年颁发了建国以来全国第一套比较齐全的教学大纲—《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在这次课程改革期间,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学计划每年都有调整,课程设置变动频繁。

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各学科专家编辑出版了第二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各科教材。

第二次课程改革因为课程变动频繁,教材难以满足需要,致使教学工作不能完全按照教学计划执行;部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不够紧密,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第二套教材只使用了一年,因为以苏联教材为蓝本,内容偏深过难,被教育部要求精简。

“第三次课程改革”: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58—1965),前一阶段是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据此,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革命”。

在基础教育课程领域进行如下改革:下放课程管理权力;缩短学制,自编教材,自请教师;组织参加生产劳动,建设生产劳动课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对教师的思想改造。

后一阶段是1961—1965年的课程调整时期。

在1961年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党中央确立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纠正“教育革命”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基础教育课程作如下调整。

(1)统一管理基础教育课程。

1963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中小学课程实施统一管理,首次提出了“国定制”与“审定制”相结合的教科书制度。

岳阳十六中课改方案

岳阳十六中课改方案

岳阳十六中这样的课改,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学改革。

岳阳十六中的改革,比衡水中学的经验,更有价值。

学生会学了,这种会学的能力,可让学生受益终生。

教师会教,能力是教师的,这个能力不可能由学生带走。

文字代替声音传递信息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有更多的优势。

所以,教师传递信息的渠道,必须改了。

以学生为主的自主课堂——其次是师资。

原君山区一中的老师,愿意留下的,经过考察,合格的留下,其余全由区教育局安排;所缺老师,要么从师范大学选拔优秀毕业生,要么向全国招聘。

到目前为止,十六中共新进教师93人,约占教师总数的50%。

——再次是招生。

让君山区初中的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读高中。

之前,岳阳市中心城区4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每年在君山有招生指标240人,“2017年开始,一脚踩死,君山的孩子,只能在本区就读。

”办学条件、经费保障、激励措施等方方面面,历任区委区政府领导站在全局的高度,提供全面的支持,为学校推进课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抓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如何抓住课改的关键?夏忠育提出:“课改之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决定借鉴许市中学课改模式,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促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

这个思路一提出来,就遭遇了重重阻碍。

一些老师、学生、家长都不接受。

“高中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初中不一样,有的题目老师都为难,你让学生自己搞,能行?”学校党委副书记、原君山区一中副校长曾水清,代表了大多数老师的心声,他建议课改采用“渐进式”。

“老师都不讲课了,让学生自己讲,那还要老师干什么?”“我们的小孩不能让你们当小白鼠做实验。

”反对的家长很多,他们甚至组建了一个500多人的“反对课改群”。

夏忠育没有妥协让步。

22年从教经验,16年校长任职经历,对于如何办教育,他有着自己清晰的思路和理性的判断。

“当初许市中学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师资、生源都比不上现在,坚持下来后不也有效果?”夏忠育表示,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政府更是如此重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统编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第四部分 新课程理念介绍
“大概念”教学案例
呈现方式:例如,初中统编历史教材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课的 大概念可提炼为“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北洋政府的黑暗 统治”一课的大概念可提炼为“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是艰难的、曲折 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课的大概念可以提炼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等等。这一类大概念,除了具有大概念的统摄性和迁移性等特征外,更 加凸显历史学科所具有的意义性和价值性的特征。
第三部分 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可见,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的基因,一根红线贯彻修订全过程,是课程育人 价值的体现,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 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
2022版新课标是未来十年课改指挥棒,是教师读懂新教材、新教参背后逻 辑基础,是教师撰写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重要参考,课标中的教 学提示、教学建议是大单元设计、学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 准是教师作业设计、命题设计的重要标准,若教师欲紧跟教育大势,与时俱进 做一名称职优秀教师,首当其冲的就是阅读课标、理解课标、运用课标。
每单元设 定单元学 习目标
2、单元目标设定,体现大单元教学趋势
第二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每课时以图片和 文字导入,并设 定课时学习目标
导课形式多样化;课时设定目标化
新教材课时设计 导向变化趋势: 今后不再以单篇 课文或课时作为 “课”的基本构 成单位,而是根 据任务来设课, 以任务为导向
3、课时目标设定,体现任务教学导向
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变化比对 第二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三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第四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课程理念介绍 第五部分 《历史新教材(2024人教版)》新增知识点介绍

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1一、实施的准备工作1、思想准备备课组首先认真学习兖州一中“三步六段”教学法经验,转变教学理念,统一思想,经过研讨形成适合我校实情的课堂改革模式。

同时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的转变。

2、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数学成绩及能力分组,每班最多分八组,每组不超过6人,每组由各层次学生组成。

各组选一名组长。

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结成一帮一对子、布置学习任务、组织讨论、安排展示等。

动员组长和优秀生做好带头作用,鼓励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不耻下问。

全组要服从组长安排,遵守课堂纪律,保证课堂动中有序,散而不乱。

二、编写导学案1、编写的指导思想导学案是教与学的路线图,质量好坏影响着改革成败。

编写的指导思想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集体研究、达成共识;保证质量、符合校情;四个层次、难易适中;导要导好、学能学懂;提前一周、统一格式;一课一案,每节必清。

2、导学案的格式章节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写人:____审核人:_____时间:___班级:_____姓名:_______(一)学习目标(二)重点难点(三)知识链接(四)新课学习(包括知识点、知识的问题化设计、典型例题等)(五)达标训练(六)作业布置(七)课堂小结(八)学后反思3、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导学案的质量和按时完成。

(1)集体备课时间定为每周一下午2:50,个人签到,并作好备课记录。

(2)主备人务必于周一完成本教学周的全部导学案初稿(在上周一分配任务。

每周三到下周三作为一个教学周),周一下午作中心发言,讲主要知识点、重点难点、问题设计、难点突破方法、题目选编意图。

其他老师做补充、提出意见、达成共识、定稿,务必于周二前印出。

(3)制定下一教学周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分配导学案编写任务,并安排下周示范课。

三、“35+10+X”课堂教学流程每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课中又分六步。

高中物理必修一 新课改 讲义 02 A速度与加速度 基础版

高中物理必修一 新课改 讲义 02 A速度与加速度 基础版

速度与加速度知识点一: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3.定义式:v =Δx Δt.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或m·s -1.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或km·h -1)、厘米每秒(cm/s 或cm·s -1)等.1 m/s =3.6 km/h.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填“标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时间Δt 内的位移Δx 的方向相同.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描述物体在时间Δt 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2)v =Δx Δt. 2.瞬时速度(1)描述物体某一时刻的快慢及方向.(2)当Δt 非常非常小时,Δx Δt叫作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5.汽车速度计的示数是汽车的速率.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测量1.如图1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示意图,D 、G 间的时间间隔Δt =0.1 s ,用刻度尺测出D 、G 间的位移Δx ,则D 、G 间的平均速度v =Δx Δt .2.D 、F 间(填“D 、F 间”或“D 、G 间”)的平均速度更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四、速度-时间图像1.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以时间t 为横轴,以速度v 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2.v -t 图像的意义v -t 图像非常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但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技巧点拨1.对定义式v =Δx Δt的理解 (1)公式v =Δx Δt中的Δx 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2)v =Δx Δt是速度的定义式,v 的大小与Δx 及Δt 无关.不能认为v 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2.速度是矢量(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2)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速度的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例题精练1.据中央气象台消息:2018年9月16日17时,第22号超强台风“山竹”在广东省海宴镇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为45 m/s ,并以25 km/h 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关于上述消息中的45 m/s 、25 km/h ,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大小B.分别指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大小C.均指平均速度的大小D.均指瞬时速度的大小随堂练习1.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为3 m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 m/s2.2017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正在论证研制的“最高时速4 000公里”高速飞行列车在网络上“刷屏”,被网友称为“飞铁”,也引发了对“北京到上海约半小时”的未来憧憬.已知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约为1 300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度约为1 300公里指的是位移的大小B.由题中数据可估算出“飞铁”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C.时速4 000公里,是“飞铁”从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率D.时速4 000公里,是“飞铁”从北京到上海的最大瞬时速率3.如图甲、乙所示为两个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甲质点做________运动,乙质点做________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2)甲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乙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__ m/s.(3)甲、乙两质点运动的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4.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2)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率是多少?知识点二: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加速度1.物理意义: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之比,叫作加速度.3.定义式:a =Δv Δt.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是 m/s 2或 m·s -2.二、加速度的方向1.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是矢(填“矢”或“标”)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2.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减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三、从v -t 图像看加速度1.定性判断:v -t 图像中图线的倾斜程度可以判断加速度的大小.2.定量计算:如图,在v -t 图像上取两点E (t 1,v 1)、F (t 2,v 2),加速度的数值a =Δv Δt =v 2-v 1t 2-t 1.例题精练1.在下面所说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速度很大,并且加速度很大B .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 .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速度为0,而加速度不为0D .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也减小随堂练习1.有A、B两物体均做直线运动,其中A的加速度恒为a1=1.0 m/s2,B的加速度恒为a2=-2.0 m/s2.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B的加速度小于A的加速度B.A做的是加速运动,B做的是减速运动C.两个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B物体的速度变化快2.(多选)如图10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论是()图10A.0~1 s内的加速度是2 m/s2B.0~2 s内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C.0~1 s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内的加速度D.0~1 s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3.世界女排大奖赛在中国香港站的比赛中,某运动员跳起将速度为20 m/s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30 m/s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00 m/s2,则运动员对排球的击打时间为()A.0.05 s B.0.25 sC.0.1 s D.0.15 s综合练习一.选择题(共22小题)1.(昌平区二模)驾车从天安门到北京大学东门,手机导航软件提供了三条推荐路线,如图所示。

(修改后) 深刻的课改 光辉的实践

(修改后) 深刻的课改  光辉的实践

深刻的课改光辉的实践——对市实验高中新课改活动的调查如何建立新课改的坚固支点,如何突破新课改的顽固瓶颈?这些问题历史性的落在了那些敢于坚守、敢于担当的人民教师肩上。

市实验高中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近几年来,他们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探索特色育人新支点,打造特色教学升级版,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引起了社会和同仁的广泛关注。

记者通过近5年的跟踪调查,感受多多,认识多多,鼓舞多多。

今天以“深刻的课改,光辉的实践”为题形成长篇调查报告,奉献给广大读者朋友,与大家共享这份来之不易的饕餮大餐。

上篇“五环五堂”破瓶颈课改开辟新天地学校是课改的舵手,教师是课改的旗臶,课堂是课改的阵地,学生是课改的主人。

早在2010年春天,市实验高中校长柴金平与记者谈及新课改活动方案时就这么明确的指出这一鲜明的指导思想。

市实验高中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之后提出的。

从2009年10月开始,柴校长带着一班人赴海南长流中学、荆州北门中学及山东昌乐、河北衡水等我国新课改的前沿阵地学习取经。

通过学习取经,市实验高中探索出“五环五堂”的高效教学模式。

他们还深刻的认识到,像他们这样的普通高中,不“突围”就可能自然死掉,这既是关系到学校存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全校教师温饱的根本所在。

以上所述,并非记者造势。

众所周知,我市最近几年初中升入高中的生源锐减,每年生源在万名左右徘徊,而市实验高中的生源只能是全市4500名以后的三类苗。

择校生的情况更加糟糕,只能是在8000名以后的学生。

这类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差,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差的问题。

这类学生进入高中后如果学校不能选择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先进科学的最佳课堂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很难提高的。

面对严峻的办学形势,市实验高中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五环五堂”的教学模式。

记者在多年的跟踪调查采访中,对“五环五堂”的深刻内涵有所认识和理解,现加以浅释,以飨读者朋友。

“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解读

“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解读

“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解读本章摘要1. 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导学模式中的“三环”,是“自学→展示→提升”层次递进的三个学习环节,实现三次学习,达成三层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层级”目标。

“四步”,概况为“学、交、导、练”,环环相扣,循环组织,符合认知规律和学习策略。

2.成功学校需要而且应该是“气质、价值、文化”三合一的课堂,即应有的个性气质、独立价值、内在文化。

是走向开放的大课堂。

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遵循“需求,满足升价值”的因果逻辑关系。

3.东辰学校的课堂以“气度,特征明显,气质不凡:为学习者服务”为核心,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流程科学化、内容自主化、形式开放化、核心人文化、结果高效化。

总结说来,课堂呈现立体式、椭圆化、大容量、快节奏的四大特点。

4.三维空间的“长、宽、高”统整于40分钟的课堂之中,如果再加上这师生对话的如分钟“时间”,那么,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已构建了完美的时空关系:“四维空间”。

5.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导学模式的课堂文化,有鲜活的生命气息也有深邃的哲学隐喻,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本素质教育文化。

6.东辰学校的“人本素质教育”为本的“素质教育”转变;决教育,,转变;从“灌输教育”从大一统流水线式的“塑造教育”向关注个性、分数教育,,向以人发展夭性的“成长模式向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结合的“创造教育”模式转变。

7. 一份完整的导演案,由预习案、展示案、提升案、复习案四类构成。

以“知识问题化,问题层级化,要素结合化”为编制原则的导演案,便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重要载体。

8.东辰课堂的价值反映在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导学模式中的是“六个统一”:学校与家庭的统一,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个性与群体的统一,知识与思维的统一,课堂与课外的统一,减负与提质的统一。

1.如何实现从三环四步开放大课堂的基本模式向教师的个性模式转变?2.遵循“需求→满足→价值”因果逻辑关系的课堂,是否最有价值?3.探索课堂的教育价值取向,怎样才能有效地达成“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详细解读没有气质,略显平庸;没有价值,凸显泛滥;没有文化,缺失生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不的纲大学教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准标程课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准标程课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准标程课
化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化学 1
化学 2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苏教版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化学1
第一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三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专题二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专题三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第二单元 纳、镁及其化合物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三单元 含硅矿物与信息材料 第一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 第二单元 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 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 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课程标准:是指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 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 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础。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不利于一纲多本的实现 不利于教学创造性的发挥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化学1》首先以化学家认识、研究物 质世界为主线索,引领学生体验探究物质 世界的过程,学习研究物质世界的方法,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和方法基础。然 后以化学在海水资源的利用、材料的研制 和环境保护3个方面的应用为线索组织教材 内容,学习有关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苏教版 化学2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审定并开始使用的 教材主要有三种:
出版 人民教育出 江苏教育出 山东科学技

版社
版社 术出版社
作者 宋心琦 王 王祖浩 晶
王磊
简称 人教版 苏教版
鲁科版
人教版 化学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二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能和氢能的利用
专题三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高中课改路线图
2004年课 改启动
海南、广东、 山东、宁夏
2005年 2006年
江苏
福建、辽宁、 浙 江、安徽、 天津
高中课改路线图
2007年
北京、陕西、湖南 、黑龙江、吉林
2008年
山西、江西、河南 、新疆
高中课改路线图
2009年
河北、湖北、云 南、内蒙古
2010年
四川、甘肃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
特点,重视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并通过典 型金属和非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应用前面所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现化学学 习的主要特点。
人教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化学 2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甲烷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 资源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 ——硅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化学1》突出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四
第一单元 化学是认识和创造物质的科学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第二单元 化学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化学 2》首先从认识原子结构、分子和离子化 合物中的微粒作用入手,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结构 的初步知识,形成微粒作用的基本观念。在此基 础上,引导学生从物质结构的视角进一步认识化 学变化的本质,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从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来阐述生活中的化学, 使学生深刻体会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苏教版教科书体系的总特点
从整体看,苏教版必修化学教材体系的构 建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色,这样的教 材体系很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化学新课程改革的 理念,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鲁科版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走进高中新课程改革
高中新课程实验于2004年启动,海南、广东、 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2005年,江苏成为 实验区。2006年,实验范围扩大到福建、辽宁、 浙江、安徽、天津 五省市,初步形成了东部 沿海省市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的格局。
本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 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其核心在于通 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化学2》则是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 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 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 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结构和反应,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社会背景 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人教版教科书体系的总特点
与原来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教材相比,虽然理论性知识和知识 的逻辑性相对弱化,但是从总体上 看,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还是以学 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为主来构建教材 体系的。
选修 模块
化化化有 物实
学 与 生 活
学 与 技 术
学 反
应 原 理
机 化
学 基 础
质 结 构 与 性 质
验 化 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程结构 的主要变化
层次性__ 必修\选修 多样性__领域\模块 选择性__ 必修学分\选修学分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变化特点 内容的模块化和主题性 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 内容的结构化和建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