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应与从众行为之区别

合集下载

羊群效应的真实案例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羊群效应的真实案例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羊群效应的真实案例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
导语:羊群效应其实就是从众心理,因为在羊群中,只要有一只开始动或者往哪个方向走,其他的羊就会直接一哄而上,而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很多时候都习惯地跟从其他成员的行为,但是在职场当中,不应该和羊群一样,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下面就跟着探秘志来看看吧!
羊群效应
所谓羊群效应和之前说的蚂蚁效应和青蛙效应一样,都是通过动物来揭示真相的。

羊群效应主要用来描述一些从众的心理。

羊群效应基本理论
一群羊一直都是比较散乱的组织,平时待在一起也是比较盲目的。

但是只要其中一只开始动或者往哪个方向走,其他的羊就会直接一哄而上。

实际上所谓的羊群讲的就是一种从众心理,在生活中也是经常遇到的,假如不假思索的直接跟随群体,最终可能被骗。

另外在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中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有一个带头人吸引更多注意力,其他的羊就会开始学习,头羊去哪里其他的就去哪里。

心理学家相关解释
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很多时候都习惯地跟从其他成员的行为,大家可能都会有一定的从众心理,习惯跟着大部队走。

假如一个人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大部队不一样,或者和大部分人有一定分歧的时候,他就会感到一些压力,并且担心被群体所边缘化,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并且比较害怕被孤立,最终放弃自己的想法和群体的一致。

但是在职场当中,不应该和羊群一样,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保持一定的冷静,最终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结语:大家觉得这个羊群效应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吗?当发生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怎么做呢?只要记得保持冷静有自己的想法,相信总能获
得最大的成功。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影响羊群效应: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影响(理论)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影响羊群效应: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影响(理论)

羊群效应:群体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与影响一、引言在人类社会和动物群体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个体的行为受到群体中其他多数成员行为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它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广泛存在,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深入理解羊群效应的本质、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对于我们认识和应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二、羊群效应的概念与起源(一)概念界定羊群效应,又称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而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并非基于个体对自身利益的理性分析,而是受到群体压力或群体行为所传达的信息影响。

例如,在投资领域,当看到大多数投资者都在购买某一只股票时,许多人会跟风购买,而不考虑该股票的真实价值。

(二)起源与发展羊群效应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对动物群体行为的观察,尤其是羊群在迁徙或觅食过程中的行为。

羊群中的羊往往会盲目地跟随前面的羊,而不考虑其他因素。

这种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中也广泛存在,并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等多学科领域学者的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羊群效应不仅存在于简单的行为模仿中,还涉及到复杂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

三、羊群效应产生的心理机制(一)信息不对称1.有限信息下的依赖2.在许多情况下,个体所拥有的信息是有限的,难以对复杂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

此时,群体的行为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信息来源。

例如,在选择一家新餐厅时,如果周围很多人都推荐某一家餐厅,个体可能会认为这家餐厅一定有其独特之处,因为他们相信其他人的选择是基于一定的信息和经验的。

这种对他人信息的依赖导致了个体跟随群体的行为。

3.信号传递与解读4.群体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号,个体通过解读这些信号来获取信息。

当大多数人都采取某种行动时,个体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暗示这种行动是正确的或有利可图的。

羊群效应与从众心理

羊群效应与从众心理

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陈毅广场,一场不期而遇的踩踏事故,让36条年轻的生命还没来得及听到新年的钟声,就将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一刻。

近年来,类似的悲剧在国内外屡屡发生。

在拥挤狭小的空间里,人们的手脚为何成为扼杀别人生命的铁蹄?人群就像磁铁,对每个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有时候,原本有序的人群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诱因而崩溃。

大多数人会因为恐惧而“慌不择路”,这被称为“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小到中国式过马路,大到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许多社会现象都与这个效应有关。

也叫“从众效应”:是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像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人们会追随大众所同意的,将自己的意见默认否定,且不会主观上思考事件的意义。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看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近年来,从一些贪官警示录的教育片中发现,这些昔日的政府官员、今日的阶下囚们在反思自己最初跨入腐败堕落之路时的心理,大多数总有这样的辩解:“现在大家都这样,你给人家办事,人家给你点答谢,我不过是随大流”,“我不带头搞不正之风,但你捞我也捞,不捞白不捞”。

如,原四川省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高勇在狱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始,我小打小闹地接受了不少人送的‘好处费’,后来在收受了大笔的‘好处费’后,我见没有什么事,就产生了一个错觉,认为这就是随大流,只有随大流才能进步。

大笔大笔的‘好处费’使我的胆量得到了锻炼。

后来,接受上百万元的贿赂也不心虚了。

”他们在讲这些话时,大有“理直气壮”之慨。

上帝是公平的,给了每个人一次生命。

但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决定了每个人的生命长度不同。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课件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Definition 2.Origin of the phrase e in politics 4. Use in science e in microeconomics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Use in politics
The bandwagon effect occurs in voting: some people vote for those candidates or parties who are likely to succeed (or are proclaimed as such by the media), hoping to be on the "winner's side" in the end.The bandwagon effect has been applied to situations involving majority opinion, such as political outcomes, where people alter their opinions to the majority view (McAllister and Studlar 721). Such a shift in opinion can occur because individuals draw inferences from the decisions of others, as in an informational cascade.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羊群效应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羊群效应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羊群效应理论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就去哪里。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

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压力是另一个决定因素。

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被孤立,甚至受到惩罚,因而团体内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并不是谚语说的那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市场中的普通大众,往往容易丧失基本判断力。

人们喜欢凑热闹、人云亦云。

群众的目光还投向资讯媒体,希望从中得到判断的依据。

但是,媒体人也是普通群众,不是你的眼睛,你不会辨别垃圾信息就会失去方向。

所以,收集信息并敏锐地加以判断,是让人们减少盲从行为,更多地运用自己理性的最好方法。

理性地利用和引导羊群行为,可以创建区域品牌,并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利大于弊的较佳效果。

寻找好领头羊是利用羊群效应的关键。

对于个人来说,跟在别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难免被吃掉或被淘汰。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走寻常路才是你脱颖而出的捷径。

不管是加入一个组织或者是自主创业,保持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

浅谈生活中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的现象。

现在,在管理学上,通常用它来描述企业的一些市场行为现象。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

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

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

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曾经有一只兔子听到“咕咚”声响,大叫“不好了,咕咚来了”,结果,动物们都恐慌地跟着跑起来。

动物如此,人也不见的有多高明。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原因大街上有两个人在吵架,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结果,人越来越多,最后连交通也堵塞了。

甚至连后面的人也停下了脚步,努力地抬头向人群里观望…… 从2003年的“非典”时期的疯抢“板蓝根”到前段时间发生核泄露后的“盐荒”,从全民炒股到今天的房价问题,都真实的反映出“羊群效应”随处可见。

有学者曾经进行过一项有关从众心理的实验,结果发现在被测试的人群中仅有1/4~1/3的人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最全优质PPT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最全优质PPT

2. Origin of the phrase
Literally, a bandwagon is a wagon which carries the band in a parade, circus or other entertainment.The phrase "jump on the bandwagon" first appeared in American politics in 1848 when Dan Rice, a famous and popular circus clown of the time, used his bandwagon and its music to gain attention for his political campaign appearances. As his campaign became more successful, other politicians strove for a seat on the bandwagon, hoping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s success. Later, during the time of William Jennings Bryan's 1900 presidential campaign, bandwagons had become standard in campaigns,and "jump on the bandwagon" was used as a derogatory term, implying that people were associating themselves with the success without considering what they associated themselves with.

心理学中的几种效应

心理学中的几种效应

7、 对个人利益的考虑 个体倾向于考虑个人的利益,因此,奖励有利于增加从众行为。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譬如,我们闭着眼睛,只闻到苹果的气味,或只摸到苹果的形状,我们头脑中就形成了有关苹果的完整印象,因为经验为我们弥补了苹果的其他特征,如颜色(绿中透红)、滋味(甜的)、触摸感(光滑的),等等。由于知觉整体性作用,我们知觉客观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用不着逐一地知觉每个个别属性了。
【实验】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作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羊群效应————从众现象
从众效应的7个影响因素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从众行为主要受到以下7个因素的影响: 1、 群体的内聚力程度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目标、认识一致、团结友爱,个人依恋群体,从众更易发生。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

而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盲从则往往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集体)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事实上羊群效应就是一种跟风行为,它表现了人类共有的一种从众心理。

这种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自我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法国科学家亨利·法布尔曾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远处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

一连七天七夜,都未曾有一只松毛虫吃到松叶。

相反,它们一直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直到饥饿劳累而死。

也许动物世界的故事看起来多少有些讽刺,但是人类何尝又不是如此。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产生从众心理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有多少人坚持某一条意见,而非这个意见本身。

人数多无疑表达了一种说服力,相信很少有人还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教条紧紧束缚了我们的行动。

20世纪末期,网络经济一路飙升,“.com”公司遍地开花,所有的投资家都在跑马圈地卖概念,IT业的CEO们在比赛烧钱,烧多少,股票就能涨多少,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地往前冲。

2001年,一朝泡沫破灭,浮华尽散,大家这才发现在狂热的市场气氛下,获利的只是领头羊,其余跟风的都成了牺牲者。

传媒经常充当羊群效应的煽动者,一条传闻经过报纸就会成为公认的事实,一个观点借助电视就能变成民意。

游行示威、大选造势、镇压异己等政治权术无不是在借助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对他人的信息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出奇能制胜,但跟随者也有后发优势,常法无定法!晕轮效应:你对人或事物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件其他方面的判断。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对证券市场的冲击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也称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从众心理。

一、羊群效应理论简介“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二、羊群效应相关故事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

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笑过之后,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法国科学家让亨利·法布尔曾经做过一个松毛虫实验。

他把若干松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又撒了一些松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松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

这一走就是七天七夜,饥饿劳累的松毛虫尽数死去。

而可悲的是,只要其中任何一只稍微改变路线就能吃到嘴边的松叶。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采用相同的经济模型,信息处 信
理技术,对应的策略。就有可 息
能对于相同的外部信息作出相 相
似的反应。
似 性

如果代理人名誉好,并且得到了高收 于
益的经济信号以后,其他代理人就有 代
可能采取同样的投资策略。然后获得 理
更多市场信号的代理人提前撤出市场,
人 名
市场崩盘后,就会让后面的委托人承 誉
受市场的损失。
6
倾家荡产,痛不欲生!
You jump,I jump
01 车
02
03 人

那么原因可能是什么?
Cause?
10
人类集体 的无意识
社会学家
人类的从 众心理
心理学家
人类理性 的有限性
哲学家
11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13
总结分析
在竞争激烈的“兴旺”的行业,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看到一个公司做什 么生意赚钱了,所有的企业都蜂拥而至进入这行当,直到行业供应大大增长,生产 能力饱和,供求关系失调。大家都热衷于摹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有时难免缺乏长 远的战略眼光。
在热门的职业里,往往也可能出现“羊群效应”。做IT赚钱,大家都想去做IT; 做管理咨询赚钱,大家都一窝蜂拥上去;在外企干活,成为一个嘴里常蹦出英语单 词的小白领,看上去挺风光,于是大家都去学英语;现在做公务员很稳定,收入也 不错,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5. Use in microeconomics In microeconomics, bandwagon effect describes interactions of demand and preference.The bandwagon effect arises when people's preference for a commodity increases as the number of people buying it increases. This interaction potentially disturbs the normal results of the theory of supply and demand, which assumes that consumers make buying decisions solely based on price and their own personal preference. Gary Becker has even argued that the bandwagon effect could be so strong as to make the demand curve slope upward. This belies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empirical evidence for a bandwagon demand relationship with a positive coefficient. Others argue further that a positive coefficient is inconsistent with demand parameterizations and generates comparative static implications that are untenable. See network effect and Veblen good.

羊群效应心理学解释

羊群效应心理学解释

羊群效应心理学解释
羊群效应,又被称作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力量的影响,而放弃个人理性的判断,追随大众的现象。

心理学史上著名的阿西从众实验,很好的论证了羊群效应的存在。

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招募了一批志愿者,对他们宣称接下会做一个视觉感知的实验。

研究人员每一组分配了6名志愿者,但其中有5名都和研究人员事先串通好了,相当于实验的托。

相当于只有1名志愿者是真实的实验对象。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志愿者面前呈现了2张卡片,第一张卡片上有一条竖线,而第一张卡片上有三条线,要求志愿者比较第一张卡片的线的长度和第二张卡片哪一条线的长度比较接近。

如此反复比较了数十次。

如果没有外界的干扰,志愿者是很容易做出正确判断的。

但不巧的是,那名真实的志愿者不知道另外5名志愿者都是托,而当他面对其他人故意指出的错误答案时,感到特别的疑惑,导致自己在做选择的时候受到了影响。

最终,有75%的真实志愿者被托带偏了,做出了至少一次的错误选择。

从众和羊群效应

从众和羊群效应

我们理解的社会认同一般更接近社会尊重,比如我们的工作价值需要得到社会认同、个人地位需要得到社会认同等。

查理·芒格在人类误判心理学中提到的社会认同倾向,更接近于我们说的“从众行为”或者“羊群效应”。

《清醒思考的艺术》一书中有个例子:假如你跟同伴去采集野果,突然听见有动物的吼声后,几个同伴都跑了,你会停在原地,挠头思考你看到的是一只狮子,还是一只没有危险的动物?不,你会跟在你的同伴后面,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在很多时候,从众行为是简单有效的快速决策方式,特别是在决策信息缺乏并存在决策压力的情况下。

但群体的从众行为并不都是有效的,甚至还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近些年出现的踩踏事件多与这种从众行为相关,比如华山游客被挤下悬崖、龙庆峡冰灯踩踏事故等,基本都是大众群体在出现“险情”时的慌乱和从众导致或者放大了灾难结果。

什么样的情况下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1)当情境模糊不清时。

这是最关键的变量,当不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反应、适应的行为、正确的观点时,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2)当情况处于危急时刻,而且常常与模糊情境同时发生。

这时,我们通常没有时间可以停下来思考应该采取什么行动,但又需要立即行动,就很自然地去观察别人的反应,然后照着做。

(3)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

人们往往愿意听从权威者的意见,而忽视一般成员的观点等。

投资投机领域的特点很好地吻合上述三个从众心理的原因,所以这个领域内从众行为非常普遍。

如果没有大量参与者的从众行为,股票、房地产、黄金、古玩甚至郁金香球茎等投资投机品种的价格波动远不会那么大,并且从众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极端的结果。

以股市为例,第(1)种情况:股票的价值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并且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关心股票的价值,更关心趋势及别人的操作,自愿受别人的影响;另外,最具诱惑的是有部分人是从众的受益者,从众的结果并不都是错误的。

第(2)种情况:股票的价格经常出现大幅度的涨跌,参与者被逼迫着马上采取行动“追涨”或者“止损”,“没有时间”理性思考。

羊群效应大白话解释

羊群效应大白话解释

羊群效应大白话解释
羊群效应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用来形容人们在行为上的一种从众心理。

就像羊群一样,如果一只羊朝着一个方向走,其他羊也会跟着它走,不论这个方向是否正确或者适合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羊群效应有很多例子。

比如,当某一种股票被大量购买时,人们可能会跟着购买,因为他们认为别人都在赚钱,自己也不能落后。

或者,当一个朋友开始做某种运动或吃某种食物时,其他人可能会跟着做,尽管他们可能并不真正喜欢或者适合这种运动或食物。

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现象,它反映了人类的从众心理和对于他人行为的模仿。

然而,羊群效应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人们的行为并不总是和群体保持一致。

有时候,人们需要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决策,而不是盲目跟随别人。

千万不要陷入“羊群效应”

千万不要陷入“羊群效应”

千万不要陷入“羊群效应”01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面前设置了一个栅栏,领头的羊纵身一跃跳过栅栏,后面的羊也跟着跳过去。

接下来的一幕就有趣了,工作人员将栅栏移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仍像前面的羊一样跳了一下,就好像栅栏还存在一样。

这就是“羊群效应”。

所以,有经验的牧民在放牧时,往往只要控制好领头的羊,这样羊群就不会走丢了。

简单来讲,“羊群效应”可以理解为一种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别人干什么,我也干什么。

这听起来,似乎是在批评一些人没有主见,没有判断力,盲目跟风,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人的一种天性,每个人都有羊群效应。

比如我们去饭店吃饭,如果一家店到了饭点还依然没什么客人,那么很多人是不会选择这家店的。

反过来,如果某家店里的人很多,甚至出现取号等候就餐的情况,那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宁愿等上一会,也要在这家吃。

原因很简单,这其实就是从众心理在起作用。

当我们看到一家店里没什么客人光顾,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家店不行,不然怎么会没有客人。

反之,我们看到某家店里的客人爆满,大家都来这里吃饭,那么潜意识里就会有一个声音:这家肯定不错,要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

事实到底如何呢?我们的这种跟风,很大概率是对的。

没人光顾的那家店确实不怎么样,而大家都争相涌进去的那家店确实不错。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家新店开业时,会安排一些人进店吃饭的原因,人多就是一种说服力。

这只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但依然可以看到“从众”的威力和价值。

很多时候,跟着别人的脚印走,确实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跟着别人的选择,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高效且有效。

所以,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深受从众心理的驱使,习惯服从大多数,妥协大多数。

02有一个女同事,有事没事就喜欢跟这个比,跟那个比,好像每天要是不比一下,心里特别难受。

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几个姐妹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评论一番。

她看在眼里,心里醋意泛起:哼,不就一件衣服嘛,有什么可显摆的。

有一天,同事开着汽车来上班,脸上自然洋溢喜悦与欢笑。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

心理学中的各种效应大全1、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

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

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

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3、晕轮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

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4、异性效应心理学家曾在一次测试中发现,男性在男、女同桌就餐地要比单纯男性就餐时要文明许多,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在异性面前更注意自己的言行。

5、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

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

该书第二十五章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群效应与从众行为之区别
作者:李雪飞来源:中国社科院
摘要:羊群效应和从众行为分别是经济学和社会学两门学科用来解释人群趋同行为的理论,羊群效应被经济学家用来解释恶性的盲从行为,从众行为被社会学家用来解释社会中的追风现象。

目前一些学者往往只重视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在分析群体消费盲从行为时常常混用,不加区分。

本文试图从消费的角度对“羊群效应”理论和“从众行为”理论进行差异性分析,指出,羊群效应与从众行为应用范围差别的诱因是外在环境的不同。

这种跨学科的探讨有利于拓宽学科的发展思路,为寻找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提供新的路径,并为进一步探讨消费现象做理论准备。

关键词:消费行为羊群效应从众行为
消费是人们每天必做的事情,我们的日常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无一例外的都在跟消费打交道。

消费实质就是进行再生产的前提准备活动。

在这里,我们探讨的消费主要是指日常生活消费,日常生活消费是维持我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消费活动。

在研究人类的日常消费中的趋同行为时,不同的学界有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经济学界提出了“羊群行为”理论,社会学界提出了“从众行为”理论。

实际上这两种理论指的是同一件事情,都是用来解释群体在消费行为中存在一种群体行为趋同现象。

从众(Conformity)现象最早是由谢利夫(M·Sherif)在1935年提出来的,谢利夫在自动光点运动实验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是一个人判断,这个人就按照自己的判断决定是固定还是移动的,如果是几个被试一起判断,这几个被试者往往把各自不同的看法收敛起来,最终形成一致的看法,谢利夫把这种随从别人的行为称为从众行为。

“从众”一词的提出,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兴趣,后来,阿希1951年关于线条长度的判断实验,也发现过这种现象,阿希把实验对象分成真被试和假被试,用事先策划好的假被试的错误观点去影响真被试,结果发现,真被试者中有1/3的人按照这个错误的观点下判断,把明明不是相等的线条判断为相等的。

阿希成功地证明了从众现象的存在,证明了集团规范或采取多数人意见对个人的影响力。

[1]从众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集团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社会判断、改变态度的现象,也就是没有主见,多数人怎么看、怎么说,就跟着怎么看、跟着怎么说,人云亦云,别人穿什么、做什么自己也跟着穿什么、做什么。

从众是对多数人的盲从,如果不能随从就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孤独感。

比如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韩国民俗就开始凑热闹、追时髦,看到社会上流行“韩风”就跟着穿韩版服饰、讲韩语、看韩剧,听
到别人说韩版衣服好看,也不分自己的体型相貌就一味地买韩版衣服。

从众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就有可能被视为异己,被周围人抛弃。

“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一种有意识地模仿别人决策的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经济生活中。

这个词语形象地概括了人们的盲目消费行为,就是说,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

如果一只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羊群行为的出现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别人的决策是可观察的,否则无法模仿;第二,各个决策有先后次序,而不是同时做出决策。

[2]金融市场中常常存在羊群行为,它是指市场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模仿现象,导致他们在某段时间内做出相同的投资决策。

有一则笑话很形象地说明了羊群效应: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

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图片:/
从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含义上看,羊群最终是一窝蜂的跟着领头羊吃绿草,人群在消费过程中最终是追时髦,去个性化的随波逐流了。

“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两种理论都以群体行为趋同化为最终结果。

因此学者们在分析消费行为时常常将这两种理论看成是一种理论,在分析消费问题时常常混用。

在这里,笔者对二者的相同点不再过多的解释,本文将着重探讨两者之间的不同,以便对这两种行为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造成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的条件不同。

羊群行为是由于资源有限,人与人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其中有某个人或某个企业处于领先地位,这种领头羊式的角色常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旦领头羊做出了新的选择,往往会引导其他人或企业也跟着做出同样的选择。

整个羊群不断模仿这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而从众行为是由成员本身的特点引起的,一般来说是,成员的经验不足,阅历浅,自信度低、成功感弱,都容易受众人意见的影响,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不涉及群体内部的竞争,从众是一种适应性行为。

如果不随从大众的意见就会有压力感和孤独感。

从众是一种盲目行为,很多人追时髦赶时尚就是一种盲目行为,是去个性化的行为,但是不涉及竞争。

比如,看到社会上流行迪斯科热舞,自己不会跳就觉得不体面、不够“现代化”水平,于是,在既不理解迪斯科,又不具备个人条件的情况下,凑热闹、赶浪潮,把自己淹没在潮流中,也热衷于迪斯科,全然不顾自己更适合跳民族舞的特质。

其次,羊群行为是一种预期理性行为,而从众行为不是一种预期理性行为。

羊群行为是在现有的信息条件下人们通过模仿领头羊的行为以期达到自己的预期结果,虽然预期希望常常不能如愿以偿,但是在做出这个选择之前,人们有一种理性的预期希望,为了达到这种预期的希望,人们选择这种跟从行为。

例如,今年网上流行的带头大哥777就是股市中的股神,带头大哥在博客中预言某只股票会大涨,他的粉丝们就买进这只股票,后来带头大哥因涉嫌私募敛财而被捕,粉丝们才恍然大悟,失声痛哭。

在这里,股民并不认识带头大哥,受网络上很多人跟随并成功的影响,一批又一批的股民相信了网络,期望跟着带头大哥自己也能发财。

股民相信自己所具有的信息,即使是不完全信息也是目前状态下的理论前提,并对此行为有一个良好的预期期望,于是采取了羊群行为。

而从众行为没有预期的希望,只是盲目的随波逐流,不计后果的去进行某种行为。

例如,看到周围人流行双眼皮,于是自己也模仿的去做手术割双眼皮,医生根据她的脸形、皮肤建议不要做手术,但是这种劝告是无济于事的,从众的人不考虑自身的情况,而只在乎自己有没有进行这种行为,以寻求认同感、归属感。

再次,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产生的结果不同,羊群行为往往是无法挽救恶性结果,从众行为的结果一般无妨大事。

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就是一桩羊群性的跟风案例,进城务工人员很羡慕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城市人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农民的榜样,在“城乡二元结构”环境下,农民跟城市居民形成意识竞争,农民常有的一种心态就是,“城市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城市人有的,我们农村人也有!”。

进城务工人员看到城市人用奶粉来喂养幼儿,回到家乡后模仿城市人不用母乳喂养,改用奶粉喂养,这种模仿的前提给劣质奶粉生产厂家带来牟利的机会。

幼儿在饮用劣质奶粉之后,营养不良,导致“大头娃”现象。

羊群行为的预期理性化常常带来不可挽救的恶性后果,因为人们在预想的理性情况下很可能更加坚持自己的行为,局外人无法阻止这种坚定的行为,直至坚定的行为产生恶劣的后果,坚定的行为才可能自动停止。

从众行为一般不会有恶性后果,从众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是人们为了寻求外在的认同感而产生的模仿行为,看到别人割双眼皮,就可以设想自己割后的效果。

“从众”一词仅仅用来形容人们的盲目追风现象,看到别人跳迪斯科,为了寻求认同感,自己也跳,跳迪斯科本身不会带来恶性的后果;看到别人穿韩版的服饰,自己也买,穿韩版服饰本身也不会带来恶性的后果。

最后,羊群行为是从众行为的极端行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的关系是:羊群行为是从众行为变种,是从众行为的极端化结果。

在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从众行为就成为羊群行为;而处在比较平和环境中,人们为了寻求认同感,略大范围的模仿行为才成为从众行为。

进一
步分析发现,日常的趋同行为只是一种模仿行为,例如,儿童模仿大人说话,这是一般性的模仿,这种模仿可以使得社会成员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模仿是社会化的前提,是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家塔德认为,模仿是一个人根据另一个人行为,做出同样的行为。

从本质上看,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都是模仿行为,羊群行为就是在外在竞争激烈的环境情况下的恶性模仿,而从众行为就是环境平和状态下的大面积模仿。

总结,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的外在特征都表现为行为趋同,其本质是模仿。

羊群行为和从众行为的不同之处的诱因是所处的外在环境的差异,羊群行为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的从众行为,它是从众行为的极端行为。

参考书:
1、《社会心理学》沙莲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
2、《经济社会学》
3、《微观经济学》
4、行为主义心理学
5、《社会学新修概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