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几种常见的岩石的特点和分类。

掌握识别几种常见的岩石的方法。

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岩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和认知。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名词解释:岩石:由矿物质构成的固态地壳物质。

标本:用于检视、研究和展示的岩石样品。

矿物:自然界中固态的无机物质。

2.基础知识:岩石的分类:(1)火成岩: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熔化物质凝固而成。

例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经历变化而形成的。

例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3)沉积岩:由沉积物质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例如,砂岩、石灰岩等。

3.识别方法:(1)观察颜色和质地。

(2)使用显微镜观察矿物颗粒的形状和结构。

(3)进行酸碱偏振光实验。

4.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理环境:火成岩:由于地壳上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形成。

沉积岩:由于沉积物在水中沉积后形成。

地理环境对岩石的形成和类型有重要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通过观察一个岩石标本,引起学生对岩石的兴趣。

(2)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岩石?它们的特点有什么不同?2.操作与实验(15分钟)(1)每个小组分配一份岩石标本和显微镜。

(2)学生观察并描述岩石标本的颜色和质地。

(3)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标本中的矿物颗粒,并记录下来。

3.知识讲解与巩固(20分钟)(1)教师讲解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岩石之间的区别。

(2)教师出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图片,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并归类。

4.小组合作(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岩石,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岩石的形成过程感到困惑,这成为了他们理解的难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动画、实物模型等,帮助他们突破这一难点。
此外,学生在描述岩石特征时,术语使用不够准确,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对专业术语的讲解和训练还不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岩石特征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岩石的分类: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图表展示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各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常见岩石的识别:学会识别花岗岩、砂岩、板岩、大理石等常见岩石,并能描述其特征。教师应提供岩石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便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辨别和应用。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他们的表现,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在讨论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岩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联系到环保和资源节约等方面,这表明他们具备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岩石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岩石的分类、常见岩石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岩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岩石的分类和特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展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四年级科学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科学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科学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科学四年级下册P67—P69【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到岩石是由不同的颗粒组成2、不同的岩石,其颗粒的粗细、颜色、紧密程度和组成不同。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记录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砾岩和玄武岩的颗粒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认知细致观察的态度和记录、描述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到岩石是由颗粒组成的和观察岩石的颗粒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到岩石是由颗粒组成的。

【教学资源】教师:媒体课件一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玄武岩。

学生: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玄武岩,铁锤【教学过程】一、观察岩石标本,探究岩石是由颗粒组成1、观察颗粒大而明显的岩石标本,引起对颗粒的注意发放颗粒大而明显的花岗岩,学生观察,教师问:你观察到什么?在学生回答的众多观察对象中,引导学生注意的“花岗岩由一粒粒的颗粒组成”。

2、观察颗粒细而不明显的岩石标本,引起“岩石是由颗粒组成”认知冲突发放颗粒细而不明显的石灰岩和页岩,学生观察,教师质疑:这些岩石也有颗粒组成吗?引起学生“岩石是由颗粒组成”认知冲突。

3、敲下岩石颗粒,探究岩石是由颗粒组成的发放铁锤,学生敲击岩石标本,颗粒被击下,学生认识到岩石都是颗粒组成的。

4、讨论颗粒明显程度与颗粒大小关系教师质疑:怎么判断颗粒的粗细。

引起学生对“颗粒明显程度与颗粒大小关系”的关注,总结出,颗粒细看起来不明显,会被误认为没有颗粒;颗粒大所以看起来明显。

二、观察岩石颗粒,归纳每种岩石颗粒的特征1、观察岩石颗粒的特征发放另外的4种岩石标本,展示观察内容(粗细、颜色、松紧),师质疑:岩石结合的紧密程度如何观察。

在学生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被敲下的难易程度与松紧相关”。

学生开始观察和记录2、交流汇报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将岩石的颗粒特征总结在黑板上。

3、进一步认识岩石是由不同种类的颗粒组成的老师质疑:每块岩石都有一种颗粒组成的吗?花岗岩的颗粒颜色为什么会有三种?引起学生的思考,认识到岩石“岩石是由不同种类的颗粒组成的”。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3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3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二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

结合课标,本单元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是人类的生存家园。

本课的任务是: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

在第一课中学生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意义。

从这节课开始,学生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为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

作为认识岩石的第一课,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

不仅要观察岩石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还要像科学家那样对岩石的多方面特征进行细致观察,以便对岩石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聚焦板块,通过岩石种类繁多,聚焦到研究岩石的特征。

探索板块,主要有三个部分:1.用眼睛和放大镜初步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2.学习科学家的方法,借助其他工具对岩石进行更细致的观察;3.选择恰当的词汇记录和描述,对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便于汇报交流。

研讨板块,则是在观察的基础上,交流三种岩石的特征。

并将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未知名岩石上,去解决未知的问题。

拓展板块,旨在引导学生从对岩石外部观察转向对其内部的观察,为研究岩石的组成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为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笔者对一个班4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前测,结果如下:1.岩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路边、公园、小区、山上、校园,到处可见岩石,但是对于随手可得的岩石,88%的孩子很少甚至没有停下来仔细观察。

2.对于提供的三块岩石,33.3%的学生能够认出花岗岩,大理岩和砂岩一些孩子能叫出名字,但是无法将岩石和名称相对应。

说明学生对岩石很不了解。

3.关于岩石特征的描述,大部分学生会通过感官观察到岩石的硬度、粗糙程度、颜色。

个别学生观察到岩石表面的颗粒,一些颗粒有反光。

(1)关于硬度:学生认为用手按不进去,在地上砸不碎,因此岩石都很硬。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2)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2)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理念】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是通过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

本课坚持“以生为本”为基本理念,从学生的前概念和探究能力出发,设计有效的科学活动,轻结果重过程,以发展的视角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教材分析】1.基于课标解读本课所承载的科学大概念是:“岩石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成分和特征”,同时本节课还承担着“搜集证据”的科学探究目标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目标的落实,学段发展目标具体为“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观察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以及“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

2.基于单元解读《岩石与土壤》单元的设计不只是引导学生观察并初步建构岩石与土壤在特征、组成、类别等方面的科学概念,更重要的是将岩石和土壤放在一个更加广阔和深层次的视野下来展开学习。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本单元第2课。

本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几种科学的方法观察、描述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更为细致的方法去研究岩石,为后面观察矿物以及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前测题目1.你在生活听说过下列哪些岩石()(多选)A.花岗岩B.页岩C.砾岩D.砂岩E.大理岩F.石灰岩G.玄武岩H.都不认识2.你会用什么观察方法来研究岩石呢?前测结果反馈1.最熟悉的是“花岗岩”和“大理岩”,其他的岩石并不是很熟悉。

2.多数学生只能说出用“看、摸、闻”等观察方法。

虽然学生对岩石并不陌生,但从前测结果来看,学生对常见岩石的种类和名称了解的并不多。

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作为本节课观察岩石的基础,但对岩石观察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这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

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案:小学科学4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教学目标1.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和砂岩。

2.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岩石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准备1. 五花八门的岩石样本: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和砂岩。

2. 放大镜。

3. 小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进入课堂后,教师可以取出一个火山岩样本,向学生描述岩石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约30分钟)a) 火山岩(约10分钟)带领学生仔细观察火山岩样本。

然后向学生介绍火山岩的特征,如颗粒较大,呈现暗黑色,表面略带凹凸不平等。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并绘制图示。

鼓励学生就火山岩的产生原因进行猜想。

b) 花岗岩(约10分钟)重复步骤2a的探究过程,带领学生观察花岗岩样本,并介绍花岗岩的特征,如颗粒较大,呈现花纹状,坚硬耐磨。

学生进行总结和绘制图示,并提出关于花岗岩的问题和猜想。

c) 石灰石(约5分钟)同样的探究过程,带领学生观察石灰石样本,并介绍石灰石的特征,如质地较软,可以用指甲轻松刮下白粉。

学生进行总结和绘制图示,并提出关于石灰石的问题和猜想。

d) 砂岩(约5分钟)重复探究过程,带领学生观察砂岩样本,并介绍砂岩的特征,如颗粒细小,可以看到沙粒。

学生总结和绘制图示,并提出关于砂岩的问题和猜想。

3. 归纳(约10分钟)基于观察和探究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特征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可以在小黑板上绘制表格,比较不同岩石的特征,包括颗粒大小、颜色、硬度等。

4. 拓展(约10分钟)介绍更多常见的岩石,如煤炭、大理石等,并简要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用途。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关于岩石的知识。

5. 总结(约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岩石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和用途。

四、板书设计小黑板上用表格形式列出不同岩石的特征,如下所示:岩石类型颗粒大小颜色硬度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砂岩五、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岩石,制作一份小册子,介绍岩石的产地、特征及用途。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4.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各种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地球的知识,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分不清各种岩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这三种岩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增强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岩石标本,了解岩石的特点。

3.实验法: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标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各一份。

2.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岩石切片等。

3.准备教学课件:有关岩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三种常见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岩石,用显微镜观察岩石切片,记录观察到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各种岩石的特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岩石的变化过程,进一步理解岩石的形成特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他们对岩石的认识。

科学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科学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标题: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学生能够描述和区分不同类型的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识别和分类不同的岩石。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例如,花岗岩、石灰岩、片麻岩等)。

3. 放大镜和显微镜。

4. 实验材料,如酸和水。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岩石的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岩石照片或视频,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岩石的观察和了解。

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简要介绍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定义和特征。

2. 解释不同类型岩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火成岩的熔融和凝固、沉积岩的沉积和压实、变质岩的高温和高压作用。

3. 展示不同类型岩石的样本,并解释其特征和形成过程。

实验活动(20分钟):1. 将不同类型的岩石样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每种岩石的特征。

2. 学生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仔细观察岩石的颗粒、晶体和纹理等细节。

3. 学生进行酸性测试实验,将酸滴在岩石样本上观察其反应,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识别和分类岩石。

讨论和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到的岩石特征和实验结果,并帮助他们归纳和总结不同类型岩石的特征和识别方法。

2. 指导学生思考岩石的用途和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岩石在地质学和工程领域的应用。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周围寻找更多的岩石样本,并尝试识别和分类它们。

2. 组织地质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和收集不同类型的岩石,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笔试,测试他们对不同类型岩石特征和形成过程的理解。

注意事项:1. 确保提供足够的岩石样本,以便学生能够进行观察和实验。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常见岩石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教学准备:分组用的岩石标号标本;放大镜、钉子、纸巾、记录单;滴瓶、滴管、稀盐酸;课件。

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岩石。

(一)了解岩石分布1.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 CAI出示:自然状态下各种岩石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石头)说明: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

2.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CAI出示(文字结论并有音频同步):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二)辨认岩石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

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CAI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不是,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玻璃块不是)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二、研究岩石特征(一)讨论操作方法谈话:接下来我们将要逐一认识屏幕上剩下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事先做了1~5的编号,而且给每组分发的岩石种类和相应编号都一样。

(完整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完整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完整版)《认识⼏种常见的岩⽯》教学设计《认识⼏种常见的岩⽯》教学设计⼀、本课时所属单元教学内容概述及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本单元内容概述:本课属于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单元。

本单元围绕地壳由各种岩⽯组成,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地球表⾯和地球内部都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展开。

本单元内容包括:1.各种各样的岩⽯。

岩⽯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花纹、颗粒⼤⼩、⼿感等⽅⾯有各⾃的特点。

岩⽯可以按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2.认识⼏种常见的岩⽯。

有的岩⽯是地球表⾯物质沉积胶结形成的,如砂岩、页岩、砾岩。

在岩⽯中保留的古代⽣物的遗体或遗迹,叫化⽯。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构成。

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喷发时,岩桨会从⽕⼭⼝流出来。

3.岩⽯的组成。

花岗岩由⽯英、长⽯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岩⽯都是由⼀种或⼏种矿物组成的。

不同矿物有不同的特征。

4.观察、描述矿物(⼀、⼆)物体有不同的光泽,如⾦属光泽、玻璃光泽、蜡烛光泽、丝绸光泽等。

矿物也有不同的光泽。

物体有不同的软硬,矿物也有不同的软硬。

不同的矿物有不同的条痕。

(⼆)本课在本单元的位置本课是本单元的第⼆课时,指导学⽣认识⼏种常见的岩⽯⼀页岩、砂岩、花岗岩、⽯灰岩、⼤理岩的特征。

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是要进⼀步从岩⽯的结构、构造等⽅⾯进⾏观察。

⼆、学情分析:我校地处中卫市城乡结合部,四年级共有5个班,每班⼈数在60⼈左右。

学⽣经过⼀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有基本的科学分析能⼒、观察能⼒、探究能⼒、推测能⼒,学会了基本的搜集、整理⽅法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法。

多数学⽣对科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有探索科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在科学课教学中,最⼤的问题就是由于学⽣⼈数多,给实验操作带来了很多负⾯的影响,如分组实验:分成每组10⼈,每班在6组,这样,每组⼈数多实验过程中有些学⽣有依赖思想难免偷懒,不能主动参与实验;如果分成6⼈⼀组,这需要开10组实验,给教师实验指导、组织调控课堂带来很多问题。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优质公开课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优质公开课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页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记录几种常见岩石的结构、构造;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砾岩、滴管、稀盐酸、放大镜、每组用于清洗滴稀盐酸的岩石的水杯一只、毛巾一块、镊子一只。

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根据描述的特征猜猜是哪个物体。

一、课的导入今天我们按特征要猜猜的主角是上节课刚接触过的岩石。

板书课题。

二、观察岩石实验(一)实验观察指导1、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2、学生阐述科学的观察方法。

3、出示六种岩石。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什么,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岩石观察记录表第实验小组4、师小结归纳指导:岩石的构造和颗粒形态(课件),我们可以借助放大镜来观察,通过碰撞等获取颗粒进行对比。

5、请大家来看实验观察记录表并指导。

表里哪些内容你不了解?岩石的层理是什么意思?生物痕迹是什么意思?岩石的第二个显著特征是岩石的颗粒形态:由岩石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颜色组成。

岩石颗粒结构分松散和紧密两项。

什么是松散的结构呢?6、重点演示滴稀盐酸的实验:1)稀盐酸是腐蚀化学实验药品,不能飞溅到自己和同学的皮肤衣服上;2)用滴管在每一块岩石上各滴一滴,观察反应(现象有冒气泡、不冒气泡之别)3)滴完稀盐酸后的岩石,观察后在清水中清洗干净(用镊子夹取)。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可分两块内容“岩石”和“矿物”,前三节课主要探究“岩石”后三节课主要探究“矿物”,前三节探究“岩石”课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

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就是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运用多种感官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获取岩石在表面的信息和一些有关岩石外部的特征,能根据一定的特点对岩石进行简单的分类。

第二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在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外部特征基础上深入观察岩石的结构和颗粒,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借助工具和实验)来观察岩石,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种岩石的显著特征,并利用这些显著的特征,根据资料能够对岩石进行识别,初步了解构成岩石的颗粒,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打下学习基础,第三课则更深入地让学生分析构成岩石的颗粒即岩石构成岩石的矿物。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

对板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等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以了解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为主要的观察目的,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

二是识别岩石。

要求学生在进一步观察岩石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不同编号岩石的显著特征,并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岩石资料来识别岩石,最后验证自己的判断。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常见的几种岩石教学设计

常见的几种岩石教学设计

常见的几种岩石教学设计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成物质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及其形成过程是学习地质学的重要一环。

为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验与思考相统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岩石的知识。

一、岩石分类探究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寻找并收集各种不同的岩石样本。

2. 观察与比较将收集到的岩石样本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根据岩石的颜色、质地、结构等特征进行分类。

3. 探索特殊岩石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特殊的岩石样本,例如变质岩和沉积岩,帮助学生发现其不同之处,并理解其形成过程。

4. 实验室测试利用显微镜和化学试剂等实验室设备,让学生通过观察岩石的颗粒组成和化学特性,进一步了解岩石的分类与特征。

二、岩石的形成过程演示1. 模拟火山爆发设计实验,模拟火山喷发的情景,让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到火山岩的形成过程。

2. 模拟压力和温度变化通过小型试验装置,模拟岩石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让学生理解变质岩形成的原理。

3. 沉积岩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模拟沉积作用的实验,通过堆积不同颗粒大小的材料,观察其变化,从而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三、岩石的应用与保护1. 岩石用途的探索引导学生了解岩石在建筑、雕塑、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并进行相关的学习讨论。

2. 岩石保护意识培养组织学生参观岩石保护区或采矿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岩石保护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珍贵的地质资源。

3. 岩石艺术创作鼓励学生利用岩石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雕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结语:通过以上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不同种类的岩石及其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并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岩石教学设计有所启发,并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1、描述岩石。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水杯、湿毛巾、玻璃皿。

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玻璃皿、相关课件课前游戏: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说说猜猜的游戏,老师描述出我们班某一位同学的体貌特征,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黑头发、两只眼睛、二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他是谁?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说出他具体是谁!那你觉得老师应该怎样描述?是啊!只有描述出这位同学区别于其他同学的,最好是独一无二的明显特征,别人才容易猜出来。

师:哪位同学能描述出某位同学的明显特征。

生:描述(2个)师:(你成功了!说明你已经描述出这位同学的明显特征了,或是:这位同学还有没有最最明显的特点)现在改变一下方式,谁来描述让老师来猜,我能猜出来,你们就成功了!谁来描述?生:描述。

师:说实话,老师还真不能一下子猜出来!能不能把这位同学最最明显的特点描述出来?看来说说猜猜的游戏,说的人一定要抓住明显的特征来描述。

猜的人一定要熟悉、认识被猜的对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分)有请今天说说猜猜的主角闪亮登场(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图片)它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首先得认识它们。

(板书: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二、观察岩石实验(9分)1、讨论观察方法(出示:花岗岩、砾岩)我们已经学过了用自己的感官来观察岩石,现在,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想观察岩石的什么?2、交流反馈★看:看什么?(颜色、形状、条纹等)随机出示条纹、生物痕迹等图片(板:看)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示范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示范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三、科学探究目标1. 会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2.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3.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四、科学态度目标1. 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2.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五、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点】会使用比较的方法、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放大镜、手电筒、小刀、铜钥匙、小钢锉、护目镜。

教师准备:岩石标本和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出示多种类型的岩石提问:这几种岩石你们见过吗?学生交流。

(2)教师讲述:岩石的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让我们了解一下几种常见的岩石有什么特征。

二、探索1.初步观察岩石(1)教师分组,每组分发材料花岗岩、砂岩、大理,提出任务: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记录在《岩石观察记录表》上。

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并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3)小结:用肉眼和放大镜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岩石的外形特征。

但是我们还要像科学家那样采用更细致的观察方法,对岩石进行多方面的特征观察,以便对岩石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

2.更细致地观察三种岩石标本(1)观察岩石的构造特征。

教师依次提供“有斑点的岩石”、“有小孔的岩石”、“有条纹的岩石”、“有层次的岩石”,并提出观察任务:不同的岩石其构造特征不同。

有些岩石有斑点,有些岩石有小孔、有些岩石有条纹、还有些岩石有层次。

对照这四幅图片,细致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是否具有相关特征,并及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材简析】第2-4课为本单元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岩石展开。

本课是研究岩石的第一课,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岩石和土壤背后的故事,知道了岩石和土壤对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变迁具有重大意义,从本课开始将对岩石和土壤进行更细致、科学的观察研究。

岩石种类繁多,它们的性质也多种多样。

本课将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共有三个活动:1.引导学生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去观察三种岩石的外部特征;2.学习科学家们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使用简单工具,比较不同岩石的颜色、坚硬程度、颗粒粗细等特征,同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知道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科学的方法;3.根据探究中记录的表格,总结归纳出三种岩石的特征,学会观察岩石的视角和方法,完成对知识的迁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岩石的结构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能熟练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岩石。

在上一课的学习后,学生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观察岩石还有一些更细致、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相对比较陌生,但也正是本节课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点。

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相信学生已经能区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方法去研究岩石,但对于完成岩石特征知识的迁移,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实践巩固。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知道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思维]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并能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探究实践]借助感官和简单工具,由浅入深地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细致、科学的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在观察岩石的过程中,保持对岩石的探究热情,意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中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砾岩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岩石的颗粒特征对岩石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在活动区自由组成小组对岩石进行观察、记录和在讨论区与指定组员之间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激发继续研究周围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石灰岩、4号:页岩、5号:大理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碟子、水槽、毛巾。

2、演示实验:在岩石上滴稀盐酸录像、相关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游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猜出他是我们班里的哪位同学。

教师叙述学生外貌,学生猜测。

你是根据我的那几点提示猜出来的?说出他的特征。

为什么这几点提示特别有用呢?这是他的特征。

再做一次,这一次要说明是根据哪几点特征猜测的?最后来猜猜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象吧,它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山上,泥土里,海底深处都可以找到它,它们严严实实地拼在一起,形成地球的坚硬外壳。

学生猜测没错,今天我们将继续围绕“岩石”进行观察(出示课题)上课,师生问好。

一、复习1、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观察到岩石的哪些方面呢?条纹、一层层的,有花斑、一粒粒的……(学生回答,教师跟着出示图片)层理:有的岩石有着像书本一样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叫岩石的层理。

如果岩石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平整的凹陷,这可以称为层理吗?生物痕迹:古时候的生物遗体被沙石掩埋,不易腐烂的部分与周围沙土一起石化成岩石。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物质,也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岩石的种类繁多,其中有一些常见的岩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教学设计以小学科学3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岩石类型,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和分类能力。

一、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岩石是地壳的组成部分之一,认识岩石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辨别并区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岩石的特点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1. 岩石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地壳的组成,强调岩石的重要性。

- 回顾学生之前学过的地壳结构知识,引出岩石的定义。

- 分类介绍岩石的三大类别: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 火成岩-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火成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3.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如砂岩、石灰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沉积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4. 变质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 介绍几种常见的变质岩,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 观察和比较不同变质岩的颗粒质地、颜色和用途。

三、教学活动1. 观察岩石标本- 提前准备好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其颗粒质地、颜色等特点。

- 学生自由讨论,尝试分类和描述这些岩石。

2. 实地考察- 安排学生到周边的山脉、河流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 学生观察和采集不同种类的岩石标本,回到教室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描述。

3. 制作岩石模型- 提供黏土和颜料等材料,让学生制作不同种类的岩石模型。

- 学生通过塑造和上色,加深对不同岩石特点的理解。

4. 团队竞赛-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出题形式可以是辨认岩石标本、描述岩石特征等。

- 通过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报道作业-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不同岩石的特点和用途的文章,可以包括观察到的实例和自己的见解。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案第一章:岩石概述1.1 岩石的定义与分类1.2 岩石的形成与变化1.3 岩石的重要性第二章:沉积岩2.1 沉积岩的定义与特征2.2 沉积岩的分类与实例2.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三章:火成岩3.1 火成岩的定义与特征3.2 火成岩的分类与实例3.3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第四章:变质岩4.1 变质岩的定义与特征4.2 变质岩的分类与实例4.3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第五章:常见岩石鉴赏5.1 鉴赏方法与技巧5.2 我国著名岩石景点介绍5.3 岩石收藏与保护第六章:岩浆岩6.1 岩浆岩的定义与特征6.2 岩浆岩的分类与实例6.3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第七章:火山岩7.1 火山岩的定义与特征7.2 火山岩的分类与实例7.3 火山岩的形成过程第八章:侵入岩8.1 侵入岩的定义与特征8.2 侵入岩的分类与实例8.3 侵入岩的形成过程第九章:碳酸盐岩9.1 碳酸盐岩的定义与特征9.2 碳酸盐岩的分类与实例9.3 碳酸盐岩的形成过程第十章:金属矿床岩石10.1 金属矿床岩石的定义与特征10.2 金属矿床岩石的分类与实例10.3 金属矿床岩石的形成过程第十一章:沉积岩的生态环境与应用11.1 沉积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11.2 沉积岩在工程与环境中的应用11.3 沉积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二章:火成岩的地质意义12.1 火成岩与地壳构造的关系12.2 火成岩与地质事件的研究12.3 火成岩在地学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变质岩的形成与改造13.1 变质岩形成的条件与过程13.2 变质岩的地质意义13.3 变质岩的应用与价值第十四章:岩石的风化与侵蚀14.1 岩石风化的类型与过程14.2 岩石侵蚀的作用与影响14.3 岩石风化与侵蚀的防治措施第十五章:岩石的科学考察与研究15.1 岩石研究的方法与技术15.2 岩石科学考察的实践案例15.3 岩石研究的未来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岩石的定义与分类: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地质单元,根据成因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三种常见的岩石: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区分各种岩石,并了解它们形成的过程。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满了好奇。

但是,他们对岩石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分不清各种岩石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三种常见的岩石,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区分各种岩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岩石的图片和实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的图片和实物,以便进行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材料,如显微镜、岩石样本等。

3.准备教学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岩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岩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岩石?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岩石的奥秘。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岩石的特征。

例如,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岩石样本,用放大镜观察岩石的纹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汉阳区建港小学项雯【教材解读】《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岩石和矿物》单元的第二课。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课《各种各样的岩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特点,而本节课则是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岩石的基础上借助工具和实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为第三课《岩石的组成》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

一个是进一步观察岩石,另一个是怎样识别岩石。

第一个活动主要是对六种常见的岩石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从中了解岩石的构造,通过新的观察方法和简单的实验,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第二个活动则是能够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来辨别是哪种岩石,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材共提供了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力图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岩石的种类,初步了解地质学家利用岩石颗粒大小、结构的不同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

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栏目中最后一项是填写岩石的名称,它需要学生在识别岩石特点后再给出其名称,因此,这两个科学活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对教材进行相应的研读和分析后,我产生了一些疑问和困惑:1、关于选择岩石材料的问题。

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七种岩石,是全部使用,还是使用部分材料呢?2、教材提供的《岩石观察记录表》的内容有的雷同,也有的不便操作,需要再斟酌。

如:(1)《岩石观察记录表》中“岩石颜色”和“颗粒的颜色”的雷同。

(2)岩石的气孔和生物痕迹学生并不容易发现。

特别是生物痕迹,教材中提到的岩石虽然有一部分是沉积岩,但其中并没有生物痕迹;而气孔用一般的放大镜不容易看到。

这两个特征如何观察?(3)关于用岩石相互敲击听声音的问题,我做过一些尝试,敲击后的确会有声音发出,但这些声音的区别并不明显,也很难准确表述。

(4)对颗粒结构的理解。

“颗粒结构”在《教师用书》中是用“紧密”和“松散”进行描述的,代表着颗粒之间的结合情况,如何确定什么情况下是紧密,什么情况下是松散呢?学生很难判断。

(5)观察滴稀盐酸后的反应问题,由于指向性不明确,学生在填写表格时容易产生岐义(滴稀盐酸后岩石颜色有变化或者岩石有打湿的现象),与“冒泡”与“不冒泡”这一结果相左。

(6)表格的最后一项是要求填写岩石种类问题,而实际上是要学生给岩石命名,我以为不妥。

3、识别岩石的第二种方法,教材通过岩石学家研究的流程图来予以说明,这个流程图有各种图示和多方向的箭头,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看懂。

【设计说明】根据教材提供的两个实验活动,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形成其教学思路。

一、开课。

采用“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从上节课学到的利用感官观察引入到这节课的利用工具观察,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主要从了解各项观察内容和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这两个部分展开教学。

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教师出示《岩石观察记录表》,并介绍表格中各项观察任务,然后放手让学生分组对照着《岩石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活动,并完成记录。

本课中的观察内容有很多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内容,如:层理、气孔、颗粒结构等等。

与其花时间让学生去猜,不如由教师利用课件直接相授。

课件中将岩石的这些特点用图片和声音行了展示和说明,浅显易懂,同时还提供了一段自制的录像,将使用稀盐酸的步骤清楚地进行了示范,使学生一目了然。

表格的内容根据之前提出的困惑做了如下设计:(1)在观察岩石这项活动中,我把六种岩石压缩到四种岩石,去掉了砂岩和板岩,增加了砾岩。

这五种岩石是从许多常见的岩石中挑选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特征.如:大理岩和石灰岩遇到稀盐酸会有较剧烈的反应;砾岩的颗粒非常粗;页岩有非常明显的层理结构等等。

板岩敲击出的声音并不是那么清脆,而砂岩各方面特点都不是太突出,让学生按照“确定观察步骤-选取工具-细致地观察-做好记录”的步骤有条理地观察岩石,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完成观察任务。

(2)对表格里的观察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将“颜色”与“颗粒颜色”合并为“岩石的颜色”;去掉“气孔”和“生物痕迹”这两个不易观察的内容;由于“颗粒结构”这个词很难理解,故去掉“颗粒结构”;增加“用铁钉刻软硬”的内容;由于敲击所产生的声音区别不明显,很难用语言描述,去掉了“敲击听声音”这一项;在“滴稀盐酸后的反应”中增加了“冒气泡”和“不冒气泡”这两个选项,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录;将“岩石种类”改成“岩石名称”,使之更加准确。

(见下图)岩石观察记录表第实验小组2、学生分组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

在观察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放大镜、夹子等工具,学生在组内通过分工合作,利用提供的工具对五种常见岩石进行认真观察,并做好记录。

三、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

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这一教学环节,主要从查阅资料和通过岩石学家介绍的方法进行设计。

1、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识别。

观察活动结束后,借助课件出示七种岩石的相关资料,并提出问题:根据同学们刚才观察的岩石特点,你能判断它们是其中的哪一种岩石吗?接着,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岩石观察记录表》的最后栏目的填写,并在全班进行反馈与交流。

花岗岩和大理岩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识别,而另外三种岩石(砾岩、页岩和石灰岩)的识别容易出现分岐,我设想在反馈与交流中让学生有冲突,并针对这些冲突来陈述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取新知。

2、通过颗粒大小与结构进行识别。

出示地质学家常用的一种辨认岩石种类的方法——用颗粒大小与结构来识别岩石。

看懂流程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

识别岩石的第二种方法就是通过一张流程图来进行的。

流程图中箭头非常多,而且图示与方向都很复杂,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

如果单单把这张图展示给学生,很难达到准确识别岩石的目标。

于是,我把流程图进行了处理(见教学设计),让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懂。

这样设计并不是否定流程图的作用,因为学生学会认识流程图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之前他们很少接触,这节课也并没有时间从头学起,所以只能简化这张图,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慢慢地学习如何认识和使用流程图,让它成为我们学习上的有利工具。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花岗岩、页岩、石灰岩、砂岩、大理岩石等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和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以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认识5种常见的岩石。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教学准备】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页岩、砾岩、夹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铁钉、盘子、水槽、抹布。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感官来观察岩石,还给它们分了类,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板书课题)二、观察五种常见的岩石1、了解各项观察内容。

(1)引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五种常见的岩石,每块岩石上都编了号,各组里相同编号的岩石是同一种岩石。

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时,一般从这些方面来观察岩石的特点(出示表格)。

(2)师简介表格中各项观察内容,同时用课件进行补充说明,重点介绍:层理、斑点、条纹、颗粒大小、使用稀盐酸的方法。

强调:我们一般把滴稀盐酸的实验放在观察活动的最后一步。

(3)上次课我们已经学过用感官直接观察岩石,比如说用眼睛看、用手摸等方法,可有些时候我们也需要使用工具来辅助。

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放大镜等工具,大家可以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更好的观察。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导。

三、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1、过渡: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五种岩石的基本特点,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哪种岩石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份有关岩石的资料,这份资料中向我们罗列了七种岩石的特点。

(出示课件)2、提问:你能借助这份资料提供的信息,联系我们刚才观察到的岩石特点,判断出这五种岩石是什么岩石吗?我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吧!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表格最后一项。

4、全班交流。

(1)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全班评议交流,将有争议的结论进行板书。

(3)各组针对有争议的结论说出自己小组的理由。

(4)在教师的进一步引领下形成统一的认识。

5、通过岩石颗粒大小及结构识别岩石通过对照资料,我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5种岩石。

地质学家在研究岩石的过程中还经常通过岩石颗粒的粗细程度来进一步鉴别岩石。

(课件出示颗粒鉴别图,以花岗岩为例说明)粗粒→砾岩松散→砂岩颗粒大小较粗多种颜色→花岗岩紧密晶莹、滴稀盐酸冒泡→大理岩滴稀盐酸冒泡→石灰岩细粒多孔→浮石有层理→页岩四、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关于岩石的什么知识吗?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研究岩石。

【教学反思】刚接触到《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这一课时,给我的感受就是这课很难上。

石头本身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观察岩石的特点在众多科学实验中也属于比较枯燥的一类。

如何在这种平淡的课中上出闪光点?如何将枯燥的实验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能碰撞出火花?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这些都是我要一一解决的问题。

第一次着手备课,我尽量地忠于教材,按照教材所列的活动精心安排,岩石选取了六种,分别是花岗岩、板岩、砂岩、页岩、大理岩、石灰岩,其中,花岗岩有斑点、板岩有层理、声音清脆、页岩有层理、大理岩和石灰岩遇稀盐酸会冒泡、砂岩像很多沙黏在一起。

互相有共性,也有自己独有的特性。

同时准备了课件解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名词,如:层理、气孔、斑点、条纹、生物痕迹、颗粒等等。

也精心调制了稀盐酸,使其腐蚀性降到最低,又能达到使岩石冒泡的实验效果。

还把教材的文字资料和图全放到课件里进行展示。

所有的教具和学具全准备妥当后,我信心满满地进行了第一次试教。

结果这次试教我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才上完。

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到最后我连提问的劲头都没有了,学生也十分疲惫。

问题到底出在哪?经过反思和总结后,我开始重新整理思路。

首先,第一个活动用时过长,学生观察的时间很长,至少是15分钟、然后进行反馈时是分组反馈的,学生照着记录单念出自己的结论,内容很多。

其他组的同学一开始还很认真听,多了后,就没有这个耐心听下去了,也很难从中发现有问题的地方,这部分时间也很长,课堂完全没有激情,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开小差。

其次,最后出示的流程图,学生几乎看不懂,前面已经很疲倦了,这时我又发了第七块岩石——砾石,学生的兴趣比起第一个活动时低了很多,再加上图难以理解,所以得出的结论很多都不对,又要花时间去重新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