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

合集下载

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

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

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它的作用是将太阳能光伏板所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输出到电网中供用户使用。

在光伏电站中,逆变器是一个核心设备,它具有功率控制的功能,能够根据光伏板的输出功率、电网的负荷情况以及系统的安全性要求等因素,动态地调整逆变器的功率输出,以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对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光伏电站的运行原理在光伏电站中,光伏板接收太阳能辐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由于光伏板的输出是直流电,而电网需要的是交流电,因此需要使用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输出到电网中。

光伏电站的运行非常依赖于光照强度和太阳的角度。

当太阳照射光伏板时,光子会与光伏板上的半导体材料发生光电效应,产生电子-空穴对。

通过将这些电子-空穴对引导到电池片中,就可以形成电流。

这就是光伏板产生电能的基本原理。

二、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的意义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根据光伏板的输出功率和电网的负荷情况,动态地调整逆变器的功率输出。

这样可以确保光伏电站对电网的稳定供电,并能够将多余的电能注入到电网中。

另外,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还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避免超载和故障等问题的发生。

三、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的方法光伏电站并网逆变器功率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响应式功率控制和主动功率控制两种。

响应式功率控制是根据电网电压和频率的变化来调节逆变器的输出功率。

当电网电压或频率发生变化时,逆变器能够根据这些变化自动调整输出功率,以保证光伏电站对电网的稳定供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成本低,但其响应速度相对较慢。

主动功率控制是通过控制逆变器的工作方式和输出功率,来实现对光伏电站的功率控制。

在这种方法中,逆变器可以通过监测光伏板的输出功率和电网的负荷情况,来动态地调整逆变器的功率输出。

太阳能光伏逆变并网及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太阳能光伏逆变并网及储能电站技术方案

太阳能光伏逆变并网及储能电站技术方案一、方案概述太阳能光伏逆变并网及储能电站技术方案是通过将太阳能光伏电池组装成光伏电池阵列进行发电,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最后与电网实现并网。

同时,通过储能技术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以便在夜间或天气不好时使用。

二、系统设计1.光伏电池阵列设计:根据电站所在地的日照情况和发电需求,设计合理的光伏电池阵列布置,包括光伏组件的种类选择、安装角度和朝向等参数。

2.逆变器设计:选择高效、可靠的逆变器,将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逆变器应具备最大功率点跟踪功能,以提高发电效率。

3.并网逆变器设计:根据所在地的电网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并网逆变器,能够实施多台逆变器的并联运行,确保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并能够实现与电网的双向交流。

4.储能系统设计:选择适当的储能设备,如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

同时,设置智能控制系统,对储能设备进行充放电管理,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5.快速充电技术设计:提供快速充电技术,并通过充电桩与电动车连接,实现电动车对储能电站的快速充电,提高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和运行效率。

6.安全保护设计: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包括电网保护、电池保护、逆变器保护等,确保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

三、技术特点1.发电效率高:通过合理的光伏电池阵列设计和高效的逆变器,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电站的发电效率。

2.系统稳定性强:逆变器和并网逆变器具有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系统在复杂的电网环境下稳定运行。

3.储能效果好:选用高性能储能设备,并采用智能充放电控制技术,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和使用寿命。

4.提供快速充电服务:通过与充电桩的连接,为电动车提供快速充电服务,满足电动车用户对充电需求的需求。

5.环境友好: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通过该技术方案实施的光伏电站可以减少使用传统能源的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太阳能发电-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

太阳能发电-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

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的应用有助于优 化能源结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从而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光伏逆变器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高效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市场对高效、可靠、安全等性能的 需求。
智能化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光伏逆变器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提升,能够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运维、 故障预警等功能,提高运维效率。
集成化
未来光伏逆变器将更加集成化,能够实现多种能源的整合与优化,如光、风、储能等,形成多能互补的 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加强光伏逆变器与智能电网的集成和互联, 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管理。
05
结论
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的重要意义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能够将太阳能转 化为电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 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 放,保护环境。
优化能源结构
提升电网稳定性
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能够平滑地接入 电网,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降低因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波动和 故障风险。
分布式发电系统适用于家庭、企业、学校等小型场所,能够满足其日常用电需求,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光伏逆变器在大型集中式电站中的应用
大型集中式电站是利用大量光伏 组件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再 通过集中 的应用,能够提高系统的转换效 率和可靠性,降低建设和维护成
发展趋势
未来光伏逆变器的发展将朝着更高效率、更高可靠性、更低成本、更灵活并网方案等方向发展。同时 ,随着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的兴起,光伏逆变器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将成为重要趋势。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及其控制实现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及其控制实现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设计及其控制实现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是一种将光伏电池组发出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与电网连接的装置。

它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将光伏电池组产生的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供电网使用,从而实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目的。

本文将对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原理及其控制实现进行详细介绍。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原理是将光伏电池组发出的直流电能经过逆变器的转换,变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能。

其主要功能包括功率调节、电网电压频率跟踪以及电网短路保护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逆变器的效率、可靠性以及控制精度等因素。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组成主要包括直流侧和交流侧两个部分。

直流侧主要由光伏电池组、直流输入滤波电路和直流侧逆变器构成。

交流侧主要由交流输出滤波电路、逆变桥和输出变压器构成。

在设计中,需要对每个部分进行设计和参数选择,以保证逆变器的正常运行。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实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和电网逆变控制。

MPPT控制是为了保证光伏电池组能够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上,通过调整光伏电池组的工作电压和电流,以获得最大功率输出。

电网逆变控制是为了保证逆变器能够将直流电能转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能,包括电压和频率的跟踪控制。

在MPPT控制方面,一般采用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模拟控制主要通过比较光伏电池组输出电压和电流与最大功率点的关系,通过调整控制信号来实现。

数字控制是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处理器实现的,能够实时采集光伏电池组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并进行计算和调整。

在电网逆变控制方面,主要包括电网电压跟踪和频率控制两个方面。

电网电压跟踪是通过测量电网电压和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差值,并通过调整逆变器的控制信号来实现电网电压的稳定。

频率控制是通过测量电网频率和逆变器输出频率的差值,并通过调整逆变器的控制信号来实现电网频率的跟踪。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与控制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与控制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型逆变器设计与控制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成为了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领域。

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然后重点讨论并网型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同时,将探讨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1. 引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系统。

该系统将太阳能电池板转化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能,并输入到电网中。

逆变器是实现这一转换的核心设备之一。

并网型逆变器允许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双向电能流动。

当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超过负载需求时,多余的电能将被输送到电网中,从而实现电能的共享与利用。

然而,为了确保安全稳定地将电能输送到电网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2.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逆变器、电网和负载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然后输入到电网中,最后供给负载使用。

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1) 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直流电能。

2) 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

3) 交流电能通过变压器升压之后,输入到电网中。

4) 电网将电能供给给负载使用。

3. 并网型逆变器的设计由于并网型逆变器需要将直流电能转化为交流电能并输入到电网中,因此其设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 高效性: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应尽可能高,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能源损耗。

2) 可靠性:逆变器需要具备稳定、可靠的运行能力,以确保电能的安全输送。

3) 控制性能:逆变器需要具备灵活、精确的控制能力,以应对电能输出的要求。

4. 并网型逆变器的控制并网型逆变器的控制包括全局控制和局部控制两个方面。

全局控制主要是通过监测电网的运行状态和负载需求来控制逆变器的电能输出,以实现对电网功率的调节。

局部控制主要是通过反馈控制回路来调整逆变器的输出特性,以保持稳定的输出电压和频率。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

相关研究综述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直接接入电网的系统。近年 来,针对该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效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以及改善并 网控制策略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光伏电池模型的改进、并网逆变器 的设计以及系统优化配置等。实验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通过构建不同规模的实 验系统对各种控制策略和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和比较。
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其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重 要的作用。当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直流电时,逆变器将其转换为交流电,以便与 电网连接并进行电力交换。逆变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整流器、逆变桥和滤波 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开关动作来实现电流的逆变。
逆变器的设计方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逆变器的设计与控 制方法
目录
01 引言
03 逆变器的设计方法
02 逆变器的基本原理 04 逆变器的控制方法
目录
05 逆变器的应用场景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作为一种 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的核心部件之一,其设计与控制方法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 的影响。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方法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 的应用。
3、采用滤波技术:滤波技术是解决电磁兼容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系 统中加入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除电网中的谐波和电磁噪声,提高系统的电磁 兼容性。
三、方法与技术
本次演示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 研究。首先,利用仿真软件对不同因素引起的电磁干扰进行模拟分析,探讨其 传播途径和危害程度。同时,通过实验测试不同措施对提高系统电磁兼容性的 效果,为优化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技术在当今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凭借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其中的并网技术,则是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关键环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

然而,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大多是交流电,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电力电子设备和技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实现与电网的安全、稳定连接,这就是所谓的并网。

要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顺利并网,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电能质量的问题。

电能质量包括电压、频率、谐波等多个方面。

由于太阳能的输出功率会受到天气、光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和间歇性。

这就可能导致并入电网的电能在电压和频率上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会采用一些功率调节装置,如逆变器。

逆变器不仅能够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还能够对输出的电能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使其满足电网的电能质量要求。

在并网过程中,还需要确保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之间的同步。

所谓同步,就是指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相位和电压等参数与电网保持一致。

如果不同步,就可能会引起电网的故障,甚至导致整个电力系统的崩溃。

为了实现同步,需要采用精确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实时监测电网的参数,并对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进行相应的调整。

另外,安全保护也是并网技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电网出现故障,如停电、短路等情况时,光伏发电系统需要能够迅速切断与电网的连接,以防止对电网和设备造成损坏,同时也保障了维修人员的安全。

这就需要配备完善的保护装置,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孤岛保护等。

孤岛保护是一种特殊的保护机制。

当电网由于某种原因断电时,如果光伏发电系统仍然继续向局部负载供电,就会形成一个“孤岛”。

这不仅会对设备和人员造成危险,还可能会影响电网的恢复和正常运行。

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起着关键的作用。

并网逆变器作为一种常见的类型,具备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并将其注入电网的功能。

而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则决定了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讨论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相关问题。

一、传统的在传统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中,主要采用的是电压源逆变器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使得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与电网电压保持同步,实现无间断地将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电能注入电网。

这种控制策略结构简单,控制稳定性较高,但在面对复杂的电网情况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在电网故障或不稳定的情况下,传统的控制策略可能无法实时调整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和频率,导致逆变器无法正常工作。

二、改进的为了提高并网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控制策略。

其中较为常见和有效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 频率和电压双闭环控制策略:将传统的电压源逆变器控制策略与频率闭环控制策略相结合,通过控制输出电压和频率的误差信号,调整逆变器的工作参数。

这种策略能够使逆变器在面对电网电压波动和故障时,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输出电压和频率,维持系统稳定运行。

2. 预测控制策略:通过预测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变化趋势,进行先行控制,使逆变器能够提前调整输出电压和频率,以适应电网变化。

这种策略能够有效降低电网波动对逆变器性能的影响,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 智能控制策略:利用人工智能和模糊控制等技术,根据电网状态和逆变器工作参数的实时反馈信息,智能地调整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这种策略能够根据不同的电网情况和工作条件,实时选择最优的控制方式,提高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和适应性。

三、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对并网逆变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控制策略的融合:将传统的控制策略与改进的控制策略相结合,形成更加多元化和灵活的控制方案。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内容提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是编者张兴、曹仁贤等在长期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并网逆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基础上,通过学习和研究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编写而成的,是对相关本科教材的深入与完善。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理论为基础,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并网逆变控制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讨论了太阳电池技术、光伏并网系统的体系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阳光跟踪聚集技术、电能质量问题与对策及相关标准等内容,为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可为从事光伏并网发电技术以及并网逆变器技术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目 录序言前言第1章 绪论1.1 太阳能及其光伏产业1.2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1.2.1 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技术的发展1.2.2 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的激励政策1.2.3 我国光伏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1.3 国内外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简介1.3.1 Springerville Generating Station(SGS)大型荒漠光伏电站1.3.2 APS Star Center调峰电站1.3.3 Prescott的荒漠电站1.3.4 国外10MW以上大型光伏电站1.3.5 我国大型光伏并网电站(超过200kW)现状第2章 光伏电池与光伏阵列第3章 光伏并网系统的体系结构第4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第5章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第6章 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第7章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第8章 阳光的跟踪与聚集第9章 光伏发电并网的电能质量仿真计算附录光伏并网发电标准简介导 语《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及其逆变控制》由合肥工业大学张兴教授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合肥工业大学兼职博导曹仁贤研究员任主编。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及电网对逆变器的要求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及电网对逆变器的要求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及电网对逆变器的要求1.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的要求太阳能电池阵列通过正弦波脉宽调制逆变器向电网输送电能,逆变器馈送给电网的电能由太阳能电池阵列功率和当时当地的日照条件决定。

逆变器除了具有直流-交流转换功能外,还必须具有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最大功率跟踪功能和各种保护功能。

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1)要求逆变器输出正弦波电流。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回馈给公用电网的电力,必须满足电网规定的指标,如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能含有直流分量、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高次谐波必须尽量减少、不能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等。

2)要求逆变器在负载和日照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均能高效运行。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而日照强度随气候而变化,这就要求逆变器能在不同的日照条件下均能高效运行。

3)要求逆变器能使太阳能电池阵列工作在最大功率点。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与日照、温度、负载的变化有关,即其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特性。

这就要逆变器具有最大功率跟踪功能,即不论日照、温度等如何变化,都能通过逆变器的自动调节实现阵列的最佳运行。

4)要求逆变器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等特点。

对于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其逆变器通常安装在室内或壁挂于墙上,因此对其体积、重量均有限制。

另外,对整机的可靠性也提出较高的要求。

由于太阳能电池的寿命均在20年以上,因此其配套设备的寿命也必须与其相当。

5)要求在市电断电状况下逆变器在有日照时能够单独供电。

2.电网对逆变器的要求逆变器要与电网相连,必须满足电网电能质量、防止孤岛效应和安全隔离接地3个要求。

为了避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对公共电网的污染,逆变器应输出失真度小的正弦波。

影响波形失真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逆变器的开关频率。

在数控逆变系统中采用高速DSP等新型处理器,可明显提高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性能,它已成为实际系统广泛采用的技术之一;同时,逆变器主功率元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小容量低压系统较多地使用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它具有较低的通态压降和较高的开关频率;但MOSFET随着电压升高其通态电阻增大,因而在高压大容量系统中一般采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而在特大容量系统中,一般采用可关断晶闸管(GTO)作为功率元件。

《2024年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范文

《2024年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范文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其中,光伏发电系统以其清洁、高效、可持续的优点,逐渐成为现代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控制策略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光伏电池板、支架、逆变器、电缆及配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光伏电池板是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光伏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光,产生光生电势,进而产生电流。

支架则用于支撑光伏电池板,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太阳光。

逆变器则负责将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以供家庭或企业使用。

电缆则负责将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传输到配电系统,最后通过配电系统将电能输送到用电设备。

三、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光伏发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主要涉及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和并网控制两个方面。

1.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是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的核心策略之一。

由于太阳能的辐射强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光伏电池板的输出功率会发生变化。

MPPT控制策略通过实时监测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不断调整其工作点,使其始终处于最大功率点附近,从而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2. 并网控制并网控制是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相连的关键技术。

在并网过程中,系统需要实时监测电网的电压、频率等参数,并通过逆变器将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与电网进行同步并网。

此外,为了保证并网过程中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如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孤岛效应保护等。

四、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及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和性能,可以采取一系列优化措施,如优化光伏电池板的布局、提高逆变器的转换效率、优化并网控制系统等。

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也为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方向。

第7章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解析

第7章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解析
• 近年来,关于孤岛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 1.孤岛效应的机理研究; • 2.反孤岛策略的研究; • 3.反孤岛策略的有效性评估; • 4.并网光伏发电装置的反孤岛测试; • 5.孤岛效应的利用。
2.1.5并网光伏系统的反孤岛测试 为了验证实际中反孤岛方案的有效性,必须对并网光伏发电装置进
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荷兰相应的研究机构曾做过深人 的研 究,并提供了配电网中孤岛效应发生的频率以及持续时间的实际数 据[3]。该项 研究是通过测量安装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典型居民区的负 荷情况来进行的,并 在两年中连续测量了每一秒钟负载需求的有功功率 和无功功率,同时将相关数据 存储在计算机内用于离线分析,由于电网 负载和并网光伏系统提供的功率之间存 在直接相关性,因而离线分析是 可行的。通过对安装有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典型 居民区的孤岛效应研究 得出了以下结论:
2.负载品质因数Qf的确定 将并联RLC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f与负载电路的位移功率因数(
Displace­ment Power Factor, DPF)联系起来将更有利于反孤岛测试中 对负载品质因数(>f 的确定,那么负载品质因数Qf与位移功率因数( DPF)究竟有何关系呢?
为了便于定量分析,首先做下列假设[5]: 1.假设负载电路中不含补偿功率因数的电容,并a已知负载电路消耗 的有 功功率和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由这两个数据和电网电压及频率, 可以计算出负 载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感L; 2.假设并上的无功补偿电容刚好使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为1。这种假 设是 合理的,因为负载电路的功率因数等于1意味着负载电路的谐振频 率等于电网频 率,而这是反孤岛保护所面临的最严重情况(任何其他的 谐振频率都将有助于 而不是有碍于反孤岛保护),此时A和C将有一个固 定的关系。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原理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原理
6
• 按照逆变器输出电能的去向分可分为: (1)有源逆变器 (2)无源逆变器
• 按逆变器主电路的形式分可分为: (1)单端式逆变器 (2)推挽式逆变器 (3)半桥式逆变器 (4)全桥式逆变器
7

按逆变器主开关器件的类型分可分为:
(1)晶闸管逆变器
(2)晶体管逆变器
(3)场效应逆变器
(4)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逆变器
16
17
三.保护措施。
一款性能优良的逆变器,还应具备完备的保护功能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措施,以应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
,使逆变器本身及系统其他部件免受损伤。
(1)输入欠压保户:当输入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85%
时,逆变器应有保护和显示。
(2)输入过压保户:当输入端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的130
%时,逆变器应有保护和显示。
适合 2 个功率柜的电池板配置完全一致,周边 无遮挡的电站。
全独立方式指的是,2 个功率柜的 PV 输入在逆 变器内部独立,此时逆变器具有 2路 MPPT 控 制。在这种方式下,可实现 2 路 PV 的独立控制 ,请确保此时 2 路 PV没有在逆变器外部相连。
适合 2 个功率柜的电池板因为外部条件原因导致 电池板朝向、遮挡或者配置有差异的电站。
步骤 5 在“运行”界面,点击“实时曲线”,切换查看
各个功率柜和控制柜图形化统计数据。
功率柜实时曲线包括:输入电压曲线和输 出功率曲线。 控制柜实时曲线为:输出功率曲线。
步骤 6 在“运行”界面,点击“ISO 曲线”,查看运行 状态时各功率柜的 ISO(绝缘阻抗)曲线。
步骤 7 在“运行”界面,点击“发电量”,查看发电量 数据
4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全套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全套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要求全套Q)要求系统能根据日照情况和规定的日照强度在光伏方阵发出的电力能有效被利用的条件下,对系统进行自动启动和关闭。

(2)要求逆变器必须输出正弦波电流。

光伏系统馈入公用电网的电力,必须满足电网规定的指标,如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不能含有直流分量,高次谐波必须尽量减少,不能对电网造成谐波污染。

(3)要求逆变器在负载和日照变化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能高效运行。

光伏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能,而日照强度随着气候而变化,所以工作时输入的直流电压变化较大,这就要求逆变器在不同的日照条件下能高效运行。

同时要求逆变器本身也要有较高的逆变效率,一般中、小功率逆变器满载时的逆变效率要求达到88%-93%,大功率逆变器满载时的逆变效率要求达到95%-99%o⑷要求逆变器能使光伏方阵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状态。

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与日照强度、环境温度的变化有关,即其输出特性具有非线性关系。

这就要求逆变器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功能(MPPT控制),即不论日照、温度等如何变化,都能通过逆变器的自动调节实现电池组件方阵的最大功率输出,这是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高效率工作的重要环节。

(5)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许多光伏发电系统处在边远地区和无人值守与维护的状态,要求逆变器具有合理的电路结构和设计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瞬时过载保护能力以及各种保护功能,如输入直流极性接反保护、交流输出短路保护、过热保护、过载保护等。

(6)要求有较宽的直流电压输入适应范围。

电池组件及方阵的输出电压会随着日照强度、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接入蓄电池的并网光伏系统,虽然蓄电池对电池组件输出电压具有一定的钳位作用,但由于蓄电池本身电压也随着蓄电池的剩余电量和内阻的变化而波动,特别是不接蓄电池的光伏系统或蓄电池老化时的光伏系统,其端电压的变化范围很大。

例如,一个接12V蓄电池的光伏系统,它的端电压会在11~17V变化。

这就要求逆变器必须能在较宽的直流电压输入范围内正常工作,并保证交流输出电压的稳定。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一、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光伏电池阵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光伏逆变器的结构通常包括直流输入端、逆变电路和交流输出端。

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源通过逆变电路中的开关器件转换成交流电源,以满足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交流负载的需求。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主要可以分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

1. 开环控制开环控制是指在逆变器工作过程中,只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不对输出信号进行监控和调节。

开环控制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但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满足复杂的系统要求,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负载变化的影响,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

闭环控制是指在逆变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输出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控和反馈控制,以实现对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和动态响应性的控制。

闭环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相对来说控制系统复杂度较高,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针对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 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光伏逆变器的工作效率与其工作点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此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是提高光伏逆变器整体效率的关键。

在不同的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下,光伏电池的工作点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MPPT算法来跟踪当前工作点,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同条件下实现最大输出功率。

2. PWM或者直流开关调制技术在逆变电路中,PWM或者直流开关调制技术能够有效地调控输出交流电压、频率和波形,进而提高系统的输出功率质量和效率。

选择合适的调制技术,并结合合适的控制算法对逆变电路进行稳定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光伏逆变器的整体性能。

3. 并网控制策略随着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不断发展,光伏逆变器的并网性能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并网需求,逆变器控制策略必须具备良好的电网跟踪和同步性能,以确保系统能够与电网正常连接并稳定工作。

太阳能光伏并网控制逆变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太阳能光伏并网控制逆变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太阳能光伏并网控制逆变器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1.光伏电池板: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直流电能。

2.光伏逆变器:光伏逆变器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直流电能通过电子元件(如晶体管、MOSFET等)的开关控制,改变电流和电压的形式,最终得到适合电网输入的交流电。

3.控制方法: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简单的开关控制: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的通断,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效率较低。

-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控制:通过检测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变化,调整逆变器的工作参数,使得光伏电池板能够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工作在最佳工作点,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

-滞环控制:为了保护电网和逆变器,滞环控制方法用于对逆变器工作点进行精确控制,并确保逆变器不会输出超过一定限制的电压和电流。

-网络同步控制:光伏逆变器必须与电网同步运行,确保输出的交流电与电网电压相位和频率一致。

这需要逆变器具备精准的频率和相位检测功能,并通过控制电路将输出电压和频率调整到与电网同步。

综上所述,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通过不同的控制方法保证逆变器的稳定工作和输出交流电的质量。

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逆变器的效率和控制精度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光伏发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可靠和高效。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太阳能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满足电网或电气负载的需求。

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电压控制策略、频率控制策略和功率控制策略三个方面对太阳能光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进行介绍。

一、电压控制策略光伏逆变器的电压控制策略是为了保持逆变器输出电压稳定在额定值,同时能够适应不同的光照强度和负载变化。

常见的电压控制策略有电压环控制和功率电压双环控制两种。

1. 电压环控制电压环控制是通过反馈控制的方式来实时调节逆变器输出电压,以使其尽量接近额定值。

在光照条件恒定的情况下,电压环控制可以较好地实现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但在光照强度变化较大时,电压环控制可能会出现响应速度慢、稳定性差的问题。

1. PID控制PID控制是通过比较逆变器输出电压频率与额定频率的偏差,然后根据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参数来调节逆变器的输出频率,使其稳定在额定值。

PID控制的优点是简单易实现,但在频率快速变化或者受到干扰时,响应速度和抗干扰能力较差。

2. 谐波抑制控制谐波抑制控制是通过滤波器和控制算法来抑制逆变器输出电流中的谐波成分,从而使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率更加稳定。

谐波抑制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逆变器输出频率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适用于电网并网要求较高的情况。

三、功率控制策略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功率控制策略是为了实现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跟踪,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常见的功率控制策略有MPPT跟踪控制和有功功率控制两种。

1. MPPT跟踪控制MPPT跟踪控制是通过不断调节光伏阵列的工作点,使其始终工作在最大功率点,从而实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跟踪。

常见的MPPT跟踪算法有P&O算法、功率斜率算法和增量电导算法等,通过计算光伏阵列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参数,实现最大功率点的实时跟踪。

2. 有功功率控制有功功率控制是通过调节逆变器的开关频率和占空比,以实现光伏发电系统输出有功功率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光伏并网系统的体系结构
3.1 集中式结构
3.2 交流模块式结构
3.3 串型结构
3.4 多支路结构
3.5 主从结构
3.6 直流模块式结构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路拓扑
4.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类
4.1.1 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结构
4.1.2 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结构
4.2 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4.2.1 工频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4.2.2 高频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4.3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4.3.1 单级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4.3.2 多级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4.3.3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问题研究
4.4.多支路光伏并网逆变器
4.4.1 隔离型多支路光伏并网逆变器
4.4.2 非隔离型多支路光伏并网逆变器
4.4.3 非隔离级联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参考文献
第5章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5.1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概述
5.2 基于电流闭环的矢量控制策略
5.2.1 同步坐标系下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5.2.2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VOC)
5.2.3 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VFOC)
5.3 直接功率控制(DPC)
5.3.1 瞬时功率的计算
5.3.2 基于电压定向的直接功率控制(V-DPC)
5.3.3 基于虚拟磁链定向的直接功率控制(VF-DPC) 5.4 基于LCL滤波的并网光伏逆变器控制
5.4.1 概述
5.4.2 无源阻尼法
5.4.3 有源阻尼法
5.4.4 基于LCL滤波的并网光伏逆变器滤波器设计5.5 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
5.5.1 静止坐标系中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
5.5.2 同步旋转坐标系中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控制
参考文献
第6章光伏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
6.1 概述
6.2 基于输出特性曲线的开环MPPT方法
6.2.1 定电压跟踪法
6.2.2 短路电流比例系数法
6.2.3 插值计算法
6.3 扰动观测法
6.3.1 扰动观测法的基本原理
6.3.2 扰动观测法的振荡与误判问题
6.3.3 扰动观测法的改进
6.4 电导增量法(INC)
6.4.1 电导增量法的基本原理
6.4.2 电导增量法的振荡与误判问题
6.4.3 电导增量法的改进
6.5 智能MPPT方法
6.5.1 基于模糊理论的MPPT控制
6.5.2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MPPT控制
6.5.3 基于智能方法的MPPT复合控制
6.6 两类基本拓扑结构的MPPT控制
6.6.1 两级式并网光伏逆变器的MPPT控制
6.6.2 单级式并网光伏逆变器的MPPT控制
6.7 MPPT的其他问题
6.7.1 局部最大功率点问题
6.7.2 MPPT的能量损耗
6.7.3 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效率与测试
参考文献
第7章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7.1 孤岛效应的基本问题
7.1.1 孤岛效应的发生与检测
7.1.2 孤岛效应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性
7.1.3 并网逆变器发生孤岛效应时的理论分析
7.1.4 孤岛效应的检测标准与研究状况
7.1.5 并网光伏系统的反孤岛测试
7.2 基于并网逆变器的被动式反孤岛策略
7.2.1 过/欠电压、过/欠频率反孤岛策略
7.2.2 基于相位跳变的反孤岛策略
7.2.3 基于电压谐波检测的反孤岛策略
7.3 基于并网逆变器的主动式反孤岛策略
7.3.1 频移法
7.3.2 基于功率扰动的反孤岛策略
7.3.3 阻抗测量方案
7.4 不可检测区域(NDZ)与反孤岛策略的有效性评估7.4.1 基于△P*△Q坐标系孤岛检测的有效性评估
7.4.2 基于L×C坐标系孤岛检测的有效性评估
7.4.3 基于负载特征参数Q×fn坐标系的有效性评估7.4.4 基于负载特征参数QxCmon坐标系的有效性评估7.4.5 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时的孤岛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