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海盐元济高级中学陈颖本单元“流程与设计”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内容贴近生活,比较容易理解。
这里,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有关流程的知识,还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流程优化的思想和方法,并将其运用于实践。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流程优化带给他们的实惠和快乐。
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对于“流程与设计”这部分内容的粗浅理解。
一、本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技术与设计2》中涉及到的四个主题——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都是技术领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内容。
这里我侧重分析流程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
1、系统的教学对流程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首先,在四个模块中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比较上位。
因为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可看作一个系统,而系统分析的方法又对各个领域的设计研究活动具有普遍适用性。
比如,“流程的优化应在综合考虑各项指标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指标的优化,综合权衡,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这其中蕴涵的正是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
因此,第三单元涉及的相关知识对于流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我认为可以先讲系统,以便为后面流程的教学作铺垫。
2、流程的教学对结构、控制的设计具有优化意义。
流程是为了满足某个需求、实现某个目标,对相关资源和活动的安排。
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质量,对结构和控制等设计活动同样具有优化意义。
所以,我认为可以将第二单元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结构、控制之前。
这既有利于结构、控制设计的优化,又有利于流程内容的巩固,一举两得。
总之,探寻流程与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使这四个章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二、本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内容标准设计思路:本主题共有5条标准,现分别加以说明。
内容标准: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
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技术与设计2》内容解析
技术探究
人工世界中的产品, 为什么有各种不同结构?
●产品的功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产品的功能决定了产品的结构。 ●人有不同的需求,所以产生了各种结构。
功能决定结构
探究结构
结构两大特性:
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强度
结构的稳定性
•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
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 影响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重心的位
• 2、相关性: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
• 3、目的性:实现一定的功能。 • 4、环境适应性:对环境变化的适 应能力。
铁链的度取决于最弱的一环
学中做
做中学
用系统分析和方法
设计自动升旗系统模型
◆创设情景,。引领学 生发现问题形成解决技 术问题的需求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 趣和学习的动力。
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非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 例:一支球队
•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的 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 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系统的任何 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 会影响其他要素或整体的功能发挥。
• 系统的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 功能之和,就是我们常说的“2>1+ 1”
绘 制 流 程 图
是
结 束
修改方案
否
三、系统与设计 系统——整体成功的保证 分工合理,协调配合
系统的概念来源于人类的长期社会 实践,运用系统的思想和定性定量相 结合的系统方法分析和处理生产和生 活中的问题,是大家都可能遇到的。 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思想并运用系统 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减少处理问 题过程中的盲目性,学会对事件的理 性分析和科学决策。
汽车外壳
认识结构
认 识 结 构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教案名称: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与设计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技术与设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技术与设计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
- 探讨技术与设计的原理,如需求分析、解决方案设计和评估等。
2. 技术与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技术与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手机、电子产品等。
-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与设计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优缺点。
3. 技术与设计在工作中的应用- 研究技术与设计在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如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 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让他们了解技术与设计在不同行业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技术与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让他们理解技术与设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和观点。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一个简单的产品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的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与设计案例,让他们理解其优缺点和应用意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和观点。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设计一个简单的产品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的疑惑并回答他们的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完成设计任务等。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技术与设计2》教学工作计划
《技术与设计2》教学工作计划1一、学情分析五年级共七个班,总人数有五百余人。
人数多计算机太少,学与练不能很好的结合。
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大多数同学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能力。
在计算机的网络方面有的同学在家里上了网,他能自己独立的上网查资料,但是在软件的应用上还是不熟练。
这学期将学习制作主题网站和数据处理初步知识,学习新的应用软件Excel2000和网站制作。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主要讲了应用软件Excel2000和网站制作。
教材共有两个单元。
教材内容先进,形式新颖,致力于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以“任务”为驱动,即以某个实例为先导,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及技能的传授、突破了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
本册是我校第一年用的新教材。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渗透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结构,精心选取最实用、最前沿的内容,尽力克服以往“偏软、偏微软”的弊端,合理拓展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内涵。
第二,注重创设高度真实的学习情景,帮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掌握使用的、易迁移的知识与技能。
第三,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力求通过任务需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第四,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第五,注重对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套教材主要设置了以下栏目:1、阅读与思考:本栏目首先向学生提供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苏教版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
苏教版必修二“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本模块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两个必修模块中的第二个,包括“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
模块内容结构如下:模块内容所体现的整体、协调、关联、控制、稳定、权衡、改进、优化等思想和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可迁移性,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其个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益的设计思想。
模块四个主题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呼应具有内在的联系:结构总是和系统相联的,结构是系统的结构,是系统的组成形式,也是系统功能的依据;流程可以说是对工程系统或工作系统按时间顺序运行的描述;控制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对系统状态所施加的干预。
从总体上把握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理解本模块所体现思想和方法的基础性、典型性和通识性。
教材侧重于从以下几点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在建构和凝练技术设计的核心思想和方法的层面展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生活实际中的简单技术设计,使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的技术思维过程,掌握典型的技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进行综合。
教材体现了技术与文、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关系,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知识整合成一个个有机体来综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既综合了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理科课程的知识,也综合了语文、美术等文科课程知识。
◆以多层次的学习活动呈现内容。
教材精选了一定量的具有典型意义和绕有趣味的“案例”进行分析,从多角度呈现了技术设计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以此揭示具有普通意义的技术思想和方法;设置的“马上行动”、“讨论”、“探究”、“辩论”等诸多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栏目,既为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提供了开放性的空间,也为水平较高的学生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小试验”栏目,使学生通过方便易行的动手试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领略技术的魅力,激发技术设计的创造灵感,凸显技术课程的特征;“练习”、“综合实践”等栏目,以经过筛选的、以生活生产实际为情境的技术设计项目,提供给师生选择,使得学生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下学习技术、体验设计、经历过程;“阅读”、“链接”等栏目,通过丰富的技术背景资料和拓展资料的呈现和提示,延伸了教材,以尽力弥补目前技术课程参考书籍少的缺憾。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单元目标解读
1、通过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
2、通过各组讨论、分析、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
3、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体验造纸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曲折,享受造纸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4、通过了解地方特产端砚和粽子的制作流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1、理解结构的涵义。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概念和一般分类;
2、分析结构如何承受应力;
3、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
4、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
第一节
认识结构
构
1、了解结构的分类,从力学角度理解构件和变形的概念。
2、初步学会分析结构。
通过有趣的案例分析和技术试验,了解3种结构的受力特点,领会结构与力的关系。
2、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能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
体会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的意义,把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延伸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
理解系统的涵义和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
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
第一节
认识系统
1、理解系统的涵义;
2、制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
重点:
理解控制的涵义、反馈环节的作用,掌握控制系统的组成,分析对应干扰因素。
难点:
能准确找出控制系统组成,并画出系统框图。
第一节
了解控制
1、控制的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工作工程;
重点:
粤科粤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结构及其设计》《桥梁赏析》
桥梁赏析教学设计屯溪一中吴晗一、学习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结构的知识已有一定的储备,但往往这些知识是比较片面的、非技术性的。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对建筑结构进行赏析。
由于学生对古今中外许多经典建筑结构的建造历史、建造技术、民族特色、生态文化等缺乏全面了解,导致难以达到良好的赏析效果。
二、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作为本章的结束课程,要求学生从技术层面(功能、结构、材料)和文化层面(民族特色、历史性、时代性及艺术性)对结构设计进行欣赏和评价,是一节集技术、人文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2.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对典型结构(桥)的鉴赏,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发现结构的美。
(2)难点: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技术、审美准则,能正确地从技术、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
3.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建筑结构,体验结构设计的技术发展历程,能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典型结构,并能正确评价结构设计。
2.通过对本地桥梁结构的分析,引导学生从技术和文化角度去赏析结构。
同时学会欣赏各种结构的承力、取材、功能特点和各种结构的美,加强学生对结构设计的人文特性的理解。
3.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结构的审美观念、技术理解以及对结构重要性的认识,包括人文内涵、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和时代性的认识等。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学好技术知识,运用技术发展自己、发展国家、发展世界的信念。
4.核心素养(1)技术意识:理解技术对于历史、社会及环境的影响,具有对技术文化评价和选择的能力,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2)工程思维:能对典型结构进行欣赏及分析,感知不同结构蕴藏的文化和技术,加深对结构基本特性的理解,发展工程思维。
四、教学理念与方法本节主要让学生从技术发展以及已学结构知识的角度欣赏、评价经典和有特色的结构设计(可以从功能、结构、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欣赏),并在欣赏过程中关注和发掘蕴藏在其中的文化背景、民族特点和时代特色。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本章结构】《技术与设计2》模块的四个主题是技术领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内容。
其典型意义在于,首先,它们既有专业技术的内涵,又有通用技术的特性。
其次是他们所体现的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不仅是解决技术问题是钥匙,还可以向其它领域迁移,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构与设计”虽指向力学结构的理解、分析和设计,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的讨论却是各类技术设计不可少的,“流程与设计” 讨论流程和流程的改进设计,改进的思想和方法同样是技术设计的共性,“系统与设计”则重于对系统的理解,以及运用系统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设计,“控制与设计”重在理解和运用控制,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这些内容构成了技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块四个主题的内容相对独立,教学中可以调换顺序,但它们又相互呼应具有内在的联系。
结构总是和系统相联的,结构是系统的结构,是系统的组成形式,也是系统功能的依据;流程可以说是工程系统或工作系统按时间顺序的描述;控制本身是一个系统,它也是对系统状态所施加的干预。
从总体上把握各单元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理解本模块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所具有的普适性。
本单元即“流程与设计”研究的是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这里我们不是仅仅教给学生有关流程的知识,还要与学生一起探究有关流程所蕴涵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这些思想和方法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
通过对流程的理解,培养学生优化生活和工作流程的能力,使学生体验革新的成功感和革新可能带来的经济、环境等方面的收获。
【重点难点】第一节:教学重点:了解流程的涵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通过对典型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的意义,体会流程思想在技术设计中的存在。
学会阅读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启发学生投入学习,参与讨论用流程表达生活中的某些任务的分析。
第二节:教学重点: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教学难点: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涵义。
2.通过对简单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3.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4.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的分析,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5.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
【本章教材分析】一、在教材中的地位《技术与设计2》模块的四个主题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体现了技术设计的基本思想和一般方法,“结构与设计”不仅突出对力学结构的理解、分析和设计,而且更强调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流程与设计”讨论流程和流程的设计及改进优化,改进的思想和方法同样是技术设计的共性。
“系统与设计”则重于对系统的理解,以及运用系统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设计。
“控制与设计”重在理解和运用控制,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问题。
这四部分内容看似相互独立,但实际上它们是相互呼应具有内在联系的。
首先结构总是和系统相联的,结构是系统的结构,是系统的组成形式,也是系统功能的依据;(比如人体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流程可以说是工程系统或工作系统按时间顺序的描述;(比如学生课表既有流程也有系统)控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它也是对系统状态所施加的干预。
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即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又是后一单元的基础,集中了众多核心概念和重要的思想和方法,是本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等既是系统的基本特征,又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
学好本单元可以使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处理和研究问题,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如何避免学生面对太多概念而产生厌学情绪,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俗地引出系统概念,通过对“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谚语的理解,以及很多有趣的案例分析,循序渐进地探讨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分析、优化和设计,进而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的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技术与设计2》说课稿
《技术与设计2》说课稿《技术与设计2》说课稿1(3717字)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广东版《技术与设计2》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二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2、本节是《系统与设计》单元中的重点,共分2个课时,系统的基本特性是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系统及系统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系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为下一课时学习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及以后系统的优化、系统的设计等教学做好准备。
3、本节教材通过对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力求使学生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认识系统的基本思想,知道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通过前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系统并不仅仅是技术系统。
所以,如果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引导学生将系统的基本思想逐渐应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5、本节教学内容,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抽象、枯燥。
各知识点教学,基本上遵循:“案例了解”—“分析原因”—“总结归纳”—“上升理论”的模式,这种类似“填鸭”的模式如果用得多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和反感;同时,一味地堆砌案例,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案例本身,而缺乏对案例背后的技术原理、技术思想的学习把握。
6、本内容安排1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实际情况:(1)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2)限于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碰到复杂问题时,虽然也会思考,但更多时候思考往往不全面,缺乏系统的观点和方法。
所以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和把握。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理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技术与设计2》共分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部分,相对比较独立。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我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分析。
在充分遵守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参考的建议,保留教材设计的栏目,更改其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的栏目内容,提出以统一的设计案例贯穿于教材四个部分的教学设想。
在简单结构设计这节中,教材选择的“相框设计”案例只在这节中得到了使用,不便于贯穿下去。
而创新型、个性化台灯的设计对于教参提倡的“教师应当开阔视野,形成整体意识,立足于四个专题的有机联系和高度整合来分析和使用教材”有着教材中“相框设计”案例不具备的优势。
创新型、个性化台灯的结构设计、安装流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以及开关与亮度调节的多种控制方式,很容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并可促进学生作品的科学性与精品化,可有效避免上学期出现的设计杂乱粗糙、可比性差等弊病,并有效刺激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流程化思维模式和系统论控制论基本思想。
教材中案例的选择简单易懂,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资料使用。
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教参建议用3课时,我把简单结构的设计方案构思过程和方法单列1课时,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实例中更好地理解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这也是简单结构设计方案构思的第一步;二是尽力给学生设计构思的时间,并能进行构思方案的简述与答辩。
这有利于学生对结构设计要素的生动理解。
2.教学目标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的总体目标是熟悉设计一个简单结构应考虑的主要因素,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图样,做出模型和原型。
本课时在第三节的总体目标之下,设计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1、以实例形式强化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并拓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相关知识的方法,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2、以台灯结构设计为项目学习简单结构设计的过程和方法,并绘制设计草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设计对象简单结构并能进行简单设计的能力。
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结构与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主要介绍结构的涵义,是学生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一般分类。
进而,使学生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应力的,并且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虔性的因素,并写出报告。
最终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涵义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案例,充分让学生参与讨论、动手实验、演示实验等多种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二节探究结构(一)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虔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虔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二节探究结构(二)一、教材分析1、本节主要内容介绍本节内容从一个工程事故引入,以期加深学生对工程设计中质量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本节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结构的性质:结构的稳虔性;结构与强度;结构的连接;技术试验。
在“设计与实践”栏目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三脚架上施加重物的具体操作办法,进行技术试验时,应该观察及记录好内容,写出技术实验报告,进行交流和总结。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结构稳虔性、结构强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的技术试验,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因素的了解;使学生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
《技术与设计2》教材的几点思考
出 结 构 的 概 念 , 从 自然 界 的 结 构 应 用 于 技 术 领 域 的 结 构 范 例 , 明
有3 个填 空 , 《 术与 设 计 2 ( 在 技 》 必
修 2)教 师 参 考 书 第 7 该 题 的答 案 页
辆 对 桥 面 的 压 力 F 作 用 , 桥 面 受 。
弯 曲 变 形 形 式 ,两 桥 墩 受 压 力 N 作
用 ,而 不 应 该 出现 支撑 力 说 法 ,
仕 中 无 在 ,处 教 构计 《与 2 材从》 的设 技入 不 结手 术
,
_ ▲
因支撑 力不属 于前面 分析结 构的5
团
要 … … … 一 … … … 清结
概 念 ,理解 生活 、生 产 中不 同结构 类型 ,把 握构 件 的5 种基 本 受力情
况 和变 形 形 式 。教 材 中所采 用 马上 行 动 、 小试验 以及 实 际案 例 ,必 须 内容前 后衔接 ,知 识点 明确 。 黼 觎 跚
《 技术与设计2 》教材 的 几点思考
■李 新艳
思 考 一 教材 内容 与案 例 分 析 、马 上行 动 相 一致
1 《 术 与 设 计 2 教 材 第 . 技 》
一
单 元 , 结 构 与 设 计 内 容 中 , 从
力 学 角 度 阐 述 结 构 的 定 义 , 并 分 析 结构 受 力 情况 ,即构 件 受 拉 、
压 , 受 剪 切 , 受 扭 转 , 受 弯 曲变
恭
形 形 式 。 通 过 教 材 第 6 实 际 案 例 页
桥 梁 桥 面 受 力 分 析 , 由 于 已经 说
技术与设计2全套教案(通用技术)
《无处不在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一)了解结构的含义。
(二)能从力学的角度理解结构的概念。
(三)通过学习椅面、简易桥梁的受力分析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展示一些采用架、梁、拱结构的建筑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一节“无处不在的结构”的第一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放映蜂窝、蜘蛛网、大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通过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的分析和研究,使学生明白“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
人们将其成果应用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讲解应力概念。
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 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
应力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结构概念教学难点:应力概念三、教学媒体、资源的运用纸板承受压力试验需要废旧纸盒的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由于是第一个课时,不要求学生准备材料,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材料。
四、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学生对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一定的基础。
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比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模型演示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等。
五、教学策略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力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小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教学教材
《技术与设计2》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开设的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使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
“技术与设计2”模块是在“技术与设计1”的基础上设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与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技术与设计1”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深化。
本模块由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组成,侧重于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以及生活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解决。
这些对于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1、理解结构、流程、系统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掌握简单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2、能使用常用的规范的技术语言表达设计方案;3、能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形成设计方案并初步实施;4、学会从技术、环境、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评价技术设计方案和实施的结果,增强革新意识。
三、实施措施1、在开学初将各班学生分为2-4 人的技术小组,便于开展技术活动,每个小组的组长每周填写《技术课过程考核小组量化表》,便于更好地完成学分认定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2、紧扣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避免教学过于专业化,防止陷入某项技能、技艺的教学。
3、教学中要体现新理念,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还要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应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和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
4、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技术试验,领悟技术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能将它们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进行灵活运用,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中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能否反映时代发展的教学案例,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对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
6、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倡导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采用表现性评价和技术活动档案袋评价两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与设计2》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教学资源是广州市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教材分析和同步练习题,它根据广州市对高中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充分反思新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编制而成.经过试用,老师反映良好,起到了减轻老师备课负担,指导老师(特别是兼职老师)教学,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测的作用.主要特点1.实用性,系统性强根据基层学校的实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每一章节都配有同步练习题,期末有测试样题,避免了各校测验和考试不统一,不规范的尴尬.2.规范,严谨严格按照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技术科规定的试题编制格式来制作测试题,并经专人审核,努力避免科学性错误.3.有利于知识与操作能力同步提高通过教材分析与同步练习,使教学更加规范化,改变过去只注重技能培养,不注重知识掌握的弊端,使学生的知识与操作能力同步提高.运行环境须MICROSOFT WORD支持安装及使用说明无须安装,可直接使用引用资源集全区多位专职通用技术教师之力编写而成,中心组成员对老师的原创资料进行了修改.目录一,单元目标解读章节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修二第一章结构与设计1,了解结构的概念和分类;理解构件和变形的概念.2,理解结构稳定性,强度的概念.理解结构与受力的关系.3,理解应力的概念以及影响结构的强度,稳定性的因素.4,知道强度与材料的形状有密切的关系,懂得校核强度的方法.5,理解结构连接的重要性.了解结构连接的常用方法.6,了解建筑结构与技术发展的关系.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结构事例,进行讨论和分析,领会结构与力关系,结构的分类与结构的稳定性,强度与连接.1)世界各地与祖国各地的建筑图片的欣赏与评价,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关注世界.2)认识到设计不仅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也要有审美准则,民族特色.1,理解结构的涵义.从力学角度理解结构概念和一般分类;2,分析结构如何承受应力;3,分析影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4,从技术和文化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第一节认识结构构1,了解结构的分类,从力学角度理解构件和变形的概念.2,初步学会分析结构.通过有趣的案例分析和技术试验,了解3种结构的受力特点,领会结构与力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结构激情和兴趣.重点:结构的概念难点:理解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第二节探究结构1,理解内力,强度,应力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应力计算;会用应力和强度的关系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1,通过简单的技术试验,使学生加强对强度与材料,强度与材料的形状关系的了解;2,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结构连接,了解结构连接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认真进行技术试验的科学态度.重点:掌握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的概念.难点:1,理解与实施技术试验.2,加深对影响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因素的了解.3,认识技术试验是解决技术问题的重要方法.第三节结构设计能确定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结构设计,并绘制设计图纸,做出模型或原型.1,以合作学习方式,完成模型桥的设计过程中,初步学会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2,在实际简单桥梁制作中培养学生运用结构基础知识的能力,提高综合思考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通过制作简易桥梁结构模型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创造潜能,培养合作意识.重点:理解结构设计必须遵循的设计方法和过程.难点:运用结构设计应遵循的设计方法和过程来制作简单桥梁结构模型.第二章流程与设计1,了解流程,时序,环节的涵义.2,学会阅读,分析,绘制简单的流程图.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和流程的优化改进.1,通过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和改进,提高运用流程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从流程的角度对生活和学习事件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质量;3,通过流程技术试验,发展动手实践能力,体验知识物化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体验革新的成功和效益.1,通过对各种流程案例的分析,促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生产技术进行辩证的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流程技术试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重点:理解流程,时序,环节的涵义;能够阅读,分析,绘制简单的流程图.难点:能对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优化改进.第一节了解流程1,了解流程的含义;2, 理解流程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经历拆卸与安装圆珠笔的技术实践过程,初步学会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流程的思想和方法,体会流程的作用和意义,并能运用到具体的技术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流程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增强时间观念,形成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保证生活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生产的效率的思想意识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识等.重点:流程的含义及作用.难点:流程的应用.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1,能够列举经典的工作流程和生产工艺流程,并且对流程案例进行分析;2,理解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1,到邮局调查邮寄包裹的工作流程;2,分析邮寄包裹,制造陶器等经典流程,构建知识体系;3,学生经历准备"大家一起动手造纸"的工具,并且动手造纸.体验知识物化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4,经历对案例和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提高交流,合作,归纳的能力.1,通过理解流程中的环节和时序的意义,培养学生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2,通过各组讨论,分析,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3,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体验造纸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曲折,享受造纸成功所带来的喜悦;4,通过了解地方特产端砚和粽子的制作流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重点:掌握流程,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的环节和时序的定义及其区别.难点:时序的安排与环节的划分.第三节流程的设计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对小铁锤加工流程的设计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及设计的表达.难点: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第四节流程的改进设计1,理解流程改进的目的;2,能概括流程优化过程的步骤与方法.对生活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培养用流程优化来提高实际问题工作效率的方法.重点: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流程改进;能概括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难点:理解开展流程改进的一般原则和步骤.第三章系统与设计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涵义;2,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3,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能结合实例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4,通过分析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5,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1,通过分析典型的系统设计案例,体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初步综合评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效果;2,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能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体会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的意义,把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延伸到生活和学习当中,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重点:理解系统的涵义和基本特性,初步掌握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难点: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简单的系统设计.第一节认识系统1,理解系统的涵义;2,知道系统的元素和子系统;3,了解系统的分类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体验系统的普遍性.初步形成系统的观念和意识.重,难点:系统的涵义理解第二节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1,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2,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1,分析典型事例所体现的系统的基本特性.领悟系统思想和方法的意义;2,通过运用系统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系统分析方法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建立系统的科学思想和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重点: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系统的优化1,理解系统优化的意义;2,学会怎样实现系统的优化.通过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分析影响系统后话的因素,学会实现系统的优化.体验系统优化的意义,学会把系统优化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提高效率.重点:分析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难点:能够对简单系统进行优化.第四节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1,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2,学会编写设计说明书.1,通过分析简单的系统设计案例,初步学会简单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2,确定一个生活或生产中的简单对象,根据设计要求完成系统的方案设计学.建立运用系统的思想方法处理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意识.努力实现优质,高效.重点: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难点:运用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对一个简单对象进行系统设计.第四章控制与设计1,控制的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控制系统的类型,知道什么是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工作工程;3,解并能确定控制系统的主要参数;4,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执行器等环节的作用,熟悉反馈环节作用.了解简单被控对象的基本特征;5,合案例找出影响简单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6,设计,制作,调试和改进简单的控制装置.1,典型案例,按照控制系统的组成,理解其在工作工程中的作用;2,对控制系统实例的分析,学会依照被控对象的基本特征,确定其被控量,控制量,画出控制框图;3,合案例按照控制组成中"量"的变化,找出主要干扰因素并作分析;4,计,制作一个控制装置,初步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加深对控制系统的理解. 1,对控制概念的理解,懂得人在控制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通过一定手段,让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不是完全掌控或代替事物发展;2,制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重点:理解控制的涵义,反馈环节的作用,掌握控制系统的组成,分析对应干扰因素.难点:能准确找出控制系统组成,并画出系统框图.第一节了解控制1,控制的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手动控制,自动控制,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工作工程;3,确判断生产生活中有关控制的例子是属于手动控制还是自动控制,是属于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通过案例分析,体验控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1,控制涵义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在控制中人起到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从人文角度对技术的理解;2,介绍控制的发展史,使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伟大产生敬佩.重点:理解控制的涵义,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难点:理解控制反馈的概念,控制的分类.第二节系统的组成和描述1,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执行器等环节的作用,熟悉反馈环节的作用;2,了解简单被控对象的基本特征;3,能认识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能画出一个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1,通过游戏,实例,引导学生把控制各部分组成找出;2,分析典型的案例,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工程. 1,在分析具体控制实例的控制组成工程中,学生可能感到分析的繁复,这时要培养他们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感受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2,在分析工程中,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重点:掌握控制器,控制量,被控对象和被控量等概念.难点:弄清具体实例中的控制器,控制量,被控对象和被控量,并画出其框图.第三节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1,了解简单的被控制对象的基本特征,能确定被控量,控制量,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形成初步的控制设计方案;2,根据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制作一个控制装置.经历一个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初步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1,学会全面,系统地看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象;2,在制作过程中养成不怕挫折的精神.重点:让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有效地将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难点:保证设计题目的开放性,引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控制试题来完成设计任务,使作品多样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节控制中的干扰1,了解干扰对控制的影响.结合案例找出影响简单控制控制系统运行的主要干扰因素并作分析;2,了解在控制系统中克服干扰的基本方法.1,结合实际案例懂得从多个角度分析干扰对控制的影响;2,能通过运用克服干扰的基本方法,对"升国旗定时控制装置"进行优化.养成全面,统筹看待问题的态度.重点:了解干扰对控制的影响,以及克服干扰的基本方法.难点:克服干扰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