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
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
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
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2016年全国人均用水量比2015年人均用水量 少百分之几?
(1)2015年全国人均用水量占2016年的百 分之几? 450 ÷438 ≈1.027=102.7 %
(2)2016年全国人均用水量占2015年的百 分之几?
438÷450≈0.937=93.7 %
已知 :2015年全国人均用水量450立方米,
答:2016年昆明市人均用水量比2015年昆明市人均 用水量幅度是增加了2.6 % 2016年全国人均用水量比2015年全国人均 用水量减少2.7 %。
思考: 2016年昆明市人均用水量比2015年增加了2.6 %,可 以说成2015年昆明市人均用水量比2016年减少了2.6 %吗?
你有什么收获?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2016年全国人均用水量438立方米。
要求;2016年全国人均用水量比2015年人均 用水量减少百分之几?
你能根据题意画一画线段图吗 ?
450立方米 2015年 438立方米 2016年 2015年 占______ 百分之几? 2016年比2015年少的 “1”
450立方米 2015年 438立方米 2016年
2016年比2015年少的
2015 百分之几? 占______ 年
(450-438)÷450 =12 ÷450 ≈0.027 =2.7 %
438 ÷450 ≈0.973=97.3 % 10来自 %—97.3 %=2.7 %
答:2016年全国人均用水量比2015年全国人均 用水量减少2.7 %。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 百分之几”或“节约百分之几”……来表示增加、减少 的幅度。
中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中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发展情况“十二五”期间,中国水利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机制持续完善,城乡抗旱抗洪能力增强,水利改革也取得突出成效,为粮食产量连增和居民生活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成效显著,对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起到推动作用,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管理也实现不断优化,道路、桥梁、路灯、公厕等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集休闲娱乐、观赏游览、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公园、景区等不断增加,对城乡容貌的建设管理成效卓越,城乡居民生活更为丰富便利。
从整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稳步快速发展,增加值逐年增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逐渐增强。
法人单位和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处于提升状态,工资水平稳步提高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尤其是新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各项基本建设也处于逐渐扩张发展的态势,展现增长活力。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快速稳步发展,为拉动经济增长、惠及民生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节“十二五”期间水利管理业发展情况一营业规模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利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从2011年的93.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32亿元,水利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增长了2.54倍,营业成本从2011年的95.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355.9亿元。
全行业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169.9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01.6亿元,营业成本从2011年的20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772.6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国水利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104.4亿元,全行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001.3亿元。
|Excel下载表1 “十二五”期间水利管理业营业收入及成本图1 “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分用途完成情况“十二五”期间,我国分用途各项水利建设稳定发展。
2015 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农业水利水资源
农业水利水资源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珍贵资源。
地球上虽然“三分陆地七分水”,水资源总量达14亿km3,但大部分分布在海洋中,陆地表面可获得的淡水资源量只占地球水量的很少一部分。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寻求各种方法,以充分利用各种可能获得的淡水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和农业灌溉面积的扩大,水资源危机已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且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总量的比重过大。
同时,由于管理不当,造成了诸如河道断流、土壤盐碱化、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危及工农业生产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特性一、水资源的基本含义近年来,“水资源”一词广泛流行,但对其正确涵义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
1977年联合国召开水会议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提出了水资源的涵义:“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水资源是“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是指:①水质符合人类利用的要求;②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通过工程措施或净化处理可能利用的水。
南极的冰山、深层地下水、净化代价过高的海水,一般均不作为水资源(待用水资源),但当技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开发利用时,它就成为水资源。
因此,水资源量含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水量,具有相对的动态性。
从总体上讲,全球可以利用的淡水足以为人类所使用。
但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人口密度的分布与可利用水资源的分布不甚协调。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要规划者想方设法找到最合理的方案与措施来满足需水,同时防止或减少洪涝灾害。
因此,要根据“自然水”与“社会水”两方面的情况,以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可能性,才可能对水资源作出正确的估计与评价。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4.8mm1,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5%,比2016年减少8.3%。
地表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折合年径流深293.1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9%,比2016年减少11.3%。
2017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8.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250.4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934.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6941.3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7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309.6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0%。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42.0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893.2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6亿m3。
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1819.7亿m3。
水资源总量2017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761.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3.8%,比2016年减少11.4%。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746.3亿m3,地下水资源量8309.6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14.9亿m3。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5.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0.4万m3/km2。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7年,对全国660座大型水库和3547 12017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约18000个雨量站观测资料的评价结果。
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79.8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82.6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7年,对56个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61.0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5亿m3。
其中,青海湖蓄水量增加16.3亿m3;太湖和洪泽湖蓄水量分别减少5.3亿m3和4.5亿m3。
地下水动态2017年,北方15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44.0亿m3。
2015年甘肃水土保持公报
2015年度甘肃省水土保持公报甘肃省水利厅第一部分水土流失现状1、水土流失现状我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形式多样,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同时伴有重力侵蚀。
2013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告,土壤侵蚀总面积21.14万km2。
(水力侵蚀7.61万km2,风力侵蚀12.51万km2,冻融侵蚀1.02万km2)西北黄土高原区侵蚀沟道268444条。
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为6.99万km2,其中:工程措施1.89万km2,植物措施4.68万km2,其他措施0.42万km2。
截止2015年底建成淤地坝1582座,淤地面积38.99km2,其中,库容在50万m3~500万m3的骨干淤地坝552座,总库容3.81亿m3。
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2、典型监测点经过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一、二期工程建设和科研机构自建,我省目前有44个水土流失监测点, 其中22个监测点被列入全国典型监测点名录。
典型监测点第二部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2015年,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332个,其中省级审批76个,市、县级审批256个,项目设计水土流失防止责任范围316.14km2,设计拦挡弃渣(土)量12732万m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情况汇总表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2015年甘肃省验收生产建设项目151个,其中水利部验收6个,省级验收76个,市县验收69个。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数量汇总表甘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省级验收成果汇总表6783、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及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2015年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 1.2亿元,其中收缴省级国库2395万元。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水土保持督查2674次,督查生产建设项目2319个。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汇总表第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总体情况2015年全省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57.30km2,占年度计划任务2000km2的103%。
1966—2015_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归因
第34卷第3期2023年5月㊀㊀水科学进展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34,No.3May 2023DOI:10.14042/ki.32.1309.2023.03.0031966 2015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归因杨肖丽1,2,崔周宇1,2,任立良1,2,吴㊀凡1,2,袁山水1,3,江善虎1,2,刘㊀懿1,2(1.河海大学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㊀210098;2.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㊀210098;3.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江苏南京㊀210098)摘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长江流域干旱情势日益严重且复杂多变,严重威胁着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亟需探究自然变率和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的作用机制,量化人类活动对水文干旱事件发生频次㊁破坏深度以及恢复速度的影响㊂本研究运用可细化人类活动影响的PCR-GLOBWB 2.0模型,耦合标准化径流指数(I SR )和可靠性-回弹性-脆弱性(RRV)框架,构建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状态的时空演变特征评估指标(I SRI-RRV ),揭示长江流域1966 2015年水文干旱状态的时空变化规律,定量评估水库调度和人类取用水等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极端水文干旱事件发生频率㊁持续时间和破坏深度的影响程度㊂结果表明:PCR-GLOBWB 2.0模型和I SRI-RRV 可准确表征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情势,量化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状态时空演变特征的影响;19662015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状态整体呈现恶化的趋势,但人类活动减少了1992年以来长江流域水文干旱面积占比;2006 2015年人类活动情景下长江流域的I SRI-RRV 明显高于自然情景,以水库调节为主的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整体I SRI-RRV 的提高贡献率较大㊂关键词:水文干旱;可靠性-回弹性-脆弱性框架;PCR-GLOBWB 2.0模型;人类活动;长江流域中图分类号:P339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6791(2023)03-0349-11收稿日期:2022-11-28;网络出版日期:2023-05-23网络出版地址:https :ʊ /kcms2/detail /32.1309.P.20230523.0848.002.html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2243203;52079036)作者简介:杨肖丽(1976 ),女,河北邯郸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㊂E-mail:yangxl@ 通信作者:任立良,RLL@ 干旱作为最复杂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统计全球不同地区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亿~80亿美元[1]㊂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的流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径流量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发生干旱的频率㊁范围和强度均呈增加的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对流域水资源㊁粮食和生态安全带来了极大风险[2-3]㊂如2022年长江流域遭遇1961年有完整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耕地受旱面积达4.42万km 2,约500万人用水困难[4]㊂随着城镇化㊁工业化的发展,流域取用水量的增加,水文干旱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加大[2-3,5-9]㊂因此,厘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状态的影响,对于制定缓解极端干旱的措施及管理计划,实现长江大保护战略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㊂表征干旱事件特征常用的干旱事件发生频次㊁历时和强度,无法反映干旱事件从发生到结束期间流域健康状态的变化,因此,无法确定干旱事件对流域的持续影响和干旱应对能力㊂Hashimoto 等[10]开发的可靠性-回弹性-脆弱性(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RRV)框架可以表征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可靠性,Rel)㊁系统发生故障后恢复到令人满意状态的速度(回弹性,Res)和 不满意状态 对系统造成破坏的严重程度(脆弱性,Vul)[11],对量化风险指标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干旱事件影响的流域干旱状态评估提供了工具[12]㊂近年来,Zeng 等[11]㊁Hazbavi 等[13]将RRV 框架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㊁标准化蒸散发指数(SPEI)相结合,定量评估了不同地区的流域气象干旱的状态㊂RRV 框架通过流域应对干旱的可靠性,经历干旱事件后的恢复能力以及应对干旱的脆弱性[14],定量评估流域干旱状态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流域或区域对干旱的350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响应,弥补了传统干旱指数的不足㊂但相关研究主要针对降水短缺的气象干旱[11,13,15]或以土壤水短缺表征的农业干旱[16],对以径流短缺为表现形式的水文干旱缺乏关注㊂能充分考虑人类用水与其他水文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PCR-GLOBWB(PCRaster Global Water Balance)2.0模型,通过水库调节㊁灌溉和用水模块模拟人类活动对产汇流的影响,可以量化人类活动对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影响[17-19]㊂鉴于此,本研究耦合PCR-GLOBWB2.0模型㊁标准化径流指数和可靠性-回弹性-脆弱性框架,构建长江流域水文干旱评估指标,综合考量水文干旱的频率㊁严重性和历时,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状态的时空特征变化及影响机制,探究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状态的时空特征及归因,以期为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的应对和水资源规划配置提供科学参考㊂1㊀研究区与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长江流域位于24ʎ30ᶄN 30ʎ45ᶄN㊁90ʎ33ᶄE 122ʎ25ᶄE,总面积约180万km2,横跨中国西部㊁中部和东部三大经济区,流经19个省㊁自治区㊁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40%㊂该流域处于亚洲季风气候区,水资源量较为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9900亿m3,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100mm㊂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衡,60%集中在夏季,从西部的约500mm到东部约2500mm㊂截至2020年,流域内有大㊁中型水库1700多座,其中2003年建成的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m3,补水总量为2894亿m3㊂基于长江流域1ʒ25万二级子流域分级数据集(http:ʊ),本研究将长江流域细分为长江干流流域㊁金沙江流域㊁岷江流域㊁乌江流域㊁嘉陵江流域㊁洞庭湖流域㊁汉江流域和鄱阳湖流域等8个子流域(图1)㊂图1㊀长江流域气象站㊁水文站和二级子流域分布Fig.1Map of meteorologic stations,hydrologic stations and sub-basi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1.2㊀数据与方法1.2.1㊀数据本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包括1966 2015年日降水和气温数据(https:ʊ/),长江流域9个水文站2006 2015年逐日径流量数据,长江流域2006 2015年年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㊁工业用水㊁牲畜用水和灌溉用水)和年末水库蓄水量统计数据(2006 2015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㊂PCR-GLOB-WB2.0模型的参数主要包括气象驱动参数㊁土地覆盖参数㊁土壤参数㊁每层土壤的根系分数㊁地形参数㊁Arno方案(土壤水容量分布)指数㊁物候相关的参数㊁栅格土壤最大(最小)蓄水量㊁地下水参数和人类水管理参数[20](如非灌溉用水需求,自然水体和非自然水体)㊂㊀第3期杨肖丽,等:1966 2015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归因351㊀1.2.2㊀PCR-GLOBWB 2.0模型模型的空间分辨率为10km ˑ10km,能充分考虑人类用水与其他水文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水库调节㊁灌溉和用水模块模拟人类活动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20-21],极大地提高了季节性㊁极端性和正常状态下的流量特性的捕捉能力,且能够再现大多数河流总蓄水量的时空演变趋势和季节性特征㊂1.2.3㊀标准化径流指数采用标准化径流指数(I SR ),假设一定时间内径流量符合某一概率分布,通过对径流进行正态标准化[22],评估流域水文干旱[23]㊂基于I SR 的水文干旱[24]可以分为轻旱(-0.5~>-1)㊁中旱(-1~>-1.5)㊁重旱(-1.5~>-2)和特旱(ɤ-2)等5个级别㊂本研究主要分析研究区干旱程度达到中旱及以上(I SR ɤ-1)的水文干旱事件㊂1.2.4㊀I SRI-RRV 评估指标基于模型模拟的I SR 和能够衡量流域系统性能的可靠性(I Rel )㊁弹性(I Res )和脆弱性(I Vul )的RRV 框架,本研究构建了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评估指标,综合评价水文干旱事件发生频次㊁破坏深度以及恢复速度,定量描述流域一定时间段内水文干旱的状态[25]㊂其中,RRV 框架的计算过程如下[26]:I Rel=1N ðN t =1Z t (1)I Res =ðN t =1W t /ðN t =1Z t (2)I Vul=1N ðT t =1L obs (t )-L std L std (t )ˑH (L obs (t )-L std )[](3)式中:N 为分析的总时段数;t 为当前时段;Z t 为当前时段的状态,若当前时段处于满意状态,则Z t =1,否则Z t =0;W t 记录总时段内处于满意状态遭到破坏的次数,若Z t =1且Z t +1=0,代表1次连续破坏的开始,则W t =0,否则W t =1;L obs (t )为第t 个时段的I SR ,L std 为相应的I SR 阈值㊂H (x )为Heaviside 函数,x <0,H (x )=0;x ȡ0,H (x )=1,确保对脆弱性的计算仅限于不满意状态㊂几何平均数对个体变量的变化更敏感,可选择其计算I SRI-RRV 值[27]:I SRI-RRV =3I Rel ˑI Res ˑI Vul (4)式中:I SRI-RRV 为水文干旱评估指数,该指数越高,表明流域水文干旱状态的健康度越好,即满意度越高[28],I SRI-RRV =1则表明某个时段该地区水文干旱状态处于 好 的状态㊂2㊀结果与讨论2.1㊀模型精度评估本研究采用百分比偏差(B P )和均方根误差(E RMS )验证PCR-GLOBWB 2.0模型对人类取用水和水库蓄水量的模拟精度,采用纳什效率系数(E NS )和皮尔逊相关系数(R )验证人类活动情景下径流过程的模拟精度[29-30]㊂长江流域2006 2015年生活用水㊁工业用水㊁灌溉用水和水库蓄水量模拟值与长江水资源公报统计值对比结果表明,B P 均小于10%,工业用水模拟的E RMS 稍差㊂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的模拟精度最好,B P 分别为-0.71%和-0.42%,E RMS 分别为15.97亿m 3/a 和26.98亿m 3/a;工业用水的B P 为-9.58%,E RMS 为99.34亿m 3㊂2006 2015年年末水库蓄水量模拟值与统计值的B P 为6.9%,E RMS 为264.39亿m 3/a㊂9个水文站2006 2015年的观测值与人类活动情景下模型模拟值的E NS 和R (表1)表明,PCR-GLOBWB 2.0模型模拟的人类活动情景下的月径流的结果较好,E NS 均达到0.6以上,九江站㊁螺山站和大通站E NS 均大于0.8,R 均大于0.9,其结果可用于进一步分析长江流域水文干旱过程㊂352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表1㊀2006—2015年PCR-GLOBWB 2.0模型径流模拟精度Table 1Validation results of the PCR-GLOBWB 2.0model simulation for month discharge from 2006to 2015站点经度纬度E NS R 寸滩106.60ʎE 29.62ʎN 0.620.93万县108.42ʎE 30.75ʎN 0.720.91朱沱105.85ʎE 29.02ʎN 0.740.90宜昌111.28ʎE 30.70ʎN 0.660.85高场104.42ʎE 28.80ʎN 0.710.95九江116.05ʎE 29.73ʎN 0.820.95汉口114.28ʎE 30.58ʎN 0.790.94螺山113.37ʎE 29.67ʎN 0.850.94大通117.62ʎE 30.77ʎN 0.830.962.2㊀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的时空特征图2㊀长江流域及各二级子流域水文干旱面积占比Fig.2Proportion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area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1966 2015年长江及各二级子流域自然情景和人类活动情景下每年干旱程度达到中旱及以上(I SR ɤ-1)水文干旱的面积在流域总面积中的占比对比图(图2)显示,长江流域历史时期极端干旱主要发生在1972年㊁1978年㊁1986年㊁2006年和2011年,这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和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㊀第3期杨肖丽,等:1966 2015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归因353㊀公报记录的长江流域历史旱情记录较为一致(表2),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I SR能很好地识别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㊂表2㊀长江流域历史大旱实际文字资料记录与I SR识别水文干旱对照Table2Comparison of hydrological droughts between historical records and I SR calculateddrought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资料记载来源资料记载干旱年份资料记载干旱本文识别干旱范围‘中国气象灾害大典“1972年全国特大旱灾汉江流域㊁嘉陵江流域㊁金沙江流域㊁岷江流域1978年全国特大旱灾及高温洞庭湖流域㊁长江干流流域㊁嘉陵江流域㊁金沙江流域㊁鄱阳湖流域1986年长江中游地区旱灾及高温㊁江南旱灾洞庭湖流域㊁嘉陵江流域㊁岷江流域㊁鄱阳湖流域㊁乌江流域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2006年长江流域特大旱灾长江干流流域㊁金沙江流域㊁岷江流域㊁乌江流域2011年长江中下游和西南五省严重旱灾洞庭湖流域㊁长江干流流域㊁嘉陵江流域㊁金沙江流域㊁鄱阳湖流域㊁乌江流域㊀㊀1992年前自然情景下长江流域中度以上干旱发生面积小于人类活动情景,而1992年后则高于人类活动情景(图2)㊂二级子流域都呈现类似的规律,但在突变时间上略有差异,鄱阳湖流域最早(1973年),金沙江流域最迟(2000年)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洞庭湖流域㊁长江干流流域和鄱阳湖流域,人类活动对流域受旱面积的影响明显高于其他二级子流域㊂这可能与各个子流域人类开发利用的开始时间和强度有关㊂长江流域年代际水文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㊁平均历时和强度时空差异性显著(图3)㊂2种情景下整个流域的水文干旱频率较低,历时多小于6个月,且以轻中度干旱为主㊂高频率的水文干旱主要发生在2006 2015年长江干流流域的上游及乌江流域,平均历时大于2个月,且多为平均干旱强度大于1的特旱㊂2.3㊀长江流域干旱状态时空演变特征I SRI-RRV年代际变化特征的时空分布图(图4)表明,长江流域和二级子流域的干旱状态的时空差异性显著㊂2006 2015年自然情景和人类活动情景下长江流域的I SRI-RRV比1966 1975年分别提升了4.91%和6.54%,但同期自然情景下部分二级子流域的I SRI-RRV均值均呈下降趋势,如汉江流域下降了3.28%,嘉陵江流域下降了0.04%,乌江流域下降了11.98%㊂人类活动改善了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状态,扭转了自然状态下长江流域干旱状态的恶化趋势㊂1966 1975年,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情景下的I SRI-RRV均值较自然情景低0.73%,仅有洞庭湖流域和长江干流流域人类活动情景下的I SRI-RRV均值高于自然情景,但相差较小(0.33%和0.36%);2006 2015年,人类活动情景下的I SRI-RRV均值比自然情景高1.68%,8个二级子流域中,仅有嘉陵江流域的人类活动加深了水文干旱状态的恶化,但是相较于1966 1975年,I SRI-RRV均值的恶化幅度由2.11%缩小至0.05%㊂图5对比了8个子流域2种情景下I Rel㊁I Res和I Vul均值㊂人类活动和自然情景下(图5中分别用N㊁H表示)可靠性指标在1966 1975年约为0.85和0.86,至2006 2015年分别提升了3.43%和1.99%,人类活动提升了可靠性的改善趋势㊂自然情景下各子流域的可靠性㊁回弹性和脆弱性变化趋势差异显著,汉江流域可靠性和回弹性指标均值分别下降了3.01%和6.64%,乌江流域可靠性㊁回弹性和脆弱性指标的均值依次下降了7.83%㊁23.45%和1.92%,其余的子流域则普遍呈上升趋势㊂人类活动对水文干旱的回弹性影响最为显著,2006 2015年人类活动情景下的回弹性均值比1966 1975年提高了近15.86%,而自然情景仅提升了9.20%㊂2种情景下水文干旱的脆弱性指标变化最小,分别提升了0.75%和0.64%㊂354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图3㊀1966 2015年长江流域的8个二级子流域水文干旱历时㊁频率与烈度特征箱线图Fig.3Frequency,duration and intensity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in eight sub-basin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rom1966to20152.4㊀干旱状态与人类活动相关性评价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水库调度和取用水等影响河道径流,进而影响水文干旱的状态㊂据长江水资源公报统计,2006 2015年期间,长江流域年均水资源总量为9425.3亿m3,总耗水量由820.2亿m3增长至848.5亿m3,水库蓄水量由923.8亿m3增至1988.7亿m3㊂因此,本研究采用2种情景下I SRI-RRV的差值及其与水库蓄水量的相关分析,来计算人类活动(水库调节和人类取用水)对长江流域I SRI-RRV即水文干旱状态的影响程度(图6)㊂㊀第3期杨肖丽,等:1966 2015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归因355㊀图4㊀自然情景与人类活动情景下I SRI-RRV年代对比Fig.4Chronological comparison of I SRI-RRV under the natural and human scenarios㊀㊀2006 2015年长江流域整体的I SRI-RRV均值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自然和人类活动情景下年尺度I SRI-RRV均值分别提升了27.15%和18.09%㊂流域年末水库蓄水量与2种情景I SRI-RRV均值差的相关系数R=-0.90,蓄水量与干旱状态呈显著的负相关㊂2种情景下I SRI-RRV均值差较大的年份的年末水库蓄水量也偏少,水文干旱也较为严重,表明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状态受到水库调蓄的影响㊂三峡水库2003年6月开始蓄水,2006年10月蓄水156m,将1996 2015年三峡水库下游的宜昌站的径流过程划分时段Ⅰ(1996年1月至2003年6月)和时段Ⅱ(2006年11月至2015年12月)进行对比(图7)㊂时段Ⅰ人类活动对宜昌径流的影响较小,人类活动对月径流的改变率为-0.81%~1.37%;时段Ⅱ内人类活动削减洪峰和补充枯水期径流的能力提升显著,水库调节于4 7月削减径流,使得6月削减径流幅度最大,年均约2.31%,于10 2月补充径流,12月补充径流的幅度最大,年均约4.19%㊂Chai等[31]发现在三峡水库2003年建成后出现了 旱季流量偏大,汛期流量偏小 的现象,2011年三峡水库缓解水文干旱的能力明显高于2006年㊂据统计,2006年和2011年大旱中,三峡水库分别向下游补水约35.8亿m3和215亿m3,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发生的旱情[32],表明人类活动(尤其是水库调度)对水文干旱状态有着显著的影响㊂356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图5㊀自然情景和人类活动情景下长江流域I Rel㊁I Res和I Vul均值热点图Fig.5Heat map of average I Rel,I Res and I Vul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under natural and human scenarios图6㊀长江流域2006 2015年大型水库蓄水量与平均I SRI-RRV指数变化Fig.6Changes of water storage and I SRI-RRV of large reservoir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rom2006to2015㊀第3期杨肖丽,等:1966 2015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归因357㊀图7㊀1996 2015年宜昌站自然情景与人类活动情景下月平均径流对比Fig.7Comparison of monthly discharge under two scenarios at Yichang station from1996to20153㊀结㊀㊀论本研究耦合考虑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影响的PCR-GLOBWB2.0模型和水文干旱评估指数,定量评估了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探究了水库调节和人类取用水等活动对长江流域水文干旱事件发生频次㊁破坏深度以及恢复速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人类活动影响了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1966 1985年人类活动情景下水文干旱事件的面积占比高于自然情景,1985 2015年人类活动减少了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的面积占比㊂(2)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状态在自然情景下呈现恶化的趋势,人类活动小幅改善了干旱状态,大幅提升了从不满意状态恢复的速率(回弹性)和减缓处于满意状态概率(可靠性)的下降趋势㊂(3)2006 2015年,人类活动情景下长江流域的水文干旱状态明显高于自然情景,水库调度是长江流域水文干旱状态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㊂参考文献:[1]周帅,王义民,畅建霞,等.黄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的空间格局研究[J].水利学报,2019,50(10):1231-1241. (ZHOU S,WANG Y M,CHANG J X,et al.Research o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drought pattern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9,50(10):1231-1241.(in Chinese))[2]任立良,沈鸿仁,袁飞,等.变化环境下渭河流域水文干旱演变特征剖析[J].水科学进展,2016,27(4):492-500. (REN L L,SHEN H R,YUAN F,et al.Hydrological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eihe catchment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 [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16,27(4):492-500.(in Chinese))[3]张建云,章四龙,王金星,等.近50年来中国六大流域年际径流变化趋势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7,18(2):230-234.(ZHANG J Y,ZHANG S L,WANG J X,et al.Study on runoff trends of the six larger basins in China over the past50 years[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7,18(2):230-234.(in Chinese))[4]夏军,陈进,佘敦先.2022年长江流域极端干旱事件及其影响与对策[J].水利学报,2022,53(10):1143-1153.(XIA J,CHEN J,SHE D X.Impac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xtreme drough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2022[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22,53(10):1143-1153.(in Chinese))358㊀水科学进展第34卷㊀[5]ZHANG D,ZHANG Q,WERNER A D,et al.GRACE-based hydrological drought evalu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 [J].Journal of Hydrometeorology,2016,17(3):811-828.[6]HONG X J,GUO S L,ZHOU Y L,et al.Uncertainties in assessing hydrological drought using streamflow drought index for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basin[J].Stochastic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Risk Assessment,2015,29(4):1235-1247. [7]SUN F Y,MEJIA A,ZENG P,et al.Projecting meteorological,hydr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droughts for the Yangtze River ba-sin[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696:134076.[8]JIAO D L,WANG D J,LV H Y.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hydrological drought patter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China [J].Natural Hazards,2020,104(1):1111-1124.[9]HUANG S,ZHANG X,CHEN N,et al.Drought propagation modification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Gorges Dam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J].Journal of Hydrology,2021,603:127138.[10]HASHIMOTO T,STEDINGER J R,LOUCKS D P.Reliability,resiliency,and vulnerability criteria for water resource systemperformance evaluation[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1982,18(1):14-20.[11]ZENG P,SUN F Y,LIU Y Y,et al.Future river basin health assessment through 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thresholdsof multiple dryness condition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41:140395.[12]MAITY R,SHARMA A,NAGESH KUMAR D,et al.Characterizing drought using the 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 concept[J].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2013,18(7):859-869.[13]HAZBAVI Z,SADEGHI S H R.Watershed health characterization using 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 conceptual frameworkbased on hydrological responses[J].Land Degradation&Development,2017,28(5):1528-1537.[14]MAIER H R,LENCE B J,TOLSON B A,et al.First-order reliability method for estimating reliability,vulnerability,and resil-ience[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1,37(3):779-790.[15]FOOLADI M,GOLMOHAMMADI M H,SAFAVI H R,et al.Applic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for assessing watershedhealth using fuzzy-based reliability,resilience,and vulner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21, 66:102616.[16]MAHMOUDI P,MAITY R,AMIR JAHANSHAHI S M,et al.Changing spectral patterns of long-term drought propensity in Iranthrough 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based drought management index[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2022,42(8):4147-4163.[17]YANG X L,ZHANG M R,HE X G,et al.Contrasting influence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hydrological drought regimes over China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imulations[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20,56(6):e2019WR025843.[18]van BEEK L P H,WADA Y,BIERKENS M F P.Global monthly water stress:1:water balance and water availability[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11,47(7):W07517.[19]HOCH J M,HAAG A V,VAN DAM A,et al.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ydrodynamics on large-scale flood wave propagation:acase study for the Amazon Basin[J].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7,21(1):117-132.[20]SUTANUDJAJA E H,van BEEK R,WANDERS N,et al.PCR-GLOBWB2:a5arcmin global hydrological and water resourcesmodel[J].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2018,11(6):2429-2453.[21]WADA Y,van BEEK L P H,BIERKENS M F P.Modelling global water stress of the recent past:on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trends in water demand and climate variability[J].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1,15(12):3785-3808. [22]SHUKLA S,WOOD A e of a 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for characterizing hydrologic drought[J].Geophysical ResearchLetters,2008,35(2):L02405.[23]邵进,李毅,宋松柏.标准化径流指数计算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6):79-87.(SHAO J,LI Y,SONG S B.New computing method for 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 and its application[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14,23(6):79-87.(in Chinese))[24]李敏,李建柱,冯平,等.变化环境下时变标准化径流指数的构建与应用[J].水利学报,2018,49(11):1386-1395.(LI M,LI J Z,FENG P,et al.Construction of time-dependent drought index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8,49(11):1386-1395.(in Chinese))[25]孙鹏,孙玉燕,姚蕊,等.基于标准化径流指数的水文干旱特征分析:以塔里木河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4(2):261-268.(SUN P,SUN Y Y,YAO R,et al.Analysis on hydrological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based㊀第3期杨肖丽,等:1966 2015年长江流域水文干旱时空演变归因359㊀on standardized runoff index:a case study in the Tarim River basin[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2018,54(2):261-268.(in Chinese))[26]SUNG J H,CHUNG E S,SHAHID S.Reliability-resiliency-vulnerability approach for drought analysis in South Korea using28GCMs[J].Sustainability,2018,10(9):3043.[27]徐博,张弛,蒋云钟,等.供水系统可靠性-回弹性-脆弱性与多元要素的响应关系研究[J].水利学报,2020,51(12):1502-1513.(XU B,ZHANG C,JIANG Y Z,et al.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 of water supply system and its response relationship to multiple factor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20,51(12):1502-1513.(in Chinese)) [28]CUDE C G.Oregon water quality index a tool for evaluating water quality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01,37(1):125-137.[29]HAZBAVI Z,BAARTMAN J E M,NUNES J P,et al.Changeability of reliability,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indicators withrespect to drought patterns[J].Ecological Indicators,2018,87:196-208.[30]NASH J E,SUTCLIFFE J V.River flow forecasting through conceptual models part I:a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J].Journal ofHydrology,1970,10(3):282-290.[31]CHAI Y F,LI Y T,YANG Y P,et al.Influence of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reservoir operation on streamflow in the Yangtze River[J].Scientific Reports,2019,9:5060.[32]YU M X,LIU X L,LI Q F.Impacts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on its immediate downstream hydrological drought regime dur-ing1950 2016[J].Natural Hazards,2019,96(1):413-430.Patterns and attributions of hydrological drought in the Yangtze Riverbasin from1966to2015∗YANG Xiaoli1,2,CUI Zhouyu1,2,REN Liliang1,2,WU Fan1,2,YUAN Shanshui1,3,JIANG Shanhu1,2,LIU Yi1,2(1.The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Disaster Preven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2.College of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rces,Ho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3.Yangtze Institute for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Nanjing210098,China)Abstract:As one of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extreme drought becomes more frequent.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human activities altered the hydrological droughts patter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from1966to2015by using the I SRI-RRV.I SRI-RRV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PCR-GLOBWB2.0model sim-ulated I SR and 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RRV).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simulated I SR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hydrological drought situ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From1966to2015,the hydrological drought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human activities can reduce the proportion of the hydrological drought area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fter1992.The I SRI-RRV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under the human activity scenario from2006to2015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natural scenario.The human wa-ter intake activities dominated by reservoir regulation have the largest contribution to the increase of I SRI-RRV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Key words:hydrological drought;reliability-resilience-vulnerability framework;PCR-GLOBWB2.0model;hu-man activity;the Yangtze River basin∗The study is finan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U2243203;No.52079036).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技术
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技术大纲(试行稿)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11年5月目录第一部分目标任务与总体思路 (1)一、目标任务 (1)二、总体思路与技术路线 (2)三、基本规定 (4)第二部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方案制订 (6)一、工作任务与基本要求 (6)二、技术路线与工作步骤 (7)三、现状供用水分析 (10)四、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12)五、成果合理性分析 (14)第三部分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 (16)一、工作任务与基本要求 (16)二、技术路线与工作步骤 (19)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21)四、水资源配置成果分析 (23)五、地表水可分配水量分析 (23)六、水量分配方案拟定 (26)七、水量分配方案合理性分析 (29)附录I: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方案成果表式 (30)附录II: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基础数据与主要成果表式 (35)第一部分目标任务与总体思路一、目标任务1、建立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开展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是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预防调解水事纠纷、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本次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和节约保护水资源为目标,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明晰我国各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订主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3、为明确本次工作的有关技术要求,指导和规范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行政区)开展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制订工作,统一有关工作的基础资料、指标口径、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和成果要求,特制定《全国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及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
水资源(水量)监测技术方法
• 3、对水文工作的要求
•
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
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
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
状进行定时、定位分析与观测的活动。
• 水资源监测从广义上讲就是对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过 程中水文要素进行监测。
• 自然水循环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土壤水、 地下水;社会水循环主要包括对供、取、耗、排用水过程 进行监测。
• 1.1.2 与水文监测主要区别
• 1、站网布设。传统水文监测主要以河流水系为基 础进行水文站网布设,体现在一条线上;而水资 源监测站网布设,除水文监测外,还涉及取用水, 土壤与地下水等,由线到面,由陆面(平面)到 立体。
2015年,饮用水源区水质达标率总体上不低于 90%,省界缓冲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60%, 保护区和保留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全国重 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化学需氧量(COD) 和氨氮达标率达到60%以上。
注: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 机物的含氮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 容易分解成氨。因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省界监测断面的布设原则:
大江大河干流的省界必须设置监测断面(涉及到 左右岸界时应根据实际用水量情况在省际河段内 加密布设监测断面);
流域内一级支流或水系集水面积>1000Km2的河 流所涉及的省界应设置监测断面;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15年度)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目 录
一、概述.................................................................................... 1 二、水资源................................................................................ 2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Beij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北京市水务局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 审 审 定:张世清 核:戴育华 查:杨忠山
技术负责:黄振芳 公报编制:周 参加人员:戴 铸 岚 李民诗 赵 茜 刘文光 白国营 杜龙刚 焦忠志 周 杨 东 卓 孙 峰
平原区地下水动态 2015 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 25.75m ,与 2014 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0.09m, 地下水储量相应减少 0.5 亿 m3; 与 1998 年末比较, 地下水位下降 13.87m, 储量相应减少 71.1 亿 m3;与 1980 年末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18.51m,储量相应 减少 94.8 亿 m3 ;与 1960 年比较,地下水位下降 22.56m,储量相应减少 115.6 亿 m3。详见图 2-7。 2015 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位与 2014 年相比,下降区(水位下降幅度大 于 0.5m)占 39%,相对稳定区(水位变幅在-0.5m 至 0.5m)占 33%,上升区(水 位上升幅度大于 0.5m)占 28%。2015 年各行政区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详见图 2-8。 2015 年地下水埋深大于 10m 的面积为 5472km2,较 2014 年增加 2km2;地 下水降落漏斗(最高闭合等水位线)面积 1056km2,比 2014 年减少 2km2,漏斗 主要分布在朝阳区的黄港、长店~顺义区的米各庄、赵全营一带。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5 年南京市各区水资源量表
年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量 资源量 资源量 3 3 (亿 m ) (亿 m ) (亿 m3) 11.89 25.15 13.73 19.13 11.27 14.43 95.07 5.330 11.02 4.872 7.651 4.052 6.402 39.33 0.929 1.885 1.225 2.469 0.711 1.144 8.364 地表水 与地下 水资 水重复 源量 计算量 (亿 m3) 3 (亿 m ) 0.115 0.232 0.145 0.241 0.679 0.133 1.546 6.145 12.68 5.952 9.879 4.084 7.413 46.15 产水 系数
单位:mm
多年均值 1061.3 1062.1 1066.1 1023.8 1174.8 1114.3
图 1-1 南京市各区近五年与多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图
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全市降水特点:
降水量地区分配不均。 面降水量江宁区最大,为 1594.3mm;六合区最少,为 1300.4mm。实测最大年降水量为 1774.9mm(江宁区前垾村站);实测最小年降水量 为 1102.4mm(六合区六合站),前者为后者的 1.6 倍。 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2015 年降水主要集中在 6、7、8 三个月份,累计平均降水 量 754.1mm,占全年降水量的 52.2%。其中 6 月份降水量最大,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 475.3mm;12 月份降水量最小,全市平均降水量仅有 21.2mm。 前垾村站短历时降水量超历史记录, 其中最大 9 小时降水量 157.5mm (6 月 27 日) , 历史最大为 154.4mm(2007 年 7 月 8 日) ;最大 12 小时降水量 199.0mm(6 月 27 日), 历史最大为 169.6mm(2007 年 7 月 7 日) ;最大三日降水量 380.0mm(6 月 26-28 日), 历史最大为 362.3mm(2007 年 7 月 7 日 -9 日)。 2015 年汛期(5~9 月)平均降水量累计 978.9mm,占全年降水量的 67.8%,南京 市各区代表站月降水量比较详见表 1-2 及图 1-2。
2015南京市水资源公报
单位:亿 m3
水资源量 15.06 22.35 7.389 0.303 1.044 46.15
NANJING CITY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5
产水模数 ( 万 m3/km2)
表 1-5
行政 分区 计算 面积 (km2) 774 1578 910 1471 790 1064 6587
2015 年南京市各区水资源量表
年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量 资源量 资源量 3 3 (亿 m ) (亿 m ) (亿 m3) 11.89 25.15 13.73 19.13 11.27 14.43 95.07 5.330 11.02 4.872 7.651 4.052 6.402 39.33 0.929 1.885 1.225 2.469 0.711 1.144 8.364 地表水 与地下 水资 水重复 源量 计算量 (亿 m3) 3 (亿 m ) 0.115 0.232 0.145 0.241 0.679 0.133 1.546 6.145 12.68 5.952 9.879 4.084 7.413 46.15 产水 系数
2015
图 1-2 2015 年南京市各区代表站月降水量比较图
梅雨期与多年平均相比偏短,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且时空分布不均。2015 年 6 月 24 日入梅(多年平均入梅 6 月 18 日),7 月 13 日出梅(多年平均出梅 7 月 10 日), 梅雨期 20 天(常年 23 天),今年入梅时间与多年平均相比推迟了 6 天,出梅时间 比多年平均相比推迟了 3 天,梅雨期时间与多年平均相比偏短。全市面平均梅雨量 282.1mm,单站梅雨量在 165.5mm(明觉站)~ 494.5mm(土桥站)之间。梅雨期最 大日降水量为 191.5mm( 前垾村站 )。 2015 年南京市各区代表站梅雨量统计详见表 1-3,2015 年南京市降水量等值线图 详见图 1-3。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北方 6 区 1748.4 947.3 53.2 2748.9 274.8 282.7
24.4 2089.6 101.8 2748.9
南方 4 区 3164.0 109.7 17.6 3291.3 546.8 1025.3
456.4 1678.4 40.8 3291.3
松花江区
282.1 216.9 1.6 500.7 29.0 40.8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2016 年,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共监测评价 867 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年水质合格率在 80% 及以上的水源地有 693 个,占评价总数的 80.6%。与 2015 年同比, 全年水质合格率在 80%及以上的水源地比例上升 1.4 个百分点。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合年径流深 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 17.1%,比 2015 年增加 16.3%。2016 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 179.9 亿 m3,从 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 6083.6 亿 m3,流入界河的水量 1124.6 亿 m3; 全国入海水量 20825.5 亿 m3。
地下水资源量 2016 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
0.0 272.7 15.6 390.4
淮河区
449.7 159.2 11.5 620.4 87.2 92.1
11.5 424.4 16.7 620.4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现状按照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的20%,就很可能会发生水资源危机。
最近几年的水资源状况分析,我国已接近水资源危机的边缘。
水利部的资料也显示,我国用水总量正逐步接近国务院确定的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开发空间十分有限,目前年均缺水量高达500多亿立方米。
1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曾先后进行了两次水资源评价,第一次运用的资料是1956~1979年,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是运用了1956~2000年资料系列。
水利部公布的2013年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其中地表水资源为2.68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081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重复计算量为7194亿立方米。
我国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4.6%。
我国水资源呈现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两大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简单概括为"五多五少",即总量多、人均少;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夏秋多,冬春少;山区多,平原少。
这也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现象,如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同时,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2水资源短缺严重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由于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加上水资源浪费、污染以及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等原因,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照此,目前我国有16个省区重度缺水,6个省区极度缺水;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属于"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 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 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 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中国水资源公报2015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瞧,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瞧,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与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与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与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瞧,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瞧,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与江苏分别偏多127、2%与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与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安徽2015年水资源公报
2015 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安徽省水利厅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省年降水量1362.8毫米,比2014年多6.6%,较多年平均值多16.2%,属于降水偏丰年。
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28.4毫米、835.4毫米、199.0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4.1%、61.3%、14.6%。
三个流域降水情况分别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999.3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5.9%;长江流域1627.4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21.1%;新安江流域2395.8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多34.0%。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850.19亿立方米,折合面平均径流深609.6毫米,较2014年多19.3 %,较多年平均值多30.4%。
按行政分区统计,与2014年相比,合肥、蚌埠、安庆市地表水资源量基本持平,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减少,其他各市增多;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市减少,其他各市均多于多年平均值。
全省入境水量9038.02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797.12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2015年全省地下水资源量193.71亿立方米,比2014年多8.3%,比多年平均值多1.2%。
其中:淮河流域86.07亿立方米,长江流域92.58亿立方米,新安江流域15.06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2015年全省水资源总量914.12亿立方米,比2014年多17.4%,较多年平均值多27.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50.1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3.7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3.93亿立方米。
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495.31立方米。
全省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8.1%,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65.5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82.48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0.87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69.38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1.11亿立方米;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3.10亿立方米,较年初减少0.24亿立方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水资源量降水量2015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60.8mm,比常年值偏多2.8%。
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区、辽河区、海河区、黄河区、淮河区、西北诸河区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平均降水量为322.9mm,比常年值偏少1.6%;长江区(含太湖流域)、东南诸河区、珠江区、西南诸河区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平均降水量为1260.3mm,比常年值偏多5.0%。
从行政分区看,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浙江、江西、江苏和广西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20%以上;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湖北、宁夏和青海3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辽宁和山东3个省偏少15%以上。
地表水资源量2015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6900.8亿m3,折合年径流深284.1mm,比常年值偏多0.7%。
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为3836.2亿m3,折合年径流深63.3mm,比常年值偏少12.4%;南方4区为23064.6亿m3,折合年径流深675.8mm,比常年值偏多3.3%。
从行政分区看,地表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偏多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上海和江苏分别偏多127.2%和74.8%;与多年平均接近的有黑龙江;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山东、辽宁和北京4个省(直辖市)偏少40%以上。
2015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213.6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5139.7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061.2亿m3;全国入海水量17600.9亿m3。
地下水资源量全国矿化度小于等于2g/L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7797.0亿m3,比常年值偏少3.3%。
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11.4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6383.5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地下水资源重复计算量297.9亿m3。
我国北方6区平原浅层地下水计算面积占全国平原区面积的91%,2015年地下水总补给量1446.2亿m3,是北方地区的重要供水水源。
在北方6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0.2%、36.5%、7.7%和5.6%。
水资源总量2015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962.6亿m3,比常年值偏多0.9%。
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061.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6%(地下水资源量的86.4%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
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4733.5亿m3,比常年值偏少10.1%,占全国的16.9%;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3229.1亿m3,比常年值偏多3.5%,占全国的83.1%。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4.7%,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29.5万m3/km2。
二、蓄水动态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5年对全国624座大型水库和3378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4037.3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56.0亿m3。
其中,大型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587.2亿m3,比年初增加14.4亿m3;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450.1亿m3,比年初增加41.6亿m3。
北方6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减少51.4亿m3,其中黄河区减少66.8亿m3;南方4区水库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共增加107.4亿m3,其中东南诸河区增加55.2亿m3。
各省级行政区水库年末蓄水量与年初比较,河南、湖北和青海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减少,共减少蓄水量142.0亿m3;浙江、吉林和四川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库蓄水量增加,共增加蓄水量198.0亿m3。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2015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比年初减少66.3亿m3。
北方6个水资源一级区地下水储存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海河区、辽河区和松花江区分别减少27.2亿m3、11.8亿m3和11.4亿m3。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地下水储存量增加的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江苏增加6.3亿m3;储存量减少的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和河南分别减少22.1亿m3和11.3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供水量2015年全国总供水量6103.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21.8%。
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69.5亿m3,占总供水量的81.4%;地下水源供水量1069.2亿m3,占总供水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64.5亿m3,占总供水量的1.1%。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33.9%,引水工程供水量占32.1%,提水工程供水量占30.5%,水资源一级区间调水量占 3.5%。
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浅层地下水占91.1%,深层承压水占8.5%,微咸水占0.4%。
在其他水源供水量中,主要为污水处理再生利用量和集雨工程利用量,分别占81.5%和17.4%。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南方4区供水量3341.0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54.7%;北方6区供水量2762.2亿m3,占全国总供水量的45.3%。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上海、浙江、重庆、江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表水源供水量占其总供水量比重在95%以上;河北、河南地下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分别为71%和54%;北京、天津其他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分别为25%和11%。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14.8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
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山东和河北,分别为317.3亿m3、174.8亿m3、70.2亿m3、59.4亿m3、51.3亿m3、40.9亿m3和39.8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5年全国总用水量6103.2亿m3。
其中,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13.0%;工业用水占21.9%;农业用水占63.1%;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仅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占2.0%。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南方4区用水量3341.0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54.7%,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66.9%、77.9%、45.0%、31.0%;北方6区用水量2762.2亿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45.3%,其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分别占全国同类用水的33.1%、22.1%、55.0%、69.0%。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用水量大于400亿m3的有新疆、江苏和广东3个省(自治区),用水量少于50亿m3的有天津、青海、西藏、北京和海南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新疆、西藏、宁夏、黑龙江、甘肃、青海和内蒙古7个省(自治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35%以上的有上海、江苏、重庆和福建4个省(直辖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重庆、浙江、上海和广东5个省(直辖市)。
用水消耗量2015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217.0亿m3,耗水率(消耗总量占用水总量的百分比)52.7%。
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业为64.3%;工业为23.2%;生活为41.9%;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为80.8%。
废污水排放量废污水排放量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2015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70亿t。
用水指标2015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45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90m3。
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94m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36,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58.3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17L/d,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82L/d。
按水资源分区统计,人均综合用水量最高的是西北诸河区,最低的是海河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最高的是西北诸河区,较低的是海河区、东南诸河区、辽河区和淮河区;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高的是西南诸河区和长江区,较低的是海河区、辽河区、淮河区和黄河区。
按省级行政区统计,大于600m3的有新疆、宁夏、西藏、黑龙江、内蒙古、江苏和广西7个省(自治区),其中新疆、宁夏、西藏和黑龙江分别达2478m3、1058m3、959m3和929m3;小于250m3的有天津、北京、山西、山东、河南和陕西等6个省(直辖市),其中天津最低,仅168m3。
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新疆最高,为619m3;小于50m3的有天津、北京、山东、上海、浙江和辽宁等6个省(直辖市),其中天津、北京分别为16m3和17m3。
四、水资源质量河流水质2015年,对全国23.5万km的河流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
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8.1%,Ⅱ类水河长占44.3%,Ⅲ类水河长占21.8%,Ⅳ类水河长占9.9%,Ⅴ类水河长占4.2%,劣Ⅴ类水河长占11.7%。
从水资源分区看,Ⅰ~Ⅲ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比例为:西北诸河区、西南诸河区在97%以上;长江区、东南诸河区、珠江区为79%~85%;黄河区、松花江区为66%~70%;辽河区、淮河区、海河区分别为52%、45%和34%。
从行政分区看,Ⅰ~Ⅲ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比例为:重庆、新疆、西藏、湖南等8个(自治区、直辖市)在90%以上;四川、云南、北京、贵州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70%~90%;陕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5个省为50%~70%;天津、山西、江苏、宁夏等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足50%,其中,山西和天津分别为27%和9%。
湖泊水质2015年,对116个主要湖泊共2.8万km2水面进行了水质评价。
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有29个,Ⅳ~Ⅴ类湖泊60个,劣Ⅴ类湖泊27个,分别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5.0%、51.7%和23.3%。
对115个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处于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有25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21.7%;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有90个,占评价湖泊总数的78.3%。
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1)太湖:若总氮不参加评价,全湖总体水质为Ⅳ类。
其中,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Ⅲ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18.8%;五里湖、贡湖、湖心区、西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Ⅳ类,占64.4%;梅梁湖、竺山湖为Ⅴ类,占16.8%。
若总氮参评,全湖总体水质为Ⅴ类。
其中,五里湖、东太湖、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Ⅳ类,占评价水面面积的19.1%;梅梁湖、湖心区和南部沿岸区为Ⅴ类,占62.4%;其余湖区均为劣Ⅴ类,占18.5%。
太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
各湖区中,五里湖、东太湖、东部沿岸区和南部沿岸区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占湖区评价面积的34.6%;其余湖区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占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