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择理论

合集下载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国经济学家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于1958年发表 的《委员会与选举理论》,开创了公共选择研究的先河。
2、逐渐形成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选择学派逐渐 形成的时期。 1962年布坎南和塔洛克合作发表了《一致 同意的计算:宪法民主的逻辑基础》杠





物物


交换

(商品)



认可的


公共

产品 成本






个体
之间


简单

交易



个体或

集体间的


复杂交易

3、政治市场与公共选择
政治市场有三类主体或参与者:选民、政治家和官员。 选民是手中握有选票并可以自由选择的需求者,政治家和
官员是供给者,供给各种政策、法制秩序、公共物品等等。 选民(voters)是政治过程结果的消费者。政治市场上选 民有三种方法来进行活动:投票、直接参与某项政治活动、 通过能够影响立法机构的活动、集团来影响立法。 政治家(politicians)是政府中被选举出来的官员,包括 各级政府主要官员以及立法机构成员。 官员(bureaucrats)是在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被选举出 来的政治家直接或间接任命的人员。 政治市场的均衡:选民、政治家和官员按一定的规则就公 共产品的供给量及相应的成本分摊(税收)达成协议。
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Alan Peacock)皮科克
初级政治市场 政治家出售政策给选民 选民为购买合意的政策支付选票
政策供给市场 官员向当选政治家提供政策选项和实施政策的手段 政治家向官员提供预算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探讨了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如何影响经济的演变和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个体行为对集体决策的影响,同时也研究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和限制。

一、公共选择在公共选择理论中,公共选择指的是一个由个体参与的集体决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可以通过投票、集会以及其他方式表达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偏好。

这些集体决策可能包括制定税收政策、公共支出、监管措施等。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假设是个体在进行决策时会考虑自己的利益,并通过投票来追求这种利益。

二、理性选择理性选择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根据自己的利益来选择最优的行动。

根据理性选择理论,个体会根据他们对政策后果的评估来投票或参与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考虑预期效用、机会成本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理性选择假设认为个体会追求最大化自己的效用,而不是无条件地追求集体福利。

三、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理论还研究了个体的集体行动对于决策结果的影响。

集体行动指的是个体通过组织、联盟或团体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集体行动可以通过游说、示威、利益集团等形式来实现。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体通过集体行动可以增加他们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改变政策制定的结果。

四、政策外部性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政策外部性是指政府决策对除决策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的影响。

政策外部性可以是正向的,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是负向的,如环境污染对当地居民健康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策外部性是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需要通过合理的机制来内化外部性的影响。

五、公共选择的挑战公共选择理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

其中一个主要挑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信息的差异,导致集体决策的结果可能受到信息的扭曲。

另一个挑战是公共选择过程中的利益集团和激励问题。

一些特定利益集团可能会通过游说和影响策划实现特定的利益,而不一定符合整体利益。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
特点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个人主义方法论,认为个体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的行为都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 最大化。同时,它关注政治市场的竞争性和民主性,以及政府失灵和利益集团对政策制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要性
揭示政府失灵
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在提供 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可能存在的低 效、浪费和滥用权力等问题,为 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时出现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政府机构和官员的自利 性、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分配和外部性问题等方面出现的无效率和不平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垄断、不完全 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01
02
03
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部门人力资 源管理中强调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 机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人才素质 和服务水平。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管理应注重员工的激励和约 束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和创造力。
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建立员工绩效 评估机制,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 行科学评估和反馈,以提高工作 效率和服务质量。
02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策的有效实
施。
建立政策调整和修正机制
03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政策,确保政策的持续
性和有效性。
05 公共选择理论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城市垃圾处理政策制定过程
背景
某城市面临垃圾处理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政 策。
公共选择理论应用
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居民等各 方参与者通过博弈、协商等方式,争取自身利益最 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3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 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 在经济市场上活动的主体是消费者(需求者) 和厂商(供给者),在政治市场上活动的主体 是选民、利益集团(需求者)和政治家、官员 (供给者)。在经济市场上,人们通过货币选 票来选择能给他带来最大满足的私人物品;在 政治市场上,人们通过民主选票来选择能给其 带来最大利益的政治家、政策法案和法律制度。
熊彼特与公共选择理论的关系。 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在《经济
学》教科书第16版中认为:“约瑟夫·熊彼特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一书中开创了 公共选择理论。”
8
熊彼特之所以被冠以“公共选择理论的开 创者”,是因为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 民主》一书中对民主的方式、民主与政治制度 的兼容性、民主政治成功的条件等问题进行过 探讨。这些问题正是公共选择理论所要研究的 问题。
14
瑞典经济学家林达尔(Erik Lindahl)提出 了公共物品理论。林达尔在1919年发表的《公 平的赋税》一文中,根据维克赛尔的自愿交易
学说,认为公共物品的生产同私人物品的生产
一样,都是社会成员通过交易各自获益的行动 的结果。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
(Pantaleoni)、德·维蒂(De Viti)、德·马尔
伯格森(A.Bergson)发表《福利经济学 某些方面的重新系统论述》一文,提出用一个 多元函数来表示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函 数表述为社会所有个人的效用水平的函数。 1951年阿罗(K.J.Arrow)出版《社会选择 和个人价值》一书(1963年又出了修订版), 试图在任何条件下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
财政理论是关于政府税收和政府支出的理 论。税收和政府支出是政府或集体的活动,而 不是单个的个人行为。在政府的收支过程中, 消费者面对的是国家或政府,而不像在经济市 场上他面对的是企业。为此必须研究税收和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和公共机构如何做出决策的理论。

它将个人的决策模型应用于政府机构,以探讨政府决策的效率、公正和合理性问题。

该理论认为,政府决策往往受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而这些利益相关方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人和群体在做出决策时是理性的,并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理性行为不仅仅适用于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决策,也适用于政府机构和公共决策的制定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是一个集体行为,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投票、游说等方式来影响政策制定过程。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政府决策的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效率指的是政府是否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好的决策,以实现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冲突等问题,导致决策效果不佳。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提倡市场机制的引入,通过竞争和市场约束来提高决策的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还关注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公正性指的是政策制定是否平等对待不同利益相关方,不偏袒特定人群或利益集团。

合理性指的是政策制定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和社会价值观。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机构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过程来制定决策,避免偏见和不合理性。

在实践中,公共选择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框架。

它强调政府决策的经济学基础和市场机制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套制度设计的原则,以确保政府决策的效率、公正和合理性。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的改进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起来,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研究政府和公共机构如何做出决策。

该理论着重考虑个人和群体的理性行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决策的效率、公正和合理性,对于政府决策的改进和优化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框架,用于研究个体在进行公共决策时的行为和决策结果。

该理论通过对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政府与市场的角色以及社会福利的分配等问题进行探讨,对公共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的研究。

他们认为,政府行为与市场活动一样,都是由个体行为所决定的,而不是超越个体行为的外部力量。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概念:(1)理性选择者假设:公共选择理论假设个体在进行决策时都是理性的,并基于自身利益来做出选择。

(2)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和市场都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通过对资源的分配和调节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目标。

(3)投票决策:公共选择理论将选举和投票视为一种集体决策过程,通过多数原则来选择某种政策或方案。

(4)集体行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组织、集体决策和协作来实现共同利益。

(5)社会福利:公共选择理论关注政府行为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探讨如何在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下实现社会最大利益。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1. 公共决策的困境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往往会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

因为个体可能受到羊群效应、利益分散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有效地协调和合作,从而影响公共决策的结果。

2. 政府行为的限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同样受到一些限制,政府也会面临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利益集团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政府无法完全有效地履行其职能,从而影响公共决策和政策的实施效果。

3. 选民的理性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强调选民的理性行为对公共决策的重要性。

选民会基于自身利益来投票,追求最大个人效用。

因此,选民在投票过程中会综合考虑候选人/政策的政治观点、经济利益等因素来做出决策。

4. 政策影响的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交汇的学说,它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来理解政治过程,特别是如何在民主制度下做出公共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行为不仅仅受到道德和法律约束,个人的利益驱动同样重要,这也直接影响着民主政体的运行机制与经济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

该理论通过借鉴边际效用、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学原则,试图描述政府官员、选民及其他社会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动机。

1. 理性选民假设据此假设,每个选民都会基于自我利益做出理性的选择。

在投票时,选民会考虑候选人的政策立场、过去的业绩以及其对自己的潜在影响。

这样的视角挑战了传统的认为人们在投票时完全基于公共利益的观念,而倾向于强调个人偏好和激励机制。

2. 官僚行为模型在公共选择理论中,政府官员和政策制定者被认为也是追求自身目标的理性经济人。

这意味着官僚机构不仅仅是执行政策,它们也会根据自身利益和激励来制定和实施政策。

这一视角解释了贪污腐败以及低效率现象的产生原因。

3. 集体选择与产业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还探讨了集体决策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尤其是在产业政策领域,往往涉及到特定群体利益与大众利益之间的博弈。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会通过游说或其他手段影响政策制定,以获取特定优势,这种现象称为“捕获”。

公共选择理论对民主制度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民主制度下潜在的问题与局限,比如选举制度、政党竞争、政策偏好等因素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

它提出了一系列对民主政体的思考和批判。

1. 选举的不完全性在理想状态下,选举是在公平信息基础上进行的,但是现实中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由于候选人往往夸大其政策效果而争取选民支持,导致了许多“获胜承诺”最终未能兑现。

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于政治信息的获取及价值判断能力受到限制,从而削弱了民主制的效果。

2. 投票权的稀释在具有投票权的公民中,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投票价值渺小,因此常产生“搭便车”的心理。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应用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分析方法,旨在研究个体在公共事务中做出决策时的行为模式和动机。

本文将对公共选择理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一、公共选择理论概述公共选择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其核心观点是,个体在面对公共事务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进行选择。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前提假设1. 个体理性:公共选择理论基于个体理性的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进行选择。

2. 信息不完全: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无法完全了解其他个体的信息和意愿,只能通过自身经验和观察作出判断。

3. 利益多元化: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利益多种多样,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和分歧。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法1. 投票理论:公共选择理论通过研究投票行为来分析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选择。

根据投票结果,可以揭示不同个体的利益和意愿,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2. 制度设计: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通过制度设计和规则制定,可以促使个体在公共事务中做出理性的选择。

例如,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措施,可以减少腐败行为。

3. 成本效益分析:公共选择理论还强调了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性。

政策制定者应该在制定政策时考虑到其成本和效益,以使公共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意义1. 解释政治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政治决策的方法,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在公共事务中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2. 提高政策效果: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效益和成本的权衡,鼓励制定高效的政策。

通过对公共事务进行分析,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的利益和需求,从而提高政策的适用性和执行效果。

3. 预测政策结果: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公共政策的结果。

通过分析个体的行为模式和动机,可以预测不同政策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研究的是个人在公共事务中做出决策时的行为模式和结果。

本文将从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假设、实践应用等方面对公共选择理论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鲍茨和达克索特·布哈南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它是对个人在政治和公共事务中的决策行为进行经济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个人在做出公共事务决策时,并不是为了追求整体福利最大化,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投票、游说、政治交易等手段来实现自身目标。

二、主要假设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基于以下主要假设:1.个人是理性的:个人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进行权衡和选择。

2.个人是自私的:个人在公共事务中的决策行为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3.信息是有限的:个人往往无法获取到完整准确的信息,导致决策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和局限性。

4.机会成本:个人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选择某种方案所放弃的其他方案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三、实践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以政府决策、选举制度和公共政策为例,说明公共选择理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

1.政府决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往往是受到政治利益驱动的。

政府官员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自身的选民和支持者的需求,以及可能带来的政治声誉和选举前景。

因此,政府决策往往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并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不公平现象。

2.选举制度:公共选择理论指出,选举制度的设计会影响选民的行为和政治结果。

不同的选举制度可能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也会对政治体制和政党竞争产生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为选举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3.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受到政府官员和利益集团的影响。

政府官员在制定政策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以及与特定利益集团的关联,导致政策制定的结果可能偏向于某些特定群体,而忽视其他群体的利益。

总结:公共选择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用于分析个人在公共事务中的决策行为和政治的运作。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公共选择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它研究个体在政治决策过程中的行为,特别是在民主制度下,个体如何通过投票、游说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并探讨这些行为对经济效率和公共利益的影响。

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原理、民主制度下的个体行为以及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

公共选择理论基本原理公共选择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他们认为政治决策与市场交易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在政治决策中,个体的选择也受到成本、效益、限制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了种种非理性行为。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假设包括个体理性行为、政治市场竞争、政府行为局限性等。

其中,个体理性行为假设认为个体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来进行选择,政治市场竞争假设则认为政治选举和政府决策就像市场交易一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政府行为局限性假设则认为政府并非无所不能,其行为也受到制约和局限。

基于上述假设,公共选择理论进一步探讨了政治决策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比如“选票悖论”、“自私利益追求”、“政府失灵”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发了人们对民主制度、个体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民主制度下的个体行为在民主制度下,每个合法公民都有权利参与政治决策,这种参与通常体现在选举投票、舆论表达、示威游行等形式上。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进行投票选择,并根据其收益和成本来衡量是否参与政治活动。

然而,公共选择理论指出,在现实情况下,许多选民并不会充分地了解候选人或政策的各种信息,甚至可能会受到媒体宣传、社会舆论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做出不明智的投票选择。

这就引发了“选票悖论”,即部分选民由于个人知识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而难以做出符合整体利益的投票决策。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还指出,在民主制度下,政客往往会追求自身的重新选举和权力稳固,从而可能会采取一些短视且利己主义的行为来获取选民支持。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

公共选择理论名词解释公共选择理论是指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通过理性行为者的选择来研究公共部门决策和公共政策的理论框架。

这一理论主要由来自美国的经济学家詹姆斯·M·布坎南和戈登·图洛克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提出和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公共决策和政策不是基于一方单独决策者或政府的意志,而是通过多个个体之间的互动和选择形成的结果。

理性的个体在公共决策中,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通过权衡利弊、考虑成本和收益等因素来做出选择。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个体的理性行为受到了一系列假设的限制和影响。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利的个体”假设,即个体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也考虑到了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其对个体选择的影响以及利益冲突等因素。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和公共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和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个体的影响和利益,并通过协商、讨论和投票等过程来达成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通过有限的信息和有限的资源来做出选择,并通过参与决策的机制来影响最终的政策结果。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领域涵盖了政府运作、公共部门组织、选举、行政决策、利益集团等多个方面。

它提供了一种理论工具和框架,帮助解释和理解公共决策中的政治现象、政府行为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然而,公共选择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例如,它假设个体是完全理性的,且个体之间的利益完全独立和互不影响,忽视了社会和文化背景对个体选择的影响。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也面临着实证研究的复杂性和方法上的挑战。

总之,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理解公共部门决策和政策制定的理论框架。

它通过分析个体之间的互动和选择,解释了公共决策的形成和影响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需要在实践中考虑到现实情况和背景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指研究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公共事务的决策与分配问题的一种分析框架。

该理论探讨了在集体决策过程中个体如何做出选择,并如何影响政策结果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应用方面对公共选择理论进行探讨。

一、历史渊源公共选择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詹姆斯·麦基(James Buchanan)和戴维·美勒(Gordon Tullock)等人提出。

其理论基础为个体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选择时会考虑个人利益,追求最大化效用。

二、基本原理1. 个人理性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将个体视为理性行为者,在集体决策中注重个体的自私和有限理性。

2. 利益最大化:个体在公共选择中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通过对利益的权衡和交换来做出决策。

3.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在决策中也会受到利益驱动,存在各种局限和失灵,如信息不对称、选民困境等。

4. 公共财政:公共选择理论关注政府的财政决策,认为政府的支出和收入分配会受到个体利益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三、应用方面1. 选民行为:公共选择理论探讨了选民如何决策的问题。

个体会在选举中考虑个人利益,根据对政策的期望、候选人的承诺和政治信念来投票。

2. 政策制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集体决策机制。

个体的利益和影响力会塑造政策的结果,而政治角力和利益博弈决定了最终决策的形成。

3.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指出政府在决策中可能存在失灵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政府官员受到个体利益的影响,可能偏离社会最优解,产生政策失灵。

4. 公共财政与税收: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了政府的财政行为和税收政策。

个体的利益和影响力会影响政府的支出和收入分配,而政治力量和政策竞争塑造了财政决策的结果。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公共事务决策的理论框架,注重个体的理性选择和利益驱动。

该理论通过分析个体行为对政策结果的影响,揭示了政府决策中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在实践中,公共选择理论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思考和分析的理论工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公共事务的决策与分配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

公共选择理论:民主与经济公共选择理论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在民主制度下公共决策的机制和效果。

民主制度是一个基于人民意志、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和政府的政治体系,而经济则是社会资源的生产、分配和利用过程。

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探讨民主制度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公共选择理论简介公共选择理论由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鲍威尔(James M. Buchanan)和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

该理论主张政府决策应当被视为个人之间的博弈,政府的行为是政治参与者利益的反映。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个体被视为理性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自身的利益。

民主制度的特点民主制度是一种政治制度,其特点包括普选制度、政府分权、法治和言论自由等。

在民主制度下,公民通过选举权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府决策,监督政府行为。

民主制度为个体提供了平等参与决策的机会,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民主制度与经济发展民主制度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民主制度能够保护产权和契约,提高经济的市场效率。

其次,民主制度能够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此外,民主制度还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选择理论与民主制度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是由个体利益的集合体,政府的行为受到政治参与者的影响。

在民主制度下,选民通过选举产生政府,政府代表人民意志,履行公共职能。

然而,公共选择理论也指出,政府存在着利益集团和权力寻租的问题,政治家可能会追求私利而非公共利益。

民主制度与经济效率民主制度能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监督。

这有助于减少腐败现象,提高政府效能,促进经济发展。

另外,民主制度还能够降低政治风险,增强法治意识,吸引外资流入,推动经济全球化。

结语公共选择理论为我们理解民主制度与经济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民主制度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对社会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

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独具特色的经济学学科,其研究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政府行为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个体选择组成的集合体,政府的行为也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

一、基本概念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概念来源于1960年代的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的研究成果。

他们认为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到市场机制的驱动,也会受到政府决策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政府的决策过程,并将政府视为一个由个体选择过程组成的集合体。

二、历史渊源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源于对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质疑。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政府代表公众利益,具有无私的行为,而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政府行为是个体利益的结果。

布坎南和塔洛克等经济学家的研究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基础,并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三、理论框架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框架包括了集体行动、政策外部性、政府失灵和公共选择机制等相关概念。

集体行动指的是个体决策对整个集体产生的影响;政策外部性指的是政府行为对其他个体或集体产生的影响;政府失灵指的是政府行为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公共选择机制是一种通过个体之间的博弈和权衡来制定政策的机制四、实践应用公共选择理论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税收政策制定中,政府需要考虑到个体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通过分析不同税收政策对个体和整体福利的影响,制定最优的税收政策。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环境政策、贸易政策以及公共支出等领域。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学科,它认为政府行为是个体选择过程的结果,通过分析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和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揭示政府行为的经济原理和影响因素。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不仅对于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公共选择理论ppt课件
概述
01
PART
公共选择理论基本特征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机制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
概述
01
PART
公共选择理论与传统理论区别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假设政府制定决策时以公共利益为目的,政府和经济政策得制定都被看做是外生给定的。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彼此独立、互不相干。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中,虽然论述了政府各项财政政策及其效果,但没有讨论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以上两种理论都没有走出“仁慈政府”的误区,没有把经济政策的制定看成决定经济活动的内在因素。而这就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背景及理论基础
02
PART
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思想渊源:从公共选择理论思想本质上说,古典经济学是其最根本的思想来源。同时也受到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才会重新评价经济自由主义,重新估价市场的真正含义和作用。布坎南曾说过,他早年曾经是一名“忠诚的社会主义者”,后来通过对市场过程的重新理解,他才发生了转变。理论基础:瑞典经济学家维克赛尔和林达尔都企图用边际价值来说明公共行动决定。由于政治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规则内做出的选择,所以维克赛尔认为规则极其重要。改革的方向必须集中于改变决策规则,而不是通过对决策行为人施加影响来改善预期的结果。对公共学派的经济学家产生巨大影响。意大利经济学家庞塔雷奥尼、德·马尔科、萨克斯等人提出的两种国家模型,为公共选择理论所接受。一是垄断专制国家的模型,其前提是各个统治集团都是自私的,被统治集团只能被动接受或者抵制统治集团的决策。所以,统治集团会选择一种被统治集团抵制程度最小的财政结构。二是民主国家模型,其公共决策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每个人既是决策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承受者。
背景及理论基础
02
PART
偏好体系是稳定的、有序的,理性排序是经济学对个人偏好的起码要求。公共选择学派假定公共选择中的个人行为像他们在经济市场上一样,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按照经济人的行为来分析政治家的类似行为。 把交换的经济思想引入政治活动公共选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派认为,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交换,市场机制可以看成是各种交换的过程。于是公共选择学者将这种观点用于对政治过程的观察。经济市场上的交换发生在个体之间,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换发生在集团之间。经济市场基本上是一种商品的交换,而政治市场是“服从与统治的交换”。在个人单独保护自己的利益的成本过高时,选民与政府之间以服从换取安全。政治交换中有非自愿的成分。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内容
公共选择理论是指在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中,研究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行
为和选择的理论。

它主要关注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选择行为,以及这些选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性选择、集体行动、政府干预等方面。

首先,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选择时,会
根据自身利益和偏好做出最优决策。

在公共事务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行选择,以最大化个人利益。

这种理性选择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公共选择理论关注集体行动。

在公共事务中,个体的选择和行为会对整
个社会产生影响。

当个体面对共同利益或共同问题时,他们可能会进行集体行动,以实现共同的利益或解决共同的问题。

集体行动的结果往往取决于个体的选择和行为,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强调了个体在集体决策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公共选择理论还涉及政府干预。

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往往会对公共事务
进行干预和管理,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了政府的决策行为,以及政府对个体选择和行为的影响。

政府的干预可能会改变个体的选择和行为,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公共选择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在公共事务中的选择行为,以及这些选
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它强调了理性选择、集体行动和政府干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和集体在公共事务中的行为和选择,为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引言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来分析和解释在政府决策中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方式。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行为也是由个人理性选择所决定的,旨在解释政府失灵以及通过经济激励措施优化公共政策的可能性。

理论基础1.个体理性选择: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个体在政府决策中也像在市场中一样作出理性的选择。

个体会根据个人的利益和期望来评估政府提供的不同政策选项,并选择对个人利益最有利的选项。

2.理性忽视:公共选择理论指出,个体在政府决策中更关注直接影响个人利益的因素,而忽视了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这种理性忽视可能导致政府决策的偏离理想状态。

3.政府行为的经济激励: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官员也是个体,他们的行为受到经济激励的影响。

政府官员会根据自身的个人利益来选择决策,比如争取选票、提升政治地位等,而不一定是为了实现最优的公共利益。

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通过分析个体理性选择和政府官员的经济激励,解释了政府失灵的原因和机制。

1. 政策失效:个体的理性忽视以及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可能导致政策的偏离理论上最优的状态。

政府官员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可能推动不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制定,导致政策失效。

2. 肯定的外部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会倾向于提供产生正面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因为这样政府官员可以通过提供公共物品来争取选民支持。

然而,政府官员更可能过度提供公共物品,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扭曲。

3. 负面外部性:同样地,政府官员也可能忽视负面外部性,因为他们对个人利益更感兴趣。

这可能导致政府对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不足关注。

优化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也提醒我们,通过适当的经济激励措施,可以优化公共政策。

1. 激励约束:政府可以通过激励约束来改变政府官员的行为。

例如,引入绩效奖励制度可以使政府官员更倾向于追求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2. 市场机制: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引入市场机制可以促使政府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可以减少政府官员追求个人利益和资源浪费的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选择理论:个人为一切问题的始点
经济学教室
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的提供离开不了政府和市场的共同作用。

当政府进行决策时,公共选择理论一定程度上可作为理论指导。

(编者)
主讲人 夏业良
公共选择理论(Theory of Public Choice)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主要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介绍国家的起源、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所有权、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宪法、宪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场与国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丹尼斯·缪勒将公共选择理论概括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所以公共选择理论也被认为是最为名符其实的“政治经济学”。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
公共选择的重要主题之一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即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等。

然而,公共选择的方法论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和数学。

在现代宏观经济分析中,政府作为经济体中的一个部门,主要提供公共产品,私人产品由私人部门提供。

不过,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还有一种产品,称作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多数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联合提供。

准公共产品类似于俱乐部提供的产品,研究准公共产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也叫“俱乐部理论”。

皮考克(Alan Peacock)把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分为三个大的政治市场:即初级政治市场、政策供给市场和政策执行市场。

在初级政治市场上,政治家把政策“卖”给选民,选民则为政治家支付选票;在政策供给市场上,官员为了实现当选政府的政策目标而提供不同的行政手段;在政策执行市场上,主要分析政策的执行结果及其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中适用的理性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政治领域的公共选择活动。

也就是说,政府以及政府官员在社会活动和市场交易过程中同样也反映出“经济人”理性的特征。

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具有自身的利益目标,或者说政府自身利益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目标函数,其中不但包括政府本身应当追求的公共利益,也包括政府内部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此外还有以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为代表的小集团利益等等。

可见政府及其公务人员并不一定只代表公共利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政府基本上代表着公共利益,但由于公共利益本身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划分。

因此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除了自身利益诉求之外,在公共利益的总体目标方面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偏好程度上的差异。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科学,经济学研究的特定主题就是人们在市场关系中的行为。

把经济学的这一方法运用于政治学研究,它所展现的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的结论是: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在公共选择的运用,可以说,经济学家把政治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熊彼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人的行为,当个体成员的行为被排除以后,就不会有社会团体的存在和现实性”。

所以,
经济学中的“经济人”理性、生产者、消费者概念,都是把个人的偏好、个人的目的性作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公共选择把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运用于自身的理论体系,它表明,“人是一个自利的、理性的、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人”,而政府只是在个人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制度安排,所以,政府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个抽象实体,政府也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总是一心一意地追求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目标。

在公共选择理论体系中,所谓的“公益”、“社会正义”等这些难以界定的概念是不存在的。

如同布坎南所说:“人是自利的、效用的最大化,在市场中如此,在公共领域中也是如此。

当个人由市场中的买者或卖者转变为政治过程中的投票者、政治家、纳税人或官员时,他们的品性不会发生变化”。

可以说,公共选择把个人的目的性放在首位,用个人的行为目的来解释政治过程,它展现的是政治过程的个人主义理论。

公共选择学派中阿罗(Arrow)的社会选择理论被看作是一种宪政理论,因为他所关心的是政治制度的设计,注重的是集体决策之规则的后果,他提出的不可能性定理表明,有关集体决策的各种基本规则之间存在冲突。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经济学家A·森(Amartya Sen)指出,如果坚持个人效用之间不可比,就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如果个人效用是可比较的,就会涉及社会公正问题,对决策的社会影响就可以评价和比较。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应用:
公共选择理论在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意义,在中国目前的转型经济社会中,涉及到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反腐败的制度设计、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公共政策设计和改革,都需要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思维出发,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和再设计,以力图追求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作者系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要参考书:
(1)丹尼斯·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布坎南著《自由、市场与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3)刘军宁著《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12月版)
(4)方福前著《公共选择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8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