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上市公司投资案例分析
涉农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

涉农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
涉农企业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经营管理对于整个农业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某涉农企业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旨在为涉农企业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案例背景
某涉农企业成立于20XX年,主营业务为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生产成本高、销售渠道狭窄等。
问题分析
1.生产成本过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导致生产成本偏
高。
2.销售渠道不畅:企业的销售渠道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影响
销售业绩。
解决方案
1.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引入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减少
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2.拓展销售渠道: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产品曝光度,拓展客
户群体。
实施效果
1.生产成本降低:经过优化生产流程,企业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增加
盈利空间。
2.销售业绩提升:拓展销售渠道后,企业销售业绩有较大增长,市场
竞争力得到提升。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某涉农企业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优化生产流程和拓展销售渠道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优化经营管理,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涉农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涉农企业经营管理案例分析的探讨,希望对涉农企业及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三农融资事件案例

三农融资事件案例:农户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之路在当今的农村发展中,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
本文将以某地区农户融资事件为例,阐述这一案例的成功之处,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案例背景某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市场。
然而,由于农户资金短缺、抵押物不足等问题,该地区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
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该地区开始探索新的融资模式,为农户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
二、案例描述为了解决农户融资难问题,某地区推出了一款名为“三农贷”的金融产品。
该产品主要面向当地农户,以信用贷款为主,贷款额度根据农户的经济实力、信用状况等因素确定。
同时,该产品还提供多种还款方式,方便农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为了推广“三农贷”,某地区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该地区加强了对农户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该地区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确保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程序操作,保障农户的合法权益。
最后,该地区还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政策支持,为农户提供更加优惠的融资环境。
三、案例分析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三农贷”在某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该产品的推出为当地农户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
其次,该产品的推广增强了农户对金融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
最后,该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农村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然而,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例如,金融机构在审核农户信用状况时可能存在偏差,导致部分信用良好的农户无法获得贷款。
此外,部分农户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仍然有限,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这些问题,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完善审核机制,提高审核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总之,“三农贷”的成功案例为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随着祖国农业发展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农业类企业开始登陆资本市场。
一些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案例也逐渐浮现出来。
审计失败不仅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也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本文将针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及对策。
一、案例分析1. 泰兴港泰食品有限公司泰兴港泰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和销售冻猪肉为主营业务的农业类上市公司。
在2015年年报审计中,审计师发现公司未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造成公司资产负债表出现较大的偏差。
该审计失败引发了投资者的质疑,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2. 华北草业股份有限公司华北草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牧草种植和牛肉加工的农业类上市公司。
在2016年年报审计中,审计师发现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计量存在重大错误,造成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足。
公司还存在对内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不充分的问题。
审计机构因此无法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无保留意见。
该事件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公司股价持续下滑。
二、分析原因1. 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农业类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和人为疏忽。
公司对存货的管理不规范、对应收账款的核销不及时等问题,都容易导致审计失败。
2. 会计准则不规范运用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特点和资产结构与其他行业存在较大差异,但现行会计准则对于农业类企业的规范性指导较少。
这导致了一些农业类上市公司未能正确运用会计准则,导致审计失败。
3. 审计机构缺乏农业类企业审计经验农业类企业相对较少,审计机构对农业类企业的审计经验相对不足。
审计师对农业类企业的业务特点和风险认识不足,容易忽视一些问题,导致审计失败。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农业类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
加强存货管理、账务核算和定期审计等环节,提高公司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
2. 加强会计准则培训和指导农业类上市公司应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和理解,确保准确运用会计准则,及时更新会计政策,提升财务报告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康华农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虚增资产占披露总资产比例 47.5% 53.9% 52.9% 53.0%
渊二冤虚增营业收入 康华农业的净利率和毛利率长期保持在 40%-50%左右袁明 显高于农业企业的盈利能力袁且在 2011-2013 年袁营业收入与利 润的增长不成比例袁根据披露的信息袁康华农业虚构销售客户袁 对应的销售金额都被过分夸大遥
五尧防范建议 渊一冤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规范内部治理结构袁重视内部监督管理袁规范相关权 利主体的行为袁确保公司内部权责分明袁避免权力过于集中袁通 过野硬性冶的严格制度与野软性冶的文化感染规范员工的行为,将 内部控制制度更好地实施下去袁预防尧减少舞弊风险,从根本上 遏制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遥 渊二冤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袁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 我国对于财务造假的惩罚力度不够袁 导致许多企业为了利 益以身试法遥 应加大对造假的打击力度对涉案人员进行严厉的 处罚袁提高法律对财务造假的约束力遥 同时还要加强监管袁应加 强事前尧事中和事后的检查力度袁减少发现问题的滞后性遥 渊三冤严格执行审计程序袁设计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康华农业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标准无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袁在其审计过程中并未保证执业质量袁没 有及时发现问题袁导致审计失败遥 审计人员要增强审计风险意 识袁尤其是在函证尧监盘等容 易舞弊的程序中保持高度的职 业怀疑袁 走访重要客户袁 采取一些不被管理层事先了解的程 序袁对收入尧应收账款尧银行存款尧生产成本等执行有效的细节 性测试袁深度发掘分析分析主要财务指标袁必要时聘请有关农 业领域的专家发表意见袁利用专家判断来发现异常袁降低审计 风险遥
资产的目的遥 康华农业虚构与绿苑米业尧佛山穗丰园等 愿 个客户 的应收账款袁同时袁康华农业与漓江银存在关联方关系袁便通过 关联方关系篡改银行进账单等方式进行虚增银行存款的舞弊的
三农行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

三农行业发展案例分析报告第1章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第2章三农行业发展概况 (3)2.1 农业产业发展概述 (3)2.2 农村经济发展概述 (4)2.3 农民增收与扶贫政策概述 (4)第3章农业产业发展案例分析 (4)3.1 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4)3.1.1 案例概述 (4)3.1.2 案例分析 (4)3.2 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案例 (4)3.2.1 案例概述 (4)3.2.2 案例分析 (5)3.3 农业科技创新案例 (5)3.3.1 案例概述 (5)3.3.2 案例分析 (5)第4章农村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5)4.1 农村电商发展案例 (5)4.1.1 案例背景 (5)4.1.2 案例分析 (5)4.1.3 案例成效 (6)4.2 农村旅游发展案例 (6)4.2.1 案例背景 (6)4.2.2 案例分析 (6)4.2.3 案例成效 (6)4.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案例 (7)4.3.1 案例背景 (7)4.3.2 案例分析 (7)4.3.3 案例成效 (7)第5章农民增收与扶贫政策案例分析 (7)5.1 农民合作社发展案例 (7)5.2 农村扶贫政策实施案例 (8)5.3 农村金融创新服务案例 (8)第6章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 (9)6.1 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概述 (9)6.2 主要农业产业化模式分析 (9)6.2.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9)6.2.2 农民合作社模式 (9)6.2.3 家庭农场模式 (9)6.2.4 产业园区模式 (9)6.3 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6.3.1 存在的问题 (10)6.3.2 对策 (10)第7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案例分析 (10)7.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概述 (10)7.2 农村土地流转案例 (10)7.3 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案例 (11)第8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案例分析 (11)8.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概述 (11)8.2 生态农业发展案例 (11)8.3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案例 (12)第9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案例分析 (12)9.1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概述 (12)9.2 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案例 (13)9.3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案例 (13)第10章三农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4)10.1 三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4)10.1.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 (14)10.1.2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4)10.1.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14)10.1.4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14)10.2 政策建议与展望 (14)10.2.1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14)10.2.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4)10.2.3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5)10.2.4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15)10.3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三农行业发展前景 (15)10.3.1 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质量提高 (15)10.3.2 农村经济多元化,农民收入增长 (15)10.3.3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民生福祉提升 (15)10.3.4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15)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
最新蓝田案例分析资料

审计案例分析期末论文蓝田股份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一、案例回顾蓝田股份作为一家从农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企业,自1996年6月上市以来一直保持了业绩优良高速成长的特性。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中国农业第一股”然而在2001年10月26日,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一篇600多字的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称“蓝田股份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已经没有任何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没有收入来源”、“蓝田股份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运转。
”文章提示:“为了避免遭受严重的坏账损失,我建议银行尽快收回对蓝田股份的贷款。
”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
此文揭露了蓝田的造假丑闻,此后蓝田贷款资金链条断裂;2002年1月,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2002年1月23日蓝田股份全线跌停,以5.89元收盘。
二、蓝田公司简介1. 简介公司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传统的农业和食品加工企业为主的综合性经营加工企业。
涉及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制药,餐饮住宿,房屋开发等相关产业。
一直以来是一支公认的老牌优质股。
据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的4.32亿元。
1996~2000年,蓝田在财务数据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
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1)

财务报表分析蓝田股份案例一、蓝田年财务分析(一)静态分析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流动比率= ———————————-------— = 0.77(流动比率)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其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
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236,384,086.72(存货净额)速动比率= ————————————-------------———— = 0.35 (速动比率)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速动比率只有0.35,这意味着,扣除存货后,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
净营运资金=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 -127,606,680.11(净营运资金)蓝田股份2000年净营运资金是负数,有1.3亿元的净营运资金缺口。
这意味着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2.7亿元的到期流动负债。
2001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2001年中期 2000年中期 2001年中期/2000年中期净利润(万元) 16861.20 18616.38 90.60%每股收益(元) 0.378 0.417 90.70%净资产收益率(%) 7.661 9.60 79.8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元) 0.416 0.414 100.48%2001.6.30 2000.12.31 期末/期初每股净资产(元) 4.934 4.557 108.30%蓝田的历年报表显示,公司的经营业绩十分良好,资产回报率名列上市公司前矛。
最近三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82元、1.15元和0.97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28.9%、29.3%、19.8%。
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但每股收益仍达0.37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7.661%,资产回报率指标不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远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5.42%),房地产行业的深万科(5.59%),高科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
2023农业产业典型案例剖析材料

2023农业产业典型案例剖析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农业产业典型案例剖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农业产业涵盖了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而在2023年,农业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剖析2023年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案例一:农业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以浙江省为例,该省通过引进新技术、优质种子和研发新品种,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019年,浙江省推出了“互联网+农业”计划,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农产品生产、销售和流通的信息化管理。
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农业产业的数字化水平,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2023年,农业科技创新仍将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智能化农机具、无人机植保等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基因编辑、遗传改良等技术也将为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提升提供新的可能性。
农业科技创新将成为2023年农业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案例二: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的现代化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厂,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品牌打造,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福建省的某大豆加工企业将农民种植的大豆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一系列营养丰富的豆制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量。
在2023年,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环节将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农产品加工品质和安全问题将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农业类上市公司是指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经营农业相关业务的公司。
审计失败是指审计师在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未能发现或揭示实际存在的重大错误或欺诈导致的审计意见不正确的情况。
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对于我们理解审计失败的原因和其对公司和投资者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审计失败的认识和警觉。
案例一:农业公司生产数据虚报案某农业公司在其年度财务报表中虚报了其农产品的生产数据。
审计师未发现虚报行为,并发表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在后续调查中发现,公司实际生产的农产品数量远低于报表中的数额,而且公司管理层利用虚报的生产数据获取了更高的补贴金额。
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在于审计师未正确理解和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对公司生产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充分的验证。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虚报生产数据来获取更多的补贴金额,导致财务报表的失真。
对策:审计师应该更加关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并深入了解公司业务的特点。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应该采取适当的程序来验证公司的生产数据,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
审计师还应注意监督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以防止潜在的虚报行为。
案例二:农产品质量问题审计失败案某农业公司在售卖的农产品中被发现有安全和质量问题,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审计师在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并未揭示公司存在农产品质量问题的事实。
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在于审计师未能充分了解和评估公司生产的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并未采取适当的程序来验证公司是否存在这些问题。
农产品质量问题会导致公司的声誉受损,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结论:农业类上市公司审计失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审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充分了解和评估公司的业务特点和内部控制制度,并采取适当的程序和方法来验证和评估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师还应注意与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方进行联系,多方面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式分析——以万福生科为例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式分析——以万福生科为例Analysis on the means of fraud about theagricultural listed company take the wanfu techniqe efficiency for example摘要:随着证券市场的迅猛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不断出现知名企业的财务造假案件。
“银广夏”、“蓝田”财务造假事件被揭露后,万福生科又爆出财务造假丑闻。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致使股市严重受创股价大幅下跌,投资人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发展受到不利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以万福生科为例,通过对其财务舞弊行为的深入了解,分析农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手法,探寻对农业上市公司更具针对性的监管政策,以期切实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亦为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listing Corporation financial fraud incidents, appear ceaselessly well-known enterprise financial fraud cases. "Yinguangxia", "Lantian" financial fraud was exposed, Wanfu biotechnology and burst of financial fraud scandal.Listing Corporation financial fraud causes stock market badly hit the share price fell sharply,investors vital interests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PA profession adversely affe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has been severely affected.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listing Corporation financial fraud means.In order to Wanfu graduate as an example, through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financial fraud, analysis offinancial fraud and manipulation of agricultural listing Corporation, explores the agricultural listing Corporationmore targeted regulatory policies,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investors,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outlook.Key Words:Agricultural listing Corporation; financial fraud;means一、引言这几年来,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出现了财务舞弊的现象,逐渐增多的财务舞弊不仅仅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破坏了金融次序,还使得会计业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蓝田股份分析案例》课件

02
财务分析
收入与利润分析
总结词
通过分析蓝田股份的收入与利润,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详细描述
首先,对蓝田股份的收入来源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收入的占比和增长情况。其次,对公司的利润进行结构分析 和趋势分析,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能力变化趋势。最后,结合行业和市场环境,分析公司收入与利润的可 持续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行业政策与法规
政策环境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蓝田股份所在 行业的政策支持或限制。
法规要求
列举与蓝田股份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分析其对企业的要求和影响。
04
风险评估
市场风险
市场供需变化风险
农业产品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市场供需变化可能导致产品价格波动,影 响公司盈利。
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行业公司数量增加,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公司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投资价值评估
财务状况稳健
蓝田股份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稳 健,偿债能力强,有利于保障投
资者的利益。
成长潜力大
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未来发展前 景广阔,投资价值高。
投资风险可控
公司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有较好的 表现,能够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 。
投资风险
农业企业投资项目多,但投资回报率 不稳定,可能面临投资亏损的风险, 影响公司财务状况。
05
未来展望
公司发展战略
01
02
03
战略调整
蓝田股份将根据市场变化 和自身发展需要,适时调 整公司战略,以保持竞争 优势。
技术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 创新,提升技术水平,以 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市场 占有率。
力和投资价值。
新型涉农法律问题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涉农法律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逐渐增多,农村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案例将围绕新型涉农法律问题展开,具体分析案例背景、争议焦点、法律依据及裁判结果。
二、案例背景甲村位于我国某省,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近年来,甲村村民在政府的引导下,纷纷成立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
乙公司是一家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有意在甲村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
双方达成合作协议,约定乙公司租赁甲村土地,用于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租赁期限为20年。
甲村村民对土地流转事宜存在不同意见,部分村民认为土地流转损害了自身权益,遂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三、争议焦点1. 土地流转合同的效力问题2. 农民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责任问题3. 乙公司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保障问题四、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五、裁判结果1. 土地流转合同效力问题:法院认为,甲村村民与乙公司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故合同有效。
2. 农民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责任问题:法院认为,甲村农民合作社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村民权益。
对于部分村民反对土地流转的情况,农民合作社应当积极协调,争取村民支持。
若因农民合作社未履行职责导致村民权益受损,农民合作社应承担相应责任。
3. 乙公司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权益保障问题:法院认为,乙公司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享有合同约定的各项权益。
甲村村民应当尊重乙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得擅自破坏土地流转合同。
若因甲村村民擅自破坏土地流转合同,给乙公司造成损失的,甲村村民应承担相应责任。
六、案例分析本案例涉及新型涉农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土地流转合同效力、农民合作社责任及乙公司权益保障等方面。
1. 土地流转合同效力问题: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审查了土地流转合同的合法性,认为合同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故认定合同有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引言】:2001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
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
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
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
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01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涉农专项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
审计发现几乎每个乡镇年末都有或多或少 的涉农专项资金不能及时拨付。
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的原因
一个是涉农资金大多自上往下,逐级下拨,由财政部 门或农、林、水、土等主管部门进行拨付,经过乡镇再 拨付到各村后使用,专项资金在拨付上环节较多; 二是项目未按照规定时间实施。 三是财政部门资金安排和拨款部分在第四季度,造成 专项资金跨年度滞留。
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的审计案例:
市审计局在对2014年某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时, 发现公路建设专项资金收到后在乡镇滞留7个月,截止年 末仍未拨付。
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四十七 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 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的 规定。
挤占挪用专项款的审计案例:
《关于对某市2011年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 况的审计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2)各村委挪用专项资金75万元 ×镇×村挪用专项资金 57.万元,审计期间该村进行了整改,归还了 挪用资金并拨付工程队57.万元。 ×街道筹委会×村挪用专项资金13万元。 ×镇×村挪用专项资金5万元,用于三项整治水泥款,审计期间该村进 行了整改,将挪用的5万元资金归还并拨付给施工单位。 上述行为违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第二章第九条: “专项资金应实行项目管理,专款专用,不得虚列项目支出,不得截留、 挤占、挪用、浪费、套取、转移专项资金,不得进行二次分配”的规定。 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二)截留、挪用财 政资金”的规定,责令上述未整改村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截 留、挪用的专项资金。
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资金; “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
康华农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康华农业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作者:付钰玮曹雪芬杜蓉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造假案件频发,由于农业领域的特殊性,农业类上市公司更是成为高发区,诸如早些年的银广夏、蓝田股份到近年来的绿大地、万福生科、獐子岛扇贝门等事件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以康华农业为例,分析其造假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旨在防范和遏制此类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康华农业;财务造假;审计失败一、案例概述康华农业成立于2008年,是广西省最大的生态农业种植公司,主要从事优质稻等农产品种植及销售。
康华农业曾于2012年6月提交 IPO申请,且其公开的财务显示该公司符合 IPO 条件,却于2014年4月撤回IPO申请,拟通过与浙江步森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转向借壳上市。
重组草案引来了公众对康华农业财务数据的质疑,康华农业被曝其存在虚增资产及虚增营业收入等财务报告舞弊行为。
二、造假成因(一)经营利润较低农业生产易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變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公司的盈利具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加之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但原料、设备等价格不断上涨,发展缓慢,难以进一步扩张和发展。
(二)生产资料核算困难生物性以及土地类资产是农业类公司的重要生产资料,由于土地没有公允价值且在各地存在较大差异,审计人员难以核实土地的面积以及价值,从而很多农业类公司通过这一途径虚增资产,夸大规模。
(三)交易对象分散、交易方式缺乏规范农业企业面对的多是散户或者小型企业,大多数以现金交易为主,具有不可追溯、不可还原、也不可验证的特点,相关的真实的交易流程模糊化,核查业务的真实性较为困难,这为虚假销售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三、造假方式(一)虚增资产康华农业主要通过虚增银行存款及虚构应收账款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康华农业虚构与绿苑米业、佛山穗丰园等8个客户的应收账款,同时,康华农业与漓江银存在关联方关系,便通过关联方关系篡改银行进账单等方式进行虚增银行存款的舞弊的操纵。
农业投资案例

农业投资案例案例一创新“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积极破解农业农村融资难题2018年以来,针对农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黑龙江省在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项目支持下,联合哈工大和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建成“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探索出“农业大数据+金融”支农模式,累计线上发放贷款超过200亿元,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达15.4万个,其中2020年发放贷款156亿元,有效满足了疫情防控期间农户信贷需求。
一、推动模式创新,着力打通金融支农新渠道依托农业大数据中心,开发农业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政府与金融机构数据共享。
一是共享数据。
2017年,在省领导的强力支持下,原省农业厅在全国率先成立农业大数据管理中心,实现了农业行政管理数据脱敏脱密后集中管理。
在此基础上,开发农业金融服务平台作为统一数据接口,支持建设银行等共享有关农业数据,创新信贷产品。
二是线上抵押。
抓住农村土地确权的政策契机,开发全省土地流转抵押系统,实现鉴权、授信、抵押、放款等全流程线上操作。
三是在线申请。
农民通过手机APP申领贷款,可“随借随还”“按日计息”,贷款周期大幅缩短,农民贷款成本大幅降低。
四是精准授信。
金融机构根据农户申请,通过农业金融服务平台,调用土地确权、土地流转等农业数据,多维度为农业主体画像,在线精准授信放款。
二、推动产品创新,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补短板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三农”领域和农业全产业链多个环节,创新推出18款农业大数据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一体推进。
一是针对不同客群开发产品。
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出地押云贷、农信云贷,面向农民推出地押快贷和信用快贷,提高信贷的针对性。
二是针对农村急需创新产品。
首创推出“农机过桥贷”“蔬菜大棚信用贷”等产品,使农户在政策资金还没到位的空档期也能得到信贷支持。
三是针对农村经营拓展产品。
围绕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推出“粮易融”,围绕农资经销批发采购推出“农采云贷”,逐步推进大数据金融服务对农业经营主体和产业链条的两个全覆盖。
涉农企业“走出去”的外汇金融政策支持研究——A公司吉尔吉斯斯

路” 发 展 战 略“ 走 出去 ” 的陕 西 A公 司( 以下简 称 “ A公 司 ” ) 进 行 了实 地调 研 , 通过 案 例分 析 的形式 , 剖析金
案例 介绍
融与外汇政策在助推涉农企业“ 走出去” 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 并提 出了相应 的政策建议。
一
、
( 一) A公 司基本 情况 。A公 司是 陕西 省专业 从事 牧草 新 品种 的 引进 、 研发 、 繁 育 及其 深加 工 等为 一体 的 大 型专 业化 草业 公 司 , 注册 资本 3 0 0 1 万元 , 年加工、 生 产牧 草能 力可 达到 1 0 0 0吨 。 截止 2 0 1 5年 4月 , 农业 部
州 莫斯 科 区落 实土 地 1 0 6 8 公 顷, 其 中租 赁 土地 1 0 0 0公 顷 , 主要 用 于牧 草种 植 和农 业科 技 示 范 园 区的建 设 . 购 买土 地 6 8公 顷 , 用 于牧草 加 工基地 建 设 。2 0 1 5年 4月份 派 技术 人员 常 驻吉 尔吉 斯 坦 , 指 导 和培 训 当地农
共1 0 批次向 2 4 家企业发放了《 草种经营许可证》 , 其 中 A公司是陕西省唯一一家获得该项许可 的企业 , 其
自主拥有牧草种子分选加工 、 系列草产品加工、 牧草种子繁育等技术 , 共有员工 1 0 0多人 , 其 中专业技术人员
占8 5 %, 兼 职高科 技人 员 1 2人 。在借 鉴 国外先 进技 术水 平 的基础 上 , 经 过 多年 的经 营 , 企业 已形成 工业 化 的 管理模 式 经营农 业 , 在种 、 管、 收等 生产 环节 , 实 现机械 化 、 标准 化作 业 , 初 步形 成 现代 特色农 业 的管理 体 系和
【9A文】蓝田股份案例分析(终)

蓝田股份案例分析【引言】:20RR年10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的刘姝威在《金融内参》上发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蓝田造假丑闻进行揭露。
自此蓝田股份从“中国农业第一股”变成退市股。
这是继银广夏后中国股市最为耸人听闻的又一个“股市陷阱”。
【关键词】:蓝田股份,造假手段,审计分析,结论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蓝田总公司是中国农业大型企业、始建于1987年,以农副水产品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大农业为主业,兼营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电子通讯及网络、电子商务、饲料加工、建筑制造、涉外酒店、连锁超市、国内外贸易、广告策划、电脑科技、市场研究等多种产业。
中国蓝田总公司旗下的蓝田股份(后更名为“生态农业”、“ST生态”),是其在湖北省的上市公司,主营生态农业。
1996年上市以后,蓝天不惜巨资在全国主要媒体上打造其品牌形象,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获得了大量股民的追捧。
二、蓝田股份有限公司造假手段(一)虚构营业收入为构造其业绩神话,蓝田股份公司虚造其旗下产品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达5.29亿元之巨。
其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由此该公司借此夸大收入,虚增养殖产值,构造鱼塘养殖泡沫;此外,通过所谓高科技饲养,鼓吹其公司养殖利润为同行业的10至20倍,甚至达30倍之高。
(二)虚增固定资产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万股,虚减总股本,提高每股收益。
(三)虚造存货价值在蓝田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货价值从1999年的2.6亿增加至20RR年的4.4亿。
除去饮料这一可明确计量部分,该公司另一重要产品——水产养殖,据估计,蓝田一亩水面的产值要达到2到3万元钱,才能符合其业绩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ABC公司”和“晨光公司”投资案例分析解决“三农”问题,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着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为此,中共中央在1982~2010年的19年中有12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经过多年实践,大多数关心“三农”的人认识到,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近年来,我国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万亿元,净利润超过2500亿元,各类龙头企业超过9万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超过22万个,带动农户1亿多户,户均增收1900多元。
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对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明显。
然而,龙头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中小企业,除了一般中小企业所固有的风险外,还因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融资难仍然是困扰其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选择我国具有代表我国色素行业的两个重要龙头企业进行科学和规范的考察,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归纳融资创新和企业成长的关系,从融资持续创新的视角揭示影响我国龙头企业成长的因素,为推动我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龙头企业融资创新和成长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企业创新理论和成长理论得到充分发展,为研究龙头企业创新和成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龙头企业融资创新和成长是企业创新和成长的一种特殊形式,研究龙头企业融资创新和成长必须以企业创新和成长一般理论为逻辑起点,但是,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特殊企业,它的融资创新和成长机理与一般企业还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研究时还必须充分考虑其内在特质和发展演变的特殊规律。
金融的本质就是风险收益的不断分配,或细分或整合。
融资方式又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债权混合融资三种。
从资金供给的对象看,企业能不能融资是据于私募投资者、金融机构、股票发行审核部门(证监会)和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价值的判断。
一般只有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才可能获得资金供给者的融资。
企业价值计算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现金流量贴现法、相对估价法、资产评估法和期权法。
由于企业所在产业的竞争结构的不稳定,很多企业经营不规范、不透明,大多数企业靠企业家主导的机制发展,一旦出现企业家危机,企业的成长将走向另一种模式。
由于资金供给方的主体不同,对产业、行业和企业信息了解的不同,导致四个主体对企业价值判断经常不一样:私募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主要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的成长性,取决于宏观经济和相关政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主要看企业所有者权益和有性资产质量,企业发展前景;证监会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主要看企业的成长性和创新性,以及企业前世今生的清白状况;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价值判断主要看企业的社会价值和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情况。
企业只有满足上述四个主体之一的价值判断要求,企业才可以获得资金供给。
相对非涉农企业,龙头企业容易遭遇突发风险,平均成长性低于全国非涉农行业企业的增长。
除了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不足,以及公司治理不完善等原因外,缺乏融资创新手段,缺乏资本支撑也是导致企业成长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
融资创新推动龙头企业成长的两个典型案例为了了解融资创新促进龙头企业成长的机理,吸收典型企业相关的经验,推动我国龙头企业成长,在此,综述两个典型案例:ABC公司融资创新和成长ABC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成立于2003年,从事植物天然色素提取,主要业务是组织花农种植万寿菊花卉,然后按合同最低保护价收购万寿菊,将万寿菊加工成叶黄素干花颗粒,再从叶黄素干花颗粒中提取叶黄素浸膏。
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200万元,因发展需要于2004年6月增资1800万元,至2007年末公司资产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4%,欠债9900万元。
由于公司生产周期(每年7月31日至次年7月31日)和会计报表周期不一致,公司贷款周期和销售周期也不一致,贷款先于销售实现到期,资金链出现断流的危险。
为了保持公司持续经营,老股东进行增资扩股,2008年3月对公司增资1200万元,同时向公司管理层员工和部分亲朋好友转让了30%的股权回笼了个人资金,2008年4月,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公司,净资产折股变为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2008年6月,引入五个私募资金投资者,引入资金4100万元。
通过改制和引入私募后,公司扩大了原料基地建设,2008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降为38%,虽然遇到了金融危机(公司产品大量出口),净利润仍达2630万元,比2007年1380万元增加了91%。
2009年9月公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创业板IPO的申请材料,向上市融资进行了冲刺,上市融资募投项目为3个。
在此期间,公司凭借资金平台,增加了生产设备和研发投入,公司成为全球叶黄素原料的第一提供商,2009年和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2870万元和4200万元,企业获得了持续增长。
晨光生物的融资创新和成长晨光公司,国家级龙头企业,成立于2000年4月,主要从事辣椒红色素、叶黄素(万寿菊提取物)、辣椒油树脂和番茄红素等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生产、研发和销售。
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50万元,2001年7月因资金紧张和有一股东退出原因增资扩股150万元,2003年8月,新吸收17个股东,增资600万元,2007年3月因发展需要,增资4200万元(有2122万元资本公积转增)。
由于有了资金注入,2008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增加到67%,2008年以后,公司出口总额在同行业企业中连续名列前茅,其中辣椒红色素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第一。
2009年8月,鉴于公司需要增加资本金满足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实施股权激励和解决委托持股情况,新增加股东126名,增资678.5436万元,2009年9月,引进四个私募资金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1000万元,引入资金4900万元,随后公司启动了上市融资,并于2010年11月上市,募集资金6.5亿元,募集资金投4个项目,开展了资本运作和产业运作。
因为融资创新推动,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20万元、4225万元、5620万元、6350万元,每年增长率在30%以上,由于资金投入了研发新项目,2010年新增棉壳、短绒、棉籽蛋白产品销售收入。
公司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需要不同的融资创新科尔尼公司的研究结果显示,产业演进往往遵循S型曲线模式,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初创阶段、规模化阶段、集聚化阶段、平衡和联盟阶段。
初创阶段,企业主要采用创业者投入和少量贷款融资手段;到规模化阶段,公司市场高速增长,供给大幅上升,行业竞争加剧,企业主要采用私募资金、银行贷款、财政补贴;集聚化阶段,企业开始主要采用IPO融资,采用社会股权融资来发展企业;平衡和联盟阶段,企业主要采用股票发行再融资和兼并收购来发展企业。
从ABC和晨光公司发展阶段看,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手段的创新,吸引资金投入,支撑企业高速外向、内向和边际式的扩张,建立企业分支机构网络,利用原有通路,追加产品种类,最后取得了复合增长。
企业规范且透明的管理制度是吸引私募和IPO融资的前提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要求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按会计准则和财务规则建立透明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企业家要以此为企业发展的基石,才能有机会参与市场融资。
ABC和晨光公司的创业者正因为有规范和透明发展企业的决心,在企业发展融资困难之时,赢得了私募资金的信任,都吸引了4000多万元的资金,充实了资本,提高了银行的授信评级和额度。
私募资金的进入,其所携带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最终带来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的提升,从而在未来上市的时候更容易获得投资银行的调研支持和投资者的追捧。
融资创新通过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途径来影响企业成长ABC和晨光公司在融资创新时,对公司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都采用了股权激励办法。
ABC公司吸收了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23人成为新股东;晨光公司入股标准是副总经理10万股、部门经理5万股、部门副经理万股、部门主管2万股、2005年以前的骨干员工和不足一年的部门主管及特聘人员0.8万股、10年以上的公司骨干员工2万股。
在现代公司理论中,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被称为“核心资源”,这种核心资源在通常情况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资源一旦离开,公司的其他资源就会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导致公司的价值减少。
让管理层和核心骨干员工持股,提前实现了股权的长期激励,激发了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尤其是ABC公司进行股权激励时,考虑到员工没有钱购买股份,由控股大股东借钱给员工购买股份,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
股权激励实施后,通过员工入股的融资创新,激活员工的主人翁和责任感,公司效率明显提高,连续3年净利润增长都超过30%,超过全国平均11.6%的水平。
企业融资获得成长后,规模壮大了,更容易吸收新的管理人才加入,在ABC和晨光公司成长过程中,吸引了部分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
通过融资创新增加后,两个公司都注重研发投入,形成了技术创新能力,奠定了公司成长的能量。
在两公司招股书中募集资金投项都涉及技术中心改造项目,都取得了按新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ABC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晨光公司技术中新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公司都取得了多项专利。
因为增加研发投入,生产自动控制技术提高,生产稳定性、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设备故障率降低,产品质量更加稳定,色素提取率都有所提高,操作人员大量减少,生产成本明显降低,企业整体形象和竞争力也得到很大提升,进而形成“融资创新—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运用核心技术的产品持续增长—增加新产品和降低成本—企业成长”的发展模式。
融资创新促进企业业务或资产或组织结构重新分解、聚合和商业模式优化借助资本的力量,ABC和晨光公司都对资产进行了重组或剥离,明确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了供应链管理技术,重购了营销网络,扩大了市场机会,拓展了企业价值增长的空间。
获得融资壮大资金实力后,两企业都重新设计了以产品(色素产品)为依托的商业模式,将环境和变化带来的价值转移、企业能力和财务目标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持续成长。
同时,ABC公司在内蒙古,晨光公司在新疆对他们成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复制,核心业务持续增长。
从以上两个案例归纳可知,公司的融资创新是龙头企业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龙头企业要做强做大,获得可持续、有质量内涵的成长,企业应根据环境的变化,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以募(私募融资)、扩(增资扩股)、整(资产整合、资源整合、产业整合)、剥(剥离非核心资产)、换(换股扩张)、借(借壳发展)、押(股权质押融资)、托(信托融资)、挂(产权挂牌交易)和上(上市融资)等十种融资手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不断进行融资持续创新,以支撑企业充分挖掘拥有的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让企业成长成为基业常青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