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医院感染学269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医院感染学269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医院感染学269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医院感染学269

1. 用紫外线灯做空气消毒时,照射时间不少于(0分)

A:20min

B:25min

C:35min

D:15min

E:30min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E

解析:用紫外线灯做空气消毒时,照射时间应不少于30min。

2. 下列哪种是最重要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0分)

A:手

B:衣物

C:食品

D:饮水

E:医疗器械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A

解析:医生等人的手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可能接触病人的传染性物质及其污染的物品,很容易再将病原体传给其他病人或医护人员。医院内医护人员手及病室内物品的污染率很高。故手是最重要的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

3. 霍乱病人应采取哪种隔离措施(0分)

A:保护性隔离

B:接触隔离

C:呼吸道隔离

D:严密隔离

E:消化道隔离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D

解析: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在医疗水平低下和治疗措施不力的情况下,病死率甚高。故霍乱病人应采取严密隔离。

4. B-D试验合格的标准是(0分)

A:指示图各部位颜色变化深浅一致均匀

B:指示图各部位颜色变化为浅灰色

C:指示图各部位颜色变化大致均匀

D:指示图各部位颜色变化由深变浅

E:指示图各部位颜色变化为深黑色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A

解析:Bowie-Dick测试是用来评估单次深真空灭菌器也叫高真空灭菌器的真空过程。它是一个灭菌器真空系统的诊断试验。B-D试验合格的标准是指示图各部位颜色变化深浅一致均匀。

5. 霍乱病人应采取(0分)

A:接触隔离

B:保护性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严密隔离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E

解析: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传播。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在医疗水平低下和治疗措施不力的情况下,病死率甚高。故霍乱病人应采取严密隔离。

6. 外科刷手时间每次(0分)

A:2分钟以上

B:3分钟以上

C:4分钟以上

D:5分钟以上

E:1分钟以上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B

解析:

7. 关于洗手指征错误的是(0分)

A:脱手套后不需洗手

B: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

C: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前后

D:接触患者前后

E:戴口罩和穿脱隔离衣前后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A

解析:

8. Ⅲ类区域空气消毒合格的标准是(0分)

A:细菌总数≤300cfu/m3,未检出致病菌

B:细菌总数≤500cfu/m3,未检出致病菌

C:细菌总数≤200cfu/m3,未检出致病菌

D:细菌总数≤10cfu/m3,未检出致病菌

E:细菌总数≤400cfu/m3,未检出致病菌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B

解析:Ⅲ类区域空气消毒合格的标准是细菌总数≤500cfu/m3,未检出致病菌。9. 伤寒病人应采取(0分)

A:保护性隔离

B:严密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接触隔离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C

解析: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故伤寒病人应采取消化道隔离。

10. 铺盖手术巾者应该是(0分)

A:已戴好手套的手术医生

B:未洗手的手术医生

C:洗完手但未泡手的手术医生

D:泡完手但未穿手术衣的手术医生

E:穿好手术衣但未戴手套的手术医生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D

解析:

11. 伤寒病人应采取(0分)

A:呼吸道隔离

B:严密隔离

C:消化道隔离

D:接触隔离

E:保护性隔离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C

解析: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故伤寒病人应采取消化道隔离。

12. 某医院收入一痢疾患者,该患者在入院时又感染了白喉杆菌,入院后发生白喉,这属于(0分) A:医源性感染

B:自身感染

C:交叉感染

D:带入感染

E:以上都不是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D

解析:带入感染是指病人入院时已处于另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并传给其他病人。故此例属于带入感染。

13. 输液反应中属于医院感染的有(0分)

A:由于液体被细菌污染引起的发热

B:由于输注液体中药物引起的发热

C:由于输液管中的内毒素引起的发热

D:由于输液的血管导管的感染引起的发热

E:由液体或输液通路中的毒素引起的发热

医院感染试卷及答案

医院感染培训测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8题,每题1分,共28分。请把答案写在下面答题框内,否则无效。): 1、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 C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2、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少量药物性废物的应当分别投入以下那种颜色垃圾袋中( A ) A、黄色垃圾袋; B、黑色垃圾袋; C、红色垃圾袋; D、以上都可投; E、以上都不可投。 3、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是( D ) A 霍乱、鼠疫; B 麻疹、疟疾、甲型H1N1流感; C 乙脑、血吸虫病; D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禽流感; E 乙型肺炎、艾滋病。 4、隔离的实施应遵循( C )和基于疾病传播途径的预防原则。 A. 接触隔离; B. 严密隔离 C.标准预防; D.飞沫隔离; E.空气隔离。 5、当手没有明显的血液体液污染时,可用( D )去除手部污染。 A、肥皂; B.清水;C.液体皂液;D.含酒精的手消毒剂;E、碘伏。 6、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D )

A、环境消毒; B、合理使用抗菌素; C、隔离传染病人; 、手术器械的清洗灭菌措施。E;、洗手D. 7、减少外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有( D ) A、消毒灭菌; B、无菌操作; C 、预防隔离;D 、以上均是;E、以上均不是。 8、医疗废物在暂存间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 A、10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9、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 C ) A.标准预防+空气隔离; B.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 C. 标准预防+接触隔离; D. 标准预防+严密隔离;E、标准预防+保护性隔离。 10、取用无菌溶液时,先倒出少量溶液的目的是( B ) A.检查液体有无特殊气味;B.冲洗瓶口;C.查看溶液的颜色;D.检查溶液有无沉淀。 11、终末消毒是指:( A ) A、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原居住点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B、指对医院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 C、指对医院空气进行全面的消毒; D、杀灭或抑制活体组织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组织感染。 E、对所有场所的彻底清洁消毒。 12. 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规定入院多少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A.6小时 B. 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E.72小时 13. 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之为(A ) A. 消毒 B. 灭菌 C. 隔离 D.去污E洗涤

医院感染护理学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 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3.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4.手卫生:包括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 5.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使个体或群体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二、填空 1.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 2. 24小时 3. 口罩手套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 4.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 内源性医院感染外源性医院感染 6.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 7.洗手 8.医务人员的手 三、选择 1-5:CDCBA 6-10:BCADA 11-15:CDADE 16-20:EEBBC 四、简答题 1. 手消毒的指征是什么?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戴手套;

3)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 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有哪些?5分 (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2)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 (5)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4.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对局部实施的处理措施是什么? ①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②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③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及求职方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及求职方向 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总体上来说,就是三大领域: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因为自己是预防医学领域的学生,所以想随便写两句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方向。 预防医学的就业前景,相比来说,可能要比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就业面广一些。而且就业后接触的行业领域要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丰富一些。预防专业的考研问题,其实并不像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那样必须化。因为不管任何学历的人,最终的目的还是就业。读书是手段,不是目的。 现在说说就业情况,当然了,下面列出的情况,都是在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任何背景,没人的情况下,完全凭借学历程度和自身能力找到的工作。 基础医学的本科生毕业,如果只是本科毕业,可能只能到一些研究所,高校,医药科研公司去做很简单的重复工作,毕竟上面有无数的硕士,博士,博士后,海归压着,或者当医药代表。或者除非你在上大学时期,就准备出国深造,那么学基础的,本科毕业后,继续出国读硕士,博士的话,那是个很好的选择。 所以,基础的学生,很多都是7年制的,直接出来是硕士,或者就是本科毕业后不断的考硕,考博,然后出国,最后在国外继续迷茫。。。。 临床专业的学生,那就不用说了,如果只是本科毕业的话,除非你有关系,否则可能很难医院工作,除非是你愿意去乡镇的卫生院,区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以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为了逃避这种情况,都纷纷将临床专业设置为7年制硕士。而你要想进区级医院,市级医院或者2甲以上医院的话,最起码是硕士,有的三级医院,起点都是博士,博士后,甚至是带项目的博士,毕竟,学临床专业的学生,基本上只能到医学从事医疗工作。离不开医院的工作环境。 而预防医学的学生,在不同的学历阶段,就业面是不一样的: 本科毕业,就是到区级,县级的CDC,或者卫生监督所,总体来说,工作相对算稳定,有保障,但是想有大发展的话,可能性不是很大。而且不会有特别高的收入。或者考卫生局的公务员,因为卫生行政部门,招录公务员,基本上只要学预防医学的,很少用到临床的和学基础的,因为卫生局需要的是有宏观,大卫生概念,人群健康整体概念的以学生,这是制定政策的基础。 硕士毕业:因为在硕士期间,你是做项目的,做科研课题的,也会接触到各个领域的人。同时,你的专业背景,科研学习经历等等,可以去以下一些工作单位: 1,一些大型综合医院的预防保健科,病案统计科,信息统计科,也可以到医院的科研处,教育处等等,因为你有做项目,管理医疗项目的经历,有从事项目开发与监管的经历(不过,不是所有医学院校的预防专业研究生都如此的)。 2,可以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出版社,杂志社,从事医学出版物的编辑工作,如果能到核心期刊的出版社工作的话,待遇也很好的。 3,可以到高校,从事助教工作,不过,说实话,除非你硕士毕业时能留在你所念的学校的院系里,否则,如果是想进一所新的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话,基本要是博士为起点。但在高校收入不会很高,除非有一天,你成为研究生导师以后。 4,可以到一些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科研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像CDC,监督所,一些科研单位,同时,因为预防医学有很多分支,如果你是学毒理的,环境卫生的,食品卫生的,你或许可以去一些医药,食品安全的生物技术公司等,如果是学统计与流行病,慢性病,妇幼卫生的话,可能只能到一些科研单位和医疗单位。 5,同时,也可以考国家公务员,地方级的公务员等等,而且要考国家公务员的话,基本上都要求硕士为起点。卫生部和人口计生委,药监局,是作为医学生考国家公务员三个主要选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复习题

《预防医学》“环境与健康”复习题 判断题: 1、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细菌学指标。( ) 2、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波长是C 段:200~275。( ) 3、饮用水卫生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 水型地方病。( ) 4、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是热效应。( ) 5、光化学烟雾是强还原物。( ) 6、水俣病由汞污染引起。( ) 7、引起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产品。( ) 8、水俣病是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慢性损害。( ) 9、肉毒毒素是一种不耐热的剧毒毒素。( ) 10、我国居民热能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粮谷类。( ) 11、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循环系统。( ) 12、对机体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紫外线是B 段。( ) 13、儿童计划免疫属于二级预防措施。( ) 名词: 1、硅沉着病(矽肺): 2、合理膳食: 3、游离性余氯: 4、食物中毒: 5、环境污染: 6、生物富积作用: 7、食物中毒: 8、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简答题: 1、简述我国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2、简述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饮水消毒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什么? 3、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 4、简述食物中毒的特征? 5、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选择题: 1、饮用水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 A.不发生消化道疾病 B .不发生食物中毒 C .不发生介水传染病 D .不发生急、慢性中毒 E .不发生水型地方病 2、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 A.吸收 B.蓄积 C.转移 D.代谢 E.分布 3、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 A.锰 B.铬 C.镉 D. 铅 E.硒 4、饮用水净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 B.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C.使水质达到细菌学检验项目的限值 D.降低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 E.除去水中有毒物质 5、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A.氯化消毒 B.臭氧消毒 C.紫外线消毒 D. 碘消毒 E.物理消毒 6、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 A.次氯酸 — ?? (OCl)2?????? ?? — E.以上都有效

医院感染护理学考试试题(一)-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医院感染护理学考试试题(一) 一、A1型题(本大题100小题.每题1.0分,共100.0分。) 第1题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配备,300张~500张床位的医院不得少于 A 1人 B 2人 C 3人 D 4人 E 5人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 A 条件致病菌 B 致病菌 C 自然界的一切微生物 D 空气中的微生物 E 环境中的微生物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最重要措施是 A 工作人员认真洗手 B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 C 加强生活护理

D 做好环境监测 E 减少介入性治疗的使用频率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护士长是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重要成员其主要职责是 A 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督促本科室人员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对卫生员、配膳员、陪住、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 B 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极协助调查 C 协助科主任监督检查本科室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 D 组织本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A 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 B 灭活酶的产生(抗生素被灭活) C 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D 组合机制的形成(以上几种表现的相互结合)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E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肛拭子:在无法获得粪便的情况下,可用经无菌甘油水或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的肛拭子插入肛门,轻轻旋转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运送培养基中送检,插入肛门深度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取无菌纱布的正确方法是0.99分 A.用消毒的手指拿取纱布 B.戴手套拿取纱布 C.用无菌持物钳夹取纱布 D.用灭菌换药镊子夹取纱布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取无菌纱布的正确方法是用无菌持物钳夹取纱布。 2、可能致肺癌的是0.99分 A.长期饮用含藻类毒素的地沟水或井水 B.长期接触石棉 C.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D.长期接触汞 E.长期接触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长期接触石棉可以物理刺激肺导致肺癌。 3、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的器材0.99分 A.灭菌剂或物理、化学灭菌方法 B.应用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 C.应用物理灭菌方法 D.杀灭结核杆菌的消毒剂或中、低效消毒剂 E.杀灭细菌繁殖体的消毒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的器材时应用灭菌剂或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4、传染病区使用的拖把0.99分 A.拖把应有明显的标记,严格分区使用 B.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C.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min后,用拖把拖干净 D.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洗干净,晾干备用 E.应先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悬挂晾干备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传染病区使用的拖把应先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再用水洗干净,然后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悬挂晾干备用。 5、某工地食堂用餐后半小时左右,有多名工入口唇、指甲和全身皮肤出现发绀,并出现精神萎靡、头晕、头痛、乏力、心跳加速,有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最大可能是0.99分 A.沙门菌中毒 B.大肠杆菌肠毒素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四季豆中毒

201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哪些专业

2019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有哪些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简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 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的基本训练,具有卫生防疫、控制传染病与 职业病、改进人群环境卫生条件、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基本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实践水平、创新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应用 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 论知识和防疫工作的基本水平;掌握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 食品实行卫生监督的基本水平;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 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水平;熟 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 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 工作水平。本科毕业时,如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例》,可授予医学 学士学位。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简介: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 成分(包括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 通过专业四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基础医学、营养学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毕业生能够成为 从事人群的营养指导、保健和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防病治病、医院 临床营养治疗和指导食品配制的高级营养专业人才。就业单位如学校、幼儿教育机构、宾馆、医院营养科、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各级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CDC)、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管理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校和卫生管理机构等。 妇幼保健医学专业简介: 妇幼保健医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妇幼保健基础医学知识,具备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方面的基本技能,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 资格考试,能在基层从事妇幼保健和妇产科、儿科常见病的防治,具 有初步处理妇产科急诊、产科大出血及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的水平,也能在妇幼保健业务及行政部门从事临床、预防、科研、管理等方面 工作的医学高级妇幼保健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接受疾病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健康 作业

第二章自然环境与健康作业 (一)判断正误 0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同影响所致的环境称为原生环境。(错误)0生态系统指人类或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流动所共同构成的功能系统。(正确) 0指进入环境并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素成为环境污染物。(正确) 0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多为急性中毒。(错误) 0环境污染具有多样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正确) 0一氧化硫可以与水混合而成酸雨。(错误) 0PM2.5与PM10相比颗粒直径小,富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不如PM10对环境的污染的影响大。(错误)0持续性蓄积危害多是由于毒物本身在体内的蓄积或毒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逐次累积所致。(正确)0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据统计,化学因素的致癌比例达90%。(正确) 0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多与个体敏感度有关,与污染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无关。(错误)(二)单选题 1.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B)人类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 2、下列哪项属于典型的次生环境(D )。D. 城市 3、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类型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污染来源 4、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包括(D)。以上都是 5、常见致癌化学物质不包括(B)。硝酸盐 6、目前最主要的环境污染来源于B)。工业污染 7、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中,生产性污染是指(A)。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 8、下列哪项是物理性污染(B)。B.噪音 9、1952年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造成1万多人死亡,污染物为 C)烟尘和二氧化硫 10、环境污染对人体危害比较多见的是(B )。慢性中毒 1某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逐渐转移而是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逐级增高的作用是(生物富集作用) 1机体与环境的统一是(人和环境保持着复杂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1大气中常见的致癌物是(石棉尘,苯并芘) 1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主要通过(食物链) 1当期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三废污染) 1生态平衡是指(外界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环境之间的动态) 1环境中的主要致癌因素是(化学有害因素)

院内感染与护理职业防护新进展(答案)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一) 1、下列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是(A) A、注射器 B、缝合针 C、套管针 D、头皮针 E、静脉针 2、下列不属于化疗职业暴露防护的是(C) A、建立相关的防护制度 B、严格操作规程 C、工作人员尽量与抗癌药物多接触以了解药物作用 D、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E、尽量减少抗癌药物污染环境 3、静脉针引发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是(B) A、医生 B、护士 C、技术人员 D、学生 E、静脉输液护士

4、静脉针引发针刺伤发生率最高的地点是(B) A、监护室 B、病房 C、实验室 D、急诊室 E、社区 5、以下不属于传染病的是(C) A、艾滋病 B、乙型肝炎 C、胆囊炎 D、丙型肝炎 E、肺结核 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二) 1、关于安全装置的特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A、装置是无针连接的 B、安全装置要成为产品的固定部分 C、装置须有实用性且易于使用 D、安全装置启动后可以再恢复

E、操作者可以容易地区分安全装置是否被激活,有些装置会发出声响,诸如“滴”一声,提示装置已被激活。 2、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B) A、戴口罩 B、戴手套 C、穿隔离衣 D、戴防护镜 E、洗手 3、参考美国2006版INS实践洗手标准不用于手部清洁(C) A、含有酒精的手消液 B、水 C、毛巾 D、含有酒精的洗手液 E、液体肥皂 4、下述关于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的原则不正确的是(C) A、满足输液治疗需要 B、穿刺次数最少 C、留置时间最短 D、对病人损伤最小

E、风险最小 5、下列不是必须采取防护措施的是(D) A、手接触 B、可能飞溅面部 C、可能污染身体 D、为病人去药房取药 E、侵袭性操作 病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1、用于不耐热手术包灭菌的灭菌方法是(D) A、下排气式压力蒸气灭菌 B、快速压力蒸气灭菌 C、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方法 D、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E、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 2、下列区域属于半污染区的是(B) A、卫生间 B、内走廊 C、处置室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简介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英文)名称: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一、学科概况 公共卫生是非医学领域和范畴,目标旨在通过公共政策的形成、法律法规的保证,创造一个促进和维护人群健康的环境,以达到保护、改善公众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而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领域与范畴,关注人群的健康、疾病发生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五大卫生和监督监测等手段进行人群健康的保护,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前者强调宏观政策形成和社会支持环境,后者强调卫生技术手段干预。 公共卫生起源于城市的出现,但在几千年中有关公共卫生的知识处于经验层次。自17世纪和18世纪,为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在已经积累的知识基础上,公共卫生进入科学的定量研究阶段,学科开始形成。17世纪John Graunt进行了死亡分布及其规律性的研究,18世纪Pierre Charles Alexandre Louis和William Farr提出一系列流行病学重要概念并将统计学引入公共卫生学;1796年Edward Jenner发明牛痘接种预防天花,使传染性疾病的主动免疫预防走上科学轨道;1848-1854年John Snow对伦敦霍乱流行的调查分析,形成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和控制的方法学基石。同时期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和测量技术的进步使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研究也进入迅速发展阶段,Ramazzini报道了矽肺病、铅中毒等,Pott报道了多环芳烃致癌的因果关系,Bernard研究了CO中毒机制,并与Magendie 和Orfila一道奠定了职业毒理学基础;在对食物与人体的化学组成的

职业环境与健康题库

第一节职业相关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性有害因素 2、职业病 3、工作有关疾病 4、健康监护 5、就业前健康检查 6、定期健康检查 二、填空题 1.健康监护本身属于()级预防。 2.职业有害因素是是在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3.职业有害因素是是在()、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4.职业有害因素是是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5.职业性损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包括()、职业性多发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三大类。 6.职业性损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包括职业病、()和工伤三大类。 7.职业性损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包括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工作有关疾病)和()三大类。 8.200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扩大为()大类115种。 9.2002年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扩大为10大类()种。 10.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在岗健康检查、离岗健康检查及应急健康检查。 1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在岗健康检查、()及应急健康检查。 12.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离岗健康检查及应急健康检查。 三、判断题 1.健康检查可分为就业前检查和普查两种基本类型。 四、选择题 1.下列关于健康监护论述错误的是 A.通过健康监护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劳动卫生标准 B.通过各种健康检查和分析掌握职工健康状况 C.是早期发现健康损伤的重要手段 D.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是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之一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 A.从卫生和安全角度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 B.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 C.正确选择厂址、合理安排车间布局 D.避免使用有毒物质 3.下列哪项不属于个体防护措施 A.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3-2-10

医院感染护理学题库 3-2-10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百日咳患者应采用的隔离是() A.严密隔离 B.接触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消化道隔离 呼吸道隔离是为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而设置的隔离,如肺结核、流脑、百日咳、腮腺炎、麻疹等,均应采取呼吸道隔离。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应采取血液一体液隔离的是() A.鼠疫 B.艾滋病 C.伤寒 D.肺结核 E.新生儿脓疱疮 血液-体液隔离适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黄热病、登革热、疟疾等。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对破伤风感染患者采取如下隔离措施,错误的是() A.患者可与另外一破伤风患者同居一室 B.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 C.伤口处敷料焚烧 D.进入病室必须穿隔离衣 E.医护人员手有破损时可护理患者 破伤风属接触隔离的疾病,人员的手或皮肤有破损时应避免接触患者须接触时需戴手套。(上海快3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6055141.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应采取() A.接触隔离 B.严密隔离 C.保护性隔离 D.呼吸道隔离 E.血液-体液隔离 SARS是经飞沫传播的烈性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应采取严密隔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使用避污纸的正确方法是() A.应从页面抓取 B.随意撕取 C.从第二页开始取 D.污染的手可直接掀开撕取 E.清洁的手不可接触避污纸 取用避污纸时,应从页面抓取,而不可掀开撕取。避污纸是备用的清洁纸片,应洗手后抓取,以保持双手或物品不被污染。

最新环境卫生学重点总结笔记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大] [中] [小] 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随着医学与环境科 学的进步,环境卫生学在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充分利用有利 的环境因素,控制不利的环境因素方面。担负着特定的使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既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可以说,环境卫生学是由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 环境卫生学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一机体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一般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这个系统由多种环境介质和环境因素所组成。 环境介质是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感觉而客观存在的实体,一般是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常见的物质形态存在; 环境因素则依赖于环境介质的运载作用(如能量或物质的转运),或参与前者的组成,直接或间接与人体发生关系。 具体地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体、土壤(岩石)及包括人体在内的一切生物体;环境因素则是介质中的被转运体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环境介质具有能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特性,环境介质对外来的干扰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当外来干扰的强度与频率超过了环境介质的承受能力时,环境介质的结构、组成乃至功能就会发生难以恢复的改变。 在环境卫生学的范畴内,一般把环境狭义地限定为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生活环境如人类为从事生活活动而建立的居住、工作和娱乐环境以及有关的生活环境因素(如家用化学品)等。 无论自然环境还是生活环境,它们都是由各种环境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 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小气候、噪声、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化学因素环境中的化学因素成分复杂、种类繁多。大气、水、土壤中含有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其中许多成分含量适宜时是人类生存和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严重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排入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污染物,这些化学污染物数量多,危害面大。 根据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亦称原生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其理化性状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二次污染物(secondar pollutant,亦称次生污染物)是指有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的、与原来污染物的理化性状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典型的二次污染物,如汽车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物(HC),在强烈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下所形成的光化学烟雾。

环境与健康(小论文)

陕西理工学院 Sh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环境与健康 课 后 作 业 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101班 李昀洋

环境与健康——人力资源管理 导论:本人是在《环境与健康》的学习中,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本专业课程进行的此次分析比较,参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中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所学进行思考,对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关系的过程中生命健康安全事宜进行描述。 关键字:职业病,劳动安全,人力资本,工伤事件,职业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以人为本,革新体制。 一、职业安全健康工作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到有关劳动安全的问题,如职业病——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和各类危害。 具查询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当前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的立法和监察、职业安全健康的管理与宣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等。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目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协助高层管理者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工作条件,消除和预防劳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伤亡、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以避免各类不必要的劳动纠纷事件,保障劳动者以健康的劳动力参加社会生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确保用人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供给,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当然现在再把以人为本放在嘴边已是老调重弹,如今的社会不应一味

环境作业答案(自然与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机体生命、发展与生存的所有外部条件的总体。 自然环境:环境总体下的一个层次。指一切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自然界中物质和资源的总和。 人类环境: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和人工改造过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体。 环境类型与功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从性质来考虑的话,可分为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如果按照环境要素来分类,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及生物环境。通常,按照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范围,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地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和星际环境等 污染:环境中出现的因其化学成分或数量而阻碍自净过程并产生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外来物质或能量的作用,导致生物体或环境产生不良效应的现象。 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 (一)按大气污染影响的范围分类:局部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全球性污染。 (二)根据能源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组成和反应分类:煤烟型、石油型、混合型、特殊型。 (三)根据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存在的大气环境状况分类:还原型和

氧化型。 大气污染源及其类型: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自然源 (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土壤风化等) 和人工源 (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大气污染源按预测模式的模拟形式分为点源、面源、线源、体源四种类别。 大气污染物及其类型:大气中危害人类和环境的人为污染物和自然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颗粒物、硫氧化物、碳的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其它有害物质)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二:臭氧层破坏 三:危害人体健康 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 1. 合理安排工业布局和城镇功能分区。2. 加强绿化 3. 加强对居住区内局部污染源的管理。4. 控制燃煤污染。①采用原煤脱硫技术,。②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③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 5. 加强工艺措施。①加强工艺过程。采取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毒性大的原料。采取闭路循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除等。②加强生产管理。防止一切可能排放废气污染大气

医院感染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新生儿经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护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身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病、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呼吸系统 一.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行病因(如过敏等)所至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二.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发热 (2)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3) 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 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出现新病变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6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出相同病原体。 2.痰定量培养分离到病原菌计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浓度≥105cfu/ml的病原菌、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浓度≥104 cfu/ml的病原菌,或经防污染样本毛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对于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细菌浓度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胸膜腔感染

医院感染护理学1-3

医院感染护理学1-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新棉布应洗涤去浆后再使用;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应经 ?A.不清洗可再次使用 ?B.每次用后清洗干净再次使用 ?C.脏后清洗再次使用 ?D.定期清洗后再次使用 ?E.可重复使用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2.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的物品属于 ?A.高度危险性物品 ?B.中度危险性物品 ?C.无危险品 ?D.低度危险性物品 ?E.极低危险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处理锐利器械应避免对人损伤找出错误的方法 ?A.针头不复帽 ?B.利器用后放在防水耐刺的容器内 ?C.不用手去折断针头 ?D.利器原则上不复用 ?E.利器用后放在黄色塑料袋内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4.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 ?A.26min~36min ?B.29min~36min ?C.25min~30min ?D.20min~30min ?E.9min~16min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杀灭率是指 ?A.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B.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比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C.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数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D.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分数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E.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千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值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6.压力蒸汽灭菌结束后,待柜室内外压力平衡(恢复到零位),开门取出物须在温度降至 ?A.40℃以下

环境与健康选修作业

1.人的健康包括哪些方面? 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现代健康的含义并不仅是传统所指的身体没有病而已。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2.环境包括哪些方面? 通常按环境的属性,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 3.中医养生—天人相应观充分说明了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代人在适应现代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现代人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同时如何更好的贯彻这一理论进行养生的? ◎起居 睡眠时间应随季节改变 春季要晚睡早起,散开头发,松缓衣带,从容不迫地散步,使气机舒畅,与春天生发之气相应。夏季宜晚睡早起,不要贪图凉爽而厌恶日光,使体内的阳气温煦荡漾,以适应“夏长之气”。秋天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秋气萧杀,应避之以免伤害人体生气,以适应“秋收之气”。冬天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因冬季严寒,应保持体温,以免影响体内阳气的闭藏,以应“冬藏之气”。 ◎饮食 春食凉、夏食寒、秋食温、冬食热 中医云,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其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一年四季,五味各有所宜。春三月勿过食酸味,否则易伤脾胃,应减酸增甘以养脾气,宜常食新韭。夏三月勿过食苦味,过则易伤肺气,应减苦增辛以养肺气。秋之三月勿多食辛味,过辛则易伤肝气,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三月勿多食咸味,过则易伤心气,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精神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