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c5fb5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b.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观察要点】
1、观察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观察出血先兆症状如头晕、心悸、出冷汗、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
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量、及性质。
【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大量呕血时,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腔的血迹,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大量出血时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
必要时使用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3、做好基础护理,保证三短六洁,污染被服应随时更换,以避免不良刺激。
4、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5、饮食护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于消化的软饮食。
6、用药护理使用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易过快,如出现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
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按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护理。
【健康教育】
1、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正确对待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合理饮食,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饮品。
3、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遵医嘱服药,避免使用诱发或加重出血的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9d02ace9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2.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一.定义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二.症状、体征(一)呕血与黑便: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表现。
(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大出血时,由于循环血量急剧减少,静脉回心血量相应不足,导致心排血量降低,常发生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病人可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出汗、晕厥等组织缺血表现。
(三)贫血及血象变化: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比容变化不明显,经过小时后,因组织渗入血管内,时血液稀释,才出现失血性贫血的血象变化。
(四)氮质血症:可分为肠源性、肾前性、肾性氮质血症。
(五)发热: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 24 小时内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 38.5°C,可持续 3-5 天。
三.护理问题(一)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失血性周围性循环衰竭有关。
(二)活动无耐力与失血性周围性循环衰竭有关。
(三)恐惧与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有关。
(四)受伤的危险与气囊压迫使食管胃底粘膜长时间受压、气囊阻塞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入器官有关。
(五)窒息危险与气囊压迫使食管胃底粘膜长时间受压、气囊阻塞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入器官有关。
(六)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及其防治知识。
四.护理措施(一)体位/活动大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保证脑部供血。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或误吸。
必要时给予负压吸引清除气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二)饮食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饮食。
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出血停止后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半流质、软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三)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及精神状态、生命体征。
2、观察皮肤及甲床色泽。
3、准确记出入量,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性质及量。
4、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网织红细胞计数。
5、监测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变化。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95a35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d.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第一篇: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一)定义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由于出血来势凶险,常伴休克发生,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二)临床表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1、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因溃疡侵蚀血管引发渗透性出血,称之为显性出血。
而隐性出血则通常经由大便的隐血检查中呈阳性反应。
2、呕血: 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血液,多来自于幽门以上的部位,如出血与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黑色或咖啡色液体。
如出血大量且未与胃酸充分混合或接触,则呕血可呈鲜红色。
3、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在通过消化道后呈柏油样粘稠发黑便称之为黑便或血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焦虑、恐惧与患者出血、对疾病的发展及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水、体液引流有关。
4、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出血、机体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受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7、有潜在性受伤的危险与出血、食管胃底粘膜长期受压、治疗囊管压迫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有关。
(四)观察要点术前1、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情况。
2、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记录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术后1、观察病情变化。
2、监测神志和生命体征、尿量。
3、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术前1、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因呕血、便血而感到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
护理人员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有密切关系,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病人取舒适卧位,谢绝探视人员。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9950c523968011ca2009101.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定时进餐,少食多餐,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过冷、过热、过酸等刺激性的食物。
肝功能显著损害并有血氨偏高或肝性脑病先兆者,应限制或禁止蛋白质摄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宜以无渣的软食为宜;消化道急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戒烟、戒酒。
3、危重患者或行特殊治疗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期间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必要时电动吸痰;缓解期应注意劳逸结合。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评估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呕血、黑粪、黄疸、吞咽困难等症状;重点评估呕血和黑粪的量及性状,皮肤的色泽、温度、弹性和静脉充盈等情况。
肝硬化患者还应观察有无肝掌和蜘蛛痣。
5、备好专科抢救物品,如三腔管、静脉留置针等。
危重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监测其生命体征并记录,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6、遵医嘱正确采集血标本和呕吐物标本,做好输血前准备和隐血试验。
7、及时做好专科检查、治疗和护理的健康指导。
8、加强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反应。
9、转外科行急诊手术的患者,做好转科工作。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有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疾病及血管性疾病等。
2、评估患者呕血与墨粪的量、颜色和性状,判断出血的量、部位及时间。
3、评估患者体温、脉搏和血压,观察患者面色,评估有无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4、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工作性质,评估患者对疾病的心理反应。
【护理措施】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宜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
2、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3、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尿量、面色及神志变化。
评估呕血或黑粪的量及性状,准确判断活动性出血情况。
4、积极做好有关抢救准备,如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立即配血、药物止血、气囊压迫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3f93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0.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食管静脉曲张、消化性溃疡、胃炎、胃肠道炎症性疾病等。
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会出现呕血(量多少不一)、黑色粪便、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人的体征和症状变化,特别是呕血量、呕吐情况、皮肤苍白、血压、心率等情况。
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2.嘱病人卧床休息:出血时病人通常会有血压下降的情况,因此需要保持平卧位,并确保床头垫高,以减少胃内的压力,减少出血。
3.保持呼吸道通畅:上消化道出血时,病人可能会有呕吐的情况,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窒息的情况。
可将病人侧身,嘱其不要用手或其他物体堵住口鼻。
4.减少胃肠的刺激:尽量不要进食或进食液体,给胃肠道充分休息的机会。
忌烟酒和辛辣食物,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
5.给予输液:对于大量出血的病人,可以根据医嘱给予输液治疗,以补充血容量,维持循环稳定。
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应根据病人的体征和血液检查结果来调整。
6.监测血液指标: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PT、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
如血红蛋白下降,应及时给予输血,并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率等指标。
7.保持胃管通畅: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可能需要插入胃管,既可以减少胃蠕动,又可以排出胃内残留物,保持胃肠道通畅。
8.给予药物治疗:护理人员应该按照医嘱,合理给予药物治疗,如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止血药物等。
9.进行并发症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会导致失血性休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征和症状变化,如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并向医生报告。
10.进行心理疏导:上消化道出血对病人来说是一种较大的身体刺激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
总的来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人体征和症状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病人尽快康复。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分析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159ab7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d.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黏膜的出血情况。
这种情况严重程度不一,一般可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病情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在护理上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常规措施,以及及时的护理干预。
1.监测生命体征:上消化道出血可能造成患者血容量减少,导致休克的发生。
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休克等并发症。
2.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出血时可能引起呕吐,护士需要及时疏通患者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有大量呕血,可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3.胃肠减压: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胃肠道内压力,减少出血量。
护士在减压时要确保管道通畅,并观察抽出的胃液颜色和量,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4.静滴支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或输液来补充丧失的血容量。
护士应按医嘱进行静滴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副作用,如过敏反应等。
5.高位抬头位:上消化道出血时,抬头位可以减少食管和胃静脉压力,减轻出血情况。
护士可以将患者的床头抬高,使患者保持半坐位或半卧位。
6.管道护理:患者出血时,可能需要插入导尿管或胃管等管道,护士要确保插管操作正确,并对管道进行定时护理,如更换导尿管袋、冲洗胃管等。
7.精心观察病情变化: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包括出血颜色、量和性状的变化、腹痛程度、出血后的血压和脉搏变化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8.积极预防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时,患者可能需要留置胃管或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护士应加强卫生消毒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
9.安抚患者情绪: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紧急情况,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护士要耐心对待,安抚患者情绪,减轻其对病情的恐惧和焦虑。
10.配合医生治疗:护士在护理上需与医生密切配合,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需要全面的观察和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胃肠减压、静滴支持治疗、高位抬头位、管道护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安抚患者情绪和配合医生治疗等。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常规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89b88e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b0.png)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护理常规【评估】L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短时间失血量>100OmI出现失血性休克。
1.24h出入量,如尿少提示血容量不足。
3,呕血与黑粪的量、次数、性状。
4.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5.估计出血量,可参照下述方法。
(1)胃内出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
(2)出现黑粪,提示出血量为50~70ml,甚至更多。
(3)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5ml以上。
(4)柏油便提示出血量为500~1000ml0(5)晕厥和血压下降提示出血量Iooo~1500ml06.有无再出血先兆,如头晕、心悸、出汗、恶心、腹胀、肠鸣音活跃等。
【急救护理】L病人平卧、镇静、吸氧。
7.心电、血压监测。
8.开放静脉通路,选择粗直的血管,使用较粗的留置针。
必要时开放两组通道。
9.立即通知化验室,急查血常规、血型。
做好输血前的准备,查血HIV+TPN及肝炎8项。
(及时追回化验单)5,抽配血,及时送配血,并与血库联系以保证尽快输血。
6.询问病史,查看呕吐物和粪化验单。
观察呕血和黑粪的次数、量、颜色、性状。
7•禁食水,下胃管,准备冰盐水(0.9%生理盐水500ml+ 去甲肾上腺素40mg)。
8.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9.肝硬化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可下三腔管,及时准备, 配合下管。
【病情观察要点及记录】L观察并记录有无新鲜出血、便血,每30~60分钟记录1次。
10使用三腔管的患者,要观察三腔管的压力,定时检压,并有记录。
11每30~60分钟观察血压、心率并记录1次。
12交接班应重点交接是否有活动出血,血压及三腔管的情况。
13观察面色、神志,并及时准确记录。
14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并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
【健康指导】L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15指导进餐,避免过饥、过饱,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
16戒烟、禁酒。
17遵医嘱服药,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呻噪美辛、激素类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6e3c38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b.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消化道黏膜出血的病情,常见原因包括溃疡、食管静脉曲张、胃肠道疾病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病情,患者需要全面、科学的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是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常规内容。
1.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持续和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等病情变化。
2.保持卧床休息:病人应保持卧床休息,降低胃肠道血流量,减少出血量。
3.保持呼吸道通畅:因为上消化道出血时可能出现呕血,护理人员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病人的呕吐物,避免窒息的发生。
4.避免刺激胃肠道:病人需要遵守禁食禁水的原则,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和出血量。
5.注意饮食摄入: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给予液体饮食,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过热、刺激性食物,同时避免喝含酒精的饮料。
6.观察病人的尿量: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引起失血性休克,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判断肾功能和血容量的恢复情况。
如病人尿量减少或出现少尿、无尿等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
7.动态监测血常规: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病人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出血、感染等并进行干预处理。
8.给药:根据医生的嘱托,护理人员需正确给药,如使用抗酸药物、止血药物等,注意给药时间、剂量和途径。
9.营养支持:适当时机应选择合适的途径给予营养支持,例如胃管或鼻饲管,并密切观察病人接受营养支持后的病情变化。
10.心理支持:上消化道出血会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与病人进行心理上的沟通,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信心,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常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刺激胃肠道、注意饮食摄入、观察尿量、动态监测血常规、给药、营养支持及心理支持等。
护理人员需要全面、科学地进行护理,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促进其尽早康复。
上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护理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7bda5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0b.png)
上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护理措施上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一般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出血停止。
在此期间,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让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防寒保暖。
2. 呼吸道护理:出血期间应保持患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引起窒息。
随时清除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血液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3. 口腔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每日进行2次口腔清洁,以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清洁口腔。
4. 便血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5. 饮食护理:出血期应禁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
出血后3天未解大便的患者,慎用泻药。
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
6.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神志及面色的变化。
观察呕血、便血的性质和量,以及尿量。
观察有无再出血迹象。
7. 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恐惧。
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8. 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
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血浆代用品,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
9. 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的护理:参照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以上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个案护理措施,具体护理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3514f5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8e.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严重的症状。
常表现为呕血和黑便。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一)安慰患者,说明安静休息有利于止血。
经常巡视病房,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有安全感。
(二)大出血时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平卧位并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
保持呼吸道通畅,呕血时抬高床头10°~15°,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
必要时吸氧。
(三)限制活动期间,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呕吐后应及时漱口,排便次数多者注意肛周皮肤的清洁和完整,卧床者尤其是老年人和重症患者注意防止压疮。
(四)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宜选择粗大血管,立即配血。
配合医师迅速、准确的实施补充血容量、各种止血治疗及用药等抢救措施。
输液开始宜快,必要时测定中心静脉压来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多、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
(五)备好抢救车、负压吸引器、麻醉机、三腔两囊管等各种抢救仪器。
(六)监测生命体征,大出血时根据病情一般30分钟至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一次。
观察患者有无微循环血流灌注不足的现象,如是否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四肢冰凉等。
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注意保暖,必要时加盖棉被。
(七)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疑有休克时应留置导尿管,监测每小时尿量,并保持每小时尿量大于30mL。
(八)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以了解出血是否停止。
(九)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止血后l-2天渐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避免粗糙、坚硬、刺激性食物,且应细嚼慢咽,防止损伤曲张静脉而再次出血。
少量出血无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食,出血停止后渐改为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性半流质、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29457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d.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血部位位于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出血。
这种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肝硬化、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等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会导致呕血、食欲不振、黑便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下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
首先,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患者在出血过程中应保持安静、平卧位,头略高于心脏水平,以减少出血量。
同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输血、输液等治疗。
还需做好监测工作,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出血量、颜色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
其次,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特别是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
如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关的护理措施。
同时,注意观察和测量患者的输出液,如尿量、呕吐物量等,并记录在病历上,以便及时判断病情的变化。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和用药进行管理。
患者在出血过程中,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为主,如米汤、面汤、牛奶等。
同时,应避免给予容易引起胃酸分泌过多的食物,如辛辣、油腻、酸性的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
对于患有胃溃疡的患者,还应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化解内心的痛苦。
同时,还可开展一些心理干预活动,如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最后,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教育。
患者的康复和护理工作需要家属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护理人员要向家属普及关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如病因、症状、疾病的预防措施等。
同时,还要告诉家属如何正确照料患者,包括饮食调理、药物管理、病情观察等方面。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家属对患者的护理水平,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
![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9d953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d.png)
消化道出血是指因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或大肠黏膜破裂、溃疡或损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常见的症状包括黑便、呕血、腹痛等。
面对消化道出血,及时的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文将从护理措施和观察要点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措施1.保持患者安静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2.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常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需要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保持低头位,有助于减轻出血量,并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3.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给予氧气在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的情况下,给予适量的氧气,保障患者的呼吸功能。
5.禁食禁水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禁食禁水,以免刺激胃肠道,增加出血风险。
6.定期观察出血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呕吐情况、黑便情况、尿液情况等,定期掌握出血的情况,并及时记录。
7.保持导尿通畅在患者尿液量减少或无尿时,应及时排尿,并保持导尿通畅。
8.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精神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的意识障碍等情况。
9.保持血管通畅保持血管通畅,定期更换输液管路,注意预防血栓形成。
10.严密卫生防护对患者及其周围环境和物品进行严密卫生防护,预防感染的发生。
二、消化道出血的观察要点1.观察是否有黑便监测患者大便的颜色,是否有黑便的情况出现,及时发现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2.观察呕血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呕血的情况出现,及时了解出血量和颜色。
3.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如出现苍白、发绀等情况,应及时发现及处理。
4.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了解出血量和血压之间的关系。
5.观察尿液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尿液情况,如出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黄等情况时,应及时发现及处理。
6.观察脉搏和呼吸情况监测患者的脉搏和呼吸情况,了解患者的心脏和呼吸功能。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b86474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4.png)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1.病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的轻重、病因的确定、伴随症状的记录等。
及时观察患者出血的性质、颜色及量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患者的休息:患者出现出血后,应给予充分的休息,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者干扰休息的因素。
3.护理常规:护理人员需要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
还需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状况。
4.温暖保暖:要保持患者的体温正常,防止受凉。
出现出血后,患者往往处于虚弱状态,需要避免因为寒冷导致更大的疾病风险。
5.维护水电解质平衡:患者出血会导致体内的水电解质丧失,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体温、大便,尤其是颜色和性质。
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6.平稳情绪:患者由于出血而可能出现情绪波动,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精神支持,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
7.控制出血: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应迅速采取措施止血。
常用的方法有内镜治疗、导管止血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操作,并监测患者的出血情况。
8.药物治疗: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给予抑酸药、止血药等。
同时,需要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和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9.饮食调理:患者需要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流质饮食或者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粗糙食物和辛辣刺激物的摄入,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10.安全防护:护理人员需要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防止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要预防跌倒和其他事故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还需要注重教育患者及其家属。
告诉他们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病因、发病机制等。
教育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复查,遵从医嘱,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等,以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病情,采取相应措施,并注重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通过维护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药物治疗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54f45e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3.png)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1、休息与体位休息包括精神和体力两方面少量出血(<70ml)仅有黑便者,卧床休息,可下床上厕所;出血量>250ml 者,卧床休息,活动有人帮助;出血量>1000ml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生活不能自理,需在床上大小便。
宜取平卧位,呕血时将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
2、心理护理及时清除血迹、污物,以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剌激解释各项检查及治疗措施的目的意义,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的提问,避免焦虑恐惧心理。
3、饮食护理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
出血停止后1~2天后方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
对仅有黑粪者或无明显活动性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流质。
出血停止后改为无渣半流饮食,逐渐过渡至软食,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
不食生拌菜及粗纤维的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浓茶等。
避免进硬食和带刺食物,如鱼、排骨、花生、核桃等,嘱病人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黏膜而再次出血。
4、病情观察与出血情况的观察(1)病情观察内容: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精神和意识状态;呕血、黑粪的量、性质、次数以及伴随症状;皮肤、指甲、肢端色泽与温暖,以及静脉充盈情况;24小时出人量,尤其是尿量。
(2)出血量的估计:根据呕血与黑粪的情况估计:一般来说,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出现成形黑粪者,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0~100ml;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可引起呕血。
根据全身症状估计:出血后15分钟内无症状,提示出血量较少;一次出血量<400ml时为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间液与脾脏储存的血液所补充,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在400~500ml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心悸、乏力等;若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全身血量的20%(1000ml)时,出现口渴、出冷汗、脉速、血压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动态观察血压、心率:若收缩压<80mmHg,心率>120次/分,需积极抢救。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dd2678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9.png)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急救护理的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患者呼吸畅通: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采取适当的体位,如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防止吞咽引起窒息。
2.保持患者血液循环稳定: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体征,及时发现变化,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如加强静脉输液、皮肤温暖保温等。
3.控制出血:当患者出现呕血或排便带血时,应及时告知就医,同时采取措施来控制出血,如保持患者平卧休息,禁食禁饮,避免刺激性食物、药物的摄入,以减少出血量。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血会导致患者失血、失水,造成体液和电解质紊乱,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监测患者的体液状态,通过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给予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止血药物、胃酸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除了急救护理外,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帮助患者理解病情,避免病情复发。
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的内容:1.饮食注意: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烟酒等。
建议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稀粥、面条等。
避免暴饮暴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2.药物注意:患者在用药时要注意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用药剂量。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胃药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生活习惯: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避免长时间空腹或过度饱餐。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4.定期随访: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通过胃镜等检查手段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定期随访也是为了及早发现病情复发或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结起来,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常规来说,重点是维护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控制出血,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而健康教育则旨在帮助患者预防疾病复发,采取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以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一)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由于出血来势凶险,常伴休克发生,可危及病人的生命。
(二)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
1、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因溃疡侵蚀血管引发渗透性出血,称之为显性出血。
而隐性出血则通常经由大便的隐血检查中呈阳性反应。
2、呕血: 是指呕吐物中含有鲜红色的血液,多来自于幽门以上的部位,如出血与胃酸接触后可形成黑色或咖啡色液体。
如出血大量且未与胃酸充分混合或接触,则呕血可呈鲜红色。
3、黑便:上消化道出血后在通过消化道后呈柏油样粘稠发黑便称之为黑便或血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与患者出血、对疾病的发展及担心预后等因素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禁食水、体液引流有关。
4、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出血、机体活动受限有关。
6、活动无耐受力与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有关
7、有潜在性受伤的危险与出血、食管胃底粘膜长期受压、治疗囊管压迫气道、血液或分泌物反流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观察神志和生命体征情况。
2、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3、记录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性状。
4、观察皮肤颜色及肢端温度变化。
术后
1、观察病情变化。
2、监测神志和生命体征、尿量。
3、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因呕血、便血而感到恐惧,精神紧张、焦虑、悲观。
护理人员在认真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说明精神因素与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有密切关系,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刺激,稳定患者情绪,消除其紧张恐惧感,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时,病人取舒适卧位,谢绝探视人员。
2、饮食护理出血期恶心、呕吐时应禁食。
禁食可避免因进食而刺激胃肠蠕动,使出血加重或再次出血,但出血量较少时不宜禁食。
禁食时间不宜过长,因饥饿性胃肠蠕动也可引起再次出血。
一般禁食24~48h,如不继续出血,可给少量温热流质易消化饮食,饮食应少量多餐,忌用生、冷、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用烟酒、浓茶、咖啡,过甜、过酸的饮料,因其能促使胃酸分泌,不利于溃疡愈合,门脉高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禁食时间应长些,出血停止后可给温凉半量流食,逐步改为全量流食、半流食,并且应为无渣易消化食物。
此外,如是肝硬化的病人还应按肝硬化膳食进行宣教:有腹水时,用低钠饮食;肝昏迷时,严格禁食蛋白质。
3、体位的护理病人出血期间,应安置在安静病室,绝对卧床休息,呕血及休克早期给予躯干及下肢抬高30度的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和静脉回流。
严重休克、昏迷时,采取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呕血而引起窒息现象,下肢抬高30度,这样可增加脑血流循环量,以减轻脑缺氧。
4、口腔护理每次呕血后,按常规做好口腔护理,以减少病人口腔中血腥气味,增加病人舒适感,防止口腔感染。
5、皮肤护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由于留置胃管、三腔管,翻身活动受限,因
此,预防褥疮亦很重要。
应保持床褥平整、干燥,呕血、便血后及时清洁,及时更换床单衣物。
必要时用气垫床,定时协助病人翻身,并经常按摩骨隆突及受压处。
6、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应用8~12号针头静脉穿刺,必要时建立2~3条静脉通道,并牢固固定,输血输液做到及时、迅速、定量。
但应注意防止输液过多、过快发生急性肺水肿,必要时测中心静脉压,应用垂体后叶素滴注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7、观察病情变化:
(1)判断出血程度:观察呕吐物及黑便的次数、量、颜色、性状,当胃内出血量达250~300ml时可导致呕血,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多而稀薄,提示有继续出血,可出现失血性休克,此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积极配合医生,迅速采取止血措施。
(2)病人神志及生命体征的观察:意识和表情能反映脑组织血液灌注情况。
休克初期,神经细胞反应兴奋,病人表现烦躁不安,此时不可麻痹,更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当休克加重,会出现血压开始下降、心率增快、脉搏弱而细速,病人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时应积极采取止血及扩容措施。
休克病人体温多低于正常或不升高,但出血持续24小时后,体温调节中枢失调,有低度或中度发热,所以应加强巡视,每15~30min测量1次生命体征并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3)尿量的观察与记录:尿量可反映全身循环状况及肾血流情况,是观察出血性休克病人的重要指标,所以,应准确观察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管,并做好记录。
(4)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及四肢端温度,如病人甲床、面色苍白,肢端皮肤湿冷,提示大量出血,应迅速给氧,并注意保暖。
8、三腔二囊管压迫术的护理:
(1)密切注意三腔二囊管有无滑出,每4小时检查胃囊及食道囊压力是否正常,食道囊放气1次并松弛牵引。
防止压迫时间过久引起食道粘膜、胃粘膜缺血、溃疡。
(2)每2h冲洗胃管一次,如有较多新鲜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建立重症护理记录单,详细记录三腔二囊管留置期间的病情变化并做严格交接班。
术后
1、生命体征观察,病情较重或有休克者应及时观察病人神志、尿量、体温等。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血压,注意有无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
2、体位病人神志清楚、血压平稳后给予半卧位。
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预防术后并发症。
3、禁食,胃肠减压(参见胃肠减压的护理)。
4、静脉补液禁食期间应补液,并记录出入量,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5、饮食胃肠功能恢复后,拔出胃管当日可少量饮水,第二日进半量流食,每次50~80ml,第三天进全量流食,无不适逐渐过渡到流食、软食。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关心、安慰病人。
解释各项检查、治疗措施,听取并解答病人家属的提问,以减轻他们的疑虑。
2、健康指导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护理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
3、出院指导病人及家属应学会早期识别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或呕血、黑便时,立即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活动。
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立即送医院治疗。
慢性病患者定期门诊随访。
4、健康促进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戒烟戒酒,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