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管理办法
资产减值管理规定
![资产减值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2a237321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a.png)
资产减值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统一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工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集团《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公司各部室、子公司、独立核算单位(含驻市外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及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企业”)。
第二章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三条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准备等。
第四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存在减值迹象的,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第五条企业应当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企业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计提秘密准备,应当作为重大前期差错予以更正,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性质、调整金额、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第三章金融资产减值第六条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第七条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一)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二)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三)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做出让步;(四)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五)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六)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七)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八)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九)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4篇)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a7452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c.png)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一、引言资产是公司经营过程中所拥有的资源和权益,公司应当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资产,从而实现公司经济目标。
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产的价值可能会出现波动,甚至发生减值的情况。
为了规范公司对资产减值的预计和处理,保障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益,建立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管理制度进行论述。
二、概述1. 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和意义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公司根据已经发生或预计将要发生的事项,对资产价值进行适当的减少估计,以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保护公司财产利益、规避风险并提供合理的财务信息。
2. 损失处理的概念和目的损失处理是指公司针对减值准备后无法回收或无法使用的资产进行处理和处理结果记录的过程。
损失处理的目的是及时清理无效资产,减少财务风险,同时确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准确。
三、资产减值准备制度1. 资产减值准备评估的依据(1)市场价格变动:根据市场对该资产的交易价格,综合考虑供需关系、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准确的评估。
(2)办理催款证据:公司应当根据客户及时和迅速的办理催款证据,以评估应收账款的减值准备。
(3)公司内部判断:公司应当根据自身业务和经验判断来评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减值准备。
2. 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取适当的减值准备,账务处理方式应符合相关会计准则。
(2)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取适当的减值准备,账务处理方式应符合相关会计准则。
(3)应收账款减值准备:应收账款发生减值的,公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取适当的减值准备,账务处理方式应符合相关会计准则。
3. 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和报告(1)资产减值准备的调整:公司应当根据资产减值准备的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并记录相关减值准备的变动。
(2)资产减值准备的报告:公司应当按照财务报告要求,将资产减值准备的变动情况进行报告,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dbca1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61.png)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面对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资产的减值和损失处理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恰当处理资产减值和损失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程序和方法,保障公司的财务稳定和长期发展。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基本原则1. 谨慎性原则: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减值准备进行合理预估,即使没有发生明确的减值迹象,也要进行适当的减值计提。
2. 单项逐笔计提原则:根据资产组合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具体的资产逐笔计提减值准备,确保减值计提与资产实际价值相符。
3. 客观数量原则:对于与个别客户有关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应采用客观数量原则计提减值准备。
4. 可回收性原则:对于一些具有可回收性的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应列示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以应对可能产生的减值风险。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调整的程序1. 定期核对:公司每季度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核对。
财务部门应及时与各部门沟通,了解最新的财务信息,如坏账情况、资产价值变动等。
2. 根据风险评估进行预测:财务部门应对公司的各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并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进行预测和测算。
3. 计提减值准备:根据预测结果,财务部门应按照相关准则和规定,对可能减值的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确保减值计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减值准备调整:每季度末,财务部门应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检查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和发生的损失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四、资产损失处理的基本原则1. 及时性原则:一旦发生资产损失,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和风险。
2. 实际性原则:对于资产损失的处理,应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处理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和相关准则的规定。
3. 合理性原则:处理资产损失时,应考虑公司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以确保处理结果对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2023版)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c8ae6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f.png)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目的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管理流程,确保准确计量和报告公司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管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二、定义和解释2.1 资产减值资产减值是指因资产或经营单位的潜在经济利益不符合预期而可能导致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2.2 减值准备减值准备是指为弥补资产减值可能导致的经济利益减少而计提的一种预防性损失,用于减少资产净值。
2.3 减值损失减值损失是指资产减值超过其账面价值的部分。
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流程3.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包括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1.1 内部评估内部评估是指公司内部部门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设备维护情况、市场需求等的评估。
3.1.2 外部评估外部评估是指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资产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
3.2 减值准备计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各部门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公司内部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2.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按照一定的比例计提,具体比例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率、市场行情等因素确定。
3.2.2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应根据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等因素确定。
3.2.3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应根据股权投资的实际情况、市场行情、投资回报预期等因素确定。
四、减值准备的后续处理4.1 资产减值情况披露公司应及时披露发生资产减值的情况,包括减值的原因、金额、影响范围等信息。
4.2 减值准备的使用减值准备的使用应根据具体情况,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按照公司内部规定进行使用。
企业资产减值管理办法
![企业资产减值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e5eed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0.png)
2.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在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减值损失根据其账面价值与按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进行确定。
企业资产减值管理办法
制度名称
企业资产减值管理办法
编号Leabharlann 受控状态执行部门监督部门
考证部门
第1条目的
为了加强对投资项目减值情况的定期检查和归口管理,规范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和审批程序,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中的资产减值特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第3条公司投资管理部和财务部应对投资、控股、参股公司在期末终了调查了解减值范围内资产的情况及市场行情,并编制书面报告提交财务总监。
修改日期
第4条书面报告应详细说明损失估计及会计处理的具体方法、依据和数额,需要核销相关项目的,应提供具体核销依据。
第5条财务总监根据报告,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减值准备提取原则和方法,确定各项资产是否需要提取减值准备,单项计提减值50万元以上的,应提交董事会进行审议;单项计提减值50万元以下的,提交总经理审批。
第6条减值准备提取的原则和方法
3.对于其他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结果表明,该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将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第7条本办法由投资管理部会同公司其他有关部门解释。
第8条本办法的配套办法由投资管理部会同公司其他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9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实施。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修改标记
修改处数
公司资产减值及处理管理制度
![公司资产减值及处理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3956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7.png)
公司资产减值及处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公司资产减值及处理管理,保护企业利益,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特订立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资产的减值与处理管理,包含但不限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等。
三、资产减值识别1.资产减值识别应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以最新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和可猜测的将来现金流量为基础。
2.资产减值识别应遵从以下准则:a.固定资产减值识别:当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超出可恢复金额时,应进行减值测试。
b.无形资产减值识别:当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出可用性及预期收益时,应进行减值测试。
c.股权投资减值识别:当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超出公允价值时,应进行减值测试。
四、资产减值测试1.资产减值测试应由负责资产减值管理的相关部门负责进行,纳入年度审计和财务报告流程。
2.资产减值测试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步骤:a.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包含市场价格、将来现金流量估算等。
b.分析资产的可恢复金额、可用性及预期收益等关键因素。
c.比较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减值标准,确定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d.如存在减值迹象,计算资产减值损失额度。
e.减值测试结果需记录并报告管理层。
五、资产减值计提与冲回1.资产减值计提应遵从以下规定:a.计提时机:资产减值应在发生减值事件后及时计提,不能将已知减值延后计提。
b.计提方法:依据实际情况,采用直接减少资产账面价值或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体现资产减值损失。
c.计提金额:计提金额应合理、充分反映资产减值的实质。
2.资产减值冲回应遵从以下规定:a.冲回时机:如资产减值迹象消失、资产可恢复、预期收益加添等情况发生,可决议冲回部分或全部减值。
b.冲回程序:冲回减值应经过资产减值测试确认,而且冲回金额不得超出以前计提的减值金额。
六、资产处理程序1.资产处理程序包含报废处理、出售处理和捐赠处理等。
a.报废处理:对于无法再连续使用、修复或售卖的资产,应经过报废审批程序,依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报废处理。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b4d5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3.png)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在计量资产时所做出的一种预防措施,用来抵消企业可能因为资产价格波动、市场变化等原因导致的资产价值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是企业进行资产评估和准备相应减值准备的一种管理方式。
本文将从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管理方法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资产实际价值与企业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设置的一种预计损失的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反映了企业对资产未来价值下降的预测。
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则是“准确性原则”,即准确反映资产实际价值。
如果企业没有设置减值准备,当资产价值发生下降时,会导致企业会计报表的净值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
二、资产减值准备管理方法1.确定准确的资产价值资产减值准备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准确的资产价值。
企业可以借助专业机构或评估公司评估资产价值,或参考市场上同类型资产的价格,确保资产价值准确无误。
2.设定准确的减值准备比例企业可以根据减值准备比例的大小,合理调整资产减值准备的规模。
通常情况下,资产减值准备比例的设置应该参考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如经济衰退、市场竞争加剧等,以此来预计资产未来价值的下降。
3.及时公布资产减值信息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充分、准确地公布资产减值信息。
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布内容应该包括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以帮助投资者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资产价值变化情况。
三、资产减值准备管理的应用1.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控制资产风险,保持良好的运营状况。
通过确保资产减值准备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保持财务稳定性,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合理应用资产减值准备可提高企业效益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应用可以提高企业收益,加强企业的资产管理,增强企业的经营决策能力。
通过适当提高减值准备比例,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定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定](https://img.taocdn.com/s3/m/f2ef3ac6ad51f01dc281f1ac.png)
资产减值管理办法
1目的和范围
1.1目的:为了规范和加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及托管********(以下简称“********”)的资产减值管理,根据********《财务核算管理制度》的规定,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1.2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对各项资产减值计提、转回、核销的管理,适用于********及各********的资产减值事项。
2规范性引用/依据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6.2.1资产减值准备发生以下情况可以转出或转回
6.2.1.1应收款项收回、已经收到抵债物资并办完资产交接手续、将应收款项对外投资并已经将投资手续办理完毕。
6.2.1.2存货如发生处置、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并已经办理完资产交接手续。
6.2.1.3存货发生价值回升的,需要对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不论金额大小,都必须在业务发生时由资产管理部门整理好相关资料,形成报告经各企业内部审计、财务部门、财务总监、总经理审批。
6.1.2存货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计提存货减值准备。
a)已陈旧过期或实体已经损坏,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
b)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c)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d)各单位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e)各单位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
3.4本办法所称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
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核销管理制度
![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核销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d2176a2f18583d0496459cc.png)
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核销管理制度2020年9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资产减值认定的一般原则 (4)第三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5)第九条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5)第十条存货跌价准备 (9)第十一条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9)第十二条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 (9)第十三条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第十四条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10)第十五条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1)第十六条商誉减值准备 (11)第四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流程与权限 (12)第五章资产损失的确认 (13)第二十六条坏账损失 (15)第二十七条存货损失 (16)第二十八条固定资产损失 (16)第二十九条其他资产损失 (17)第六章资产损失核销 (18)第七章资产减值确认与资产损失核销的信息披露 (19)第八章附则 (19)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各项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了准确计量公司各项资产的价值,确保财务状况的客观性、真实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损失确认及核销管理。
第三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下同)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第四条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金融资产、存货和长期资产。
金融资产包括应收款项及其他金融资产等;长期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以及其他长期资产。
第五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采用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本制度规范范围。
第六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公司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受托管理公司,公司其他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本制度。
第二章资产减值认定的一般原则第七条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进行减值测试:(一)资产的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2篇)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ff5e8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0.png)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1总则1.1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政策、原则及处理规定,公司的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1.2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内部各项资产管理,真实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完整,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3本制度所涉及的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应收款项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应收款项坏帐准备的核算管理2.1本条例中的“应收款项”指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
2.2应收款项的坏帐准备采用备抵法核算,于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按帐龄分析法计提坏帐准备。
a.逾期____年(含____年)以内的,按其余额的____%计提;b.逾期____年的,按其余额的____%计提;c.逾期____年的,按其余额的____%计提;d.逾期____年的,按其余额的____%计提;e.逾期____年的,按其余额的____%计提;f.逾期____年以上的,按其余额的____%计提;g.特殊情况下对没有把握可以收回的应收帐款单独计提。
a.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以及未到期的应收帐款;b.计划对应收帐款进行债务重组,或以其他方式进行重组的;c.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帐款,特别是母子公司交易或事项产生的应收帐款;d.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
共5页第1页证明可能收不回的款项单独计提坏帐准备。
2.3坏帐、呆帐的损失处理应收帐款由销售部门负责定期与客户对帐,提供可靠的对帐依据,查明误差原因,及时进行帐务处理,并对对帐单和确认结果及原始依据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销售部门每季度对呆滞应收帐款的清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订相应的措施并作出书面报告。
销售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收款风险要及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不必要呆帐的发生。
a.坏帐损失的确认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债务单位破产撤销或债务人死亡,依照法律清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人发生长期性财务困难、毫无转机、事实上____力清偿债务的。
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
![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3a7a6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4.png)
XXX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确保公司财务报表真实、准确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XX集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集团及XX集团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下属企业”)。
第三条本制度所指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其中金融资产包括应收款项和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工程施工、库存商品、发出商品、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材料等七大类;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第二章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转回第四条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一)应收款项(包含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的确认和计量1、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采用个别认定法结合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
单项金额重大并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是指将单项金额超过500万元的应收款项。
本公司对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金融资产,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单项测试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应收款项,不再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应收款项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2、按信用风险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确定依据、坏账准备计提方法A.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确定依据本公司对单项金额不重大以及金额重大但单项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款项,按信用风险特征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组。
这些信用风险通常反映债务人按照该等资产的合同条款偿还所有到期金额的能力,并且与被检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测算相关。
不同组合的确定依据:根据以前年度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按账龄段划分的信用风险组合的历史损失率为基础,结合现时情况确定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组合及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处置核销管理办法
![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处置核销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742a75a8956bec0975e3c0.png)
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处置核销管理办法XLFD//CW-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统一和规范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损失核销管理,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国家相关规定及《晓李飞刀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损失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产减值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款项坏账损失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第二章应收款项坏帐准备第三条公司坏账损失核算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方法采用账龄分析和个别确认相结合的方法。
企业在年末应分析各项应收款项(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可收回性,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条除对应收款项计提坏帐准备外,企业的预付帐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帐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帐准备。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表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帐面余额转入应收帐款,并计提相应的坏帐准备。
第五条帐龄6个月至1年(含1年)的,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1%提取;帐龄1至2年(含2年)的,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10%提取;帐龄2至3年(含3年)的,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25%提取;帐龄3年以上的,按应收款项期末余额的50%提取。
企业内部往来(集团系统内各单位之间的往来)原则上不计提坏帐准备。
第六条损失核销条件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在取得相关证据后,可作为坏帐损失处理,不再计提减值准备,并冲减已计提的坏帐准备。
㈠债务人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其剩余财产确实不足清偿的应收账款;㈡债务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死亡、失踪,其财产或遗产确实不足清偿的应收账款;㈢债务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以其财产(包括保险赔款等)确实无法清偿的应收账款,并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相关审计意见的;㈣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经法院裁决,确实无法清偿的应收款项,如已生效的法院判决书判定败诉,或者虽然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且无望恢复执行的;㈤经国家税务局批准核销的应收款项。
公司(集团)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
![公司(集团)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19c6f3f12d2af90342e6e0.png)
公司(集团)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一和规范集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的原则、标准和程序,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维护公司各项资产安全、完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集团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总部、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纳入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投资企业(以下统称“公司”)。
境外子公司可执行当地有关政策,但向集团报送中国会计准则财务报表时,按照本办法进行调整。
第三条公司应当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按照谨慎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对发生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资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表明该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第四条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包括应收款项、存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委托贷款、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和商誉等。
第五条公司资产减值准备业务由集团各级财会部门归口管理。
第六条公司应合理地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已确认的应收款项、存货、持有至到期投资、委托贷款的减值因素发生变化,使得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以前年度已确认的资产减值准备全部或部分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应收款项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资产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债务工具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工具公允价值上升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资本公积。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范文(4篇)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9e246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7.png)
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管理,确保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准确和可靠,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或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
第三条公司应当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减值准备政策和损失处理方法,确保减值计提和损失处理的公正、合理性。
第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及时、准确和合规性。
第五条公司应当定期做好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工作,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六条公司应当保护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的相关信息的机密性,依法保护相关人员的权益。
第七条公司应当依法遵守税收、会计和金融监管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减值准备和损失处理进行合规性审核和监管。
第二章减值准备的原则和方法第八条公司应当根据资产的实际价值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制定减值准备政策。
第九条公司的减值准备计提应当符合以下原则:(一)公允性原则:根据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权威机构公布的价格确定减值准备的金额;(二)合理性原则: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和预期经济效益,综合考虑风险因素进行减值准备计提;(三)稳健性原则:提前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前计提减值准备,防止财务报表信息失真。
第十条公司应当根据资产类别和特点,制定不同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确保减值准备的准确性和公允性。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定期评估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第三章损失处理的原则和方法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及时发现、核实和处理可能导致资产损失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或减少损失的扩大。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根据资产的实际情况和风险评估制定合理的损失处理政策和方法。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依法保护权益,与相关各方积极协商,以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和纠纷。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损失处理,确保资产损失的及时、准确和安全。
中成股份: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办法(2020年4月)
![中成股份: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办法(2020年4月)](https://img.taocdn.com/s3/m/baa7321db307e87101f696da.png)
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办法二〇二〇年四月(经二〇二〇年四月十五日召开的公司二〇一九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及核销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核销管理,确保公司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效防范和化解公司资产损失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主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号-定期报告披露相关事宜》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涉及的资产包括金融工具、存货、长期资产等。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金融工具是指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租赁应收款、合同资产、企业发行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外贷款承诺和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的财务担保合同。
具体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贴现资产、租赁应收款、应收款项和其他金融资产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减值准备为对应上述资产的减值准备。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分公司及公司所属子公司。
第二章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第一节金融工具减值损失第六条根据金融工具组合的信用风险特征和数据基础情况,明确阶段划分标准,合理选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方法或预期损失率简化模型方法计量相关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损失。
(一)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指通过估计单笔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组合的违约风险敞口、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表外项目信用风险转换系数等参数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模型。
(二)预期损失率简化模型预期损失率简化模型是指基于历史经验数据或专家判断,直接估计分账龄的预期损失率,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模型。
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管理办法
![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e760eb4c90c69ec3d4bb7523.png)
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管理办法2020年4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4)第二章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5)第六条五级分类核心定义 (5)第七条类金融业务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6)第三章减值计提方法 (7)第九条典当资产减值 (7)第十条担保资产减值 (8)第十一条委贷资产减值 (9)第十二条融资租赁资产减值 (9)第十三条投资业务资产减值 (10)第十四条应收款项减值 (11)第十五条其他应收款减值 (12)第十六条长期资产减值 (12)第十七条存货减值 (13)第四章资产减值内部控制 (14)第二十条各岗位职责 (14)第二十一条减值测试程序 (15)第五章附则 (16)附表1:《资产减值分类表》 (17)附表2:资产减值计提情况表 (17)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资产减值管理,防范化解资产损失的风险,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管理的相关规定等各项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规范做好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工作,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各分、子公司。
第三条根据公司资产的不同特性,应分别选用不同的减值基础及减值方法,进行减值会计处理。
减值基础有四类:(一)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减值基础,主要适用于发放贷款和垫款(典当业务)、长期应收款(融资租赁业务)、债权投资(委贷业务)、应收款项(贸易业务、其他往来款)以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适用的投资业务)等;(二)以“可收回金额”为减值基础,主要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及需进行单项减值测试的类金融资产等;(三)以担保计提“担保准备金”为减值基础的担保业务;(四)以存货“可变现净值”为减值基础。
详见附表1《资产减值分类表》。
第四条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本办法对公司经营过程中最可能发生减值的资产项目的计提办法进行了规范,包括典当、担保、委贷、融资租赁、投资、贸易、应收款项、长期资产及存货等。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办法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7debcb0722192e4436f652.png)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损失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计提原则第三章计提减值准备第四章计提流程与权限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各项资产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为了准确计量公司各项资产的价值,确保财务状况的客观性、真实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股票上市规则》及《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损失确认及核销管理。
第三条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下同)的未来现金流量净值、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第四条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金融资产、存货和长期资产。
金融资产包括应收款项及其他金融资产等;长期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以及其他长期资产。
第五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及采用公允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属于本办法规范范围。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公司各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公司、受托管理公司,公司其他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计提原则第七条公司存在下列迹象的,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应进行减值测试:(一)资产的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
(二)公司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三)市场利率或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公司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五)该项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计划提前处置。
(六)公司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七)金融资产的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八)金融资产的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
![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e4685149649b6648d747e6.png)
6.2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包括应收票据、应 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提取的坏账准 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具体指按成本法核算的、在活跃市 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属 于长期股权投资中对参股企业的投资)的减值准备;委托贷 款减值准备。
XXXXX 公司 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
1 目的 规范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结转、核销的管
理,真实反映企业资产价值状况。 2 适用范围
公司本部及所属各单位。 3 职责 3.1 财务部 3.1.1 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资产进行清查、鉴定、评估,形 成资产减值准备报批意见,提交总经理会议批准并报上级单 位批准或备案; 3.1.2 负责资产减值准备台账的登记。 3.2 各资产管理部门
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包括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 结转和核销。 5.1 资产负债表日,各单位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鉴定 和评估,形成鉴定和评估意见,并按本办法的规定,办理资 产减值准备事项。
-2-
5.1.1 各单位要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不得通过多提或少提减 值准备调节利润。 5.1.2 资产鉴定及评估人员,不得故意采用不适当的方法作 出鉴定及评估意见,使资产受到不适当的处置或核销,造成 资产损失。 5.1.3 收回的已核销资产的款项或变现收入要及时入账,不 得形成“小金库”。 5.1.4 各单位要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的管理,建立资产减值准 备台账,记录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结转、核销事项。 5.2 各单位要在完成减值测试的基础上,形成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转回、结转、核销的方案,按权限报批或备案。 5.2.1 各单位每年 11 月底前完成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 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无市价的对外投资等 资产的清查工作。 5.2.2 各单位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资产状况完好程 度,技术进步等情况,对价值可能发生变动的资产进行鉴定。 5.2.3 各单位要根据债务单位、被投资单位、贷款单位的状 况;资产受到损失的风险程度;评估时资产的市场价格情况 等必要的资料,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或可变现净值进行价值 评估,并出具相关资产的鉴定评估表(表样见附件 2-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公司资产减值管理
办法
2020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5)
第六条五级分类核心定义 (5)
第七条类金融业务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6)
第三章减值计提方法 (7)
第九条典当资产减值 (7)
第十条担保资产减值 (8)
第十一条委贷资产减值 (9)
第十二条融资租赁资产减值 (9)
第十三条投资业务资产减值 (10)
第十四条应收款项减值 (11)
第十五条其他应收款减值 (12)
第十六条长期资产减值 (12)
第十七条存货减值 (13)
第四章资产减值内部控制 (14)
第二十条各岗位职责 (14)
第二十一条减值测试程序 (15)
第五章附则 (16)
附表1:《资产减值分类表》 (17)
附表2:资产减值计提情况表 (1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资产减值管理,防范化解资产损失的风险,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管理的相关规定等各项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规范做好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工作,特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及各分、子公司。
第三条根据公司资产的不同特性,应分别选用不同的减值基础及减值方法,进行减值会计处理。
减值基础有四类:
(一)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减值基础,主要适用于发放贷款和垫款(典当业务)、长期应收款(融资租赁业务)、债权投资(委贷业务)、应收款项(贸易业务、其他往来款)以及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适用的投资业务)等;
(二)以“可收回金额”为减值基础,主要适用于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及需进行单项减值测试的类金融资产等;
(三)以担保计提“担保准备金”为减值基础的担保业务;
(四)以存货“可变现净值”为减值基础。
详见附表1《资产减值分类表》。
第四条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本办法对公司经营过程中最可能
发生减值的资产项目的计提办法进行了规范,包括典当、担保、委贷、融资租赁、投资、贸易、应收款项、长期资产及存货等。
本制度未涉及的资产发生减值的,可参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章资产风险分类标准
第五条为规范公司类金融资产和各类应收款项的风险分类标准,准确反映公司资产质量状况及风险变化情况,根据各类业务资产的实际履约情况、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将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级,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分别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
第六条五级分类核心定义
(一)正常:债务人能够履约,没有客观证据表明本息或收益不能足额偿付,资产未出现信用减值迹象。
(二)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履约能力,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履约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且预计资产不会出现信用减值。
(三)次级: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息或收益。
但其抵质押物价值足够覆盖本金或担保人具有足够担保能力,有理由相信通过出售或变卖资产、执行担保后我司本金不会遭受损失。
(四)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本息或收益,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部分本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