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
• 2004年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则既体现国家的要求,也反映基层的需要
、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学发展角度提出课程的实 施建议。
总之,1996年课程标准和2004年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 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来编 写,这种差异也就必然反映到教材中。例如: • 新教材的编写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显思想政治观点教育, 以观点统帅知识点; • 新教材要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
三、教材结构的变化
• 所谓教材结构,就是教材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的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可以按不同的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划分。因此。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结构 也是及其复杂的。 • 我们仅从教材的类别结构、板块结构、同一板块教材的内容结
构三个层次进行简要的比较分析。
• 思想政治教材是可以分类不同类型的。例如,按课程实施的
展,营造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
• 新教材要关注课程目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关注学生 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二、教材管理的变化
• 在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管理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很长时期都是国家 集中统一管理。 •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了“一纲多本”的有益探索,为思想 政治学科教材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比较研究
摘要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满足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思想政治教材进行了改革。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编写依据、内容及呈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该文总结新教材变化之根本,提出本次教材改革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包括:以生为本,发挥主体性;以法为基,彰显科学性;以新为导,突出创新性;以师为范,增强专业性。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旧教材;比较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Old and New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xtbook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WU Shuqi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educational power,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senior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xtbooks have been -pared with the old textbooks,the new textbooks have changed in terms of their compilation basis,content and presentation meth-ods.The fundamentals of the changes in the new textbooks are summarized,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reform of the textbooks 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is put forward,including the need to be student-oriented and give play to their subjective role,the need to be law-based and high-light the scientific nature,the need to take novelty as the guid-ance and highlight innovation,and the need to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model and improve professionalism.Key words senior ideology and politics;new textbooks;old text-books;comparison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
关于普通高中恩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比研究
2024年学生会自律部工作总结自律部是学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学生自律教育和管理工作。
在2024年,自律部团结一心,积极投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对我们2024年工作的总结,总结内容涵盖了工作目标、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等方面。
一、工作目标我们在2024年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学生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能力,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教育,提高学生对自律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心。
2. 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组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治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法律规定,增强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规范意识。
3. 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引导学生遵守校园礼仪和规章制度,倡导文明行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二、工作过程1. 组织教育活动。
我们定期组织各类自律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座谈会、小组讨论等,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和经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宣传校纪校规。
我们制作了宣传校纪校规的宣传册、海报等材料,并通过班级会议、电子阅览室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和遵守校规校纪。
3. 设立优秀学生典型。
我们通过评选优秀学生典型的方式,树立榜样,激励全体学生争做文明校园的积极行动者。
我们还定期举办颁奖典礼,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奖励。
4. 组织义工活动。
通过开展义工活动,我们让学生深入社会,关心他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组织了社区义工服务、环保义工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5. 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生自律教育的重要性,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三、工作成果通过我们2024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1. 学生的自律意识明显提升。
经过不断的教育和活动,学生对自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觉遵守纪律和规则,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进行研究,以探讨这些变化对中国教育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着重于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这些思想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学生被要求严格遵守,否则将受到严厉处罚。
教材内容单一,以理论为主,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和判断能力。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飞速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5年,《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颁布,开始引入了法治理念和宪法精神,加强了人权和公民意识的教育。
2001年,国家对这一标准进行了修订,将宪法和法律作为教材内容的基础,强调了宪法的权威性和法律的普遍性。
还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2017年,《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修订,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了政治概念、思想史、思想文化、法治和公民权利等内容。
教学方法也更加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提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在课程标准的不断变迁中,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现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再只是灌输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材内容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对中国教育和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将法治理念和宪法精神引入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的比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课程改革是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颁布为标志的。
省作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市之一,本人是新课改的参与者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认为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现将新旧《课标》从课程性质、指导思想、结构体系、课程框架、课程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七个方面作一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新课标的理念,从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体系的把握到今天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转变。
一.课程性质比较,旧《课标》在序言中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注:划线部分为新增要求)它与与“思想政治课”的提法明显有了区分。
二、指导思想比较旧《课标》的指导思想不够突出,新《课标》则明确提出了以下五个基本理念:(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综观五个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它对于我国政治学科课程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不仅涉及了课程改革的一般问题,如对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基本定位和普遍导向;而且涉及了政治课程改革的具体问题和学科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对比⑧硕士学位论文MASTEI之’S‘rllESIS摘要我国在21世纪初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变革。
其中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对课程改革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对教材改革前后所发生的变化及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有意义的。
基于知识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引下,学生要求获得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需要一套全新的教材。
本课题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以人教社96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和04版课标指导下的教材为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编写依据在总分目标,实施建议等方面较旧教材的编写依据更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新教材在教材结构上实现了由“以本为本”到“以生为本”的转变;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减整合,使内容设置更能体现时代性;在呈现方式上,教材栏目更加多样化,版式设计和图文风格更精美新颖。
新教材较旧教材所发生的变化给教师教学以新的启示。
主要体现在树立新的教材观,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最终目的是实现教材改革的目标,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教材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新教材在内容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步伐,在体系上适应了新的课程理念。
通过对教材的比较研究,可以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顺利达到高中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研究教材有助于高中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顺利实施新课程。
研究教材给教师的教学以启迪,教师根据教材的变化调整教学策略,使教材、教师、教学融为一体。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比较研究;教学启示③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THESIS(一)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自1999年起,我国思想政治改革进程进入新课程改革阶段,1999年6月,《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又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由此拉开了新课程改革的序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对文本的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比较研究:对文本的分析2003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它的实施给广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及其教学带来新挑战。
面对“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教师们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是:“新课程目标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发展?”本文拟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选取1996年编制、2002年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旧课程标准”)作为比较对象,对国家规定和陈述的“课程目标”进行分析,以探讨和阐释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目标体系的内涵。
一、总目标方面的传承与变化在总目标上,新课程承续了旧课程中的培养目标。
作为国家在高中进行思想与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思想政治课程必定会与意识形态相联系,所以在课程目标上,仍然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成了思想政治课程目标里面的新内容。
(一)传承: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2002年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目标体现在“序言”部分,具体的规定和表述为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
新课程标准则专门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进行说明。
各自具体内容的陈述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新旧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在表述上虽在文字上有一定的变化,但总的来看,实际内容却存在一致性,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所决定的。
思想政治课,顾名思义,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政治上的教育,同时与相关科目和其他各项德育工作配合,完成德育任务。
思想与政治是与一个国家所倡导的意识形态紧密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约于意识形态。
新课程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其前言明确规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及解读
高中政治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变化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目前正在组织编写修订普通高中各学科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
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在以下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并没有明确的告知高中政治课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新课标中明确的指出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怎样课程,这门课程讲授了哪些内容,目的是培养什么的学生,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的。
学习解读:课程性质的变化,突出体现了党中央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性,将其融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重在把握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和方向性,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的“变”课程的基本理念由过去的五点变成了四点,而且在这四点中只能看到老的课程理念中的“政治方向”和“评价机制”的相关表述,但表述内容和方向也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变化如下:(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政治的思想政治方向”;(2)由“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3)除此之外,新增加的表述有“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
(4)被删掉的基本理念有三点,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迁。
这些变迁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这种变迁过程,并探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主要聚焦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传播上。
这一时期,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强调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教材以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等内容为主,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度进行了调整。
这一时期,思想政治课程逐渐与现代社会的变革联系起来,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新教材增加了国际比较、世界政治、人权与民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21世纪初,中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再次进行了全面的调整。
这一次调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多元化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教材主张思想政治课程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提倡启发式教学、课程创新和个性化发展,给教师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教材内容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体现了教育理念的逐步改变和课程目标的调整。
一方面,标准的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以及与世界的接轨。
标准的变迁也反映了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重视,以及对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追求。
思想政治课程在高中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发展能力。
还可以加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理解和认同。
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积极引进新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也有助于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责任感的公民。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课程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关于课程目标。
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变化经历了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到“培养学生成为社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的转变。
在1985年颁布实施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纲要》中,强调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突出了思想性和实践性。
但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则更加明确地强调了对学生人格素质的塑造与发展,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
其次,关于教材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课程教材以传授马、列、毛等理论为核心,着重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1994年,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开始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学知识等,并强调时事政治教育。
2003年,按照国家“一本教材,多教方案”的原则,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也经过了一次重大变革,增加了法律、伦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综合实践能力。
再次,关于教学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教育工作者主要采用传统的逐字逐句讲解,教育方式单一。
后来,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学生需要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因此,他们开始采用讨论、辩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并注重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
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也开始逐渐融合信息技术,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游戏等创新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关于评价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改革开放初期,考试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明确,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想政治素质、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
2004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2004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2004年版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课程标准是指导课程实施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比较分析不同时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能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提供有效的指导。
故本论文以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2004年版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
本论文从框架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对两版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框架体系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以课程目标为中心建构框架体系,都包含“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四个部分;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学业质量”“附录”。
在课程目标方面,两版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都遵循相同的指导思想,体现相同的课程性质,表达相同的功能;2017年版课程标准在2004年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并将其作为课程目标,凝聚了思想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在课程实施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坚持教学实践要“以生为本”,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注重发掘教材引领教学活动的功能;2017年版课程标准提倡打造以“议题”为中心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教学思路。
在课程评价方面,两版课程标准都重视评价的作用,倡导发展性教学评价;2017年版课程标准增加了学业质量标准,为培育和测评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抓手。
这些变化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变革,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实践提出了新要求。
基于以上对比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精准解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积极开发“议题式教学”;深度理解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与不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中的“变与不变”高中思想政治新的课程标准最新出炉,通过新旧课标的对比分析,发现新课标在文本结构、编写依据、课标内容及其实施要求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一)文本结构主要新增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两个部分,内容更全面,结构也更加完整,努力使标准从整体上有较大提升。
旧课标的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新课标的结构变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课程内容(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学业质量(内涵、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实施建议(教学与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对地方和学习实施本课程的建议)以及附录部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教学与评价案例)。
(二)编写依据旧课标的编写依据是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新课标的编写依据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党的教育的方针和教育思想、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来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以及2013年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
(三)课标内容在课标的内容方面,努力凸显思想性、时代性和整体性等。
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新成就;更加关注学科内在联系及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克服碎片化及彼此间的脱节等现象。
具体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性质中的“变”旧课标主要从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观点、内容、学习高中政治的好处、高中政治课程在整个政治课程的地位这四个方面来介绍课程性质。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是一个关于比较高中政治课程新旧两个版本的文档。
本文将针对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是指最近实施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新课程标准通常会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新标准的制定通常需要经过反复的研究和讨论,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旧课程标准旧课程标准是过去实施的高中政治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旧标准可能已经存在一段时间,并且可能已经过时或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和进步,旧课程标准可能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新旧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显著的差异和变化。
这些差异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点:新课程标准可能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以反映当今社会和政治的发展。
旧课程标准可能不包含或较少包含这些新的知识点。
2. 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可能鼓励使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
旧课程标准可能更加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
3. 考核方式:新课程标准可能对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可能引入更多开放性和综合性的考题。
旧课程标准可能更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的考核。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旧课程标准的差异和变化。
这有助于我们评估新课程标准的优劣,并为教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结通过对比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新标准在知识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与旧标准的不同。
这些差异和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了解并评估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高中政治课程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上是对高中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比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变迁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革,不断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些变革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初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标准主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课程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同,加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
课程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青少年面临的实际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再仅仅讲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是更加注重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也开始扩大,引入了民主法治、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多元发展和多元价值观。
近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调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发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还增加了对公民道德、社会责任和法治观念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改革开放40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经历了多次变革,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到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问题的关注,再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这些变革不仅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也为培养有思想、有责任、有创新能力的公民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将继续调整与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摘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它是文化知识的传播媒介,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课程资源,是适应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推动学习者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获得知识智慧的工具。
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是高中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主要依据,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有重要的意义,是思想政治学习的主要资料。
文章主要分析了思政教材的演变过程、思政教材编写的原则和要求、同时对高中新旧思政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得出了几点关于教材编写的经验和启示,对教师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利用教材教导学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思政教材对比分析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的演变过程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是指师生学习的材料,主要包括文字或者影像等;狭义指教科书:它是一个文化知识的传播媒介;而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指教师开展活动的素材,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材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晚清时期初创这个时期的课程名称为修身课或者讲经课。
教材内容多为古人的言语、书籍等,比如《论语》《孝经》《三字经》。
而这些教材的内容不全都是正确的,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比如“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体现了做人的一些基本准则,古往今来都得到了人们的推崇;但是“三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或许在中央集权的国家可以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推崇,因为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行下效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秩序,但是现如今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在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没有所谓的“高人一等”,所以“三纲”的内容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应当与时俱进地进行改变。
(二)民国时期改变这个时期的思政课程名称仍然是修身课,1922年之后改称为公民课本。
这一时期课程的内容将国民党的“民族、民权、民生”和蒋介石的“新生活”纳入其中。
“三民主义”是为了激励中国人民复兴中华,而“新生活”以“礼义廉耻”为理论基础,提倡纪律、品德、秩序、整洁等思想,目的是为了使国民军事化,随时准备为国家和敌人拼命。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之比较(下)
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之比较(下)高中思想政治新旧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之比较(下)摘要:高中课程改革启动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基本原则、课程评价机制、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七大方面,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样变化对研究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具有导向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教学导向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XX)11-0023-03本文从课程目标、教学原则、课程评价、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分析说明新课标的精神实质。
一、课程目标更加关注人文素养培育,强调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养成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课程目标是实现教学活动目的的努力方向和应达到的水平标志,是调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新课标用“课程目标”取代了旧课标的“教学目标”,确立了分类目标,对教学中实现各类目标应达到的水平,都用具有指示意义的动词,指明课程追求的质的发展方向。
与旧课标相比,它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导向作用突出体现在两方面:第一,要求教学依据分类目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确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并围绕这“三维”目标展开,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第二,要求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实现二者的统一。
尤其是在知识目标方面,新课标对教学应达到的水平要求,改变了旧课标用“识记、理解、运用”提出硬性指标的做法,用具有指示意义的行为动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作出动态描述(如知道、了解、具备、提高、培养、增强、发展、解析、理解、归纳、评述、描述、比较、辨析、说明、识别、阐述、评析、列举等),并在“内容标准”中,对应“内容目标”作出“提示与建议”,从过程和结果两方面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比较研究课程标准指导着国民教育的各个方面,对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估和国家管理评估教育的基础,是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因此,比较不同版本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利于了解中国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前景。
本文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2003年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作为研究的对象,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比较两版本课程标准各个方面的异同,以了解我国思想政治课程发展的动态和前景,为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研究发现2017版课程标准逻辑严谨、语言简洁地在课程性质部分定义了高中思想政治的本质,在基本理念部分凸显“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结构部分变化较大,必修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新增的选择性必修是选考思想政治学生的必学延展课程;在教学建议部分,主张“议题式”教学,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在评价方式部分,与以往版本课程标准表现性评价,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深入研究2017版课程标准的核心变化——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探索核心素养培养、学业质量划分和活动型学科课程开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对两版本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后,针对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为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出几点建议,为思想政治教师处理好新旧课程标准的衔接、全面理解新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学观念、适应好利用好新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但目前的研究还
不够完善,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对育人的指导效果,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