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教材(田心铭)
新课改下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取舍的认识
新课改下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取舍的认识当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枝等的发展变革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教育部对普通高中《政治课课程计划》及《政治学科教学大纲》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又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对高中政治课内容都作了局部调整。
课堂教学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教好每一节政治课。
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的。
一、以趣引思,使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减少取舍新的课程理念强调要使学生在快乐中成长,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如何在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中彻这一理念呢?我想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不愿听,不愿学但又迫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学。
要上好政治课首先要扭转学生中的这种思想和情绪,使学生感到政治课有趣,有理,有用,使他们快乐的学习政治课,并且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高中政治课的科学性比较强,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非常注意以教材为主,把科学性和趣味性统一起来。
当然科学性和趣味性主次要分清,科学性是基础,要把趣味性寓于科学性之中。
从而提高效率,减少取舍。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倡导硏究性学习方式,科学取舍《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把教师主导的“目标一策略一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一体验一表现”过程结合起来,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在新课标指导下,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比较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尝试,而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有思维碰撞。
新课程理念还强调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提写政治小论文,然后在班里交流学生经过打分、得分、答辩、同学间互提问题再打分等环节,培养了自我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对高中政治课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思考
对高中政治课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思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是目前高中政治科课堂教学还普遍存在着只侧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甚至省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落实的现象。
教学评价也只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没有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提升和成长。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现状的形成原因和解决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缺失的原因(一)教材方面的原因现行教材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知识板块为主题的,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学只是在教参上作了终端性呈现。
尽管教参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提出的目标较多,但总体来说较为笼统和空洞,只是提供了一个总体指向,并无可参照的具体要求,这让教师们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再加上教师自身的专业学识水平、敬业精神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使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得不到很好落实。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1.教学观念陈旧,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理念和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偏重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轻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特别在课时比较紧张、面临巨大的考试和升学率压力的情况下,使原本用于落实情感教学目标的时间被“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所挤占。
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不少政治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和教学硬件设施的限制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上政治课深感枯燥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突出和实现。
(三)学生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观是功利型的,文科班的学生认为政治课是高考科目,不得不去学习,学习兴趣自然不高;理科班学生认为政治不是高考科目,只是会考科目,很容易通过,学习态度比较消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教材解析
3.《生活与哲学》教材所遵循的基本理念。编写《生活与哲学》所遵循的基本理念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本精神,全面贯彻新课标的各项要求,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教材编写,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中央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努力建构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的要求。2004年3月,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对包括《生活与哲学》在内的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思想政治必修部分《生活与哲学》模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的。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学习心得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学习心得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李红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学习心得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李红霞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育部3月2日颁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下称《新课程》),广大一线教师深入到如火如荼的学习当中。
了解《新课程》,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更新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一线的普通年轻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工作中给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通过学习,我的体会如下:一、对《新课程》的体会我发现,《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标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一)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要注重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一种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单纯地为学习而学习。
而新的课程标准强化了学习的过程性,强调了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合作探索,使得以往的枯燥学习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生命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好地和学生的成长融合在一起。
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息息相关,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充分地体现以学生为本。
谈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另一方面,知识性的内容必须服务于思想政
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问题,在一定意义上
说,就是意识形态性与科学真理性的关系问题。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3.处理好感性材料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先从感性材料讲起,可以 弥补他们实际经验的不足,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地理解 理论的内容。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理性认识是必须用概念、判 断的形式才能做出准确的表述的。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实例上,最后还是 要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 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 理解、掌握。
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2.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和 教学工作的指针和衡量的标准。 第一,根本指针或根本标准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 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
观,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二,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教材编写和 教学工作的具体指针和衡量标准。
教育部成立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负责这套 教材的编写工作。
4本必修教材于2004年秋至2005年上半年 完成,并投入实验。后来,6本选修教材的编 选工作也按同样的程序和组织形式展开,于 2005年至2006年陆续出版并投入实验。
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深刻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浅谈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作者:林秀贤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08期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如何搞好课程改革后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需要每个中学政治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中学政治教师只有全面把握课标的精神实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的方法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学习课程标准后的教学尝试和教学反思。
一、用心学习,提高自身素养高中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打铁先要自身硬”。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1.用心研究课程标准。
如果我们对课程标准不熟悉,甚至是从未“谋面”过,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教材的把握,不能真正、全面、深刻领会教材的内涵,把握重、难点。
如果手中没有课程标准,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查询,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特点分析》等文章的学习,帮助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掌握。
2.用心研究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直接体现,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工具书,因此,必须在研究教材上下大力气,要了解每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框架、重要考点,教材中辅助材料与正文之间的关系等。
3.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4.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二、教学课堂应该充满生活气息教育来源于生活实际,当教育脱离了生活,我们的教育就空洞化、教条化了,这样的教育没有活力,更谈不上什么智慧了。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思想政治4(必修)生活与哲学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政治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扈文华一、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是课程知识目标的要求。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这是课程能力目标的要求。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是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达成这些目标,是学习本课程的基本意义。
本课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为统领,以学生当前的生活为基础,在凸显实践线索的架构中,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这对于引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坚持“求真务实”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正确对待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入本课程设置的四个主题中讲述,一以贯之,这是本课程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的一般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主要从主客体关系入手,引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实践中探索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主要从分析矛盾入手帮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主要从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入手帮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本课程的内容要点(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浅议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议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教学(蓬溪县任隆中学蓬溪 629100)新课标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
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变原有单纯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自主探究性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方式。
一、教师精心策划是成功构建探究式学习课堂的前提如果课前教师没有精心规划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心中无数,那么在课堂上,学生在课前所做的充分的知识准备,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所提问题,会陷入无序散漫甚至混乱的状况,因此,课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好探究学习的各个环节,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难易适中,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问题设置要有层次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内容;问题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具有开放性,使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有空间去探究,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和愿望。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情境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能使学生感到新奇和兴奋,因而能激起学生探讨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教师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创设故事情境,构建悦愉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吸引学生去分析探究;创设活动情境,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创设情感情境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另外还可以创设漫画情景、寓言情境、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情境等等。
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点燃学生求知欲的火花,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高潮、一个闪光点,不但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三、巧疑妙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的设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标准解读
3-2《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
标准解读
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
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
了解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商业活动、人类迁移、教育活动、大众传媒等。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到发展阶段,但是新的传媒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简析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简析一、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编写依据2004年3月2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于当年9月进入实验区。
为此,教育部成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领导并主抓这套教材的编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依据新课标编写,了解这套教科书,有必要了解《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所强调的基本理念。
这是我们把握和使用这套教材的前提。
1.课程的性质《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定位是: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程──其核心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其基本内容──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其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课程定位──整个大德育中的主导环节。
2. 课程基本理念和追求(1)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少而精、实用;反映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
(2)以学生发展为本───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关注学生发展,尊重学生关切,适合学生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建构生活为基础、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强调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学科知识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觉悟服务。
(4)转变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材变教本为学本,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内化。
(5)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单纯以课堂为中心的状况,强调实践环节,是课改的追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对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的改革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要的文件有: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8号文件)等等。
就业方式多样化 改变了过去由政府包分配、包就业的做法,实行了自谋职业、双向选择、聘任制、合同制等就业方式。青年自谋职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减少,同时对政府的认同度也会随之淡化。加之下岗、失业,加大了对青少年家庭背景的压力。大学生的就业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因而运用毕业分配的杠杆来引导和制约学生在校表现的机制也就消失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的学生甚至较差学生,凭着家长的权势或熟人关系,很早就落实了优越的工作岗位。这种情况也影响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
<故事二>饥荒年代,一只小老鼠在拼命奔波觅食中,不小心掉入米缸。它高兴极了,于是整天在米缸里,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终于有一天,米缸没了米,小老鼠还在等待天下会掉下来馅饼,最后的结局:小老鼠饿死在米缸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于现状是最可怕。满足于现状就没有未来。
两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应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勇敢参与改革实践,否则将跟不上时代节奏。
生活方式多样化 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闲暇时间和活动内容的增多,使人们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发展不平衡,激化了欠发达地区的矛盾。某些模糊的生活方式领域的诱惑力也推动了享乐主义蔓延,社会的腐朽生活方式,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走向堕落,在青少年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损害了他们心目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形象和党的威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解读
来自教材。
强化教材的法规
转向
性质。
基于问题的思路
编写教材的主要
任务是把有关结
论加以规范清楚、 表达准确。
转 向
编写教材时要关
Hale Waihona Puke 注问题、引发问题、围绕问题展 开叙述,针对问
题进行探讨。
基于情境的思路 学科概念的表 述和呈现,始 转向 仿真情境的设 计和引入,应
终是编写教材
的中心环节。
成为编写教材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特征相统一 关于核心价值的追求—— 就是着眼于社会发展 阶段的特点,既要坚持基本观点教育,又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怎么讲: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 讲什么:立足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 践,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是什么: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 一项根本制度。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追求——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 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 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岁孩子的研究
• 一个在美国上小学二年级孩子做的研究: • 课题:关于蓝鲸的研究 • 要求:选题;供阅参考书目;确定研究角度(至 少写三方面、两张纸);写一份研究报告(图文 并茂)。
具体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能 力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
优先设置和实施的 课程目标。
课程目 标
力的发展。 组织和呈现教学内 容的主导。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感悟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感悟作者:王虎威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0年第11期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制定的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我们必须大胆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思考。
一、政治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标下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思想政治课课堂民主教学就是一种展示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活动,让学生在艰苦的学习劳动中体会美和愉悦。
所以就要求教师用尽量好的形式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
也正是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具有概括、抽象的特点而与学生实际生活及主观认识时空距离较大,所以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有丰富而深厚的知识底蕴和更多的生活情趣才能胜任其教学任务。
二、生动有趣的导入是新课标教学的必要条件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个好故事的开头。
如果故事的开头能动听、能悬念迭出、能异彩纷呈,就很容易吸引听众、引人入胜。
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整体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政治课不是那么一成不变,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不是那么干瘪苍白,要使学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与激情,感受到生机和奔放。
这样,一节课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营造课堂良好学习气氛的效果。
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趣味引进导入新课程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讲述一个与本课有关系的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也可以用与本课有关的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带出本节将要教授的内容,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新课标的主旨与要求,把曾经让学生和老师都头疼的政治课上活上好上得妙趣横生。
课程标准学习心得2
高中政治新课程学习心得杨蕊萍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教学要做到四个体现和四个设计一、四个体现:1、体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的是知识目标的教学,强调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要求,而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则更加强调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教学的知识目标,与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知识目标注重系统理论教学相比,生活气息更浓,难度有所降低,这就要求新课程的教学首先必须抓住、抓准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从繁杂的课本内容中解放出来的引领绳。
同时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2、体现时代与生活气息。
思想政治课是向青少年一代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爱党爱国情怀的重要课程。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1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关注社会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热爱和平,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第6页)在新课程教学中,要实现以上新课标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时政热点,适时引进时政材料,例如,我们可以结合十七大的召开、一年一度全国人大的召开、神舟“六号”的发射、“嫦娥”奔月的成功、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控制CPI上涨、朝核六方会谈、联合国的改革等新鲜的时政内容,这样既可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又可以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气息。
高中政治课标学习总结--张泰铭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学习总结政治学科组张泰铭高中统一进行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已经两年,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政治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教学也如春种秋收一样,没有精耕细作,就不会有喜人的收成。
现在结合这两年多的具体实践,我粗浅的谈谈对课程标准学习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
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
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等模块。
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如在讲到《政治生活》的民族问题时,结合时政热点问题“3•14西藏事件”,布置学生搜集与西藏史实有关的资料,还有农奴主压迫农奴的各种证据——图片、视频、文献等,在课堂上进行展览和交流。
有能力的学生还自己制作和讲解PPT课件。
这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和真实性,不仅对课本知识有了形象记忆,对有关历史知识、人文知识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新教发布时间:2022-03-03T02:34:23.463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11期6月作者:张啸[导读] 2017年版新课标问世,同期新的政治教材应运而生,张啸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吉林延吉 133000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问世,同期新的政治教材应运而生,新教材与新课标协同性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至关重要。
政治统编新教材作为新课标的重要依据,两者目标、原则和理念一致,共同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
思政教学中,新教材与新课标相逢引起对教师教学安排、学生教学接受能力和选考比例等一系列思考。
对新课标下新教材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教材互动平台,完善教师选拔、培训与教研机制,创新思政教学等措施,力图真正促进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顺利助推新高考改革、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统编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面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政治新教材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7年新课标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色,凝练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核心素养。
它们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内涵上相互融通。
思政课程担当为国家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而思想政治教材更是向当代青年传递这一思想的重要武器,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政治新教材的使用现状与研究。
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
经过重重审核,现行高中《思想政治》统编新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于2019年投入使用,其先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海南六省(直辖市)率先使用,教育部规划2022年全国统一使用新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1.把坚持灌输论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
坚持灌 输论, 就是肯 定进行 思想政 治教育 的必要 性、重 要性
坚持灌输论 原则,同时反对注 入式方法,把灌输 论原则和启发方式 统一起来。
注入式 是同启 发式相 对立的 教学方 法,即 填鸭式 的方法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2.处理好教材和教学中思想和知识、思想性 和知识性的关系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知识载体。
四、关于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 《思想政治》教材
2.六本选修教材
选修课程
科 学 社 会 主 义 常 识 经 国 家 和 国 际 组 织 常 识 科 学 思 维 常 识 生 活 中 的 法 律 常 识 公 民 道 德 与 伦 理 常 识
济
学 常 识
五、关于这套教材的修订和使用
相对稳定、不断修订、
与时俱进、长期使用。
谈谈新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教科书
田心铭
主要讲五个题目
一、关于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 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四、关于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教材 五、关于这套教材的修订和使用
一、关于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
200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思想 政治课程的“课标”
教育部成立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标准实验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负责这套 教材的编写工作。
4本必修教材于2004年秋至2005年上半年 完成,并投入实验。后来,6本选修教材的编 选工作也按同样的程序和组织形式展开,于 2005年至2006年陆续出版并投入实验。
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深刻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性质 根本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 根本任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是 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的主要特点。
二、关于高中思Biblioteka 政治课程的性质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深刻理解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的性质
“课标” 规定了今天的中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 容: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 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 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 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 治素质基础。”
四、关于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 《思想政治》教材
1.四本必修教材
经济 生活
政治 生活
文化 生活
教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的经济、政治、文 化生活,主要是认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四、关于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 《思想政治》教材
1.四本必修教材 生活与哲学
所反映的对象,是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们思维 在内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普遍本质、一般规律。 所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常识,即辩证 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的 普遍本质、一般规律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
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3.关键在于把坚持正确的观点和贴近学生统一起来。 第一,必须坚持正确的观点。
一定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理直气壮地用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和方针、政策教育学生。 第二,必须贴近学生,使教材和教学受中学生欢迎。
二、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和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2.准确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编写和 教学工作的指针和衡量的标准。 第一,根本指针或根本标准是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 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
观,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二,教育部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是教材编写和 教学工作的具体指针和衡量标准。
另一方面,知识性的内容必须服务于思想政
治教育的目的。
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问题,在一定意义上
说,就是意识形态性与科学真理性的关系问题。
三、正确处理几个关系
3.处理好感性材料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在对中学生的教育中,先从感性材料讲起,可以 弥补他们实际经验的不足,使他们能比较容易地理解 理论的内容。 另一方面又要看到,理性认识是必须用概念、判 断的形式才能做出准确的表述的。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实例上,最后还是 要达到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 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的 理解、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