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练习:第三单元第12课 我与地坛(节选)

合集下载

2019-2020同步粤教语文必修一讲义:第3单元 12 我和地坛(节选)及答案

2019-2020同步粤教语文必修一讲义:第3单元 12 我和地坛(节选)及答案

12 我与地坛(节选)[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炫.耀( ) 亘.古( ) 坍圮..( )( ) 窸窣..( )( ) 譬.如( ) 灼.烈( ) 恓惶..( )( ) 福祉.( ) [答案] xuàn gèn tān pǐ xī sū pì zhuó xī huáng zhǐ(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剥⎩⎨⎧剥.蚀( )剥.皮( ) 宿⎩⎨⎧宿.命( )一宿.( )星宿.( )2.语境辨析法热乎乎的粥落到胃里,不是很满,但很熨.( )帖,仿佛用熨.( )斗烫平了所有的突兀,舒服极了。

[答案] 1.bō bāo sù xiǔ xiù 2.yù yùn二、写对字形⎩⎨⎧jìn ɡ( )争究jìn ɡ( ) ⎩⎨⎧è( )制枯jié( ) [答案] 竞 竟 遏 竭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滑稽·幽默两者都是形容词,形容人的语言动作等。

“滑稽”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有时候含有贬义。

“幽默”指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2.明确词义(1)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身临其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优哉游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朝不保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2)身体不在那个地方,却仿佛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3)指生活悠闲自在。

(4)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

[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譬.(p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yùn)帖而微苦的味道。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1)12我与地坛(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

3.在人的一生中,没有人追求苦难,但是谁都无法避免 要承受苦难。史铁生在青春年华突然失去了站立的能力,这是 他人生中巨大的苦难。你如何理解苦难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对应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案】如果允许选择,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 在地创造和享受。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 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 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 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由于它来之不易,就决不会轻易 丧失。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 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更加深刻的底蕴。
12 我与地坛(节选)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 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 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 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 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 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 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1.怎样理解“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 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这句话的含意?
【对应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答案】在作者的心目中,古园和他是息息相通的,古园 能够感受他的痛苦,理解他的情感,并给他以生命的启示。可 以说,自他残疾以后再来到这里,古园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 分。
2.本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如果改成“地坛”或 “我眼中的地坛”,好不好?为什么?
(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作者介绍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
清华附中,1969年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病双 腿瘫痪转回北京。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 学 教 授 及 其 夫 人 》 , 1983 年 加 入 中 国 作 家 协 会。

2019秋语文高中粤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12 我与地坛(节选)

2019秋语文高中粤教版必修1课时训练:12 我与地坛(节选)

课时训练12 我与地坛(节选)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坍圮/祭祀 禅让/忌惮 起讫/迄今B.尴尬/门槛 亘古/盘桓 罪孽/萌蘖C.淡褪/蝉蜕 阻止/狙击 福祉/神祇/癖好 熨帖/熨烫 宿命/星宿:A项,pǐ/sì,shàn/dàn,qì;B项,gān/kǎn,gèn/huán,niè;C项,tuì,zǔ/jū,zhǐ/qí;D项,pì/pǐ,yù/yùn,sù/xiù。

2.(2017·安徽安庆桐城三校一检)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危言耸听,也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③研究表明,Wi-Fi(短距高速无线传输技术)发射器的辐射极小,且随距离不断减弱,一米外的辐射值就已微不足道。

不过,还是建议将发射器放置在离床头1米范围之外,不用时尽量关闭电源。

④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而中国的肥胖现状更是严霜烈日。

世卫组织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我国现有近9 000万肥胖者,这一数字已超越美国居世界首位。

⑤影片《湄公河行动》取材于当时惊天动地的“10·5湄公河跨国大案”,故事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其中,一场警察扮成商人与毒枭之间过招的戏码看得人惊心动魄。

⑥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

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A.①②⑥B.①④⑤D.③⑤⑥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粤教版-语文-高一-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粤教版-语文-高一-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地坛节选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12 我与地坛(节选)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荒芜.(wǔ) 宿.命(sù) 剥.蚀(bō) 连篇累牍.(dú)B.坍圮.(qǐ) 亘.古(gèn) 熨.帖(yùn) 强人所难.(nán)C.炫.耀(xuán) 猝.然(cù) 恪.守(kè) 藏污纳垢.(gòu)D.福祉.(zhǐ) 嘈.杂(cáo) 窥.(kuī)看声名狼藉.(j í)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狂妄仓桑衰败失魂落魄B.坎坷余暇步履肆意雕琢C.脾气荒芜安祥身临其境D.聪蕙羞涩荒辟猝然去世3.填在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四百多年里,它一面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了一段段高墙又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散落坍圮淡褪剥蚀B.剥蚀淡褪坍圮散落C.淡褪散落坍圮剥蚀D.坍圮散落淡褪坍圮4.下列句子,修辞格不相同的一项是()A.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B.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C.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D.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后训练:12 我与地坛(节选)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课后训练:12 我与地坛(节选) 含答案

课后训练一、基础知识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坍.圮(tān)熨.帖(yùn)猝.然(cù)亘.古不变(gèng)B.祈.祷(qǐ)灼.烈(zhuó)嘈.杂(cāo)罪孽.(niè)C.福祉.(zhǐ)窥.看(kuī) 滑稽.(jī)捋.胡须(lǚ)D.譬.如(pì)荒芜.(wú) 剥.蚀(bāo)暴雨骤.临(zhòu)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座落苍凉弥漫历尽沧桑B.狂妄颓墙保秘失魂落魄C.落漠骚扰尴尬摇头晃脑D.浮夸恓惶拖延优哉游哉3.填在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________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_______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________了一段段高墙又________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A.散落坍圮淡褪剥蚀B.剥蚀淡褪坍圮散落C.淡褪散落坍圮剥蚀D.坍圮散落淡褪坍圮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一些人为了谋求一官半职求名得利而不愿离开领导干部队伍,说话而言不由衷,行事而吃里爬外,还必须装得像模像样,怕人发现,这种煎熬真是受罪啊。

甚至有些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渴望“有一说一”,以至于有些腐败分子入狱后,竟然长长松一口气说自己“终于解脱了”。

分裂的世界观导致内心迷茫与行为变异的力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A.言不由衷B.吃里爬外C.有一说一D.可见一斑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凡事预则立。

为了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湖南省新近出台了不少举措,旨在通过严加管理来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

B.太极拳不仅要求四肢和身躯协调,动作柔和,呼吸有节律,而且精神要求高度集中,排除杂念,有利于调节中枢神经,排解压力.C.近年来,一些标志性建筑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与这些标志性建筑一起“崛起”的,还有一股不可遏制的浮夸之风.D.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八号”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2我与地坛(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

12 我与地坛(节选)境由心造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是主观的。

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

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

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的,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

有些人永远不会感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

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少,但成就可能大。

苦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并不一定有直接关系,正如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置身在极其重视虚荣的环境,也无伤她的自尊。

拥有万卷书的穷书生,并不想去和百万富翁交换钻石或股票。

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人也并不艳羡任何学者的荣誉头衔,或高官厚禄。

你的爱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兴趣就是你的资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运。

各人有各人理想的乐园,有自己所乐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美字体赏美文像蝴蝶一样生活马亚伟心灵驿站蝴蝶的生活之所以显得潇洒主要是因为蝴蝶不像蜜蜂、蚂蚁那样储蓄食物,它的破茧而出似乎就是为了享受生命,在山花烂漫的时节吸食花粉,翩翩起舞。

天冷了,花谢了,蝴蝶也就死去了。

蝴蝶的一生,虽然短暂,却可以尽情享受生命的绚烂和逍遥。

1.史铁生双腿瘫痪,身患重疾,在经历过苦闷与彷徨之后,他开始发奋创作,发表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等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品。

1985年以来,他开始思考人的命运,并认识到“人与生俱来的局限是能力与愿望之间的永恒距离,生命的目的就是不断跨越困境的过程”。

史铁生虽然无法用双脚站立行走,但他的思想却“走”得很远。

萧伯纳说:“生命的道路在于把地狱变为天堂,把人变为上帝,在于在那‘苦难的山谷’里点起一盏万年灯,普照大千世界。

”无论怎样的灾祸,怎样的无助,怎样的看不见光明和希望,只要如史铁生那样,拂去挡在心间的阴影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地坛”,点亮心灯,让思想从灾难中解脱,让灵魂在一次次的回望和思索中释放,就能抛却心中的苦闷与惆怅,守住心中的追求和希望,永不言败地一程一程奋力前行。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练习 粤教版必修1

2019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练习 粤教版必修1

12 我与地坛(节选)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荒芜.(wǔ) 宿.命(sù) 剥.蚀(bō) 连篇累牍.(dú)B.坍圮.(qǐ) 亘.古(gèn) 熨.帖(yùn) 强人所难.(nán)C.炫.耀(xuán) 猝.然(cù) 恪.守(kè) 藏污纳垢.(gòu)D.福祉.(zhǐ) 嘈.杂(cáo) 窥.看(kuī) 声名狼藉.(jí)解析:D A项,“芜”应读wú;B项,“圮”应读pǐ,“熨”应读yù;C项,“炫”应读x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繁芜缘分迄今雕栏玉砌B.苍桑坦荡沉寂失魂落魄C.祈祷窥视落莫优哉游哉D.丰赡座落磕碰毁家纾难解析:A B项,“苍桑”应为“沧桑”;C项,“落莫”应为“落寞”;D项,“座落”应为“坐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杭州“7·5”公交车放火案罪犯包来旭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对于罪犯被执行死刑,网友大呼。

②勤查看,勤养护,勤救治,发现任何细小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将病害和祸端除于萌芽之际。

否则,小问题终将酿成大问题,甚至祸端。

③尽管近期公布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但在强调经济数据重要性以及提及希腊债务风险之下,美联储确信货币政策前方为加息之路。

A.死有余辜防微杜渐平淡无奇B.死有余辜防患未然枯燥无味C.死得其所防患未然枯燥无味D.死得其所防微杜渐平淡无奇解析:A “死得其所”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可作褒义。

“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虽死也抵偿不了罪过。

用作贬义。

“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含褒义;作宾语时,多用在表示目的的动词或介词之后。

“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 第12课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 第12课

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北京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 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京潜心于文学创作。作品有《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合欢树》等。史铁生的所有 作品,包括散文、小说,主题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
Ⅰ 语言知识强化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坍圮(tān pǐ ) ②亘古( ɡèn ) ③捋须( lǚ ) ④祈祷(qídǎo) ⑤灼烈(zhuó)
⑥颓墙( tuí) ⑦罪孽( niè ) ⑧嘈杂( cáo ) ⑨譬如( pì )
(2)多音字 熨帖( yù )
①熨 熨斗( yùn)
(2)荒芜·荒凉 “荒芜”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荒凉”指人烟少;冷清。 ①这个小山村远离交通要道,显得十分_荒__凉__。 ②战乱连年不断,土地_荒__芜__,老百姓背井离乡。
三、名言警句 1.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 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 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 临的节日。 2.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 巧妙地粉碎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这戏剧 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选)
第三单元 传散文(1)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截瘫后生活中复杂难言的真切感受,提高对生命价值的 认识。 2.赏析本文新鲜奇崛的语言。
内容索引

预读先学
YU DU XIAN XUE

品读研析
PIN DU YAN X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考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高铁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

十几年前,高铁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中国冲破技术封锁,弯道超车,________,靠的就是自主创新。

从车辆到线路,从制动到通信信号,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高铁企业苦练内功、________,实现了国人高铁产业腾飞的梦想。

以高铁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________,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__,去国外抢购保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

中国铁路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以内;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仿真计算和试验验证,仅仿真计算生成的结果数据就高达 5 000G。

解码中国高铁成功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讳言舍近求远B.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讳言舍本逐末C.后发先至养精蓄锐毋庸置疑舍近求远D.后来居上厚积薄发毋庸置疑舍本逐末解析:选A。

“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

根据语境应是“后来居上”。

“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

根据语境应是“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重指事情的确定性。

根据语境应是“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近的去求远的。

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答案选A。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B.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C.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D.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解析:选C。

考生要注意结合语段的上下文进行理解,注意所给语句的差别,这样就能很好地判断语句填空。

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排除A、B两项;D项与上下文文意不符,所以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B.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C.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0.01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D.如今,中国高铁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0.01毫米;为了突破碰撞安全防护系统,我们做了18种概念模型解析:选A。

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中,检验标准应该是“精确”到某程度,“约”与“左右”重复,且“精确”后面不能加约数;“突破……系统”搭配不当,应为“突破……技术”。

只有A项没有上述语病,所以选A。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跌宕./档.案点缀./啜.泣载.歌载舞/车载.斗量B.剥.蚀/剥.皮稍.微/稍.息穷街陋巷./街谈巷.议C.奢侈./秩.序谄.媚/陷.害给.予/供给.D.坍圮./枸杞.恓.惶/栖.息窸窣./荟萃.解析:选D。

A.dàng,zhuì/chuò,zài;B.bō/bāo,shāo/shào,xiàng;C.chǐ/zhì,chǎn/xiàn,jǐ;D.pǐ/qǐ,xī/qī,sū/cuì。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合欢树史铁生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试中得了第一。

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

“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

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

”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我20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

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

“再试一回,不试试怎么知道会没用?”她每说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

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

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

”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吗?那就写着试试看。

”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

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30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

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也获了奖,母亲已离开我整整7年了。

获奖之后,登门来访的记者很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

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地,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

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

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

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

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到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绿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都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个子,而且还比较茂盛。

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

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院子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喜欢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

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

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

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得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高了。

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

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了享受。

有那么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儿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母亲却说她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

她这样说是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

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C.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章获奖更重要。

D.“悲伤也成了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

解析:选A。

A.“为了激励孩子成为作家”有误。

成为作家或通过写作找到出路是后来的事,并非母亲此时培养孩子的目标。

6.本文一开头就写了“我”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答:解析:解答本题,除了第一段本身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一段是为后文服务的,局部必须与整体相联系,才能分析出它的作用。

因此,把握作品思路、体会作者情感是解决此类问答案: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

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压抑的气氛形成对照。

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7.本文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写合欢树,这是为什么?答:解析:合欢树见证着他们的一切。

由此作答即可。

答案: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想到树就想到母亲;合欢树也是母亲过去艰难生活的见证,是唤起他们母子希望的所在,作者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都熔铸在对合欢树的叙述中,语气平淡,而情寓其中。

三、语言表达8.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写句子。

要求: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上下文构成排比。

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最容易想起的人是母亲。

在我们人生的小河上,每片帆影、每圈涟漪都与母亲息息相关,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是航行中的港湾,当你颠簸受伤时,深情的安慰和鼓励,让你再次扬帆起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