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素材整理
粤教语文必修一文言复习讲义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
鲁颂
4 是其音乐的特点。
粤教语文必修一文言复习讲义
• 《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 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 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 有些诗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 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 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如《魏 风·硕鼠》、《魏风·伐檀》等;
•
有些诗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如
《小雅·采薇》 、 《小雅·何草不黄》、《豳
风·东山》、《唐风·鸨羽》等;写思妇对征人的
怀念,如《王风·君子于役 》、《卫风·伯兮》等。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
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粤教语文必修一文言复习讲义
• 有些诗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如《周 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 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 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 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
粤教语文必修一文言复习讲义
《诗经》的体裁内容:
周南、召南、邶
风、鄘风、卫风、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的土
风
王 风风、、魏郑风、风唐、风齐、160
风歌谣。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 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
秦风、陈风、桧
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风、曹风、豳风
小雅
等待
粤教语文必修一文言复习讲义
古诗文复习要点
①作家 · 作品 ②翻译 · 字词 ③内容 · 写法 ④背诵 · 默写 ⑤拓展 · 运用
粤教语文必修一言复习讲义
①作家·作品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整理《诗经·静女》一、通假字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你二、虚词其:状语,形容词词头(静女其姝)于:介词,在(俟我于城隅)而:连词,承接(爱而不见)且:连词,并列(洵美且异)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三、特殊句式俟我于城隅(于城隅俟我)——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非汝之为美——判断句四、文学常识《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氓》一、通假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氓.之蚩蚩古义:指民众,百姓;男子,文中指“民”。
今义:道德败坏之人,音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子.无良媒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或“你”。
今义:儿子。
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泣涕.连连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体.无咎言古义: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今义:身体。
士贰.其行古义:不专一,指变了心。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士也罔极.古义:准则。
今义:程度副词。
总角之宴.古义:欢乐。
今义;宴会。
三、词类活用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使……三心二意)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深夜)及尔偕老.(形容词作动词,变老)四、特殊句式秋以为期(以秋为期)——宾语前置(宾语置于介词前)《离骚》一、通假字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作证二、古今异义纫秋兰以为..佩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孔雀东南飞》文字素材(粤教版必修1)知识积累

孔雀东南飞(并序)知识积累作者:杜杨文章来源:网络一、古今异义为仲卿母所遣(遣:遣返,休,指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今常用义为,派,派遣)便可白公姥(白:告诉,禀告。
今常指一种颜色)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
今义为:值得怜悯)槌床便大怒(床:古代一种坐具。
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举手长劳劳(举手:告别时的动作。
今常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逆以煎我怀(逆:逆料,想到将来。
今义与“顺”相对)阿母大悲摧(摧,伤心。
今义为:破坏,折断)便言多令才(令:美好。
今常用义为:命令或使)恐此事非奇(奇:宜,适宜。
今常用义为:特殊的,或惊异)寻遣丞请还(寻:过了一些时候。
今常用义为,寻找)否泰如天地(否;坏运气。
读p7。
今常用义为:否定,可否。
泰,好运气今常用义为,平安,安定)渠会永无缘(渠:他。
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蹑履相逢迎(逢迎,迎接。
今常用义为,奉承,拍‘马)逼迫兼弟兄(弟兄:哥哥。
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叶叶相交通(交通:连接。
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多谢后世人(谢‘劝告。
今常用来表示感激)二、通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读响)箱帘六七十(“帘”通“奁”,梳妆匣子。
读帕n)感君区区杯(“区区”通“拳拳”,挚爱)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
读yso)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向东南)勤心养公姥(名词“心”作“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甩手巾)卿当日胜贵(时间名词“日”充当用如谓语“胜贵”的状语,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一天天地) (二)、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槌床便大怒(名词“槌”带宾语“床”,活用为动词:拍,敲击)自名秦罗敷(名词“名”带宾语“秦罗敷”,用作动词:取名,名叫)谢家事夫婿(名词“事”带宾语“夫婿”,用作动词:侍奉,服侍)交广市鲑珍(名词“市”带宾语“鲑珍”,用作动词:买,购买)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受否定副词“不”与副词“复”修饰,用作动词:保全)(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逆以煎我怀(煎:使……煎,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象受煎熬一样”)足以荣汝身(荣:使….”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受荣华”)便利此月内(利:以……为利。
粤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备课资料(粤教版高三)

粤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1-5册古文知识整理备课资料(粤教版高三)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转”通“辗转”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耐”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4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4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45.并曾赋敛,仓库少内“曾”通“增”;“内”通“纳”46.再拜便辟“辟”通“避”展开全文阅读47.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48.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无”通“毋”49.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50.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5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5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倍”通“背”5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4.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5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5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57.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58.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5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60.不嗛,则奋击“嗛”通“慊”61.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椎”通“槌”62.太尉判书,辞甚巽“巽”通“逊”63.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覆”通“复”64.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佗”通“他”65.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66.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通“避”67.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68.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无”通“毋”69.无庸,将自及“庸”通“用”70.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帅”通“率”71.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7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阙”通“掘”7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锡”通“赐”7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摩”通“磨”75.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76.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77.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78.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7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二、词性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杂彩三百匹,广交市鲑珍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5.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8.前辟四窗,垣墙周庭9.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10.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1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1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13.要其何以成何以败14.遂命酒,使快弹数曲15.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17.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背诵资料(已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文背诵资料整理必修一: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3.9《荷塘月色》课文解读文字素材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3.9《荷塘月色》课文解读文字素材1 .课文解读⑴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⑵基本解读本文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写作的切入点,可以见出作者内心的郁闷由来已久,郁结之深且难以释怀。
“不平静”只是作者夜晚漫步荷塘的来由,是作者写作的背景与导因。
至于他为什么会看到这样一个荷塘,我们切入文章的真正的“文眼”应该是在第三自然段——作者在月下的内心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天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从文章看,我们知道作者在文中所要抒发的是月下暂得的逍遥之乐与短暂的人生的自由感,以及对此的体认。
正因为如此,才有月下荷塘的荷、风与月的自然生命的灵动,才有其朦胧绰约的风情,才有其雅淡和谐的境界。
而这种境界正是在作者摆脱了实用思绪,进入到物我两忘的自由天地,体会着做一个“自由的人”时,所享受到的“独处的妙处”。
其实,飘渺轻纱掩映下的荷塘月景,恰恰是当时作者心境的微妙的展示。
他要寻得自由自在的所在,毫无尘世的羁绊,并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以摆脱内心连日不得安宁的状况,哪怕是刹那间的心宁与神安。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4单元 18 汉乐府两首 Word版含答案

18 汉乐府两首本课话题——誓言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古往今来,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真爱。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是对待自己爱情的坚决,是对待自己爱人的忠贞不渝。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23岁的江苏男孩张剑与女孩燕子深深相爱时,一位富姐也向他展开狂热追求。
后来张剑带女友回到老家艰苦创业,不料,燕子突遇车祸成了植物人。
在张剑倾心救助燕子时,富姐再次找上门来,愿支付巨额治疗费用换取张剑的爱情。
张剑最终选择留在燕子身边,固守着一份坚贞不渝的爱情承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非席,不可卷也。
——《诗经》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史记》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白头吟》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上邪.( ) 夙.昔( ) 烹.鲤鱼( )【答案】yésùpēnɡ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上邪!( )(2)展转不可见( )【答案】 (1)“邪”同“耶”,感叹词,相当于“啊” (2)“展转”同“辗转”,文中指丈夫在他乡各地漂泊。
一说是思妇梦醒后翻来覆去,反复思念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绝⎩⎪⎨⎪⎧长命无绝.衰 ( )佛印绝.类弥勒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2)乃⎩⎪⎨⎪⎧乃.敢与君绝 ( )家祭无忘告乃.翁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 【答案】 (1)动词,断绝 副词,极,非常 形容词,与世隔绝 (2)副词,才 代词,你的 副词,竟然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冬雷.震震,夏雨.雪 ( ) (2)夙昔..梦见之 ( ) 【答案】 (1)名词活用作动词 打雷;降下,落下。
语文:粤教版必修一《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节选)(69张ppt)

为“珍惜时光”显然是不对的。
返回
返回
返回
[内容提要] 本文文题用“以及”二字连接,由此可以看出文章的 主要内容就是写“我的故事”和“我背后的中国梦”, “中国梦”喻指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演讲以自己出生的年份1968年作为开始,讲述了1968 年、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五个年份的故事,
返回
2.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不知从什
么时候起,18岁这个字眼已时常挂在嘴边。曾几何时, 认为18岁是那么神圣,只知道那时我们长大了,成人 了,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此时,当我真正要面对它 的时候,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手足无措。我担心自己
是否能够充分理解18岁这一平凡数字所蕴藏的丰富内
涵,但我明白,18岁意味着责任。也许成长本身就是 一种责任吧!
岩松及摄制组从纽约驱车赶往耶鲁大学,其间向耶鲁师 生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 白岩松的幽默向美国学生展现了中国人不为世界所了解 的另一面。
返回
返回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 骚 乱( sāo ) .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jué 主角 . (1)角 度jiǎo 角 . 乎 jī 几 . (2)几 多 jǐ 几 .
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绝望孩子,成长为见证
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并以个人命运为线索折射了四十 年里中美关系发生的深刻变化。
返回
[结构概览]
返回
返回
一、阅读课文第2~5段,回答问题。
(一)梳理行文脉络
返回
(二)解读文本精要
1.作者为什么选择1968年要讲的年份?
[对应考点:探究写作意图] 提示:(1)这是“我”的出生之年。(2)这一年世界 非常乱。(3)“我有一个梦想”站起来了,而中国人没 有梦想。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第1课

在古人的称谓中有一种叫作“谦称”,这是古人专为自己准备的,如“愚”、“鄙”、“在下”等等,哪怕是天下第一的帝王也会自称“孤、寡”,中国自古就认为“谦虚是美德”,对“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大加传颂。
在谦虚传统的影响下,我们经常一味地强调别人的重要,而忽视了自己,那我们自己到底是否重要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有自己的梦想。
没有梦想的人,将会生活在一片灰暗的世界,犹如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小时候,我们曾经渴望拥有一身漂亮的衣服,希望得到一个篮球,梦想成为解放军叔叔……那时的我们,渴望长大。
现在,我们长大了,大家的梦想是什么呢?“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共同的家园,家园的兴衰沉浮与儿女的悲欢离合密切相连。
因此,中国人民无不期盼国运盛、民族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成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那么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又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呢?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①菽粟..(shū sù) ②混淆.(xiáo) ③琴弦.(xián) ④翱.翔(áo) ⑤寰.宇(huán) ⑥濡.养(rú) ⑦粗糙.(cāo) ⑧肋.骨(lèi) ⑨裸.露(luǒ) ⑩回溯.(sù) ⑪胚.胎(pēi) ⑫生死攸.关(yōu) (2)多音字①薄⎩⎪⎨⎪⎧ 单薄.(bó)薄.板(báo )②涨⎩⎪⎨⎪⎧涨.潮(zhǎn ɡ)头昏脑涨.(zhàn ɡ)③处⎩⎪⎨⎪⎧处.世(chǔ)处.所(chù) ④颈⎩⎪⎨⎪⎧颈.项(jǐn ɡ)脖颈.(ɡěn ɡ) ⑤载⎩⎪⎨⎪⎧ 承载.(zài )记载.(zǎi ) ⑥解⎩⎪⎨⎪⎧解.决(jiě)押解.(jiè)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濡(濡养)儒(儒生) (2)⎩⎪⎨⎪⎧ 栗(战栗)粟(粟米) (3)⎩⎪⎨⎪⎧诺(承诺)偌(偌大) ( 4)⎩⎪⎨⎪⎧霭(雾霭)蔼(和蔼)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1)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粤教版-语文-高一-3.12《我与地坛》素材 课文原文 粤教版必修1

3.12 我与地坛(节选)素材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明清皇帝祭地之坛,在北京城区北部)。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先写地坛少人来,是欲扬先抑。
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坍圮tānpǐ:倒塌,坍塌)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雕栏玉砌:雕:雕绘;栏:栏杆;砌:石阶。
形容富丽的建筑物。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亘gèn古:即终古,由古代到现代)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最新资料】粤教版必修一语文复习提纲

最新教学资料?粤教版语文粤教版必修一语文复习提纲复习要点说明:现代文部分——字音字形;成语俗语;写作技巧;作文论据;精彩片段等。
古诗文部分——名篇名句;鉴赏技巧;重点实词;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
前言:文采斐()然、翱()翔魑魅魍魉()广阔无垠()第一单元认识自我导言:叩()问 , 镌()刻、箴()言、微乎其微、伊( )始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字音:恍()然大悟渣滓()、洗炼/练、缴械()堕()落、叨()天之幸、唠叨()、琐屑()、忄西忄西()惶惶、敷衍()嗤()笑夤()缘淫佚()死心塌()地、蹶()倒二、成语。
1、一语破的2、叨天之幸3、席不暇暖(遐迩瑕不掩瑜)4、死心塌地5、吊儿郎当6、因循苟且三、写作借鉴。
1、标题:用中心论点做标题。
2、开头:现身说法。
从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说起,能吸引读者,更有真实性,增强说服力。
3、论证技巧:第5段、第6段、第7段例证法。
注意承上启下的句子,写作文时一定要留意运用过渡句或段落,来使自己的文章衔接更自然。
第10段引证法。
4、论据:孔子不顾长沮桀溺的嘲讽,四处奔走,宣扬仁政。
虽因种种原因未获成功,但他那种知其不可为而尽力为之的勇气和意志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意志”、“不畏困难”)四、精彩片段。
第7—10段。
懒,所以因循苟且,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
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
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
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人的特点。
一个人的生命力之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孟子说:“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必修1文档第一单元 第1课

在古人的称谓中有一种叫作“谦称”,这是古人专为自己准备的,如“愚”、“鄙”、“在下”等等,哪怕是天下第一的帝王也会自称“孤、寡”,中国自古就认为“谦虚是美德”,对“孔融让梨”这样的故事大加传颂。
在谦虚传统的影响下,我们经常一味地强调别人的重要,而忽视了自己,那我们自己到底是否重要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有自己的梦想。
没有梦想的人,将会生活在一片灰暗的世界,犹如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小时候,我们曾经渴望拥有一身漂亮的衣服,希望得到一个篮球,梦想成为解放军叔叔……那时的我们,渴望长大。
现在,我们长大了,大家的梦想是什么呢?“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中华民族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共同的家园,家园的兴衰沉浮与儿女的悲欢离合密切相连。
因此,中国人民无不期盼国运盛、民族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成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那么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又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呢?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菽粟..(shū sù)②混淆.(xiáo)③琴弦.(xián)④翱.翔(áo) ⑤寰.宇(huán) ⑥濡.养(rú)⑦粗糙.(cāo) ⑧肋.骨(lèi) ⑨裸.露(luǒ)⑩回溯.(sù) ⑪胚.胎(pēi) ⑫生死攸.关(yōu)(2)多音字①薄⎩⎪⎨⎪⎧ 单薄.(bó)薄.板(báo ) ②涨⎩⎪⎨⎪⎧涨.潮(zhǎn ɡ)头昏脑涨.(zhàn ɡ)③处⎩⎪⎨⎪⎧处.世(chǔ)处.所(chù)④颈⎩⎪⎨⎪⎧颈.项(jǐn ɡ)脖颈.(ɡěn ɡ)⑤载⎩⎪⎨⎪⎧ 承载.(zài )记载.(zǎi )⑥解⎩⎪⎨⎪⎧解.决(jiě)押解.(jiè)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濡(濡养)儒(儒生) (2)⎩⎪⎨⎪⎧ 栗(战栗)粟(粟米) (3)⎩⎪⎨⎪⎧诺(承诺)偌(偌大) ( 4)⎩⎪⎨⎪⎧霭(雾霭)蔼(和蔼) 二、词语积累 理解运用(1)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
粤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归纳

必修1文言知识《诗经》两首一、作者简介《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前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二、背景回放被抛弃的爱情《诗经》产生的年代是奴隶社会中后期,这时候封建的道德礼教尚未成形,地方文化自由发展,因而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更多地体现出一种自由浪漫的风格,表现男女爱情的诗篇大都写得十分淳朴而热烈、率真而健康。
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关雎》,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再如《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表现了大胆而炽烈的情爱。
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许多女子都遭受了被丈夫抛弃的悲惨命运。
《氓》就是一首比较著名的弃妇诗。
诗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在两千多年前的旧社会具有普遍意义。
三、相关知识(一)《诗经》的内容《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1.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
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赋中比兴,或者起兴后再用赋。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
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结合,相得益彰。
2.比比就是比方,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
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比喻。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人教版粤教版必修1-5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目】《赤壁赋》《孔雀东南飞》《离骚》《蜀道难》《阿房宫赋》《过秦论》《师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诗经》两首(《静女》《氓》)《鸿门宴》《段太尉轶事状》《郑伯克段于鄢》《报任安书》《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赤壁赋》(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望: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2.歌:扣舷而歌(唱)歌曰(歌词)倚歌而和之(歌声)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4.然: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何为其然也(这样)5.长:抱明月而长终(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增长)(五)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素材整理清远博爱学校高风云重视自我——《我很重要》文品如人品。
透过朴素自然的文章,我们读到了毕淑敏睿智的人生。
一篇《我很重要》,如惊雷一般,惊醒了平凡人生中走过的人们,它让我们恍然大悟,“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在平凡的生命过程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重视生命的过程。
活着,不仅为自我,还为他人;活着,自己就不是被世界冷落或遗弃的一棵小草,而是一方有尊严的独特的风景!【应用角度】“尊严”“珍惜生命”“重视生命的过程”“文品与人品”等。
【精彩运用】读文,读你朴素自然的散文。
此刻的是站在尘世间的叙事者,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统统记录下来。
那种大胆的记录,像是挑战,更像是本来的生活。
于是,你的《我很重要》唤起所有读者对生命的珍视。
“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
”谁有权利来漠视自己的生命呢?读文,读你真挚感人的散文。
此刻的你犹如黑夜里的火把,温暖而光明。
你的文字透露着对至善至美的追求,让我懂得,人生不需要装饰,素面朝天,更是一种洒脱,一种历练。
……我徜徉在你的散文中,品尝多彩的味道,观赏每一处风景。
读文,我认识了你,也更因你而感悟了生活。
我陶醉了,因为,读文,读你。
宝剑锋从磨砺出——《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对于高考状元,人们看到的是笼罩在他们头上的光环,想知道的是他们成功的经验。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十几年含辛茹苦的“故事”,更别说那些时时缠绕他们的难以摆脱的困惑和思考了.海桐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女孩,但在成功的路上,她又有多少痛苦,多少挣扎,恐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
其实,无数像王海桐这样的典型事例告诉我们,成功是在痛苦中孕育,在挣扎中降生的。
回首往事,我们会深深地理解,成功不是目标的终极,而是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之中。
【应用角度】“成功”“过程与结果”“坚持与成功”等。
【精彩运用】人生追求到一种美好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追求的过程更加重要。
梦想实现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实现梦想的过程却使我们的生命倍加充实。
只要我们选择的目标有意义,其过程苦也罢,乐也罢,本身就是一种美丽。
正像《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中的女孩王海桐一样,她虽然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但在她追求成功的路上不是也体验到了种种“困惑”吗?她的梦之所以羞涩,不正是因为在追求的过程中,她也曾不自信,也曾苦恼过吗?所以啊,我们无需刻意地去追求人生的辉煌,因为人生的辉煌是由生命的过程附带的。
要去寻找人生中的精彩,人生中的精彩是在生命的过程中固有的,只是看自己如何找到。
成功源于梦想——《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从一个边远小城的看不到希望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家喻户晓的见证过无数重要时刻的新闻人,是梦想照亮了他前进的方向。
而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无时无刻不保持着平和的心态、自信的笑容,在《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这一演讲中,他以自己智慧、幽默的演讲不仅仅展示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更折射出中美关系四十年间的深刻变化,向美国大学生展示出了中国人的人格魅力。
【应用角度】“梦想”“个性”“自信”等。
【精彩运用】无愧无怍,乐在保持自信的笑容。
他的脸上,始终挂着自信的笑容;他的眼神,始终流露出自信的光芒。
白岩松,这位如今在新闻主持界响当当的大人物,却无时无刻不保持着平和的心态、自信的笑容。
当问及他怎样才能做到满怀笑脸地从当初吐字不清的困境中勇敢地走出来时,他依旧笑着说:“因为我很有信心,我认真地付出,不靠关系,不走后门,始终相信自己可以用汗水换来成功。
”确实,他凭着自己踏实的努力,“不愧于天,不怍于人”,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他有底气保持自信的笑容志当存高远——《“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早年的孙中山就胸怀大志,气魄非凡;后来“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提出并实践着“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终于创立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可见,一个人在生活的起点上,选择了什么目标,树立了什么志向,就决定了他会做出一番怎样的事业,有着什么样的命运。
【应用角度】“立志”“起点与终点”等。
【精彩运用】立志对于人生如此重要,那我们又该立什么样的志以及怎样立志呢?首先,应立高远之志。
求田问舍,蝇营狗苟,是没有出息的,只会让人瞧不起。
我们要把个人志向与国家民族的需要联结在一起,这方面,孙中山先生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在早年时,就有“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的非凡气度,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在实践中“愈挫愈勇,百折不挠”,提出并实践着“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终于创立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在大胆质疑中提升自我——《华罗庚》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却凭自学走上清华大学讲坛。
他的成功除了因为自己的刻苦用心之外,还因为他勇于思考,敢于挑战权威,他曾经指出欧洲伟大的数学家范·德·瓦尔登和欧. Schleie一个数学证明中的错误,并巧妙地纠正了它,得到了众多大家的赞扬。
有趣的是,他的学生,著名数学家陈景淘也具有这样的优秀品质。
他以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的身份,对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提出了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受到了华罗庚的器重,把陈景润从厦门调来做自己的研究生,亲自指导他继续深入钻研数论。
看来,凡是在某方面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人,都应该具备向权威挑战、独立思考的精神品质,【应用角度】“挑战权威”“成功需要自信”“勇于思考,敢于挑战”“善于发现人才”等。
【精彩运用】科学的生命是创造,要创造就要勇于思考,敢于向科学权威和旧的理论体系挑战。
物理学家海森堡说得好:“自然科学中的每一个发展,几乎都是通过对某种问题或概念的放弃而取得的。
”在科学领域,人们尊重权威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尊重绝不应该变成迷信。
华罗庚堪称数学权威,陈景润自然对他敬重有加,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真理,而是勇敢地指出了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错误,从而受到华罗庚的器重。
这种尊重而不迷信权威,勇于在权威面前阐明自己观点的勇气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罗曼·罗兰》(节选)热情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热情和兴趣才有不懈的努力和执著的追求。
法国文豪罗曼·罗兰在读高师的时候,他一直埋头于书籍当中,他津津有味地研究哲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历史和地理……在那时,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那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
他在广泛的涉猎和学习中,大口大口地吞饮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
他因此而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
正是因为如此,他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作家,为世人所敬仰。
【应用角度】“热情”“兴趣”“执著”等。
【精彩运用】“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这是一种品质,一种执著追求、不懈努力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为我们诠释了生活中最为寻常的哲理。
是执著,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是执著,让我们的经历刻骨铭心。
罗曼·罗兰的事迹,让我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执著,一生只为了自己的梦想打拼,一生都倾心于自己最宝贵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最有价值的人生。
生活,本来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需要我们用最热情的生命去体验的状态。
没有一个执著的人在浮躁中修炼气质,没有一个成功的人在懈怠中收获微笑穿透历史的浩然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一首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一首铿锵有力的《正气歌》。
文天祥,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情操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将自己站成了一个不朽的生命!他胸怀崇高信念,不为暴力所屈,不为名利所诱,舍身成仁,慷慨就义;其气节之高尚,虽历经7个多世纪,却依然闪耀着璀璨和崇高的华彩,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儿女秉持气节,自尊自强,奋勇向前!【应用角度】“正气”“气节”“人格”等。
【精彩运用】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
文天祥一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流芳百世,而一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写出了仁人志士的铮铮铁骨。
只有恪守人格,缠住品质的根,才能坦坦荡荡地存于世间。
缠住品质的根,即使“众人皆醉”也能“独醒”,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
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保持纯净的灵魂,不屈的傲骨,即使不为流芳千古,也要做到问心无愧!突破限定,敢于创新——《我的回顾》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宗教观念通过传统的教育机关灌输给每一个人,大多数人崇奉的是有定论的宗教观念。
但是,爱因斯坦摆脱了宗教的影响,对所有权威、任何社会环境里都会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种怀疑态度,并且这种态度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可以说,这是他成功的前提条件。
由此可见,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将扼杀人的创造性;敢于突破限定,勇于怀疑成规,将激发人的潜能。
【应用角度】“质疑”“挑战权威”“挣脱束缚”等。
【精彩运用】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个人、群体、社会,只有在质疑声中才能不断前进。
质疑精神乃是照亮人类文明的自由之光。
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质疑精神,便会如同衰草般一日日枯萎下去;一个群体没有了质疑精神,只会在历史长河中裹足不前;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没有了质疑精神,必将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永无生机……细细回想,哪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不是由于质疑精神的推动?正是因为爱因斯坦对宗教观念大胆质疑,才使他走向了科学的道路;正是因为爱因斯坦没有迷信于所有权威,才有了他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科学发现。
很难设想,如果没有大胆的质疑,怎么会有伟大的爱因斯坦的发现!让我们以无畏的勇气和理性的判断为指引,大胆地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更快、更好地接近真理。
找寻精神家园——《荷塘月色》弥望的荷塘,田田的叶子,袅娜的花朵,缕缕的清香,凝碧的波痕,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影,柔和的月光……一个多么优美而深邃的意境!朱自清先生,以他那痴绝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和谐自在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惟属自己的情感世界里,他的心灵沉浸在一种精神追求的愉悦和审美情趣的享受之中,他其实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情感归宿营造着一个心灵的荷塘啊。
设想如果没有这个宁静的心灵空间,没有这种随缘自适、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那个痴情于文学,敦厚朴实的一介书生朱自清,身处乱世之中又当何去何从呢?【应用角度】“心灵家园”“心灵寄托”等。
【精彩运用】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
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
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
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
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春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