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A.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B.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2.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C.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D.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
3.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4.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A. 给土著人带去人文主义思想
B. 向土著人传播航海技术
C. 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 向土著人传播天主教
5. 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但到18世纪中期,英国取代荷兰,建立“日不落帝国”。相较于荷兰,英国的优势主要在于
A. 政治制度更先进
B. 工业资本更发达
C. 地理位置更优越
D. 海军实力更强大。
6. 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墟,人口大量流失。而1801年英格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见下表这一情况说明
A. 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条件已大为改善
B. 圈地运动导致了英国种植业的全面衰退
C.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
D. 更多富余农产品为工业化提供坚实基础
7. 1888年9月12日,一份报纸对慕尼黑博览会上的一项发明,作了如此的报道与描述:“星期六下午,人们怀着惊奇的目光看到一辆三轮马车在街上行走,前边没有马,也没有辕杆,车上只有一个男人,马车在自己行走,大街上的人们都惊奇万分。”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散发着臭气的怪物。”为马车提供动力的是
A. 车上的人
B. 蒸汽机
C. 内燃机
D. 电动机
8.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传统纺织业的发展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A.民族工业已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而快速发展
B.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C.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0. 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晚清的某一运动。下列创办的企业不属于这一运动的“现代化尝试”的是
A. 江南制造局
B. 福州船政局
C. 汉阳铁厂
D. 发昌机器厂
11. 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 ②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
C. ③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 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12. 1927~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段较快的发展期。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 全面抗战的需要
B. 国民政府推出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
C. 国共合作的推动
D. 西方列强完全放弃对华的经济侵略
13. 下图是某段时期内南洋烟草公司的经营状况。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不正确
A. 一战期间所有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B. 民国成立,推行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C. 清政府灭亡,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一些障碍
D. 抵制日货运动高涨,国货受到民众的推崇
14.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 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 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经济的迅速复苏
15. 如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16.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针对20世纪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 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7.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19.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当时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 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0. 1985年4月30日安庆市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全面开展。纺织厂等18家企业为第一批厂长(经理)负责制试行单位。这一工作开展的相关背景是
A. 安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 城市经济体制的全面展开
C. 中央开发14个沿海城市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1. 1929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