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 旅游古建筑数理布局-以故宫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殿前的陈设
铜龟铜鹤 吉祥缸 嘉量 日晷 鼎式香炉
太和殿-----------中和殿
中和殿
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太和 殿、保和殿之间。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
中和殿 云 亭式建筑。 皇帝到太和 殿听政前先 在此殿小憩, 并接受内阁、 礼部及侍卫 拟事等人员 的朝拜,然 后乘肩舆至 太和殿。
太和殿
太和门
太和殿
太和殿 俗称“金銮殿”。建在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 殿高35.05米,面宽11间,深5间,外有廊柱一列,殿内、外立大 柱84根,飞檐重脊,黄琉璃瓦覆顶,装饰雍容华贵,气势非凡。明 清两代皇帝即位、大婚、祝寿以及重大庆典和出兵征讨等活动,都
太和殿脊兽
太和殿(奉天殿)
故宫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提为世界五大宫殿. 而法国凡尔赛宫面积不到故宫的四分之一; 俄国冬宫相当于故宫九分之一,
克里姆林宫号称欧洲最大的宫殿,面积不到故宫二 分之一;
英国白金汉宫相当于故宫十分之一; 日本东京皇宫面积不及故宫三分之一.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 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
明代奉天殿(清太和殿,面阔九间,进 深五间,二者之比为9∶5;太和殿、中和 殿、保和殿共处的土字形大台基,其南北 长度为232米,东西宽度为130米,二者之 比也刚好为9∶5;天安门东西面阔九楹, 南北进深五间,二者之比仍为9∶5。 古代数字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 阴。紫禁城中前朝部分宫殿数量皆为阳数, 而后寝部分宫殿数量则皆为阴数。
3 建筑成就
(1)强调中轴线的对称布局(起、延、开、合、 转、渗 —— 永远抹不掉的神符)中轴与城市中 轴重合,地位突出。 采用建筑沿轴线南北纵伸发展,对称布置的布 局方式,主轴两侧次轴上各建筑采用大致对称 而灵活变通的手法,形成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
3 建筑成就
(2) 院的运用与空间的对比变换——开闭 有序,旷奥有度的空间序列 以建筑围合成院,以院为单位,若干院 组成建筑组群,各院的空间尺度加以变化对 比以产生不同气氛。
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 在此举行宴会。而且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
故宫最大的御路石——云龙石雕
石雕 即云龙阶 石御道,嵌于保 和殿后基座上。 这是一块重250 吨的整石巨雕, 上刻山崖、海水、 祥云和9条游龙, 刻工精细生动。 它是明代宫内最 大的石雕。
云龙阶石御道
这块故宫中最大的丹陛石。它是在明代,由一块 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而这样巨大的石头,是如 何被运到这里来的呢? 这块石料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 士兵,而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 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 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 汲水泼成冰道。二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 整28天的时间,才运到京城。
“倚数”布局:“三一”确 定了传统礼制建筑的构成 单元,而“地 四”之数所表示的四方四向则是指构 成单元沿中轴向上下的推进和由中轴线向左右两侧东 西轴的展开。 方位有助于体现等级秩序的标准。 单元的水平双向展开使中国古代建筑形态的发展走上 了序列化空间组织的道路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择宫之中而立庙”,是“四方定而中心成”思想 明确化、系统化和图式化的具体体现。 四方定而中心成, 还蕴涵了“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的美学思想。 在这种定位原则的控制 下,建筑、建筑群乃至城市不论是有计划或无计 划的发展,都很容易自然地形成一个和谐、统一 的构图,对于扩展和合并都十分自由和有力。
3 建筑成就 “倚数”布局:“七日”-时间观进入建筑: 空间的方位与时间的节奏相结合,在建筑构图中成 就了强烈的节奏化 、音乐化的时空合一的特征. 紫禁城在轴线上布置多重建筑, 随着轴线的深入空 间序列依次展开,有严密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安 排。 自大清门至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 (庭、院、广 场),总长约1.7km,形成三处高潮 (天安门、午门、太和殿)
故宫的主要建筑分析
故宫的建筑特色
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 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 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 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 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 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 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 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 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子女居住的 东西六宫。
·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附会“三朝”制度; · 太和殿之前依次设置大清门(明代原称大明门, 清代改称大清门,后被拆毁,位置在今天的天 安门广场上)、天安门(明代称为承天门)、端 门、午门、太和门(明代称为奉天门)五道门, 则是附会“五门”制度(五门的其中一种说 法);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 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
在东汉以后,历代帝王都将“制中”作为 都城和宫殿建设的基本原则。南北向的城 市中轴线也几乎一直存在于古代的都城建 设 之中——成 为控制整个城市的脊梁。 构成中国传统建筑群体最典型特征的中轴 对称的布局方式也源出于“居中为尊”的 思想, 重要建筑总会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 充分体现了皇权的集中以及封建制度严格 的统属关系。
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 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 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 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
乾清门
乾清门是后三宫(内廷)的正门,在清代这里是“御门听政”的地 方。听政时,皇帝坐在临时安设在门中间的宝座上,由内阁官员奏 事,皇帝降旨抉择。一些国家大事都是御门听政时决定的。
由单栋建筑组成的“三一”单元通过廊或 者檐、房等围成“四方”的院,数个这样 大大小小的院子串联成院落,以群体的方 式水平地展现一种舒展和谐的空间形式和 外貌,并在空间穿凿和展开的过程融入时 间因素。通过数理的运用,建立起井然的 秩序,表达了神圣庄严地礼制思想。 紫禁城的布局,是数理秩序视觉化的充分 体现。
清代的太和殿(即明奉天殿),面宽并 不是九间,而是十一间,无法印证以上说 法。实际上,这是因为奉天殿在李自成进 京后被毁,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时, 老技师梁九亲手制作了模型,却因找不到 上好的金丝楠木,只好把面阔改为十一间, 以缩短桁条的跨度。也有人认为,宫殿建 筑包括殿宇开间体现等级区别,明代以九 间为最尊贵,清代以十一间为最尊贵。
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 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 查验种子和农具。
中和殿-----------------保和殿
ຫໍສະໝຸດ Baidu 保和殿
保和殿 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王公大臣。自乾 隆后期,这里便成为举行“殿试”的场所。“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被录 取者称“进士”,前三名为“状元”、“榜眼”、 “探花”。
太和门铜狮子
铜狮 太和门 前东、西两侧 各有一铜狮, 东雄西雌。雄 狮右足踏绣球, 象征权力 和一 统正下;雌狮 右足抚细狮, 象征子嗣昌盛。
太和门广场
故宫外朝
故宫外朝是故宫最主要的建筑群。 从右至左分别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为核心,文华、武英二殿为两翼,这里是皇 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 所。
大清门(民国时称中华门)
大清门(M1)——千步廊空间 (K1)(狭长 逼仄,以冗长的空间形成前导)——天安 门前横向展开广场 (K2)(迎面天安门城楼, 对比强烈)——天安门(M2)(前汉白玉 金水桥、华表、石狮等,鲜明衬托暗红的 门楼基座,形成第一高潮
——天安门与端门间较小空间 (K3)(极为收敛) ——端门(M3)——端门与午门间呈现一纵 深而封的空间 (K4)——午门(M4)(雄伟的 午门与门前空间形成萧条压抑气氛,构成第二 高潮)——午门与太和门间横向广庭(舒展、 开旷)(K5)——太和门(M5)——太和门至 太和殿前广场 (K6)(宏伟庄严,太和殿巍峨 崇高,形成第三高潮)。
1.基本情况:
北京古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改造而成,至清形成 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四套环城的格局, 中轴线自永定门至钟鼓楼长达7.5km。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经明后期改 建和清重建而成。
2.建筑思想
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型制基本上附 会了《周礼· 考工记》中的“择中”思想 和“四维四隅(yu/)”的空间概念,体 现了“天覆地载,帝道唯一”的封建宗法 礼制,突出了帝王权威的感染作用。
依照 天人对应,在地面建皇帝的居所称紫禁城。
故宫殿宇重重,楼阁层层,千门万户,令人扑朔迷 离,相传曾号称有房舍9999.5间。其实这是一个理 想的估计,古人认为天帝居住的天宫为一万间,皇 帝身为天子需自我克制不能超越天帝,故少半间。
宫殿建筑的典范--紫禁城
在明清北京紫禁城的规划中, 利用天1与地2 的 “三一”组合多次重复,按中轴线有序连续的推 进,表现为从大清门到太和门 ,由主次分明的六 个闭合空间构成的脉络清晰、“庭深几许”的建 筑组群空间。 更重要的是礼制建筑中建筑的实主阳,庭院为虚, 主阴,这一虚一实组合而成的“前庭”和“后 院”,大大增强了传统建筑“阴阳合德”的艺术 魅力和“礼乐复合”的审美追求。 “倚数”布局:天一(奇)地二(偶),就是构成 一切的基本构件要素。
驾出午门去社稷坛时鸣钟,祭太庙时击鼓。文 武官员出入左门;宗室王公出入右门;左右掖门平 时不开,惟升殿视朝,百官各以东西班次由掖门入。 殿试文武进士,单号进左掖门,双号进右掖门。
金水河
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 中的银河。
金水河
太和门
太和门庭院的深度为130米,宽度为200米, 其长宽比为0.65,与黄金分割率0.618十分 接近。紫禁城最重要的宫殿――太和殿位于 中轴线上,在中轴线上,从大明门到景山 的距离是2.5公里,而从大明门到太和殿的 庭院中心是1.5045公里,两者的比值为 0.618,正好与黄金分割率等同。
时空转换与环境的形成。 华夏先哲认为,时空一体绝非时间与空间的物理 组合,不仅包括东南西北的空间变化,而且还有 春夏秋冬的时间推移.因 此, 时间观的引入,还 表现在传统空间院落和建筑周边环境之中。 例如:在建筑内部院落中融入或创造一个可以体验 并感知时间的环境空间,把四季都装入其中, 夏 观花、冬赏梅,厚实封闭的墙内是一个主人和自 然交流的小世界。 庭院环境在各个时间中呈现不同的景致,使人产 生变化无尽 的丰富情感,通过感受时间的变化得 到了空间变化的感受,从而时空转换又与身心的 喜怒哀乐得以有机统一。
故宫布局图
景山
神武门 御花园 坤宁宫 交泰殿 乾清宫 保和殿
中和殿
角楼
角楼
内廷
筒 子 河
武英殿
太和殿
外朝
文华殿
角楼
午门
角楼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此门居中 向阳,位当子午,故名午门
午门为紫禁城正门,顺治四年(1647)重建,高 35.6米,俗称五凤楼。 出入午门之规定:
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 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 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按文东武西由两侧门出入。
第二讲:旅游古建筑与“数理”布局 --以紫禁城为例分析
故宫简介
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
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 为明、清两 代的皇宫, 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 始建于1406年, 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 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 筑群, 占地72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15万平 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