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性眩晕

合集下载

偏头痛性眩晕概要

偏头痛性眩晕概要

预防性治疗
• 在一组686例的偏头痛眩晕患者的对照 研究中,de Book等在其中的198例中 比较了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对眩晕以 及头痛的疗效。结果发现,氟桂利嗪 对头痛的改善优于安慰剂,但抑郁的 发生率较高。而倍他司汀对眩晕的改 善明显优于氟桂利嗪和安慰剂。
de Bock GH,Eclhart J,van Mawijk,et al.A postmarkedng study of flunarizine in migraine and vertigo.Pharm World Sci,1997,19:269—274.
定义
• IHS分类中只有基底型偏头痛和儿童良 性阵发性眩晕两个亚型中提到眩晕症 状,大部分伴眩晕的偏头痛患者不能 满足上述两亚型的诊断。因此,有作 者提出了偏头痛性眩晕的诊断,但目 前缺乏偏头痛性眩晕的明确定义。
流行病学
• 若两者毫无关联,偏头痛与眩晕共同 发病的概率约为 3% ,但临床所见的或 流行病学发现的偏头痛与眩晕的共病 率远高于此。在过去的工作中,头痛 方面的专家在采集病史时并未对眩晕 加以关注,从而低估了MV的发病。
临床表现
年龄: • 首次发作可见于一生中的任何时期, 40岁左右发作达高峰。
性别: • 女性是男性的5倍多
Breslau N, Schultz LR, Stewart WF, et al. Headache types and panic disorder. Neurology 2001; 56:350–354.
鉴别诊断
• • • • •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旋晕(BPPV) Meniere’s 病 基底型偏头痛 VBI-TIA 伴有偏头痛和前庭症状的遗传性疾病,如 家族性发作性共济失调,家族性偏瘫型偏 头痛 • 运动病

中医辨证疗法在偏头痛性眩晕中的应用疗效

中医辨证疗法在偏头痛性眩晕中的应用疗效

中医辨证疗法在偏头痛性眩晕中的应用疗效【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疗法在偏头痛性眩晕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8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4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利用中医辨证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7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37%(p<0.05)。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64%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

结论:针对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可下常规西医的基础上行中医辨证治疗,不但能快速改善患者眩晕情况,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疗法;偏头痛性眩晕;常规西医;不良反应偏头疼属于原发性头痛,是临床中常见的类型,主要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表现,发作时,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情况更盛。

常规的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导致患者多种不良反应[1]。

本次就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8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接受耳科、神经系统及影像学和电生理相关检查确诊。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1.6±9.3)岁;病程0.6-8年、平均病程(3.3±2.2)年。

观察组44例患者年龄在22-61岁、平均年龄(40.7±9.6)岁;病程0.9-9年、平均病程(3.8±2.1)年。

两组患者均排除有意识障碍、严重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并在年龄、病程等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西医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发病前未任何征兆,少数患者伴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

偏头I痛I陛眩晕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偏头I痛I陛眩晕临床特点及诊断分析
指 前 庭症 状 不 影 响 日常 生活 。 中度 眩晕 指 前 庭症
概 念 ,其 作 为一 种 临 床综合 征 而 非某 一 特 异性 疾 病 将 眩晕 与 偏 头痛 作 为病 因关 系相 联 系 。 目前 各 偏 头 痛性 眩晕研 究 所 用标 准 不一 ,部分 更 缺 乏 明
确的诊断标准。N e u h a u s e r [ I 等 的诊断标准基 于 I C H D 一 2 E 3 ] ,操作 性较强 ,受到较广泛认 可。作
2 结 果
2 7 例成功筛选 的 M V患者 ,其 中 l 9 例来 自
以头 痛 为 主诉 就 诊 的患 者 ,8 例 来 自以眩 晕 为 主 诉的患者。2 4例符合 N e u h a u s e r 等的确诊偏头痛
性 眩晕 的诊 断标准 ; 3 例符 合 N e u h a u s e r 等 的可
能 偏 头痛性 眩 晕 的诊 断标 准 。其 中பைடு நூலகம் 5例 ,女 2 2
例 ; 年龄 2 3 ~ 5 5岁 ,平 均年 龄 4 1 . 3 岁。
2 . 1 发 作 类 型 同一 患 者 各 次 眩晕 发 作 类 型 不

有1 例患者未出现过偏头痛发作 ,但其有偏头痛
家族 史 ,且 患 者 多次 在 眩晕 发作 前 出现过 视 觉先
至少 中重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 ( 旋转性眩晕 、位 置性眩晕 、其他 自身或物体的运动幻觉等 ) 。( 2 ) 满足 2 0 0 4年国际头痛协会 ( I H S )的诊断标准的
束之后 ,6 例眩晕与头痛同时发生 。有 1 例患者 未 出现过偏头痛发作 ,但其有偏头痛家族史 ,且
患者 多次 在 眩晕发 作前 出现过 视觉 先 兆 ,1 2例患 者 眩晕 发作 期 间存 在 偏 头痛 或 偏 头痛 性症 状 ,其

偏头痛性眩晕

偏头痛性眩晕
密 切联 系引起 广大 临床 医生 的关 注 。偏 头痛 性 眩晕 ( gan u et o MV) 偏 头 痛 引 起 的 眩 晕 疾 mirio sv ri , g 是 病, 认识 MV 对 于 眩晕 的诊 断 、 别 及 治 疗 有 重 要 鉴 意 义 。现对 MV 的国 内外 相关 研究进 行综 述 。 1 MV 的相关流 行病 学
偏头 痛 的三叉神 经 通 路 可能 分 泌 和 激 活这 些 物 质 ,
在 1 ~7 8 9岁 的成 年人 中 , 眩晕 的终 生患病 率为 7 [ 。一项 涉及 2 0 人 、 % 4 ] 00 0 年龄 分布 在 1 ~8 2 2岁
之 间的 流 行 病 学 研 究 发 现 , 7 6 的 成 年 女 性 、 1.
核、 中缝 大核 、 斑 、 侧 被盖 区 , 些是 激活 偏头 痛 蓝 外 这 的重 要途 径 ; 庭核 同时 接 受 来 自蓝 斑 的去 甲 肾上 前 腺 素能信 号和 中缝 背 核 、 中缝 苍 白核 等 的血 清 素 能 神 经传 人 , 意味 着在 偏 头 痛 中这些 神 经 递 质 改 变 这 也会 影 响前庭 中枢 ; 再者 , 前庭 神经 下核 、 中核 、 侧 外
神经联 络 的神 经 递 质 有 关 。前 庭 核 投 射 到 中缝 背
特征 , 是一 种 复杂 的神 经性 疾 病_ 。偏 头 痛 的 患病 1 ]
率 为 1 ~1 l , 7 ~3 的患者 有发 作 性 眩 3 6 2 2 ] 3
晕 ] 。大量文 献 报 道 了 与偏 头 痛 相 关 的 耳 神 经科 症状 , 以眩晕 为主要 临床 表现 , 都 包括青 少年 良性 阵 发性 眩晕 和成人 复发 性眩晕 。偏 头痛 与眩晕 之 间的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病 偏头痛 其他:
120例(19.83%)
120例(19.83%) 29例(4.79%) 56例
三、常见的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神经内科门诊367例眩晕病因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19例(59.7%) 后循环缺血(PCI) 偏头痛 高血压病 神经症 颈椎病 65例(17.7%) 31例( 8.4%) 18例( 4.9%) 17例( 4.6%) 4例( 1.1%)
头晕[狭义]
眩晕
短时间:数分钟至24h
眩晕伴中枢受累症候
长时间:>24小时,周,月
周围性眩晕
特定体位诱发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与特定体位无关
有听力减退
耳鸣,耳内胀满感
无感染
梅尼埃病
有感染
无听力减退 有/无上感 前庭神经元炎
迷路炎,中耳炎
病例1
患者男性,69岁。 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4小时”来诊。 早上晨起时,在床上向左翻身出现头晕及视物旋转、恶 心,随又躺下,再起时,又出现症状。故不敢起床。目 前头部不动时眩晕不显,转头时容易出现眩晕。 一年前有过类似情况,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和椎动脉供血 不足,服药后渐渐好转。 BPPV
血流速度快=VBI?
缺乏证据的理论假设
颈椎病不是VBI的主要病因
颈椎检查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价值吗? 方法:32例老年的VBI 与32例同年龄(平均年 龄77.6岁)同性别对照,比较颈椎放射学表现 结果:两组放射学表现未见差异,包括椎间盘间隙
狭窄和骨刺的程度
结论:没有理由将颈椎X线作为VBI的诊断常规



查体: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病例2

女性 80岁,主因“发作性眩晕、恶心伴呕吐60年,近2 天再次 发作”而就诊。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
以往 文献 中 出现 的名 称 包 括 偏 头 痛 型 眩晕 、 良性 复
系。此外 , 偏头痛和眩晕 的诊断是 临床诊断 , 主要受 患者对病史正确复述的影 响。尽管如此 , 不同的研 究仍论述 了偏头痛与眩晕不仅仅是偶然重叠的相互 关系 。 Aa ns r oe 等 研究 了 7 g 0例非眼源性病 因引起 的头晕反复发作患者 , 其中 1 / 3的患者曾有偏头痛。 Svnr 等 回顾性分 析了 33例头晕发作 患者 , au a d 6 根据是否患有偏头痛分为 2组 , 16例有偏 头痛 在 1
头部活动等特异性较低 的症状。尽管大量文献表明
偏 头 痛 相 关 性 眩 晕 ( f rn. sca d vrg, nga ea oie et o i J s t i
类似偏头痛这类临床表现复杂 的疾病 , 偏头痛和眩
晕均为常见病症。最近在欧美人群 中进行 的研究表 明, 按照 18 年 IS 9 8 H 诊断标准 , 偏头痛患者 中 M V R
维普资讯
20 07年 2月第 1 第 1期 卷
Ci h nJ

3 ・ 7

敏 使 朗 眩晕 专栏 ・
偏 头痛 相 关 性 眩 晕
刘慧慧, 刘春风
偏头痛和眩晕是神 经科 临床 的常见症状 , 有证
据表 明, 与偏头痛相关的复发性前庭 系统症状是一 种独立的临床病症 。偏头痛是以发作性严重头痛、

筮 1卷第 1 期
C i JCrb vs D s Eet V r h n e r a i (l r e eo c c s
Mei e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n r病、 e 血管压迫听神经、 内 耳疾病和癫痢型眩晕 。 2 1 晕动病 .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患者常就诊于神经科、急诊、耳鼻咽喉科,易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等。

据统计,人群中VM整体患病率高达1%,是导致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误诊率最高可达80%β”诊断标准”2021年,B台陷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ICVD)制定并颁布了VM的新版诊断标准,此次新版保留了原2012年的诊断标准,包括VM与很可能的VM。

1.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ria,持续时间为5min~72h注释⑶;B.目前或既往存在符合国际头痛分类(ICHD-3)注释⑷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C.至少50%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⑸时伴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偏头痛样症状:头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两项:单侧、搏动性、中度或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可加重头痛;畏光及畏声注释⑹;视觉先兆注释⑺;D.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CHD疾病更好地解释发作注释⑻。

2,很可能的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HZ,持续时间为5min~72h注释⑶;B.仅符合VM诊断标准的B和C中的一项(偏头痛病史或发作时的偏头痛样症状);C.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CHD疾病更好地解释注释网。

注释:[1]根据Barany协会对前庭症状分类的定义,符合VM诊断的前庭症状包括:自发性眩晕,包括:内在性眩晕,指自身运动的错觉;外在性眩晕,指视觉环境旋转或移动的错觉。

位置性眩晕,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

视觉诱发的眩晕,由复杂或大型移动性视觉刺激诱发。

头动诱发的眩晕,头部运动时出现。

头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头晕是指空间定向受损的感觉。

[2]中度前庭症状:前庭症状达到影响但尚未限制日常活动的程度。

重度前庭症状: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

你知道有一种晕是头痛引起的么大家知道三分之二的眩晕是因耳朵引起的,其实还有一种头晕是头痛引起的,发病率并不低特别是女性发病率高,这个疾病又称前庭性偏头痛,就像一个变色龙,患者通过影像学及血液的检查往往无法发现异常,该病是一种反复性,发作性疾病,眩晕和头晕是最常见表现,发病时或发病前或发病后具有偏头痛或者家族中有偏头痛病史,有的患者虽然没有偏头痛症状,但是会有畏光、畏声、气味过敏及运动不耐受的表现。

牵和痛之间的关系5几年玫几十年后曾经的痛.................................. > 豪又晕又< ----------------------迫问病史—、症状1.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从而影响甚至不能坚持日常活动。

2.持续超过数分钟至数天的的眩晕或头晕。

3.平衡问题,有的人表示眩晕之后伴有走路不稳。

4.对运动极康敏感,头动时头晕加重;对声青敏感,就想自己静静;对光特别敏感, 总想在暗室独处;对气味敏感r有人表示晕车,一闻到汽油味就受不了。

5.有些患者可能并没有偏头痛的症状或者年轻时有头痛到成年后头痛消失,开始反反复复头晕。

6、有的病人头晕时可能伴有耳鸣或者听力轻度下降。

二、诱发因素1、情绪变化和波动,如:焦虑、抑郁、紧张、烦躁、生气等2、内分泌激素水平波动,如:月经前后、更年期等3、不良的睡眠行为及睡眠质呈差等4、精神及体力方面过度疲劳5、压力过大6、饮食和生活规律的改变,生活习惯的改变等三、预防和治疗为了防止偏头痛性眩呈的发作应注意:1.生活规律,注倉劳逸结合,勿熬夜,少接触强光强声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的强光刺激均会加大发作频率,避免精神刺激、过度紧张。

2.对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很多诱发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因素都需要尽呈避免,如酒精、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拒绝巧克力、乳制品;避免坚果、干酪胺、肉类食物等。

合理的药物治疗前庭性偏头痛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治疗。

偏头痛症状及分类有哪些?

偏头痛症状及分类有哪些?

偏头痛症状及分类有哪些?偏头痛症状有哪些1.先兆性偏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可见颞动脉突出,头颈部活动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减轻。

大多数患者头痛发作时间为2小时至1天,儿童持续2~8h。

头痛频率不定,50%以上的患者每周发作不超过1次。

女性患者在妊娠第2周或第三个季度及绝经后常见发作缓解。

其次为躯体感觉先兆,如一侧肢体和(或)面部麻木、针刺感和感觉异常等;运动先兆较少可表现单肢无力;也可出现轻度意识模糊、症状轻微的失语、头晕、步态不稳和倦睡等。

2.无先兆的偏头痛也称普通偏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类型,约占偏头疼患者的80%,鲜有家族史。

缺乏典型的先兆,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微而短暂的视觉模糊。

常为反复发作的双侧颞部及眶周疼痛,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

发作时常有头皮触痛,呕吐偶可使头痛终止。

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日。

发作期间或发作后通常无神经系统体征。

普通和典型偏头痛的一种有用的床边检查是,压迫同侧颈动脉或颞浅动脉可使头痛程度减轻。

药物可以部分控制的偏头痛一般不会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头痛程度可逐渐减轻,发作次数也逐渐减少。

3.特殊类型偏头痛偏头痛发作期或头痛消退后可伴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偏瘫、偏侧感觉缺失、失语或视觉障碍等。

(1)偏瘫型偏头痛临床少见,多在儿童期发病。

偏瘫可为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单独发生,亦可伴偏侧麻木、失语、偏头痛消退后偏瘫可持续10分钟至数周不等。

部分婴幼儿有偏瘫而无头痛,间隔数周出现交替性偏瘫,可完全恢复,不遗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

(2)基底型偏头痛较多见于儿童和青春期女性,多有家族史,发作与月经周期有关。

出现头重脚轻、眩晕、复视、眼球震颤、耳鸣、构音障碍、双侧肢体麻木及无力、共济失调、意识改变、跌倒发作和黑目蒙、视野缺损等视觉先兆,先兆症状持续20~30min,然后出现枕部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

(3)复杂型偏头痛症状同有先兆的偏头痛,先兆在头痛发作过程中仍然持续存在,延续时间在1小时至l周之内。

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

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特点初步分析偏头痛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头痛伴随眩晕症状。

它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初步分析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特点。

一、头痛特点偏头痛性眩晕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头痛,头痛的特点是脑内舒血管素释放增多,导致颅内血管扩张,进而导致头痛。

这种头痛多发生在半侧头部,呈搏动性或跳动性,疼痛程度中等到重度,常伴随恶心、呕吐和光、声过敏等症状。

头痛持续时间较长,大多数患者表现为数小时到数日的持续发作,甚至可能持续数周。

二、眩晕特点除了头痛,偏头痛性眩晕的另一个主要症状就是眩晕。

眩晕主要表现为头昏、头重、眼花、摇晃感等感觉,患者有时会感觉自己身体在旋转或者平衡感失常。

眩晕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影响了他们的行走、工作和社交能力。

三、症状持续时间偏头痛性眩晕的发作时间和持续时间有着一定的变异性。

有些患者每天都会发作,而有些患者则会间断出现,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

眩晕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还会对其心理和情绪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发作诱因偏头痛性眩晕的发作可被多种因素触发。

常见的诱因包括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手术、饮食不规律、饮酒、气候变化、光刺激等。

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因,降低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五、年龄和性别特征偏头痛性眩晕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中的表现有一定的特征。

女性更容易受到偏头痛性眩晕的困扰,与女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生理期前后的荷尔蒙变化常常会加重偏头痛性眩晕的症状。

此外,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这种病症的影响。

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在临床上要与其他类型的头痛和眩晕进行鉴别。

例如,良性发作性眩晕是一种良性疾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症状相似,但主要表现为眩晕,而无头痛症状。

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中耳炎等也可能引起眩晕,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偏头痛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头痛和眩晕的持续发作。

偏头痛性眩晕与基底型偏头痛(附9例临床分析)

偏头痛性眩晕与基底型偏头痛(附9例临床分析)
ຫໍສະໝຸດ 以利 正 确 诊 治 。方 法
系统 查 体 以及 前 庭 功 能 、 力检 查 和 头颅 C / I 实验 室 检 查 , 除 外 中 枢 性 和 耳 源 性 眩晕 。 结 果 9例 偏 听 T MR 等 以 头 痛 伴 眩 晕 / 晕 患 者 中 , 底 型 偏 头 痛 2例 , 先 兆 偏 头 痛 3例 , 头 痛 性 眩 晕 ( gan u et o 头 基 无 偏 mirio sv rg ,MV) i 6例 ( 中 2例 为 无 先 兆 偏 头 痛 发 作 数 年 后 和 5 后 转 变 为 MV) 其 O岁 。本 组 6例 MV 患 者 中 , 眩晕 / 晕 在 头 痛 发 作 前 头 数秒 钟 ~ 1h内发 生 3例 , 头 痛 发 作 后 发 生 1 , 头 痛 同 时 发 生 1 , 1 偏 头 痛 患 者 其 头 痛 与 眩晕 从 未 在 例 与 例 另 例
we e s lc e r m u o p t 1 r ee t d f o o r h s ia.Be i e h e ald q e t n a r n t e me ia it r sd s t e d tie u si n ieo h d c lh so y,ci ia n a o a o y o l c la d lb r t r n
应注意鉴别 。 关 键 词 : 头 痛 ; 眩晕 / 晕 ;基底 型偏 头痛 ;偏 头 痛 性 眩 晕 偏 头 中 图分 类 号 :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93( 02 0-3 40 R7 1 0 62 6 2 1 ) 40 0 -4
M i r i ou e tg n b sl ir i e( g a n sv rio a d a iarm g a n Anay e t e c i c ls m ptm s o i r i e pa int t e tg lz h lnia y o f9 m g a n te s wih v rio) M A

眩晕疾病诊疗分类、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临床经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鉴别及前庭功能检查适应证和禁忌

眩晕疾病诊疗分类、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临床经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鉴别及前庭功能检查适应证和禁忌

临床眩晕疾病诊疗分类、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临床实践经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鉴别及前庭功能检查适应证和禁忌表现为眩晕疾病眩晕患者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躯体状态性头昏,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等。

心理性头晕等其他精神性疾病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眩晕重要原因。

前庭性偏头痛治疗临床实践经验前庭性偏头痛的急诊治疗主要选用曲坦类药物,曲坦类有潜在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肺动脉高压的风险,不适用于心脑血管病史患者,不能与其他类似药物合用且不能作为预防性用药,可以使用激素及NSAIDs,可以使用前庭性抑制剂如异丙嗪等对症治疗。

对发作时间长或造成失能、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严重受损、发作频率3次以上、急性期治疗反应差或患者要求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治疗,主要推荐氟桂利嗪等钙离子拮抗剂、普萘洛尔等β 受体阻滞剂、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同时天麻中成药也可作为备选药物。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主要表现为眩晕、不稳、头晕或平衡失调的急性、发作性前庭障碍或其他神经、内科或心理疾病引起3个月或以上多数时间内出现头晕、非旋转性眩晕、不稳感中1 种或多种。

PPPD 不需要特定的诱发因素,直立姿势、主动或被动运动及暴露于移动或复杂的视觉环境下可加重症状。

恐惧性姿势性眩晕是神经耳科疾病,与精神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PPV 患者头晕方式、持续时间与位置关系、诱发方向多变,手法复位治疗多无效。

难治性BPPV 多存在于合并颈椎病、心血管疾病、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及焦虑抑郁等,可出现拳击运动员等外伤患者。

前庭功能检查适应证和禁忌前庭功能检查不适用于癫痫、颅内压升高、眩晕发作急性期、严重精神性疾病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颈部活动严重受限、外耳道炎、外耳道畸形及中耳炎急性期。

慢性前庭性偏头痛这一类疾病主要为发作性疾病、慢性变异性类型,发作期间可能由头动或者视觉症状诱发的持续性头晕,需要与持续性姿势性感知性头晕鉴别。

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

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前庭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

系统 , 受试 者于 暗室 中行 视 频 眼 震 图检 查 。检 查 前 4 8h内 , 受检者 保证 睡 眠 , 服用 任 何 抗 眩晕 药 物 、 不 中枢 兴奋 或 抑 制 性 药 物 , 饮 用 任 何 酒 精性 饮 料 。 不 检 查结 果进行 人 工 选段 , 算机 采 集 处 理 数据 。各 计
・2 5 ・ 9
2 6 温 度试验 检查 .
的后 半规 管 良性位 置性 眩晕 患者 的偏 头 痛 的 患病 率
冷 热空气 刺激 后 , 常 5例 (0 8 ) 其 中半 规 是 由于 外 伤 或 手 术 造 成 的 继 发 性 B P 患 者 的 3 异 2 .% , PV 管 轻瘫 (aa prs ,P 异 常 4例 ( 侧 反 应 减 弱 倍 , cnl aei C ) s 一 推测偏 头痛 患者 的 内耳反 复受 到损 害 ( 由于血 管 3例 , 一侧反 应 过强 1 ) 双侧 减 弱 1 ; 常 1 例 ; 例 正 9例 痉 挛或其 他机 制 ) 使 患者 易患 B P 本 文亦有 2例 , P V, (9 1 ) 对 照组 中仅有 2例 出现一侧 反 应减 弱 。 7 .% ;
见表 1 。
2 4 1 扫 视试 验 : .. 潜伏 期 延 长 3例 ; 欠 冲 , 3例 2例
采用 美 国 E I 司 T A D公 R K型视 频眼震 电图检 测
过 冲 , 7例 (9 1 ) 常 。 共 2 .% 异
2 4 2 平 稳跟 踪 实验 : . . Ⅲ型 改 变 3例 , 型 改 变 2 Ⅳ 例 , 5例 ( 0 8 ) 共 2 . % 出现异 常 。 2 4 3 视 动性 眼震试 验 : .. 视动性 眼震减 弱或 双侧 不 对称改变共 l (16 。 O例 4 .%)

偏头痛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

偏头痛性眩晕35例临床观察

[] 晓玲 , 刚 明 , 飞 . 头 痛性 眩晕 患 者 前 庭功 能 状 态 的 临 床研 究 f _ 5邓 席 叶 偏 J 1 郧 阳医学 院学 报 ,07 2 5) 24 2 5 20 ,6( : 9— 9 .
[] r m n D.r g r o t ns k e s n m ga es f rr J. a a h , 6 D u mo dP T i es f i i n s i i i uf e [ Hed c e g mo o c rn e s]
( 29 )而 对 照 组 出 现 自发 性 眼 1( .%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2 .% , 33 ,
临床研究 以核实 目前 的初 步研究 结果 , 为建立 更完善 的诊断标
准奠 定理论基础 。
【 考 文 献】 参
【】 静 , 智英 , l邹 冯 李颖 , . 头 痛性 眩 晕 的I 等 偏 临床特 点初 步 分析 f. 国神 经 J中 1
【】 i tn R B g l 4 L po B, ia ME, imo d M, t 1 ga n r v ln ed s a e D a n e . r i ep e ae c ,ie s a Mi b re , d h n e f pe et e h r y ] e r oy 2 0 6 ) 3 3 3 9 ud n n te e d o r n v te p [ . u l ,0 7( 8 : 4 — 4 . a r v i a JN o g
选 择 21 0 0年 1 ~ 2 1 年 6月 在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住 院 月 01 的3 5例 偏 头 痛 患 者 作 为 研究 组 , 有 患 者符 合 偏 头 痛 性 眩 所 晕诊 断 标 准 I, 中男 1 1其 I 3例 , 2 女 2例 , 龄 1 年 9~7 2岁 , 均 平 ( 32±1. ) 4 . 52 岁。 患者 眩晕发 作不 规 律 , 1d多次 到多 年 只 从 发作 1 次不等 。 眩晕 的持 续时间无特 征性 , 发作 < 5ri者 3 , n a 例 5~6 i 0m n者 1 , 7例 1~2 4h者 1 例 。另选择 同期 住 院偏头 5 痛 性不 眩晕 患 者 3 0例作 为对 照 组 , 中男 1 , 1 其 2例 女 8例 , 年

“头晕”还是“眩晕”有什么区别吗

“头晕”还是“眩晕”有什么区别吗

“头晕”还是“眩晕”有什么区别吗头晕和眩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许多人往往将它们混为一谈。

然而,头晕和眩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头晕和眩晕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两种症状。

一、头晕和眩晕的流行病学特点:头晕和眩晕是常见的症状,头晕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老年人和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其中低血糖、低血压、颈部问题和药物副作用是头晕的常见病因,并且头晕通常是暂时性的,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缓解,同时头晕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贫血、心脏病、中风等。

这些疾病可以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症状,研究表明,头晕症状还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锻炼以及过度疲劳等因素有关,是可能增加头晕的发生率的因素。

不同的是,眩晕也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但老年人和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特别是老年人,他们的平衡系统功能逐渐下降,易发生眩晕,眩晕的常见病因包括内耳问题(如BPPV)、前庭神经病变和脑部问题(如肿瘤、中风、偏头痛)等,同时眩晕感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可能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是与头晕有所不同的,眩晕还可能由头部位置的改变、快速转身、长时间的旅行、视觉刺激等触发。

二、头晕的定义和特征头晕是指一种感觉,人们会感到头部轻飘、不稳或晕眩。

头晕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头痛、乏力、恶心等。

头晕通常是暂时性的,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头晕经常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评估。

头晕的常见原因包括:1.低血糖或低血压:血糖或血压过低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发头晕。

2.脱水: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影响脑部供血,造成头晕。

3.颈部问题:颈椎病、颈肌紧张等引起的颈部问题也可能导致头晕。

4.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头晕,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

三、眩晕的定义和特征眩晕是一种旋转或摇晃的错觉,人们会感到周围环境在旋转或自己在旋转。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
钟喜明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5(000)021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79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

对照组给予中成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36%;治疗后研究组眩晕持续平均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1页(P83-83)
【作者】钟喜明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曲白乡卫生院,江西永新 34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2
【相关文献】
1.中医辨证治疗玫瑰糠疹40例临床观察
2.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3.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40例临床观察
4.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40例临床观察
5.中医辨证治疗乳腺增生病400例临床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前庭性偏头痛的相关知识

前庭性偏头痛的相关知识

前庭性偏头痛的相关知识前庭性偏头痛,又称为偏头痛性眩晕、偏头痛等位征、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

大约有1%的人患有前庭性偏头痛,占头晕门诊的10%,但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常被漏诊误诊,很多医生对这一类疾病认识不足。

流行病学:头痛和眩晕之间的关联,最早希腊医生卡帕多西亚在公元前131年描述过,但仅在19世纪才对偏头痛引起的眩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而在最近的25年对其研究飞速发展。

大约1%的人患有前庭性偏头痛,在40到50岁的妇女发病率大约是5%,在头晕门诊中占10%,这个病在临床上是普遍存在的,但没有得到重视,临床上有误诊和漏诊。

平均的发病年龄是在40岁也有报道,最晚的年纪是在72岁发病,女性和男性的比例是5:1,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孤立的发作性眩晕,头晕取代年轻时的偏头痛,又叫偏头痛等位症。

30%的患者从没有头晕及头痛两种情况同时发生。

前庭性偏头痛是引起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常见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或不稳感,而这些患者在发病时或发病前同时具有偏头痛史。

发作时可伴有先兆,如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恐声、畏光、偏侧头痛等,这对诊断极其重要。

眩晕持续数秒至数小时,甚至数天,眩晕发作的频率很不规则,有可能为数天至数年发作1次,频度的变化与偏头痛的诱因有关。

引起偏头痛的诱因主要有压力过大、体力过劳、食品或饮料、强大的感觉系统刺激、情绪波动、睡眠不足。

70%的患者是偏头痛先于前庭性偏头痛,52%的患者头痛及头晕间隔时间要超过5年,26%的患者要超过甚至于10年。

85%的患者在偏头痛后12个月内。

多数患者伴有焦虑和抑郁,年轻时的头痛症状,年老时被头晕所取代。

有些妇女可能在每次月经来潮前发作1次前庭性偏头痛。

发病机制不清楚,累及各级前庭系统。

诊断标准:A至少5次中、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分钟到72小时。

B既往有偏头痛病史;经常发生在典型的偏头痛数年后。

50%的前庭发作时伴有至少一项偏头痛的症状:1、头痛:单侧、波动性、中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加重,2、畏光及畏声。

临床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眩晕、积水性内耳病等常见眩晕治疗要点

临床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眩晕、积水性内耳病等常见眩晕治疗要点

临床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眩晕、积水性内耳病等常见眩晕治疗要点眩晕是神经科医生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前庭性偏头痛、良性复发性眩晕、积水性内耳病、前庭神经炎、持续姿势-感知性头晕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疾病。

前庭性偏头痛(VM)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恶心、呕吐或头痛为症候的一种疾病。

患者易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梅尼埃病等。

据统计,人群中VM 整体患病率高达1%,是导致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误诊率最高可达80%。

治疗建议:➤急性发作期治疗:发作期的治疗原则是针对眩晕、呕吐等前庭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包括选用曲坦类药物和前庭抑制剂,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前庭抑制剂如异丙嗪等均具有改善患者急性期症状的作用。

➤预防性药物治疗:发作频繁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预防用药,应根据共病情况、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选择。

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

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

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托吡酯。

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

抗焦虑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管理,如改变生活方式、记录眩晕日记、避免诱因、规律作息等。

➤前庭康复治疗(VRT):VRT 是针对前庭功能受损的患者采取的一种物理训练方法,目的是提高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减轻眩晕症状。

前庭康复方案应个体化,练习方法包括凝视稳定练习,改善平衡、步态和耐力的练习等。

良性复发性眩晕(BRV)BRV 是对一组临床症状的描述,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天不等,不伴神经系统及耳蜗异常,可伴有偏头痛症状,眩晕发作期间可检测到眼震,发作频率变异大,可为每天一次至数年一次不等,女性多见,不符合其他前庭疾病的诊断标准。

治疗建议:目前关于BRV 的研究主要为队列观察和随访,几乎没有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亦没有关于其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与评价研究。

患者急性发作期持续时间较短,多数可自发缓解,一般以止晕、止吐等对症治疗为主, 若反复发作预防同前庭性偏头痛。

头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头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7
5
8
女男 2.05 1.4 比
2.26 2.25 2.03 1.10 1.54 1.17 2.25 1.29 1.61
年纪 56.4 51 岁
49.7 52.9 55.6 67.0 53.1 64.5 54.4 60.0 51.7
头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2/63
头晕与眩晕主要病因
.前庭周围性病因和精神障碍性病 因是最主要头晕病因。 .前庭周围性疾病(尤其是BPPV) 是最主要眩晕病因,精神障碍性疾 病和系统疾病是非特异性头晕最主 要病因。
后或睡眠(次日)好转。 ➢ 无或有显著头痛,头位改变时晕加重,无方向性。 ➢ 或有偏头痛史;随年纪出现偏头痛形式转变:
头晕/眩晕----偏头痛-----头晕/眩晕 [辅诊]前庭功效:正常或单侧半规管轻瘫。
头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7/63
后循环缺血(PCI)
❖ PCI就是指后循环TIA和脑梗死。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国外已不用 ❖ 常见PCI类型:TIA、小脑梗死、延脑外侧综合征、基底动脉尖
• 只有5%有ECVA受压; • 其中136例有不明原因后循环症状,也只有12例
(9.6%)有ECVA受压; • 28例出现转头时症状(眩晕9,头晕11,晕厥样4,视物不
清 4), ECVA受压表现有5例(无1例为头晕/眩晕); • 在近972例没有症状与108例没有转头时出现症状后
循环症状者间,ECVA受压比率无差异(4.3%对7.4%)
头晕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2/63
诊疗与判别诊疗关键点
❖ 全方面地分析临床表现、再结合患者各种特点进行综合评 定,绝不能仅仅依赖于临床主诉或症状
❖ 完全依赖对症状区分可能并不能引导正确诊疗 ❖ 重视对症状连续时间、诱发原因及伴随其它症状分析 ❖ 应本着科学严谨态度,对诊疗不明者给予症状性而非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偏头痛、眩晕和耳蜗的症状谱 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机制
相关检查
尚无特异性、诊断性检查,主要是根据临 床病史做出,在病史不清楚时,则可通过 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作出诊断。
辅助检查:头颅CT、MRI,TCD:发作时可 以观察到血流速度增快或减慢、血流速度 不稳定、两侧不对称等种种表现。各个研 究的报道结果相当不一致。听力、前庭功 能检查等。
不良反应
疲乏、低血压、情绪低落、支气管收缩 同上 锥体外系症状、体重增加、嗜睡 嗜睡、乏力、体重增加 肢端感觉异常、恶心、低钾血症、高糖血症 同上 直立性低血压、口干、便秘、尿潴留、心律 失常
思考:单一或多种疾病共存?
女,39岁。 主 诉:左耳鸣、耳闷1年余,反复发作性眩晕20余天。 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耳间断耳鸣、耳闷,
偏头痛性眩晕
主诉及现病史、既往史(2012.10.23)
女性,45岁,已婚,育有1子。
主诉:反复发作性眩晕10年余,加重1天。
现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 呕吐、畏光、畏声,双耳“嗡嗡”样耳鸣,无耳闷、听力 下降,持续约3-5小时,眩晕好转后耳鸣消失,无耳痛、 耳流脓,无黑矇、复视、言语不利、意识障碍等。此后上 述症状反复发作,约2-3次/年,与劳累有关,发病间期听 力无明显改变。1天前患者再次出现眩晕伴双耳鸣,右耳 为重伴耳闷堵感。
能减弱。 排除其他病因:专科及内科、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头颅MRI、颞
骨CT未见异常。
诊断:偏头痛性眩晕
鉴别诊断
梅尼埃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性眩晕,发作时伴耳鸣、耳闷感,波动 性听力下降。该患者病史较长,眩晕发作时虽有耳鸣、耳闷,但听力 无改变,听力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 眩晕,诊断依据是头位或体位改变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眩晕一般每 次不超过1分钟,变位试验出现特征性眼震。该患者体位改变时无短 暂眩晕发作,变位试验阴性。
既往史:头痛病史20年。
病史特点
视物旋转 畏光、畏声 耳鸣 持续3-5小时 反复发作 眩晕好转后耳鸣消失 无听力下降 出现一侧耳闷 有头痛病史
病史补充
详细追问病史: 1、头痛特点:产后发病。双侧颞部疼痛,呈搏动性,
伴畏光、畏声,每次持续数小时,与劳累及月经 相关,发病前及发病时无视觉、感觉异常,近几 年发作次数减少,程度较前减轻。 2、眩晕发作间歇期曾有头痛,二者无明确关联。 3、有晕车史。 4、有头痛家族史。 提示:存在偏头痛病史。
H Neuhauser, T Lempert, 2009
诊断标准(2012)
诊断标准(兼具敏感和特异性)
前庭性偏头痛(VM)诊断标准 1.前庭性偏头痛 A.至少5次中重度发作性前庭症状,持续5分钟至72
小时 B.现行或既往有先兆型/无先兆型偏头痛病史(符合
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 C.至少在一半以上的发作中出现以下一项或多项偏
个别患者虽符合该诊断, 但对二者重复描述的定义 部分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VM不同于基底型偏头痛 的先兆眩晕,而是独立是 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完 全相同
偏头痛与梅尼埃病
早在1861年,Meniere就考虑到二者之间的关系 最近已出现关于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该研究发现MD患者
的偏头痛症状发生率是普通对照组的两倍 共同的病生理机制:神经递质失衡和离子通道障碍,可导
其他名称: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 前庭病、良性复发性眩晕、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
流行病学及疾病特点
可见于任何年龄,普通人群发病率1%,在眩晕专科门诊 中约占11%。女性(年轻、产后、更年期)发病较男性多 见,约1.5~5:1
头痛一般早于眩晕发作,更常见于无先兆偏头痛
用药原则:小剂量开始,注意副作用,一般观察期为4-8周,发作频率低 于50%以上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如有效需持续约6个月,然后逐渐减量。 若无效且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可增加药量或重新选择药物。
药物名称
普萘洛尔 美托洛尔 氟桂利嗪 苯噻啶 乙酰唑胺 双氯非那胺 阿米替林
推荐剂量 (mg/day) 40-240 50-200 5-10 1.5-6 250-750 17.5-75 50-100
初步诊断
梅尼埃病? 偏头痛性眩晕? 基底型偏头痛?
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平稳,测体温36.4℃,心率68次/分,血 压120/70 mmHg。
双鼓膜完整,标志清,无内陷,未见鼓室积液。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颅神经检查(-),四
肢肌力Ⅴ,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 征未引出。针刺及音叉震动觉对称存在。共济运 动:指鼻及跟膝胫试验稳准。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属于有先兆偏头痛,多伴有可逆的视觉障碍、构 音障碍、复视、耳鸣、听力迟钝、共济失调等后颅窝症状,与先兆同 时或在先兆出现的60分钟内有偏头痛性头痛发作。该患者虽有耳鸣、 眩晕,但在头痛发作前无此或其他先兆。
小脑梗死: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常伴高血压及血管硬化性心血管 疾病,CT扫描可发现梗死灶。该患者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头颅MRI 检查无异常。
无明显听力下降。20余天前突发眩晕,视物旋转,伴恶心、 呕吐,耳鸣、耳闷加重,并有畏光、畏声,持续约4小时, 隔日再次眩晕发作,症状同前,并出现面部、双手麻木感, 无面瘫、言语不利、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外院行头颅 MRI检查未见异常。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门诊以“眩 晕待查”收入院。 既往有偏头痛(有视觉先兆)病史20年。 PTA:左耳30dB,右耳15dB。畸变耳声发射:左耳未引 出;冷热试验示左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CP(L) =34%。
治疗方案
入院后给予扩血管、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调节 睡眠等对症治疗1周: 前列地尔注射液 10ug 壶入 1/日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 4ml静滴 1/日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5mg 口服 1/日 酒石酸唑吡坦片 10mg 口服 1/晚 弥可保片 500ug 口服3/日
疗效评估
复查摇头眼震阴性;冷热试验示右侧水平半规管 功能减弱,CP(R)=27%,较前好转。耳鸣、 耳闷堵感消失,无眩晕及头痛发作,治疗有效。
定义及名称
发作性眩晕,伴或不伴头痛。 具有偏头痛特征的前庭障碍。(诱发因素:酒精、
睡眠、劳累、精神紧张等;女性优势;偏头痛的 个人或家族史) 偏头痛起源的其他证据。(视觉先兆、畏光、畏 声、睡眠后缓解、抗偏头痛治疗有效)
头痛症状: —一侧,搏动性,中或重度头痛,日常活动可加重 —畏光、畏声 —视觉先兆 D.不能更好的用其他前庭疾病或ICHD诊断来பைடு நூலகம்释 2.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 A.同上A B.只满足以上标准中B和C的一项(有偏头痛病史或
在发作中有偏头痛相关症状) C.同上D
前庭性偏头痛与基底型偏头痛
60%的基底型偏头痛伴有 眩晕,但只有少于10%的 患者符合该诊断,需寻找 新的分类标准。
治疗
患者教育,非药物预防(改变饮食习惯、生活方 式,心理及物理治疗等)
急性期:可试用偏头痛急性期治疗药物,如舒马 曲坦、麦角胺,前庭抑制剂,如异丙嗪、苯海拉 明等
预防用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苯噻啶、乙羡 唑胺、氟桂利嗪等
一项预防性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提出阶梯疗法: 包括避免食物触发因素、小剂量抗抑郁药和β受体 阻滞剂
临床表现多样:前庭症状可表现为自发性、位置性眩晕, 头动、视觉诱发的眩晕、平衡障碍,头晕(空间定位障碍 引起)伴恶心,可与非前庭性头昏并存
持续时间:数秒到数周不等,其中10%持续数秒,30%持 续数分钟,30%持续数小时,30%持续数天,通常核心症 状不超过72小时。
病理生理
机制不明确
扩散抑制性理论:抑制波可导致局部脑血流下降,适用于 解释先兆现象,对于不符合锁时关系的眩晕不能解释。
诊断分析
中度或重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反复发作性眩晕10年。发作时视物旋 转,伴恶心、呕吐,持续3-5小时。
符合IHS的偏头痛诊断标准:双侧颞部疼痛,呈搏动性,伴畏光、畏 声,每次持续数小时,与劳累及月经相关。
至少两次眩晕发作时伴有相关偏头痛症状:眩晕发作时畏光、畏声。 相关检查:听力学检查基本正常,前庭功能检查示右侧水平半规管功
神经递质的释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可延长症状持续时间。
神经核联络机制:涉及前庭神经核、三叉神经系统和丘脑 -皮层传导通路。
离子通道遗传缺陷。
诊断标准(Migrainous Vertigo,MV)
诊断标准(Vestibular Migraine,VM)
听力学检查
PTA:左耳20dB,右耳21dB,鼓室曲线:双耳“A”型。
听力学检查
畸变耳声发射
左耳
右耳
耳蜗电图
听力学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视眼动、双温
cVEMP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变位、转椅、平衡功能
其他相关检查
颞骨CT 头颅MRI+DWI 颈部血管彩超、TCD 心理测评 血、尿常规、生化 均未见明显异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