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_黄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与传播动因探析
黄自然
摘要网络流行语体主要来源于影视作品、广告、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
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等,其发展与传播大致都会经历触发与产生、复
制与模仿、磨蚀与印记等三个阶段。网络流行语体的快速发展与传播与其自
身的社会功能、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特点及网络媒介的推动有关。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体传播机制传播动因网络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黄自然,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博士生,南京210097
新闻界ISSN1007-24382011年第6期新媒体与数字化
一、网络流行语体的概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6.2%。随着电脑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逐步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与交际互动的重要方式。在各种网络新词、新表达不断推陈出新、变更沉淀的同时,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形式开始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青睐,我们将这种网络语言形式称之为网络流行语体。
网络流行语体特指在网络聊天、网络论坛、各类BBS、微博及网络文学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格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格调、情感、气氛的网络语言形式。自2006年至今,先后流行并被纸质媒体报道转载的网络语体有梨花体、知音体、纺纱体、蜜糖体、校内体、凡客体、CCTV体、走进科学体、羔羊体、QQ体、子弹体、见与不见体、淘宝体、亲密体、丹丹体、咆哮体、银镯体、琼瑶体、挺住体、私奔体、波波体、高铁体等20多种。
从触发来源看,绝大部分网络流行语体都来源于影视广告、文学作品、社会新闻事件、名人微博、社交网站或网络论坛等。所有这些媒介的突出特点就是受众数量大、社会影响力大。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触发这些网络流行语体的媒介都是强势媒介。
二、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机制
网络时代从来不缺乏模仿,更不忌讳疯狂地围观。网络流行语体一经产生,往往会立刻受到网友的大力追捧、模仿,在很短的时间内红遍网络,同时也会引起纸质媒体的关注,甚至渗透日常语言中。网络语体的发展与传播一般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触发与产生阶段。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创造传播的神话。一则广告可以产生一个“凡客体”,一个诗人可以引发一个“梨花体”,一段电影台词可以诞生一种“见与不见体”,一篇网帖可以形成一种“咆哮体”。网络流行语体最先的产生和使用都在网络中,其最主要的网络载体是微博、网络论坛和社交网站。通过这些网络载体,网络流行语体开始被网友所接触、了解,正式进入到受众网络生活之中。
(二)复制与模仿阶段。网络语体最初都有一个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过程,即复制过程。微博、网络论坛或社交网站都具有转发功能,只需鼠标一点,同一信息便复制成功。如“挺住体”,最先以黄晓明代言的广告形式出现在“新浪微博”,随后
在短短的8小时内被转发12万次,实现了网络语体的飞速传播。
网络流行语体是网民集体智慧的结晶。网络流行语体蹿红网络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网友对最初形式的模仿与再创造。不论哪一种语体,其最初的形式和功能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但通过网友们的类推与联想、扩展与生发,其囊括的内容、负载的情感功能都会不断增长,网络流行语体被网民所熟知的程度也不断提升。在这一阶段,网络流行语体可能还会由虚拟的网络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如“子弹体”先后被《济南时报》(2010-12-16)、《北京日报》(2011-1-7)报道,“咆哮体”先后被《东方早报》(2011-3-11)《北京晚报》(2011-3-15)、《羊城晚报》(2011-4-12)、《扬子晚报》(2011-4-19)等报纸报道。传统媒体的报道与转载让网络流行语体进一步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但同时表明该网络语体的发展基本上进入成熟和饱和阶段。
(三)磨蚀与印记阶段。网络语言一般都是在特定环境和特定群体中流行,而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也会加剧其新鲜感和生命力的磨蚀。网络语体更新频繁,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受众往往紧跟最新的流行时尚,当新的表达形式开始流行时,旧的流行语体往往会逐渐淡出受众视野。但网络语体有时会在语言发展中留下印记,特别是对大众传媒语言产生影响。如一般用来作为咆哮体标题的“伤不起”,借着“咆哮”语体之风进一步走红,并且开始从网络世界走向一些重要的纸质媒体,例如:
(1)国务院加大力度保卫餐桌官媒称食品安全伤不起(《半月谈》,2011年第7期)
(2)跌跌不休,菜农“伤不起”(《广州日报》,2011年4月25日)
网络环境下人们追新猎奇的心理和网络媒介快速传播的特点使网络流行语体在发展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出迅速蹿红并很快饱和、磨蚀与淡出的特点。但并不能因此否认网络流行语体对大众传媒语言的影响,因为有的流行语体表达形式会在现实言语生活中留下印记。
三、网络流行语体的传播动因
网络流行语体能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受众的关注并迅速蹿红,更迭频繁却又“各领风骚”,这主要跟流行语体自身的社会功能、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和媒介因素的推动有关。
(一)网络流行语体自身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
从现有网络语体的发展情况来看,网络流行语体主要具有游戏与娱乐功能、情感宣泄功能、批判与针砭时弊的功能。
1.游戏与娱乐功能
语言有游戏、娱乐的功能,比如传统的字谜和回文诗等都是这一功能的表现形式。而现代人借助新的媒体形式,在新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的牵引、作用下,极尽调侃、幽默、搞怪之能事,把语言的这一功能发挥到极致。可以说任何一种网络语体,首先都具有游戏与娱乐的功能。如网友用“凡客体”调侃知名演员赵本山,“爱忽悠,爱唠嗑,爱五毛一瓣的铁岭大蒜,也爱20一杯的卡布奇诺,更爱15一顶的藏青鸭舌帽,你是凡客,我不是,我是赵本山,我把座驾吹上天,不信,走两步。”,表达幽默风趣,特点突出,细节到位,寥寥数语就将人物形象勾画出来,让人不得不感叹网络草根们的犀利与智慧。
2.情感宣泄功能
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时刻感受到来自学习、工作、情感、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同时,种种社会现实与自身期待往往存在较大的反差,容易让人产生苦闷、焦虑与纠结情绪。社会流行语体恰恰为现代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提供了自由倾诉、宣泄情感、缓解精神焦虑的一种方式。
每种新的语体一出现,网友们便趋之若鹜地把内心的渴望、焦虑、纠结、不满,对号入座地嵌套在各种“体”中,演绎出“婚姻版”、“加班版”、“跳槽版”、“考试版”、“堵车版”等多种版本,在网络上争相咏叹。这种援引别人的句式、宣泄自己情感的网络群体行为,固然可以从惯用的娱乐时代快餐式文化的浮躁、网络时代的游戏视角去解读。但从更本质的层面看,更多的却是对自我生存困境的一种无奈与担忧、排遣与宣泄。
3.批判与针砭时弊的功能
网络语体的流行与网民对各种社会现象或某
新媒体与数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