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打造专业学前教育人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打造专业学前教育人才

栾月

XX现代服务学校

摘要

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全国很多院校,特别是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但是针对中职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没有在国内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还需要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通过对国外校企合作的发展形式来看,便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典型的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结合,英国的XX治模式等等,经过近年的学科普及和调研讨论,可以看出效果都还不错。运行机制的基础是校企双方合作。双方作为互利合作方,企业提供人才培养要求和实训基地,学校提供人才,双方合作共同培养企业人才。此外,政府的作用也不可少。主要包括教育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但对于政府的关注程度,各国又不一。本文对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提出几点校企合作的办法与方式,以获得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双赢”合作。

关键词

学前教育;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包括教育行业,大中专院校等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

学前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亿万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

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校企合作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中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而企业则更加具有专业性与针对性。

目前,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摸索,全国很多院校,特别是职业教育院校,通过对我国传统教育的反思,逐步形成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采用"技能+学历"的教育方法,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采用"七分实践,三分理论"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教育风潮。而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职业教育中探索出来的一条新道路。

一、学前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对口企业,在多数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起步比较晚,层次比较低,形式比较单一,甚至并未形成真正的校企合作,并且学校及幼儿园对校企合作都存在认识误区。

就中职院校层面而言,不少院校把校企合作视作权宜之计,简单地把所合作的企业作为自己的暂时补充,偶尔聘请幼儿园现任教师到校上上课,或组织学生到合作幼儿园参观实习。他们并没有把校企合作看成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就幼儿园而言,大多数幼儿园把中职院校视作幼师制造工厂和招聘场所,偶尔来校开个人才招聘会或选聘几名员工。他们甚至认为校企合作是额外负担。

就政府层面而言,他们认为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自己的事情,不便多管,不愿多管,没必要也不能进行调控。因此只是在舆论上予以肯定支持,没有在政策上予以强有力支持。

其次,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事管理体制不同,

企业人才与院校人才不能双向流动,院校想从优质幼儿园引进高素质高有经验的教职人员非常困难,按现行事业单位管理规定,不能解决从企业引进人才的编制、职称、待遇等问题。二是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的障碍。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不同,院校与企业资源共享就非常困难,共建教学、培训、实训、研发基地也受到极大制约。即便公立幼儿园支持也受到政策限制。

当前,我校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雷同化”。在XX城市包括各县区、到辽西各市,我校已经成为比较单一的学前教育中职类院校,所以对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与其他城市中职院校差异甚微,缺乏特色。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就很难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

二是教育质量评价“内部化”。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学校自己或学校聘请的专家学者。这种评价标准、方法、结果很难为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所认同。

三是教学内容陈旧化。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不能及时纳入教学,这既反映了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差距,也反映了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落后。

四是办学模式形式化。“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各类中职学院的共识,不少院校都进行了“订单教育”、“2+1”模式、“双证毕业”(毕业证、技能证)或多证毕业(毕业证、技能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驾驶证)等改革,但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没有明显改观。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个性化特色与创新不够明

显。

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学校在合作中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将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合作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职业学校及企业加速发展。

同时也符合幼儿园寻找优质幼师内在需求,有利于增加幼儿园的教育资本。幼儿园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1、学校让合作幼儿园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降低了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幼儿园感受到接受学生入园实习不仅不是负担,而且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合作内容包括学校协助幼儿园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幼儿园将现有幼师的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学生在幼儿园学习专业技术,同时现有幼师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幼儿园的现代教学理念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2、对学生而言更加适合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解决就业问题,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