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pdf

合集下载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页脚内容1目录一、编制背景 (3)二、编制目的 (3)三、适用范围 (3)四、指标体系 (3)(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3)(二)指标分解描述 (6)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6)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0)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2)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17)五、说明 (18)页脚内容2一、编制背景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

二、编制目的(一)为我市中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引;(二)为3年打造100所“智慧校园”示范学校提供评估依据;(三)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未来学校新形态。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有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好)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2
3、创新机制(2分)
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我们认为:创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它需要合作、互助。大学生创业“独木难支”。在知识经济时代,事业的成功来自于合作,团队精神。创业更能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我们一个集体的智慧、力量一定能够展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耐心.勇气和坚强的毅力。能够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取得创业的成功。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2
(2)安防系统以校园网为传输平台,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出入控制、电子巡更、电子监考、消防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紧急广播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覆盖学校全部物理空间。
2
二、应用服务(100分)
1.应用服务融合(10分)
(1)实现用户的集中化和统一管理,对智慧校园中的用户提供统一的电子身份,支持多平台、多终端统一的用户认证方式。
3
2.教师发展(15分)
(1)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善用技术教学,善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
3
(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5
(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8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4.特色功能教室(5分)
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环境(二)智慧教室智慧环境建设空间安防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六)智能管理和后勤等智能化管理,提高行政办公的效率,并基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课程分析、考试分析等智慧化服务。

其中智能化办公系统应包含(不限于)以下功能:1.行政管理:实现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审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与奖助管理、人事与档案管理、考勤与请销假等行政事务信息化,达到国家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并具备高效、智能化特点。

2.智能教务管理与分析: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考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

(1) 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实现课时安排管理、教室 管理、社团管理、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及考试设置、考场 编排与资料批量打印等功能。

(2) 实现考务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的学科质量监 控分析及考试阅卷系统,实现自动阅卷。

(3)教务分析智能化:实现多维度的不同课程情况分 析、教师授课情况分析,为提供个性化教务和考务管理 提供智能诊断和评价,为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辅导 提供数据支撑。

3.智能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移动管理(1) 学校各级人员管理绩效的工资管理、统计与审核;(2) 实现学生缴费的移动支付管理。

4. 智慧后勤管理:实现后勤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1)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实现校产、场地、材料 等智能管理功能,包括(1)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统 计、分析;(2)学校教室、房屋、用地的信息管理;(3) 学校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等的管理。

(2) 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

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水、电、气运行状况感知监测, 实现及时维修、节能控制等。

对教学、教研、科研设备 以及图书等感知监测,实现资产的智慧化管理。

在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 打造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展示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成 果,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学业、德育、综合素养等方 面的信息互动,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 地融为一体。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已列入20XX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

按照市政府要求,为扎实、有序推进此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结合深圳教育云创建工作,着重构建智慧的学校和教育、教学管理,力求利用信息技术变革师生教与学的观念与方式,助力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和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我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

二、成立深圳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小组总指导:郭雨蓉(市教育局局长)。

组长:吴筠(市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杨焕亮(市电教馆馆长)。

成员:由市教科院、市电教馆、各区(新区)和市局直属学校有关教研员和教育信息技术骨干,以及深圳云计算中心技术人员共同组成。

顾问:由中央电教馆和广东省电教馆、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有关专家组成。

三、工作重点(一)完善教育资源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1.完善教育资源平台加快建设基本覆盖中小学配套教材知识点的微课例视频和与之配套的题库、课件、工具等资源;逐步建设一批特色资源,主要包括中小学名校名师课堂和各级各类获奖优秀案例、课件、视频课例等教育成果,从而丰富教育资源,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2.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完善相关功能,努力实现支持移动终端,满足师生网络互动、教学过程记录、学生学习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教学需求。

(二)加强蹲点指导市教育局在全市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组织专家蹲点指导试点工作,力求尽快探索出“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专家蹲点学校的基本条件:1.领导重视,由校长牵头成立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小组,落实试点经费。

2.师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3.学校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三)“智慧校园”试点工作重点内容1.探索建设智慧型校园环境。

2.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

3.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管理模式。

4.研究智慧型师生的素养培养模式和策略。

5.研究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标准和评价。

四、工作要求(一)加强指导。

市电教馆要联合市教科院组建专家团队,从技术支撑和教学应用两方面加强对试点学校开展专题培训,加强专业指导,提高试点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
6
(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
2
(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
2
3.智慧教学服务(15分)
(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
4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品德发展水平、学业负担情况、兴趣特长爱好等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实现专家和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为教师提供网络研修服务,进行各学科的教学研讨。
3
(5)利用数字教务服务全面实现智能化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为师生提供查询服务。
2
(6)网络考试与学习评价:提供采编组卷、考试编排、网络考试阅卷、成绩分析评价等功能。
2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测评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测评标准

备课、布置作业、答疑、成绩管理与分析、教研活 动、培训学习、教学规划、教学评价、相互交流等
1
功D1能9 。使用实名制管理者网络空间,提供教育运行状
态监控、工作任务审批、通知与信息发布接收、互 1
动交流、成果展示、个人收藏等功能。
D20 为教师提供电子备课、智能排课、教学资源传 送等的一体化支持环境。
、监管和评估的全周期管理。
D80 建设有特色的数字化文化,营造发展氛围,促
进学校内涵提升。在组织管理与机制保障方面的学 校独特做法与经验,取得良好效果。做法具有可操
1
作性、引领性、示范性。
150
与应用测评指标(2020)
考核要点及赋分标准 提供学校接入节点设备的网络测速软件检测结果截图 。 学校接入总带宽不低于300Mb/s,得4分; 200Mb/s-300Mb/s,得2分; 100Mb/s-200Mb/s,得1分; 提供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身份认证设备照片 和功能截图各一张(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需为硬 件,防病毒、身份认证可以为软件),防火墙功能截 图需体现网络攻击防护功能,入侵检测功能截图需体 现代码级漏洞防护功能,防病毒功能截图需体现计算 机病毒防护功能,身份认证功能截图需体现身份定义 提供文字材料、照片等。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提供文字材料、照片等。 符合条件得分,否则不得分。
C9 其他特色基础设施
C10 学生空间 B2 网 络 C11 教师空间 空 间
C12 管理者空间
C13 备授课系统
B3 信 息 C14 校务管理系统 化 应 用 系 C15 教务管理 统
C16 后勤管理
C17 统一门户和认证系统
C18 其他特色基础设施
C19 课程资源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最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
2.队伍建设(6分)
(1)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教师队伍,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
2
(2)学校管理者具有较强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校长每年至少参加1次市级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与学习,达到《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要求。
2
(3)教师按要求参加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与学习。网络管理员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定期开展智慧教育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媒体等应用的专题培训。
3
(2)为教师提供同步课程资源、专题性素材、知识点学习(探究)工具、学科编辑工具(自主研制微课)等多种形式的备课支撑平台,能将资源库、题库有机集成,支持与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融合。
3
(3)应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授课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应用移动终端和网络教学系统、数字实验室或学习体验中心进行教学课时数与总课时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
有市级及以上立项信息化专项科研课题不少于1个,进行了开题论证,取得阶段性成果。结题成果鉴定为二等奖(良好)以上,获省级以上信息化单项和综合荣誉。
2
2、特色应用(2分)
推广使用创客空间,智能教室等新兴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将3D创意、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
2
3、创新机制(2分)
在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获省级以上奖励或在大会上进行汇报交流。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深圳市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3月1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目录一、编制背景 (3)二、编制目的 (3)三、适用范围 (3)四、指标体系 (4)(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4)(二)指标分解描述 (7)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7)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11)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13)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13分) (17)五、说明 (18)2 ..专业知识编辑整理..一、编制背景2012年,我市发布了《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建深圳教育云,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开展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等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为切实有效地推动“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展开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使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动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其特征如下图所示: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升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汇总

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汇总

附件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2017年11月2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省智慧校园科学发展,研制形成《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决策水平,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自愈”的新型校园生态。

与初期的学校信息化和数字校园相比,智慧校园强调以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智能泛在环境为支撑,以融合创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其特征如下图所示:1 / 25图1 校园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二、建设目标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

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智慧教育的功效得到充分显现。

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通,注重教育的自主性、个体性和适配性,2 / 25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现代学校制度和组织形态。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

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是指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制定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对中小学校的建设、设施、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中小学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其建设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小学建设标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应包括校园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校园基础设施包括校舍、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体育馆、食堂、宿舍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要符合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保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安全、舒适、健康。

其次,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还应包括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的规范。

教学设备包括教学用具、实验仪器、多媒体设备等,教学条件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

这些设备和条件的规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另外,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还应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们的素质和数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

因此,中小学建设标准应包括教师的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规范,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高效运转。

最后,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还应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

学校管理要规范、高效,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教学秩序。

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要科学、客观,促进学校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总之,深圳市中小学建设标准是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加强对中小学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真正提高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高度重视中小学建设标准,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5
(3)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板和体系的定制、个性化编辑与管理功能,支持布置评价任务、任务进展情况的跟踪与监控、汇总计算评价结果等功能;提供评价任务表、评价进度表,以及个人、班级、年级评价结果等各类统计报表生成等功能。
5
5.绿色能源(3分)
使用太阳能装置、POE供电等绿色环保设备;建有能效监控系统,对设备进行能效监控和管理。
3
6.智能安保系统(4分)
(1)学校配备1套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能够与当地公安部门安全防范系统联网。提供对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对安全隐患发现、检查、处理全过程跟踪,并支持与统一认证系统进行集成。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安全的校园门户网站,能对校内外公开信息,并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统一入口。
6
(2)有可教学管理、师生服务、家校沟通等功能的客户端
2
(3)实现基于校园应用的微信企业号或服务号
2
3.智慧教学服务(15分)
(1)教师开通实名制网络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2)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县、区)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引进购买适用的企业、机构开发的优质教育资源。
4
(3)以知识点为基础,按一定检索和分类标准对各种来源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由课程资源、主题活动资源、试题资源等组成的多元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实现对师生的教育资源自主检索、准确定位和精准推送。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参考标准

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参考标准
4.2.5应用智能移动终端和网络学习空间,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教与学方式,构建智慧课堂;
4.2.6基于创新实验室或泛在学习中心,设计、实施和使用多元化评价,展开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等。
4.2.1、4.2.2、4.2.3、4.2.4全面实现;
4.2.5、4.2.6局部展开。
4.2.1、4.2.2、4.2.3、4.2.4全面实现;
5.1.4有2个以上教学创新团队。
5.1.1、5.1.2承担项目或课题2项以上,全面展开信息化教学创新校本研究;
5.1.3全面实现,成果在省级以上获奖并有知名度;
2.2.4局部展开。
2.2.1、2.2.2、2.2.3全面实现;
2.2.4很多于10门课程。
2.3协作学习社群
2.3.1基于实体学校、班级、教研组,建有在线学习社群、教研社群、家校互动社群;
2.3.2基于项目、任务和师生兴趣等,打破实体组织和物理空间局限,引入外部专家资源,组建跨越实体组织的在线学习社群、教研社群、项目社群等;
3.1智慧教学
3.1.1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对课程设置、实施、评价实行数字化管理和数据收集,使用教与学过程大数据,实现教情、学情的即时精准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服务,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
3.1.2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展开智慧教学,将课堂延展为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的混合式学习,探索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可视化学习和知识建构式学习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4.2.5、4.2.6规模化展开。
4.2.1、4.2.2、4.2.3、4.2.6全面实现;
4.2.5、4.2.6大面积展开。
五、特色创新

2023-中小学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方案V2-1

2023-中小学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方案V2-1

中小学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方案V2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校园成为许多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这个背景下,“中小学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方案V2”应运而生,下面我们分步骤阐述一下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基本概述:中小学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方案V2,是教育部针对中小学校进行综合智能化改造的重要文件,旨在通过IT技术的应用,实现学校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该方案紧扣“人、物、环、事”等要素,通过打造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智慧教育资源,实现学生全方位、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为中小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项目实施计划:针对不同学段和校园规模,方案提供了相应的项目实施计划。

以小学为例,规划分五个阶段进行:1.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包括园区网络、物联网、信息中心建设,电子政务、电子校园卡等平台的建设;2.智慧教育资源建设:包括数字教材、教学视频、教学应用程序等的选编、购买和整合等工作;3.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广:包括设备使用和管理、应用程序的调试和维护、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方案和案例介绍等;4.教育教学信息化培训: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教育教学信息化课程开设等;5.教育教学信息化评估:包括信息化应用模式创新、教学效果评价、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指标评估和成果总结等。

三、实施方案特点:该方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覆盖面广:该方案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不同学段和类型的学校进行规划,并提供定制化的实施方案,可适应不同学校的实际需求。

2.综合性强:该方案涵盖了学校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校园安全、个性化教育等综合性工作,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校园发展。

3.可持续性强:该方案提出了针对不同学校特点的实施方案,重点强调了可持续性,通过对校园环境、能源资源的节约和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资源保护的双赢。

四、总结:“中小学智慧校园规划建设方案V2”是一份务实、科学的文件,为中小学校信息化、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指引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 6 月,我市下发
了《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公布首批 “智慧校园” 试点学校名单的通
知》( 深教, 2014? 252 号 ) ,决定在全市 122 所学校开展首批 “智
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进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促进并引领我市中小学
“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 根据国家 《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
—7 —
活动提供信息化环境支撑。 表 2 基础支撑环境指标分解描述
类别
指标内容
指标描述
校园网能满足 “智慧校园” 管理与教学需求, 有光
纤接入市教育专网和互联网, 有独立或共享的计算
校园网 (1 分)
能力和存储空间;网络服务覆盖校园公共场所 , 支 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校园网安全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一级或
虚拟实验室资源
1
教学课例
1
学习软件
1
校本课程资源
2
微课资源
2
校本资源 公开(示范)课资源
1
(8 分) 主题学习资源
1
自命题试题资源
1
学生作品
1
基本技能
4
学生应用
学习方式
7
(14 分)
自我管理
3
应用能力水
教学应用
15

教研应用
4
(80 分)
教师应用
管理应用
1
(24 分)
家校服务
2
社会责任
2
—6 —
教务应用
二、编制目的 (一)为我市中小学开展 “智慧校园” 建设与应用提供指引; (二)为 3 年打造 100 所“智慧校园” 示范学校提供评估依 据; (三) 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新方法和未来 学校新形态。 三、适用范围 本标准指引的适用范围是我市开展 “智慧校园” 建设与应用 的中小学校。 四、指标体系 (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本标准指引根据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原则, 兼顾可操作 性和突出应用的特点,分为基础支撑环境、 数字教育资源、 应用 能力水平、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4 个一级指标, 17 个二级指 标,总分值 150 分(详见表 1)。
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
制的实施方案》 、《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
(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 》、《深圳
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 等文件, 结合我市实
—3 —
际,特制定《深圳市中小学 “智慧校园” 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 ( 试 行 ) 》。
圳建设, 要创建深圳教育云, 真正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
代化,都必须要有抓手。为此,我市在 2013 年初下发了《深圳
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
(深教
, 2013? 128 号),决定组织开展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
试点。
2014 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重点工作计划
3
信息化应用系 教学服务系统
6

管理服务系统
7
(20 分) 研训服务系统
2
社会服务系统
2
国家、地方课程配套教材资源
1
数字教育资 基础性资源 数字图书
1

(4 分) 素材资源
1
(20 分)
安全教育资源
1
个性化资源 名师课堂资源
1
—5 —
(8 分) 教师专业发展资源
1
教学专题资源
1
试题资源
1
教学案例
1
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 指引(试行)
深圳市教育局 2015 年 3 月
—1 —
目录
一、编制背景 ......................................... 3 二、编制目的 ......................................... 4 三、适用范围 ......................................... 4 四、指标体系 ......................................... 4 (一)指标构成及权重 . ................................. 4 (二)指标分解描述 . ................................... 7
1、基础支撑环境( 37 分) ........................... 7 2、数字教育资源( 20 分) .......................... 13 3、应用能力水平( 80 分) .......................... 16 4、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 13 分) .................. 22 五、说明 ............................................ 23
3
学校应用 研训应用
4
(12 分) 校务应用
3
社会服务
2
应用程度
6
应用效果 示范活动
5
(30 分) 应用成果
14
特色应用
5
组织机构
2
发展规划
2
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领导力
3
机制与保障
制度保障
2
(13 分)
资金投入
2
机制创新
2
总分
150
(二)指标分解描述
1. 基础支撑环境( 37 分)
基础支撑环境是 “智慧校园” 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和外显形式, 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 信息化应用系统等, 为师生开展教学
—2 —
一、编制背景
2012 年,我市发布了 《智慧深圳规划纲要 ( 2011-2020 年)》,
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施智慧教育工程 , 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
12 月,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
务是开展“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探索”

我市要有效完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要助力智慧深
表 1 指标构成及权重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基础支撑环 基础设施 校园网
指标内容
分值 (分)
1
—4 —

(12 分) 教室与师生装备配置
1
(37 分)
特色环境建设
6
校园智能广播系统与校园电视台
1
校园安保系统
2
绿色能源
1
学生空间
1
教师空间
1
网络空间
管理者空间
1
(5 分)
家长空间
1
班级等机构空间
1
基础支撑系统
以上要求, 应具备防火墙、防病毒、 入侵检测、上
网行为审计等功能 , 网络安全畅通。
为所有教室和教学功能室提供 1000Mbps以上网络
基础设施 (12 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接口或无线网络覆盖,配置交互式多媒体电教平 教室与师
台。 生装备配
师机比达到 1:1,生机比不小于 5:1,拥有支撑 置( 1 分)
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 满足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