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配备计算机教室
个性化
空间
16
建设创新型学习空间如智慧教室、创客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数字教育
XX
17
中省市数字教育XX公共服务平X使用情况
18
校本数字教育XX库建设情况
19
为学生统一购买XX服务
系统平X与大数据
20
师生“网络学习的信息化
22
构建学校教育大数据
网络与信息安全
23
建立校园网络安防系统
24
建立软件采购制度确保使用正版软件
25
建立统一的校园安防系统确保校园无死角覆盖
三、应用融合(共40分)
教育教学
26
信息化教学覆盖全体教师和所有学科
27
落实“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要求
28
开展“互联网+德育”“互联网+素质教育”
29
开足开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育管理
30
规范使用学籍管理系统等平X
中小学校
序号
目标要求
自评
赋分
一、统筹管理与工作机制(共45分)
管理机制
1
建立信息化管理机构
2
配齐学历与专业达标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
发展规划
3
有效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总体规划
4
制定符合学校要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5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6
制定信息化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7
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及制度
资金投入
31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管理
公共服务
32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应用
33
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智能设备提供校园服务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1.前言2.总体要求2.1建设目标2.2建设原则2.3建设模式2.4建设内容2.5建设流程3.用户信息素养3.1学生信息素养3.1.1研究态度与思想意识3.1.2研究方式与技能3.2教师信息素养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3.2.2教学方法与技能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前言数字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了规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提高用户信息素养,教育部制定了本规范。
总体要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贯彻以下总体要求:建设目标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实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建设原则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注重实效。
3.注重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
4.强化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建设模式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可以采取自主建设、委托建设、合作建设等模式,具体选择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
建设内容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3.教育教学应用系统建设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5.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6.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7.数字化校园文化建设建设流程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需求分析2.规划设计3.实施建设4.验收交付5.运行维护用户信息素养用户信息素养是指用户在使用数字校园时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应当注重用户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信息素养学生信息素养应当包括以下方面:研究态度与思想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教(学)案评价指标体系
3.经费保障(4分)
有保障“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运维的专项经费,并形成制度化的可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
4
4.网络安全(4分)
校园网站及信息系统达到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第一级或以上要求,具备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上网行为审计等功能,制订网络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
4
五、特色创新(6分)
1、课题研究(2分)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3
(3)学生能通过个人空间进行个人学习资源管理、网络交流、在线测试等各种网络学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等。
4
(4)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计算机、3D打印机等创造创客作品。100%的学生有数字作品,5%以上的学生有创客作品。
3
(5)近三年有计划组织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如电脑作品大赛、数字产品研发、智能机器人竞赛、学生现场网页制作、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等)。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一、编制背景为推进xxx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并引领xxx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根据国家《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xxx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结合xxx实际,特制订《xxx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评价标准》。
二、意义与目标“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智慧化建设与发展的前沿阵地。
学校通过“智慧校园”的创建,使教育更加均衡化、教学更加个性化、数据更加规范化、管理更加精细化、决策更加科学化。
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信息化作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科研、培训、评价等各项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使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管理决策与公共服务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让学校中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更加集约高效、智能便捷。
根据全市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推进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建设的跨越,实现城镇20%以上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涉农地区10%的学校达到“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三、适用范围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是xxx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可参照执行。
建设时间为2016年至2020年。
四、指标体系本标准结合xxx实际,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基于科学性、前瞻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等进行设计,分为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34分)、信息化应用能力标准(80分)、可持续发展机制与保障标准(12分)四个维度(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
总分160分。
(一)基础支撑环境建设标准(34分)基础支撑环境是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网络空间、信息化应用系统等,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信息化基础应用环境支撑。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2)具备智能型物联网+控制系统
2
3.智慧教室(8分)
(1)智慧教室数量不少于学校所有班级数的1/3。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第三方服务等,实现深度学习、翻转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变革与创新。
3
(2)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不小于5:1,拥有支持移动学习和交流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探索智能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
4
(5)建立学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4
6、智慧评价服务(15分)
(1)实现多维度的学业成绩分析,以清晰、直观的图表形式显示统计结果,并可以方便的导出数据进行传阅和存档保存。
5
(2)支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业发展水平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评价量规和观测点,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3
(3)建设未来教室,以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模式识别技术为基础,结合多种互动教学方式,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支持面向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全方位学情分析及教学矫正服务。
2
4.特色功能教室(5分)
利用信息技术,建有与课程内容相配套或具有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个性发展的特色功能教室。(如探究实验、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创客空间等)
4
(3)提供应用集成环境,能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2
(4)有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有统一的应用中间件,并提供开放的接口程序,能集成不同架构下的各类业务应用。
2
(5)学校系统与省、市(县、区)各级系统在用户、数据、业务处理上高度融合,实现用户、数据等互联互通。
陕西省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园)标准
陕西省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园)标准(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园)条件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陕西省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学(园)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评估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的依据,各项办学(园)指标,是我省举办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基本标准,改建、扩建学校、幼儿园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地在建设、评估和管理中小学校、幼儿园中,应因地制宜,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
在执行本标准时,尚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有关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评估和管理等的要求。
第四条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幼儿园、中小学校,托儿所、乡镇所在地普通高中,依据有关规定可参照执行。
第五条本标准由陕西省教育厅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上篇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办学(园)标准第二章幼儿园第一节设置与规模第六条幼儿园设置应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就近入园、方便接送”的原则,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学前教育发展及幼儿园布局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生源发展趋势、地形地貌、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局。
第七条幼儿园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应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环境适宜、交通方便、场地平整、排水通畅、日照充足、空气流通、公用配套设施较为完善、远离各种污染源的地段。
二、应避开地震危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悬崖边及崖底、风口、河道、洪水沟口、输气管道、交通干道、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及高压输变电线路、加油(气)站等。
三、不应与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危及儿童安全的场所毗邻,包括:集贸市场、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殡仪馆、垃圾场及污水处理站、公安看守所、生产(经营和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通讯发射塔(台)等。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1前言62总体要求72.1建设目标72.2建设原则82.3建设模式82.4建设内容92.5建设流程103用户信息素养113.1学生信息素养11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113.1.2学习方式与技能123.2教师信息素养13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33.2.2教学方法与技能13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14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5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15 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16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63.4.2信息技术专业技能174信息化应用174.1主要类型174.2总体要求184.2.1建设要求184.2.2应用要求194.3教育教学194.3.1网络备课194.3.2网络教学204.3.3网络教研204.3.4课堂教学204.3.5教学资源214.4教育管理224.4.1教务管理224.4.2行政管理224.4.3财务管理234.4.4人事管理234.4.5学生管理234.4.6设备资产管理24 4.5教育评价244.5.1学生发展性评价24 4.5.2教师发展性评价244.5.3学校发展性评价25 4.6生活服务254.6.1家校互通254.6.2文化生活254.6.3社会开放265基础设施265.1主要类型265.2总体要求275.2.1建设要求275.2.2应用要求285.3网络环境285.4数字终端295.5数字化教学空间30 5.6创新创造空间305.7文化生活空间316网络安全326.1组织管理326.2网络应用336.3校园环境337保障机制347.1组织架构347.2全员培训347.3制度建设357.4资金投入357.5多方协同368附录368.1术语定义368.2规范性引用文件39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
附件
陕西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管理体制与机制
一、管理机构
1.建立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信息化管理体制,统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十五、管理应用创新
33.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和创新学校管理,有效解决了教育管理方面的难题。
3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教育服务,提升学校现代化服务水平。
十六、教学改革创新
35.根据学校教学和教改需要,制订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规划并形成体系,有激励机制;
36.按照现代教学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模式,创新符合新课改目标的信息化教学应
22.按要求使用了省平台或完成学校自有系统管理数据与省、市、县级平台的对接,省、市、县(区)可
动态获取需要的管理数据。
注:省建系统将逐步完成,基本满足各学校对人、财、物等管理需要,学校特色系统需自建。
教学应用与推广
十、应用能力
23.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提升制度并有效执行。
注: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100学时。要健全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重点通过现场诊断和观摩课等方式,促进学用结合。要将信息技术应用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六、教学终端设施
12.建设覆盖每个班级的网络多媒体教室。
注:网络多媒体教室是指教师能够在教室方便地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源,能方便地访问Internet和各级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库,并具备传统教室的教学功能。其中,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要充分考虑演示的效果,把清晰度、屏幕尺寸、用眼健康等视觉效果作为重要衡量指标。
xxx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以及应用标准
xx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引导(试行)20xx年3月1目录一、编制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合用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指标系统....................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指标组成及权重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指标分解描绘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基础支撑环境(37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2.数字教育资源(20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3.应用能力水平(80分)........ 错误!未指定书签。
4.可连续发展体制与保障(13分)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说明错误!未指定书签。
2一、编制背景2012年,我市公布了《智慧深圳规划大纲(2011-2020年)》,在教育方面提出要实行智慧教育工程,打造“智慧校园”。
同年12月,我市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任务是展开“采纳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
我市要有效达成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要助力智慧深圳建设,要创立深圳教育云,真切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都一定要有抓手。
为此,我市在2013年初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对于展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深教〔2013〕128号),决定组织展开首批“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试点。
2014年,“智慧校园”试点工作被列入市政府要点工作计划和近三年我市承接国家部委和省改革任务。
同年6月,我市下发了《深圳市教育局对于宣布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名单的通知》(深教〔2014〕252号),决定在全市122所学校展开首批“智慧校园”试点工作。
为推动我市“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促使并引领我市中小学“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依据国家《数字校园3示范校建设参照指标》、《建立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良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体制的实行方案》、《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和《广东省中小学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深圳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设备设备配置标准》等文件,联合我市实质,特拟订《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引导(试行)》。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智慧校园建设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提高,为教育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下面,本文将从硬件设施、网络支持、应用服务以及管理与安全四个方面来探讨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
一、硬件设施1.校园网建设:要求校园网具备高速、稳定、安全的特点,能够满足教学、管理和实验需求。
校园网的带宽要具备可升级扩展的能力,并能够适应未来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发展。
2.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要求服务器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满足校园各类应用的需求。
存储设备要具备大容量、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特点,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备份。
3.终端设备:要求提供各类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教学需求。
终端设备要具备稳定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的特点,能够支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二、网络支持1.有线网络:要求提供高速、稳定、安全的有线网络支持,满足校园所有区域的网络接入需求。
有线网络要支持各类终端设备接入,并能够提供良好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2.无线网络:要求提供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以支持移动学习、智能化办公等应用场景。
无线网络要覆盖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关键区域,并能够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
3.安全网络:要求提供安全防护手段,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性,防止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安全网络要支持入侵检测与防护、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等功能,确保校园网络的安全可靠。
三、应用服务1.教学应用:要求提供以教学为中心的应用服务,支持在线课堂、网络考试、资源共享等教学活动。
教学应用要满足教学过程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工具,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2.管理应用:要求提供集中化、智能化的管理应用,支持招生、选课、成绩管理、班级管理等校园管理活动。
管理应用要提供方便易用的界面和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3.生活应用:要求提供便捷、智能的生活服务,满足学生的吃、住、行等基本需求。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四、保障措施(20分)
1.机构制度(6分)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智慧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每学年召开2次以上校级会议并有记录。
2
(3)智慧化校园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整体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明确分年度目标。有与规划相匹配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情况。
2
(4)有智慧化校园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应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
5
(3)能熟练应用个人空间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学习活动设计、教学任务安排等各种网络教学活动,并对教学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
4
(4)近三年内教师在省级以上(含省级)CN刊物上发表数字化教学研究成果,有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比赛(评比)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包括优秀课例、优质课、说课、课件、论文等。
5
三、师生发展(30分)
1、学生发展(15分)
(1)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
2
(2)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以及其它终端设备,并掌握合力选择技术工具,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评价细则
分值
一、基础环境建设(40分)
1.信息基础设施(10分)
(1)学校有光纤接入互联网或教育城域网,班均出口带宽达到10M以上。
3
(2)网络服务全覆盖,千兆以上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拥有功能完备的网络运维管理平台。无线网络能支持移动学习、移动办公等应用。
2
2.校园门户(10分)
(1)具有用提供统一入口。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
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教育部
•【公布日期】2018.04.16
•【文号】教技〔2018〕5号
•【施行日期】2018.04.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信息化
正文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
知
教技〔2018〕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升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加快全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现予发布,请参照执行。
附件: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教育部
2018年4月16日。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智慧校园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全新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平台,以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目标。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软件应用、信息安全等方面论述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标准及评价指标体系。
一、硬件设施智慧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硬件设施,包括校园网络、终端设备和基础设施等方面。
在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标准及评价指标:1. 校园网络: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带宽大小以及覆盖范围是评价指标之一。
稳定的网络保障了教学和管理的顺利开展,大带宽的网络保证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广覆盖的网络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资源。
2. 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置和数量也是考虑的因素。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设备的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等。
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也是评价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包括机房、配电、安防设施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障智慧校园的正常运行。
二、软件应用智慧校园的软件应用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软件应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在线作业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功能的完整性以及用户体验。
2. 学生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和更新及信息的安全性。
3. 家校互动系统:家校互动系统提供了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信息、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息的及时性、互动交流的便捷性。
三、信息安全智慧校园建设中,信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以下是中小学智慧校园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及评价指标:1. 网络安全:防火墙的安装、网络数据传输的加密以及网络攻击和病毒的防护是评价指标之一。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07.24•【字号】陕教规范〔2018〕10号•【施行日期】2018.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陕教规范〔2018〕10号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韩城市、神木市、府谷县教育局,厅属中等职业学校,厅属有关单位:为做好项目管理、资金监管工作,全面掌握全省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深入推进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加强系统的规范化运行管理,省教育厅制定了《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7月24日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陕西省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管理系统”)使用、运行和管理,实现中省市县教育经费精准投入,促进教育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全省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根据中省相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管理系统作为加强资金监管及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省、市、县(区)教育部门实施基础教育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项目规划、计划、资金、管理和监管的重要工作平台。
具有项目规划申报、资金投入和进展情况实时监督及数据统计、分析、决策等功能。
第三条管理系统使用范围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
第四条管理系统的使用、运行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合理、依法履职、安全高效的原则,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省教育厅职责1.负责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培训、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1.推动应用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轻师生负担。
2.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探索,例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双师课堂教学模式。
3.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增强和改善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泛在、灵活、智能的教育教学服务新模式,促进“课堂革命”。
(2)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校园水、电、气运行状况感知监测,实现及时维修、节能控制等。对教学、教研、科研设备以及图书等感知监测,实现资产的智慧化管理。
(七)智慧家校服务
在遵守国家对网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打造智能化家校沟通平台,展示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成果,为家长提供学生作业、学业、德育、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信息互动,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
的管理信息系统,建有学校人、财、物等基础数据,数据维护方便录入、导入和归档整理,数据完整、准确、可用。
2.确定数据来源,开展数据汇聚与治理,按要求实现各类管理数据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对接共享。
(九)应用与服务融合
1.建设或改造智慧管理系统时,须具有前瞻性、兼容性和融合性,能够保证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区域之间、学校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
3.汇聚、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校本资源库,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支持服务能力。
(十一)智慧学习服务
为学生泛在、灵活的学习方式提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持服务。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和资源平台,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将课堂延展到课前、课中、课后,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泛在学习模式,学生通过学习空间管理自己的学习资源、作业、错题、师生间互动等,提供可处处学、时时学的个性化学习服务,让个性化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
(十三)智慧评价支持
1.实现学业评价智慧化:改变以考试为主要手段和教师为单一评价者的“结果性评价”,开展过程性、多元化评价。建立智能化学习分析系统,全面感知和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的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分析,精准评估学习绩效,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
2.实现综合素质评价智慧化:在学业评价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结合本地化办学理念,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利用智能系统,建立学生“数字画像”,从多维度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附件
陕西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试行)
建设指标
目标要求
一
智慧环境建设
(一)网络环境
实现高速校园网络全覆盖,学校出口带宽不低于1000M,按需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光网建设,以适应5G环境下的应用。基于能源4.0,设计构建能源互联网络,将气、冷、热、电等能源相互关系,按互联模式运作。
2.智能教务管理与分析: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考务智能化管理与分析。
(1)实现教务智能化管理:实现课时安排管理、教室管理、社团管理、学生成长档案管理及考试设置、考场编排与资料批量打印等功能。
(2)实现考务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化的学科质量监控分析及考试阅卷系统,实现自动阅卷。
(3)教务分析智能化:实现多维度的不同课程情况分析、教师授课情况分析,为提供个性化教务和考务管理提供智能诊断和评价,为针对性教学与个性化学习辅导提供数据支撑。
二
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
(六)智能管理
建立智能化办公系统,实现行政办公、教务与考务、财务和后勤等智能化管理,提高行政办公的效率,并基于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师生提供课程分析、考试分析等智慧化服务。其中智能化办公系统应包含(不限于)以下功能:
1.行政管理:实现文件流转、信息发布、审批、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学生与奖助管理、人事与档案管理、考勤与请销假等行政事务信息化,达到国家中小学数字校园标准,并具备高效、智能化特点。
(三)创新空间
1.以“人工智能+校园文化”主线,配备相应的智慧学科教室、智慧心理辅导室、智慧图书馆、智慧书法教室、创客空间、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支持下的等各类功能部室。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融入人工智能元素,可面向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跨学科学习的支持。
2.建立统一门户,聚合所有信息服务和功能系统,向校内师生、管理者和校外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
智慧教学与评价
(十)智慧学习资源
1.基于教育信息化2.0、面向核心素养建立校本课程体系。包含学校开设的基本学科及与当地文化背景相符的综合素质类、个性化能力培养类课程;
2.结合人工智能开发面向未来教育的校本课程;
3.智能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的移动管理
(1)学校各级人员管理绩效的工资管理、统计与审核;
(2)实现学生缴费的移动支付管理。
4.智慧后勤管理:实现后勤智能管理与智慧服务
(1)利用智能后勤管理系统,实现校产、场地、材料等智能管理功能,包括(1)学校仪器设备的管理、统计、分析;(2)学校教室、房屋、用地的信息管理;(3)学校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等的管理。
2.基于物联网、互联网智能传感器搭建的科技信息空间:校园气象站、校园博物馆、校园历史展馆等。
3.学校文化作品展示、学校新闻信息、招生宣传的数字化宣传展示空间。
(四)可视化中心
对来自行政管理、教学、评价和基于物联等各种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屏幕或可视化中心。
(五)智能安防
建设智能安防系统,监测和采集学校人流量及出入口的人员信息;实现视频监控、智能传感器和入侵报警系统覆盖学校重点区域;实现校园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消防报警、紧急广播与疏散等统一管理与控制。
(二)智慧教室
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构建智慧教室。
1.通过智能设备,获取教室各种环境参数,实现智慧教室的情感感知和环境管理;
2.通过各类智能装备辅助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的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例如提供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远程互动教研、录播教室、数字化阅读、教师数字化备课等。
3.教室集中管控,教室软件与线上空间、数据平台融合互联,教室成为学业测评、素质画像、教学评价等精准管理手段的重要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