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群落的演替(使用PPT
合集下载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2、演替的终点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干旱荒漠 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群落的演替》ppt
初始环境
该地区早期为疏林草地,林木零星分布,草地较 为开阔。
影响因素
主要是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等 人为因素。
某地区草原群落的演替分析
地理位置
初始环境
群落演替过程
影响因素
位于某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干旱 ,气候适宜,植被以草原为主。
该地区早期为开阔的草原,草本 植物较为丰富。
随着时间推移,灌木逐渐增多, 草本植物减少,形成了灌木草原 。之后,乔木逐渐取代灌木,形 成了疏林草原。再后来,草原逐 渐退化,形成了沙漠或荒漠。
04 影响因素
主要是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以 及排水、污染等人类活动。
05
结论与展望
结论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研究群落演替的规律和机制是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之一。
群落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物种竞争、环 境因素、气候变化等。
群落演替的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 重要的意义。
群落演替的特征
演替具有方向性,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具有不可逆性。
演替具有阶段性和区域性,不同阶段和不同 区域的演替过程和特点各不相同。
群落演替的过程
侵入定居阶段
先锋植物侵入定居,通过竞争和 适应,逐渐形成新的群落。
竞争平衡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植物之间 出现竞争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 群落结构。
竞争、共生、捕食等作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数学模型
03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群落演替的过程和规律,预测群落演
替的未来发展趋势。
群落演替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群落演替过程,可以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精品: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
苔鲜阶段优势种不再是地衣而是苔鲜;③群落演替是一种
群落替代另一种群落,而不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
所以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种群也并没有随着群
落的演替而消逝。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高 考 总 复 习 生 物 人 教 实 验 版
·(
)
复 习
演替方向
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 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
·(
生 物 人
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教 实
验
版
)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但 净生产量 开始降低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稳定性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 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探求】“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的方向发
展〞,这样的说法能否正确?
高
考
3、群落演替的方向及相应过程中生物量的变化
总 复
方向类型一:简单 复杂 稳定
习 生
物
·(
人 教 实 验 版
)
方向类型二:复杂 简单 稳定
这种情况普通很 少思索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4.群落演替的结果
高
考
总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
(2)生物本身不断进展繁衍、迁徒。
物 人
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呵斥内部环境改动。
实 验
版
)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为活动的干扰。
留意:
1、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系统,不断开展变化 2、群落演替不是只发生在群落构造遭到干扰
2015年湖南邵东三中必修三上课课件 4.4群落的演替.ppt(共132张PPT)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世间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便也成了路 • 请观察右图 路边的植物
• 离小路远近不同 的地方,杂草的 分布和种类不同 :经常被踩踏的 地方几乎没有明 显的植物;几乎 不被踩踏的地方 生长着茎杆较高 的类似狗尾草的 植物;轻度踩踏 的地方,也生长 一些高度介于二 者之间的植物.
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 响; b:植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徒; c:植物之间或间接地相互作用,使它们之间 不断地相互影响,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d:在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新的植物分类单位 (如种,亚种,生态型)不断发生; e:人类活动的影响;
3、特点
a:群落向相对稳定状态演替; b:总生产量和有机物总量增加 c:营养结构复杂化,多样性提高,稳定性 增强;
森林阶段
在灌木群落 形成的湿润土壤 上,各种乔木种 子萌发.乔木比 灌木有更强的获 得阳光的能力,生长占优势,成为优势树 种.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 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 境间的关系变的更丰富多样,于是群落 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森林阶段 特别 提醒
种群演替中,一群落取代另群落一通常是 “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时间 速度 影响因 素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 替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环境因素:气候等的不断变化,为群落中 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 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群落的内部因素: ①生物的不断繁殖,迁徙; ②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 ③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 、有目的地进行,因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 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C.人类的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 自然因素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名师点拨: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 伐森林、填湖造地等。但是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 还可以改造环境,这些人为措施对于群落的演替有积极的作用。 答案:D
【变式训练 2】下列属于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的是( ) A.人为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加快演替的速度 B.人类活动总是减缓演替的进行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 D.人类活动总是降低群落的丰富度 [答案]C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③每隔 3 天,用滴管分别取烧杯表层、靠近烧杯侧壁的表 层以下、烧杯底的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照原生动物的图 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 一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④当你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 可结束实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溶液。
答案:(1)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 (2)主要来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 (3)原生动物消亡
1.(2013 年广东四校联考)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 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林窗)。这时往往最先进入该区的是杨 树、白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
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 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名师点拨: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如砍 伐森林、填湖造地等。但是人类也可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湖, 还可以改造环境,这些人为措施对于群落的演替有积极的作用。 答案:D
【变式训练 2】下列属于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的是( ) A.人为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加快演替的速度 B.人类活动总是减缓演替的进行 C.人类活动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的方向 D.人类活动总是降低群落的丰富度 [答案]C
•
三、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
四、拥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也让人羡慕。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坚持下去,不用害怕与众不同,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加油!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柳岩
•
五、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③每隔 3 天,用滴管分别取烧杯表层、靠近烧杯侧壁的表 层以下、烧杯底的水样用显微镜进行检查,对照原生动物的图 谱,识别你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同时估计一下你的样本中每 一种生物的相对密度。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④当你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的变化时, 可结束实验,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回收溶液。
答案:(1)有机物、温度、酸碱度、水质等 (2)主要来自加入的池塘水,也可能来自空气 (3)原生动物消亡
1.(2013 年广东四校联考)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 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林窗)。这时往往最先进入该区的是杨 树、白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
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 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生物:4-4群落的演替(必修3)(优秀课件)
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火烧后的草原干旱缺水的环境没有 改变,故不能演替为森林群落。
1.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但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或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
基质与环 境条件
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解析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在冰川泥上进 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也 能形成森林。 答案 C
如热带雨林。
(2)群落演替有时可能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少,结构趋向 简单的局面,如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
【巩固1】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 )。 A.在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冰川泥、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
然因素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解析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如下:
通过分析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例1】 (2011·海南,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 答案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D
草、还湖, 退牧还草
,以提高林草覆盖率。
1.群落演替类型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 在,但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或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地方
基质与环 境条件
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解析
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的时间较短。在冰川泥上进 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也存在竞争现象;次生演替也 能形成森林。 答案 C
如热带雨林。
(2)群落演替有时可能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少,结构趋向 简单的局面,如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
【巩固1】 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 )。 A.在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在冰川泥、
C.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某些自
然因素 D.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解析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如下:
通过分析可知,D项错误。
答案
D
群落演替及其类型 【例1】 (2011·海南,2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 答案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D
草、还湖, 退牧还草
,以提高林草覆盖率。
群落的演替ppt课件(优质推荐)19 人教课标版
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农田
弃耕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
草本植物阶段:
优势种:
草本植物
形成原因:
与苔藓相比,草本 植物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处于优势地 位。
二、演替的类型
灌木阶段:
优势种: 灌木
形成原因:
比草本植物更高,能 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演替的类型
森林阶段:
优势种:乔木
形成原因:
乔木比灌木具有 更强的获得阳光 的能力,因而最 终占据优势,成 为茂密的树林。
人为因素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 土地、建造水库等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D )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
优势的群落类型( B )
A.极地苔原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36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物入侵
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 群落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 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迅速成为 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农田
弃耕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
二、演替的类型
草本植物阶段:
优势种:
草本植物
形成原因:
与苔藓相比,草本 植物能获得更多的 阳光,处于优势地 位。
二、演替的类型
灌木阶段:
优势种: 灌木
形成原因:
比草本植物更高,能 获得更多的阳光。
二、演替的类型
森林阶段:
优势种:乔木
形成原因:
乔木比灌木具有 更强的获得阳光 的能力,因而最 终占据优势,成 为茂密的树林。
人为因素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 土地、建造水库等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D )
A.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下列4种群落类型中,哪些是以一年生植物占
优势的群落类型( B )
A.极地苔原
B.温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常绿阔叶林
36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物入侵
人类活动有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种新的物种引入到某 群落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这些脱离了原有生物之间相 互作用关系的新物种往往会大肆扩散和蔓延,迅速成为 优势种,打破原有群落的稳定性。
《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影响因素
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气候、土壤 、地貌等;生物因素,如种群数 量、种间关系等。
群落演替的规律
01
02
03
04
不可逆性
群落的演替是有方向的,具有 不可逆性。
长期变化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变化的 过程,需要经过几百年甚至几
千年才能完成。
普遍性
群落的演替是有普遍性的,可 以在各种类型的环境中发生。
阶段性
群落演替具有不可逆性,即一旦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原来的群落很难再恢 复。
群落演替的分类
根据演替的方向,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 。正向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更适应环境的群落代替的过程, 而逆向演替则是指一个群落被不适应环境的群落代替的过程 。
根据演替的速度,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快速演替和慢速演替 。快速演替是指演替过程非常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而慢速演替则是指演替过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详细描述
亚马逊雨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覆盖了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亚马逊 雨林的群落演替正在发生。在演替过程中,森林中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不断变化,从最初的草本植物群落演替 为木本植物群落,最终形成茂密的森林。
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
总结词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也在发 生。
资源开发与利用
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 森林砍伐、水资源开发等,会
对群落产生影响。
生物因素
物种的进化
物种的进化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 要因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 物种会不断进化,适应新的环境,
从而导致群落的演替。
种群的动态变化
种群的动态变化,如种群的繁殖、 迁徙等,也会对群落产生影响。
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气候、土壤 、地貌等;生物因素,如种群数 量、种间关系等。
群落演替的规律
01
02
03
04
不可逆性
群落的演替是有方向的,具有 不可逆性。
长期变化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长期变化的 过程,需要经过几百年甚至几
千年才能完成。
普遍性
群落的演替是有普遍性的,可 以在各种类型的环境中发生。
阶段性
群落演替具有不可逆性,即一旦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原来的群落很难再恢 复。
群落演替的分类
根据演替的方向,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 。正向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更适应环境的群落代替的过程, 而逆向演替则是指一个群落被不适应环境的群落代替的过程 。
根据演替的速度,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快速演替和慢速演替 。快速演替是指演替过程非常迅速,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而慢速演替则是指演替过程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详细描述
亚马逊雨林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覆盖了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亚马逊 雨林的群落演替正在发生。在演替过程中,森林中的植被类型和物种组成不断变化,从最初的草本植物群落演替 为木本植物群落,最终形成茂密的森林。
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
总结词
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屏障,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群落演替也在发 生。
资源开发与利用
人类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 森林砍伐、水资源开发等,会
对群落产生影响。
生物因素
物种的进化
物种的进化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 要因素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 物种会不断进化,适应新的环境,
从而导致群落的演替。
种群的动态变化
种群的动态变化,如种群的繁殖、 迁徙等,也会对群落产生影响。
4.4群落演替PPT优质课件
2020/12/9
4
一、群落的演替类型
阅读教材P79-80, 回答P78“思考与讨论”
2020/12/9
5
提示: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 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 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 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2020/12/9
3
对群落的“动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 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 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 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 存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 程,就叫做演替。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020/12/9
1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1883年8月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2020/12/9
2
阅读教材P78“问题探讨”并回答讨论 题
提示: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 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 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 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 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③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2020/12/9
9
❖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 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裸岩上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PPT课件
7.下列有关人对群落演替旳影响旳论述,错误 旳是( ) A.人类活动影响着生物群落旳演替 B.人类能够对自然环境中旳生态关系起着增 进、克制、改造和建设作用 C.人类能够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旳方向和 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D.人类不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 展旳道路进行
至少有两种原因在小路周围旳杂草分布中起 作用:一是人旳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 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 间旳竞争,在远离人践踏旳地方,茎秆较高旳 狗尾草优先取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旳、有意识地 进行旳,能够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 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旳相互关系加以控 制,甚至能够改造或重建起新旳关系;
裸岩上旳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1、光裸旳岩地上首先定居旳生物为何不 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 获取养分,而地衣能够经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 岩中获取养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旳生长提供了怎样旳基础? 为何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退耕还林
1999年开始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2023年全方面实施,已合计完毕 退耕还林3.18×106 hm2,荒山造林3.25×106 hm2,中央合计投入达232亿元。 规划在2023年前退耕还林1.47×107 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73×107 hm2。 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长林草覆盖率5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控制面积8.67×107 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03×108 hm2。这是50数年来我国涉及范围最广、任 务量最大、农民参加度最高旳生态建设工程。
A.沼泽 B.湿地
C.草原
D.森林
2.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从湖底开始旳水生演替 B.草原旳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旳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旳恢复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课件(共22张PPT)
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讨论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A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B
小灌木
C
灌木林
D
树林
思考:
A.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经历了几个阶段? B.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C.弃耕农田一定会变成森林吗? D.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成森林?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经历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
缓慢
较快
裸岩、火山岩、 火灾过后的草原、
沙丘、冰川泥 过量砍伐的森林、
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9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导 过度砍伐、导 污水排放,破坏 致草原退化 致森林破坏 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不_同__于___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动动脑:
• A.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能颠倒吗? • B.裸岩上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
植物和树木,而是地衣? • C.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
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 D.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
喀拉喀托 火山
时间:1883 年 8 月 7 日 地点:印度尼西亚
事件:喀拉喀托火山 大爆发
1883年
几年后
火山爆发 小草
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讨论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A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B
小灌木
C
灌木林
D
树林
思考:
A.弃耕的农田演替成森林,经历了几个阶段? B.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C.弃耕农田一定会变成森林吗? D.内蒙古大草原为什么没有演替成森林?
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
经历时间长
经历时间短
缓慢
较快
裸岩、火山岩、 火灾过后的草原、
沙丘、冰川泥 过量砍伐的森林、
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9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过度放牧、导 过度砍伐、导 污水排放,破坏 致草原退化 致森林破坏 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不_同__于___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动动脑:
• A.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能颠倒吗? • B.裸岩上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
植物和树木,而是地衣? • C.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
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 D.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
喀拉喀托 火山
时间:1883 年 8 月 7 日 地点:印度尼西亚
事件:喀拉喀托火山 大爆发
1883年
几年后
火山爆发 小草
蜘蛛
1909年
202种动物
1919年
621种动物
1934年 小树林 880种动物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共20张PPT)
可以使林草覆盖面、湖泊面积明显增大,生物多样性增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哪些影响?
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群落到了相对稳定阶段。
加,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得 到明显改善。
1.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
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
适从者进生 化存上是看通,大过云生杉面存比斗桦争木积实高现等围的 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少了蓄洪面积, 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2、群落演替的实例二:
(2)光裸的岩地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季节、气候、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四川宝兴县一处面积很小的人工林外 表显示繁茂的植被覆盖
地表覆盖的干燥松针和裸露的地表
外来物种入侵
美国白蛾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四、退耕1还、林、还为草、什还湖 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 一?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提高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降低 可以使林草覆盖面、湖泊面积明显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2、你对“同一时间”如何理解的?
所取代。这种群落演替表明:
D
A.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
(3)从什么阶段开始有动物进入这个地区?每个阶段都有哪些动物进入?
B.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季节、气候、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
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群落到了相对稳定阶段。
加,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得 到明显改善。
1.在桦木林中常出现云杉的幼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
过桦木,桦木因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死亡,最终为云杉
适从者进生 化存上是看通,大过云生杉面存比斗桦争木积实高现等围的 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少了蓄洪面积, 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2、群落演替的实例二:
(2)光裸的岩地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季节、气候、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四川宝兴县一处面积很小的人工林外 表显示繁茂的植被覆盖
地表覆盖的干燥松针和裸露的地表
外来物种入侵
美国白蛾
外来物种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四、退耕1还、林、还为草、什还湖 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因之 一?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提高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种群稳定性的降低 可以使林草覆盖面、湖泊面积明显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2、你对“同一时间”如何理解的?
所取代。这种群落演替表明:
D
A.从进化上看,云杉比桦木高等
(3)从什么阶段开始有动物进入这个地区?每个阶段都有哪些动物进入?
B.从结构上看,桦木比云杉高等 (1)此演替过程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季节、气候、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等
《群落的演替》ppt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通常起始条件是气候变化、生物繁殖、火灾、洪水等自然因素, 也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
群落演替的驱动力
群落演替的主要驱动力是自然选择和生物竞争。
群落演替的类型
原生演替
指在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 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 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
减少,而适应性较强的物种数量增加。
02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温度变化
温度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温暖气候下,群落演替速度较快,而寒冷 气候则会减缓群落演替的速度。
降雨量
降雨量决定了水生生物和陆地生物的平衡。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缺乏可能 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土壤条件
土壤类型
土壤类型如砂土、粘土和壤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从 而影响群落演替。
例如,城市绿化是一个重要的群落演替过程 ,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等植物,可以增加城 市的绿化覆盖率,减少城市中的噪音、尘埃 等污染物,从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同时, 城市绿化也能够提供休闲娱乐场所和自然景
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05
群落演替的未来趋势与研 究展望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群落演替
01 02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群落演替现状
伴生演替
指随着一个群落的演替,另一个群 落也发生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过程
01
通常是由一个相对均一、结构简单的群落向一个逐渐均一、结
构复杂的群落发展。
群落演替的过程示例
02
如森林演替,从草本植物阶段开始,逐渐向灌木阶段、乔木阶
第4节《群落的演替》PPT课件(共28张PPT)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进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 土地开垦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 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 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规模不等 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1、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外来物种危害:1、成为优势种,危及已有物种。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
2、如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的景象吗?
1. 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 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 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 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
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 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内容
起点 没有植被的环境 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长
速度
缓慢
影响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因素
能否恢复 不可能
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
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
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 67×107 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33
阅读课本P79-P80页以及思考与讨论 题,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和弃耕农田上演替的大致过程
34
35
36
37
38
39
40
课本P78讨论
41
42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
43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17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
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 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乔木林 ③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等
18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 ⑥树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 难形成
16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 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 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 乔木→森林 ③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础?苔藓为何能取代地衣?是完全的“取 而代之”吗?
9
草本植物阶段
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能够萌发生 长。结果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据了优势……
10
草本植物阶段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
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有机 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
11
灌木阶段
灌木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并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群落中物种更加多样化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 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和方向进行。
20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1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思考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
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22
四、群落演替中的问题:生物入侵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28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29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
30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5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空间特征
26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K/2
27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AB
互利共生 ++ 寄生 +-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竞争 捕食
-- +-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31
问题探讨:
1883,8,7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32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群落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 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 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12
森林阶段
乔木比灌木在 获取阳光上更具 有优势,最终形 成了森林。树林 的形成进一步改 善了生物生存的 环境,物种进一 步多样化,这个 阶段相对稳定。
13
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 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14
演替的类型
2、次生演替:
15
群落的演替类型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
23
四、生物入侵的种类
24
《中国水利网》宁 波、昆明、武汉等 地,人躺在铺满水 葫芦的湖面上,可 以不沉;上海去年 3万吨的水葫芦打 捞量,今年已翻了 3倍有余,上升至 10万吨;水葫芦所 带来的水体富营养 化,让越来越多的 水中生物痛失“家 园”。
3
群落的演替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
一、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裸地之上是 如何出现森 林的呢?
5
裸岩阶段
6
7
8
裸露岩石演替成森林 1、光裸岩地上的“拓荒者”是谁?为什么? 2、苔藓出现后,和地衣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他们竞争的是什么?哪个有优势? 3、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44
45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6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 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课前回顾
1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
1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
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观”
1883年8月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岩浆形成 的寸草不生岩浆岩,现已蔚然成林。
19
思考与讨论: 讨论课本P81提出的问题
提示: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 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 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 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 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就 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33
阅读课本P79-P80页以及思考与讨论 题,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和弃耕农田上演替的大致过程
34
35
36
37
38
39
40
课本P78讨论
41
42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
43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 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 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17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
存在植被,但在土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 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 →乔木林 ③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 林、弃耕的农田等
18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②多年生杂草
③小灌木
④灌木丛 ⑤乔木 ⑥树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 难形成
16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 ①概念: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 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 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 乔木→森林 ③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础?苔藓为何能取代地衣?是完全的“取 而代之”吗?
9
草本植物阶段
土壤能保持一定水分时,草本植物的种子能够萌发生 长。结果较高的草本植物逐渐占据了优势……
10
草本植物阶段这时,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开始进
入到这个地区。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有机 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
11
灌木阶段
灌木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逐渐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 并成为许多鸟类的栖息地,群落中物种更加多样化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 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和方向进行。
20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1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思考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
原因之一? 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
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22
四、群落演替中的问题:生物入侵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28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水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稗草 羊与草 狼与羊
29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区分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2、次生演替:
30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5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的空间特征
26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K/2
27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AB
互利共生 ++ 寄生 +-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竞争 捕食
-- +-
彼此抑制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31
问题探讨:
1883,8,7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32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群落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和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改变 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 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12
森林阶段
乔木比灌木在 获取阳光上更具 有优势,最终形 成了森林。树林 的形成进一步改 善了生物生存的 环境,物种进一 步多样化,这个 阶段相对稳定。
13
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 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14
演替的类型
2、次生演替:
15
群落的演替类型
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①一年生杂草
1.紫茎泽兰 2.薇甘菊 3.空心莲子草
4.豚草
5.毒麦
6.互花米草
7.飞机草 8.凤眼莲 9.假高梁
10.蔗扁蛾 11.湿地松粉蚧 12.强大小蠹
13.美国白蛾 14.非洲大蜗牛 15.福寿螺
16.牛蛙
23
四、生物入侵的种类
24
《中国水利网》宁 波、昆明、武汉等 地,人躺在铺满水 葫芦的湖面上,可 以不沉;上海去年 3万吨的水葫芦打 捞量,今年已翻了 3倍有余,上升至 10万吨;水葫芦所 带来的水体富营养 化,让越来越多的 水中生物痛失“家 园”。
3
群落的演替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 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4
一、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裸地之上是 如何出现森 林的呢?
5
裸岩阶段
6
7
8
裸露岩石演替成森林 1、光裸岩地上的“拓荒者”是谁?为什么? 2、苔藓出现后,和地衣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他们竞争的是什么?哪个有优势? 3、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 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 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
44
45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 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6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 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课前回顾
1
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是由于生物本身的高 度或活动空间的高度造成的;水平结构的分段 是由于环境的光、热、水及地形等条件对生物 的选择造成的。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
1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2
群落演替的“动态发展观”
1883年8月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岩浆形成 的寸草不生岩浆岩,现已蔚然成林。
19
思考与讨论: 讨论课本P81提出的问题
提示: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 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 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 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在路周围 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就 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