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
工业机器人 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各种工业任务的机器人。
它们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重复、危险或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从那时起,它们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机械手的发展。
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工程师们开始研制机械手,用于组装和焊接汽车零部件。
这些机械手主要由一些简单的关节和夹具组成,可以执行一些简单的动作。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械手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能够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第二阶段是控制系统的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控制系统变得更加先进。
工程师们开始使用数字控制系统来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这些控制系统能够精确地控制机械手的位置和速度,实现更精密的操作。
第三阶段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工程师们开始将各种传感器应用到工业机器人中。
这些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例如,光电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力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机器人与物体之间的力。
第四阶段是智能化技术的发展。
在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开始具备了一些智能化的能力。
它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一些工业机器人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机器人或人类的协作来完成复杂的任务。
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技术突破。
例如,柔性机器人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和任务。
3D打印技术使机器人的制造更加灵活和高效。
视觉识别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物体。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对于现代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然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工业机器人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投资工业机器人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一、简介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机器人系统,它可以完成一系列复杂且重复的工业操作,如焊接、装配、搬运等。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历程,以及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二、机器人的起源机器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工程师和哲学家就提出了制造可以自动执行任务的机械人的想法。
然而,真正的工业机器人则是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
最早的工业机器人是用于汽车生产线上的搬运和组装任务,虽然功能有限,但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第一代工业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
它们被设计用来执行简单的操作,如点焊、铆接等。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通常是固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只能在一个平面内运动。
1.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特点•简单的操作能力,通常只能执行固定的任务•固定在一个位置上,无法进行三维运动•需要人工编程来指导其行动2.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第一代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行业,用于车身焊接、铆接等任务。
它们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人工操作中的错误和危险。
四、第二代工业机器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机器人需求的增加,第二代工业机器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
第二代工业机器人在第一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进步,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
1. 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的特点•可以进行三维运动,具备更广泛的工作范围•具备更多的传感器和反馈系统,能够实现真正的自适应动作•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自主完成工作,无需人工干预2. 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第二代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如电子制造、食品加工、医药生产等。
它们的高效率和灵活性使得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精细化。
五、第三代工业机器人第三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工业机器人。
第三代工业机器人在技术和性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使得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操纵机器,拥有一系列复杂的功能,已经在工业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发展史也从未间断过。
从20世纪50年代末发明到21世纪机器人的蓬勃发展,实现了令人惊叹的飞跃。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该时期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1954年,美国的科学家维克多布莱恩特(Victor Blun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有手的机器人,命名为“Unimate”。
它拥有一个夹爪,可以运动起来,并用热压装配砖瓦。
后来,工业机器人经历了几年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变化。
1966年,“Unimate”机器人被应用到英国的萨默塞特自动化有限公司(Summers Automation Ltd),这是机器人在英国的首次工业应用。
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外形更新更加精致,功能也更加强大。
1970年,日本的“佐里”机器人(Sory robot)诞生,它拥有一个完整的手臂,可以完成一些基本动作,如抓取物体和放置物体。
1982年,德国SSI公司发明了第一台有电脑控制系统的机器人,名为“Cougar”。
它可以实现多种多样的功能,并能更加精确地操作物品。
进入21世纪之后,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迅猛,更多新型机器人也陆续出现。
例如“AlphaRex机器人”,一种多功能机器人,它拥有六个关节,可以实现更多复杂功能。
另外,“Baxter和UR5机器人”等软体机器人也得到了应用,它可以实现人性化的操作。
今天,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也更加成熟,机器人也更加智能。
它们正在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化工工业、冶炼工业、电子制造业以及其他各种工业领域。
它们减轻了工人的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自20世纪50年代起,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会继续发展,不断开发新型机器人,为人类发展更加便利和安全的环境做出贡献。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日益成熟,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早期机械手臂的诞生到现代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探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
一、机械手臂的发展初期机械手臂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由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加速推动,人们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机器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
在这一背景下,早期的机械手臂出现了。
这些机械手臂由简单的电动或液压系统驱动,用于简单的重复动作,如搬运、装配等。
二、电子控制系统的引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控制系统被引入到机械手臂中。
这使得机械手臂能够实现更加精确和复杂的动作,并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
同时,机器人开始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子行业等领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
三、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突破进入20世纪80年代,数字化和自动化的突破为机械手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得机械手臂具备了感知和判断能力,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做出相应的动作调整。
此外,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得机械手臂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运算和控制。
这些创新使得机器人可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生产任务。
四、人机协作的实现随着对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探索和研发,人机协作成为了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往往需要与人类工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然而,现代机器人通过引入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与人类工人的近距离合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工作体验。
五、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和需求。
同时,工业机器人也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相结合,如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等,实现更加全面和高效的生产。
六、总结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机械手臂到智能化的自动化系统的演变。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关注如何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力完成重复、危险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
然而,早期的工业机器人还比较简单,功能有限,主要由电气和机械元件组成。
在1961年,美国的Joseph Engelberger和George Devol共同发
明并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
Unimate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主要用于焊接、喷涂和搬运等工作任务。
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生产线的工作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从此之后,工业机器人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并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首先是数字化控制的出现,使机器人能够更加精确地执行任务。
接着是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物体。
随后是人机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工人共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也迎来了新的突破。
现代工业机器人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自主性,能够学习和适应新任务,完成复杂的操作和决策。
此外,机器人的外形和结构也在不断创新,出现了更轻巧、柔软和易操作的机器人。
未来,工业机器人将继续发展和演进。
预计机器人将更加智能、自主,能够更好地与人类合作,应对多变的生产需求。
同时,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会扩大,涉及到更多行业和领域。
总体而
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持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将不断为工业制造带来更大的变革和提升。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工业机器人是指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自动化机械设备。
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机械臂到现代智能化的机器人系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在生产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历程1. 早期机械臂早期的机械臂是工业机器人的鼻祖。
20世纪60年代,第一代机械臂在汽车工业投入使用。
这些机械臂能够进行简单重复的操作,如焊接、喷漆等。
它们采用基本的控制方法,由固定程序控制工作,功能有限。
2. 可编程机器人20世纪70年代,第二代机器人出现,具备可编程功能,可以根据生产要求进行灵活的操作。
这些机器人开始使用数字控制系统,能够进行TCP/IP通信,并且可以协同工作。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3. 全面自动化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进入全面自动化阶段。
机器人系统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并进行判断。
同时,机器人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能够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机器人可以进行车身焊接、装配和喷涂等工作。
4. 智能化机器人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机器人开始出现。
这些机器人可以进行自主决策,并且能够学习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智能化机器人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精度,为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二、未来展望1. 人机协作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更多地与人类进行协作。
目前,传统的机器人需要在安全围栏内进行工作,人类不能直接与之接触,而人机协作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共同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 柔性制造柔性制造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适应能力,能够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灵活的生产。
这种柔性制造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工厂的转换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人工智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具备更高的智能化水平。
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和算法的优化,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并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
机器人行业发展史

机器人行业发展史说到工业机器人,对于当今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陌生话题了,随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工业机器人已经走进了各行各业,在智能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已经普遍应用的工业机器人是怎么来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一、萌芽阶段(20世纪40-50年代)利用工具来减轻人力的负担一直是人类进化的关键一环,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针对一些繁重且危险的工作,人们开始探究用机器取代人力的可能。
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解决核试验过程中材料放射污染的问题,美国阿贡国家能源实验室首先研制出遥操作机械手用于处理放射性物质。
并于第二年,又开发出一种电气驱动的主从式机械手臂,有效避免了实验人员直接暴露在放射性材料的实验环境中,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1954年,美国发明家乔治·德沃尔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装有可编程控制器的极坐标式机械手臂,并发表了该机器人的专利,具备了机器人雏形。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Unimate (意为“万能自动”)并定型生产,由此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工业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不过,当时尚属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萌芽阶段,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所谓的“工业机器人”堪称“简陋”,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工业生产场景。
于是,先驱者们又开始了新一阶段的探索。
二、初级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人类文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战后全球范围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问题,尤其是日本、德国这样的战败国,战后重建以及巨大的劳动力短缺,迫使人们急于寻求替代人工的方法。
1962年,美国通用汽车(GM)公司安装了Unimation 公司的第一台Unimate工业机器人,标志着第一代示教再现型机器人的诞生。
在这一发展阶段,工业机器人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并渐渐走向产业化,汽车生产领域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工业机器人开始在搬运、喷漆、弧焊等规模化生产中的各个工艺环节推广使用,使得二战之后一直困扰着世界多个地区的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推进,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将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发展阶段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展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二、起源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国内对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
那个时期,国内主要以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为主,进行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
这一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等领域。
三、发展阶段1. 技术引进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
这一阶段,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和合作。
国内企业通过购买国外机器人设备和技术,进行本土化生产和改进,逐渐掌握了核心技术。
2. 自主研发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自主研发阶段。
国内企业积极投入研发力量,加大对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通过自主研发,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性能不断提升,逐渐具备了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
3. 创新发展阶段近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投入,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创新发展。
国内工业机器人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
四、应用领域1. 汽车制造国内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汽车零部件的装配、焊接、喷涂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电器在电子电器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电子元件的贴片、焊接、组装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
3. 机械制造在机械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用于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喷涂等工艺,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4. 食品饮料在食品饮料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包装、搬运、分拣等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卫生安全。
5. 医疗保健工业机器人在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声明: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国内外发展历程对比(一)早期发展阶段1、国外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当时主要由美国和日本进行研究。
美国在1954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制造业的焊接工作。
随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不断进行研发和推广,并在各个领域应用工业机器人。
而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重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并推出了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品牌。
日本政府积极支持机器人产业,并在70年代末成立了机器人协会,加速了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
2、国内发展历程相较于国外,中国在工业机器人发展上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入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但由于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限制,发展进展缓慢。
直到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机器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方向。
此后,国内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大企业纷纷涉足机器人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中期发展阶段1、国外发展历程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工业机器人在国外的应用逐渐扩大。
除了汽车制造业外,工业机器人开始在电子、食品、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功能也不断增强,从最初的简单操作,逐渐发展到能够进行复杂的装配、搬运、包装等任务。
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业生产更加高效、精确和灵活。
2、国内发展历程中国在中期发展阶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逐渐扩大。
政府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同时,国内企业也加大了对机器人技术的研发投入,并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
(三)现阶段发展在当前阶段,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继续创新和发展。
机器人越来越智能化、灵活化,能够适应不同场景和任务需求。
工业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是指能执行不同任务的可编程自动化机器人,用于在工业制造领域代替人力完成重复、繁重或危险工作。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起源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美国的控制工程师George Devol和商业家Joseph Engelberger共同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名为Unimate。
Unimate是一种大型的电气液压系统,可以用于在汽车制造厂中进行焊接、装配等工作。
1959年,Unimate首次在一家汽车制造厂投入使用,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二、发展从Unimate问世以后,工业机器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与试验(1950年代-1970年代)在工业机器人初期,科学家们主要进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试验。
他们尝试开发出可以执行多种任务的多功能机器人。
然而,当时的技术限制以及高昂的成本使得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 第二阶段:模块化和可编程机器人(198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降低成本,工业机器人开始向模块化和可编程方向发展。
这使得机器人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工作环境进行调整和编程。
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汽车制造,还用于电子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
3. 第三阶段:智能化和协作机器人(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智能化和协作机器人的阶段。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和视觉系统,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周围环境,做出更加智能的决策。
此外,机器人与人类的协作也得到了重视,出现了能够与人类工人安全合作的协作机器人。
三、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业、物流、医疗等。
以下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1. 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领域起着关键作用。
它们可以完成焊接、装配、上下料、包装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及趋势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及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之一。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工业机器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急需一种能够替代人工劳动的方式。
于是,通用电气公司首次提出了"机器人"这一概念,并研制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这台机器人名为"安可",虽然十分笨重,但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1. 早期机器人的发展(1950-1970年代)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几十年间,工业机器人逐渐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这期间,工业机器人的功能主要集中在重复性、单一的任务上,如焊接、装配、搬运等。
虽然这些机器人在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它们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2. 发展成熟期(1980-200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工业机器人进入了一个发展成熟的阶段。
机器人技术得到了持续改进,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同时,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包括电子、食品加工、医疗等。
机器人的功能也得到了拓展,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操作和任务。
3. 当代工业机器人(21世纪)进入21世纪以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迎来了智能化、柔性化的时代。
机器人可以通过学习、感知和自主决策来完成各种任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例如,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类工作人员安全地共同劳动,成为工厂生产中的得力助手。
三、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1. 智能化趋势未来,工业机器人将越来越智能化。
机器人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并灵活应对各种任务。
同时,机器人还将能够进行人机交互,与操作人员实现更紧密的合作。
2. 网络化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将实现互联互通。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的可编程机械设备,它们可以在工业生产线上代替人类完成重复性、危险或繁琐的工作。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以下是该领域的主要发展阶段。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工业机器人出现了。
在这个阶段,首次出现了能够执行物体搬运、焊接等任务的工业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通常由大型的液压系统驱动,采用简单的控制技术。
198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化和精确。
具备多关节、多轴控制能力的机器人开始出现,能够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
同时,机器人的重量和尺寸也得到了缩小,使得它们更容易集成到生产线中。
1990年代至2000年代,机器人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由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成熟,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计算速度大幅提高,成像和感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精确地感知和应对周围环境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进入21世纪,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除了传统的生产线任务外,机器人开始应用于装配、包装、质检等工作。
同时,机器人的灵活性得到提高,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进行快速编程和重新布局。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有望进一步提升机器人的自主识别和决策能力。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柔性生产需要机器人能够快速适应产品变化和产量需求的变化,智能制造需要机器人能够和其他设备实现高度集成和协同工作。
这些挑战正在推动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总的来说,工业机器人发展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与进化,从最初的简单执行器到智能灵活的多关节机器人,再到如今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场景的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工作环境安全性,有望进一步推动工业制造的转型升级。
工业机器人发展简史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它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器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难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
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
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如图0.2所示,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
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
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
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
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
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以下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发展阶段:1. 早期阶段(20世纪20年代-50年代):在这个阶段,出现了早期的自动化设备和机械装置,用于完成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任务。
这些机械装置主要是基于传动系统和简单的控制机构。
2. 数字控制(NC)阶段(50年代-6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应用于工业机械中。
这种技术使用数字指令控制机床的运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精度。
3. 工业机器人诞生(60年代):1961年,美国工程师乔治·德夫尔创造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机器人,被命名为Unimate。
这是第一款可以执行多种工作任务的机器人,它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和电脑控制。
4. 自动化控制(70年代):在这个时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更多的工业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等。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逐渐发展为更加复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5. 多关节机器人(80年代):随着机械设计和电子控制技术的进步,多关节机器人开始出现。
这种机器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精度,可以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6. 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的应用(90年代):在这个时期,传感器和视觉系统的应用开始在工业机器人中普及。
这些技术使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和实时反馈,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执行任务。
7. 协作机器人(21世纪):近年来,协作机器人成为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这些机器人能够与人类工人共同工作,通过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实现安全和高效的合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持续发展。
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高了生产效率、质量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预计未来工业机器人将进一步发展,涉及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并与人类工人实现更紧密的协作。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被引入并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初期发展、快速发展和现代化发展三个阶段。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阶段的关键发展和未来展望。
一、初期发展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工业机器人的初期发展阶段,机器人的功能相对较为简单,一般用于重复性机械作业,如焊接、装配和搬运等。
在这一时期,机器人技术主要受到美国和日本的推动和发展。
1954年,美国的乔治·戴文教授创建了第一个电气驱动机器人,标志着工业机器人的诞生。
此后,日本在1960年代末成立了第一个机器人研究机构,推动了机器人的应用和改进。
二、快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2000年代)在1980年代,工业机器人得到了技术的突破和革新,机器人的功能不断扩展,应用领域也逐渐拓宽。
机器人开始具备一些高级功能,如感知能力和自主导航等。
此外,工业机器人的外部形态也得到了改进,外观更加人性化,使用更加安全。
这一时期,工业机器人开始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和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现代化发展阶段(2000年代至今)进入21世纪,工业机器人迎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机器人技术不断进步,应用范围也大幅扩展。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入,使得工业机器人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灵活化。
现代工业机器人不仅能够进行复杂的制造工艺,还能够与人类进行协作工作,实现人机协同。
同时,机器人还具备更多的交互功能,能够与环境进行感知和调节。
这些进展使得工业机器人在生产效率、品质控制和劳动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展望:工业机器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主学习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要求。
2. 人机协作:工业机器人将进一步与人类实现更高层次的协作,实现柔性制造。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工业机器人是指能够自动执行各种工业任务的可编程机器人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并探讨其对制造业的影响。
一、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当时,美国工业界面临劳动力短缺和高成本的问题,需要一种能够替代人力的解决方案。
于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瑟夫·恩格尔在1954年发明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名为“伯特”。
二、早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迅速加速。
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自动化产线上使用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来进行盘式制动器的组装。
随后,日本也开始投入机器人研发,并于1968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商用工业机器人“安川电机的YS100”。
三、日本的崛起70年代,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生产和使用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急剧增加。
日本公司安川电机、本田、川崎等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主导力量。
此时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领域。
四、技术的突破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先进的传感器技术使得机器人能够感知和适应外部环境,增强了机器人的灵巧性和安全性。
此外,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更高的精确度和效率。
五、协作机器人的崛起21世纪初,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协作机器人(Cobots)开始逐渐兴起。
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更加灵活,可以与人类工作员工共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协作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疗、零售和物流等领域。
六、未来发展趋势目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正朝着柔性化、智能化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柔性化的机器人可以根据生产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重构,提高生产线的适应性。
智能化的机器人能够学习和自主决策,提升生产效率。
同时,由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采用了节能和环保的设计。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一、引言工业机器人是指具有自主运动能力、可编程控制、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一定的重复性、繁琐或危险的工作任务的机器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工业机器人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60年代)20世纪5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MIT)研究员乔治·德沃尔等人研制出了第一个数字控制系统,为后来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奠定了基础。
1961年,美国联合汽车公司(GM)在其底特律工厂首次使用了一台由安装在悬臂臂上的电动手臂组成的“无骨架”机械手,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2. 发展阶段(1970年代-1990年代)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和使用国家。
1978年,日本机器人制造商富士重工业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可编程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引领了全球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方向。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开始实现自主控制和自适应功能。
3. 现代阶段(2000年至今)21世纪以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智能化、网络化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应用,工业机器人已经从单纯的生产设备转变为智能制造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在新兴领域如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
三、工业机器人技术特点1. 自主运动能力:工业机器人具有自主运动能力,可以根据预设程序完成各种复杂运动任务。
2. 可编程控制:工业机器人采用可编程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程修改。
3. 灵活性:工业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操作。
4. 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具有高精度和高重复性,可以在高精度要求的生产环境下进行操作。
5. 安全性:工业机器人具有多种安全保护机制,可以有效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工业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工业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是指用于工业生产领域的自动化机器人。
它们能够执行重复性的、危险的或繁琐的工作,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工业机器人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首次引入了“工业机器人”一词,并启动了相关研究项目。
那时,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制造业,用于转移重物和焊接等重复性工作。
二、工业机器人的初步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初步发展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先进国家。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研究院推出了首台数字控制机器人,实现了简单的自动化操作。
此后,日本也开始着手发展工业机器人,并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突破1.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高,使得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更高精度和更灵敏的操作。
2. 控制系统的创新: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得到了重要的突破,采用了更先进的控制算法和编程语言,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3. 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的引入使工业机器人能够进行复杂的视觉识别和图像处理,提高了机器人在装配、检测等任务中的应用能力。
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扩展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扩展。
1. 汽车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车身焊接、喷涂、装配等环节。
2. 电子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在电子制造业中用于半导体加工、电子元器件装配等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包装与物流业: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产品的自动包装、分拣和搬运,提高了物流效率。
4. 医疗领域:工业机器人在手术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医疗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五、工业机器人的未来趋势1. 智能化发展:工业机器人将越来越智能化,具备更强大的学习和自主决策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生产环境。
2. 人机合作:工业机器人将与人类工作人员实现无缝协作,形成高效的人机一体化生产模式。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工业机器人(Industrial Robot)作为一种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探讨其起源、演进和未来趋势。
一、起源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概念首次被引入。
在此之前,机械化生产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传送带和其他固定装置。
然而,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寻求更具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的解决方案。
于是,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
二、演进1.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第一代工业机器人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问世。
这些机器人主要由电机、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组成,能够实现基本的操作,如装配、焊接和搬运。
然而,它们的控制系统仍然相对简单,受限于当时的计算能力和编程技术。
2. 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第二代工业机器人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
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机器人具有更强大的控制系统和更复杂的编程能力。
此外,它们还引入了更多的关节和传感器,使其能够进行更加精准的操作。
这一阶段的机器人迅速普及,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第三代工业机器人随着计算机和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代工业机器人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涌现。
这些机器人具有更高的可编程性和自主性,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要求做出实时调整。
此外,它们还拥有更先进的视觉系统,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感知和操作。
4. 当前和未来趋势当前,工业机器人已经进入第四代甚至是更高级别的演进阶段。
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
它们使用先进的材料和传感器,能够实现更复杂、高速和高精度的操作。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还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决策和协作。
三、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汽车制造、电子设备、金属加工、医药生产等。
它们能够完成重复性、高风险和高精度的工作,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挑战与展望虽然工业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机器人的成本、维护和编程仍然是制约其普及的重要因素。
工业机器人发展史简述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张京伟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
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分布及发展,我们先看两幅图表UNECE估计,2004年全球至少安装了10万台新的工业机器人。
其中:欧盟31 100台(比2003年增加15%,但比2001年的记录仅增加1%);北美16 100台(比2003年增加27%,比2000年的记录高24%);亚洲51 400台,主要在日本,但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比2003年增长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北京联合大学自动化学院张京伟摘要: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制虽然起步晚,但是有着广大的市场潜力,有着众多的人才和资源基础。
在十一五规划纲要等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在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未来,我们一定能够完全自主制造出自己的工业机器人,并且将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到制造与非制造等广大的行业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社会生产的安全高效,为实现伟大祖国的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字:工业机器人;日本;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制造;十一五纲要;引言: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着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的生产关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已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对机械的利用效率,使之为我们创造出愈加巨大的生产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和谐。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是人类在利用机械进行社会生产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在发达国家中,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设备已成为自动化装备的主流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外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经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
全球诸多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实践表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是实现自动化生产,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推动企业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工业机器人在全世界的分布及发展,我们先看两幅图表UNECE估计,2004年全球至少安装了10万台新的工业机器人。
其中:欧盟31 100台(比2003年增加15%,但比2001年的记录仅增加1%);北美16 100台(比2003年增加27%,比2000年的记录高24%);亚洲51 400台,主要在日本,但中国市场增长迅速(比2003年增长24%)。
据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统计,至2008年底,世界各地已经部署了100万台各种工业机器人。
其中,日本机器人数量据世界首位。
他们的算法基于制造工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即每万名工人拥有多少台制造机器人。
其中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的10倍,也比排在第二位的新加坡多出了一倍。
其中日本每万名工人拥有295台工业机器人,新加坡169台,韩国164台,德国163台。
虽然排在前三位的国家都在亚洲,不过欧洲却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密度最大的地区。
欧洲国家工业机器人密度为每万名工人50台,美洲为平均31台,亚洲平均27台。
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具有简单记忆和可变控制程序的自动机械。
它是在机械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外称为industrial robot。
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将人类从繁重单一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它还能够从事一些不适合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劳动,实现生产的自动化,避免工伤事故和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进相应科学技术的发展。
工业机器人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已经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领域。
(1)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据美国J.B.Day通过大量的定后发现: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在机床或其它设备上做上下料工作,以及在设备之间做短途搬运工作所花时间占了整个生产时间的80%以上,搬运费占了加工费的30%~40%,而且有85%的生产事故发生在搬运上,因此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解决了很多难题。
(2)直接从事广泛的生产劳动:例如喷漆、焊接、热处理、冶炼、电镀,以及冲压。
注塑成型。
砂型铸造、锻造等。
比如我国滩坊砖厂制造了一只有260个指头的机械手。
(3)进行严谨的物品装配:通过图纸识别零件并加以组装,首先取得成功的是美国加利福利亚的斯坦福大学。
此外还有日本日立制作的Hivip,列宁格勒的“变压器装配小组”。
(4)仓库管理自动化:最早出现在法国,现已遍及世界各地,例如芬兰的汉基亚公司(汉基亚仓库是欧洲十大仓库之一)。
(5)从事特殊环境下的劳动:核辐射、无毒气氛、强噪声、超低温或高温环境等不合适人工作的环境,甚至超越人能力范围的环境。
比如用于发现输油管裂缝的机器人,日本生产了一种用于救火的“神奈川”机器人。
(6)从事教育卫生等服务:例如美国Centurion公司生产的“机器人教师”已成功为学生开设了“逻辑学”、“概率论”等课程,美国德克萨斯仪表公司制造的微型翻译机器人,日本稻田大学研究出的“乳腺检诊机器人”。
二、工业机器人的诞生至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日本是当今的工业机器人王国,既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制造国也是最大消费国。
但实际上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是美国。
机器人的启蒙思想其实很早就出现了,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发表了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剧中叙述了一个叫做罗萨姆的公司将机器人作为替代人类劳动的工业品推向市场的故事,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于是在1959年美国的一家汽车公司,工业机器人应运而生。
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奥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发现可以让机器人去代替工人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而且不需要报酬和休息,任劳任怨。
接着他们两人合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生产unimate工业机器人。
(1961年在美国诞生的Unimate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发展:与此同时,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毫无疑问,在美国诞生并已投入生产的工业机器人给日本带来了福音。
1967年日本川崎重工业公司首先从美国引进机器人及技术,建立生产厂房,并于1968年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机器人。
经过短暂的摇篮阶段,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很快进入实用阶段,并由汽车业逐步扩大到其它制造业以及非制造业。
1980年被称为日本的“机器人普及元年”,日本开始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机器人,这大大缓解了市场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社会矛盾。
再加上日本政府采取的多方面鼓励政策,这些机器人收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
1980年~1990年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处于鼎盛时期,后来国际市场曾一度转向欧洲和北美,但日本经过短暂的低迷期又恢复其昔日的辉煌。
1993年末,全世界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有61万台,其中日本占60%,美国占8%,欧洲占17%,俄罗斯和东欧占12%。
是什么使得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如此快速的发展,现理出几点原因:(1)根本原因是日本的基本国情,人口少,劳动力严重短缺。
日本每年的人口增长率在1.1%左右,而日本人都想接受高等教育导致其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却始终停留在0.7%。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3%的增长要求,必须提高生产效率。
(2)1973年十月爆发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提高了劳动力成本,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励私营企业向自动化领域投资,提高生产效率,以抑制由石油危机带来的成本型通货膨胀。
(3)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劳动者从事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劳动,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4)日本自80年代起就采用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和促进研究与发展的政策。
日本的鼓励政策: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迅速发展有其根本的刺激动力----人口资源短缺,但更是因为政府的鼓励政策才使得这种快速的发展成为现实。
其早起的鼓励政策有三方面内容:1.普及促进政策(1)创建财政投融资租赁制度。
(2)对于重要复杂机械装置的特别折旧制度中高性能电子计算机控制工业机器人的新规定。
(3)对于工业安全卫生设施等贷款制度(中小企业金融公案、国民金融公库)追加劳动安全工业机器人的新规定。
(4)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贷款制度及设备贷款制度。
(5)FMS及其租赁制度。
(6)中小企业新技术体化投资促进税制(机电一体化税制)。
(7)省力化设备投资促进融资制度。
2.研究开发促进政策(1)极限作业机器人研究开发。
(2)基础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税制(高技术税制)。
(3)设立(财)国际机器人.FA技术中心。
(4)微机器技术研究开发。
3.其它振兴政策《技术政策税制中的工业机器人设备等的特别折旧制度(1984年创建)》日本工业协会JIRA: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成立于1972年10月, 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组织。
它的宗旨是加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制造业, 推动工业自动化和安全生产。
1992年, 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欢度了它的20岁生日。
在过去的20年中, 它得到了政府和大专院校的支持和帮助, 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及用户进行了合作。
正是这一切使日本工业机器人协会有效地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生产, 使自己站在提高工业各个领域的生产率及雇员福利的前列。
JIRA从事以下的活动:1.就制定有利于工业的财税制的各种政策问题, 向政府提出建议。
2.编辑出版双月刊《JIRA 机器人消息》、《JIRA 机器人》杂志及《日本工业机器人规范及应用》等。
协会的公务活动有组织学术讨论会、电影节以及机器人展览会等。
3.通过对机器人数量和增长情况进行市场调查, 有利于利用“政策宣传计划”来扶植系统工程公司。
4.通过技术调研、预测及标准化活动, 推动技术的发展。
5.通过设计采用机器人的安全自动化系统, 推动研究与发展。
6.通过组织国际技术会议, 例如“国际工业机器人研讨会”、“国际先进机器人学会议, 和国际工业合作研讨会等,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
7.阐明有关加强研究、开发、制造和个人拥有机器人的基本政策。
为了进行这些活动, 已成为一个拥有8个常务委员会及其下属的12个分委员会、以及大约30个专业委员会的机构。
工业机器人在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发展:美国是工业机器人的诞生地,基础雄厚,技术先进。
现今美国有着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像Adept Technologe 、American Robot 、Emersom Industrial Automation 等。
德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占世界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在普及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基础上,第二代工业机器人经推广应用成为主流安装机型,而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已占有一定比重并成为发展的方向。
世界上的机器人供应商分为日系和欧系。
瑞典的ABB公司是世界上最大机器人制造公司之一。
1974年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控式工业机器人IRB6,主要应用于工件的取放和物料搬运。
1975年生产出第一台焊接机器人。
到1980年兼并Trallfa喷漆机器人公司后,其机器人产品趋于完备。
ABB公司制造的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在焊接、装配铸造、密封涂胶、材料处理、包装、喷漆、水切割等领域。
德国的KUKA Roboter Gmbh公司是世界上几家顶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1973年研制开发了KUKA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