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ec664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8.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物质1.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2 固体、液体和气体1.3 混合物与纯净物2. 第2章:力和运动2.1 力的初步认识2.2 运动的形式2.3 力与运动的关系3. 第3章:声音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 声音的特征3.3 声音的应用与噪声防治4. 第4章:光和颜色4.1 光的传播4.2 颜色的形成4.3 光和颜色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等基本概念,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声音和光的传播、颜色的形成等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天平、小车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单、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详细讲解重点、难点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力的作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以提纲形式呈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固体、液体和气体。
请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请简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
请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
2. 答案:略略略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读物、科普视频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012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4.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2. 光的传播3. 电的力量4. 磁铁的吸引力5. 岩石与矿物6. 植物的生长7. 动物的适应8. 天气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理解声音、光、电、磁铁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应用。
2. 认识常见岩石、矿物、植物、动物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
3. 学会观察天气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电的力量、磁铁的吸引力。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植物的生长、天气的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岩石、矿物、植物、动物标本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温度计、湿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声音、展示光源、演示电路实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方式。
(2)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原理,以及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3)电的力量:讲解电路的组成,以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磁铁的吸引力:讲解磁铁的性质,以及磁力线的分布。
(5)岩石与矿物:介绍常见岩石、矿物的特点,学会鉴别。
(6)植物的生长: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7)动物的适应:介绍动物如何适应环境,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8)天气的奥秘:学会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现象。
3. 随堂练习: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光的传播原理3. 电的力量与磁铁的吸引力4. 岩石、矿物特点5. 植物的生长过程6. 动物的适应策略7. 天气的观察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画出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3)解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4)描述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线分布。
(5)列举三种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6)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298319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e.png)
2024年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一、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科学1.1 水的奇特性1.2 空气的力量1.3 声音的传播2. 植物的世界2.1 植物的生长2.2 花的结构与功能2.3 植物的适应与演化3. 动物的奥秘3.1 动物的运动3.2 动物的进食与消化3.3 动物的自我保护4. 地球与宇宙4.1 地球的构成4.2 地球的运动4.3 宇宙的奥秘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与功能,提高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的运动、进食与消化、自我保护等奥秘,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4. 激发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适应与演化动物的自我保护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2. 教学重点:水的奇特性空气的力量声音的传播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运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的奇特性实验器材空气压力实验器材声音传播实验器材植物生长观察器材动物模型地球仪宇宙图片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水的浮力、空气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的神奇。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水的奇特性、空气的力量、声音的传播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教学主题: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板书内容:生活中的科学:水的奇特性、空气的力量、声音的传播植物的世界:植物的生长、结构与功能、适应与演化动物的奥秘:动物的运动、进食与消化、自我保护地球与宇宙:地球的构成、运动、宇宙的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描述水的三个特性。
1.2 解释空气压力的产生原因。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601480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0.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
第2课《太阳和月亮》:探讨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第3课《水的世界》: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第4课《植物的生长》: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了解植物的六大器官。
第5课《动物的生存》: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探讨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6课《人体的奥秘》: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第7课《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第8课《光的传播》: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难点:科学现象的解释和科学原理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模型、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运用PPT、模型、图片等教具,生动形象地讲解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概念。
3.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6. 知识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2. 作业答案:(1)实验结果解释: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9c6baa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7.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研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器官及其功能。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探讨动物的行为特点、分类及适应性。
3.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现象、气候类型及气候变化。
4. 第四章《电与磁》:了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现象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植物、动物、天气、电与磁等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 能力目标: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环保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天气与气候的区分、电与磁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了解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掌握电与磁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天气符号卡片、电路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图工具、放大镜、温度计、风向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1.1 植物的生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
1.2 动物的行为:观看动物视频,分析动物的行为特点。
1.3 天气与气候:记录近期的天气现象,探讨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1.4 电与磁: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现象,引入电与磁的学习。
2.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2.1 植物器官的功能:以叶片为例,讲解光合作用。
2.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以鸟类的迁徙为例,分析其适应性。
2.3 天气与气候的区分:以北京为例,讲解气候特点。
2.4 电与磁的应用:介绍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1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植物生长图。
3.2 分析动物行为,编写动物行为观察报告。
3.3 收集天气信息,制作天气符号卡片。
3.4 进行电路实验,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器官及其功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2ef206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c.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科的核心内容。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测量物体的长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标尺或尺子等工具来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他们应该掌握公制长度单位,如厘米和米,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读数和记录。
二、获取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和气象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预测能力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天空、感受天气变化、记录温度等方式来获取天气信息。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天气类型的特征,如晴天、阴天、雨天等,并学会使用天气工具如温度计和雨量计。
三、水和空气的重要性学生需要了解水和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们应该知道水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并明白水的循环过程。
此外,学生还应该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呼吸至关重要。
四、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四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开始接触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他们应该能够准确地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如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冷血动物和恒温动物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等。
五、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和分类日常生活中的物体。
他们应该能够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材质等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不同物体的用途和功能。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材料的一些基本属性,如硬度、透明度等。
六、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在植物的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他们应该知道植物通过种子或其他方式进行繁殖,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并可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对光线、水分和土壤的需求。
七、保护环境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科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明白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他们应该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植树造林等,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行动起来。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72787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b.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科学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的定义、科学家的工作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生物多样性》:学习生物的分类、特征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人体的奥秘》:认识人体的主要器官、功能及其相互协调。
4. 《能量的转换与应用》:探讨能量的来源、转换和利用。
5. 《地球与宇宙》:了解地球的结构、地貌及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人体器官、能量转换和地球宇宙知识,提高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命尊重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生物分类、能量转换、地球宇宙知识。
教学重点:科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多样性、人体器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标本、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学习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图片、模型、实验等辅助教学。
3. 例题讲解:针对重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目录: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 重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注教学重难点。
4. 图表:绘制相关图表,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的定义和科学探究方法。
(2)列举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并说明其意义。
(3)描述人体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4)简述能量转换的原理及实例。
(5)介绍地球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答案:(1)科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2adbc5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b7.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声音与听觉2. 光与视觉3. 电与磁4. 生命之源5. 植物的生长6. 动物的行为详细内容如下: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听觉的形成与保护。
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视觉的形成与保护。
3. 电与磁:简单电路、磁铁的性质、电与磁的关系。
4. 生命之源:生物的特征、分类、生长发育。
5. 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结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
6. 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运动、繁殖、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声音、光、电、磁、生物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自然界中相关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生命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与听觉、光与视觉、电与磁等抽象概念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电路元件、磁铁、生物标本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演示声音传播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讲解光与视觉的关系,让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方式。
3.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例如:讲解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6. 课后作业: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教学主题,简洁明了。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相关概念和原理。
3. 图表:展示实验过程、数据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声音传播实例,并分析其传播原理。
(2)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现象,并解释原因。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6dddc3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e.png)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声音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P5)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 棉线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 液体> 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1-4物体的振动带动了周围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引起鼓膜的振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1e93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5.png)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发现和认识世界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世界。
在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与自然和科学有关的知识。
1. 动物世界的奥秘动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通过引入恐龙、鸟类、昆虫等内容,帮助我们发现和认识动物世界的奥秘。
了解恐龙的生活方式、特征和灭绝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史前动物;学习不同类型的鸟类,可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嗜好和飞行方式;研究昆虫,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我们的影响等。
2. 植物的生命之旅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学习植物的生命之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衍、生长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学习植物的主要部位(如根、茎、叶、花和果实),我们可以了解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功能。
另外,还将学习植物的营养需求、生活习性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植物等。
二、探索自然规律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规律和原理,了解并探索它们的奥秘,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1. 物体的重量和浮力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中,我们将学习关于物体重量和浮力的知识。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物体的重量与重力的关系,以及物体在不同介质中受到的浮力。
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水中浮沉的原理,以及为什么船只能漂浮等。
2. 我们的身体了解我们的身体构成和各个器官的功能,是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骨骼、肌肉和血液等,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运作的。
同时,还将学习有关营养、健康和生活习惯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健康意识。
三、科学与生活科学离不开生活,而生活也无处不在科学的影响。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将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基础,帮助我们将科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1. 火的利用和安全火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深远,学习火的利用和安全,是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火的产生方式、燃烧过程到火的利用和安全措施,我们将学习火的知识,并学会正确使用和防范火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473a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8.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
2. 第2章《动物的生活与行为》:探究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点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3. 第3章《光与影》:研究光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原理。
4. 第4章《电与磁》:学习电和磁的基本概念,探索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与影、电与磁的相关原理。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活习性、光的传播、电与磁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投影仪、显微镜、电磁铁、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植物、动物模型、手电筒、镜子、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为什么能生长。
2. 新课内容讲解:(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及其特点。
(2)动物的生活与行为: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分析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3)光与影: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4)电与磁:介绍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探索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动物的的生活与行为:列出动物的主要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
3. 光与影:用图示表示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4. 电与磁:列出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表示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0d648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8c.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自然界中的材料金属材料纤维材料合成材料破坏性材料2. 动物与生态动物的特征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平衡3. 植物与生态植物的结构植物的生长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绿色植物的意义4. 电电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安全用电电器的工作原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了解动物、植物与生态的关系,认识电的基本概念。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食物链与食物网、安全用电等知识。
2. 教学重点: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动、植物与生态的关系,电路的组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实验盒、材料包、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新课内容:(1)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物展示、模型、挂图等进行讲解;(2)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3)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4)随堂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采用提纲式板书,清晰展示教学内容;2. 结合图表、图片等,形象直观地展示重点知识;3. 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列举三种金属材料,并说明它们的用途;(2)简述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3)设计一个安全用电的提示标语。
2. 答案:(1)略;(2)食物链是食物网的基础,食物网是食物链的复杂化表现;(3)如:“请勿湿手触摸电器,防止触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材料、生态、电的知识;(2)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3dae031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9.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一、教学内容本教案根据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进行设计,共包括12个章节。
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我们的地球地球的特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天气的变化气候的特点3. 第三章: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非生物的特性4. 第四章:简单的机械杠杆原理滑轮和斜面5. 第五章:力的作用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6. 第六章:热现象温度的概念热传导和热对流7. 第七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8. 第八章:光的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和反射9. 第九章:生活中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安全常识10. 第十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殖方式11. 第十一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器官的功能健康生活12. 第十二章:科学实验与探究实验操作技巧科学探究方法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实物模型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示例:通过示例题目,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5. 实验: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的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答案:提供详细的作业答案,便于学生自查和复习。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彩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76511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27.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第1章《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认识种子、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
第2章《动物的运动》:探究动物运动的方式和原理,认识骨骼、肌肉的作用。
第3章《电路的奥秘》:学习电路的基本原理,制作简单电路,了解电流、电阻的概念。
第4章《地球与宇宙》: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成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电路、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路的原理、地球与宇宙的认识。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运动方式、电路的制作与测试、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动物模型、电路元件、地球仪、宇宙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尺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植物、动物运动、日常用电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植物生长、动物运动、电路原理、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植物生长:观察种子发芽,绘制生长过程图。
动物运动:模仿动物运动,分析运动原理。
电路原理:制作简单电路,测试电路的通断。
地球与宇宙: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教材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植物的生长:描述种子发芽的过程,绘制植物生长图。
动物的运动:观察一种动物的运动,分析其运动原理。
电路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绘制太阳系示意图。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33717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1.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包括第1课《植物的生长条件》、第2课《植物的生长过程》、第3课《植物的开花与结果》。
2. 第二单元《电路的奥秘》,包括第1课《电路的组成》、第2课《电路的连接方式》、第3课《电路的开关》。
3. 第三单元《磁铁的力量》,包括第1课《磁铁的性质》、第2课《磁铁的磁性方向》、第3课《磁铁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条件、生长过程、开花与结果的特点;掌握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和开关的作用;认识磁铁的性质、磁性方向及其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连接方式、磁铁的磁性方向。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条件、电路的组成、磁铁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及磁性材料。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演示电路实验、展示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条件:阳光、水分、土壤、空气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2. 电路的奥秘:电路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连接方式:串联、并联3. 磁铁的力量:磁铁性质:磁性、极性、磁性方向应用:磁铁吸附、指南针、电动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条件。
(2)列举电路的连接方式。
(3)简述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4dd45a1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b.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主要涉及全册各个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1. 第一章《走进大自然》:学习自然界的多样性,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2.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认识天气现象,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学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原理。
4. 第四章《物质与变化》:了解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变化。
5. 第五章《简单机械》:学习简单机械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6. 第六章《能量与运动》:认识能量的转化,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界多样性、天气与气候、物质与变化等抽象的科学概念。
2.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能量与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小组合作学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多样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
3. 例题讲解:以天气与气候为例,分析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原理。
5. 实验演示:进行物质与变化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
6. 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简单机械,掌握使用方法。
7.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能量与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多样性动植物特点生物分类2. 天气与气候天气现象气候影响生活3. 生活中的科学科学现象探索4. 物质与变化物质性质变化原理5. 简单机械原理使用方法6. 能量与运动能量转化运动与力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列举一种动植物的特点,并说明其分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e18340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a.png)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为植物的生长过程、开花结果、种子传播等;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详细内容为动物的行为分类、适应环境的方式、动物的运动等;3. 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变化》:详细内容为地壳运动、火山与地震、岩石与矿物等;4. 第四章《简单机械与能量》:详细内容为简单机械原理、能量的转换与守恒、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植物、动物、地表形态、简单机械与能量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行为与适应、地表形态的变化、简单机械原理等;2. 教学重点:观察与思考、实践操作、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岩石矿物标本、简单机械模型等;2. 学具: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地表形态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疑问;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6. 课后实践: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主题;2. 内容:以图表、关键词、简笔画等形式展示教学重难点;3. 布局:合理布局,条理清晰,便于学生记录与复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2)观察动物的行为,分析其适应环境的方式;(3)了解一种地表形态的变化,绘制相应的示意图;(4)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说明其原理与作用。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019414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3.png)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发芽、植物光合作用、开花结果等基本知识。
2. 第二章《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研究动物的行为特点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觅食、防御、繁殖等方面。
3.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习岩石的分类、特点及矿物的形成过程,培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第四章《电的奥秘》:初步了解电路的组成、电流现象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岩石矿物和电的基础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关爱生命、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动物行为与适应的关系、岩石矿物的辨别、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动物行为的观察与分析、岩石矿物的特点与分类、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动物行为视频、岩石矿物标本、电路实验箱等。
2. 学具:放大镜、显微镜、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播放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生长过程、动物行为特点、岩石矿物分类及电路原理。
3. 实践: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如观察种子发芽、制作简单的电路等。
4. 课堂讲解: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结合实践情景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过程图解2. 动物行为特点表格3. 岩石矿物分类图4. 电路原理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子发芽的过程。
(2)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bf1990f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9.png)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
-通过实验演示,强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现象、性质、能量等方面的区别。
-引导学生关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以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例题讲解解析
1.物质性质的判断与分类
-优化作业题目和答案,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五、课后拓展
-反思课后拓展活动是否具有实践性和趣味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后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调应富有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氛围活跃。
二、时间分配
-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又不显得匆忙。
-例题讲解和实验演示环节应适当延长,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提问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学生思考和参与。
-针对不同难度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整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依据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涵盖以下章节和内容:
1.事物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生活中常见的能量
-电能
-热能
-声能
3.地球上的力与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力的作用与运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类,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
-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验、讨论、游戏等,以提高教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e03a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c.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声音与听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保护耳朵,预防听力损伤2.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与反射彩虹的形成原理眼睛的结构与功能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铁的性质与应用电磁感应现象4. 运动与力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机械运动与能量转换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等科学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光源、电流表、磁铁、小车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音叉、镜子、电池、导线、小灯泡、磁铁、小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声音、展示光源、演示电与磁现象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声音、光、电与磁、运动与力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3.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难点和重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传播、特征、保护耳朵2. 光:传播、反射、彩虹、眼睛结构3. 电与磁:电流、磁铁、电磁感应4. 运动与力:速度、力、机械运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声音的传播原理。
(2)解释彩虹的形成原因。
(3)列举电流的三个作用。
(4)分析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
2. 答案:(1)声音传播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
(2)彩虹形成原因:太阳光通过雨滴时,发生折射、反射、色散,形成彩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课时
课 题 《我们关心天气》
课型
探究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教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学 过程与方法:
目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标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
“天气日
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
9.出示 “温度记录表 ”,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天
记录数据。 2、 揭示学习课题。
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 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 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 度及时记录。 6 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 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3
6.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
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
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 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
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7.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 “天气日历 ”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具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课件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
5
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逼供内记录在 “天气日历” 和“日 重点
期—温度”表中
难点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1.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 教具 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 课件 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
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 、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 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的 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 “天气日记 ”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在 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 会比较现实。
气。
1-2 天气日历
年
月
日
板书 星 期
设计 云量:
降雨量:
风速和风向:气温:源自教学 反思4第 3 课时
课 题 《温度与气温》
课型
探究
教
科学概念
学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 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 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 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板书 设计
1-1 我们关心天气 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
教学 反思
重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具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课件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 “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 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
1
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 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 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 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 45 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 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 状图”。 三、总结
2
第 2 课时
课 题 《天气日历》
课型
探究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教 过程与方法:
学 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目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
标 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