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第一课时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1870年法国诺曼底号轮船遇难事件为背景,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灾难面前,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而自己却因坚守职责而牺牲的感人事迹。
本文语言简洁优美,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学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懂得做人的职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还需要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于船长的品质和责任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增强责任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品质。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详细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船长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描绘的场景。
2.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船长的品质。
3.采用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责任的认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轮船遇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懂的字词,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船长的品质。
4.情感体验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课文的情感。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船长在灾难面前为什么能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脱险?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品质角度进行分析。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教材介绍:课文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遇难,全船的人一片恐慌,船长哈尔威镇静地指挥船员救援、运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使救援工作顺利进行,最终所有的乘客和船员都脱险了,只有船长哈尔威沉入了大海,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7-8单元教案。
哈尔威船长坚定、果敢的性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精神令人钦佩。
作为北师大版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危急时刻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海难的残酷外,也给我们一个思考:灾难中的生命的尊严与意义。
让我们震撼的是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船长用生命诠释了作为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生命,优先保护弱势群体。
在他的临危不惧、沉着机智、舍己为人、忠于职守高大形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作者雨果,十九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他的创作始终贯穿的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
教学目标:1.自学课文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检查、复习。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4.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的精神品质。
突破方法:努力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读中感悟,自主地获得新知!教学过程:如何让学生感受文章所描绘的情景,领悟文章的内涵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本课教学为五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畅谈印象--质疑探究、突破难点--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20《“诺曼底”号遇难记》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重点、难点重点:“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难点: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三、教学步骤(一)激情揭题激发兴趣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
欲知详细情况,板书:9 “诺曼底”号遇难记(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被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说说为什么印象最深)(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说说为什么)(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围绕中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问题: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三)协同学习深入探究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能悟出至少两点:工作安排得有顺序,有目标;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的课文。
这篇课文以1912年发生的“诺曼底号”撞船事故为背景,讲述了船长哈尔威在事故中英勇救人的感人事迹。
课文通过哈尔威船长的言行,展现了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有一定的把握。
但在理解文中细节、感受人物情感以及领悟文章主旨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难点:感受哈尔威船长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领悟文章主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哈尔威船长的英勇事迹,培养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诺曼底号”撞船事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提取有用信息,了解事故经过;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言行,感受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4.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之情;5.朗读展示: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6.总结提升: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敬业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诺曼底号遇难记人物:哈尔威船长事件:撞船事故品质:勇敢、智慧、责任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能否把握人物形象;3.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感悟,是否能够感受他的勇敢、智慧和责任心;4.学生朗读展示的表现,是否能够体会人物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描述海难事故的叙事文章。
文章记叙了“诺曼底”号轮船在航行中不幸触礁,沉没的过程,以及哈尔威船长在生死关头,镇定自若,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的感人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坚定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但是对于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意思。
2.教学难点:理解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以及课文中的情感描写。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诺曼底号”号轮船触礁沉没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法,深入理解课文,理解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
4.情感体验: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船长的勇敢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5.课堂小结: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诺曼底号遇难记》哈尔威船长勇敢责任感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2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852年发生在美国诺曼底号船上的一个感人故事。
当时,诺曼底号船在海上遇到猛烈的风暴,船体严重受损,船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在这危险的时刻,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坚定地指挥船员和乘客展开自救,最终成功获救。
课文通过这个故事,展示了哈尔威船长坚定的信念、勇敢的品质和无私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对感人的故事情节充满兴趣,容易产生共鸣。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品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品德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坚定信念、勇敢品质和无私精神,培养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过程,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2.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团结互助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诺曼底号遇难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优秀品质。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部编版)含2个课时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部编版)第一课时一、说教材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需要学生掌握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
本课为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短篇小说,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着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是通过文中哈尔威船长指挥救援的具体表现,体会船长舍己救人、视死如归、镇定自若、忠于职守的高贵精神品质。
二、说教学目标1.借助形声字的特点、通过语境识字、字源字理识字等方式,认识"弥、脉"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会写"行驶、凌晨"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3.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他什么品质。
4.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篇文章有一定量的环境描写,把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理解整篇文章的人物形象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难点:这是一篇外国小说,对于没有阅读量的四年级的农村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能找出文中的语言描写,但要根据语言体会其中的人物品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学情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23.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852年英国诺曼底号邮轮在哈德逊河上触礁沉没的故事,重点介绍了船长哈尔威在灾难发生时,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乘客和船员们安全撤离,最终与船一同沉入水底的英雄事迹。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张,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本文还通过描绘不同人物在灾难中的表现,让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船长的冷静、售票员的慌张、乘客的恐慌等。
此外,本文还涉及了一些安全知识,如遇险时的自救方法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简单的课文。
但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复杂句子以及人物性格的把握方面仍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船的相关知识、灾难应对方法等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安全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人物性格;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遇险时保持冷静、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认识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体会人物性格;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险记》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3《诺曼底号遇险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险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时,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战舰在广东沿海遇到台风,船员和乘客在危难之际,英勇斗争,最终战胜困难,安全登陆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历史,感受英法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的历史事件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英法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民族自豪感。
此外,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句理解和写作手法等方面需要进行指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历史背景,认识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英法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写作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教学设想:1、激趣。
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
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
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表达。
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4、活动。
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
为了这一天,多少航天人付出了心血!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做为中国第一位飞天宇航员,杨利伟倍感光荣和自豪;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杨利伟深感责任重大。
杨利伟的出征意义非常,记录下他飞天前的出征经过,也就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展示杨利伟出征时的一幅照片,播发介绍杨利伟的短片三、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了解内容,积累词语。
(1)快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重点语句。
(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随后师生交流。
(1)理清课文结构。
(2)第一、二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3)第二部分重点写的是什么?3、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送行的.场面的?(点面结合)(2)送行场面是什么气氛?(热烈而庄重)(3)用了哪些方法描写杨利伟?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勇敢、自信)(4)杨利伟行军礼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用第一人称描述出来。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优质说课稿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讲述历史事件的文章,主要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法国诺曼底号邮轮在哈瓦那港触礁沉没的事故。
文章详细描绘了事故发生的过程,以及船长哈尔威在危急时刻的英勇行为。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19世纪邮轮的历史背景,以及邮轮遇难时的应急处理方式。
此外,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情节紧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他们在历史知识方面尚有待提高,对于19世纪邮轮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英雄人物具有很强的崇拜心理,通过学习哈尔威船长的英勇行为,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诺曼底号”遇难记》的历史背景,掌握文章中涉及的关键词汇,如诺曼底号、触礁、哈尔威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哈尔威船长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章中涉及的历史背景和专业术语的理解。
2.针对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19世纪邮轮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邮轮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汇。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4.教师讲解:针对文章中的历史背景和专业术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诺曼底”号轮船在海上遇难时,哈尔威船长为救乘客和船员,坚定地指挥救援工作,最后与轮船一同沉入海底的感人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的高尚品质,同时也揭示了灾难面前人性的善恶。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同时,课文中的丰富词汇和语言表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但对于灾难题材的课文,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并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对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容易产生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秩序井然”“镇定自若”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临危不惧的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2.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诺曼底”号遇难记》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只在暴风雨中遇难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了勇敢、团结、奉献等品质。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他们通常比较感兴趣。
然而,对于暴风雨、遇难等较为严肃的主题,可能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生词和语句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勇敢、团结、奉献等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勇敢、团结、奉献等品质,以及如何将这些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诺曼底”号船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词和句子。
3.理解课文:学生讲述故事大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探讨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勇敢、团结、奉献等品质。
5.实践运用: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课文中的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总结全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勇敢、团结、奉献等品质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主题:“诺曼底”号遇难记1.故事大意2.勇敢、团结、奉献品质3.实际生活运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2《“诺曼底号”遇难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2《“诺曼底号”遇难记》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852年发生在英吉利海峡的一起轮船遇难事件,主要介绍了“诺曼底号”轮船在遇到碰撞事故后,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果断指挥,最终带领全体乘客和船员成功获救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并学习船长哈尔威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精神品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但他们在面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时,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引导他们感受船长哈尔威的精神品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船长哈尔威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勇敢和责任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船长哈尔威的精神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诺曼底号”轮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时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
4.品悟船长哈尔威的精神品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船长哈尔威的精神品质,并从中受到启发。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下诺曼底号说课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在第六单元的《小英雄雨来》就开始学习长文章教学,第七单元要求我们感受人物品质和特点,我设置《古诗三首》主要品人物精神,《黄继光》抓人物和事件,而《诺曼底号遇难记》主抓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目标:1.默读,再次梳理课文结构(按起因、经过、结果)。
2. 在感知情况危急的情况下,能找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句子,说出从中感受到的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重点句段并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和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镇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
该课文叙述了船长哈尔威在“诺曼底号”邮船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的猛烈撞击后,镇定自若,果断地指挥救援,全船六十一人,六十人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品质。
着力描写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
本文文笔细腻、生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英雄的崇敬与赞颂之情。
二、说学情本文由于是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来讲,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课文内容较长,篇幅较大,学生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因此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儿童的认知水平,结合课件化难为简的形式才让学生理解课文,感知人物的英雄形象。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
四、说教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公开课说课稿(详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公开课说课稿(详案)一. 教材分析《“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主要讲述了1852年,英国诺曼底号邮轮在哈德逊河上触礁沉没的事故。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的过程以及船长哈尔威在危急关头,坚守职责,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浓厚。
但是,对于文中一些专业术语和细节描述,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细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理解船长哈尔威的崇高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忠于职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细节描述的理解。
2.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语和细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诺曼底号遇难的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分享: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船长哈尔威的看法。
4.讲解:针对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细节描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船长哈尔威在事故中的决策过程,以及他的崇高精神。
6.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船长哈尔威的职责感和使命感。
7.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船长哈尔威的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诺曼底号遇难记时间:1852年地点:哈德逊河事件:触礁沉没人物:船长哈尔威精神: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23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叙述了船长哈尔威在“诺曼底号”邮船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的猛烈撞击后,镇定自若,果断地指挥救援,全船六十一人,六十人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随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作者热烈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课文按“遇险—自救—殉职”的思路展开情节,“遇险”是起因,“殉职”是结局,着力描写哈尔威船长怎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人们乘救生艇脱险自救,表现了船长高尚的“忘我”精神。
文章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表现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弥、脉”等12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正确读写“凌晨、行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语文教学要遵循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
“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
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遇险时的危急、人们的惊恐、船长的镇定果断。
2.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音频、图像等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情形,从而入情入境,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2,学习小说中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诺曼底"号遇难的经过;体会和学习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按照"阅读提示"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认识作者(课前请学生自己收集整理资料,准备"作者简介")学生自主交流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按要求自学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哈尔威船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由发言的同学完成板书三、学习写法1,默读课文思考:A、小说主要交代了哪些情节B、你认为哪个情节写得最好为什么2,交流A,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简要介绍小说的结构组成。
("诺曼底"号雾海夜航——开端,"诺曼底"号被撞——发展,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高潮,哈尔威船长以身殉职——结局)B,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C,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组织救援这一情节①海难发生后,起初"诺曼底"号上是一幅怎样的景象(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2)文中是怎么写的`(读句子并赏析)②面对这危急的情势,船长是如何应对的③小说在描写船长的'言行举止时,有一段对话描写得很精彩,那就是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
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朗读。
④在船长的沉着指挥下,船上后来是一幅怎样的景象⑤学生自己简要概括一下如何进行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教师引导,归纳。
四,课堂练笔以《下课十分钟》为题写片断〖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第【2】篇〗一、说教材: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第1篇】23.《“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
它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
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然而至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以身殉职的事。
“面对死亡,他又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文章感人肺腑。
依据本课的自身特点及它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2、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的研读,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3)了解文章抓住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解灾难的可怕,领会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会选择和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二、说学情学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课堂上通过激趣引导是可以保持住这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
1、故事导入。
2、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新课程标准,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富有个性化的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
依据“目标自学,点拨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对学情的预测,该课的设计体现出以下特色。
自读质疑——自读感悟——合作交流——悟中积累。
正是这一理念的支持,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四、说教学流程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出示《诺曼底号》沉船画面,并配上解说:曾在《泰坦尼克号》船上,一千多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无情地葬送在冰冷的海水中,令人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仅要思考, 悲剧能否避免?或者尽可能的减少生命的损失?就让《“诺曼底”号遇难记》来告诉我们答案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
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
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本篇课文有详有略、详略分明,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和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
本文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很受学生的喜欢。
二、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脉估”等13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剖开、窟窿、混乱、维持、秩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知课文内容和船长的英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按照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叙述的内容,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教学难点:四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人物语言和环境描写来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并学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前我准备组织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本篇课文我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流程
(一)质疑课题,定标导向
目标是学习的导向,是思维的起点,是教学的指南,它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
有了目标,学生就能直奔教材重点,自主寻找答案。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但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意识。
因此,我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作为实施“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策略,把它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
上课开始,我是这样安排的:
1.质疑课题。
(出示课题)我们今天学习一篇关于海难的文章。
(齐读课题)
你能从课题提出几个问题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2.定标导向。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稍加整理,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出示。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能否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独立自主学习。
这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自学提示”主动地感知、理解和分析教材的学习活动。
独立自学要有三个保证。
一是时间保证。
二是参与保证。
三是辅导保证。
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必须经历由扶到放的过程。
帮助学生设立自学提示是教师扶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学提示,就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对自学的范围、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要求。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反复多读几遍,努力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边读边思考,在印象深刻的地方进行批注,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读完想一想: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1)把自己学到的生字新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2)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认读生字词。
(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4.整体感知:说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5.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合作交流,导学释疑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生自学存疑,是思维活动深化的体现,是深入学习的起点。
讨论交流的合作方式,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将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导学”阶段就是在学生自学完毕后,教师按照学生自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归类,抓
住关键问题,调整教学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再学习,再认识,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1.梳理学生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课文。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诺曼底号”被撞后,船上的场面怎样?
(2)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
(3)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达并强调开枪打死哪些胆敢冲在女人前面的男人?
(4)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逃出来呢?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在交流中,适时组织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四)检测目标,拓展延伸
1.说说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地方最值得你钦佩。
2.假如你是被救人中的一员,你在哈尔威船长的悼念会上,你会怎么说?
3.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可以写哈尔威船长让自己敬佩之处,也可以谈一谈自己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说说当时的感受。
四、说板书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