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工程管理人机料法环的意义

工程管理人机料法环的意义

工程管理人机料法环的意义工程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人员、机械、材料等。

针对这些方面,工程管理需要维护良好的管理环境,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并得到圆满完成。

其中,人、机、料、法、环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要素,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是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工程执行人员应当具备高水平、专业技能强以及经验丰富的素质,对于流程操作、设备操作、材料调配等方面进行科学治理,一定程度上会对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人员管理应该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考核,使员工掌握精湛的技能,能够胜任各自的职业需要。

机械是工程建设的基本工具,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的生产力。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及制度要求进行维护及检修,确保机械设备高效运转,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和高效推进。

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选材与运用对于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材料的采购、储存、配送和送达、使用等方面应该采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流程,确保材料的质量以及数量的充足。

材料的合理选用不仅有利于工程建设的有序开展,对于工程质量的提升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律法规是工程管理的基础,其落实有利于保护工程建设中各方的权益,有效维护工程的顺利进行。

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要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理,确保工程的透明性和合法性,避免出现相关纠纷和法律风险。

环境管理也是工程管理中的关键方面之一,其目的是确保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需要遵循的环境管理原则包括减废、节能、环保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力求将废水、废气等减至最低。

环境管理对于工程环境的整洁与卫生都有重要影响,确保了工程建设环境的卫生、清洁,可以有效提高工程的生产效率以及员工的生产安全。

综上所述,人、机、料、法、环在工程管理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针对这些方面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优化。

人机环境与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机环境与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人机环境与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什么是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与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与环境条件的限制。

人机工程学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

对于这些研究,在美国有人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因(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在欧洲有人称之为“ERGONOMICS”,生物工艺学,工程心理学,应用实验心理学以及人体状态学等等。

日本称之为“人间工学”,我国目前除使用上述名称外,还有译成工效学、宜人学、人体工程学、人机学、运行工程学、机构设备利用学、人机控制学等。

人体工程不同的命名已经充分表达了该学科是“人体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实际上,这一学科就是人体科学,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与交叉的产物,它是以人体科学中的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卫生学、解剖学、生物力学、人体测量学等为“一肢”;以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保护学、环境医学、环境卫生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监测技术等学科为“另一肢”,而以技术科学中的工程设计、工业经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企业管理等学科为“躯干”,形象地构成了本学科的体系,从人机工程学的构成体系来看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研究的领域是多方面的,大致包括、电传、计算机控制台、数据处理系统、高速公路信号、汽车、航空、航海、现代化医院、环境保护、教育、互联网等,人机工程学甚至可用于大规模社会系统,因此可以说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

二、人机工程学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人机工程技术是21世纪信息领域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美国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中的基础研究内容为4项:软件、人机交互、网络、高性能计算机。

其中,人机建模研究在信息技术中被列为与软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并列的六项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并被认为“对于计算机工业有着突出的重要性,对其它工业也很重要”。

从人—机—环境系统理论角度评价高校外语教学系统

从人—机—环境系统理论角度评价高校外语教学系统
环境 系 统要 求 ,从根 本 上 提高 外 语学 习 者外 语 学 习效 服务 的任何 系统 的主 导 ; 自 依靠 的科 学 基础 需要借 其 身
率。
用生 理学 、 理学 、 心 人体 生 物力 学 、 人类 逻 辑 学 、 会学 社 2“ ” . 。这里 所谓 的机 ( cie 是广 义 的 , 包括 机 Mahn ) 它
( ) 数估 计 五 参
10 , 0%)从整 体看 , 建 的模 型通 过 了信度 评鉴 。 构
二、 结构方 程模 型在 外 语教 学 效果 评价 中的应

从 表 4可见 :1不存 在 负 的误差 变 异 数 ;2标 准 () () ( ) 究性质 及调 查 对 象 一 研
本研 究选 取 的调查 对 象 为高校 教 师 和学 生 , 查 内 调 化 系数 介 于 O 0与 09 . 4 .6之 间 , 有 超 过 1 ( ) 准 误 没 ;3标 差 介 于 01 .0与 02 之 间 , 存在 过 大的标 准误 差 。 .5 不 这些
பைடு நூலகம்
出发, 尝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影响外语教学因素的
作 用方 式 , 旨在 为外语 教学 改革提 供客 观依据 。

( ) 语 教 学 系 统 中人 的 因 素 二 外
在外语 教学 体系 下 , 人作 为人 机 环境 系统 中 的主导
基 于人—机 —环 境 系统理 论 的外语 教学 系 因子 , 个体 差异 (D) 习外 语效 果的 主要 因素[ 那 其 I 是学 5 1 。 统 影响 因素分 析 些学 习者难 以通 过 自身 的努 力对 其施 加影 响 的因 素 , 如
( ) 四 外语 教 学体 系中环境 的 因素

人机协作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价值

人机协作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价值

人机协作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价值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逐渐成熟,人机协作技术在新质生产力中的价值日益凸显。

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机协作技术给生产力带来的变革和提升。

一、提高生产效率人机协作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在工厂生产线上,人类和机器人可以共同合作完成工作,利用机器人的高速度和精确度优势,提高生产线的运转效率,加快生产速度。

二、减少人力成本通过人机协作技术,可以减少对人力资源的依赖,降低人力成本。

在一些重复性劳动较多的行业,机器可以代替人类从事一些机械性工作,从而节约人力成本,让人类可以更专注于需要人类思维和创造力的工作。

三、提升产品质量人机协作技术的应用还可以提升产品质量。

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做到精准度高、稳定性好,避免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四、降低事故风险在一些危险环境中,人机协作技术可以降低事故风险。

例如,在化工行业中,通过机器代替人类在危险环境中进行作业,可以避免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五、拓展生产领域人机协作技术可以拓展生产领域。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通过引入人机协作技术,可以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拓展产品生产领域,增加产品种类和品质。

六、促进产业升级人机协作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产业升级。

通过引入最新的智能化技术,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达到提升整体产业水平的目的。

七、优化资源配置人机协作技术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监控,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降低浪费,提高生产效益。

八、提升创新能力人机协作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生产过程中,机器可以实时反馈数据,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趋势,为企业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企业不断创新与发展。

九、促进产业交流人机协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不同行业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人机协作技术的经验和技术,进行合作共赢,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整个产业的协同发展。

人机环系统

人机环系统
研制生产阶段 在研制生产阶段, 人-机-环系统工程的 任务是确定实现最 优方案的最佳途径
方案决策阶段 方案决策属于理论分析 范畴,也是最关键步骤。
研制生产阶段
在实际使用阶段,人-机环系统工程的任务是通过 实际使用的验证,提出充 分发挥现存系统性能的意 见,全面做到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并为进一步改 善和提高系统性能提出新 的建议。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人-机-环系统工程的
The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内容
1
2
人的特性研究
机器特性的研究
环境特性的研究 人-机关系的研究
65% 55% 45% 90%
3
4
研究内容
5 6
人-环关系的研究
机-环关系的研究
人-机-环系统总体
7
性能的研究
实现三个目标
为了用系统工程方法来使所就人-机-环系统实现安全、高效、 经济这三个目标,首先需假设几种设计方案,然后针对每种方案用全 数学模拟、半物理模拟或全物理模拟方法,获得人、机、环境各种参 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关系曲线
感谢您的聆听
65%
55%
45%
90%

系统界面
系统界面还包括人与硬件、 软件、环境以及其他人之 间的关系。
系统界面是人与机、环境 以及其他人之间的信息或
系统界面也包括人 - 机 界面、人 - 环境界面、
能量的交换空间。
人-人界面。
SHEL模型是用 来研究安全工作 中“人”所处的 特定系统界面。
SHEL模型
模型论 优化论
分析三个要素
分析三个要素,是指研究 如何运用人、机、环境这 三个要素来构成所需要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人-机-环 系统。

工业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与优化

工业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与优化

工业工程中的人机工程学与优化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优化和整合人力、设备、信息和金融资源,提高生产力和效率。

人机工程学是工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标是研究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关系,以优化工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

本文将探讨工业工程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和优化方法。

一、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与意义人机工程学,又称为人类工程学或人机系统工程学,是研究人机交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人的生理、心理特性与机器系统的设计和运作之间的适应性。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人机交互设计,人机工程学可以提高操作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强用户满意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工业工程中,人机工程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关注生产设备的操作和调整,还关注人员与设备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通过合理的人机界面设计和工作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的工作负荷,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安全性和效率。

二、人机工程学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1. 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是指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界面,可以是物理的,如按钮和触摸屏,也可以是虚拟的,如软件界面。

人机界面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操作者的使用体验和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的界面布局和操作方式,可以降低人的工作负荷,减少错误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2. 工作系统的优化人机工程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优化工作系统。

工作系统是由人、设备、材料和信息组成的,它们协同工作以完成一项任务。

通过研究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负荷,结合设备和工艺的特点,可以找到最佳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流程。

这样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能和效率。

3. 人员培训与安全人机工程学还涉及到人员培训和安全。

通过人机工程学的方法,可以开发培训教材和培训模拟器,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操作能力。

同时,人机工程学也可以帮助评估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工业工程中的优化方法1. 正交实验设计正交实验设计是一种常用的优化方法,可以通过最少的实验次数找到最佳的工作条件。

工程管理人机料法环的意义

工程管理人机料法环的意义

工程管理人机料法环的意义工程管理是指在科学、合理、有效地组织、协调和管理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和验收的管理过程。

其中,人、机、料、法、环是工程管理的五大基本要素,也是工程管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人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效益。

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管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此外,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管理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保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机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生产力,现代化设备的运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机器的配置、使用、维护和保养对工程建设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工程管理中,必须科学合理地配置机器,确保其正常运转,满足工期和质量要求。

料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资源,科学合理地采购和管理原材料、材料、辅助材料等,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在工程管理中,料的采购和管理必须要考虑到成本、效益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法是工程管理的规范,其重要性在于保障工程的合法性和可持续性。

其中,建筑法规是工程建设中必须遵守的,如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等。

这些规定的实施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的合法性,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环则是工程建设中必须关注的因素,它涉及到生态环境、资源保护、能源开发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工程管理中,必须注重与环保部门沟通协调,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优化资源的利用,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机、料、法、环是工程管理的基本要素、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

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利用这些要素,可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吴治涛(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及其理论优势,着重探讨安全系统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安全系统工程分别在安全管理、安全预测、煤炭系统三个生产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研究安全系统工程如何运用于生产实践,并体现其优越性与工程意义。

关键词:安全系统工程应用人机工程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System Safety Engineering)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从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到实际应用,在我国已有20来个年头了。

1982年,我国首次组织了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企业等方面专家参加的安全系统工程研讨会,它标志着安全系统工程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真正地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

自此之后,全国范围内有十几个产业部门和地方劳动、工业部门在所管辖企业中推广应用安全系统工程。

1安全系统工程概述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庞大化和复杂化。

若要改善整个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仅在局部范围内进行改进,并不能达到使整个企业都变好的目的。

要解决此问题,就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是美国的一些学者将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步骤等引用到安全管理中来的一门学科。

它是研究在规定的环境、时间劳力和成本等条件下,既要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又必须使从业人员的伤亡减少到最小程度的一种管理科学。

它从研究这些人员在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进行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危及生命的因素入手,继而制订出阻止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使整个系统保持平衡,并使其安全可靠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我们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进行安全事故的预测,目的也是要找到阻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从而更科学、合理地制订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目标,控制整个企业以及整个工程的安全事故,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设备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施工能力。

安全系统工程学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确切的定义。

一般说,安全系统工程主要是从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识别分析、评价系统中事故的危险性,根据其结果调整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生产周期和投资等因素,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得到控制,并使系统安全性达到最好的状态,以及采取综合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的问题,使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或者控制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

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

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工程和设计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在这个领域中,人因学(Human Factors)作为一门研究人与技术、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的应用,并介绍其在提高生产力、确保安全性和促进创新方面的重要性。

一、人因学简介人因学,又称人类工程学或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与技术设备之间的交互关系的学科。

它旨在改善产品、系统和服务的设计,使其符合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事故的发生。

二、人因学在工程中的应用1. 提高生产力通过深入了解人的认知过程和行为特点,人因学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类使用习惯和需求的产品和系统。

例如,在设计工业生产线时,人因学可以分析工人的工作流程、姿势和动作,从而优化生产线的布局和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人因学还可以应用于工作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例如调节工作台的高度、优化工作环境的光线和音响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2. 确保安全性人因学在工程和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确保产品和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分析人的行为和错误模式,工程师可以预测潜在的事故风险,并对产品和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

例如,在设计飞机驾驶舱时,人因学可以帮助工程师布置航空仪器和控制面板,使其在关键时刻易于操作和阅读,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此外,人因学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运输设备、医疗设备、核能设施等领域,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促进创新人因学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创造更加创新和用户友好的产品和系统。

通过观察和了解用户的需求和行为,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更加人性化和符合用户期望的产品。

例如,在智能手机的设计中,人因学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手机的界面设计、图标布局和交互方式,使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和高效。

此外,人因学还可以应用于游戏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家居等领域,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满足用户需求。

人机环系统

人机环系统
2.四个界面 L-S 人与软件 L-H 人与硬件
1. 核心是人
3.SHEL 模型的应用
L-E
L-L
10% 76% 61%
人与环境
人与人
32%
研究方法
人-机-环系统工程的研 究方法可以概括为四 句话,24个字:基于 三个理论,分析三个 要素、历经三个步骤、 实现三个目标。
基于三个理论
控制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统一的观点和尺度 来研究 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学 分析工具 寻求最优途径的观点 和思路
实现三个目标
为了用系统工程方法来使所就人-机-环系统实现安全、高效、 经济这三个目标,首先需假设几种设计方案,然后针对每种方案用全 数学模拟、半物理模拟或全物理模拟方法,获得人、机、环境各种参 数对系统性能影响的关系曲线
感谢您的聆听
模型论 优化论
分析三个要素
分析三个要素,是指研究 如何运用人、机、环境这 三个要素来构成所需要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人-机-环 系统。
人-机-环系统分为三种类型
简单(或单人、单机) 人-机-环系统 广义(或大规模) 人-机-环境系统
01 03
02 04
复杂(或多人、多机) 人-机-环系统
历经三个步骤
65%
55%
45%
90%

系统界面
系统界面还包括人与硬件、 软件、环境以及其他人之 间的关系。
系统界面是人与机、环境 以及其他人之间的信息或
系统界面也包括人 - 机 界面、人 - 环境界面、
能量的交换空间。
人-人界面。
SHEL模型是用 来研究安全工作 中“人”所处的 特定系统界面。
SHEL模型
研制生产阶段 在研制生产阶段, 人-机-环系统工程的 任务是确定实现最 优方案的最佳途径

人机工程学对设计发展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对设计发展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对设计发展的作用一、提升用户体验人机工程学在设计领域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

通过研究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人机工程学能够使设计更加符合人的需求和习惯,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例如,在界面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可以指导设计师优化界面的布局、色彩、字体等元素,以更符合用户的视觉习惯和操作习惯,从而降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二、优化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使产品更加符合人的需求和习惯,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人的生理特征,了解不同人群对于产品的尺寸、重量、舒适度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

此外,人机工程学还可以指导设计师对产品的交互方式进行优化,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友好性。

三、降低使用难度人机工程学在降低产品使用难度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人的认知和行为特点,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人机工程学可以指导设计师简化产品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和操作难度。

例如,在智能家居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用户的操作习惯和需求,将多个操作步骤整合为一个简单的语音指令或手势操作,从而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和操作成本。

四、增强安全性人机工程学在增强产品安全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人机工程学可以指导设计师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医疗器械设计中,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特征,确保产品的设计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或潜在风险。

此外,人机工程学还可以指导设计师对产品的交互方式进行优化,避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误操作或意外事故。

五、提升工作效率人机工程学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人的认知和行为特点,以及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人机工程学可以指导设计师优化产品的交互方式和操作流程,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机械制造中的人机工程与人因工程

机械制造中的人机工程与人因工程

机械制中的人机工程与人因工程人机工程与人因工程是机械制造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旨在通过改善和优化机械设计,使得人和机器之间的交互更加顺畅、高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机工程与人因工程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人机工程人机工程是一门关注人和机器之间交互的学科。

它致力于研究和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机械系统。

通过人机工程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机械操作的效率,减少操作者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人机工程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人体工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频繁使用手臂的操作,设计师应该将操作面板设置在合适的高度,使得操作者可以自然地伸出手臂进行操作,减少肌肉疲劳。

此外,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和开关也应该根据人体工程学的原理进行布置,尽量降低操作者的运动强度和误操作的可能性。

在机械制造中,人机工程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在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中,人机工程可以改进机器人的控制面板和操作器的布局,使得操控更加直观简单。

另外,在航空航天领域,人机工程的应用可以提高飞行员对飞机各种仪表的理解和操作,减少因操作错误而导致的事故发生。

二、人因工程人因工程是一门研究如何使得机械系统和任务适合于人体能力和限制的学科。

人因工程的目标是通过考虑人类的认知、操作和行为特点,改善机器的设计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人因工程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人的认知过程、决策过程和注意力分配等。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连续操作的任务,设计师可以将相关的控制面板和显示屏放置在一个视野范围内,以便操作者能够快速获取必要的信息,减少转头和查看的次数,提高操作效率。

在机械制造中,人因工程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比如,在汽车制造中,人因工程可以改进汽车的驾驶舱布局和仪表盘设计,使得驾驶者更加方便地获取必要的驾驶信息,减少因为分神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另外,在医疗器械的设计中,人因工程可以提高医生对患者监测设备的操作和监测过程的理解,减少因为误操作而对患者造成的风险。

“人-机-环境”工程理论与ISO9000标准在港口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人-机-环境”工程理论与ISO9000标准在港口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s c rt d nsrto Bae n temal e u ya miitain. s do h l i —mahie n i n n h oy sxmanfcosicu igma , c ie rw tra,meh d, a u me t c n —e vr me tte r , i i atr n l dn n ma hn , a maeil o to me s r e n a d n i n n wee o t le srcl.Th sx feo n e vr me t o r c nr ld t ty o i e i a tm we itre tn n itr e er t g e r ne ci g a d nep n tai .Reibe qup ns o ia rg lto s src s n l l e i me t,lgc l e u ain , t t a i itn a c ,rao a l rwad a p n sme t,rg ru q aiy o t l wee h mp ra t mp e ns o d nsrto . I te u eu,a ne d n e e s n b e e r s nd u ih n s i oo s u t c nr s l o r te i otn i lme t fr a mi itain n h b ra p ro ne r a c ran go p wa uto s k y p iti he sc r y a miitain n tbea s l wa o n ain o o oain.An t ’ e n lo eti r u s p n a e on n t e u t d nsrt e c u e mal sfu d t fc r rto s i o o p d sa S

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

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

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这个词组,但它到底代表着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并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带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

一、人机料法环境的定义和意义1. 人机料法环境的概念人机料法环境是指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人、机器、原材料、方法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2. 人机料法环境的意义人机料法环境的建立和优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一个良好的人机料法环境下,企业才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生产和运营。

二、七要素的内涵和作用1. 人的要素人的要素是指企业中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的员工。

人的要素包括员工的素质、技能、态度和动力等方面。

2. 机器的要素机器的要素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

机器的要素包括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和智能化程度等方面。

3. 料的要素料的要素是指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料的要素包括供应链的可靠性、库存管理和优化等方面。

4. 法的要素法的要素是指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法的要素包括企业的组织架构、流程优化和决策机制等方面。

5. 环境的要素环境的要素是指企业所处的社会、自然和政策环境。

环境的要素包括政策法规的变化、市场竞争和生态环保等方面。

6. 效益的要素效益的要素是指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效益的要素包括利润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进和员工薪资的增长等方面。

7. 时间的要素时间的要素是指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时间的要素包括生产周期的缩短、交付时间的保证和市场反应的速度等方面。

三、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的作用和关系1. 人机料法环境与七要素的关系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人机料法环境需要七要素的协同作用,而七要素的优化和提升也需要一个良好的人机料法环境来支撑。

2. 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的作用人机料法环境和七要素的良好协调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员工满意度。

钱学森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1)

钱学森与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列宁全集第25卷I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0]钱学森著创建系统学【M】,太原,山础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中国[111钱学森讲吴义生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和系统工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m版社,1987l12]钱学森1994春致钱学敏的信【13】钱学森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A],哲学研究【J】,1987(2)【14lq,国科学技术培训中心编通接交叉科学的时代[MI,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5]钱学森主编关于思维科学【c】。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6]参见干寿云等开放的复杂Fi系统【M1,杭州,浙江科学技术m版社1996;赵光武主编思维科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f171钱学森王寿云许国志组织管理的技术一一系统_【_=程[A),文汇报1978.09.27[18]中共中央组织部等通接新的技术革命(上)【c】,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冉版社,1984钱学森与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龙升照总装备部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1981年,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亲自指导下,一门综合性边缘技术科学一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Man—Machine—EnvironmentSystelnEngineering,简称为kt、_IE,SE)在我国诞生。

钱老对这门新兴科学给予了极高评价。

他于1993年lo月22日指出,“你们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开创了这门重要现代科学技术。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二三大要素的关系,深入研究人一机环境系统晟优组台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人一机一环境系统。

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如操作人员或决燕人员);“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如飞船、汽车、飞机、生产过程……)的总称;“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如温度、噪声、振动……)。

浅谈人体工学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

浅谈人体工学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

浅谈人体工学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作者:孙一娴来源:《数码设计》2020年第09期摘要:通过对人机工程学概念的简单论述,进一步对人-机-环境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和人机工程学的内容对设计学科产生的作用以及在设计中的应用体现作了阐释,同时指出在现代环境下未来的设计将如何真正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把设计学科的内容提升到人性化设计的高度中去,体现出现代设计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现代设计;应用中图分类号:TS6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9-0053-021;人机工学人体工程学:也称人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工业设计学科。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境系统适应人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通过这个定义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中人、机、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解决该系统中人的效能、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人机工学的发展历程概述(1)本能阶段。

原始人机关系:有了人类就有了造物,有了造物就有了人机关系。

在遥远的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探寻适用于捕猎使用的器具,人们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制作适合于人手部造型以及使用舒适的器物,开始了无意识的人机设计。

(2)科学系统阶段。

①经验人机工程学: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理论的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称为经验人机工程学的发展阶段。

其特点是以机械中心进行设计,通过对操作者的选拔和培训,使人适应机器。

②科学人机工程学:二战期间到20世纪50年代末,此阶段发展的特征是在工业与工程设计中重视人的因素,并努力使机器适应人的工作。

到20世纪50年代,人机工程学原理已经被许多工业设计师所采用,因此产品的人机关系得以改善。

③现代人机工程学:20世纪60年代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指导思想,是将人和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系统,使系统中的人、机、环境得到最佳配合,以此来保证系统整体最优。

人机环境工程

人机环境工程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发展及应用[作者姓名]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发展及应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概念,回顾了人机工程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指出了人机工程技术研究的应用领域;其次对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举例介绍;最后对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人机环境工程;MMESE;应用领域1981年,在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亲自指导下,一门综合性边缘技术科学——人——机——环境系统工程(Man——Machine——EnvironmentSystemEngineering,简称MMESE)在中国诞生。

钱钱学森院士对这门新兴科学给予了极高评价。

他于1993年10月22日致函龙升照指出,“你们是在社会主义中国开创了这门重要现代科学技术”。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深入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人——机——环境系统。

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如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如工具、机器、计算机、系统和技术)的总称;“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如温度、噪声、振动……)。

系统最优组合的基本目标是“安全、高效、经济”。

所谓“安全”,是指不出现人体的生理危害或伤害,并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所谓“高效”,是指全系统具有最好的工作性能或最高的工作效率;所谓“经济”,就是在满足系统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系统的建立要投资最省。

1.MMESE的产生背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机(包括工具、机器、计算机、系统和技术)、环境三大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历史,其情况如图1所示。

由于环境的影响,高级灵长目动物演变成为人类;人类的诞生导致了机的出现;机的出现又产生了新的环境;新的环境又在影响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生存。

时至今日,当人们沉浸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社会繁荣之际,却也不知不觉地闯入了两大误区:①在机的设计时,由于漠视了人的特点和要求,致使工作系统效率降低、事故增加,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②在机的设计时,由于漠视了环境的特点和要求,不但影响了机器本身性能的发挥,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恶化,对人类的生活、工作和生存造成重大威胁。

浅谈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重要性

浅谈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重要性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与重要性我是一名专修工业设计的大学生,人机工程学是我们的专业必修课,与我们的设计息息相关。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以及工作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学科。

是探讨人类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工具、设备、机器以及周遭环境之间互动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到人们生活或学习活动的事物以及环境。

其目的是尽量满足舒适和安全的使用需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思想。

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是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是它们真正能够融为一个整体。

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如果只去搞纯物质功能的创作活动,不考虑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便是创作活动的一大失败。

因此,人机工程学的学习发展以及应用是我们的重点。

人机工程学在我们设计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工业设计的作用概括来讲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为工业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参数;2、为工业设计中“物”的功能合理性的提供科学依据;3、为工业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4、为进行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5、为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工作程序。

关于人机工程学的应用以及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肌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重、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相互关系和所涉及的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发力范围、活动范围、动作速度、频率、重心变化以及动作时惯性等;动态参数分析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肢体感觉器官的肌能特征,分析人在劳动时的生理变化、能量消耗、疲劳程度以及对各种劳动负荷的适应能力,探讨人在工作中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心理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还有一方面的内容是通过研究人体对环境中各种物理因素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分析声、光、热、振动、尘埃和有毒气体等环境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心理以及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序,确定了人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处的各种环境的舒适范围和安全限度,从保证人体的健康、安全、合适和高效出发,为工业设计方法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了设计方法和设计准则。

人机环境综合系统的基本内容及体会

人机环境综合系统的基本内容及体会

人机环境综合系统的基本内容及体会1.简介人机环境综合系统是一种结合人与机器相互作用的技术,主要用于优化和改善人机交互的环境。

本文将介绍人机环境综合系统的基本内容,并分享对其的体会。

2.概述人机环境综合系统是通过整合各种传感器、设备和软件,以实现人机之间的智能化交互和环境优化。

它涵盖了以下几个基本内容:2.1传感器技术人机环境综合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例如光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收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这些传感器通过与机器的连接,将环境信息传输给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2.2数据采集与处理人机环境综合系统通过数据采集和处理,将传感器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也可以包括人体的生理指标,如心率、体温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做出相应的反应和调整。

2.3智能化交互人机环境综合系统通过将人机交互与环境优化相结合,实现智能化交互。

例如,当系统检测到环境温度过高时,可以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当系统检测到用户疲劳时,可以提醒用户休息等。

这种智能化交互可以大大提升用户的舒适度和效率。

3.体会在使用人机环境综合系统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人机环境综合系统的智能化交互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无需频繁调整环境参数,系统能够根据环境信息和个人需求主动作出调整,使我能够更加专注于工作或学习。

其次,人机环境综合系统能够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和调整,系统可以创造一个更加适合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减少干扰和疲劳,提高效率和质量。

此外,人机环境综合系统对于提升生活品质也非常有帮助。

系统可以根据个人健康状况,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建议,譬如提醒定时休息、合理饮食等,从而改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总的来说,人机环境综合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智能化交互。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整合,系统可以根据环境信息和个人需求做出智能化的调整和优化。

人体工程学意义与价值

人体工程学意义与价值

人体工程学意义与价值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其意义与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人类工作效率:通过研究人体的生理特征和运动特点,人体工程学可以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和工具,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2. 减少工作环境对人的伤害:人体工程学研究人体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设计出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工作环境和设备,减少对工作者身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降低工伤和职业病发生率。

3. 改善人类生活品质:人体工程学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的家具、交通工具、电器等,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4. 促进产品创新:人体工程学研究人类使用产品时的需求和习惯,可以提供有效的产品设计指导和优化建议,促进产品创新和改进。

5. 增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体工程学通过研究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人体工程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研究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以人为本地设计工作环境、产品和服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工作者健
康、改善生活品质,并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意义众所周知,在任何生产过程中,生产机器是进行各种生产的物质基础,是提高生产力的基本条件。

但是,任何机器都必须靠人去掌握和操纵,而且人和机器又都处于各种特定环境下工作。

所以,生产机器只是一种可能的生产力,它只有与人和工作环境有机结合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因此,为了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就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原理,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精华,把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人与机器的关系从哲学高度的一般定性描述逐步过渡到定量描述,既要有科学理论的依据,也要有科学记录的方法,更要有发挥人积极作用的措施。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的积极应用及蓬勃发展,就能使人对生产机器有意识活动的研究,在人体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工效学、人的因素、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研究的基础上,有了一个新的由定性到定量、由感性认识朝着科学实验研究发展的飞跃,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科学技术手段。

本文扼要阐述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的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对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意义进行初步分析。

一、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严格地讲,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作为一种理论,作为一门科学的出现,是八十年代初的事。

但是,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古老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早期活动。

所以,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形成和发展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

从远古时代起,人类一代一代地不断改善劳动工具,直至大规模使用机器,以提高人战胜自然、改造世界的能力。

当人类最初使用简单工具进行大量和笨重的体力劳动时,客观上就提出了人-机-环境系统的最优化组合问题。

十八、十九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其随后的能源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机器时代,人们所从事的劳动在复杂程度和负荷量上都有了很大变化,开始形成人、机、环境的复杂关系。

二十世纪初,英国的泰罗(F.w.Taylor)提出要研究人的操作方法,并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相应的操作制度,人们把它称之为“泰罗制”。

后来,人们开始有组织地对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有关数据。

40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新式武器不断出现,性能也日趋复杂;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迅速发展;60年代,载人航天活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一切,使人、机、环境相互关系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为突出。

因此,先后出现了人的因素(Human Factors)、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工效学(Ergonomics)、人的因素工程(Human Factor Engineering)、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等众多的学科名称,并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积累了人、机、环境的实验数据及经验,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但是,在这个时期,研究工作的重点是让人如何适应机器、适应环境。

而对于机器设计如何适应人的特点和需要,以及如何改造和控制环境等问题虽然有所认识,但是缺乏用系统的整体观点来全面解决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虽然有了关于人、机、环境的各种数据,但如何运用这些数据,仍然是凭经验进行,因而难以取得最佳效果。

1980年末,美国科学院应陆、海、空三军的要求,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着重分析和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于1983年1月提出了题为《人的因素研究需求》的专门报告[2]。

该报告承认,70年代由于单纯依靠过去二十年的数据而放松基础研究,因而导致若干设计和研制的重大失误。

于是,对科研部署作了一些调整。

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作指导,故仍未摆脱传统框框的束缚。

1981年,我们根据载人航天预先研究的实践,同时也对国内外情况进行了人认真分析,在钱学森同志系统科学思想的启发和亲自指导下,概括提出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科学概念,标志着这门新兴科学的形成[1]。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正确处理人、机、环境三大要素的关系,深入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最优组合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为人-机-环境系统,系统中的“人”,是指作为工作主体的人(如操作人员或决策人员);“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如汽车、飞机、轮船、生产过程……等)的总称;“环境”,是指人、机共处的特定工作条件(如温度、噪声、震动、有害气体……等)。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最大特点是,它把人、机、环境看作是一个系统的三大要素,在深入研究三者各自性能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从全系统的总体性能出发,通过三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加工和控制,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巨系统,并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使使系统具有“安全,高效、经济”等综合效能[3]。

所谓“安全”,是指不出现人体的生理危害和伤害,并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所谓“高效”,是指全系统具有最好的工作性能或最高的工作效率;所谓“经济”,就是在满足系统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系统的建立要花钱最少,也即保证系统的经济性。

此外,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还抛弃以往把环境作为干扰因素的消极观点,积极主张把环境作为系统的一个环节,并按系统的总体要求对其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控制。

这样一来,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不仅把人的因素、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工效学、人的因素工程、人-机系统……等学科纳入一个统一的科学框架,避免概念和术语的混乱,而且从系统的总体高度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各种组合方案的优劣,改变以往分散、孤立的研究局面,把人们设计和研制人-机-环境系统的实践活动推向一个崭新阶段。

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提出,并不是对上述各学科的否定或取代,而是把这些大致相似或相辅相成的研究范畴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广的视野去分析和综合,从而把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提出后,我国先后在军工及其他有关部门得到了应用和发展[4-8]。

国内学术刊物如《自然杂志》和《国际航空》等也发表了本科学的有关论文。

在有影响的报刊上,如《解放军报》、《中国科技报》、《北京科技报》、《经济日报》和《国防科技要闻》上也有这门科学的内容简介和科技短文,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已逐渐被广大科技界所熟悉。

1984年10月,国防科工委成立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6年5月,国防科工委将《武器装备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列为国防科技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987年4月,国防科工委成立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组;1988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1993年10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并于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问世后,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好反响。

1984年10月,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在第三十二届国际航空、航天医学会议上发表后[9],得到了各国学者的热情关注和好评。

学者们认为,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很有创造性;同时还认为,把人、机、环境作一个系统整体来研究,的确是一个创举,它为实践提供了新的模式。

葡萄牙国还把它编入当年的军事医学年鉴;美日学者也很重视这一科学理论,他们说这是中国人的创造,表示愿意与我国在此领域进行宏观上的学术交流;墨西哥一学者将本学科内容向他的学生讲授,引起大学上们极大的兴趣;日本学者斋藤一郎来华访问时,与我国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及参观活动,回国后在日本“宇宙航空环境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赞扬本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世纪40年代之前,是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萌芽期;40年代至70年代,是准备期;80年代初,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开始进入真正发展期。

目前,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虽处于初期阶段,但其踪迹却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必将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可用图1来形象描述,它包括七个方面,也即:人的特性研究、机的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机关系的研究、机-环关系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研究。

现将这七个方面的部分研究要点简述如下:(1)人的特性研究例如,人的工作能力研究;人的基本素质的测试与评价;人的体力负荷、脑力负荷和心理负荷研究;人的可靠性研究;人的数学模型(控制模型和决策模型)研究;人体测量技术研究;人员的选拔和训练研究。

(2)机的特性的研究例如,被控对象动力学的建模技术;机器的防错设计研究。

(3)环境特性的研究例如,环境检测技术的研究;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环境建模技术的研究。

(4)人-机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静态人-机关系研究、动态人-机关系研究和多媒体技术在人-机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

静态人-机关系研究主要有作业域的布局与设计;动态人-机关系研究主要有人、图 1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范畴示意图机功能分配研究(人、机功能比较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及评价技术研究)。

(5)人-环关系的研究例如,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个体防护措施的研究。

(6)机-环关系的研究例如,环境因素对机器性能的影响;机器对环境的影响。

(7)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研究例如,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数学模型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全数学模拟、半物理模拟和全物理模拟技术的研究;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安全、高效、经济)的分析、设计和评价。

2.研究方法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四句话、24个字,也即:基于三个理论(控制论、模型论、优化论)、分析三个要素(人、机、环境)、历经三个步骤(方案决策、研制生产、实际使用)、实现三个目标(安全、高效、经济)。

(1)基于三个理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技术科学,为了形成其理论体系,它从一系列基础学科中吸取了丰富营养,并奠定了自身的基础理论。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可以概括为控制论、模型论和优化论①控制论控制论的根本贡献在于,它用系统、信息、反馈等一般概念和术语,打破了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界限,使人们能用统一的观点和尺度来研究人、机、环境这三个物质属性本是截然不同、互不相关的对象,并使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②模型论模型论能为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提供一套完整的数学分析工具。

很显然,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定性,而且要求定量地刻划全系统的运动规律。

为此,就必须针对不同客观对象,引入适当数学模型,并通过建模、参数辨识、模拟和检验等步骤,用数学语言来阐明真实世界的客观规律。

③优化论优化论的基本出发点是,在人-机-环境系统的最优组合中,一般总有多种互不相同的方法和途径,而其中必有一种或几种最好或较好的,这样一种寻求最优途径的观点和思路,正是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