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在婺源(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在婺源
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话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智慧的化身。
婺源一直流传着婺女的美丽传说: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常被大水淹没。就在很多山民被洪水包围、无处逃离的时候,远方漂来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的背上,把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山里人拉上鱼背,才逃出了洪水包围。后来,水消退了,大鳙鱼干死了,化为婺源境内的大鳙山,那个美丽的女子,也飞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们眨着眼睛……
十年前,我曾独自从鹰潭来过一趟婺源,留下了我的一滩糊涂墨迹:《婺源、她真的很美!》今日再次有幸亲近她,吾辈180岁三兄弟(老大70、老二60、老三50),受外甥女夫婿诚心相邀,又美醉了一回。
梦里老家
记得梦里有个地方叫老家,梦里的老家总是贴在心上。老家还是那片青砖黛瓦,还是那块坑坑洼洼,屋前开着栀子花,房后篱笆结满苦瓜。炊烟袅袅夕阳下,老树枝头挂月牙。左邻右舍围着葡萄架,家长里短说着贴心话。
爷爷抱着旱烟声声咳嗽,奶奶坐在月下吱吱纺纱。还有时时的鸡飞狗跳,还有阵阵的嘶哑叫骂,老家是一幅山水风俗画。老家是一杯浓浓醒酒茶,老家是支支燃不尽的烟缭,老家是串串抺不干的泪挂。风中飘散着母亲的白发,断肠游子思乡在天涯。
房前那座山,山下那条路,路前那条河,河边白杨林,林前大槐树,树下大黄狗,几串红辣椒,还在屋檐下,映着银丝发。啊!这就是令人神往的山村田园水墨画,谁也忘不了的魂牵梦绕的梦里老家。
大雪飘过婺源的白墙黑瓦,远方经商的游子回望老家,不见母亲冒雪远眺的身影,只闻雪中的拔节声。红梅送来的缕缕暗香,伴随思念融入杯中的大嶂山绿茶……
红叶覆盖了婺源的村落与山谷,少男与少女用红叶传递朦胧的情愫;在书香飘逸的婺源,男子总会紧跟朱子的脚步、天佑的轨迹,走上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赶考走过的那条彩虹桥,“你不归,灯不灭……”婺源的枫树见过五百进士衣锦还乡,还见过一顶大红花轿如一片红叶飘入少女的老舍……
小荷的尖角等着蜻蜓的翅膀,年轻的农夫想娶美如小荷的姑娘;姑娘征婚对子难倒天下读书郎,一个种田人用五千年墨香推开荷香荡漾的洞房——青蛙也鸣,稻花也香,鸣醉了黑瓦之上的月亮,香透了白墙之下的荷塘……
无边无际的油菜花,让天下的人眷恋,蝴蝶飞舞着梦里老家的悠闲;人间多少苦辣酸甜、都随着蝴蝶彩翼隐入婺源最美乡村的春天——白墙黑瓦隐藏天下高人,听着无声的蝶韵诉说着一个梦里老家的唯美襄野……
篁岭“晒秋”
秋季,总是一个能安放任何思绪的季节。在水一方的女子,等在枫桥的尽头,等你共赴一场秋色的盛宴旖旎。想信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与你守候千年的驿站栉风沐雨,九九艳阳,共每一处曼妙的好时光。
有幸,在今秋伊始,我随宗亲又来到婺源篁岭。篁岭古村挂在山崖之上,村落依山而建,背倚秀美青山,清流穿户。在青山掩映之中,错落有致的徽派古建筑群更显大气磅礴。
初秋的阳光,不徐不疾。青石板和灰砖铺成的巷道古朴醇厚,木门、窗柩、凭栏、石柱,尽是精美细致的雕刻纹饰,灰白泛黄的古墙壁被时间刻画出了斑驳的线条,绿植掩映,仿佛一下子穿越回了明清年代。清水在村落间静静流淌,时光亦走的不急不躁,肥猫懒洋洋在脚
边打盹,院里秋虫悉悉索索,杆上的被子晒出了秋天的味道,野菊在玻璃杯里沉沉浮浮……
篁岭并不算太高,但因是山居村落,依山就势,搭起阶梯,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所以常年气候湿润,云雾缭绕,使得篁岭村仿佛是浮在云上的瑶池仙境。“天街”似一条玉带将村落连接,街上老宅如今都变成了特色商铺,茶场酒肆、书屋砚庄、伞铺丝坊,古趣盎然,尽显连续几百年的繁华景象,让整个古村更显温婉动人。
“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依山而建,地无三尺平,受地形限制,村民没有空地晾晒农作物,家家户户在房顶上架起长长的木架,使用圆圆的竹晒匾(簸箕),在晒台上晾晒秋果,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
对于婺源,人们有太多的印象:徽州古村、流水人家、油菜花海、篁岭晒秋,还有深秋红枫……每一种,都是田园牧歌式的诗意。
江湾古镇
来到婺源,很多人都愿意去江湾沾一份灵气,江湾地处三山环抱的河谷地带,东有灵山,南有攸山,北有后龙山,一条梨园河由东而西,潇江在三山谷地中穿行,山水交融,人杰地灵。
自唐以来,江湾便是婺源通往皖、浙、赣三省的交通要塞,是婺源东大门。这里山水环绕、文风鼎盛,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音韵学家江永、民国教育家江谦等贤仕和一代领导人。有文人学士19人,传世著作92部,其中15部161卷选入《四库全书》。
走进江湾,只是匆匆一瞥,可了解了江湾的故事,也便懂了江湾人的气定神闲,宠辱不惊。
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一首《天净沙·秋思》,使“小桥流水人家”成为人人向往的诗意家园。江西婺源的李坑村,便是这句诗的鲜活注解。
李坑村建于北宋祥符年间庚戊年(公元1010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村子青山环抱,绿水缠绕,玲珑秀美。村口,一棵古香樟枝繁叶茂,绿盖叠翠,一条小河在树下流淌。村内房屋都依山而立,沿溪而建,从山脚到山腰,层楼叠院、高脊飞檐、参差错落,鳞次栉比。
这些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高宅深井四合堂。陡立的粉墙清新淡雅,整齐的黛瓦端庄整肃,高挑的马头墙凌空起舞,优美的墙线错落有致,老旧的门窗古朴雅致。更有门楣窗扇、梁架天井上生动精美的砖木石雕,既彰显徽派建筑的鲜明典雅,同时也表现出村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村人高雅的审美情趣。
徜徉村内,时时有贯通街巷、九曲回环的碧水陪伴身边。你闲庭信步它环佩叮咚,你惬意观景它浅唱低吟,你对影梳妆它平滑如镜,好似你的老友,息息相通,紧紧相随。
那溪流依偎着民居商铺,紧贴着房前屋后,回环盘旋,曲折往复,柔美若柳,澄澈如练。如果说李坑村是一位端丽秀美、温婉雅致的古典美女,那么这溪流便是一条柔曼灵动的绸带,飞扬在她的衣袂间,舞动在她的裙裾上,为她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灵气与韵味。
屋舍隔水相对,有溪桥将两岸人家紧密相连。村子共有十几座溪桥,石桥、木桥、砖桥,甚或一块尺把宽的木板,立刻使两岸变得亲近又贴心。这些桥中,最古老、最著名的是通济桥,位于村中两溪交汇处,桥身是厚重的青石板,桥下是半圆的桥拱。经过上千年风雕雨琢,桥面光洁青亮,桥身青苔斑驳,桥拱倒映水中,仿佛一颗夜明珠,形成村子有名的双龙戏珠景观。
溪桥下,有石阶通到河边的溪埠,有老婆婆小媳妇挥动捣衣杵神情专注地浣洗衣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