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概述概论
建筑设计概论

2.1.1.1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可以从近百年以前上溯到六、七千年以前的上古时期。
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先秦建筑)先秦建筑总结:从穴居、巢居到地面建筑、干栏式建筑、再到规模宏大的高台建筑;从原始氏族聚落的住宅群到建筑密集的都市,先秦时期中国建筑的技术和艺术逐步沉淀、凝集,最后终于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牢牢地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基。
二、封建社会从公元前五世纪末的战国时期到清代后期前后共有两千四百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逐渐成熟、不断发展的时期。
一)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建筑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发展,在秦汉时期出现了第一个高峰。
秦不仅建造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还修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汉代统治者完善了一整套祭祀天、地、山川和祖先等建筑类型。
汉代的建筑技术亦发展迅速,斗拱、木构架体系、砖石拱券结构都初步成熟,出现了高大的多层木楼阁和地下梁柱、拱券结构的砖石墓室。
总之,秦汉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代,建筑成就斐然。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民族及其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又为中国建筑艺术的破旧立新、达到新的辉煌积蓄了能量。
二)魏晋南北朝建筑魏晋在建筑领域的另一重大贡献,是造就了里坊街道规划严整、分区明确的城市。
中国城市规划的风格手法此时期基本定型。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佛教广为传播,这时期寺庙、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灿烂的佛教建筑和艺术。
由于佛教的迅速传播,魏晋南北朝还成为塔庙和石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三)隋唐建筑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中国传统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在这三百多年间达到了一个伟大的巅峰。
隋代建筑追求雄伟壮丽的风格,首都大兴城规划严谨,分区合理,其规模在木构件的在技术上隋代建筑取得了很大进步,一千年余间始终为世界城市之最。
.标准化程度极高,建筑规模空前。
其中,石桥梁技术所取得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代表作“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的古代建筑

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古代的宫殿、寺庙到民居、园林,每一座建筑都展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建筑艺术的卓越成就。
古建筑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人们用石头、木材、泥土等自然材料搭建简单的住所和防御性建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古代建筑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建筑技术、风格和材料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的古代宫殿是古代帝王统治的象征。
最著名的宫殿是北京的故宫,也称为紫禁城。
故宫建于明代,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宫殿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它的建筑规模庞大,被称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故宫巍峨壮丽的外观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特点。
宫殿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殊形式,如“五间式”和“三间式”。
宫殿建筑遵循了严格的规划,注重对称、平衡和比例。
整个故宫建筑群以黄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除了宫殿,中国古代的寺庙也是独具特色的建筑。
寺庙是用来供奉佛教、道教和其他宗教信仰的场所。
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山西省的五台山和浙江省的法门寺。
寺庙建筑通常采用单层建筑,有着亭、殿、塔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它们通常都建在山脚或山顶,融入了自然环境,给人以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在古代,中国的民居建筑也具有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代的传统民居采用了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南水乡的传统园林建筑,如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将建筑、园林和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古代建筑的材料使用也非常独特。
木材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在宫殿和寺庙中,黄杉、松木和梓木是最常用的材料。
此外,瓦是古代建筑中常用的覆盖材料,如抚顺砖、青瓦和琉璃瓦等。
这些建筑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而且还能保护建筑免受火灾和水患等自然灾害的侵害。
古代中国的建筑不仅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还注重审美和文化内涵。
建筑初步设计-中国古典建筑基础知识[详细]
![建筑初步设计-中国古典建筑基础知识[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7387b57389eb172dec63b767.png)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1号方形大房子建筑复原图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号圆形大房子复原图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以黄河流域仰韶、龙山文
化的建筑为代表,按照地穴— —半地穴——地面建筑演变;
秦长城
阿房宫遗址
临潼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汉(前206~公元220年)
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繁荣时期。木构架建筑日 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发展。
屋顶形式多样化,以庑殿和悬山顶为多
斗拱出现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汉(前206~公元220年)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易·系辞》曰:“上古穴居而野处”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 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新石器时代——(真正建筑的诞生)
半穴居—下部挖土型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高颐墓阙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年)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 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云冈石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 台烟雨中”。 魏晋南北朝 佛教盛行,寺庙、石窟建设 达到高峰。
嵩岳寺塔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我国自然山水园林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有较大发展。造园 开始盛行。
01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 原始社会建筑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内容
中国建筑史是指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以下是中国建筑史的主要内容:
1.史前时期:中国建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包括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和土坯建筑,以及商代和周代的青铜器、玉器等建筑装饰。
2.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主要分为宫殿、庙宇、陵墓、城墙等类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故宫和颐和园等。
3.近现代建筑:中国近现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例如民国时期的南京总统府、上海外滩等。
4.现代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
例如鸟巢、水立方、上海中心大厦等。
除了建筑本身的发展,中国建筑史还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工艺、建筑装饰等方面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中国建筑史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4.中国古建筑文化PPT

铜龟鹤
华表
石狮
鼎式香 炉
宫殿外 陈设
日晷
吉祥 缸
嘉量
第16页,共26页。
华表
古代设在宫殿、城垣、陵墓前作为标志和装饰用的大柱。 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体现皇家的尊严,给人以美的享受。
石狮
成对左右列于宫殿大门前,显示“尊贵”和“威严”。
第17页,共26页。
日晷 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显示 时间。
第6页,共26页。
返回
开间
•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
• 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 “进深”。
• 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 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第7页,共26页。
返回
斗拱
•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 随葬品 • 中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陵墓
第22页,共26页。
防御工程
• 城市
历史沿革 • 古长城建筑
历史沿革
第23页,共26页。
古塔与楼阁
• 古塔
• 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类型。
第24页,共26页。
黄鹤楼
楼阁
滕王阁
岳阳楼
第25页,共26页。
古桥赵州桥ຫໍສະໝຸດ 芦沟桥第26页,共26页。
洛阳桥
第四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1页,共26页。
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 1.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期 • 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秦、汉 • 3.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
两晋、南北朝期间 • 4.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隋、唐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下面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的简述:1.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非常发达,通过榫卯和用绳索固定木材实现结构的稳定。
2.抬梁大柱:传统中国的建筑追求稳定和持久,因此常常采用高大的梁和柱,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支撑。
这些抬梁大柱为建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使建筑具备了极高的抗震能力。
3.坡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坡面屋顶,即四斜面或多斜面的屋顶结构。
坡屋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积雪,同时也带来了美观的外观特征。
4.围墙院落:中国古建筑的常见形式是围墙院落,即由一道高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落。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保护居民的隐私,同时也体现了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5.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整体和谐。
例如,建筑的平面布局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建筑元素的摆放也追求左右对称。
同时,建筑的整体形态和比例也要求平衡和谐。
6.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雕刻、彩绘、琉璃、彩瓦等装饰技术。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建筑外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龙、凤、鳌等神兽和吉祥图案。
7.室内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布局也非常讲究。
宅院通常按照主次次序进行布局,中轴线是主要的布局原则。
古建筑的室内常常设置有钟鼓楼、偏房、庭院等区域,以及宴会厅、客厅、卧室等功能区域。
8.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还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观念,追求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的选址、建筑形式、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以达到吉祥、避邪和保护居住者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这些特征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建筑概论_精品文档

我国贵州地区多产石材,其民居建 筑的墙和屋顶也多采用石材。
美国建筑大师赖特作品“西塔里埃森”很好地诠释了地域性的设计原则。这是赖特为他和 他的学生建造的一个工作和学习之所,位于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附近的荒漠中。那里气候炎 热、雨水稀少,建筑就用当地的土、木材、石材和水泥建造,并且使用帆布等材料,在阳光强
在陕西岐山西周建筑遗址中,建造的技术和建筑规模较之前都有较大发展。有人认为,这一遗址 中当时的建筑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一座四合院建筑。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类型、新风格的建筑不断出现和发展
在一些 古代的图画 表现的城市 街景中,可 以看到有不 同风格和类
型的建筑。ຫໍສະໝຸດ 到了近现代,建造技术不断创新,出现了现代化的高楼、 地下铁路、机场。
中国古典建筑的廊柱,形成了灰空间。
静态空间:由水平面和垂直面构成的完整而单纯的空间。它缺乏动感,是静止的 空间。
古罗马万神庙内部空间是由圆形墙壁围合成的球形空间,完整均衡,是一种静态空间。
如果空间没有规则和完整的限定,并且空间内部有引导暗示, 这样的空间可以作为流动的空间或动态空间
建筑的艺术性还能通过其特殊的形体组合、暗含的轴线和秩序感,表现 出特殊的宗教及政治气氛。
汉代未央宫复原想象图:多层次的轴线关系、层层叠叠的宫殿,使得建筑具有一种庄严而神圣的 气氛,体现出至高无上的皇权。
有些建筑艺术性的展示则明显是一种形式上的直接转化,表达出的一 种非常明确的意象。
悉尼港口海边的悉尼歌剧院的创意就 取意于风帆和贝壳,明确地表达出设计 者以海为主题的设计理念
建筑概论
第一章 建筑内涵与范畴
第一节 建筑内涵与引申
1.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的概念:依照不同目的修建的,可以为人类日常的 工作生活提供活动空间的遮蔽物;或者是为人类进行各种活动 而造的一种人为环境。
中国古代建筑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古代建筑概论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一章测试1.下列属于宋代《营造法式》中殿堂造建筑“地盘分槽”方式的有:()答案:双槽;分心槽2.我国以木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答案: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3.梁思成先生认为木构建筑成为主流的原因是缺乏奴隶说。
()答案:错4.古建筑屋顶中等级最高的是:()答案:庑殿顶5.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体系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创造复杂的大空间:()答案:错6.古建筑开间数量的主流为:()答案:偶数开间7.双槽是用两列金柱将建筑物平面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中国古代建筑的意匠主要是通过()的传承与发展。
答案:工官;工匠2.建筑哲匠蒯祥是元代的木匠世家,世袭工匠之职。
()答案:错3.清代建筑师家族“样式雷”中,第一代为:()答案:雷发达4.迄今为止所知最早的一部内容涉及古代土木建筑制度的官书是:()答案:《周礼·考工记》5.《营造法式》中规定,梁的断面的高厚比,一律按照三比二的比例为准则。
()答案:对6.上段1/3处做卷杀渐收的做法的柱子称之为梭柱。
()答案:对7.建筑的脚柱从当心间向角柱将柱逐渐加高的做法称之为的生起。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的意思是指前面是宫殿,后面是市场。
市场和朝拜处各方百步。
()答案:对2.周代城市空间的组织单位是:()答案:闾里3.自由布局的规划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答案:管仲4.城市发展演变中,城市中轴线的出现在:()答案:曹魏邺城5.《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城市是:()答案:宋汴梁6.《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是:()答案:木拱桥7.北宋汴梁城开创了宫城前的御街千步廊制。
()答案:对8.一般京城有宫城、内城和外城三道城墙。
()答案:对9.元大都水系的规划设计者是:()答案:郭守敬10.明清北京城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附会了“三朝五门”制度。
中国建筑史_战国、秦、汉、三国时期的建筑

三、秦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一)、社会背景
(二)、宫室——阿房宫
《史记》:“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 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 可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 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颠为阙,为复道; 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4时13分 21秒下 午4时13分16:13:2121.1.1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1821.1.1816:1316:13:2116:13:21Jan- 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13分21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建造高台和重屋
战国
进一步发展高台建筑,铜器上还刻有二、三层房屋
西汉
高台建筑仍然流行
东汉
高台建筑渐少,而多层楼阁大量增加
秦汉
抬梁式、穿斗式已经发展成熟
屋顶形式 :庑殿顶(四阿顶)、悬山、 囤 顶、歇山 斗拱发展成熟
战国铜器上的建筑图象中相同的屋顶形式
1—镇江铜鉴 2—故宫博物院藏铜器残片3—上海博物院藏燕乐纹椭杯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1.1.1821.1.1816:1316:13:2116:13:21Jan-21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1年1月 18日星 期一4时13分21秒Monday, January 18, 2021
相信相信得力量。21.1.18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13分21秒21.1.18
2.铁具——斧、锯、锥、凿的应用,使木材 加工更为容易,为制作复杂的隼卯和花纹 雕刻创造了好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连接各个构件。
2. 建筑群体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群体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常见的建筑群体布局有院落式、廊道式、厅堂式等。
3. 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包括彩绘、雕刻、木石砖三雕等。
装饰题材多采用吉祥图案、神话传说等。
4. 建筑功能:中国古代建筑根据功能可分为住宅、宫殿、寺庙、园林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
5. 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因此防火是建筑中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建筑中采用防火墙、防火门等措施来预防火灾。
6. 建筑与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建筑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以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常见常识,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建筑书籍或咨询专业的建筑师。
中国建筑史-ch01古建发展概论

发展,出现了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
• ★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已初步形成,但前
期在技术上和艺术上仍末脱离原始状态,后期出现了 瓦屋彩绘的豪华宫殿;
明堂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夏)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复原图
– 封建社会
• ★中国古代建筑逐步形成了一种成 •
熟的、独特的体系。 ★在城市规划、建筑群、园林、民 居等方面,在建筑空间处理、建 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 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 都有卓越的创造与贡献。
★城市布局和商业发展相适应。源自• 仿宋东京(横店)★
2、木建筑采用模数制;
★
《营造法式》(李诫著)
造屋的尺度标准。材分八等。
★“材”:
★
3、建筑组合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突出主 体建筑。如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
★
4、建筑造型多变、比例纤细、装饰繁密复杂、总体 风格趋向轻灵、秀美、华丽,因而多了些阴柔之风, 少了些唐代建筑的雄浑凝重之气。
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在
城市建设 木构架 砖石建筑 建筑装饰 设计和施工技术 等方面都有巨大发展。
★
2、隋唐是中国历史上 最为辉煌的时代。
★隋唐建筑追求雄伟华丽,
首都大兴城规划严谨、 建筑规模空前,城市规 模在1000余年间始终为 世界城市之最。
★木构建筑的标准化程度极
高;
唐长安 大明宫
3、出现了专门负责设计和组织施工的专业建筑师—★ 梓人(都料将)。
大明宫含元殿: 位于龙首原南端,高 出长安城15米,为 大明宫正殿,殿前 各有一高阁,阁与 宫殿之间用廊相连, 形成一个凹形空间。 大殿前哈有三条近80 米长的坡道台阶, 气势宏伟。
建筑设计概论之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建筑与保护景观一班谭逸嘉20110808107摘要:中国古代建筑在茫茫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经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建筑体系和造型样式,在华夏文明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无论历史价值、科研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非常高,尤其是它复杂的结构,更是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的丰富。
在经济和科技发展如此快的今天,对于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更是应该被重视,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深入研究古建筑的技术是重中之重。
本文以岳麓书院为例介绍了古建筑的一些结构以及技术,讨论了如何保护古建筑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木框架抬梁式斗拱古建筑保护岳麓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所古代高等学府,其内在的研究价值是巨大的,特别是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岳麓书院古建筑群分为教学、藏书、祭祀、园林、纪念五大建筑格局。
主体建筑有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本文以岳麓书院为例,结合另外一些实例探讨一下古建筑的构造与保护。
岳麓书院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木结构是整个建筑群的支撑,不管是承重梁还是屋顶,都是以木头为主要材质。
纵观中国古代建筑,用料最广泛的就是木材,木架结构长期广泛的应用,有其内在的优势。
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中国古建筑的木质结构,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
木结构件筑以木材作为承重结构,墙壁起到的只是围护作用,不起承重作用。
这种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抬梁式、穿斗式与密梁平顶式。
穿斗式结构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用斗枋将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整体框架。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用料少且整体性强,便于施工,且抗震能力强,缺点是柱子排列密,内部空间不大。
中华古代建筑介绍资料

中华古代建筑介绍资料
中华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中华古代建筑的介绍资料:
1.建筑类型:中华古代建筑有多种类型,包括宫殿、庙宇、园林、楼阁、塔
刹等。
这些建筑类型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2.建筑风格:中华古代建筑的风格因时代、地域和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气势磅礴,唐代则显得富丽堂皇,而明清时期则注重细节和装饰。
3.建筑元素:中华古代建筑的元素非常丰富,包括屋顶、斗拱、门窗、柱子、
台基等。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富有美学价值,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4.建筑文化:中华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哲学、宗教、艺
术等文化形态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例如,中国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同时,建筑中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建筑价值:中华古代建筑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具有科学和艺术价
值。
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古代工匠们的技艺和智慧。
总之,中华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代建筑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2.1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一)建筑概论

3.斗拱广泛使用 1.建立模数制;
隋、唐、宋 2.建筑设计规范化; 3.建筑单体成熟 成熟
辽、元
1.传统木构架简化; 2.规划加强; 3.园林兴起 1.园林建筑极盛; 2.建筑高度程式化; 3.结构与装饰分离
发展
明、清
烂熟式微
佛光寺东大殿
佛 光 寺 东 大 殿 立 面 图
佛光寺东大殿内景
6、宋(960年—1279年)——古建筑体系转变时期 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 小,绚烂而富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 台、楼、阁。 特点:制定设计模数和工料定额 建筑典籍——《营造法式》
终结了帝王宫殿、坛庙、陵寝、苑囿的建筑史。
作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发展高峰期,清代建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 所发展: (1)园林建筑进入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住宅建筑百花齐放; (3)单体建筑在明代定性化基础上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筑 高度程式化; (4)建筑结构与建筑装饰分离,单体的建筑装饰精细、华丽,甚 至由于装饰过分而产生繁缛和堆砌感。 这个阶段中国建筑进入一个“烂熟式微”的阶段。
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长50.8米,宽9.6米,跨径37.37米,拱矢7.23 米。从整体来看,它是 一座单孔弧形桥,但却由28道拱纵向并列构成。特别是在大拱的拱肩上各建造了 两个小拱,即敞肩拱。造型优美,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唐(618年—907年) 唐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其中唐中叶开元、 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 唐代的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 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 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 神的完美体现。 代表作:我国保存最早、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大殿
建筑概论-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
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 经金、元,至明、清,逐 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 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北 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 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 了京师 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 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 位。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
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 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 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胡同与胡同之间是供臣民建造 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 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制以地 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 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明清以来,北京四 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经形成,并不 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 院形式。
院内栽植花木,陈设盆景, 大缸养鱼,点缀湖石,构成安 静舒适的居住环境。遇有婚丧 大事,还可在院内搭建临时席 棚,以待宾客,室内外空间穿 插,以补空间之不足。正房左 右附以耳房,作为辅助房间。 较大住宅尚有第二进中院,同 样布臵正房及两侧厢房,作为 居住用房。住宅最后边建后罩 房一排,形成后院,多安排为 储藏杂物及仆人用房。后罩房西侧留一间作为后门,通后边胡同。即按八卦方 位,前门开在“巽位”(东南向),后门开在“乾方”(西北向),形成乾山 巽位的卦位,以符合风水学说的吉向。正方、厢房皆向院内开设门窗。住宅四 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及围墙所封闭,一般对外不开窗。厨房多臵于中院东厢或 后院,厕所多设在角落隐蔽之处或前院西南角。大型住宅除一条主轴线外,尚 可在左右另辟轴线,增加住房或布臵书房、花厅及花园等观赏、休息性建筑等, 花园中有建造亭台楼阁,山石水沼,各有风格,成为北方宅园的重要实例。各 轴线的建筑通过跨院或游廊互相套接起来,扩大使用面积。
建筑初步复习资料

昂:如翘之向一端加长斜垂。
翘:曲木如弓,与枋垂直,与栱相似。
升:立方块上开横向口 位于栱头之上。
栱:曲木如弓,与枋平行
坐斗:斗之特殊型,全欑斗栱最下的座托
(3) 斗栱的出踩
“一斗三升”里外各加一层栱,就增加了一段支承距离,叫做出踩。
三、 装饰
(2) 悬山顶:结构与硬山顶大致相同,只是所有的檩子都伸出山墙以外,檩头上钉搏风板。
(3) 庑殿顶:即四坡顶,它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坡的构架和两坡顶一样,左右两坡也有同样的梁架
檩枋,而且檩子和前后坡的檩子等高。
(4) 歇山顶:歇山顶可以看作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
5 檐角起翘和出翘
中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直线,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
四、 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我国古代建筑上的装饰细部大部分都是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件进过艺术加工而发挥其装饰作用。
吻兽、斗拱、卷杀、瓦当、滴水、搏风、墀头、雀替、彩画、匾额、门簪、门钉、棂格。
色彩的使用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使用强烈的色彩而又得到完美的效果,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白色石台基、檐下蓝绿色,各部分轮廓鲜明。
3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打破由教会统治千年的哥特式建筑,并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柱式。各种拱顶、券廊、柱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构图的主要手段。
4 古典主义
在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政权取得成功的最初年代,欧洲和美洲相续由政府兴起希腊和罗马复兴的建筑浪潮
第二节 西方古典柱式
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了解西方故建筑艺术造型的特点先从柱式入手。
二、 建筑结构的特征
建筑概论作业论文我最喜爱的古建筑曲阜孔庙

建筑概论作业班级:环工1101 姓名:学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块瑰宝—曲阜孔庙1孔庙简介孔庙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祭祀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庙宇 ,曲阜孔庙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是我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模最大的一座。
与泰山岱庙天贶殿、与泰山岱庙天贶殿、与泰山岱庙天贶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
位于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94年,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以满足世界文化遗产评定标准的一、四、五款而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曲阜孔庙扩大至现有规模,曲阜孔庙扩大至现有规模,始于宋代,始于宋代,始于宋代,今日之布局则是清雍正、今日之布局则是清雍正、今日之布局则是清雍正、乾隆年间重修后乾隆年间重修后形成的。
庙宇总面积约327.5亩(合13万平方米),呈狭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米,贯彻旧曲阜县城南北,并将城池分为东西两部分。
建筑模仿皇宫规制,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严谨。
庙内共有九进院落,包括五殿、一阁、一坦、两庑、两堂、十七座碑亭,总共466间,其中最古老的建筑是建于金代的一座碑亭,其后元、明、清、民国各代建筑皆有。
孔庙四周,有高墻环绕,配以门坊角楼,院内红墻黄瓦,雕梁画栋,古木参天。
院内红墻黄瓦,雕梁画栋,古木参天。
孔庙最南紧邻曲阜县城南门,作棂星门为正门。
棂星门内,以红墻区隔南北,正中辟门,经圣时门、弘道门,组成三进院落,均为空扩庭院,松柏森森。
其北自大中门起、同文门、奎文阁和十三御碑亭。
之后从大圣门开始分为三路建筑群,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中路建筑群(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圣迹殿、两庑等)两庑等)两庑等),,祭祀孔子祖先的东路建筑群祭祀孔子祖先的东路建筑群(崇圣门、(崇圣门、(崇圣门、诗礼堂、故井、诗礼堂、故井、诗礼堂、故井、鲁壁、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和祭祀孔子父母的西路建筑群(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简介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简介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
它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建筑造型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在建筑结构方面,中华传统建筑注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结构进行组装,以实现建筑的稳固和灵活性。
这种结构体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并形成了丰富的结构形式,如斗拱、柱头、斗栱等。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追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华传统建筑追求简洁、谦逊和平衡的原则。
建筑形式多为
单层或多层的檐式建筑,强调线条的简洁和建筑的比例关系。
建筑的布局也注重五行学说和风水的影响,以求达到吉祥、福气的效果。
在建筑装饰方面,中华传统建筑追求精美的装饰和细致的雕刻。
建筑表面常常
装饰有对联、雕花、彩绘和窗棂等。
这些装饰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和故事。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
的场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中华传统建筑,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审美观念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理解。
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它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国古代建筑概论

三、福建古建筑及民居——福州三
坊七巷
三、福建古建筑及民居— —老福州
三、福建古建筑及民居——闽清 宏琳厝
三、福建古建筑及民居——闽清 宏琳厝
三、福建古建筑及民居——土 楼——龙岩
三、福建古建筑及民居——土 楼——龙岩
珍惜自身历史 保护地方文化
谢谢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1. 1.1821. 1.18Mo nday , January 18, 2021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1.1.1 821.1.1 815:58:4115:5 8:41Jan uary 18, 2021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1年1月18日 下午3 时58分2 1.1.182 1.1.18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 021年1 月18日 星期一 下午3 时58分4 1秒15:58:4121 .1.18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1年1月 18日星 期一下 午3时5 8分41 秒15:58:4121.1. 18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1年1 月下午 3时58 分21.1.1 815:58 January 18,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 年1月18 日星期 一3时5 8分41 秒15:58:4118 January 2021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5:58:41 15:58:4 115:58 1/18/20 21 3:58:41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1. 1.1815:58:4115 :58Jan- 2118-J an-21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5:58:4115 :58:411 5:58M onday , January 18, 202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始社会至汉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出现了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的简单穴居或浅穴居, 南方出现了杆栏式或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开始萌芽。
西周时期,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春秋时期,出现了建在高大夯土台上的诸侯宫室,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格 局也粗具雏形,木构架已成为中国古代的主要结构形式,出现了高超的建 筑师。 战国时代,我国出现了制砖技术、多层木构架技术和彩画技术,城市规模 比以前更加宏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基本形成,眼衣着一个“秦砖 汉瓦”时代。
(六)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道路继续向前发展, 获得了不少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
明代的宫苑、陵寝的规模都很宏大,而清代的离宫园林,无论在数量 上或质量上又都超过明代。
明代末年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的著作—《园冶》。
开元寺双塔(南宋)
从宋、辽、金时期的砖塔结 构可以看到当时砖结构技术有了 很大进步。
这时期建造的福建泉州开元寺 双塔,是八角五层,各层柱、枋、 斗拱和檐部结构,全部模仿木结 构的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
正 定 隆 兴 寺
(五)元朝,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
在统一的元帝国中,由于民族众多,各民族经过互相交流,给传统 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增加了若干新因素。这时宗教建筑相当发达,特别是从 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 壁画的新手法。 元朝建筑的特点是:大小建筑使用“减柱法”,用材小,出现弯材,斗拱 变小而装饰性增强,瓦顶多样,脊部出现了脊筒子,鸱吻尾部逐渐向外弯 曲。
唐朝的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兴建了大量佛教的寺、塔、石窟。 唐代建筑的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木 柱粗壮,多用板门和和直棂窗,直棂窗便于室内采光,为泥土夯筑。整个建 筑风格庄重朴实,规模宏伟。
佛光寺
(四)宋朝,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
宋朝在建筑方面:首先,城市布局打破了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度; 其次,宋朝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无论组群与单体建筑都没有唐 朝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
宋朝建筑的特点:屋顶坡度增大,屋面开始弯曲,屋檐不如前代深 远,出现微微的翘角。采用棱花隔窗,出现灿烂的琉璃瓦和精致的雕 刻彩绘。建筑风格趋向柔和秀丽。
辽基本上继承了唐朝简朴、浑厚、雄壮的作风。在整体和各部分的 比例上,斗拱雄大硕健,出檐深远,屋顶坡度低缓,曲线刚健有力。 细部手法简洁朴实、雕饰较少。
普 宁 寺
北 海 琉 璃 牌 楼(局部)
普宁寺大乘阁
这时期四合院的空间组合方式也和以前朝代有不同特点,即废弃
唐宋以来以低矮的廊院围绕主体建筑的手法改为由正房和厢房、墙、 门等组成封闭的空间,并通过不同空间变化来突出主体建筑。如北京 故宫、天坛等就是这种院落组合的典型。
北京故宫鸟瞰图
天坛鸟瞰
在造型艺术方面,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比官式建筑更为生动 活泼、富于变化,尤以各民族建筑经过密切交流以后,出现的一批 新风格的建筑为最,如承德的“外八庙”就是很成功的作品。
巢 居
穴
半
穴
居
居
木构架的结构技术到秦汉时期已日渐完善,两种主要结构方法——抬 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
穿
抬
斗
梁
式
式
汉朝由木构架结构形成的屋顶有五种基本形式——庑殿、悬山、囤顶、攒尖和 歇山。
囤 顶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材料的发展主要在砖瓦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与 金属材料的运用等方面。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 术所达到的水平。
第6章中国的古代建筑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 二、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与意大利的罗马建筑、法国的哥特式建筑、 伊斯兰教建筑并称世界著名的三大古代建筑体系。
(一)原始社会至汉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三)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 (四)宋朝,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 (五)元朝,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期。 (六)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
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可以用“雄浑壮丽”四字来概括。隋唐建 筑类型以都城、宫殿、佛教建筑、陵园和园林为主,其中园林已呈现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种艺术风格。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是中国建 筑史上继长城之后的又一壮举。 由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河 北赵州安济桥,造型美观,雕 刻精美,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 券拱大石桥。
颐
承
德
和
避
园
暑
山
庄
除了汉族建筑以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 北海九龙壁(局部)
公元1645年重建和扩建的布达拉宫
明、清两代琉璃瓦的生产,无论 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不过瓦的颜色和装饰受到封建社 会等级制度的限制,黄琉璃瓦只 能用于宫殿、陵寝和高级的祠庙。
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都将内柱直接升 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常见的上下 层间的斗拱。这种结构方式在楼阁结构的整 体性上具有更大的优点,承德普宁寺的大乘 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开封祐国寺琉璃塔(开封铁塔)
宋代的琉璃瓦,现存的实物为 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祐国寺的 琉璃塔。
下 华 严 寺 薄 伽 教 藏 殿 (辽代)
蓟 县 独 乐 寺 观 音 阁(辽代)
辽开始的减柱、移柱作法,在金代遗物中屡见不鲜。如五台山佛光寺文
殊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等。
大
同
善
化
寺
五台山佛光寺
在建筑艺术方面,这时 期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唐朝不同 的是组群沿着轴线排列若干四 合院,加深了纵深发展的程度, 如正定的隆兴寺。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标志着砖结 构技术的巨大进步。
石工的技术,到南北朝时期,无论在大规模的石窟开凿上或
在精雕细琢的手法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云
莲花是南 朝佛教建
冈
筑上最常
石Leabharlann 见的装饰 题材之一。窟
这时期歇山式的屋顶更多地出现了,同时屋顶的 组合也增加了勾连搭的形式。
勾 连 搭
(三)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