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效益。
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起源开始,探讨其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城市规划的起源城市规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的城市就开始进行规划,如尼罗河畔的底比斯城,拥有清晰的道路布局和规划的建筑群。
古罗马时期,城市规划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以城市中心广场为核心的街道网格系统,如罗马的论坛和斯巴达的阿戈拉。
这些城市规划的实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二、城市规划的演变1.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城市化的加速,城市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世纪的伦敦、巴黎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关注。
城市改造运动兴起,以改善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为目标,如伦敦的哈里奥特计划和巴黎的奥斯曼计划。
这些计划强调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为后来的城市规划奠定了基础。
2.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20世纪初,现代城市规划学科逐渐形成。
德国的包豪斯学派提出了“建筑艺术与城市规划的统一”理念,强调建筑与城市环境的一体化设计。
同时,美国的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功能区划”理念,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以提高城市的效能。
这些理念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 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兴起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可持续城市规划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可持续城市规划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其优秀的自行车道网络和可持续交通系统而闻名,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典范。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1. 强调人性化设计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体验。
城市将以人为本,注重提供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交通系统。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指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城市的建设与设计。
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城市、社会、环境、经济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一、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起源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进行城市的规划和设计。
在古希腊,城市被视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因此城市规划和布局十分重要。
古罗马在城市规划方面取得了更大的突破,他们在设计城市时注重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城市布局等方面,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1. 文艺复兴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与设计开始融入人文主义的思想,希望通过城市的建设和设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城市佛罗伦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城市规划与设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工业化时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使得城市规划与设计需要更多关注交通、住房、环境等问题。
巴黎的巴尔奈姆计划是第一个以交通规划为主的城市规划案例,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3. 现代主义时期:20世纪初期,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对城市规划与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主义将功能性、效率性、简洁性作为设计的核心原则,提倡将城市划分为功能区,并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与设计。
著名的巴西城市规划师路西奥·科斯特开创性地将现代主义的原则应用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提出了“功能主义城市”概念。
4. 可持续发展时期: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城市规划与设计逐渐注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强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汉姆斯坦市区再开发项目,通过改造老旧的工业区,使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成为可持续城市规划的典范。
城市规划主要理论
(5)1981~1990 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 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 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 发展 (6) 1990~至今 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 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
《周礼·考工记》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何影响?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
和编制程序
第一节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什么是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 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二 城市规划体系的基本概念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
行政体系
运作体系
主干法 专项法 相关法
规划编制
战略性发展 规划
实施性规划
开发控制 判例式 通则式
三 . 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概
城市总体规划
城
念
分区规划
规
专项规划
市
设
划
详细规划
计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不同层次的规划介绍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一、引言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城市的需求和发展目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各类设施的合理安排与组织。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市规划与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从过去到现在,展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演变与变革。
二、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特点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
早期城市通常以河流为依托,形成以中心广场为核心的布局。
古代帝国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清真寺等众多古迹都是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瑰宝。
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表达权力与文化,建筑风格多样,独具特色。
三、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兴起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快速发展,规模大幅扩张,许多设计师开始关注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法国的乌尔班规划法规定了城市扩张的限制,德国的巴洛克风格城镇规划注重对称美与空间布局。
四、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理论的指导。
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包括现代城市规划之父埃比纳泽(Ebenezer Howard)的花园城市理论、列昂尼德·索宾(Le Corbusier)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念、凯文·林奇(Kevin Lynch)的空间认知理论等。
这些理论不仅在理念上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指导,也为实践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五、当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挑战与趋势随着全球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与设计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趋势。
首先,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理念,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其次,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智能城市概念的提出,城市规划与设计正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再次,社会多元化带来文化差异,城市规划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需求和价值。
六、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展望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将继续迎来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9) 19世纪中期开始:现代景观设计
美国一些大城市开始重视自然保护,并着手建设一些为 居民大众使用的公园。 1859年,美国人F.L.奥姆斯特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后又为旧金山、芝加哥、波士顿等城市设计公园绿地。
(10)在城市道路系统方面,随着汽车交通在城市中 的高速增长,英国人H.A.屈普于20世纪40年代 较系统地提出城市道路按交通功能分级设置的理论, 并建议把道路网规划与土地区划结合起来。
明清北京城
• 突出中轴线
• 故宫8km的中 轴线 • 北部南缩2.5km • 南部扩展0.5km
• • • •
三套方城 宫城居中 轴线对称 城外设四坛
• 天、地、日、 月
• 皇城南形成市肆
●明南京城及其代表意义: 依山傍水,布局灵活,自然观理念占 主导的典型城市格局
明 南 京 城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周 王 城 模 式 图
动画
4、战国: 《管子》:自然至上理念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 道路不必中准绳”
5、从西汉武帝,礼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 《周礼· 考工记》的城市形制得到越来越 完整的体现。 6、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发展, 开始冲破《周礼· 考工记》的礼制约束
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在公元前5世纪,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在当时的城市(如米立都城),广场和公共建筑(如神庙、市场 厅、露天剧场和市场)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 市的核心,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米利都城 • 以城市广场为中 心,方格网的道路 系统为骨架。 •“希波丹姆模式” • 公建取代宫殿, 市民集会场成了城 市的核心。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
西方城市规划史中的实践和理论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手段,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分布布局、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安排和组织,达到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历程。
1. 古代城市规划的实践和理论在古代,城市规划也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城市就开始出现规划的痕迹。
城市的建设往往以宗教和政治为主要的目的,宏伟的金字塔和大型神庙成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此外,城市在交通、市场、水利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规划和安排,城市的跨度和布局也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艺复兴时期是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注重城市的美学价值、人性化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城市规划家们从建筑风格、城市景观、人性化布局、公共活动空间等角度出发,探索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和新范式。
代表性的城市规划家有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阿尔东和弗朗西斯科·梅里特,法国的贝尔纳德·德瓦斯和安多恩·德马塞。
他们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后来城市规划的发展影响深远。
3.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规划实践和理论工业革命时期是英美城市规划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城市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英美的城市规划家们开始对城市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解决,提出了很多新的城市规划模式和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恩格尔斯、威廉·莫里斯、帕特里克·盖特斯、路易斯·蒙提费奥里等人。
4.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20世纪以来,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大规模的变革和创新。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新型城市社区的理论和实践开始受到重视,如新城镇、可持续城市等。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改善和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美观性,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它是一项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具的工作,旨在创造宜居的城市空间。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古代,许多文明社会都意识到城市的重要性,并通过规划和设计来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美观。
古埃及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先驱之一。
例如,古埃及的首都迪尔·穆特是根据地形和社会需求进行细致规划的,拥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街道网。
古希腊的雅典也是一个具有良好城市布局的典范,其城市规划以提供便利和美感为核心。
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往往与宗教和宫廷建筑紧密相关。
例如,在古代罗马的城市规划中,建筑和街道的布局与宗教信仰和帝国主义规模有关。
同样地,在中国古代,许多帝王都会修建规模宏大的城市,以显示他们的统治力量。
二、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起步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城市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与城市增长相关的问题。
城市的拥挤、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的需求。
在20世纪初的欧洲和美国,城市规划师开始倡导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强调人们的福祉和社会公正。
他们提出了许多理论,如园林城市、功能主义城市和花园城市等。
这些理论为后来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现代发展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与设计变得日益重要。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解决城市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并致力于提高城市的弹性和适应能力。
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借鉴了许多不同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新城镇主义强调创造紧凑、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社区;生态城市则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提高居民福祉;智慧城市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城市的运营和管理效率。
此外,公众参与在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
总结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城市建设,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是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的主要里程碑和重要思想。
18世纪至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城市迅速扩展,工人阶级的产生引起了社会问题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关注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例如增加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统。
此外,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美学和卫生环境。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城市成为国家工业化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中心。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开始让步给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例如,波城市计划在法国提出,试图通过道路和大型开放空间的布局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健康。
此外,19世纪晚期的芝加哥市规划展示了大规模城市扩张的规划,引入了大型公园和市中心道路的设计。
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城市规划开始受到社会主义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关注于社会公正和平等,例如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城市规划在其中逐渐建成了大型集体住宅区和公共交通系统。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强调城市功能分区、汽车交通和功能性建筑。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城市规划开始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强调社区参与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规划试图通过关注社区需求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丹麦哥本哈根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
21世纪初至今,城市规划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气候变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使城市规划师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的需求。
城市规划开始更加注重弹性、适应性和包容性,例如新加坡的可持续城市发展计划和梅德斯昆的可持续社区规划。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从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规划逐渐从以建筑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全球化、气候变化和社会不平等。
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寻找平衡,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以创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
第二章 城市规划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唐长安城规划格局与风貌特点:
一是有一条在城郭中心部位由北而南贯穿全城的中轴线。
二是方正直交的街巷与长方形块状的里坊。这种“畦分棋布”的街巷里坊布 局,将我国这种传统布设格局推向了极致。
三是巧用六坡地形,增强高低错落有致的立体城市景观。隋唐长安城规划充 分发挥地利之便,使高坡与低坡各得其宜,既令皇宫、官署等具有统治功能 的建筑益显其高大巍峨,也让全城各类设施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在空间组 合上更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明清北京城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上,处处强调了封建 帝王的至尊至上。从内到外由宫城(即紫禁城)、皇城 、内城、外城4道城池组成,曾经是世界存世面积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中世纪城市防御体系。
明清北京城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代表,其规划布局 特点有:
(1)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 传统。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前左建太庙(东), 右建社稷坛(西),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地(北) 日(东)月(西)四坛。皇城北门的玄武门外,每月逢四 开市,称内市。这完全附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 传统城制。
我国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完整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法礼关系, 对于城市形制也有相应的严格规则。《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 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 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各方 百步 )”。这个理想的都城设计,强调城市布局的正方和规整, 并把王宫布置在全城的核心部位上,呈现出强大的政治权威 。
唐长安城无论城址的选择,功能分区的形成和划分,方 格网街道系统的拟定,水系的开拓,中轴线的运用,街 道绿化的建设,城廓的建造,宫廷、坊里、宗教、园林 等建筑群体的组合,个体建筑的构成及艺术形象与风格 的创造,建筑绘画雕塑的结合等等,既吸取历史经验, 又有重要的创造,其城市建设成就是灿烂的盛唐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最为巨大的艺术结晶”。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发展城市规划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以城市规划为主题,探讨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的实践应用。
一、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美观和有序。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规划理论也逐渐丰富和完善。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规划开始向科学方向发展,出现了以霍华德为代表的“田园城市”理论,提倡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强调城市环境的舒适和宜居。
二、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理论进入了现代城市规划时期。
以凯文·林奇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城市意象”理论,强调城市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可记忆性。
同时,以简·雅各布斯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街道生活”理论,强调城市街道的功能和活力。
这些理论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城市规划理论在我国的实践与应用1.新城规划理论: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代表的新城规划,强调城市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城形象。
2.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应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深圳市在城市建设中强调绿色发展,推动低碳城市转型。
3.智慧城市理论:以杭州、南京为代表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积极运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
4.历史文化保护理论:在城市建设中,我国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在旧城改造中,充分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展现城市特色。
四、城市规划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绿色城市规划:面对生态环境问题,绿色城市规划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
城市规划师们将更加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领域的发展。
2.智慧城市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城市规划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核心。
第二章 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新和谐公社”蓝图
二、近代城市规划思想——19世纪末
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1)背景
1898 《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
(2)田园城市Garden City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 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 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城市地带围绕, 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托管。
② 理论内容:
线形城市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建筑地 只有一条宽500米的街区,要多长就有多长。
带。
城市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线相串联起来的、
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城市形态
--------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
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线型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 地带。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 条铁路和城市干道相串连在一起、连绵不断的城市, 并且是可以贯穿整个地球的。
汉堡地区发展轴分布
上海南翔镇沿河成廊发展
常州城市沿水陆交通线成廊发展
(2)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 戈涅
1904年在巴黎展出了这一方案的详细内容,
1917年出版了《工业城市》,阐述了工业城市的
具体设想。对大工业发展所引起的功能分区,城
市组群等都作了精辟的分析 。
(2)工业城市
① 背景分析
(3)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③ 评价
重视城市总体布局中艺术的原则 孕育了城市景观设计的思想
意大利马茨尼老街——中心绿地
意大利马茨尼老街——布拉广场一侧
意大利马茨尼老街——朱丽叶故居
西雅图城市公共艺术
(4)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主要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和主要理论与实践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和实践本章结构内容精讲一、国外城市和城市规划理论大纲要求1、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2、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3、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4、熟悉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一)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了解)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7世纪,欧洲经历了从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代表的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几个历史时期。
随着社会和政治背景的变迁,城市格局也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古典时期的社会和城市(1)古希腊【城市公共场所】社会和政治背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经历了奴隶制的民主政体,形成一系列城邦国家。
城市格局特点: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为完整的体现。
(2)古罗马【炫耀和享乐】社会和政治背景: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国势强盛、领土扩张和财富敛集。
城市格局特点:罗马共和国最后100年中,大规模发展道路、桥梁、城墙和输水道等城市设施;同时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娱乐设施;罗马帝国时期,城市建设进入鼎盛时期,除了延续以前的建设思路,城市还成了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的著作《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其中提出了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市政建设等方面的论述。
典型城市:古罗马城2、中世纪的社会和城市【城堡以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社会和政治背景: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这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社会生活中心转向农村,手工业和商业十分萧条,城市处于衰落状态。
这时欧洲分裂成许多小的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不断,出现了许多具有防御作用的城堡。
同时教会势力十分强大。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是指对城市进行有序布局和优化设计的过程,旨在改善城市的功能、环境和居住条件。
本文将介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历史发展,并探讨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古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古代城市规划起源于人类开始居住定居的城市,早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主要是基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需求的结合。
古代文明如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都有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在古埃及,人们以尼罗河为中心,规划了众多寺庙、宫殿和住宅区,城市布局规划合理,交通便捷。
古希腊城市规划以城邦为单位,重视城市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创造了著名的雅典卫城和罗马论坛等建筑。
二、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起步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进程,城市迅速扩张,人口爆发式增长,城市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交通拥堵、污染和社会不平等等。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规划与设计开始成为重要的治理工具。
巴黎的巴尔奥纳尔规划是早期的城市规划典范之一,规划了宽阔的大道和大规模公园,注重了城市绿化和市民休闲。
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现代发展20世纪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发展的关键时期。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更多的挑战。
在这一时期,城市规划日益重视人文考量、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交通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交通规划追求高效、智能和绿色的交通系统,以缓解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此外,城市规划与设计越来越重视社会公正和城市包容性。
在城市设计中融入社会公共设施和低收入住房,以及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四、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
智能城市的概念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通过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城市规划与设计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第二部分 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田园城市:英国霍华 德(E. Howard)的 在1898年发表《明 天—一条通向真正改 革的和平道路》,提 出田园城市理论,以 城乡结合的模式,来 解决大城市的拥挤、 卫生等问题,为卫星 城镇理论提供基础。
建筑学传统: 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的现代城市 设想
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 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Common)
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 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应该共同遵 守的。
三、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原则:3R原则
减量化原则(Reduce) 再利用原则(Reuse) 再循环原则(Recycle)
参考书目(References)
1、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美] 刘易 斯·芒福德 著,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9.10
2、世界城市史。[意] L.贝纳沃罗 著,科学出版 社 2000
3、城市发展史。张安承 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5.10
4、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阮仪三 主编。天 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9
5、可持续发展导论。吴家正 尤建新。同济大学 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城市:威尼斯
圣马克广场是世 界上最精致的广场 之一。它在不同空 间的互迭和视觉上 的相似性和对比性 运用上,达到了形 成环境的和谐统一 的艺术高峰。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
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 1. 近现代城市 资本主义与商业城市 伦敦重建(1666年伦敦大火) 巴黎改建 船坞、商业建筑、公园等新建设形式
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
The History and Principle of Urban Planning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
城市规划基础知识和经典理论一现代城市规划理轮的早期探索1.1898霍华德出版了《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为题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的定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它的实质就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
(代表作,世界上的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思)2.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1922年勒.柯布西埃出版了《明天的城市》一书。
(阐述了他从功能和理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思潮中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
)1931年,柯布西埃发表了他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
他认为所有的城市应当是“垂直的花园城市”。
(代表作——昌迪加尔)3.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于1882年提出了线性城市的理论。
(线性城市就是沿交通运输线布置的长条形的建筑地带,城市不再是一个一个分散的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一条铁路和道路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4.20世纪初法国建筑师戛涅提出了工业城市理论。
1917年出版了名为《工业城市》的专著。
(阐述了他关于工业城市的具体设想,其目的在于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戛涅将各类用地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得非常明确,使它们各得其所,这是工业城市设想的最基本思路。
)上述四条,主要集中在通过新建城市来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问题。
他们紧对现有城市的问题进行批判,而没有提出改进的意见。
5.法国巴黎建筑师埃纳于19世纪中叶发表了巴黎改建研究。
提出了大城市改建的一些基本原则。
6.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即,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而在次要地区则可以强调土地的最经济适用。
)现代城市设计之父西谛于1889年出版了《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一书》。
(他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类构成要素,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交通,建筑群体布置之间建立艺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2现代城市规划的产生与演变城市史与规划理论一
2.规划的产生:
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型:城市美化运动与芝加哥规划 城市美化运动的核心人物伯纳姆在经过首都华 盛顿(1901)、旧金山(1905)的规划后,于 1909年发表芝加哥规划(Plan of Chicago)。 在规划中,伯纳姆不仅再次使用了城市美化运 动中常见的林荫大道、放射状大道、广场、大 型公园等城市设计手法,还对商业与工业的布 局、交通设施的安排、公园与湖滨地区的设计、 甚至对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芝加哥地区开发的 方向等问题都给予了关注,成为“城市总体规 划”的雏形。
2.规划的产生:
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型:城市美化运动与芝加哥规划 “从《芝加哥规划》中得到一些现代规划的 概念,其中包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经常 修订和更新规划的观念,公众参与制定规 划而不仅是当规划完成文本后接受和赞成 它的观念。有时规划也会遭到批评,认为 它只关心土地和结构,而忽略社会问题, 但是当时评价规划的标准并不很完善,作 为它那个时代的产品,已经完成得很出色 了。”
工 业 化 时 期 的 传 统 城 市 问 题
工 业 化 时 期 的 传 统 城 市 问 题
工 业 化 时 期 的 传 统 城 市 问 题
工 业 化 时 期 的 传 统 城 市 问 题
工 业 化 时 期 的 传 统 城 市 问 题
2.规划的产生
城市的飞速发展主要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 是恶劣的城市环境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流行病的蔓 延;二是道路、运河、铁路等公共设施在建设管 理中所暴露出的缺乏统一管理的混乱状态。其解 决办法,最终是由政府出面代表公共利益、干预 民间的经济活动,这种模式被选作为解决上述问 题的手段,并成为近代城市规划的起源。即代表 公权力的政府不但可以通过土地强行征用等手段 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城市改造,也可以通过限 制私权的自由来达到维持最低城市环境、保障市 民健康的目的。
古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演变
古代、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及其演变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试题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
起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
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
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人类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居住环境进行规划安排的过程。
在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北的新石器时代聚落姜寨遗址,我们的先人就在村寨选址、土地利用、建筑布局和朝向安排、公共空间的开辟以及防御设施的营建等方面运用原始的技术条件,巧妙经营,建成了适合于当时社会结构的居住环境。
可以认为,这是居住环境规划的萌芽。
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
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学说散见于《考工记》、《商君书》、《管子》、《墨子》等典辅之中。
《考工记》确定了“都”、“王城”和“诸侯城”的三级城邑制度,用地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等;《商君书》论述了某一地域内山陵丘谷、都邑道路和农田土地分配的适当比例,以及建城、备战、人口、粮食,土地等相应条件。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
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第一部分中国城市发展史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概念一、城市的形成1. 居民点的形成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导致了居民点的形成。
2. 城市的形成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导致形成了最初的城市。
城市的定义?两个概念——城和市。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
“筑城以为君,造郭以为民” 《吕氏春秋》市:交易场所。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 《易经》“城市”——有着商业交换和防御职能的居民点。
3. “城郭”之构频繁的战争使城市成为兼具统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双重功能的空间实体:“城”、“郭”相套布局方式——“城”集中了宫殿官署;“郭”是地主、商人、手工业者的居住区、市场、手工业作坊。
第二节城市发展的动力一、古代城市结构的三个主要动力要素古代城市结构的三大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居民区。
城市在根本上讲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城市在集聚、生成及定型的具体过程中,总是受控于三大主要动力要素:王权、商业与手工业相应构筑了城市发展的三个台阶:◆王权城堡:夏及以前◆王权+手工业中心:商、周◆王权+手工业+商业中心:春秋战国及以后二、王权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1.社会大分工的作用:(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促成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产生剩余价值;——出现阶级分化,造就王权;——“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形式:高大的宫殿居中,方格路网,环以坚固城墙。
2.西周王城制度西周城市作为宗法分封政体和礼制社会组织的一个部分,进入政治制度的序列,较之前代城市单纯的暴力工具形象,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西周王城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朝一夫。
”“匠人营国”:指丈量土地建设城市。
“方九里”:指城市是每边九里的方形。
“旁三门”:指城市每边设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指城市内有九条直街,九条横街;也可能有三条直街,三条横街,每街有三条并列的道路组成。
“经涂九轨”:指道路宽为车轨三倍,可并排走三辆车。
“左祖右社”:指左为祖庙(太庙),右为社稷坛。
“前朝后市”:指前面为朝廷(北),后面为集市(南)。
“前朝一夫”:指市朝各方百步。
2. 西周王城制度的对后续城市建设影响建立了我国早期政治型城市的一种典范。
一套营国制度对许久以来营都建邑的经验作了阶段性的总结,制订了各级城邑严谨而规范的模式。
成为以后历朝封建城市规划原则的基本依据。
如“旁三门”,“宫城居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在曹魏邺城、唐长安、元大都及明清北京的布局中都有印证。
3. 政治制度与城市体系商周——分封制自由发展的城市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各封国都城得到极大繁荣。
秦以后——郡县制以首都为塔尖,金字塔型的城市体系,首都为最大城市。
三、王权利益和城市形式宫室建筑体量高大,再占据中心位置,成为城市布局的控制性因素,其它建筑元素和城市功能区域围绕着它经营排布。
2. 城市轴线的运用城市轴线运用的典型代表是曹魏邺城的规划,形成了一种对后世影响至深的城市轴线规划模式。
其手法是将宫城正殿的中轴线作为全城的南北中轴线,以宫城前的东西大街作为全城的东西主轴线,在宫城正门前形成丁字相交的干道。
以后的隋唐长安城规划、元大都规划、明清北京城规划都采用这种模式。
这样宫城与南北、东西两条轴线成为整个城市赖以建构的核心和脊骨。
围绕着核心,顺延着轴线,派生出方格网,官衙、庙社、宅第、市坊等以序各安其位,城市的形态格局油然而生。
3 .分区与坊里制度根据《周礼.考工记》实行的井田式方格网系统的城市规划分区模式。
自战国时产生,汉开始推广,曹魏邺城开始得到完善。
隋唐长安城达到顶峰,将城中除了宫城皇城之外的区域,划分为108坊和东西两市,每坊均有坊名。
每坊仅在四面的坊墙上开门,一般居民只允许从坊门进出,不得在坊墙上开门。
每坊设有坊正,负责坊内督察。
晚唐之前,长安城内实行严格的宵禁,坊门定时开关。
四、手工业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地位是城市的根本命脉,纯粹商业性的城市不占主流地位。
手工业作坊对城市的重要性仅次于政治。
因为不仅一些生活用品,礼法器皿,而且贮粮器物、兵刃利器等军备物资也出自这里,因而更具战争价值,与城池密不可分。
五、商业在城市诞生中的作用1. 城市的主要功能:统治中心、商业交换中心和生产中心。
2. 集聚和贸易给城市必然带来的发展趋势:◆内部分化、协作、交流的强化;◆对外交往和联系的强化;◆商业贸易逐渐成为城市对外关系主流和经济活力源泉。
3. 周王城制度中,市与宫、朝、祖、社一道,开始成为城的结构元素之一。
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掀起了一个迅猛的高潮,带动了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
赵国都城——邯郸魏国都城——魏邑齐国都城——临淄鲁国都城——曲阜秦国都城——雍楚国都城——郢5. 商业发展与城市形态西汉长安有九市,东汉洛阳有三市;隋唐长安有东、西两市,洛阳有三市;宋代城市商业发展,坊里制解体,街市繁荣。
费正清等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宋都城东京(开封)最为典型的城市特征是街市繁荣,这中国古代城市迈入新时期趋于近代化的典型标志。
东京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来开的重要意义: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
第三节城市发展的革命——唐宋坊里制度解体坊里制度下,城市商业活动及居民日常行为均受到其严格的管束。
然而市坊制度在它发展到高峰的时刻却随即开始了衰落,中唐以后,长安的坊市已经不能约束商业活动了。
唐代的长安不仅是一个强大帝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人口众多,仅有的东、西两市不敷商业活动的需要。
所以早在唐中宗时,长安及洛阳两京诸市已开始突破市坊的限制。
由于长安东西两市周围的坊中有许多手工业者和商人居住,所以他们的经营活动逐渐渗透到这些邻近东西两市的坊里,并且沿着交通干道向其他坊里传递。
二、北宋时期,商业活动解体坊里制度1. 商业进一步繁荣——宋代,迎来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最突出的是商业的发展。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王建)。
意即汴河东、西水门和沿河桥头都是热闹的市易之所。
2. 从坊内店肆到临街店肆——后周末和北宋初,迫于商业发展需要,允许沿街住户当街开门和临街开店起楼,“街巷”格局出现。
三、北宋开封的城市革命:街巷制的确立1. 开封的发展“天下漕运中心”——开封凭借其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成为北宋的都城。
开封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部漕运体系的发展建设史。
“四水贯都”——北宋定都开封,多次修浚漕运。
其中直通开封城内的主要河流有汴河、蔡河、金水河和五丈河等。
. 坊市解体、街巷制发展的原因宋初农业生产遭破坏,无力支撑财政,商业成为的重要财政支柱。
官僚权贵阶层大量参与经商活动,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担了街市形成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作用。
开封百万人口的消费需求,催生大量服务业项目,如商店、酒楼、饭馆、瓦子等,沿街分布,从而使完整的街市得以形成。
3. 街市要素与城市功能的变化◆消费性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东京街市的主要组成元素包括:商业店铺、酒楼、食店、茶坊;瓦子、邸店、妓馆、医药诊所;当铺和各类行市、集市等。
◆城市自身商业活力的增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交易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经营方式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出现初级金融机构出现了纸币的雏形(交子)产生了初级的金融、证券机构和其它为商贸服务的设施。
◆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城市街市商户单独列籍征税,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收,商业成为的重要财政支柱。
4. 街市效应与城市进步◆开放性促进商业繁荣,商人地位大为提高。
◆城市公共空间的场所化,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宽阔的活动空间和自由。
◆艺术门类的繁荣发展。
如绘画(《清明上河图》等)、曲艺杂技说书、文学创作(宋词等)。
◆各类建筑及装饰小品形态多样,层次丰富,创造良好的空间景观。
◆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在社会的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有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第四节明清时代的城市发展——以北京为例宋代的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由封闭型的前期封建城市向开放型的后期封建城市转化,明清时代更臻于成熟完善,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典型。
其特征表现为:在城市建设上存在着规划建设和自发建设相融合,后者的影响不断扩大。
城市规划:古代城市规划传统的又一次总结、继承和发展(周王城制);封建等级制度在城市及建筑上更明确、严格的反映。
自发建设(厢坊制的出现):城市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建筑密集,城内土地不够用,在城门外沿城外道路呈带形发展,形成新的地区,称为“关厢”。
这些“关厢”地区,开始无城墙,后来因为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超过城内,为便于防护和管理,将已形成的地区加筑城垣加以包围。
明清北京城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但更加雄伟壮丽。
明北京城平面呈“凸”型,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和“关厢”地区,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
每城周围又绕着宽且深的护城河。
有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
紫禁城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南往北依次展开。
外城南面正中的永定门是起点,皇城后门之北的钟鼓楼是终点。
清代北京城基本保持明代格局,对宗教建筑进行了改扩建。
实行旗、民分城居住的制度。
将内城划为八旗驻地,汉、回民等一律搬到外城居住。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一、明清北京城的布局,体现了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传统,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二、城市布局应用了强烈的中轴线手法,重点突出,造成宏伟壮丽景象;三、北京城市的街道,基本是以元大都为基础;四、居住区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型居住地段,民居多以四合院形式存在。
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一、城市规划的传统中国:《周礼》对我国古代城市形制的严格规定。
唐长安、明清北京城。
欧洲: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
古希腊(Athens):雅典卫城,神庙,音乐堂,剧场等●古罗马城(Rome):City of Seven Hills 神庙,纪念柱,剧场,巴西利卡等.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城市:罗马罗马圣彼得大教堂。
大穹窿的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广场,它以方尖碑为中心,以长198米的长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相接。
●文艺复兴时期典型城市:威尼斯●圣马克广场是世界上最精致的广场之一。
它在不同空间的互迭和视觉上的相似性和对比性运用上,达到了形成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二、现代城市规划的起源针对工业城市所出现的问题。
1. 近现代城市●资本主义与商业城市●伦敦重建(1666年伦敦大火)●巴黎改建●船坞、商业建筑、公园等新建设形式2. 工业化与城市发展1784年,蒸汽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